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48736U - 光照培养箱 - Google Patents

光照培养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48736U
CN210048736U CN201822270763.4U CN201822270763U CN210048736U CN 210048736 U CN210048736 U CN 210048736U CN 201822270763 U CN201822270763 U CN 201822270763U CN 210048736 U CN210048736 U CN 2100487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enerating device
culture
incubator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7076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敏
王铁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Lifeww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Lifeww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Lifeww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Lifeww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7076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487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487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4873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光照培养箱,其包括一培养箱主体、至少一培养托盘、至少一开关门以及至少一面光发生装置,其中所述培养箱主体具有至少一培养空间,所述培养空间具有至少一开口;所述至少一培养托盘被设于所述培养空间内,所述至少一培养托盘将所述培养空间分隔为至少一培养层,所述培养托盘上能够放置至少一培养对象;所述开关门被设于所述培养箱主体,所述开关门能够控制所述开口的打开或闭合,所述开关门包括一内门和被设于所述内门外侧的一外门;所述至少一面光发生装置所产生的面光能够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

Description

光照培养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箱领域,更进一步的涉及一种光照培养箱。
背景技术
培养箱是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经常会被使用的一种仪器。培养箱是通过在培养箱箱体内模拟形成一个类似细胞/组织/微生物在生物体内或某一特定情况的生长环境,如一定的温度、一定的湿度、一定的光照、一定的气体含量水平以及一定的酸碱度等,来对细胞/组织/生物体进行体外培养的一种装置,是植物、生物、微生物、遗传、病毒、医学、环保等领域广泛使用的设备,广泛应用于低温恒压实验、培养实验以及环境实验等等。
在进行植物生产实验以及一些微生物的生长实验的时候必要的光照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在进行植物以及一些微生物实验的时候所使用的培养箱通常具有提供光照的功能,以供进行实验的植物或微生物在相对封闭的培养箱内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植物或微生物的生长发育。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传统培养箱中的光照装置具有诸多的缺点与问题,下面将结合附图1对传统培养箱中的光照装置的缺点与问题进行阐述。
参考附图1,其显示有传统培养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在传统培养箱中,多个相间排列的发光管1P形成光照装置,并被设于培养箱的侧面。多个所述发光管1P在通电后能够产生光线,并且所述发光管1P所产生的光线能够对被放入到所述培养箱的一放置空间2P内的培养对象3P进行照射,以为被放入到所述放置空间2P内的所述培养对象3P提供光照环境,促进所述培养对象3P的生长发育。
需要指出的是,传统培养箱中的所述发光管1P为线光源发光组件,每个所述发光管1P在所述放置空间2P内所产生的光线强度不均匀,越靠近所述发光管 1P的中心位置的光照强度越强,越靠近所述发光管1P两端的位置光照强度越弱。从而使得被放入到所述放置空间2P内的不同位置的所述培养对象3P所获得的光线照射的强度不同,导致被放置于所述放置空间2P的不同位置的所述培养对象3P具有不同的生长发育情况,影响所述培养对象3P的发育或者实验结果。
还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所述光照装置由多个所述发光管1P相间隔排列形成,因此,整个所述光照装置在所述放置空间2P内所产生的光照强度也是不均匀的。在所述放置空间2P内靠近所述光照装置中心的位置,所述光照装置的每个所述发光管1P所产生的光线相互叠加,光照强度较强;在所述放置空间2P内远离所述光照装置中心的位置,所述光照装置的每个所述发光管1P的叠加较少,光线强度较弱。
由于所述光照装置在所述放置空间2P内的不同位置所产生的光照强度不同,因此被放入到所述放置空间2P的不同的所述培养对象3P所受到的光照强度有所不同,从而导致被放置于所述放置空间2P的不同的所述培养对象3P具有不同的光线环境,影响所述培养对象3P的生长发育或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在传统培养箱中,所述光照装置通常被设于所述放置空间2P的侧面,在所述放置空间2P的侧面向所述放置空间2P发射光线,提供光环境,这样就会导致所述培养对象3P的侧面会受到充足的光线照射,而所述培养对象3P 的上面没有足够的光线照射,导致所述培养对象3P所受到的光线照射不均匀。而传统的所述光照装置由于体积等原因不能够以在所述放置空间2P的上方向所述放置空间2P内投射光线的方式被设于所述培养箱。
传统培养箱中的所述光照装置所产生的光线的强度以及种类均比较单一,传统培养箱中的光照装置不能够产生不同亮度以及不同颜色的光线,所能够提供的光线环境较为单一,不能够满足不同的所述培养对象3P以及同一所述培养对象 3P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所需要的光线环境要求。
另外,传统培养箱中的光照装置所采用的光源为点光源或线光源,而所述点光源和所述线光源均属于激光类产品,当使用者的眼睛直视传统光照装置中的光源的时候,所述点光源或线光源会刺激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产生眩晕等不适的状况,影响使用者对所述培养箱的使用,甚至会对使用者的眼睛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
传统培养箱中的光照装置所采用的点光源或线光源的散热面较小,即使使用散热器也无法将热量快速的导出,因此衰变较快,使用寿命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光照培养箱能够为被放入到所述光照培养箱内的培养对象提供均匀的光线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光照培养箱能够为被放入到所述光照培养箱内的所述培养对象提供面光照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光照培养箱能够在培养空间的顶面和侧面向所述培养空间内提供均匀的光线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光照培养箱的发光装置采用面光源发生装置,所产生的光线强度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发光装置的体积小,能够被设于所述培养空间的上方,在所述培养空间的上方向所述培养空间投射光线,能够对培养对象的上方进行照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发光装置能够提供不同强度的光线,能够满足培养对象不同发育阶段对光线环境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发光装置能够提供不同强度的光线,能够满足不同培养对象对光线环境的要求,从而模拟早晨、中午和晚上等各个时间段的光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多个相间排列的发光组件,多个所述发光组件能够向所述培养空间内提供均匀的光线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照培养箱,其中当所述发光装置的一个所述发光组件发生故障不能够正常工作的时候不影响所述发光装置整体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发光装置包括一匀光组件,所述匀光组件位于所述发光组件的光线传播路径上,所述匀光组件能够使得所述发光组件所产生的光线更加的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发光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散热板,所述散热板被设于所述发光装置的一基板的背面,能够加快所述基板的散热速度,防止所述基板的温度过高影响所述发光组件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发光装置体积小,方便安装与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发光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多,能够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光照培养箱的四个侧面每个侧面分别设有一开关门,方便将物品放入所述培养空间或取出所述培养空间内的物品,方便使用者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光照培养箱的四个侧面每个侧面分别设有一开关门,方便所述培养箱的维护与零部件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导光板能够防止被放置于所述培养空间内的所述培养对象直接的与所述发光装置的所述发光组件直接接触,防止所述发光组件工作所产生的高温对所述培养对象造成损害。
相应的,为了实现以上至少一个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光照培养箱,其包括:
一培养箱主体,其具有至少一培养空间,所述培养空间具有至少一开口;
至少一培养托盘,所述至少一培养托盘被设于所述培养空间内,所述至少一培养托盘将所述培养空间分隔为至少一培养层,所述培养托盘上能够放置至少一培养对象;
至少一开关门,所述开关门被设于所述培养箱主体,所述开关门能够控制所述开口的打开或闭合,所述开关门包括一内门和被设于所述内门外侧的一外门;和
至少一面光发生装置,所述至少一面光发生装置所产生的面光能够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光照培养箱进一步包括被设于所述外门内侧的至少一线光发生装置,所述线光发生装置所发出的光线能够透过所述内门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内,所述面光发生装置被设于所述培养箱主体顶壁内侧和 /或所述培养托盘的下侧,所述面光发生装置所发出的面光能够自每一所述培养层的上方照射进入每一所述培养层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一所述外门的内侧分别设有一所述面光发生装置,所述面光发生装置所发出的面光能够透过所述内门被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培养箱主体包括至少一侧壁,所述至少一侧壁和所述至少一开关门围绕形成所述培养空间,所述侧壁内侧设有至少一所述面光发生装置,被设于所述侧壁内侧的所述面光发生装置所发出的面光能够自所述培养空间侧侧面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面光发生装置包括至少一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一基板和被阵列的设于所述基板一侧的一系列发光灯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面光发生装置进一步包括被设于所述发光组件外侧的一匀光组件,所述发光灯珠位于所述匀光组件和所述基板之间,所述匀光组件位于所述发光灯珠所产生的光线的传播路径上,所述匀光组件能够将所述发光灯珠所发出的光线转化为面光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光灯珠是LED灯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面光发生装置包括至少一发光组件和一匀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一基板和被阵列的设于所述基板一侧的一系列发光灯管,所述匀光组件被设于所述发光灯管的外侧,所述发光灯管位于所述匀光组件和所述基板之间,所述匀光组件位于所述发光灯管所产生的光线的传播路径上,所述匀光组件能够将所述发光灯管所发出的光线转化为面光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光灯管被实施为LED灯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面光发生装置包括一匀光组件和和至少一发光组件,所述匀光组件具有至少一入光面和至少一出光面,所述发光组件被设于所述匀光组件的所述入光面的外侧,所述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能够自所述入光面进入所述匀光组件,所述匀光组件能够将进入所述匀光组件的光线转变为面光源,经所述匀光组件所转变的面光源能够自所述匀光组件的所述出光面射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面光发生装置进一步包括被设于所述入光面外侧的至少一第二反光组件,所述面光发生装置进一步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二反光组件和所述入光面之间的至少一发光腔,每一所述发光腔内设有至少一所述发光组件,所述第二反光组件能够改变被照射到所述第二反光组件内壁的光线的传播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面光发生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反光组件,所述匀光组件具有至少一反光面,所述第一反光组件被设于所述反光面的外侧,所述第一反光组件能够改变被照射到所述反光面的光线的传播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匀光组件是导光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光组件是发光灯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光组件包括一基板,以及被设于所述基板的一系列发光灯