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74047U - 燃料电池车辆 - Google Patents

燃料电池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74047U
CN210074047U CN201920695375.2U CN201920695375U CN210074047U CN 210074047 U CN210074047 U CN 210074047U CN 201920695375 U CN201920695375 U CN 201920695375U CN 210074047 U CN210074047 U CN 210074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cell
exhaust pipe
pipe
vehicle
cell st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9537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沢卓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74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740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料电池车辆,即使在怠速运转时等低负载运转时或者车辆倾斜时,也能够防止水贮留在排气管中。燃料电池车辆(10)包括燃料电池系统(12)与排气结构(14)。排气结构(14)具有:主排气管(64),具有跨越部(68),所述跨越部(68)是在车身构成构件的上方从水平方向其中一侧跨往另一侧而设;以及排水用旁通管(66),设在车身构成构件的下方,在比车身构成构件靠近水平方向其中一侧的位置从主排气管(64)分支,在比车身构成构件靠近水平方向另一侧的位置连接于主排气管(64),且比主排气管(64)细地构成。

Description

燃料电池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料电池车辆。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搭载有燃料电池堆(stack)的燃料电池车辆。在燃料电池堆的阴极(cathode)出口侧连接有排气管,包含空气的阴极废气经由排气管而排出至车外。典型的是,燃料电池堆是搭载于车辆的前部,排气管沿着车辆的地板面配设而延伸至车辆后部为止,阴极废气从车辆后部放出至车外。在阴极废气中,包含燃料电池中的反应生成物即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269760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排气管中,若在直至排气管的出口为止的中途区间存在高低差(上下),则在怠速(idle)运转时等低负载运转时水无法排出,水有可能贮留在排气管中。而且,当车辆倾斜时,水有贮留在排气管中的可能性。若有水贮留在排气管中,则可能产生压损增加、异响产生、系统停止后的低温环境下的配管冻结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考虑到此类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车辆,即使在怠速运转时等低负载运转时或者车辆倾斜时,也能够防止水贮留在排气管中。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第1方案是一种燃料电池车辆,其包括燃料电池系统、及将从所述燃料电池系统流出的阴极废气排出至车辆外部的排气结构,其中,所述排气结构包括:主排气管,具有跨越部,所述跨越部是在车身构成构件的上方从水平方向其中一侧跨往另一侧而设;以及排水用旁通(bypass)管,设在所述车身构成构件的下方,在比所述车身构成构件靠近所述水平方向其中一侧的位置从所述主排气管分支,在比所述车身构成构件靠近所述水平方向另一侧的位置连接于所述主排气管,且比所述主排气管细地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第2方案是一种燃料电池车辆,其包括燃料电池系统、及将从所述燃料电池系统流出的阴极废气排出至车辆外部的排气结构,其中,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堆;氧化剂气体供给管线,连接于所述燃料电池堆;氧化剂气体排出管线,连接于所述燃料电池堆;以及泵(pump),具有压缩机(compressor)与膨胀器(expander),所述压缩机是设在所述氧化剂气体供给管线中,所述膨胀器是设在所述氧化剂气体排出管线中,所述排气结构具有:水分离器(water separator),连接于所述膨胀器的出口;以及排气管,连接于所述水分离器,在所述水分离器中,在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水分离器的连接部更下方,设有带开闭机构的排水口。