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35606U - 电磁炉及电磁炉炊具 - Google Patents

电磁炉及电磁炉炊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35606U
CN210035606U CN201920356795.8U CN201920356795U CN210035606U CN 210035606 U CN210035606 U CN 210035606U CN 201920356795 U CN201920356795 U CN 201920356795U CN 210035606 U CN210035606 U CN 210035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sensing
panel
sensing section
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5679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振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5679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35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35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356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及电磁炉炊具,电磁炉包括:壳体(30)和面板(10),壳体(30)内设有线圈盘(40)、电路板和测温组件(50),且所述面板(10)盖设在所述壳体(30)顶面与所述线圈盘(40)对应的位置上,还包括:感温件(20),感温件(20)包括至少两个感温段,所述至少两个感温段绕着所述面板(10)的外周间隔设置一周,且每个所述感温段与至少一个所述测温组件(50)接触,所述感温段用于当所述面板(10)上放置锅具时与所述锅具(60)接触,以使所述测温组件(50)通过检测所述感温段的温度获得所述锅具(60)的温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解决了现有电磁炉中锅具温度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磁炉及电磁炉炊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炉及电磁炉炊具。
背景技术
电磁炉炊具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烹饪器具,是利用电磁感应进行加热的电气烹饪器具,由高频感应线圈盘(即励磁线圈)、控制器及铁磁材料锅底炊具等单元分组成,使用时,线圈盘中通入交变电流,线圈周围便产生一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磁力线穿过金属锅体,在锅底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其中,为了在电磁炉炊具使用过程中更好地控制加热功率,需要对锅具内的温度进行检测。
目前,电磁炉常用的测温方式是采用安装在电磁炉的面板下方的负温度系数(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简称:NTC)组件对锅具温度进行检测,具体的,锅具加热,热量传给面板,面板再把热量传给NTC组件,NTC组件根据温度的变化反馈给电路,智能芯片根据反馈的信息控制电磁炉加热方式,从而使锅具内的温度达到设置的要求,但是NTC组件检测的是面板底部的温度,而面板的温度是锅具传递给的,由于面板为热的不良导体,导热系数小,温度有很大的滞后性,测温不准确,为了对锅具进行准确测温,相关报道提出在面板上开孔,NCT组件穿出面板与锅具直接接触,从而实现对锅具温度的准确检测。
然而,上述电磁炉中,NCT组件穿出面板与锅具接触时,NTC组件往往与锅底中心接触,检测的是锅底中心的温度,锅底中心区域受磁力线的影响发热量大,热量没有及时传给锅具内部食物,易出现检测的温度和食物的实际温度相差较大,而且NTC组件只和锅具的一点接触,一旦锅具发生变形,易出现NTC组件和锅具接触不好而造成温度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涉及电磁炉中由于NCT组件与锅具的中心接触而造成锅具温度检测不准确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锅具温度准确检测的电磁炉及电磁炉炊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壳体和面板,所述壳体内设有线圈盘、电路板和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测温组件,且所述面板盖设在所述壳体顶面与所述线圈盘对应的位置上,其中,还包括:
