CN210080090U - 一种分拣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拣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80090U
CN210080090U CN201920863458.8U CN201920863458U CN210080090U CN 210080090 U CN210080090 U CN 210080090U CN 201920863458 U CN201920863458 U CN 201920863458U CN 210080090 U CN210080090 U CN 2100800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rting
door
turntable
compartment
sor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6345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铁山
董海龙
李志强
周鹤
李存禹
王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os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O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O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O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6345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800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80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800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rting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拣系统,属于分拣技术领域。一种分拣系统,包括:输送机构,被配置为输送待分拣件;转盘机构,包括可绕自身中心线转动的转盘,所述转盘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分拣隔斗,每组分拣隔斗均包括多个沿所述转盘周向分布的所述分拣隔斗;上件机构,被配置为将由所述输送机构输送来的所述待分拣件上件并立放至所述分拣隔斗内;格口,被配置为收取由所述分拣隔斗卸载的所述待分拣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拣系统使得扁平状邮件能够在立放的状态下运输,立放的状态使得分拣隔斗沿转盘周向的尺寸可以设计得很窄,从而转盘上能够布置更多的分拣隔斗,提高了分拣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分拣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拣系统。
背景技术
在邮件运输领域,分拣机用于传输和分拣邮件至不同格口(格口一般按不同目的地进行配置)。常见的转盘式分拣机通常采用中心驱动的方式进行旋转,即通过驱动转盘的中心轴而使转盘转动,此种驱动方式结构复杂,转盘中心区域被驱动机构占有,造成空间的浪费。此外,由于扁平状邮件的长度和宽度尺寸比厚度尺寸大很多,因此在利用转盘式分拣机分拣扁平状邮件(如EMS薄封套等)时,现有的方式均是将扁平状邮件平放在转盘上进行传输分拣,这无疑会较多的占用转盘面积,减少了转盘上放置的邮件数量,不利于实现高效分拣。
因此亟待提供一种分拣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拣系统,能够实现转盘上更多扁平邮件的放置,进而提高分拣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拣系统,包括:
输送机构,被配置为输送待分拣件;
转盘机构,包括可绕自身中心线转动的转盘,所述转盘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分拣隔斗,每组分拣隔斗均包括多个沿所述转盘周向分布的所述分拣隔斗;
上件机构,被配置为将由所述输送机构输送来的所述待分拣件上件并立放至所述分拣隔斗内;
格口,被配置为容纳由所述分拣隔斗卸载的所述待分拣件。
作为优选,所述转盘为环状结构,所述转盘的环内和环外各设置一组分拣隔斗。
作为优选,所述转盘机构还包括:
机架;
驱动装置,包括减速电机和摩擦轮系,所述减速电机的主体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摩擦轮系连接,所述摩擦轮系与所述转盘摩擦接触;