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光灯珠被实施为LED灯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光照培养箱进一步包括一光线调控系统,所述光线调控系统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面光发生装置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所述光线调控系统能够控制所述面光发生装置的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光线调控系统包括一光线获取单元和一光线控制单元,所述光线获取单元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光线控制单元,所述光线控制单元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面光发生装置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所述光线获取单元能够获取一光线信息,所述光线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所述光线信息控制所述面光发生装置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的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光线调控系统进一步包括一方案生成单元,所述方案生成单元分别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光线获取单元和所述光线控制单元,所述方案生成单元能够自所述光线获取单元获取所述光线信息,并根据所述光线信息生成一光线调整方案,所述光线控制单元能够自所述方案生成单元获取所述光线调整方案,并根据所述光线调整方案控制所述面光发生装置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的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光线信息为使用者根据不同的培养需要所设定的光线信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光线信息包括光线强度、光线颜色或光线饱和度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光照培养箱的光线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获取一光线信息;
B:根据所述光线信息生成一光线调整方案;和
C:根据所述光线调整方案控制至少一面光发生装置和/或至少一线光发生装置在所述培养空间的至少一培养空间内所产生的光线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光线信息为使用者根据不同的培养需要所设定的光线信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光线信息包括光线强度、光线颜射或光线饱和度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C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面光发生装置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所接入的电压的大小的方式控制所述面光发生装置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的发光强度,以控制所述面光发生装置和/ 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在所述培养空间内所产生的光线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C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被设于所述面光发生装置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与所述培养空间之间的至少一透光组件的透光性能的方式控制所述面光发生装置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在所述培养空间内所产生的光线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先前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光照培养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照培养箱的另一状态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照培养箱的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照培养箱的整体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照培养箱的面光发生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照培养箱的面光发生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照培养箱的面光发生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照培养箱的面光发生装置的一变形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照培养箱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照培养箱的框图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照培养箱的框图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照培养箱的框图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照培养箱的框图结构示意图。
图15A和图15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照培养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照培养箱的面光发生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照培养箱的面光发生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照培养箱的面光发生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照培养箱的面光发生装置的一变形实施方式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照培养箱的面光发生装置的第二变形实施方式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照培养箱的面光发生装置的第三变形实施方式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照培养箱的面光发生装置的第四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照培养箱的面光发生装置的第五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照培养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照培养箱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照培养箱的光线调控系统的框图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光照培养箱的光线调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考附图2至图1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照培养箱的第一优选实施例被阐述。所述光照培养箱包括具有一培养空间11和与所述培养空间11相连通的一开口111的培养箱主体10、被设于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至少一培养托盘12、至少一开关门15以及至少一面光发生装置20,所述培养托盘12被设于所述培养空间11内并将所述培养空间11分隔为至少一培养层16,所述培养托盘12上能够放置至少一培养对象200,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所发出的面光能够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11内,为被放于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所述培养对象200提供面光照射。
参考附图1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被放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光照培养箱的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所述培养对象200可以是植物、动物、微生物、食物以及电子元器件等,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培养箱主体10的所述培养空间11内所放入的所述培养对象200的类型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方便更好的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接下来的描述中仅就所述培养对象200被实施为植物为例进行介绍,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培养对象200被实施为的具体类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培养箱主体10被实施为方形,所述培养箱主体10具有一第一侧壁131、一第二侧壁132、一第三侧壁133以及一第四侧壁134。
参考附图2和附图3,所述开口111形成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0的所述第一侧壁131,所述开口111连通所述培养空间11和外部环境,使用者可以通过所述开口111将所述培养对象200放入所述培养空间11内,或将所述培养对象200 自所述培养空间11内取出。
相应的,所述开关门15被设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0的所述第一侧壁131,通过旋转所述开关门15能够控制所述开关门15在一打开状态和一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开光门15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开口111连通所述培养空间11 和外界环境,当所述开关门15处于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培养空间11处于封闭状态,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培养环境能够维持在稳定的状态,有利于对被放入到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所述培养对象200的培养。
所述开关门15、所述第二侧壁132、所述第三侧壁133以及所述第四侧壁134 围绕形成所述培养空间11。
具体的,所述开关门15包括一内门151和一外门152,所述内门151和所述外门152均被设于所述培养主体10,所述外门152位于所述内门151的外侧。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门151和所述外门152分别被实施为旋转门,所述内门151的一端和所述外门152的一端分别被可旋转的连接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0,通过旋转所述内门151和所述外门152能够控制所述开关门15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闭合状态之间切换。
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门15的所述内门151是透明的,光线能够自所述培养空间11的外侧透过所述内门151进入所述培养空间11内。在所述内门151处于闭合状态时,使用者能够透过所述内门151观察到所述培养空间11内部的情况,有利于保持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培养环境恒定。
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门15的所述外门152的内侧设有一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所述培养箱主体10的所述第二侧壁132的内侧、所述第三侧壁133的内侧以及所述第四侧壁134的内侧分别设有一所述面光发生装置 20,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能够自所述培养空间11的侧面向所述培养空间11内投射面光。
被设于所述开关门15的所述外门152的内侧的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所发出的面光能够透过所述开光门15的所述内门151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11内,对被放入到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所述培养对象200提供面光照射。
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门15的所述内门151是玻璃门,当所述内门151处于闭合状态时,外界光线能够透过所述玻璃门进入所述培养空间 11内,使用者能够观看到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情况。也就是说,使用者能够在不打开所述内门151的情况下观看到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情况,有利于保持所述培养空间11保持恒温、恒压以及恒湿的环境。被设于所述开关门15的所述外门152内侧的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所产生的面光能够透过所述玻璃门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11内,向所述培养空间11内提供面光照射。
进一步的,在所述培养箱主体10的所述第二侧面132的内侧、所述第三侧面133的内侧以及所述第四内面134的内侧分别设有一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被设于所述第二侧面132内侧的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被设于所述第三侧面133 内侧的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以及被设于所述第四侧面134内侧的所述面光发生装置分别能够在所述培养空间11的侧面分别向所述培养空间11内提供面光照射。也就是说,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能够在所述培养空间11的四个侧面向所述培养空间11内提供面光照射。