感温件,所述感温件包括至少两个感温段,所述至少两个感温段绕着所述面板的外周间隔设置一周,且每个所述感温段与至少一个所述测温组件接触,所述感温段用于当所述面板上放置锅具时与所述锅具接触,以使所述测温组件通过检测所述感温段的温度获得所述锅具的温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还包括与测温组件接触的感温件,感温件包括至少两个感温段,至少两个感温段沿着面板的外周设置一周,当面板上放置锅具时,各个感温段与锅具接触,这样锅具的热量可以传递给感温段,而感温段位于面板的外周,所以锅具与感温件接触时,感温段往往与锅具的锅底外边缘或者侧壁底端接触,而锅具的侧壁底端或者底部外边缘受磁场的影响小自身发热量小,为锅具的平均温度,与食物的实际温度接近,而感温段为热的良导体,导热系数较大,这样感温段与锅具接触时,感温段的温度与锅具的温度接近,最终测温组件检测到的温度与食物实际的温度相差较小,从而确保了对锅具的准确测温,同时,本实施例中,感温段沿着面板的外周设置,这样感温段与锅具接触时往往为面接触,所以感温件感温面积较大,这样感温件的温度与锅具的平均温度更接近,且感温件导热系数较大,这样感温件各处的温度相差较小,检测到的温度为感温件的平均温度,而感温件的平均温度与锅具内食物温度接近,最终实现了对锅具准确测温的目的,避免了NTC组件与锅具点接触而出现测温不准确的问题,同时,即使锅具发生变形,但是由于各个感温段与锅具为面接触,所以锅具与感温段不易出现接触不好的情况,而且感温件包括多段感温段时,磁力线对每段感温段的影响减少,且感温件分段与锅具接触,锅具的热量传播路径小,测试的温度更准确,而且各个感温段实现了对锅具多点进行温度监控的目的,使得锅具的温度数据更加全面,测温和控制温度的效果更好。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实现了对锅具温度的准确检测,解决了现有电磁炉中锅具温度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感温件包括第一感温段和第二感温段,所述第一感温段与所述第二感温段在所述面板的外周上围成非闭合的环形结构。
可选的,每个所述感温段的背面具有凹槽,所述壳体的顶面具有可卡入所述凹槽的凸起部,所述感温段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部卡合固定在所述壳体的顶面上,所述面板的外周抵在所述感温段的内侧壁上。
可选的,每个所述感温段包括内圈结构和外圈结构,其中,所述内圈结构围设在所述面板的外周,所述外圈结构贴合在所述壳体的顶面上。
可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面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面板的台阶,所述内圈结构安装在所述台阶上且所述面板的外周抵在所述内圈结构的内壁上。
可选的,每个所述感温段的背面设有可伸入所述壳体内的接线柱,所述接线柱用于将所述感温段与所述测温组件接触。
可选的,每个所述感温段的顶面与所述面板的顶面平齐,且所述面板上放置锅具时,每个所述感温段与所述锅具的锅底外边缘接触。
可选的,每个所述感温段的顶面高于所述面板的顶面,且所述面板上放置锅具时,每个所述感温段的内侧面与所述锅具的侧壁底端接触。
可选的,每个所述感温段的顶面与所述面板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1-10mm。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感温段绕着所述面板外周围成的环形结构的内径大于所述线圈盘的外径,且所述至少两个感温段围成的环形结构的内径与所述线圈盘的外径之差大于30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磁炉炊具,包括锅具和上述任一所述的电磁炉,且所述锅具放置在所述电磁炉上时,所述锅具与所述电磁炉上的感温段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与锅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中感温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D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中感温件、面板和壳体部分顶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与锅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中感温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2D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中感温件、面板和壳体部分顶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电磁炉炊具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面板;
20—感温件;
201—第一感温段;
202—第二感温段;
21-内圈结构;
22-外圈结构;
221—接线柱;
222—凹槽;
30—壳体;
31—上盖;
311—装配口;
312-顶面;
313-台阶;
314-通孔;
315-凸起部;
32—下盖;
40—线圈盘;
50—测温组件;
51—第一测温组件;
52—第二测温组件;