支撑轮系,其设于所述机架与所述转盘之间;所述支撑轮系与所述转盘滚动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转盘机构还包括定心轮系,所述定心轮系设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转盘的外周立面或内周立面滚动接触;所述定心轮系的中心线与所述转盘的中心线相重合。
作为优选,所述转盘的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隔板,相邻的两个所述隔板形成一个所述分拣隔斗。
作为优选,所述分拣隔斗的顶部以及远离所述转盘的一端未封口,所述上件机构由所述分拣隔斗的未封口处上件。
作为优选,所述分拣隔斗底部铰接有斗门,所述分拣隔斗上还设有锁钩;所述锁钩被配置为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斗门;
所述斗门上设有斗门销轴;所述斗门销轴稳定架设于所述锁钩上时,所述斗门关闭;所述斗门销轴脱离所述锁钩,并持续向下摆动时,所述斗门打开。
作为优选,所述分拣系统还包括开门机构,所述开门机构包括直线伸缩机构和设于所述直线伸缩机构端部的压轮,所述压轮能够在所述直线伸缩机构的驱动下伸至所述锁钩的正上方;
所述分拣隔斗上设有锁钩销轴,所述压轮能够驱动所述锁钩绕所述锁钩销轴转动,从而使所述斗门销轴脱离所述锁钩。
作为优选,所述锁钩为V型结构,所述锁钩销轴设于所述V型结构的尖端处;所述锁钩的一端与所述分拣隔斗连接,另一端架设有所述斗门销轴。
作为优选,所述分拣系统还包括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轮;所述复位轮能够驱动所述斗门销轴架设于所述锁钩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拣系统使得扁平状邮件能够在立放于分拣隔斗内进行输送和分拣,立放的状态使得分拣隔斗沿转盘周向的尺寸可以设计得很窄,每个分拣隔斗都尽可能小地占用转盘的空间,从而转盘上能够布置更多的分拣隔斗,增加了转盘上扁平状邮件的放置数量,在同样转速情况下分拣系统可以分拣更多的邮件,提高了分拣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拣系统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拣系统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拣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盘机构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门机构未启动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门机构启动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斗门打开的过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斗门复位的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待分拣件;
1-输送机构;
2-上件机构;21-第一传送带结构;22-第二传送带结构;
3-转盘机构;31-转盘;311-连接板;32-机架;33-支撑轮系;331-支撑轮;34-定心轮系;341-定心轮;35-驱动装置;351-减速电机;352-摩擦轮系;353-铰接支架;354-第一弹性件;
4-分拣隔斗;41-隔板;42-封闭板;43-斗门;431-斗门销轴;44-锁钩;45-锁钩销轴;46-限位轴;47-开门机构;471-直线伸缩机构;472-压轮;48-复位机构;481-复位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在于公开一种分拣系统,用于实现待分拣件100的高效分拣。该分拣系统包括输送机构1、上件机构2、转盘机构3和格口(图中未示出)。输送机构1被配置为将待分拣件100输送至上件机构2处,便于工作人员上件;上件机构2被配置为将由输送机构1输送来的待分拣件100上件至分拣隔斗4,待分拣件100立放于分拣隔斗4内;转盘机构3包括转盘31,转盘31可绕自身中心线转动,转盘31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分拣隔斗,每组分拣隔斗均包括多个在转盘31周向分布的分拣隔斗4,分拣隔斗4将待分拣件100运输至相应的格口处进行卸载,完成分拣。可选地,多个分拣隔斗4在转盘31的周向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的待分拣件100为扁平状邮件,扁平状邮件立放于分拣隔斗4中进行传输,立放的状态使得分拣隔斗4沿转盘31周向的尺寸可以设计得很窄,每个分拣隔斗4都尽可能小地占用转盘31的空间,从而转盘31上能够布置更多的分拣隔斗4,增加了转盘31上扁平状邮件的放置数量,在同样转速情况下分拣系统可以分拣更多的邮件,提高了分拣效率。