具体的,参考附图7,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包括至少一发光组件21,所述发光组件21包括一基板211以及被设于所述基板211一侧的一系列发光灯珠212。一系列所述发光灯珠212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基板211,所述基板211能够被连接于外界电路,当所述基板211与外界电路相连通的时候,所述发光灯珠212通电发光。
所述发光灯珠212被规律的设置于所述基板211的正面,并在所述基板211 的正面形成一发光区域。在所述发光区域内,每所述LED灯珠所发出的光线大致相互平行或仅有少量的重叠,使得所述发光区域内的光照环境大致均匀,没有大量光线的重叠。
优选的,所述发光灯珠212被实施为LED灯珠。被实施为LED灯珠的所述发光组件22被均匀的设于所述基板211的所述发光区域,当被实施为LED灯珠的所述发光组件22通电发光的时候,每一所述LED灯珠在所述发光区域的不同区域发出光线,使得自所述发光区域所发出的光线为平面光。使得被放入到所述培养空间11的所述培养对象200能够处于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0所提供的面光环境照射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灯珠212被实施为能够不发出多种颜射的发光灯珠,通过控制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发光灯珠的发光能够控制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在所述培养空间11内产生不同颜色的光线环境。
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进一步包括一匀光组件24,所述匀光组件24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基板211的形状和大小相应,并且所述匀光组件24被设于所述发光组件22的外侧。所述匀光组件24位于所述发光组件22所产生的光线的传播路径上,所述发光组件22所产生的光线能够穿过所述匀光匀光组件24被照射到所述培养空间11内。
在所述发光组件22所产生的光线经过所述匀光组件24的时候,所述匀光组件24能够对所述发光组件22所产生的光线进行混合,以使得所述发光组件22 所产生的光线在经过所述匀光组件24之后光线能够变得更加的均匀,能够为所述培养空间22提供更加均匀的光线照射。
优选的,所述匀光组件24被实施为一导光板240。所述导光板240被设于所述培养空间11和所述发光组件22之间,还能够防止被放置于所述培养空间11 内的所述培养对象200直接的与所述发光组件22相接触,防止长时间工作具有较高温度的所述发光组件22对所述培养对象200造成损害,影响所述培养对象的200的生长发育或实验结果。
另一方面,所述导光板240还能够防止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水气或污染物进入对所述基板211和/或所述发光组件22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或者是对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的其他电子元器件造成损害,对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提供保护。
优选的,所述导光板240被固定安装于所述基板211,所述导光板14和所述基板211能够被整体的安装或拆卸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0,方便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的安装与拆卸。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240还可以被固定安装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导光板240具体被安装的位置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将所述发光组件22安装于所述基板211 的正面之后,还可以将所述导光板240一体塑封形成于所述基板211的正面,并将所述发光组件22包裹于所述导光板240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240 不但具有混合所述各个所述发光组件22所产生的光线的作用还具有将所述发光组件22固定于所述基板211的作用,并且能够防止外界灰尘等杂物对所述基板 211或所述发光组件22造成影响。
优选的,所述导光板240被实施为亚克力板。在所述发光组件22所产生的光线通过被实施为亚克力板的所述导光板240的时候,被实施为亚克力板的所述导光板240能够对所述发光组件22所发出的光线进行混合后发出,使得被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光线能够更加的均匀。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240还可以被实施为荧光板,导光玻璃等材料,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导光板240被实施为的具体材料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所述基板211的正面设置有多个所述发光组件22,并且在所述发光组件22的外侧设置有所述导光板240对所述发光组件22所发出的光线进行混合,因此当所述发光组件22中的一个发生损坏而无法正常工作的时候,所述导光板240能够将其他的发光组件22所产生的光线传递至发生损坏的所述发光组件22对应的区域,不会对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的整体发光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还能够被继续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面光发生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散热组件25。所述散热组件25 被设于所述基板211的背面,所述散热组件25能够加快所述基板211的散热,防止所述发光组件22的工作所产生的热量在所述基板211上大量积聚而导致所述基板211具有较高的温度。
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25被实施为金属板,被实施为金属板的所述散热组件25被紧密的贴合于所述基板211的背面,以加快所述基板211的热量与外界空气之间的传递,所述金属板举例但不限于铜板、铝板以及铁板等,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金属板被实施为的具体类型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25还可以被实施为散热风扇,被实施为散热风扇的所述散热组件25被设于所述基板211的背面,所述散热风扇能够加快所述基板211背面的空气流动,加快所述基板211的热量的散失。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25还可以被实施为所述金属板和所述散热风扇的组合,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散热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考附图9,其显示有所述面发光装置20的一变形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组件21的所述发光灯珠212被替换为一系列发光灯管 213。所述发光灯管213位于所述匀光组件24和所述基板211之间,所述匀光组件24位于所述发光灯管213所发出的光线的传播路径上。
所述发光灯管213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基板211,当所述基板211与外界电路相连通的时候,所述发光灯管213通电发光。
优选的,所述发光灯管213被实施为LED发光灯管。
参考附图5,在所述培养箱主体10的所述顶面内侧设有一所述面光发生装置 20。被设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0的所述顶面内侧的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能够在所述培养空间11的上方向所述培养空间11内投射光线。换句话说,被设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0的顶面内侧的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能够对在被放入所述培养空间 11内的所述培养对象200的上方对所述培养对象200进行照射,利于被放置于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所述培养对象200的生长发育。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能够在所述培养空间11的顶侧以及侧面向所述培养空间11内投射光线,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 能够向所述培养空间11内提供立体的光线照射,使得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光线环境更加的均匀,被放入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所述培养对象200能够受到更加全面的光线照射,有利于所述培养对象的生长发育。
具体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被设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0的顶面内侧的所述面光发生装置被固定安装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0的顶面内侧,并且所述面光发光装置20所发出的光线能够自所述培养空间11的上方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11 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当所述培养空间11内设置多个所述培养托盘12,并将所述培养空间11分隔为多层的时候,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 还可以被设于所述培养托盘12的下方,以在每一层所述培养空间11的上方对所述培养对象200进行照射。
参考附图,所述光照培养箱进一步包括一光线调控系统30。所述光线调控系统30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所述光线调控系统30能够控制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的工作状态,以调整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在所述培养空间 11内所产生的光线环境。
具体的,所述光线调控系统30包括一光线获取单元31和一光线控制单元32。所述光线获取单元31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光线控制单元32,所述光线控制单元32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所述光线获取单元31能够自外界获取一光线信息311,所述光线控制单元32能够根据所述光线信息311控制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的工作状态,以改变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在所述培养空间 11内所产生的光线环境。
所述光线调控系统30进一步包括一方案生成单元33。所述方案生成单元33 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光线获取单元31和所述光线控制单元32。所述方案生成单元33能够自所述光线获取单元31获取所述光线信息311,并根据所述光线信息311生成一光线调整方案331,所述光线控制单元32能够自所述方案生成单元33获取所述光线调整方案331,并根据所述光线调整方案331调整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的工作状态,以改变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在所述培养空间11内所产生的光线环境。
所述光线信息311为所述培养箱的使用者根据不同的培养需要所设定的光线信息。所述光线信息311包括但不限于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在所述培养空间11B 内所产生的光线强度、光线颜色以及光线饱和度等信息。
通过所述光线调控系统30,所述培养箱的使用者能够改变所述面光发生装置 20在所述培养空间11内所产生的光线环境,以供为被放入到所述培养空间11 内的不同的所述培养对象提供不同的光线环境,或者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为被放入到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同一所述培养对象提供不同的光线环境,以满足同一所述培养对象的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线的不同需求,以供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光线控制单元32能够通过控制所述面光发生装置 20的发光强度的方式改变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在所述培养空间11内所产生的光线环境。
优选的,所述光线控制单元32通过控制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所接入的电路的电压的方式控制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的发光强度。当需要增加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的发光强度的时候,增加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所接入的电压;当需要减小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的发光强度的时候,减小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所接入的电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改变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的发光强度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实现,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改变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的具体方式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所述光线调控系统30进一步包括一光线检测单元34和一光线比对单元35。所述光线检测单元34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光线比对单元35,所述光线比对单元35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光线获取单元31。所述光线检测单元34能够检测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光线环境信息,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一光线检测信息341。所述光线比对单元35能够自所述光线检测单元34获取所述光线检测信息341,所述光线比对单元35还能够自所述光线获取单元31获取所述光线信息311,所述光线比对单元35,并且所述光线比对单元35还能够将所述光线信息311和所述光线检测信息341进行对比,比较所述光线信息311与所述光线检测信息341 是否一致,并生成一光线比对结果351。