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1方案,在车身构成构件的下方,配置有比主排气管细地构成的排水用旁通管,因此水能够通过排水用旁通管而流向下游侧。因而,能够防止水贮留在为了跨越车身构成构件而具有高低差的主排气管中。由此,即使在怠速运转时等低负载运转时或者车辆倾斜时,也能够防止水贮留在排气结构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2方案,能够在膨胀器之后去除(回收)水,因此即使为了跨越车身构成构件而在排气管中存在高低差,也能够防止水贮留在排气管内。而且,即使在将带再生机构的气泵(air pump)配置于相对较低的位置(例如比燃料电池堆低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排水口而将水有效地排出至车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车辆的概略图。
图2是燃料电池系统及排气结构的概略图。
图3是排气结构的结构说明图。
图4是另一实施例的排气结构的结构说明图。
图5是单向阀的开阀压力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燃料电池车辆
12:燃料电池系统
14、80:排气结构
48:气泵
48c:膨胀器
60:排气管
66:排水用旁通管
68、90:跨越部
82:水分离器
82b:排水口
86:开闭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燃料电池车辆,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车辆10包括:燃料电池系统12,具有使用燃料气体与氧化剂气体来进行发电的燃料电池堆20;以及排气结构14,将从燃料电池系统12流出的阴极废气排出至车辆外部。燃料电池堆20是配置在设于车辆前部的马达室(motor room)16(引擎盖(bonnet)18的下方)。虽省略图示,但燃料电池车辆10还包括将由燃料电池系统12发电的电力作为电源进行动作的行驶用马达、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unit,ECU)等电气部件。
如图2所示,燃料电池系统12还包括:燃料气体供给装置24,对燃料电池堆20供给燃料气体(例如氢气);以及氧化剂气体供给装置26,对燃料电池堆20供给作为氧化剂气体的空气。虽省略图示,但燃料电池系统12还包括:作为能量储存装置的电池(battery);以及冷却介质供给装置,对燃料电池堆20供给冷却介质。
燃料电池堆20是将多个发电单元(cell)沿例如水平方向(也可为铅垂方向)层叠而成。发电单元具有: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在电解质膜(例如固态高分子电解质膜)的两面分别配置阳极(anode)电极及阴极电极而构成;以及一对隔膜(separator),从两侧夹持所述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在阳极电极与其中一个隔膜之间形成燃料气体流路。在阴极电极与另一个隔膜之间形成氧化剂气体流路。在燃料电池堆20上,连接有从阴极排出水的泄水管21a的一端。泄水管21a的另一端连接于排气结构14的后述的排气管60。
燃料气体供给装置24具有:燃料气体罐28,贮存高压的燃料气体(高压氢);燃料气体供给管线30,将燃料气体导向燃料电池堆20;注射器(injector)32,设在燃料气体供给管线30中;以及喷射器(ejector)34,较注射器32设在下游侧。燃料气体供给管线30连接于燃料电池堆20的燃料气体入口20a。由注射器32与喷射器34构成燃料气体喷射装置。
在燃料电池堆20的燃料气体出口20b,连接有燃料气体排出管线36。燃料气体排出管线36从燃料电池堆20中导出在燃料电池堆20的阳极处使用了至少一部分的燃料气体即阳极废气(燃料废气(offgas))。在燃料气体排出管线36中,设有气液分离器38。在燃料气体排出管线36上,连结有循环管线40。循环管线40将阳极废气导向喷射器34。在循环管线40中,设有循环泵42。另外,也可不设循环泵42。
氧化剂气体供给装置26具有:氧化剂气体供给管线44,连接于燃料电池堆20的氧化剂气体入口20c;氧化剂气体排出管线46,连接于燃料电池堆20的氧化剂气体出口20d;气泵48,朝向燃料电池堆20送给空气;以及加湿器50,对供给至燃料电池堆20的空气进行加湿。
气泵48具有压缩空气的压缩机48a、驱动压缩机48a旋转的马达48b、及连结于压缩机48a的膨胀器48c(再生机构)。压缩机48a是设在氧化剂气体供给管线44中。在氧化剂气体供给管线44中,在比压缩机48a靠近上游侧的位置设有空气过滤器(air cleaner)52。空气经由空气过滤器52被导入压缩机48a。膨胀器48c是设在氧化剂气体排出管线46中。
膨胀器48c的叶轮(impeller)经由连结轴48d而连结于压缩机48a的叶轮。阴极废气被导入膨胀器48c的叶轮,从阴极废气再生流体能量。再生能量提供用于使压缩机48a旋转的驱动力的一部分。
加湿器50具有水分可透过的大量中空丝膜,通过中空丝膜,使朝向燃料电池堆20的空气、与从燃料电池堆20排出的多湿的阴极废气之间进行水分交换,以对朝向燃料电池堆20的空气进行加湿。