可选地,输送机构1为输送机、输送滑道或输送滑槽等,只要能将待分拣件100输送至上件机构2处即可。可选地,上件机构2采用传送带结构上件。参考图1和图2,具体地,上件机构2包括第一传送带结构21,第一传送带结构1包括沿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工作人员将待分拣件100由输送机构1放置到第一传送带结构21的第一端,由第一传送带结构21传送至第二端。第一传送带结构21的第二端靠近转盘31设置,使得待分拣件100由第一传送带结构21的第二端直接被输送至分拣隔斗4内,完成上件。可选地,第一传送带结构21的两侧分别垂直设置两组第二传送带结构22,第二传送带结构22的传送方向与第一传送带结构21的传送方向相同。对于扁平状邮件来说,由于扁平状邮件需立于分拣隔斗4内,因此在上件机构2的传送过程中就需要实现立放状态下的传送,但扁平状邮件的厚度尺寸小,不易稳定立放,因此通过设置第二传送带结构22使扁平状邮件设于两个第二传送带结构22之间,对可能发生倾斜的扁平状邮件起到支撑作用,保持扁平状邮件一定的立起状态。进一步地,第二传送带结构22与扁平状邮件之间还能通过摩擦力辅助传送扁平状邮件,提高上件效率。可选地,第一传送带结构21与第二传送带结构22相同,均包括传送轴和绕设于传送轴上的传送带。可选地,根据传送距离,第一传送带结构21和第二传送带结构22沿着传送方向可以设置多个。
进一步地,参考图3-5,转盘机构3包括转盘31,还包括机架32、支撑轮系33、定心轮系34和驱动转盘31转动的驱动装置35。机架32作为整个转盘机构3的支撑结构,是转盘31、定心轮系34、支撑轮系33及驱动装置35的安装基础,转盘31能够相对于机架32绕自身中心线转动。可选地,机架32包括多个竖直支撑杆和设于相邻的两个竖直支撑杆之间的多个水平支撑杆。参考图4,支撑轮系33设于转盘31与机架32之间,主要起到竖直支撑转盘31的作用。具体地,支撑轮系33包括至少三个支撑轮331;支撑轮331与转盘31的下表面滚动接触,转盘31转动时带动支撑轮331绕自身中心线转动,既不妨碍转盘31的转动,还能对转盘31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地,支撑轮331的中心线沿着转盘31的径向设置。支撑轮331以转盘31的转动中心为中心,在转盘31下方呈周向均匀分布,即支撑轮系33的中心线与转盘31的中心线重合。本实施例中,支撑轮系33的支撑轮331数目设为12个,能够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
再次参考图4,定心轮系34包括至少三个定心轮341,定心轮341安装在机架32上,并与转盘31的外周立面或内周立面滚动接触。当转盘31转动时,定位轮341能够绕自身中心线转动,且定心轮341的中心线与转盘31的中心线相互平行。进一步地,定心轮341以转盘31的转动中心为中心,在转盘31的外周立面或内周立面呈周向均匀分布,即定心轮系34的中心线与转盘31的中心线相重合,使转盘31始终绕同一中心线稳定转动,从而起到对转盘31的定心作用。本实施例中,定心轮系34的定心轮341数目设为12个,充分保证转盘31的转动中心固定。
参考图5和图6,驱动装置35包括减速电机351和摩擦轮系352,减速电机351的主体设于机架32上,减速电机351的输出轴与摩擦轮系352连接,摩擦轮系352与转盘31摩擦接触,减速电机351驱动摩擦轮系352转动,摩擦轮系352通过与转盘31之间的摩擦作用驱动转盘31转动。可选地,每个驱动装置35上的摩擦轮系352可以采取单一主动轮形式、两个主动轮形式或一个主动轮和一个被动轮形式完成驱动。具体地,当采用两个主动轮形式时,两个主动轮之间联动,减速电机351的输出轴与其中的一个主动轮连接,两个主动轮可同时驱动一个摩擦面,或夹持住转盘31同时驱动转盘31的两个摩擦面完成驱动。当采用一个主动轮、一个被动轮形式时,主动轮与被动轮夹持转盘31,主动轮主动驱动一个摩擦面,被动轮相对摩擦面发生被动滚动,以实现驱动。可选地,减速电机351的输出轴与主动轮采用键连接。可选地,驱动装置35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驱动装置35同时对转盘31进行驱动,以减小单个减速电机351的功率。
本实施例中的转盘31的转动采用“无心”驱动的方式,驱动装置35可以驱动任意大小的转盘31。采用“无心”驱动,即以定心轮系34的中心作为转盘31的转动中心。不存在实际的转盘31中心轴,使得转盘31不仅可以设计成传统的盘状结构,还可以设计成环状结构,环状结构的转盘31能够以充分利用转盘的中心空间,使得转盘31的中心区域不再被驱动机构占有,避免造成空间的浪费,该空间可以布置人工操作位,或布置土建柱子,以达到充分利用空间的目的。本实施例中的转盘31为圆环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转盘31并不仅限于圆形结构,还可采用其他的非圆形结构实现分拣隔斗4的布置,如可采用椭圆形转盘、或者腰形转盘等,并相应地包括了盘状或者环状形式的转盘。进一步地,由于驱动装置35是驱动转盘31的摩擦面完成驱动,而不是通过直接驱动转盘31中心轴完成驱动,因此不需要减速比较大的减速电机351,可降低驱动减速电机351的采购成本,降低总成本。
