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69442U - 一种水轮机供油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轮机供油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69442U
CN210069442U CN201920488687.6U CN201920488687U CN210069442U CN 210069442 U CN210069442 U CN 210069442U CN 201920488687 U CN201920488687 U CN 201920488687U CN 210069442 U CN210069442 U CN 2100694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il pump
pipe
communicated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8868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Qiangyuan Power Development Co Ltd
Guangxi Laurel Electric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Qiangyuan Power Development Co Ltd
Guangxi Laurel Electric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Qiangyuan Power Development Co Ltd, Guangxi Laurel Electric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Liuzhou Qiangyuan Power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8868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694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694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694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Hydraulic Turb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轮机供油系统,它包括在重力作用下可将油输出的高位油箱(1)、用于接收回油的回油箱(2)、第一油泵(3)、第二油泵(4)、第三油泵(5)、第四油泵(6)、以及冷却器(7);所述第一油泵(3)与第二油泵(4)并联设置;所述第三油泵(5)与第四油泵(6)并联设置,所述第三油泵(5)的输入端、第四油泵(6)的输入端与第三管道组(11)连通,所述第三油泵(5)的输出端、第四油泵(6)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管道组(12)与水轮机的导轴承(13)的输入端连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位油箱中的油在重力作用下也可以流至轴承组,高位油箱中的油量可以持续一段时间,为检修或更换备用电源提供宝贵的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水轮机供油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轮机技术领域,具体讲的是一种水轮机供油系统。
背景技术
水轮机是发电机组的重要设备,由于体积和重量大,水轮机在工作时,水轮机的轴承需要持续有润滑油对其进行润滑,水轮机的导轴承需要有压力油充入形成油膜,现有技术中的供油系统,需要油泵工作才能对轴承进行供油,油泵停止供油就停止,不具有短时间检修时间,另外给导轴承提供压力油的油泵与润滑油的油泵是分开独立工作的,不能有效利用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至少提供一种在短时间检修时仍能持续提供润滑油的水轮机供油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轮机供油系统,包括在重力作用下可将油输出的高位油箱、用于接收回油的回油箱、第一油泵、第二油泵、第三油泵、第四油泵、以及冷却器;高位油箱的位置高度大于水轮机和回油箱的高度,高位油箱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管道组与水轮机的轴承组的输入端连通,轴承组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管道组与回油箱的输入端连通,第一油泵与第二油泵并联设置,第一油泵的输入端、第二油泵的输入端均与回油箱连通,第一油泵的输出端、第二油泵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管道组与冷却器的输入端连通,冷却器的输出端与高位油箱的输入端连通;第三油泵与第四油泵并联设置,第三油泵的输入端、第四油泵的输入端与第三管道组连通,第三油泵的输出端、第四油泵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管道组与水轮机的导轴承的输入端连通,导轴承的输出端通过第五管道组与回油箱的输入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三管道组包括第一油管、第二油管和第三油管,第一油管的一端与第一油泵的输出端连通,第一油管的另一端与第三油管连通,第一油管上设有第一过滤器和第一阀门,第一油管上且在第一阀门与第一油泵的输出端之间设有第一排气结构,第二油管的一端与第二油泵的输出端连通,第二油管的另一端与第三油管连通,第二油管上设有第二过滤器和第二阀门,第二油管上且在第二阀门与第二油泵的输出端之间设有第二排气结构,第三油管远离第一油管、第二油管的一端与冷却器的输入端连通,第三油泵的输入端、第四油泵的输入端与第三油管连通。第一排气结构、第二排气结构常态下是关闭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排气结构包括第一支管和第一溢流阀,第一支管的一端与第一油管中部连通,第一支管的另一端与回油箱连通,第一溢流阀设在第一支管上。在第一油泵检修后,打开第一溢流阀,关闭第一阀门,这样就形成一个从回油箱到第一油泵再到第一支管再回到回油箱这么一个短距离的循环,可以方便的将第一油泵检修后留在第一油泵内的空气从第一支管排出,当空气排出后,第一油泵已经是充油状态,此时关闭第一溢流阀,打开第一阀门,第一油泵就能将回油箱中的油抽到高位油箱。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支管的其中一段以及第二支管的其中一段均为透明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排气结构包括第二支管和第二溢流阀,第二支管的一端与第二油管中部连通,第二支管的另一端与回油箱连通,第二溢流阀设在第二支管上。
