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73662U - 一种互锁式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互锁式接触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073662U CN210073662U CN201921184360.6U CN201921184360U CN210073662U CN 210073662 U CN210073662 U CN 210073662U CN 201921184360 U CN201921184360 U CN 201921184360U CN 210073662 U CN210073662 U CN 2100736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or
- coil
- support
- contact support
- interloc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互锁式接触器,包括两个接触器,每一接触器包括线圈、触头、动触头支持;在同一个接触器中,动触头支持与触头连接、并在线圈通电时带动触头移动。两个动触头支持相对设置;当一个线圈通电时,与通电的线圈对应的动触头支持向基准中心移动、以限制另一个动触头支持的移动行程,基准中心位于两个动触头支持之间。本申请提供的互锁式接触器用其中一个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持来限制另一个接触器的吸合动作,实现机械互锁;同时还能在其中一台接触器的触头发生熔焊时防止故障的进一步扩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互锁式接触器。
背景技术
接触器互锁指两个接触器不能同时吸合,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接触器的外部安装互锁装置来实现两个接触器的互锁,即互锁装置与一个接触器处于锁止状态、同时与另一个接触器处于松脱状态,使得两个接触器中仅有一个能够进行吸合动作。
然而,互锁装置结构复杂,其常常会出现机构卡滞、零部件损坏、零部件松脱等问题,因此在实际使用时,容易出现互锁失效的现象。即一个接触器与互锁装置松脱并进行吸合动作时,互锁装置无法将另一个接触器锁止,导致两个接触器同时吸合,影响接触器的安全运行,甚至造成用电事故。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接触器的安全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互锁式接触器,其能够实现机械互锁,避免左接触器和右接触器的衔铁同时吸合;同时能够在互锁失效时防止故障的进一步扩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互锁式接触器,包括两个接触器,每一所述接触器包括线圈、触头、在对应的所述线圈通电时带动对应的所述触头移动的动触头支持,两个所述动触头支持相对设置;当一个所述线圈通电时,与通电的所述线圈对应的所述动触头支持向基准中心移动、以限制另一个所述动触头支持的移动行程,所述基准中心位于两个所述动触头支持之间。
优选的,两个所述接触器分别为左接触器和右接触器,所述左接触器、所述右接触器分别设有左壳体、右壳体,所述左壳体、所述右壳体设有开口相对的缺口,所述左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持设有延伸面;当所述左接触器的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延伸面通过两个所述缺口伸入至所述右壳体中;当所述右接触器的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右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持位于所述右壳体的内部。
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接触器中,所述线圈位于所述动触头支持的下方,所述线圈远离所述基准中心的一端设有衔铁,所述动触头支持设有开口朝向下的槽体,所述衔铁的上端设于所述槽体中。
优选的,所述衔铁包括推板和推条,所述推板位于所述线圈的端部,所述推条设于所述槽体中。
优选的,所述推板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中设有铜制铆钉,当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铜制铆钉与所述线圈内部的电工纯铁相抵。
优选的,所述推板和所述推条为一体式结构件,且二者的厚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延伸面设于所述动触头支持靠近所述基准中心的一端,且所述延伸面位于所述动触头支持的顶部。
优选的,还包括铁芯支架,所述铁芯支架包括呈U形分布的第一支臂、限位臂、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设有定位通孔,所述线圈内部的电工纯铁设有位于所述定位通孔中的定位凸起,所述线圈套设于所述第一支臂的外周、且端部与所述限位臂相抵。
优选的,所述定位凸起中设有铆钉,以使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定位通孔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互锁式接触器包括两台接触器,即左接触器和右接触器,每一接触器包括线圈、触头、动触头支持;两个动触头支持,即左触头支持和右触头支持,相对设置;当一个线圈通电时,与通电的线圈对应的动触头支持向另一个动触头支持移动。
