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39750U - 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39750U
CN210039750U CN201921290512.0U CN201921290512U CN210039750U CN 210039750 U CN210039750 U CN 210039750U CN 201921290512 U CN201921290512 U CN 201921290512U CN 210039750 U CN210039750 U CN 2100397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layer
power transmission
main body
sheath
electrical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9051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桂芬
韩秀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Bailia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Bailia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Bailia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Bailia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9051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397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397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397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具有第一输电单元和第二输电单元,其中第一输电单元包含第一导电体和挤塑在第一导电体外的第一护层,第二输电单元包含第二导电体和挤塑在第二导电体外的第二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护层由第一护层主体构成,第一护层主体的右侧形成半包围的容腔,第二输电单元置于容腔内,且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电缆分裂成两根输电单元后,分裂过长的部分需通过扎带或者包布缠绕,施工不方便且不美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可自由卡接,散热性能好,节省成本等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国家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种用电设备不断增加,电力电缆的需求越来越大,现有技术中,双芯电缆由两个铜导体及挤塑在铜导体外的护层组成,两个护层同时挤塑。
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电缆分裂成两根输电单元后,分裂过长的部分需通过扎带或者包布缠绕,增加施工时间,同时也影响美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揭示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具有第一输电单元和第二输电单元,其中第一输电单元包含第一导电体和挤塑在第一导电体外的第一护层,第二输电单元包含第二导电体和挤塑在第二导电体外的第二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护层由第一护层主体构成,第一护层主体的右侧形成半包围的容腔,第二输电单元置于容腔内,且不脱离。
上述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输电单元外径小于容腔内径,且大于等于容腔内径的1/2。
可替代的,上述所述第二输电单元可被加强单元代替,增强电缆的抗拉性能;加强单元还可后续放入,这样可以定制准确的长度,不至于浪费加强件。
在生产时还可不放置第二输电单元,增强电缆的柔性,同时使重量更轻,降低运输成本更低;在管道敷设时,还可通过容腔散热,延长第一护层主体的老化时间,延长使用寿命;还可将第一护层主体的两端作为卡接部件,卡住承重部件,使施工更加方便。
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具有第一输电单元和第二输电单元,其中第一输电单元包含第一导电体和挤塑在第一导电体外的第一护层,第二输电单元包含第二导电体和挤塑在第二导电体外的第二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护层由第一护层主体构成,所述的第二护层由第二护层主体构成,第一护层主体右侧及第二护层主体左侧各设有至少一个卡接部件,第一护层主体右侧及第二护层主体左侧各还形成至少一个卡接槽,第一护层的卡接部件放置于第二护层的卡接槽内,第二护层的卡接部件放置于第一护层的卡接槽内,且不脱离。
当上述所述的第一输电单元和第二输电单元结构使相同时,电缆的通用性好,在生产时无需分别生产第一输电单元和第二输电单元,直接根据需要的电缆长度,生产两倍长度的第一输电单元,生产完成后从中间裁断,再卡合成上述所述的电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成本、设备成本和模具成本。
上述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层和第二护层上还设有散热槽,散热槽开口位置相对应,形成散热通道。
上述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槽高度范围是[第一导电体外径的1/3,第一导电体外径的1/2)。
生产时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可等第一护层和第一护层挤塑并冷却后放入,减小护层收缩产生的应力对导电体影响;还可预先生产护层进行备货,并根据订单长度嵌入相应长度的导电体,减少导电体的浪费;形成的散热通道可起到散热的作用,延长第一护层和第一护层的老化时间,延长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第一护层和第一护层是开口的,还节省了护层材料,节约成本。
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具有第一输电单元和第二输电单元,其中第一输电单元包含第一导电体和挤塑在第一导电体外的第一护层,第二输电单元包含第二导电体和挤塑在第二导电体外的第二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护层由第一护层主体构成,第一护层主体右侧设有至少一个卡接部件,所述的第二护层由第二护层主体构成,第二护层主体左侧设有至少一个卡接槽,卡接槽位于第二护层主体外,卡接部件放置于卡接槽内,且不脱离。
上述所述的卡接部件和卡接槽位于第一输电单元和第二输电单元的外部,不影响第一护层和第二护层的厚度,不会影响第一输电单元和第二输电单元的绝缘性能;第一输电单元和第二输电单元还可通过卡接部件和卡接槽进行区分,无需通过颜色区分,即挤塑护层时无需参入色母,节省成本。