水轮机供油系统还包括用于将高位油箱中的油溢满时导流至回油箱的溢流管道,溢流管道的一端与高位油箱连通,溢流管道的另一端与回油箱的输入端连通。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水轮机供油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水轮机运转时,高位油箱中的油在重力作用下流入轴承组,之后流至回油箱,之后经过在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的作用下流经冷却器再回到高位油箱,形成一个循环,可以持续的给水轮机的轴承组提供润滑;第三油泵、第四油泵可以给导轴承提供压力油,使导轴承与水轮机的转轴之间形成油膜,保证水轮机正常运行;
2.第一油泵与第二油泵并联设置,这样,可以使用其中一个油泵工作或者两个油泵同时工作,当其中一个油泵检修时可以启动另一个油泵,保证能使回油箱中的油输送到高位油箱;
3.即便突然断电或第一油泵与第二油泵突然无法工作,高位油箱中的油在重力作用下也可以流至轴承组,高位油箱中的油量可以持续一段时间,为检修或更换备用电源提供宝贵的时间;
4.第三油泵的输入端、第四油泵的输入端与第三管道组连通相当于第一油泵与第二油泵并联后与第三油泵、第四油泵串联工作,这样,由于第三油泵、第四油泵提供给导轴承压力油,在与第一油泵与第二油泵串联使用可以有效的利用第一油泵与第二油泵形成的压力,有效利用资源;
5.第三油泵与第四油泵也是并联设置的,这样,可以使用其中一个油泵工作或者两个油泵同时工作,当其中一个油泵检修时可以启动另一个油泵,保证能提供给导轴承压力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轮机供油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虚线框内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1、高位油箱;2、回油箱;3、第一油泵;4、第二油泵;5、第三油泵;6、第四油泵;7、冷却器;8、第一管道组;9、轴承组;10、第二管道组;11、第三管道组;12、第四管道组;13、导轴承;14、第五管道组;15、第一油管;16、第二油管;17、第三油管;18、第一过滤器;19、第一阀门;20、第二过滤器;21、第二阀门;22、第一支管;23、第一溢流阀;24、第二支管;25、第二溢流阀;26、溢流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向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传达他们工作的实质所通常使用的术语来描述本公开的实用新型概念。然而,这些实用新型概念可体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因而不应视为限于本文中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内容更详尽和完整,并且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整传达其包括的范围。也应注意这些实施例不相互排斥。来自一个实施例的组件、步骤或元素可假设成在另一实施例中可存在或使用。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多种多样的备选和/或等同实现方式替代所示出和描述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旨在覆盖本文论述的实施例的任何修改或变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明显可以仅使用所描述的方面中的一些方面来实践备选实施例。本文出于说明的目的,在实施例中描述了特定的数字、材料和配置,然而,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践备选的实施例。在其它情况下,可能省略或简化了众所周知的特征,以便不使说明性的实施例难于理解。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有”、“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固定”可以是焊接或通过螺钉、螺栓固定连接等,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水轮机供油系统,包括在重力作用下可将油输出的高位油箱1、用于接收回油的回油箱2、第一油泵3、第二油泵4、第三油泵5、第四油泵6、以及冷却器7;所述高位油箱1的位置高度大于水轮机和回油箱2的高度,这样可以保证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出,置于具体高度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装。
所述高位油箱1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管道组8与水轮机的轴承组9的输入端连通,轴承组9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管道组10与回油箱2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油泵3与第二油泵4并联设置,所述第一油泵3的输入端、第二油泵4的输入端均与回油箱2连通,所述第一油泵3的输出端、第二油泵4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管道组11与冷却器7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冷却器7的输出端与所述高位油箱1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三油泵5与第四油泵6并联设置,所述第三油泵5的输入端、第四油泵6的输入端与第三管道组11连通,所述第三油泵5的输出端、第四油泵6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管道组12与水轮机的导轴承13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导轴承13的输出端通过第五管道组14与回油箱2的输入端连通。
第一管道组8、第二管道组10、第三管道组11、第四管道组12、第五管道组14上还可以设置有阀门、液压表、温度表等。
高位油箱1的容积大小具体可以是在第一油泵3、第二油泵4不工作时仍然能持续流出油十多分钟左右,可以根据流量和时间进行计算。