本申请提供的互锁式接触器用其中一个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持来限制另一个接触器的吸合动作,实现机械互锁。具体的,左接触器和右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持的移动方向相反,当左接触器的线圈通电时,左触头支持向右接触器的方向移动,此时右触头支持活动受限,使得右接触器的衔铁无法吸合、触头无法导通。当右接触器的线圈通电时,右触头支持向左接触器的方向移动,因此左触头支持的活动行程受限,左接触器的衔铁无法吸合、触头无法导通。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一台接触器损坏,发生触头熔焊现象,本申请提供的互锁式接触器还能够防止故障的进一步扩大。以右接触器的触头发生熔焊为例进行说明:若右接触器的触头发生轻微熔焊,当左接触器的衔铁吸合时,左触头支持将会撞击右触头支持,使右接触器的熔焊的触头脱开,设备正常运行。若右接触器的触头发生严重熔焊,则左触头支持无法将右触头支持撞开,因此左接触器的衔铁无法正常吸合,设备无法运行,防止因为互锁失效而造成更大的故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互锁式接触器的主视图;
图2为互锁式接触器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图4为左触头支持的主视图;
图5为左触头支持的侧视图;
图6为右触头支持的侧视图;
图7为衔铁的侧视图;
图8为图7中B-B向的剖视图;
图9为电磁系统的剖视图;
图10为电工纯铁与铁芯支架装配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11为图10中C-C向的剖视图
图12为电工纯铁的俯视图。
图1~12中的附图标记为:
1-线脚、2-盖板、3-组合螺钉、4-上壳体、5-连接器、6-第一导线、7-T向线束、8-线圈、9-导轨、10-下壳体、11-第二导线、12-L向线束、13-左触头支持、14-右触头支持、15-反力弹簧、16-推板、17-主力弹簧、18-隔弧板、19-接触桥、20-左触板、21-辅助触头、22-铆接主触头、23-焊接主触头、24-右触板、25-铜制铆钉、26-电工纯铁、27-铁芯支架、第一支臂271、限位臂272、第二支臂273、延伸面28、推条29、槽体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互锁式接触器,其能够实现机械互锁,避免左接触器和右接触器的衔铁同时吸合;同时能够在互锁失效时防止故障的进一步扩大。
请参考图1~12,图1和图2分别为互锁式接触器的主视图、俯视图;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图4和图5分别为左触头支持的主视图、侧视图;图6为右触头支持的侧视图;图7为衔铁的侧视图;图8为图7中B-B向的剖视图;图9为电磁系统的剖视图;图10为电工纯铁与铁芯支架装配状态下的俯视图;图11为图10中C-C向的剖视图图12为电工纯铁的俯视图。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互锁式接触器,包括两个接触器,每一接触器包括线圈8、触头、动触头支持;在同一个接触器中,动触头支持与触头连接、并在线圈8通电时带动触头移动。两个动触头支持相对设置;当一个线圈8通电时,与通电的线圈8对应的动触头支持向基准中心移动、以限制另一个动触头支持的移动行程,基准中心位于两个动触头支持之间。
为方便叙述,称两个接触器分别为左接触器和右接触器,二者可以为两台不同的接触器,也可以为两台完全相同的接触器。接触器通常按照下述过程实现工作过程:在线圈8通电后,线圈8周围形成磁场,线圈8内部的电工纯铁26磁化并吸引侧部的衔铁向其运动,衔铁与动触头支持连接,因此衔铁移动过程中会带着动触头支持移动,进而带动触头移动,实现电路的导通。其中,在动触头支持的带动下进行移动的触头主要指辅助触头21和铆接主触头22,铆接主触头22移动后会与焊接主触头23接触,此时触头导通。
左接触器和右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持分别为左触头支持13和右触头支持14,基准中心位于左触头支持13和右触头支持14之间。左触头支持13和右触头支持14均向靠近对方的方向移动,在一个接触器的线圈8通电后,左触头支持13和右触头支持14的间距减小。即,当左接触器的线圈8通电时,左触头支持13带动触头向右接触器移动;当右接触器的线圈8通电时,右触头支持14带动触头向左接触器移动。因此,当左触头支持13带动左接触器的触头移动至导通状态时,右触头支持14可移动的行程由于受到限制而相应缩短,因而无法带动右接触器的触头移动至导通状态。
在实际装配的过程中,左接触器和右接触器按照左右对称的方式安装在同一个下壳体10上,两个接触器安装方向相反,从而使二者的动触头支持的运动方向相反。两台接触器之间的距离以适应其中一台吸合时能有效影响到另一台的吸合为准,即两台接触器之间能有效实现互锁。
本申请提供的互锁式接触器用其中一个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持来限制另一个接触器的吸合动作,实现了机械互锁的效果,使互锁结构简单可靠。同时可以利用两个动触头支持上的辅助触头21实现电气互锁。
另外,本申请提供的互锁式接触器还能够在出现触头熔焊现象时防止故障的进一步扩大。具体的,若右接触器的触头发生轻微熔焊,当左接触器的线圈8通电时,左触头支持13将会撞击右触头支持14,使右接触器的熔焊的触头脱开,设备正常运行。若右接触器的触头发生严重熔焊,则左触头支持13无法将右触头支持14撞开,因此左接触器的衔铁无法正常吸合,设备无法运行,防止因为互锁失效而造成更大的故障。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接触器的完整功能,互锁式接触器通常还需要配备有线脚1、盖板2、组合螺钉3、上壳体4、连接器5、第一导线6、T向线束7、导轨9、第二导线11、L向线束12、反力弹簧15、主力弹簧17、隔弧板18、接触桥19、左触板20、右触板24等结构。本申请未对上述结构进行改进,因此上述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申请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将左接触器的各部件和右接触器的各部件集成安装在一个公共的壳体内,集成为一个完成的互锁式接触器。而考虑到现有技术中单个接触器更加常见,为了方便用户装配,优选采用两个独立的接触器来制作本申请中的互锁式接触器。
因此,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左接触器、右接触器分别设有左壳体、右壳体,左壳体、右壳体设有开口相对的缺口,左触头支持13上设置延伸面28,同时,右触头支持14不设置延伸面28。