上述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护层材料是高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交联聚乙烯或阻燃聚烯烃。
上述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护层材料是高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交联聚乙烯或阻燃聚烯烃。
上述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电体材料是铜或铝。
上述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导电体材料是铜或铝。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可自由卡接,散热性能好,节省成本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第一输电单元护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第一输电单元护层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第一输电单元护层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第二输电单元护层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第一输电单元护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输电单元、11.第一护层、111.第一护层主体、112.容腔、113.卡接部件、114.卡接槽、115.散热槽、12.第一导电体、2.第二输电单元、21.第二护层、211.第二护层主体、22.第二导电体、3散热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见图1和图2,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具有第一输电单元1和第二输电单元2,其中第一输电单元1包含第一导电体12和挤塑在第一导电体12外的第一护层11,第二输电单元2包含第二导电体22和挤塑在第二导电体22外的第二护层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护层11由第一护层主体111构成,第一护层主体111呈弯月形,第一护层主体111的右侧形成半包围的容腔112,第二输电单元2置于容腔112内;所述第二输电单元2外径小于容腔112内径,且大于容腔112的开口宽度。
可替代的,上述所述第二输电单元2可被加强单元代替,增强电缆的抗拉性能;加强单元还可后续放入,这样可以定制准确的长度,不至于浪费加强件。
本实施例在生产时还可不放置第二输电单元2,增强电缆的柔性,同时使重量更轻,降低运输成本更低;在管道敷设时,还可通过容腔112散热,延长第一护层主体111的老化时间,延长使用寿命;还可将第一护层主体111的两端作为卡接部件,卡住承重部件,使施工更加方便。
实施例2
请见图3和图4,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具有第一输电单元1和第二输电单元2,其中第一输电单元1包含第一导电体12和挤塑在第一导电体12外的第一护层11,第二输电单元2包含第二导电体22和挤塑在第二导电体22外的第二护层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护层11由第一护层主体111构成,第一护层主体111右侧上端设有卡接部件113,第一护层主体111右侧下端形成卡接槽114,所述的第二输电单元2与第一输电单元1结构相同,第一护层11的卡接部件113放置于第二护层21的卡接槽114内,第二护层21的卡接部件113放置于第一护层11的卡接槽114内,且不脱离。
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输电单元1和第二输电单元2结构使相同的,通用性好,在生产时无需分别生产第一输电单元1和第二输电单元2,直接根据需要的电缆长度,生产两倍长度的第一输电单元1,生产完成后从中间裁断,再卡合成本实施例所述的电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成本、设备成本和模具成本。
实施例3
请见图5、图6和图7,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具有第一输电单元1和第二输电单元2,其中第一输电单元1包含第一导电体12和挤塑在第一导电体12外的第一护层11,第二输电单元2包含第二导电体22和挤塑在第二导电体22外的第二护层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护层11由第一护层主体111构成,第一护层主体111右侧设有卡接部件113,所述的第二护层21由第二护层主体211构成,第二护层主体211左侧设有卡接槽114,卡接槽114位于第二护层主体211外,卡接部件113放置于卡接槽114内,且不脱离。
本实施例中卡接部件113和卡接槽114位于第一输电单元1和第二输电单元2的外部,不影响第一护层11和第二护层21的厚度,不会影响第一输电单元1和第二输电单元2的绝缘性能;第一输电单元1和第二输电单元2还可通过卡接部件113和卡接槽114进行区分,无需通过颜色区分,即挤塑护层时无需参入色母,节省成本。
实施例4
请见图8和图9,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本实施例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第一护层11与第二护层21设有散热槽115,第一护层11的散热槽115位于右侧,第二护层21的散热槽115位于左侧,第一护层11的散热槽115与第二护层21的散热槽115拼合形成散热通道3。
本实施例在生产时第一导电体12和第二导电体22可等第一护层11和第一护层21挤塑并冷却后放入,减小护层收缩产生的应力对导电体影响;还可预先生产护层进行备货,并根据订单长度嵌入相应长度的导电体,减少导电体的浪费;形成的散热通道3可起到散热的作用,延长第一护层11和第一护层21的老化时间,延长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第一护层11和第一护层21是开口的,还节省了护层材料,节约成本。
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护层材料是高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交联聚乙烯或阻燃聚烯烃。
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护层材料是高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交联聚乙烯或阻燃聚烯烃。
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电体材料是铜或铝。