可选地,转盘31为具有一定厚度的钢板或型材。当转盘31为圆环结构时,其外周立面或内周立面为一定直径的圆形结构。可选地,在转盘31的外周立面或内周立面螺接或焊接一圈薄钢板作为延伸体;也可以在转盘3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螺接或焊接一圈薄钢板作为延伸体,便于支撑轮系33、定心轮系34和摩擦轮系352通过延伸体与转盘31充分接触。进一步地,当转盘31为圆盘结构时,由于转盘31的内周立面不存在,同样可以通过在圆盘的下表面设置延伸体,以延伸体的内周立面作为转盘31的内周立面;或在转盘31的外周立面设置延伸体,当然也可以在转盘3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设置延伸体,实现支撑轮系33、定心轮系34和摩擦轮系352与转盘31的充分接触。总而言之,转盘31延伸体的设置是以实现支撑轮系33、定心轮系34和摩擦轮系352与转盘31的充分接触为目的的。
由上述可知,摩擦轮系352可通过单独摩擦转盘31的上表面(或其延伸体的上表面)、下表面(或其延伸体的下表面)、外周立面(或其延伸体的外周立面)、内周立面(或其延伸体的外周立面),或同时摩擦转盘31的上表面、下表面(或其延伸体的下上表面),或同时摩擦转盘31的内、外周立面(或其延伸体的内、外周立面),产生转盘31的驱动力。当通过摩擦转盘31的上、下表面(或其延伸体的上、下表面)驱动,一般把摩擦轮系352里的轮做成锥轮,以适应转盘31不同半径点处的线速度不同。而摩擦面可以设计为与水平面或立面呈一定角度的摩擦面。可选地,摩擦轮系352可以采用聚氨酯材质制造,噪声低。
进一步地,参考图6,减速电机351通过铰接支架353与机架32铰接连接,铰接支架353作为减速电机351的支撑可以绕铰轴摆动,进而带动减速电机351及摩擦轮系352摆动。驱动装置35还包括压紧结构。可选地,压紧结构采用弹性压紧,具体包括第一弹性件354,第一弹性件354的一端与铰接支架353连接,另一端与机架32连接,第一弹性件354始终处于张紧状态,使得摩擦轮系352与摩擦面始终保持接触并压紧的状态。可选地,第一弹性件354为拉簧,拉簧处于拉伸状态,并能够通过拉伸弹力使铰接支架353及铰接支架353上安装的减速电机351、摩擦轮系352绕铰接轴摆动,以适应轮子磨损及摩擦面的变化,使摩擦轮系352与摩擦面压紧并保持一定的压紧力,保证转盘31转动驱动力的持续产生。
当转盘31采用盘状结构时,转盘31上能够设置一组分拣隔斗,并使该组分拣隔斗在转盘31的周向均匀分布,同时采用扁平状邮件立放的方式使转盘31上能够布置更多的分拣隔斗4,提高分拣效率。进一步地,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35采用“无心”驱动,因此,当转盘31采用环状结构时,转盘的31中心具有较大的空间,因此在转盘31的环内和环外各设置一组分拣隔斗,每组分拣隔斗的分拣隔斗4均沿转盘31的周向均匀分布,在同等转速情况下,分拣效率能够增加一倍。具体地,参考图1和图3,转盘31上设置有连接板311,连接板311沿着转盘31的径向向转盘31的环内和环外延伸,其中连接板311的一端用于连接环外的分拣隔斗4,连接板311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环内的分拣隔斗4。具体实施时,输送机构1设置为能够同时运输待分拣件100到环内和环外,同时在环内也设置一个上件机构2,工作人员能够进入到环内完成环内的分拣隔斗4的上件工作。
具体地,参考图1,转盘31的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隔板41,每两个相邻的隔板41就形成一个分拣隔斗4,该设置方式使得相邻的两个分拣隔斗4共同使用同一个隔板41,进一步充分利用了转盘31的周向空间,便于布置更多的分拣隔斗4。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隔板41之间通过封闭板42连接,且封闭板42竖直设于分拣隔斗4靠近转盘31的一端,使得分拣隔斗4远离转盘31的一端未封口,上件机构2可由分拣隔斗4的未封口处上件,将待分拣件100传送至分拣隔斗4内。在其他实施例中,分拣隔斗4远离转盘31的一端和靠近转盘31的一端均可采用竖直封闭板42进行封闭,使分拣隔斗4的顶部未封口,上件机构2由分拣隔斗4的顶部上件。可选地,转盘31上的连接板311与靠近转盘31设置的封闭板42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参考图7,分拣隔斗4的底部铰接安装有活动的斗门43,斗门43能够打开或关闭分拣隔斗4的底部。当待分拣件100上件至分拣隔斗4内时,斗门43处于关闭状态;当待分拣件100随分拣隔斗4运输到相应格口处时,斗门43打开,将待分拣件100卸载至格口中。