60—锅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单元分实施例,而不是全单元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电磁炉炊具存在锅具温度检测不准确的出题,产生该问题的原因在于:现有NCT组件穿出面板与锅具接触时,NTC组件往往与锅底中心接触,检测的是锅底中心的温度,锅底中心区域受磁力线的影响发热量大,热量没有及时传给锅具内部食物,易出现检测的温度和食物的实际温度相差较大,同时,由于NTC组件只和锅具的一点接触,一旦锅具发生变形,易出现NTC组件和锅具接触不好而造成温度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基于上述原因,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示例如下:
实施例一
图1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1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与锅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中感温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1D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中感温件、面板和壳体部分顶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1A-1D所示,电磁炉包括壳体30和面板10,壳体30内设有线圈盘40、电路板和电路板电连接的测温组件50,测温组件50用于检测锅具的温度,线圈盘40和电路板电性相连,电路板根据用户的操作以及测温组件50检测的锅具温度对线圈盘40的加热功率进行调整,其中,本实施例中,面板10在壳体30上设置时,具体的,面板10盖设在壳体30顶面与线圈盘40对应的位置上,即本实施例中,电磁炉上的面板10与线圈盘40相对设置,面板10未将壳体30的整个顶面覆盖住,具体的,如图1A所示,壳体30的顶面与线圈盘40对应的位置开设装配口311,面板10大小与该装配口311的大小相匹配,面板10盖设在该装配口311上,这样壳体30与面板10围成腔体,线圈盘40和电路板等设在腔体内,其中,本实施例中,锅具在电磁炉放置时,锅具放置在面板10上,同时,面板10的形状具体可以与锅具锅底的形状相匹配,例如,当锅具的锅底为圆形时,此时,面板10的形状也可以圆形。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测温组件50对锅具的准确测温,具体的,还包括:与测温组件50接触的感温件20,感温件20包括至少两个感温段,如图1A所示,具体的,感温件20包括两个感温段,分别为第一感温段201和第二感温段202,或者,本实施例中,感温件20可以包括三个感温段,即第一感温段201、第二感温段202和第三感温段,其中,感温件20包括感温段数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其中,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感温段绕着面板10外周间隔设置一周,即本实施例中,感温段绕着面板10的外周设置时,各个感温段在面板10的外周上断开,感温件20分割为相互断开的多段感温段,且每个所述感温段与至少一个测温组件50接触,即每个感温段有至少一个测温组件50进行测温,例如,测温组件50包括第一测温组件51和第二测温组件52,这样第一测温组件51与第一感温段201接触,用于对第一感温段201进行温度检测,第二测温组件52与第二感温段202接触,用于对第二感温段202进行温度检测,或者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感温段还可以与两个测温组件50接触,即采用两个测温组件50对一个感温段进行温度检测,其中,本实施例中,当面板10上放置锅具60时,各个感温段与锅具60接触,这样锅具60的热量可以传递给各个感温段,而感温件20为热的良导体,与面板10相比,感温件20的导热系数较大,所以锅具60的热量给各个感温段传递时,各个感温段的温度接近锅具60的温度,感温段能准确地反映锅具60的温度,测温组件50通过检测各个感温段能准确地获得锅具60的温度。
同时,本实施例中,由于各个感温段位于面板10的外周,所以锅具60与感温段接触时,感温段往往与锅具60的锅底外边缘或者侧壁底端接触,而锅具60的侧壁底端或者底部外边缘受磁场的影响小自身发热量小,所以锅具60该些位置的温度为锅具60的平均温度,与食物的实际温度接近,所以测温组件50检测到的温度与食物实际的温度相差较小,确保了对锅具60的准确测温,而且,本实施例中,感温件20沿着面板10的外周设置,这样感温件20与锅具60接触时往往为面接触,所以感温件20感温面积较大,这样感温件20的温度与锅具60的平均温度更接近,且感温件20导热系数较大,这样感温件20各处的温度相差较小,测温组件50检测到的感温件20温度即为感温件20的平均温度,与锅具60的平均温度相接近,所以本实施例中,实现对锅具60的准确测温,避免了NTC组件与锅具60点接触而出现测温不准确的问题,同时,即使锅具60发生变形,但是由于各个感温段与锅具60为面接触,所以锅具60与各个感温段不易出现接触不好的情况,所以,本实施例中,确保了测温组件50对锅具60温度的准确检测。
此外,本实施例中,感温件20由多个不连接的感温段组成,这样与感温件20为闭合的环形结构相比,减少了感温件20的体积,这样磁力线对每段感温段的影响减少,另外感温件20分段与锅具60接触,锅具60的热量传播路径小,测试的温度更准确,而且各个感温段实现了对锅具多点进行温度监控的目的,使得锅具的温度数据更加全面,测温和控制温度的效果更好。