所述光线调控系统30进一步包括一提示单元36,所述提示单元36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光线控制单元32。所述光线控制单元32能够自所述光线比对单元 35获取所述光线比对结果351,并且当所述光线信息311与所述光线检测信息 341不相一致的时候,所述光线控制单元32能够控制所述提示单元36发出提示,提示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发生故障。
所述光线检测单元34还能够被连接于所述光照培养箱的显示装置,所述光线检测单元34能够将所检测的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光线信息发送至所述显示装置进行显示,以使得所述光照培养箱的使用者能够自获知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光线强度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光照培养箱进一步包括一湿度调控系统40。所述湿度调控系统40包括被设于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至少一湿度检测装置41、一湿度调节装置42以及一湿度控制装置43。所述湿度控制装置43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湿度检测装置41和所述湿度调节装置42。
参考附图12,所述湿度检测装置41能够检测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气体湿度信息。所述湿度调节装置42能够调节所述培养空间11内气体的湿度,增加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气体的湿度或降低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气体湿度。所述湿度控制装置43能够根据所述湿度检测装置41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湿度调节装置42 的工作状态,依调整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气体湿度。
具体的所述湿度调节装置42进一步包括一除湿组件421和一加湿组件422。所述除湿组件421和所述加湿组件422分别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湿度控制装置 43。当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气体湿度含量小于实际需要的气体湿度含量的时候,所述湿度控制装置43控制所述加湿组件422开始工作,以增加所述培养空间11 内气体的湿度含量。当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气体湿度含量大于实际需要的气体湿度含量的时候,所述湿度控制装置43控制所述除湿组件421开始工作,以降低所述培养空间11内气体的湿度含量。
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湿度调节装置42被设于所述培养箱主体 10的外侧。所述湿度调控系统40进一步包括连通所述湿度调节装置42和所述培养空间11的一连通管道44。所述湿度调节装置42被设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0 的外侧,能够方便对所述湿度调节装置42维护与保养,方便使用者的使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湿度调节装置42还可以被设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0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湿度调节装置42被设置的具体位置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考附图13,所述光照培养箱进一步包括一温度调节系统50。所述温度调节系统50包括一温度检测装置51、一温度调节装置52以及一温度控制装置53。所述湿度检测装置51能够检测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温度。所述湿度调节装置 42能够调整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温度,增加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温度或降低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温度。所述温度控制装置53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51和所述温度调节装置52,所述温度控制装置53能够根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51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52的工作状态,以供对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温度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调节装置52进一步包括一制冷组件521和一制热组件 522。所述制冷组件521和所述制热组件522分别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53。当所述温度检测装置51检测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温度低于实际需要的温度的时候,所述温度控制装置53控制所述制热组件522开始工作,以供增加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温度。当湿度检测装置51检测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温度高于实际需要的温度的时候,所述温度控制装置53控制所述制冷组件521 开始工作,以供降低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温度。
参考附图14,所述光照培养箱进一步包括一压力调节系统60。所述压力调节系统60包括一压力检测装置61、一压力调节装置62以及以压力控制装置63。所述压力检测装置61能够检测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气体压力。所述压力调节装置62能够对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气体压力进行调整,增加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气体压力,或降低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气体压力。
所述压力控制装置63分别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压力检测装置61和所述压力调节装置62,所述压力控制装置63能够根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61所检测的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气体压力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压力调节装置62的工作状态,以供对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温度进行调整。
当所述压力检测装置61检测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气体压力低于实际需要的气体压力的时候,所述压力控制装置63控制所述压力调节装置62增加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气体压力。当所述压力检测装置61检测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气体压力高于实际需要的气体压力的时候,所述压力控制装置63控制所述压力调节装置62减小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气体压力。
所述光照培养箱通过所述湿度调控系统40、所述温度调节系统50以及所述压力调节系统60,能够在所述培养空间11内营造一个恒定温度、恒定压力以及恒定湿度的培养环境,有利于被放入到所述培养空间11内的所述培养对象200 的生长发育,为实验或培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所述光照培养箱进一步包括一显示装置70。所述显示装置70分别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光信号检测装置31、所述湿度检测装置41、所述湿度检测装置51 以及所述压力检测装置61。所述光信号检测装置31能够接收所述光信号检测装置31的检测结果,并对所述光信号检测装置31的检测结果进行显示。所述光信号检测装置31还能够接收所述湿度检测装置41的检测结果,并对所述湿度检测装置41的检测结果进行显示。所述显示装置70还能够接收所述温度检测装置 51的温度检测结果,并对所述温度检测装置51的检测结果进行显示。所述显示装置70还能够接收所述压力检测装置61的检测结果,并对所述压力检测装置61的检测结果进行显示。
优选的,所述显示装置70被设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0的外侧,使用者可以通过所述显示装置70获知所述培养箱主体10的所述培养空间11内部的环境参数,方便使用者的使用。优选的,所述显示装置70被实施为液晶显示屏。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70还可以被实施为手机、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电子设备。
所述光照培养箱进一步包括一控制装置80,所述控制装置80分别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光线调控系统30的所述光控制装置32、所述湿度调控系统40的所述湿度控制装置43、所述温度调节系统50的所述温度控制装置53以及所述压力调节系统60的所述压力控制装置63,并且,所述控制装置80分别能够控制所述光控制装置32、所述湿度控制装置43、所述温度控制装置53以及所述压力控制装置63的工作。
所述光照培养箱进一步包括一控制箱体13,所述控制箱体13被一体连接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0。所述光线调控系统30、所述湿度调控系统40、所述温度调节系统50以及所述压力调节系统60被设于所述控制箱体13内,使得所述光照培养箱具有更高的集成度,便于所述光照培养箱的使用。
参考附图15A至附图2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照培养箱的第二较佳实施例被阐述。在所述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照培养箱包括具有一培养空间11A 的培养箱主体10A、被设于所述培养空间11A内的至少一培养托盘12A、至少一开关门15A以及至少一面光发生装置20A,所述培养托盘12A被设于所述培养空间11A内并将所述培养空间11A分隔为至少一培养层16A,所述培养托盘12A 上能够放置至少一培养对象200A,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A所发出的面光能够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11A内,为被放于所述培养空间11A内的所述培养对象 200A提供面光照射。
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培养箱主体10A的形状为方形。所述培养箱主体10A具有一第一侧面131A、一第二侧面132A、一第三侧面133A以及一第四侧面134A。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培养箱主体10A的形状还可以被实施为其他的形状,举例但不限于,圆柱形棱台形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培养箱主体 10A的具体形状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优选实施例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0A 进一步具有位于所述第一侧面131A并与所述培养空间11A相连通的一第一开口 141A、位于所述第二侧面132A并与所述培养空间11A相连通的一第二开口142A、位于所述第三侧面133A并与所述培养空间11A相连通的一第三开口143A以及位于所述第四侧面134A并与所述培养空间11A相连通的一第四开口144A。
所述第一开口141A、所述第二开口142A、所述第三开口143A以及所述第四开口144A均与所述培养空间11A相连通,并且使用者通过所述第一开口141A、所述第二开口142A、所述第三开口143A和所述第四开口144A中的任一个所述开口均能够将所述培养对象放入所述培养空间11A或将所述培养对象自所述培养空间11A内取出,方便使用。
所述光照培养箱进一步包括被设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0A的所述第一侧面 131A的一第一开关门151A、被设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0A的所述第二侧面132A 的一第二开关门152A、被设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0A的所述第三侧面133A的一第三开关门153A以及被设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0A的所述第四侧面134A的一第四开关门154A。