在氧化剂气体供给管线44中,在加湿器50与燃料电池堆20的氧化剂气体入口20c之间设有气液分离器54。泄水管21b的一端连接于气液分离器54。泄水管21b的另一端连接于排气结构14的排气管60。
排气结构14连接于氧化剂气体排出管线46。具体而言,排气结构14具有排气管60,排气管60连接于膨胀器48c的出口48e。在排气管60中,设有消音器(silencer)62。
如图1所示,气泵48是配置在车身前部的下部(燃料电池堆20更下方)。排气管60从膨胀器48c的出口48e延伸,且沿着车身底部而延伸至车身后部为止。因而,排气管60的出口61位于车身后部。在燃料电池车辆10的车身中,有传动轴(drive shaft)10a或副车架(subframe)10b等车身构成构件,从车身前部延伸至车身后部而配置的排气管60具有避免与这些车身构成构件干涉的形状。
在图3中,排气管60具有:主排气管64,构成排气管60的全长;以及排水用旁通管66,连接于主排气管64。主排气管64具有至少一个跨越部68,所述至少一个跨越部68是在车身构成构件的上方从水平方向其中一侧(车辆前方侧)跨往另一侧(车辆后方侧)而设。本实施方式中,跨越部68设有多个(两个)。以下,在区别说明跨越部68的情况下,分别称作“第1跨越部68a”、“第2跨越部68b”。
因传动轴10a及副车架10b的周边结构与主排气管64的外径的关系,难以通过传动轴10a及副车架10b的下方而配置主排气管64。因此,第1跨越部68a以跨过传动轴10a的方式而构成,第2跨越部68b以跨过副车架10b的方式而构成。第1跨越部68a是设于比第2跨越部68b靠近车辆前方侧的位置。
第1跨越部68a具有:上倾斜部70,朝向下游而向上方延伸;下倾斜部71,朝向下游而向下方延伸;以及顶部(最上部)72,水平地连接上倾斜部70与下倾斜部71。第2跨越部68b具有:上倾斜部74,朝向下游而向上方延伸;以及下倾斜部75,朝向下游而向下方延伸。第2跨越部68b也可与第1跨越部68a同样地,还具有水平地连接上倾斜部74与下倾斜部75的顶部(最上部)。
第1跨越部68a与第2跨越部68b是通过中间延伸部76(主排气管64的一部分)而连结。本实施方式中,中间延伸部76是在第1跨越部68a与第2跨越部68b之间,无高低差(无上下)地水平延伸。中间延伸部76也可朝向车辆后方(朝向第2跨越部68b)而向下方稍许倾斜。
在第2跨越部68b的下游端(下倾斜部75的下端),连接有后部排气管69(主排气管64的一部分)。后部排气管69的后端成为排气管60的出口61。后部排气管69无上倾斜部。即,后部排气管69仅包含水平部与下倾斜部,或者仅包含水平部。
排水用旁通管66是设在车身构成构件的下方,在比车身构成构件靠近水平方向其中一侧(车辆前方侧)的位置从主排气管64分支,在比车身构成构件靠近水平方向另一侧(车辆后方侧)的位置连接于主排气管64。排水用旁通管66是外形形状比主排气管64细(小直径)地构成,并且以旁通跨越部68的方式而连接于主排气管64。本实施方式中,排水用旁通管66设有多个(两个)。以下,在区别说明排水用旁通管66的情况下,分别称作“第1排水用旁通管66a”、“第2排水用旁通管66b”。
第1排水用旁通管66a是配置在作为车身构成构件之一的传动轴10a的下方。第1排水用旁通管66a相对较细,因此能够通过传动轴10a的下方而配置。第1排水用旁通管66a的一端(前端)连接于第1跨越部68a的上倾斜部70的下端。第1排水用旁通管66a的另一端(后端)连接于第1跨越部68a的下倾斜部71的下端。
第1排水用旁通管66a无上倾斜部。即,第1排水用旁通管66a仅包含水平部与下倾斜部,或者仅包含水平部(图示例的第1排水用旁通管66a具有前者的结构)。另外,第1排水用旁通管66a也可仅包含下倾斜部。
第2排水用旁通管66b是配置在作为车身构成构件之一的副车架10b的下方。第2排水用旁通管66b相对较细,因此能够通过副车架10b的下方而配置。第2排水用旁通管66b的一端(前端)连接于第2跨越部68b的上倾斜部74的下端。第2排水用旁通管66b的另一端(后端)连接于第2跨越部68b的下倾斜部75的下端。
第2排水用旁通管66b无上倾斜部。即,第2排水用旁通管66b仅包含水平部与下倾斜部,或者仅包含水平部(图示例的第2排水用旁通管66b具有后者的结构)。另外,第2排水用旁通管66b也可仅包含下倾斜部。
在主排气管64上连接有泄水管21a、泄水管21b。泄水管21a、泄水管21b是连接于比主排气管64中的第1跨越部68a的上端靠近下游侧的位置。具体而言,泄水管21b连接于第1跨越部68a的下倾斜部71。泄水管21b也可连接于第1跨越部68a的顶部72或中间延伸部76。泄水管21a连接于中间延伸部76。泄水管21a也可连接于顶部72或下倾斜部71。也可将所有泄水管21a、泄水管21b连接于第1跨越部68a的顶部72。也可将所有泄水管21a、泄水管21b连接于第1跨越部68a的下倾斜部71。也可将所有泄水管21a、泄水管21b连接于中间延伸部76。
接下来,对以所述方式构成的燃料电池车辆10的作用(主要是燃料电池系统12及排气结构14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2中,在燃料气体供给装置24中,从燃料气体罐28对燃料气体供给管线30供给燃料气体。此时,燃料气体通过注射器32而朝向喷射器34喷射,并经由喷射器34从燃料气体入口20a被导入燃料电池堆20内的燃料气体流路,而供给至阳极。