其中,本实施例中,测温组件50与感温段接触时,具体的,测温组件50设在壳体30内,且测温组件50的采温头抵接在感温段上,这样可以对感温段的温度进行准确检测,或者,本实施例中,测温组件50位于壳体30内时,具体的,测温组件50设在感温段朝向壳体30内的一面上,这样测温组件50直接与感温段接触。
其中,本实施例中,感温段沿着面板10的外周设置时,具体的,感温段可以通过机械加工,例如将感温段通过机械方式嵌设在面板10的外周上,或者本实施例中,感温段通过耐高温胶等方式与面板10固定在一起。
其中,本实施例中,感温件20具体为耐高温导热系数较大的材质制成,例如,感温件20采用导热系数较大的金属材料制成,这样可以确保感温件20具有较好的导热能力,从而使得感温件20的温度与锅具60温度保持接近状态,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面板10导热系数小而造成检测到的温度与锅具60实际温度之间有较大滞后性的问题。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还包括与测温组件50接触的感温件20,感温件20包括至少两个感温段,至少两个感温段沿着面板10的外周设置一周,当面板10上放置锅具60时,各个感温段与锅具60接触,这样锅具60的热量可以传递给感温段,而感温段位于面板10的外周,所以锅具60与感温件20接触时,感温段往往与锅具60的锅底外边缘或者侧壁底端接触,而锅具60的侧壁底端或者底部外边缘受磁场的影响小自身发热量小,为锅具60的平均温度,与食物的实际温度接近,而感温件为热的良导体,导热系数较大,这样感温段与锅具60接触时,感温段的温度与锅具60的温度接近,最终测温组件50检测到的温度与食物实际的温度相差较小,从而确保了对锅具60的准确测温,同时,本实施例中,感温段沿着面板10的外周设置,这样感温段与锅具60接触时往往为面接触,所以感温件20感温面积较大,这样感温件20的温度与锅具60的平均温度更接近,且感温件20导热系数较大,这样感温件20各处的温度相差较小,检测到的温度为感温件20的平均温度,而感温件20的平均温度与锅具60内食物温度接近,最终实现了对锅具60准确测温的目的,避免了NTC组件与锅具60点接触而出现测温不准确的问题,同时,即使锅具60发生变形,但是由于各个感温段与锅具60为面接触,所以锅具60与感温段不易出现接触不好的情况,而且感温件20包括多段感温段时,磁力线对每段感温段的影响减少,且感温件20分段与锅具60接触,锅具60的热量传播路径小,测试的温度更准确,而且各个感温段实现了对锅具多点进行温度监控的目的,使得锅具的温度数据更加全面,测温和控制温度的效果更好。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实现了对锅具60温度的准确检测,解决了现有电磁炉中锅具60温度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1D所示,感温件20包括第一感温段201和第二感温段202,第一感温段201与第二感温段202在面板10的外周上围成非闭合的环形结构,即第一感温段201与第二感温段202在面板10的外周间隔设置一圈,其中,本实施例中,当感温件20包括第一感温段201和第二感温段202时,此时测温组件50包括第一测温组件51和第二测温组件52,第一测温组件51与第一感温段201接触,用于对第一感温段201进行温度检测,第二测温组件52与第二感温段202接触,用于对第二感温段202进行温度检测,或者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温段201可以与两个测温组件50接触,即通过两个测温组件50对第一感温段201进行测温,相应的,第二感温段202可以与两个测温组件50接触,即通过两个测温组件50对第二感温段202行测温。
其中,本实施例中,每个感温段的背面具有凹槽222,如图1C所示,第一感温段201和第二感温段202的背面均具有凹槽222,壳体30的顶面312具有可卡入凹槽222的凸起部315,如图1A所示,凸起部315沿着装配口311的外边缘设置一圈,或者本实施例中,凸起部315可以与感温段的长度一致即可,其中,本实施例中,感温段通过所述凹槽222与凸起部315卡合固定在壳体30的顶面312上,即本实施例中,各个感温段上的凹槽卡入凸起部来实现各个感温段在壳体30顶面的设置,当各个感温段卡在凸起部315后,将面板10的外周抵在感温段的内侧壁上,面板10将壳体30顶面的装配口311盖设住,所以本实施例中,壳体30的顶面312上设置凸起部315的位置需确保面板10盖设在装配口311时,面板10的外周抵在卡在凸起部315上的感温段。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各个感温段与测温组件50的接触,具体的,如图1C所示,每个感温段的凹槽222中设有至少一个接线柱221,同时凸起部315上开设可供接线柱221穿入壳体30内的通孔221,接线柱221穿入壳体30内与壳体30内对应的测温组件50接触,以使测温组件50对感温件20的温度检测来获得锅具的温度,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1C所示,第一感温段201的凹槽222中设有一个接线柱221,第二感温段202的凹槽222中设置一个接线柱221,本实施例中,各个感温端的凹槽222中设置的接线柱221可以对称设置。
其中,本实施例中,当接线柱221穿过通孔314伸入壳体30内时,接线柱221与通孔314之间可以卡合配合,这样感温段通过接线柱221与通孔314卡合更牢固地固定在壳体30的顶面上,同时本实施例中,当接线柱221在各个感温段的背面凹槽222中设置时,当接线柱221卡入通孔314后,此时感温段22还对接线柱221以及凸起部315上开设的通孔314起到遮挡作用,避免壳体30上开设的通孔314裸露而对电磁炉外观造成影响。