所述第一开关门151A、所述第二开关门152A、所述第三开关门153A以及所述第四开关门154A分别被可旋转的安装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0A。通过旋转所述第一开关门151A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开口141A的打开或闭合,通过旋转所述第二开关门152A能够控制所述第二开口142A的打开或闭合,通过旋转所述第三开关门153A能够控制所述第三开口143A的打开或闭合,通过旋转所述第四开关门154A能够控制所述第四开口144A的打开或闭合。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141A、所述第二开口142A、所述第三开口143A以及所述第四开口144A分别与所述培养空间11A相连通,能够方便使用者对所述培养对象的取放和观察,并且能够方便对所述培养箱主体 10A的清洗维护以及零部件的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箱主体10A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支撑架161A、一第二支撑架162A、一第三支撑架163A以及一第四支撑架164A,所述第一支撑架161A、所述第二支撑架162A、所述第三支撑架163A以及所述第四支撑架164A之间相互呈方形排列。所述第一开口141A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61A和所述第二支撑架162A之间,所述第二开口142A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架162A和所述第三支撑架163A之间,所述第三开口143A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架163A和所述第四支撑架164A之间,所述第四开口144A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架164A和所述第一支撑架161A之间。
所述第一开关门151A被可旋转的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61A,所述第二开关门152A被可旋转的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架162A,所述第三开关门153A被可旋转的安装于所述第三支撑架163A,所述第四开关门153A被可旋转的安装于所述第四支撑架164A。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门151A包括一第一内门1511A和一第一外门1512A,所述第一内门1511A和所述第二外门1512A分别被可旋转的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61A,通过旋转所述第一内门1511A和所述第一外门1512A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开口141A的打开或闭合。所述第一内门1511A被实施为透明门,外界光线能够透过所述第一内门1511A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11内,使用者能够透过所述第一内门1511A观看到所述培养空间11A内的情况。
所述第二开关门152A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内门1521A和一第二外门1522A,所述第二内门1521A和所述第二外门1522A分别被可旋转的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架162A,通过旋转所述第二内门1521A和所述第二外门1522A能够控制所述第二开口142A的打开或闭合。所述第二内门1521A是透明门,外界光线能够透过所述第二内门1521A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11内,使用者能够透过所述第二内门1521A观看到所述培养空间11A内的情况。
所述第三开关门153A进一步包括一第三内门1531A和一第三外门1532A,所述第三内门1531A和所述第三外门1533A分别被可旋转的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架163A,通过旋转所述第三内门1531A和所述第三外门1532A能够控制所述第三开口142A的打开或闭合。所述第三内门1531A是透明门,外界光线能够透过所述第三内门1531A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11内,使用者能够透过所述第三内门1531观看到所述培养空间11A内的情况。
所述第四开关门154A进一步包括一第四内门1541A和一第四外门1542A,所述第四内门1541A和所述第四外门1542A分别被可旋转的连接于所述第四支撑架164A,通过旋转所述第四内门1541A和所述第四外门1542A能够控制所述第四开口143A的打开或闭合。所述第四内门1541A是透明门,外界光线能够透过所述第四内门1541A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11A,使用者能够透过所述第四内门1541A观看到所述培养空间11A内的情况。
所述第一外门1512A的内侧、所述第二外门1522A的内侧、所述第三外门 1532A的内侧以及所述第四外门1542A的内侧分别设有一所述面光发生装置 20A。被设于所述第一外门1512A的内侧的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A所发出的光线能够透过所述第一内门1511A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11A内。被设于所述第二外门1522A的内侧的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A所发出的光线能够透过所述第二内门1521A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11A内。被设于所述第三外门1532A的内侧的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A所发出的光线能够透过所述第三内门1531A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11A内。被设于所述第四外门1542A的内侧的所述面光发生装置 20A所发出的光线能够透过所述第四内门1541A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11A内。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四个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A分别被设于所述培养箱主体 10A的四个侧面,四个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A能够在所述培养空间11A的四个侧面向所述培养空间11A内投射光线,以使得被放置于所述培养空间11A内的所述培养对象能够受到均匀的光线照射。
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门1511A、所述第二内门1521A、所述第三内门1531A以及所述第四内门1541A是玻璃门,使用者能够在不打开所述第一内门1511A、所述第二内门1521A、所述第三内门1531A以及所述第四内门1541A的情况下透过所述第一内门1511A、所述第二内门1521A、所述第三内门1531A或所述第四内门1541A观看到所述培养空间11A内的情况。也就是说,使用者在不打开所述第一内门1511A、所述第二内门1521A、所述第三内门 1531A以及所述第四内门1541A的时候,在所述培养空间11A保持恒温、恒压以及恒湿状态的时候,透过所述第一内门1511A、所述第二内门1521A、所述第三内门1531A以及所述第四内门1541A观看到所述培养空间11A内的情况。
参考附图16和图17,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A包括一匀光组件21A以及一发光组件22A。所述发光组件22A被设于所述匀光组件21A 的一侧,所述匀光组件21A能够将所述发光组件22A所发出的线光源转变为面光源发出,经所述匀光组件21A转化后的面光源能够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箱主体 10A的所述培养空间11A,以使得所述培养空间11A能够受到面光照射。
具体的,所述匀光组件21A被实施为导光板211A。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211A具有一进光侧面211A,所述发光组件21A被设于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进光侧面211A的外侧。所述发光组件21A所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进光面211A进入所述导光板211A的内部,经所述导光板211A转变为面光源离开所述导光板211A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11A 内。
所述导光板211A进一步具有一顶面2112A和一底面2113A。所述导光板 211A转变后所生成的面光源能够通过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顶端2112A离开所述导光板211A进入所述培养空间11A。
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A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反光组件231A。所述第一反光组件231A被设于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底面2113A的外侧。所述第一反光组件 231A能够进入所述导光板211A的光线自所述底面2113A离开所述导光板211A,并改变照射到所述底面2113A的光线的方向,使得更多的光线自所述导光板 211A的所述顶面2112A离开所述导光板211A,提高所述导光板211A的光线转化效率。
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光组件231A被实施为反光膜。被实施为反光膜的所述第一反光组件231A被紧密的贴合于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底面2113A,以供提高所述导光板211A的光线转化效率。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光组件231A还可以被实施为反光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第一反光组件231A被实施为的具体方式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A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反光组件232A。所述第二反光组件232A被设于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进光侧面2111A的外侧。
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A进一步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二反光组件232A和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进光侧面2111A之间的发光腔230A。所述发光组件22A被设于所述发光腔230A内。所述第二反光组件232A能够对所述发光组件232A进行反射,使得所述发光组件232A在所述发光腔230A内所发出的光线能够有更多的光线照经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进光侧面2111A进入所述导光板211A内,提高所述导光板211A的光线转化效率。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211A进一步具有一左侧面2114A、一右侧面2115A及一后侧面2116A。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A进一步包括一第一遮光组件241A、一第二遮光组件242A以及一第三遮光组件243A。所述第一遮光组件 241A被设于所述左侧面2114A的外侧,所述第一遮光组件241A能够防止所述导光板211A内的光线自所述左侧面2114A离开所述导光板211A,提高所述导光板211A的光线转化效率。所述第二遮光组件242A被设于所述右侧面2115A 的外侧,所述第二遮光组件242A能够防止所述导光板211A内的光线自所述右侧面2115A离开所述导光板211A,提高所述导光板211A的光线转化效率。所述第三遮光组件243A被设于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后侧面2116A,所述第三遮光组件243A能够防止所述导光板211A内的光线自所述后侧面2116A离开所述导光板211A,提高所述导光板211A的光线转化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遮光组件241A、所述第二遮光组件242A以及所述第三遮光组件243A分别被实施为遮光膜。
进一步的,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A进一步包括一扩光组件25A。所述扩光组件25A被设于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顶面2112A的外侧,所述扩光组件25A 能够进一步增加自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A的所述顶面2112A射出的光线的均匀程度,使得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A能够向所述培养空间11A内提供更加均匀的光线环境。
优选的,所述扩光组件25A被实施为光扩散膜。被实施为光扩散膜的所述扩光组件25A被紧密的贴附于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顶面2112A。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扩光组件25A还可以被实施为光扩散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扩光组件25A被实施为的具体方式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A的所述发光组件22A 被实施为一发光灯管221A。所述发光灯管221A被设于位于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进光侧面2111A外侧的所述发光腔230A,并且所述发光灯管221A的长度与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进光侧面2111A的长度相适应,以使得所述发光灯管 221A所产生的光线能够更加均匀的分布于所述导光板211A内,使得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A所产生的面光源的光强更加的均匀。