另一方面,在氧化剂气体供给装置26中,在气泵48(压缩机48a)的旋转作用下,作为氧化剂气体的空气被送往氧化剂气体供给管线44。空气经加湿器50加湿后,从氧化剂气体入口20c被导入燃料电池堆20内的氧化剂气体流路,而供给至阴极。各发电单元中,被供给至阳极的燃料气体与被供给至阴极的空气中的氧在电极催化剂层内被电化学反应消耗,而进行发电。
在阳极未被消耗的燃料气体作为阳极废气而从燃料气体出口20b排出至燃料气体排出管线36。阳极废气从燃料气体排出管线36经由循环管线40被导入喷射器34。被导入喷射器34的阳极废气与由注射器32所喷射的燃料气体混合,而被供给至燃料电池堆20。
包含在阴极未被消耗的氧的多湿的阴极废气、与阴极处的反应生成物即水,从燃料电池堆20的氧化剂气体出口20d排出至氧化剂气体排出管线46。阴极废气在加湿器50中与朝向燃料电池堆20的空气进行水分交换后,被导入气泵48的膨胀器48c。在膨胀器48c中,从阴极废气进行能量回收(再生),再生能量成为压缩机48a的驱动力的一部分。阴极废气及水从膨胀器48c排出至排气结构14(排气管60),并经由排气管60而放出至车外。此时,阴极废气经过主排气管64的跨越部68而到达排气管60的出口61。另一方面,水经过排水用旁通管66而到达排气管60的出口61。
此时,燃料电池车辆10起到以下效果。
根据所述燃料电池车辆10,如图3所示,在车身构成构件的下方,配置有比主排气管64细地构成的排水用旁通管66,因此水能够通过排水用旁通管66而流向下游侧。因而,能够防止水贮留在为了跨越车身构成构件而具有高低差的主排气管64中。由此,即使在怠速运转时等低负载运转时或者燃料电池车辆10倾斜时,也能够防止水贮留在排气结构14中。
在所述燃料电池车辆10中,设有多个跨越部68与多个排水用旁通管66。借助此结构,即使在主排气管64必须在多处跨越车身构成构件的结构中,也能够通过多个排水用旁通管66而将水排出至车辆外部,从而防止水的贮留。
图3中,在泄水管21a或泄水管21b连接于主排气管64中的跨越部68的最上部(顶部72)或下倾斜部71的情况下,从泄水管21a或泄水管21b流向主排气管64的水利用下倾斜部71而流势增加,因此能够有效地将水排出至车辆外部。
如图2所示,燃料电池系统12包括:燃料电池堆20;氧化剂气体供给管线44,连接于燃料电池堆20;氧化剂气体排出管线46,连接于燃料电池堆20;以及气泵48,具有压缩机48a及作为再生机构的膨胀器48c,所述压缩机48a是设在氧化剂气体供给管线44中,所述膨胀器48c是设在氧化剂气体排出管线46中。如图3所示,主排气管64连接于膨胀器48c的出口48e。借助此结构,即使在将带再生机构的气泵48配置于相对较低的位置(例如比燃料电池堆20低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排水用旁通管66而将水有效地排出至车外。
所述燃料电池车辆10中,也可取代排气结构14而采用图4所示的另一实施例的排气结构80。所述排气结构80具有:水分离器82,连接于膨胀器48c的出口48e;以及排气管84,连接于水分离器82。在水分离器82中,在排气管84与水分离器82的连接部更下方,设有带开闭机构86的排水口82b。
水分离器82具有可贮存水的容器82a。在容器82a的上部,连接有泄水管21a、泄水管21b。排水口82b是设于水分离器82的容器82a的下部。开闭机构86是克服弹簧力而开阀的单向阀87(止回阀)。单向阀87是构成为,在小于规定的开阀压力时关闭,而在开阀压力以上时打开。在单向阀87关闭的状态下,水不从排水口82b排出(贮留在水分离器82的容器82a内)。在单向阀87打开的状态下,水从排水口82b排出。
如图5所示,单向阀87是以当水分离器82内的气压(运转气压)与水压的合计压力达到规定压力以上时开阀的方式设定开阀压力。例如,在水分离器82内的气压与水压的合计压力低于开阀压力的情况下(模式(pattern)A),单向阀87保持关闭。在尽管水分离器82内的气压(运转气压)不那么高,但水压高的情况下(容器82a内的水量相对较多的情况下)(模式B),单向阀87打开。在水分离器82内的水压相对较低,但气压(运转气压)相对较高的情况下(模式C),单向阀87也打开。
图4中,排气管84的一端连接于水分离器82的容器82a。排气管84与水分离器82的连接位置是设定在比容器82a内的最高水位高的位置。因而,可防止或抑制容器82a内的水流入排气管84。排气管84具有至少一个跨越部90,所述至少一个跨越部90是在车身构成构件(传动轴10a、副车架10b等)的上方从水平方向其中一侧(车辆前方侧)跨往另一侧(车辆后方侧)而设。本实施例中,跨越部90设有多个(两个)。即,排气管84具有第1跨越部90a与第2跨越部90b。
根据具备排气结构80的燃料电池车辆10,能够在膨胀器48c之后去除(回收)水,因此即使为了跨越车身构成构件而在排气管84中存在高低差,也能够防止水贮留在排气管84内。而且,即使在将带再生机构的气泵48配置于相对较低的位置(例如比燃料电池堆20低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排水口82b而将水有效地排出至车外。
开闭机构86是克服弹簧力而开阀的单向阀87。借助此结构,在有某种程度的水贮留在水分离器82中的情况下,无须进行状态检测或控制便能够简便地进行排水。
单向阀87是以当水分离器82内的气压与水压的合计压力达到规定压力以上时开阀的方式设定开阀压力。借助此结构,在水分离器82内贮留有大量水的情况下,即使运转气压低也会开阀(图5的模式B),因此能够从排水口82b进行排水。另一方面,即使水分离器82内的水少,但若运转气压上升,便会开阀(图5的模式C),因此能够立即排出从高压力(高输出)的燃料电池堆20流来的水。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