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导电体材料是铜或铝。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分裂成两根输电单元后,根据需要还可以重新拼合,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电缆分裂成两根输电单元后,分裂过长的部分需通过扎带或者包布缠绕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也可以叫做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具有第一输电单元(1)和第二输电单元(2),其中第一输电单元(1)包含第一导电体(12)和挤塑在第一导电体(12)外的第一护层(11),第二输电单元(2)包含第二导电体(22)和挤塑在第二导电体(22)外的第二护层(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护层(11)由第一护层主体(111)构成,第一护层主体(111)的右侧形成半包围的容腔(112),第二输电单元(2)置于容腔(112)内,且不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输电单元外径小于容腔内径,且大于等于容腔内径的1/2。
3.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具有第一输电单元(1)和第二输电单元(2),其中第一输电单元(1)包含第一导电体(12)和挤塑在第一导电体(12)外的第一护层(11),第二输电单元(2)包含第二导电体(22)和挤塑在第二导电体(22)外的第二护层(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护层(11)由第一护层主体(111)构成,所述的第二护层(21)由第二护层主体(211)构成,第一护层主体(111)右侧及第二护层主体(211)左侧各设有至少一个卡接部件(113),第一护层主体(111)右侧及第二护层主体(211)左侧各还形成至少一个卡接槽(114),第一护层(11)的卡接部件(113)放置于第二护层(21)的卡接槽(114)内,第二护层(21)的卡接部件(113)放置于第一护层(11)的卡接槽(114)内,且不脱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层和第二护层上还设有散热槽,散热槽开口位置相对应,形成散热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槽高度范围是[第一导电体外径的1/3,第一导电体外径的1/2)。
6.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具有第一输电单元(1)和第二输电单元(2),其中第一输电单元(1)包含第一导电体(12)和挤塑在第一导电体(12)外的第一护层(11),第二输电单元(2)包含第二导电体(22)和挤塑在第二导电体(22)外的第二护层(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护层(11)由第一护层主体(111)构成,第一护层主体(111)右侧设有至少一个卡接部件(113),所述的第二护层(21)由第二护层主体(211)构成,第二护层主体(211)左侧设有至少一个卡接槽(114),卡接槽(114)位于第二护层主体(211)外,卡接部件(113)放置于卡接槽(114)内,且不脱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护层材料是高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交联聚乙烯或阻燃聚烯烃。
8.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护层材料是高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交联聚乙烯或阻燃聚烯烃。
9.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电体材料是铜或铝。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导电体材料是铜或铝。
CN201921290512.0U 2019-08-10 2019-08-10 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 Active CN2100397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90512.0U CN210039750U (zh) 2019-08-10 2019-08-10 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90512.0U CN210039750U (zh) 2019-08-10 2019-08-10 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39750U true CN210039750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50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90512.0U Active CN210039750U (zh) 2019-08-10 2019-08-10 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397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194714A (en) Composite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US10102941B2 (en) Flexible fiber and resin composite core overhead wir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EP3842847A1 (en) Optical cable structur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211265086U (zh) 一种扇形结构电缆及扇形结构光缆
CN210091794U (zh) 新型室分用光电混合缆
CN113711320A (zh) 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及电缆
CN210039750U (zh) 一种改进结构的双芯电缆
CN212540812U (zh) 一种5g用十字形引入光缆
CN111446033A (zh) 一种电力通信用复合光缆
CN104700953A (zh) 具有异型填充绳的光电综合缆的制作方法
JP2012204299A (ja) 二芯リボン電線の製造方法及び二芯リボン電線
CN203871070U (zh) 一种新型光单元后敷设电缆
CN116027505A (zh) 一种光缆及其制造设备
CN211654348U (zh) 一种电力通信用复合光缆
CN209895795U (zh) 一种复合光缆
CN209843363U (zh) 一种双芯混合缆
CN111370165A (zh) 一种具有异形导体的电缆及光电复合缆
JPH09259659A (ja) 光ファイバ複合水底長尺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4377739U (zh) 一种自圆整高强度复合承载导体智能监控架空绝缘电缆
CN219302731U (zh) 一种光缆及其制造设备
CN204288911U (zh) 一种易分离的光伏电缆
CN212516667U (zh) 一种便于开剥和散热的四芯电缆
CN217544189U (zh) 一种纵包铝塑带屏蔽扁电缆
CN212113321U (zh) 一种电力电缆成型模具
CN213070659U (zh) 扁平形光电混合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