优选的,所述发光灯管221A被实施为LED灯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发光灯管221A还能够被实施为其他的发光灯管,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发光灯管221A被具体实施为的发光灯管的类型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211A的形状为楔形,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底面211A为一倾斜面,所述导光板211A的厚度自所述进光侧面2111A一侧向所述后侧面2116A一侧逐渐减小。被设于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倾斜底面 2113A的所述第一反光组件231A能够改变在所述导光板211A内沿直线传播的光线的传播路径,使得进入所述导光板211A的更多光线能够自所述导光板211A 的所述顶面2112A射出,提高所述导光板211A的光线转化效率。
参考附图19,其显示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面光发生装置的所述发光组件的一变形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组件22A包括一基板222A以及沿所述基板222A的长度方向依次被设于所述基板222A一侧的一系列发光灯珠223A。每所述发光灯珠223A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基板222A,所述基板222A能够与外界电路相连通。
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基板222A的一侧设有一列所述发光灯珠 223A。位于所述基板222A的最两端的两个所述发光灯珠223A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进光侧面2111A的长度方向相适应,以使得位于所述基板 222A的所述发光灯珠223A所产生的光线能够更加均匀分布于所述导光板211A 内,使得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A所产生的面光源更加的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被设于所述基板222A一侧的所述发光灯珠223A的排数还可以被实施为两排或多排。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被设于所述基板222A一侧的所述发光灯珠223A的排数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由于所述发光组件22A包括多个被设于所述基板222A一侧的所述发光灯珠 223A,因此,当其中一个所述发光灯珠223A发生损坏而不能够工作的时候,不会对所述发光组件22A的整体发光效果产生较大影响,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A 还能够被继续使用。
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灯珠223A被实施为LED灯珠。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灯珠223A还可以被实施为其他的发光灯珠。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发光灯珠223A被实施为的具体类型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考附图20,其显示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面光发生装置的第二变形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二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A的所述发光组件22A的数量被实施为两个,一个所述发光组件22A被设于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进光侧面2111A的外侧,另一所述发光组件22A被设于所述后侧面2116的外侧。
在所述第二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反光组件232A的数量被实施为两个,一个所述第二反光组件232A被设于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进光侧面2111A的外侧,另一所述第二反光组件232A被设于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后侧面2116A 的外侧。
在所述第二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腔230A的数量被实施为两个,一个所述发光腔230A形成于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进光侧面2111A和一个所述第二发光组件232A之间;另一个所述发光腔230A形成于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后侧面2116A和另一个所述第二反光组件232A之间。两个所述发光组件22A 分别被设于两个所述反光腔230A内。
在所述第二变形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发光组件22A分别被设于所述导光板 211A相对的所述进光侧面2111A和所述后侧面2116A的外侧,两个所述发光组件22A所发出的光线分别能够自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进光侧面2111A和所述后侧面2116A进入所述导光板,使得所述发光组件22A所发出的光线能够更加均匀的分布于所述导光板211A内,使得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A所发出的面光源能够更加的均匀。
参考附图21,其显示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面光发生装置的第三变形实施例,在所述第三变形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22A的数量被实施为四个,四个所述发光组件22A分别被设于所述导光板211A的四个侧面的外侧,也即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进光侧面2111A的外侧、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后侧面 2116A的外侧、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左侧民2114A的外侧以及所述导光板 211A的所述右侧面2115A的外侧分别设有一所述发光组件22A。四个所述发光组件22A分别能够自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进光侧面2111A、所述后侧面2116A、所述左侧面2114A以及所述右侧面2115A向所述导光板211A的内部投射光线,以使得所述发光组件22A所产生的光线能够均匀的分布于所述导光板211A内,使得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A所发出的面光源更加的均匀。
在所述第三变形实施例中,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A的所述第二反光组件232A 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进光侧面2111A的外侧、所述导光板 211A的所述后侧面2116A外侧、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左侧面2114A外侧以及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右侧面2115A外侧分别设有一所述第二发光组件 232A。
在所述第二发光组件232A和每所述导光板211A的侧面之间分别具有一所述发光腔230A。四个所述发光组件22A分别被安装于位于所述导光板211A的四个所述侧面外侧的所述发光腔230A内。在所述第三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组件22A能够分别在所述导光板211A的四个侧面向所述导光板211A内投射光线,以使得所述发光组件22A所发出的光线能够更加均匀的分布于所述导光板211A,使得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A所发出的面光源能够更加的均匀。
参考附图22,其显示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面光发生装置的第四变形实施方式,在所述第四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A的所述发光腔230A形成于所述导光板211A的内部。所述发光腔230A延伸于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左侧面2114A和所述右侧面2115A之间,并且所述发光腔230A具有至少一位于所述左侧面2114A和/或所述右侧面2215A的发光腔开口2301A,所述发光腔开口2301A连通所述发光腔230A与外部环境。所述发光组件22A被安装于位于所述导光板211A内部的所述发光腔230A内。
优选的,所述发光腔230A位于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进光侧面2111A和所述后侧面2116A的中间位置,所述发光腔230A距离所述进光侧面2111A和所述后侧面2116A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以使得位于所述发光腔230A内的所附发光组件22A所产生的光线能够均匀的分布于所述发光腔230A的两侧,使得所附导光板211A内的光线分布更加的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形成于所述导光板211A内的所述发光腔 230A的数量可以被实施为多个。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导光板211A内部的所述发光腔230A还可以被实施为与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底面2113A相连通的发光槽,以方便将所述发光组件22A安装于所述导光板211A。
在所述第四变形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导光板211A的四个所述侧面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反光组件231A,以使得所述发光组件22A所发出的光线只能够在所述导光板211A的内部传播,防止所述发光组件22A所发出的光线传播到所述导光板211A的外侧,提高所述导光板211A的光线转化效率。
参考附图23,其显示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面光发生装置20A的一第六变形实施方式。在所述第六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进光侧面2111A的形状为圆弧形,所述发光腔230A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导光板211A 的所述进光侧面2111A内,以使得在将所述发光组件22A安装于发光腔230A内的时候,所述导光板211A的所述进光侧面2111A能够对所述发光组件22A提供支撑,增加所述发光组件22A稳定性。
参考附图24至图2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照培养箱的第三较佳实施例被阐述。在所述第三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照培养箱包括一培养箱主体10B、至少一线光发生装置20B以及一面光发生装置30B。所述培养箱主体10B具有一培养空间11B,以及包括被设于所述培养空间11B内的至少一培养托盘12B,所述培养托盘12B上能够放置至少一培养对象200B。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和/或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所产生的光线能够照射进入所述培养主体10B的所述培养空间11B内,并且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和/或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所产生的光线能够照射被放入到所述培养空间11B内的所述培养对象200B,为所述培养对象200B提供适宜的光线环境。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被设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0B的侧面,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能够自所述培养空间11B的侧面向所述培养空间11B内投射光线。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 被设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0B的顶面和/或所述培养托盘12B的下方,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能够在所述培养空间11B的上方或所述培养空间11B内向所述培养空间11B内投射光线。
具体的,所述培养箱主体10B具有一第一侧面131B、一第二侧面132B、一第三侧面133B以及一第四侧面134B,以及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侧面131B的一开口141B。所述开口141B连通所述培养空间11B和外部环境。所述培养箱主体10B进一步包括被设于所述第一侧面131B的一开关门151B,所述开关门151B 被可旋转的设于所述第一侧面131B,通过旋转所述开光门151B能够控制所述开口141B的打开或闭合。
所述开关门151B包括一内门1511B和一外门1512B,所述外门1512B位于所述内门1511B的外侧,所述内门1511B和所述外门1512B分别被可旋转的设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0B的所述第一侧面131B,通过旋转所述内门1511B和所述外门1512B能够控制所述开口141B的打开或闭合。
所述内门1511B是透明门,外界光线能够透过所述内门1511B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11B内,使用者能够透过所述内门1511B观看到所述培养空间11B内的情况。
所述外门1512B的内侧设有一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所述线光发生装置 20B所发出的光线能够透过所述内门1511B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11B内。当所述内门1511B和所述外门1512B均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 位于所述内门1511B和所述外门1512B之间,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所发出的光线能够透过所述内门1511B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11B内。