可选地,参考图7,本实施例中,隔板41的下端和斗门43的自由端均设计为齿状结构,且隔板41的齿与斗门43的齿为相互交错布置,使得当斗门43处于关闭状态时,斗门43的齿恰好位于隔板41的相邻的两个齿之间,实现斗门43与隔板41无缝对接,避免了特别薄的扁平状邮件由隔板41与斗门43之间的间隙漏出,增强了分拣隔斗4结构的可靠性和适应性。进一步可选地,隔板41与斗门43的齿为矩形齿。
为了实现斗门43的打开与关闭,分拣隔斗4还包括关闭斗门43的锁钩44。再次参考图7,对于分拣隔斗4,其底部的一侧铰接安装有斗门43,另一侧设有锁钩44。锁钩44通过锁钩销轴45设于分拣隔斗4上,且锁钩44能绕锁钩销轴45转动。斗门43上设有斗门销轴431,斗门销轴431能够跟随斗门43一同移动。当斗门销轴431架设于锁钩44上,锁钩44能够支撑住整个斗门43以防止其下摆,此时斗门43处于关闭状态;当斗门销轴431脱离锁钩44,斗门43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摆动时,斗门43打开。为了不干涉斗门43下摆,锁钩44、锁钩销轴45及斗门销轴431均设置于分拣隔斗4靠近转盘31的一端。可选地,锁钩44为V型结构,锁钩销轴45设于V型结构的尖端处,锁钩44具有与分拣隔斗4连接的第一端和用于架设斗门销轴431的第二端。进一步可选地,锁钩44与分拣隔斗4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
参考图5,分拣系统还包括驱动锁钩44打开斗门43的开门机构47和驱动锁钩44关闭斗门43的复位机构48。可选地,开门机构47安装于机架32上,由直线伸缩机构471和设于直线伸缩机构471端部的压轮472组成,压轮472能够在直线伸缩机构471的驱动下朝向锁钩44伸出或者缩回。可选地,直线伸缩机构471为伸缩气缸或直线驱动电机。图8示意了开门机构47未启动时的状态,此时压轮472脱离锁钩44的正上方设置;图9则示意了开门机构47启动时的状态,此时压轮472在直线伸缩机构471的驱动下伸出至锁钩44的正上方。参考图10中的步骤①-⑥(图10中直箭头示意了分拣隔斗4的运动方向),斗门43的打开过程如下所述:步骤①:当控制系统判断在分拣隔斗4需在某一格口卸载待分拣件100时,待分拣隔斗4运输到该处格口后,直线伸缩机构471驱动压轮472朝向锁钩44伸出,使压轮472处于锁钩44的正上方;步骤②-④:当分拣隔斗4带动锁钩44向前运行时,锁钩44的第一端会触碰固定在机架32上的压轮472,锁钩44持续前行,而压轮472保持不动,压轮472压住锁钩44的第一端使锁钩44绕锁钩销轴45转动,并压缩第二弹性件;步骤⑤:锁钩44继续转动,直至斗门销轴431脱离锁钩44的第二端的支撑自由下摆,斗门43打开;步骤⑥:斗门43打开后,压轮472缩回至原位,离开锁钩44的正上方,锁钩44在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回弹至原位。进一步地,锁钩44的第二端设有圆滑的第一导向面,便于斗门销轴431的脱离。进一步地,分拣隔斗4上还设有限位轴46,用于限位锁钩44的回弹位置,防止锁钩44回弹过度,使将锁钩44始终在第二弹性件的压力作用下压紧贴合在限位轴46上,保持固定的原始位置。
斗门43打开后,为了便于继续进行下一待分拣件100的上件与分拣,需要及时利用复位机构48将斗门43关闭。具体地,参考图5,复位机构48包括设于机架32上的复位轮481,复位轮471伸入至分拣隔斗4的下方设置。参考图11中的步骤①-⑥(图11中直箭头示意了分拣隔斗4的运动方向),斗门43的关闭过程如下所述:步骤①:完成卸载的分拣隔斗4跟随转盘31继续向前运转,待到达复位轮481处时,分拣隔斗4与复位轮481发生相对运动,固定在机架32上的复位轮481使斗门43抬起;步骤②-③:斗门销轴431与锁钩44的第二端抵接并驱动锁钩44绕锁钩销轴45摆动;步骤④-⑤:待斗门43抬起一定高度,锁钩44脱离开斗门销轴431,锁钩44靠第二弹性件的弹力恢复原位;步骤⑥:斗门脱离复位轮481的支撑,稍微下落至锁钩44的第二端,锁钩44继续支撑斗门销轴431保持斗门43的关闭状态,复位过程完成,复位轮481继续复位下一分拣隔斗4的斗门43。进一步地,锁钩44的第二端设有圆滑的第二导向面,便于斗门销轴431在复位时脱离锁钩销轴45。可选地,第二导向面与第一导向面圆滑过渡。
可选地,参考图7,斗门43铰接安装于分拣隔斗4的其中一个隔板41上。锁钩44及锁钩销轴45设于分拣隔斗4的封闭板42上。封闭板42上开设有凹槽,为斗门销轴431提供活动空间,同时也便于压轮472伸至锁钩44上方。
进一步地,开门机构47设置有多个,具体的设置数量与格口的数量相对应,设置在机架52上的位置也与相应的格口在机架32所处的位置相对应,使得分拣隔斗4运行至该格口处时能够及时打开斗门43,完成卸载。参考图2,复位机构48则设于上件机构2的旁侧,分拣隔斗4转回至上件机构2处进行再一次上件之前,斗门43利用复位机构48完成复位,保持关闭状态。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分拣方法,主要利用上述分拣系统完成,具体步骤如下:
S1:启动:驱动装置35通电,减速电机351带动摩擦轮系352转动,摩擦驱动转盘31转动,分拣隔斗4随之运转;