在工作过程中,当左接触器的线圈8通电时,左触头支持13的延伸面28通过两个缺口伸入至右壳体中,对右触头支持14的活动行程进行限制。当右接触器的线圈8通电时,右接触器的衔铁吸合,右触头支持14在衔铁的带动下向左触头支持13移动,使得左触头支持13无法到达触头导通时的工作位置,从而实现对左接触器的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右接触器的线圈8通电后,右触头支持14始终位于右壳体的内部、而不会移动至右壳体的外部,因此,右触头支持14不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避免外界环境对触头的正常导通造成影响,使右接触器可以脱离互锁式接触器而单独使用,提高右接触器的实用性。
可选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在同一个接触器中,线圈8位于动触头支持的下方,线圈8远离基准中心的一端设有衔铁,动触头支持设有开口朝向下的槽体30,衔铁的上端设于槽体30中。具体的,所述的同一个接触器可以是左接触器、也可以是右接触。以左接触器为例,左触头支撑设置槽体30,左接触器的衔铁的上端卡接在槽体30中,当线圈8通电后,衔铁向线圈8内的电工纯铁26移动,进而带动左触头支持13整体移动。
可选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衔铁的实施例中,衔铁包括推板16和推条29,推板16位于线圈8的端部,推条29设于槽体30中。具体的,推条29呈条形结构,其插入至动触头支持下部的槽体30中,进而带动动触头支持移动。在加工过程中,优选推板16和推条29为一体式结构件,且二者的厚度相等,此时可以采用板状结构制作衔铁,加工更加便捷。
可选的,为了优化互锁式接触器的使用效果,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推板16设有定位孔,定位孔中设有铜制铆钉25,当线圈8通电时,铜制铆钉25与线圈8内部的电工纯铁26相抵。当线圈8断电时,铜制铆钉25由于不具铁磁性,其更容易与电工纯铁26脱离。
可选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延伸面28设于左触头支持13靠近基准中心的一端,且延伸面28位于左触头支持13的顶部。具体的,延伸面28从左触头支持13的端部向右触头支持14延伸,同时,延伸面28和线圈8分布在左触头支持13的两侧,使接触器结构更加合理。
进一步的,为了优化接触器的铁芯的稳定性,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磁系统的优选实施例。具体的,接触器的电磁系统通常包括线圈8、铁芯支架27、电工纯铁26。
铁芯支架27包括第一支臂271、限位臂272、第二支臂273,且三者依次分布呈U形结构。第一支臂271和电工纯铁26中,一者设有定位通孔、另一者设有与定位通孔插接配合的定位凸起,优选定位通孔设于第一支臂271,定位凸起设于电工纯铁26,此时电工纯铁26的定位凸起可以通过冲压的方式进行加工,生产过程更加便捷。
线圈8中部设置通孔,该通孔可以为矩形孔、圆形孔或其他形状的孔状结构,电工纯铁26和第一支臂271均位于线圈8的通孔中。
在工作过程中,当线圈8有轴向移动趋势时,限位臂272能够与线圈8的端部贴合相抵,从而限制线圈8的位置,使电工纯铁26始终位于线圈8内部,避免二者发生轴向上的脱离,因此提高了电磁系统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为了加强第一支臂271与电工纯铁26的连接效果,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定位凸起中设有铆钉,以使定位凸起与定位通孔过盈配合。具体的,在电工纯铁26的定位凸起伸入第一支臂271的定位通孔后,通过定位通孔将铆钉安装在定位凸起的端面,从而使定位凸起产生径向扩张,并压紧在定位通孔的侧壁,使定位凸起与定位通孔紧密配合。
进一步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线圈8的中部设有矩形孔,矩形孔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分别与第一支臂271、电工纯铁26相对,且第一侧壁至第二侧壁的间距小于第一支臂271与电工纯铁26的厚度和。因此,第一支臂271与电工纯铁26装配完成后无法在线圈8的通孔中分离,从而加强了电工纯铁26与铁芯支架27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的,定位通孔设置有两个,且二者的孔径不同。该结构属于防呆设计,用户可以根据观察到的孔径尺寸将第一支臂271和电工纯铁26一次性装配成功,更方便用户进行装配操作。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互锁式接触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互锁式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接触器,每一所述接触器包括线圈(8)、触头、在对应的所述线圈(8)通电时带动对应的所述触头移动的动触头支持,两个所述动触头支持相对设置;当一个所述线圈(8)通电时,与通电的所述线圈(8)对应的所述动触头支持向基准中心移动、以限制另一个所述动触头支持的移动行程,所述基准中心位于两个所述动触头支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锁式接触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接触器分别为左接触器和右接触器,所述左接触器、所述右接触器分别设有左壳体、右壳体,所述左壳体、所述右壳体设有开口相对的缺口,所述左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持设有延伸面(28);当所述左接触器的所述线圈(8)通电时,所述延伸面(28)通过两个所述缺口伸入至所述右壳体中;当所述右接触器的所述线圈(8)通电时,所述右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