Claims (8)

1.一种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料电池系统;以及排气结构,所述排气结构将从所述燃料电池系统流出的阴极废气排出至车辆外部,
所述排气结构包括:
主排气管,具有跨越部,所述跨越部是在车身构成构件的上方从水平方向其中一侧跨往另一侧而设;以及
排水用旁通管,设在所述车身构成构件的下方,所述排水用旁通管在比所述车身构成构件靠近所述水平方向其中一侧的位置从所述主排气管分歧出来,所述排水用旁通管在比所述车身构成构件靠近所述水平方向另一侧的位置连接于所述主排气管,且所述排水用旁通管比所述主排气管细地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
设有多个所述跨越部与多个所述排水用旁通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堆;氧化剂气体排出管线,连接于所述燃料电池堆;气液分离器,设在所述氧化剂气体排出管线中;以及泄水管,连接于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排气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泄水管连接于所述主排气管中的所述跨越部的最上部或下倾斜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堆;氧化剂气体供给管线,连接于所述燃料电池堆;氧化剂气体排出管线,连接于所述燃料电池堆;以及气泵,具有压缩机与作为再生机构的膨胀器,所述压缩机是设在所述氧化剂气体供给管线中,所述膨胀器是设在所述氧化剂气体排出管线中,
所述主排气管连接于所述膨胀器的出口。
6.一种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料电池系统;以及排气结构,所述排气结构将从所述燃料电池系统流出的阴极废气排出至车辆外部,
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堆;氧化剂气体供给管线,连接于所述燃料电池堆;氧化剂气体排出管线,连接于所述燃料电池堆;以及泵,具有压缩机与膨胀器,所述压缩机是设在所述氧化剂气体供给管线中,所述膨胀器是设在所述氧化剂气体排出管线中,
所述排气结构具有:水分离器,连接于所述膨胀器的出口;以及排气管,连接于所述水分离器,
在所述水分离器中,在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水分离器的连接部更下方,设有带开闭机构的排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机构是克服弹簧力而开阀的单向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向阀是以当所述水分离器内的气压与水压的合计压力达到规定压力以上时开阀的方式设定开阀压力。
CN201920695375.2U 2018-06-19 2019-05-15 燃料电池车辆 Active CN21007404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6334 2018-06-19
JP2018116334A JP7071885B2 (ja) 2018-06-19 2018-06-19 燃料電池車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74047U true CN210074047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095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95375.2U Active CN210074047U (zh) 2018-06-19 2019-05-15 燃料电池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71885B2 (zh)
CN (1) CN2100740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2458A (zh) * 2021-09-28 2022-03-01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氢燃料电池车辆及其供氢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0697A (zh) * 2021-12-29 2022-04-08 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锌银贮备电池气压平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53015A (ja) 2005-08-18 2007-03-01 Nissan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5443693B2 (ja) 2008-01-22 2014-03-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自動車の消音器