所述第三管道组11包括第一油管15、第二油管16和第三油管17,所述第一油管15的一端与第一油泵3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油管15的另一端与第三油管17连通,所述第一油管15上设有第一过滤器18和第一阀门19,第一阀门19设置在第一过滤器18上游,所述第一油管15上且在第一阀门19与第一油泵3的输出端之间设有第一排气结构,所述第二油管16的一端与第二油泵4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油管16的另一端与第三油管17连通,所述第二油管16上设有第二过滤器20和第二阀门21,第二阀门21在第二过滤器20上游,所述第二油管16上且在第二阀门21与第二油泵4的输出端之间设有第二排气结构,所述第三油管17远离第一油管15、第二油管16的一端与冷却器7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三油泵5的输入端、第四油泵6的输入端与第三油管17连通。第一排气结构、第二排气结构常态下是关闭的。当第一油泵3和第二油泵4检修后,或者机组停运一段时间,油泵内的油回流到回油箱,油泵启动运行时,由于泵体内存有空气,油泵难以将到回油箱中的油直接抽到的高位油箱,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排气结构和第二排气结构,通过打开第一排气结构、第二排气结构,启动第一油泵3或第二油泵4将空气排出,这样就方便第一油泵3或第二油泵4吸油。
所述第一排气结构包括第一支管22和第一溢流阀23,所述第一支管22的一端与第一油管15中部连通,所述第一支管22的另一端与回油箱2连通,所述第一溢流阀23设在第一支管22上。在第一油泵3检修后,打开第一溢流阀23,关闭第一阀门19,这样就形成一个从回油箱2到第一油泵3再到第一支管22再回到回油箱2这么一个短距离的循环,可以方便的将第一油泵3检修后留在第一油泵3内的空气从第一支管22排出,当空气排出后,第一油泵3已经是充油状态,此时关闭第一溢流阀23,打开第一阀门19,第一油泵3就能将回油箱2中的油抽到高位油箱1。
所述第一支管22的其中一段为透明的。这样,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观察是否已经将空气排完,具体的做法是,工作人员能看到第一支管22内流有油体时,就证明第一油泵3内的空气排出完毕。
所述第二排气结构包括第二支管24和第二溢流阀25,所述第二支管24的一端与第二油管16中部连通,所述第二支管24的另一端与回油箱2连通,所述第二溢流阀25设在第二支管24上。在第二油泵4检修后,打开第二溢流阀25,关闭第二阀门21,这样就形成一个从回油箱2到第二油泵4再到第二支管24再回到回油箱2这么一个短距离的循环,可以方便的将第二油泵4检修后留在第二油泵4内的空气从第二支管24排出,当空气排出后,第二油泵4已经是充油状态,此时关闭第二溢流阀25,打开第二阀门21,第二油泵4就能将回油箱2中的油抽到高位油箱1。
所述第二支管24的其中一段为透明的。这样,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观察是否已经将空气排完,具体的做法是,工作人员能看到第二支管24内流有油体时,就证明第一油泵3内的空气排出完毕。
所述水轮机供油系统还包括用于将高位油箱1中的油溢满时导流至回油箱2的溢流管道26,所述溢流管道26的一端与高位油箱1连通,所述溢流管道26的另一端与回油箱2的输入端连通。
在水轮机运转时,高位油箱1中的油在重力作用下流入轴承组9,之后流至回油箱2,之后经过在第一油泵3和第二油泵4的作用下流经冷却器7再回到高位油箱1,形成一个循环,可以持续的给水轮机的轴承组提供润滑;第三油泵5、第四油泵6可以给导轴承13提供压力油,使导轴承13与水轮机的转轴之间形成油膜,保证水轮机正常运行;
第一油泵3与第二油泵4并联设置,这样,可以使用其中一个油泵工作或者两个油泵同时工作,当其中一个油泵检修时可以启动另一个油泵,保证能使回油箱2中的油输送到高位油箱1;
即便突然断电或第一油泵3与第二油泵4突然无法工作,高位油箱1中的油在重力作用下也可以流至轴承组9,高位油箱1中的油量可以持续一段时间,为检修或更换备用电源提供宝贵的时间;
第三油泵5的输入端、第四油泵6的输入端与第三管道组11连通相当于第一油泵3与第二油泵4并联后与第三油泵5、第四油泵6串联工作,这样,由于第三油泵5、第四油泵6提供给导轴承13压力油,在与第一油泵3与第二油泵4串联使用可以有效的利用第一油泵3与第二油泵4形成的压力,有效利用资源;
第三油泵5与第四油泵6也是并联设置的,这样,可以使用其中一个油泵工作或者两个油泵同时工作,当其中一个油泵检修时可以启动另一个油泵,保证能提供给导轴承13压力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示例,不能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对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做出的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都应属于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水轮机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重力作用下可将油输出的高位油箱(1)、用于接收回油的回油箱(2)、第一油泵(3)、第二油泵(4)、第三油泵(5)、第四油泵(6)、以及冷却器(7);所述高位油箱(1)的位置高度大于水轮机和回油箱(2)的高度,所述高位油箱(1)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管道组(8)与水轮机的轴承组(9)的输入端连通,轴承组(9)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管道组(10)与回油箱(2)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油泵(3)与第二油泵(4)并联设置,所述第一油泵(3)的输入端、第二油泵(4)的输入端均与回油箱(2)连通,所述第一油泵(3)的输出端、第二油泵(4)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管道组(11)与冷却器(7)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冷却器(7)的输出端与所述高位油箱(1)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三油泵(5)与第四油泵(6)并联设置,所述第三油泵(5)的输入端、第四油泵(6)的输入端与第三管道组(11)连通,所述第三油泵(5)的输出端、第四油泵(6)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管道组(12)与水轮机的导轴承(13)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导轴承(13)的输出端通过第五管道组(14)与回油箱(2)的输入端连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轮机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道组(11)包括第一油管(15)、第二油管(16)和第三油管(17),所述第一油管(15)的一端与第一油泵(3)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油管(15)的另一端与第三油管(17)连通,所述第一油管(15)上设有第一过滤器(18)和第一阀门(19),所述第一油管(15)上且在第一阀门(19)与第一油泵(3)的输出端之间设有第一排气结构,所述第二油管(16)的一端与第二油泵(4)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油管(16)的另一端与第三油管(17)连通,所述第二油管(16)上设有第二过滤器(20)和第二阀门(21),所述第二油管(16)上且在第二阀门(21)与第二油泵(4)的输出端之间设有第二排气结构,所述第三油管(17)远离第一油管(15)、第二油管(16)的一端与冷却器(7)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三油泵(5)的输入端、第四油泵(6)的输入端与第三油管(17)连通。