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被设于所述外门1512B的内侧,并且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能够随着所述外门1512B的旋转而移动。当所述外门1512B被旋转处于打开状态时,使用者能够透过所述内门1511B观看到所述培养空间11B内的情况。
所述培养箱主体10B的所述第二侧面132B、所述第三侧面133B以及所述第四侧面134B的内侧分别设有一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 能够在所述培养空间11B的四个侧面向所述培养空间11B内投射光线。
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包括一系列间隔排列的发光灯管21B。每一所述发光灯管21B分别能够被电连接于外界电路,每一所述发光灯管21B在通电后所产生的光线能够照射进入所培养空间11B内。
优选的,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的一系列所述发光灯管21B被实施为LED 发光灯管。
参考附图24,所述培养托盘12B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承重层托盘121B和至少一光照层托盘122B。所述承重层托盘121B和所述光照层托盘122B分别被沿着所述培养空间11B的竖直方向依次被设于所述培养空间11B内,并且至少一所述承重层托盘121B和至少一所述光照层托盘122B将所述培养空间11B分隔为至少两培养层111B,每一所述培养层111B上分别适于放置至少一所述培养对象 200B。
所述副光源发生装置20B被设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0B的顶面和/或所述光照层托盘122B的下方,所述副光源发生装置20B能够在每一所述培养层111B的上方分别向每一所述培养层111B内投射光线,以供照射被放入到每一所述培养层111B上的所述培养对象200B。
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培养托盘12B包括一个所述承重层托盘 121B和一个所述光照层托盘122B。一个所述承重层托盘121B和一个所述光照层托盘122B将所述培养空间11B分隔为一第一培养层1111B和一第二培养层 1112B。所述第一培养层1111B位于所述光照层托盘122B和所述培养箱主体10B 的顶面之间,所述第二培养层1111B位于所述光照层托盘122B和所述承重层托盘121B之间。被放置于所述光照层托盘122B上的所述培养对象200B位于所述第一培养层1111B,被放置于所述承重层托盘121B的所述培养对象200B位于所述第二培养层1112B。
相应的,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包括一第一面光发生装置31B和一第二面光发生装置32B。所述第一面光发生装置31B被设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0B的顶面和所述光照层托盘122B之间,所述第一面光发生装置31B能够向所述第一培养层1111B内投射光线。所述第二面光发生装置32B被设于所述光照层托盘122B 和所述承重层托盘121B之间,所述第二面光发生装置32B能够向所述第二培养层1112B内投射光线。
优选的,所述第一面光发生装置31B被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0B 的顶面,所述第一面光发生装置31B能够自所述第一培养层1111B的上方向所述第一培养层1111B内投射光线。优选的,所述第二面光发生装置32B被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光照层托盘122B的下方,所述第二面光发生装置32B能够自所述第二培养层1112B的上方向所述第二培养层1112B内投射光线。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光发生装置31B和所述第二副光源32B 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进行安装固定,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第一面光发生装置31B和所述第二面光发生装置32B的具体安装固定方式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重层托盘121B和所述光照层托盘 122B的数量还可以被实施为两个或多个,相应的,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的数量还可以被实施为多个。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承重层托盘121B和所述光照层托盘122B的具体数量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考附图26,进一步的,所述光照培养箱进一步包括一光线调控系统40B。所述光线照调控系统40B分别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和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所述光线调控系统40B分别能够控制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 和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的工作状态,以调整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和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在所述培养空间11B内所产生的光线的强度,为被放入所述培养空间11B内的所述培养对象提供相应的光线环境。
所述光线调控系统40B包括一获取单元41B和一控制单元42B,所述获取单元41B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42B,所述控制单元42B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所述获取单元41B能够获取一光线信息411B,所述控制单元42B能够根据所述光线信息411B控制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在所述培养空间11B内所产生的光线强度。
所述光线调控系统40B进一步包括一调控方案生成单元43B,所述调控方案生成单元43B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获取单元41B和所述控制单元42B。所述调控方案生成单元43B能够自所述获取单元41B获取所述光线信息411B,并根据所述光线信息411B生成一光线调整方案421B。所述控制单元42B能够自所述调控方案生成单元43B获取所述光线调整方案421B,所述控制单元42B能够根据所述光线调整方案421B调整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 20B在所述培养空间11B内所产生的光线强度。
所述光线信息411B为所述培养箱的使用者根据不同的培养需要所设定的光线信息。所述光线信息411B包括但不限于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在所述培养空间11B内所产生的光线强度、光线颜色以及光线饱和度等信息。
通过所述光线调控系统40B,所述培养箱的使用者能够改变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在所述培养空间11B内所产生的光线环境,以供为被放入到所述培养空间11B内的不同的所述培养对象提供不同的光线环境,或者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为被放入到所述培养空间11B内的同一所述培养对象提供不同的光线环境,以满足同一所述培养对象的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线的不同需求,以供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42B能够通过控制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 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的发光强度的方式改变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和/ 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在所述培养空间11B内所产生的光线环境。
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42B通过控制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所接入的电路的电压的方式控制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的发光强度。当需要增加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的发光强度的时候,增加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所接入的电压;当需要减小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的发光强度的时候,减小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所接入的电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改变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的发光强度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实现,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改变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和/ 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的具体方式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光照培养箱进一步包括一透光组件44B。所述透光组件44B被设于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与所述培养空间11B之间,并且所述透光组件44B位于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所发出的光线的传播路径上,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所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透光组件44B后被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11B内。
所述透光组件44B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42B,所述透光组件44B 的透光性能能够被改变,所述控制单元42B能够改变所述透光组件44B的透光性能。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42B能够通过改变所述透光组价44B 的透光性能的方式改变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在所述培养空间11B内所产生的光线环境。当需要增加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在所述培养空间11B内所产生的光线强度的时候,所述控制单元42B控制增加所述透光组件44B的透光性能;当需要减小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在所述培养空间11B内所产生的光线强度的时候,所述控制单元42B控制减小所述透光组件44B的透光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透光组件44B还能够被实施能够改变透过光线颜射的透光组件,通过控制所述透光组件44B的透光性能,改变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在所述培养空间11B内所产生的光线颜色。
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能够在每一所述培养层111B的上方分别向每一所述培养层111B内投射面光源。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能够在每一所述培养层111B 的侧面向每一所述培养层111B内投射强光源。通过分别调整所述线光发生装置 20B和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的发光强度的方式能够调整每一所述培养层111B 内的光线环境强度,为被放入到每一所述培养层111B内的所述培养对象200B 提供适宜的光线环境。
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光控制装置42B能够以控制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和/或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接入电压的大小的方式控制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和/或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的发光强度。当需要增加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和/或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的发光强度的时候,增加所述线光发生装置 20B和/或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所接入的电路的电压的数值,以供增加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和/或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的发光强度。当需要减小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和/或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的发光强度的时候,减小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和/或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所接入的电路的电压的数值,以供减小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和/或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的发光强度。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通过改变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和/或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的发光强度,使得所述培养空间11B内能够具有不同的光线强度,以满足不同的所述培养对象200或同一所述培养对象200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线的不同要求。