S2:送件:分拣隔斗4运行到正常稳定速度后,输送机构1输送待分拣件100至上件机构2处;
S3:上件:人工将待分拣件100放在上件机构2上,空的分拣隔斗4将要到来,控制系统控制上件时机,发出指令启动、调节上件机构2的传送速度,将待分拣件100投入运转中的分拣隔斗4内;
S4:输送:待分拣件100随运转中的分拣隔斗4完成输送;
S5:分拣:待分拣件100随分拣隔斗4输送到相应格口位置,控制系统控制待分拣件100卸载到格口;可选地,格口采用顶端开口的信盒或邮袋,用于容纳分拣后的待分拣件100;
S6:复位:完成卸载的分拣隔斗4运转到上件机构2所处位置之前,通过复位机构48将分拣隔斗4的斗门43复位;
S7:继续重复步骤S3-S6。
进一步地,上述分拣步骤还包括步骤S8:格口装满后,将装满邮件的格口通过输送机构1传输至转盘机构3外。
本实施例提供的分拣方法使得待分拣件100的上件过程与卸载过程连续不间断,且待分拣件100为扁平状邮件是,分拣隔斗4使得扁平状邮件能够在立放的状态下运输,进而使转盘31在同一转速下实现更多扁平状邮件的分拣;同时采用环状转盘31时,能够实现环内和环外两组分拣隔斗的同时分拣,成倍提高了分拣效率。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机构(1),被配置为输送待分拣件(100);
转盘机构(3),包括可绕自身中心线转动的转盘(31),所述转盘(31)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分拣隔斗,每组分拣隔斗均包括多个沿所述转盘(31)周向分布的所述分拣隔斗(4);
上件机构(2),被配置为将由所述输送机构(1)输送来的所述待分拣件(100)上件并立放至所述分拣隔斗(4)内;
格口,被配置为容纳由所述分拣隔斗(4)卸载的所述待分拣件(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31)为环状结构,所述转盘(31)的环内和环外各设置一组分拣隔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机构(3)还包括:
机架(32);
驱动装置(35),包括减速电机(351)和摩擦轮系(352),所述减速电机(351)的主体设于所述机架(32)上,所述减速电机(351)的输出轴与所述摩擦轮系(352)连接,所述摩擦轮系(352)与所述转盘(31)摩擦接触;
支撑轮系(33),其设于所述机架(32)与所述转盘(31)之间;所述支撑轮系(33)与所述转盘(31)滚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机构(3)还包括定心轮系(34),所述定心轮系(34)设于所述机架(32)上,并与所述转盘(31)的外周立面或内周立面滚动接触;所述定心轮系(34)的中心线与所述转盘(31)的中心线相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31)的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隔板(41),相邻的两个所述隔板(41)形成一个所述分拣隔斗(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隔斗(4)的顶部以及远离所述转盘(31)的一端未封口,所述上件机构(2)由所述分拣隔斗(4)的未封口处上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隔斗(4)底部铰接有斗门(43),所述分拣隔斗(4)上还设有锁钩(44);所述锁钩(44)被配置为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斗门(43);
所述斗门(43)上设有斗门销轴(431);所述斗门销轴(431)稳定架设于所述锁钩(44)上时,所述斗门(43)关闭;所述斗门销轴(431)脱离所述锁钩(44),并持续向下摆动时,所述斗门(43)打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系统还包括开门机构(47),所述开门机构(47)包括直线伸缩机构(471)和设于所述直线伸缩机构(471)端部的压轮(472),所述压轮(472)能够在所述直线伸缩机构(471)的驱动下伸至所述锁钩(44)的正上方;
所述分拣隔斗(4)上设有锁钩销轴(45),所述压轮(472)能够驱动所述锁钩(44)绕所述锁钩销轴(45)转动,从而使所述斗门销轴(431)脱离所述锁钩(4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钩(44)为V型结构,所述锁钩销轴(45)设于所述V型结构的尖端处;所述锁钩(44)的一端与所述分拣隔斗(4)连接,另一端架设有所述斗门销轴(431)。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系统还包括复位机构(48),所述复位机构(48)包括复位轮(481);所述复位轮(481)能够驱动所述斗门销轴(431)架设于所述锁钩(44)上。