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轮机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结构包括第一支管(22)和第一溢流阀(23),所述第一支管(22)的一端与第一油管(15)中部连通,所述第一支管(22)的另一端与回油箱(2)连通,所述第一溢流阀(23)设在第一支管(22)上。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轮机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22)的其中一段为透明的。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轮机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结构包括第二支管(24)和第二溢流阀(25),所述第二支管(24)的一端与第二油管(16)中部连通,所述第二支管(24)的另一端与回油箱(2)连通,所述第二溢流阀(25)设在第二支管(24)上。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轮机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管(24)的其中一段为透明的。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轮机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轮机供油系统还包括用于将高位油箱(1)中的油溢满时导流至回油箱(2)的溢流管道(26),所述溢流管道(26)的一端与高位油箱(1)连通,所述溢流管道(26)的另一端与回油箱(2)的输入端连通。
CN201920488687.6U 2019-04-11 2019-04-11 一种水轮机供油系统 Active CN2100694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88687.6U CN210069442U (zh) 2019-04-11 2019-04-11 一种水轮机供油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88687.6U CN210069442U (zh) 2019-04-11 2019-04-11 一种水轮机供油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69442U true CN210069442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36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88687.6U Active CN210069442U (zh) 2019-04-11 2019-04-11 一种水轮机供油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694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04674A (zh) * 2023-02-28 2023-05-12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轮发电机组油液补充、检测和过滤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04674A (zh) * 2023-02-28 2023-05-12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轮发电机组油液补充、检测和过滤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CN116104674B (zh) * 2023-02-28 2024-01-12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轮发电机组油液补充、检测和过滤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1524B (zh) 在怠速或电网损耗期间流体涡轮机齿轮箱的润滑
CN210069442U (zh) 一种水轮机供油系统
CN110805007B (zh) 一种全厂公共供水方法及系统
WO2013136961A1 (ja) シリンダ注油装置
CN214119698U (zh) 输送有污染性介质的输水管道水锤消除装置
CN104456034B (zh) 大型旋转设备润滑稀油系统的保安装置
CN204403748U (zh) 灯泡贯流式机组轴承润滑油管路结构
CN204755456U (zh) 一种液压马达泄压装置
CN213452819U (zh) 润滑油站的充油排气系统
CN202833109U (zh) 自动风门油泵
CN207334209U (zh) 一种用于汽轮机润滑油系统的高位油箱
CN204494047U (zh) 大型旋转设备润滑稀油系统的保安装置
CN101869931B (zh) 浮动回油机构
CN201106760Y (zh) 天然气汽车加气子站系统
RU199250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долива масла в маслобак газотурбинной установки
CN219346184U (zh) 一种润滑油事故放油系统优化改进的装置
CN214945214U (zh) 一种蒸汽压缩机润滑系统及水蒸汽压缩机
CN211398302U (zh) 改善大、中型卧式贯流泵水导轴承油润滑系统
CN219571580U (zh) 针对故障时的航改型燃气轮机发电机润油系统及发电机
CN215806233U (zh) 一种气动控制压油系统
CN219222034U (zh) 一种风机轴承座润滑系统
CN202578805U (zh) 一种涡轮发电机涡轮密封结构
CN215597047U (zh) 一种水电站液压系统储油罐补气装置
CN217841777U (zh) 一种曲轴箱加油辅助装置及曲轴箱供油系统
CN203702284U (zh) 液位平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