持位于所述右壳体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互锁式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接触器中,所述线圈(8)位于所述动触头支持的下方,所述线圈(8)远离所述基准中心的一端设有衔铁,所述动触头支持设有开口朝向下的槽体(30),所述衔铁的上端设于所述槽体(30)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互锁式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包括推板(16)和推条(29),所述推板(16)位于所述线圈(8)的端部,所述推条(29)设于所述槽体(30)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互锁式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16)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中设有铜制铆钉(25),当所述线圈(8)通电时,所述铜制铆钉(25)与所述线圈(8)内部的电工纯铁(26)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互锁式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16)和所述推条(29)为一体式结构件,且二者的厚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互锁式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面(28)设于所述动触头支持靠近所述基准中心的一端,且所述延伸面(28)位于所述动触头支持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互锁式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铁芯支架(27),所述铁芯支架(27)包括呈U形分布的第一支臂(271)、限位臂(272)、第二支臂(273),所述第一支臂(271)设有定位通孔,所述线圈(8)内部的电工纯铁(26)设有位于所述定位通孔中的定位凸起,所述线圈(8)套设于所述第一支臂(271)的外周、且端部与所述限位臂(272)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互锁式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中设有铆钉,以使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定位通孔过盈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84360.6U CN210073662U (zh) | 2019-07-25 | 2019-07-25 | 一种互锁式接触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84360.6U CN210073662U (zh) | 2019-07-25 | 2019-07-25 | 一种互锁式接触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073662U true CN210073662U (zh) | 2020-02-14 |
Family
ID=69430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184360.6U Active CN210073662U (zh) | 2019-07-25 | 2019-07-25 | 一种互锁式接触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073662U (zh) |
-
2019
- 2019-07-25 CN CN201921184360.6U patent/CN21007366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801629B2 (ja) | 電磁継電器 | |
JP6897499B2 (ja) | 電磁継電器 | |
JP6919504B2 (ja) | 電磁継電器 | |
JP2012129206A (ja) | 改善されたコンタクトばねを備えるリレー | |
KR101917885B1 (ko) | 전자접촉기 | |
CN210167314U (zh) | 具有辅助触点装置的密封型直流继电装置 | |
US20220044897A1 (en) | Auxiliary contact unit | |
CN210073662U (zh) | 一种互锁式接触器 | |
CN109859991B (zh) | 继电器 | |
CN211125516U (zh) | 直流继电器 | |
CN215869245U (zh) | 分励脱扣器 | |
CN216213152U (zh) | 带辅助触点的磁保持继电器 | |
CN105575731A (zh) | 电磁接触器的交叉开关结构 | |
CN102709124B (zh) | 一种组合推动卡双联弹簧式磁保持继电器 | |
CN212461534U (zh) | 增加爬电距离的电磁继电器 | |
CN209895991U (zh) | 一种多触点式继电器 | |
CN109036975A (zh) | 具有高抗短路能力的直流接触器 | |
CN113272929B (zh) | 继电器 | |
CN109727816B (zh) | 一种结构改良式继电器 | |
CN110137036B (zh) | 一种多触点式继电器 | |
CN210325646U (zh) | 用于继电器的衔铁及继电器 | |
CN208985930U (zh) | 具有高抗短路能力的直流接触器 | |
CN219040365U (zh) | 触头结构和继电器 | |
CN217822583U (zh) | 防触点粘连的电磁继电器 | |
CN219677147U (zh) | 一种继电器的磁路系统和电磁继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