CN201920863458.8U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分拣系统 Active CN2100800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3458.8U CN210080090U (zh)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分拣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3458.8U CN210080090U (zh)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分拣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80090U true CN210080090U (zh) 2020-02-18

Family

ID=69482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63458.8U Active CN210080090U (zh)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分拣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800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0789A (zh) * 2019-06-10 2019-08-30 中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分拣系统及分拣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0789A (zh) * 2019-06-10 2019-08-30 中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分拣系统及分拣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56759B (zh) 一种分拣系统及其分拣装置
CN211366099U (zh) 一种可自动分料的皮带机
CN210080090U (zh) 一种分拣系统
CN110466929B (zh) 一种分拣系统
CN108499884A (zh) 扫码后置式物流分拣系统
CN210647307U (zh) 一种传送机构、传送线及其分级装置
CN108499883A (zh) 基于独立地址扫码分拣器的包裹分拣方法
CN110255478A (zh) 全自动灌装上内塞旋外盖一体机
CN110329764A (zh) 一种柱料存储装置及分料理柱输送生产线
US4306649A (en) Rotary feeder mechanism for fruit juice extracting apparatus
US7053318B2 (en) Machine for weighing and sorting pieces of fruit and the like
CN106275565A (zh) 一种瓶体自动收集卸料设备
CN110538800A (zh) 一种传送机构、传送线及其分级装置
CN215746732U (zh) 棒料剪断机用自动上料结构
CN210557433U (zh) 一种面板生产用循环上料装置
CN112027609B (zh) 纱筒装料机构
CN210059009U (zh) 一种转环式分拣机
CN210481516U (zh) 翻转滑动式腔门结构、等离子真空腔体及等离子处理设备
CN208813538U (zh) 一种带提升机的种子包装秤
CN205888879U (zh) 一种轴承圈供料装置
CN217619399U (zh) 一种机床排屑防缠绕装置
CN205294301U (zh) 一种旋转方便的装仓机
CN110180789A (zh) 一种分拣系统及分拣方法
CN218142318U (zh) 一种皮筋出料机构
CN211569461U (zh) 一种提升回转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0062 No. 3185,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Zhongshan North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Pos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B415, 4th floor, No.11, Huatong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100096

Patentee before: CHINA PO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