JP2010020924A (ja) 2008-07-08 2010-01-28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4730456B2 (ja) 2009-05-25 2011-07-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搭載車両
US8652699B2 (en) 2009-10-23 2014-02-1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Fuel cell system
US8505672B2 (en) 2011-08-22 2013-08-1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Underbody integrated exhaust path for fuel cell vehicles
JP2017157427A (ja) 2016-03-02 2017-09-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車
DE102016222250A1 (de) 2016-11-14 2018-05-1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Anordnung zum Abscheiden und Bevorraten von Wasser in einem Brennstoffzellen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2458A (zh) * 2021-09-28 2022-03-01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氢燃料电池车辆及其供氢系统
CN114122458B (zh) * 2021-09-28 2023-09-19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氢燃料电池车辆及其供氢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217895A (ja) 2019-12-26
JP7071885B2 (ja) 2022-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13311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07078325B (zh) 燃料电池系统以及用于关停燃料电池堆栈的方法
CN210074047U (zh) 燃料电池车辆
WO2008069331A1 (ja) 燃料電池を搭載した移動体
KR20090082282A (ko) 연료전지 시스템
KR20200101590A (ko) 연료전지용 가습기
JP4418299B2 (ja) 加湿装置
CN110010929B (zh) 一种怠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4530176B2 (ja) 燃料電池車両
KR100962382B1 (ko) 수소 재순환 장치를 구비한 연료전지 시스템
JP5354942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US10998570B2 (en) Fuel cell vehicle
JP2009238596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5105222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US20040247958A1 (en) Water supply system for fuel cell
JP5474318B2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KR20210073378A (ko) 연료전지의 운전 제어시스템 및 제어방법
JP2004158221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06179373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4685643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燃料電池の制御方法
JP7310224B2 (ja) 燃料電池装置
CN114709450B (zh) 燃料电池的空气系统和车辆
CN219007530U (zh) 一种氢气循环泵融冰系统及氢燃料电池车
CN210576252U (zh) 一种利用阴极废气供给燃料的燃料电池
JP4603337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