所述光线调控系统40B进一步包括一光线检测单元45B和一光线比对单元 46B。所述光线检测单元45B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光线比对单元46B,所述光线比对单元45B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光线获取单元41B。所述光线检测单元 45B能够检测所述培养空间11B内的光线环境信息,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一光线检测信息451B。所述光线比对单元46B能够自所述光线检测单元45B获取所述光线检测信息451B,所述光线比对单元46B还能够自所述光线获取单元41B获取所述光线信息411B,并且所述光线比对单元46B还能够将所述光线信息411B 和所述光线检测信息451B进行对比,比较所述光线信息411B与所述光线检测信息451B是否一致,并生成一光线比对结果461B。
所述光线调控系统40B进一步包括一提示单元47B,所述提示单元47B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光线控制单元42B。所述光线控制单元42B能够自所述光线比对单元46B获取所述光线比对结果461B,并且当所述光线信息411B与所述光线检测信息461B不相一致的时候,所述光线控制单元42B能够控制所述提示单元47B发出提示,提示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发生故障。
所述光线检测单元45B还能够被连接于所述光照培养箱的显示装置,所述光线检测单元45B能够将所检测的所述培养空间11B内的光线信息发送至所述显示装置进行显示,以使得所述光照培养箱的使用者能够获知所述培养空间11B 内的光线强度信息。
参考附图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光照培养箱的光线调整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获取一光线信息411B;
(B):根据所述光线信息411B生成一光线调整方案431B;以及
(C):根据所述光线调整方案431B控制至少一面光发生装置30B和/或至少一线光发生装置20B在所述培养箱的至少一培养空间11B内所产生的光线环境。
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光线信息411B为使用者根据不同的培养需要所设定的光线信息。
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光线信息411B包括但不限于光线强度、光线颜色以及不同颜色光线的比例等信息。
在所述步骤(C)中,通过控制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所接入的电压大小的方式控制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的发光强度,以改变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 在所述培养空间内所产生的光线环境。
在所述步骤(C)中,通过控制被设于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与所述培养空间之间的至少一透光组件44B的透光性能,以改变所述面光发生装置30B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20B在所述培养空间11B内所产生的光线环境。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21)

1.光照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培养箱主体,其具有至少一培养空间,所述培养空间具有至少一开口;
至少一培养托盘,所述至少一培养托盘被设于所述培养空间内,所述至少一培养托盘将所述培养空间分隔为至少一培养层,所述培养托盘上能够放置至少一培养对象;
至少一开关门,所述开关门被设于所述培养箱主体,所述开关门能够控制所述开口的打开或闭合,所述开关门包括一内门和被设于所述内门外侧的一外门;和
至少一面光发生装置,所述至少一面光发生装置所产生的面光能够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光照培养箱进一步包括被设于所述外门内侧的至少一线光发生装置,所述线光发生装置所发出的光线能够透过所述内门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内,所述面光发生装置被设于所述培养箱主体顶壁内侧和/或所述培养托盘的下侧,所述面光发生装置所发出的面光能够自每一所述培养层的上方照射进入每一所述培养层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照培养箱,其中每一所述外门的内侧分别设有一所述面光发生装置,所述面光发生装置所发出的面光能够透过所述内门被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培养箱主体包括至少一侧壁,所述至少一侧壁和所述至少一开关门围绕形成所述培养空间,所述侧壁内侧设有至少一所述面光发生装置,被设于所述侧壁内侧的所述面光发生装置所发出的面光能够自所述培养空间侧侧面照射进入所述培养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面光发生装置包括至少一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一基板和被阵列的设于所述基板一侧的一系列发光灯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面光发生装置进一步包括被设于所述发光组件外侧的一匀光组件,所述发光灯珠位于所述匀光组件和所述基板之间,所述匀光组件位于所述发光灯珠所产生的光线的传播路径上,所述匀光组件能够将所述发光灯珠所发出的光线转化为面光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发光灯珠是LED灯珠。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面光发生装置包括至少一发光组件和一匀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一基板和被阵列的设于所述基板一侧的一系列发光灯管,所述匀光组件被设于所述发光灯管的外侧,所述发光灯管位于所述匀光组件和所述基板之间,所述匀光组件位于所述发光灯管所产生的光线的传播路径上,所述匀光组件能够将所述发光灯管所发出的光线转化为面光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发光灯管被实施为LED灯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面光发生装置包括一匀光组件和和至少一发光组件,所述匀光组件具有至少一入光面和至少一出光面,所述发光组件被设于所述匀光组件的所述入光面的外侧,所述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能够自所述入光面进入所述匀光组件,所述匀光组件能够将进入所述匀光组件的光线转变为面光源,经所述匀光组件所转变的面光源能够自所述匀光组件的所述出光面射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面光发生装置进一步包括被设于所述入光面外侧的至少一第二反光组件,所述面光发生装置进一步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二反光组件和所述入光面之间的至少一发光腔,每一所述发光腔内设有至少一所述发光组件,所述第二反光组件能够改变被照射到所述第二反光组件内壁的光线的传播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面光发生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反光组件,所述匀光组件具有至少一反光面,所述第一反光组件被设于所述反光面的外侧,所述第一反光组件能够改变被照射到所述反光面的光线的传播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匀光组件是导光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发光组件是发光灯管。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一基板,以及被设于所述基板的一系列发光灯珠。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发光灯珠被实施为LED 灯珠。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光照培养箱进一步包括一光线调控系统,所述光照培养箱进一步包括被设于所述外门内侧的至少一线光发生装置,所述光线调控系统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面光发生装置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所述光线调控系统能够控制所述面光发生装置的工作。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光线调控系统包括一光线获取单元和一光线控制单元,所述光线获取单元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光线控制单元,所述光线控制单元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面光发生装置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所述光线获取单元能够获取一光线信息,所述光线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所述光线信息控制所述面光发生装置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的工作。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光线调控系统进一步包括一方案生成单元,所述方案生成单元分别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光线获取单元和所述光线控制单元,所述方案生成单元能够自所述光线获取单元获取所述光线信息,并根据所述光线信息生成一光线调整方案,所述光线控制单元能够自所述方案生成单元获取所述光线调整方案,并根据所述光线调整方案控制所述面光发生装置和/或所述线光发生装置的工作。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光线信息为使用者根据不同的培养需要所设定的光线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照培养箱,其中所述光线信息包括光线强度、光线颜色或光线饱和度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CN201822270763.4U 2018-12-29 2018-12-29 光照培养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487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0763.4U CN210048736U (zh) 2018-12-29 2018-12-29 光照培养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0763.4U CN210048736U (zh) 2018-12-29 2018-12-29 光照培养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48736U true CN210048736U (zh) 2020-02-11

Family

ID=69377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70763.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48736U (zh) 2018-12-29 2018-12-29 光照培养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487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8223A1 (zh) * 2020-05-28 2021-12-02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8223A1 (zh) * 2020-05-28 2021-12-02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0518C (zh) 照明单元和照明设备
EP3320569A1 (en) Led panel lighting system
CN109140287A (zh) 光照装置及相应方法
CN101666482B (zh) 发光二极管植物组织培养灯及其培养承架
JP2008537785A (ja) 平面スクリーン
CN210048736U (zh) 光照培养箱
CN102141218B (zh) 光源装置
CN103148443A (zh) 一种用以获得均匀平行光束的双自由曲面厚透镜及其阵列
CN201268702Y (zh) 高均匀度的光照生化培养箱
CN202440507U (zh) 均质光照生化反应箱
US20150042891A1 (e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CN210534494U (zh) 灯条、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1378555A (zh) 光照培养箱及其光线调控方法
KR101015880B1 (ko) 보안등 겸용 안내표시장치
JP2004094031A (ja) フィルム観察装置
CN205984185U (zh) 一种广告灯箱
SK287744B6 (sk) Svetelný panel s obvodovou rámovou konštrukciou s LED diódami
CN212658921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266076B2 (en) Lighting device and a method of distributing light radiation sources
JP4606093B2 (ja) 恒温装置
CN210441056U (zh) 一种节能灯照明消毒装置及节能灯
KR101951599B1 (ko) 입체적 이미지를 표출할 수 있는 조명장치
JP2003223805A (ja) 照明装置
CN212986904U (zh) 一种动态车载阅读灯
US20240124824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incubator for microalgae growth experi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1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