其中,本实施例中,每个感温段上还可以设置两个接线柱221,两个接线柱221可以间隔地设置在感温段上,这样每个感温段对应的两个测温组件50可以对每个感温段的两个位置进行检测,从而可以确保感温件20温度的准确性。其中,本实施例中,接线柱221的材质也要为耐高温且导热系数较大的材料,其中,接线柱221与感温段的材质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为与每个感温段材质不同的其他金属材料制成,其中,本实施例中,接线柱221与每个感温段之间可以通过一体成型方式形成,或者接线柱221与每个感温段之间通过焊接、卡接或者紧固件固定连接。
其中,本实施例中,感温件20具体为金属件,具体的,感温件20可以为采用不锈钢制成的金属件,或者感温件20可以为采用铝制成的金属件,其中,本实施例中,当感温件20采用铝制成时,由于铝为非导磁材料,这样线圈盘40产生的磁力线不会对感温件20进行电磁加热,这样避免了磁力线对感温件20的影响,使得感温件20的温度接近锅具60的温度。
其中,本实施例中,当感温件20选用可导磁的金属材料制成时,为了防止感温件20被线圈盘40产生的磁力线加热,具体的,多段感温段沿着面板10外周围成的环形结构的内径大于线圈盘40的外径,这样各个感温段不易被线圈盘40电磁加热,其中,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多段感温段围成的环形结构的内径与线圈盘40的外径之差大于30mm,多段感温段围成的环形结构的内径大于线圈盘40外径30mm以上,这样各个感温段远离线圈盘40产生的磁力线,从而进一步的降低了磁力线对感温段的加热,这样各个感温段自身发热量小,从而使得测温组件50检测到的感温段温度更接近于锅具60的实际温度。
其中,本实施例中,感温件20在面板10的外周设置时,如图1B所示,每个感温段的顶面与面板10的顶面可以平齐,即每个感温段与面板10放置锅具60的一面没有高度差,此时,面板10上放置锅具60时,每个感温段与锅具60的锅底外边缘接触,而锅具60的锅底外边缘区域受磁场的影响小,自身发热量小,所以锅具60的锅底外边缘区域的温度与锅具60的平均温度,和食物的实际温度接近,所以测温组件50检测到的温度与锅具60内食物的实际温度接近,从而实现了对锅具60温度准确检测的目的,当测温组件50将检测的温度传递给电路板,电路板根据测温组件50检测到的温度信号控制电磁炉的加热方式,由于测温组件50检测到的每个感温段的温度接近于锅具60的实际温度,所以,电路板根据检测到的温度能准确地控制电磁炉的加热状态,使得电磁炉在烹煮过程中能准确地对锅具60进行控温,实现了电磁炉精确控温的目的。
其中,本实施例中,感温件20在面板10的外周设置时,每个感温段的顶面高于面板10的顶面,即每个感温段与面板10放置锅具60的一面存在高度差,面板10上放置锅具60时,每个感温段的内侧面与锅具60的外侧壁底端接触,即本实施例中,各个感温段围成的环形结构的外径大于锅具60锅底的直径,锅具60放置在面板10时,锅具60的外侧壁与每个感温段的内侧壁相接触,这样锅具60外侧壁底端区域把热量传给感温段,而锅具60的外侧壁底端区域受磁场的影响小,自身发热量小,所以锅具60的外侧壁底端区域的温度与锅具60的的平均温度,和食物的实际温度接近,所以测温组件50检测到的温度与锅具60内食物的实际温度接近,从而实现了对锅具60温度准确检测的目的,这样当测温组件50将检测到的温度传输给电磁炉的电路板时,电路板根据检测到的锅具60温度能准确地控制电磁炉的加热状态,从而使得电磁炉在烹煮过程中能准确地对锅具60进行控温,实现了电磁炉精确控温的目的。
同时,本实施例中,所述感温段的顶面高于面板10的顶面时,这样各个感温段将面板10围起,当锅具60放置在面板10上时,各个感温段对锅具60起到限位作用,从而起到防止锅具60在电磁炉面板10上滑动的作用。
其中,本实施例中,各个感温段高出面板10设置时,各个感温段的顶面与面板10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1-10mm,即每个感温段高出面板10的距离为1-10mm,例如,本实施例中,每个感温段可以高出面板10的距离为5mm。
其中,本实施例中,各个感温段在面板10的外周设置时,各个感温段对锅具60在面板10上的放置位置起到标识作用,用户放置锅具60上,根据各个感温段可以将锅具60准确地放置在面板10的加热区域上,从而避免额外在面板10上设置加热区标识,尤其当各个感温段高于面板10时,各个感温段能起到更好的标识作用,锅具60可以更准确地放置在面板10的加热区域上,而且,各个感温段沿着面板10的外周设置时,该各个感温段在电磁炉上起到装饰美观的作用。
其中,本实施例中,测温组件50还可以设在各个感温段朝向壳体30内的一面上,其中,测温组件50通过锁接、卡接或者紧固件等方式固定在各个感温段上,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测温组件50与各个感温段的紧密接触,本实施例中,测温组件50与各个感温段连接时,测温组件50需通过压杆或压块压紧在感温段上,这样测温组件50可以准确地检测到各个感温段的温度。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1A所示,壳体30包括下盖32和盖设下盖32上的上盖31,且上盖31与线圈盘40对应的位置开设装配口311,至少面板10盖设在装配口311上,即实施例中,面板10覆盖在上盖31的部分区域上,其中,本实施例中,各个感温段与上盖31之间具体可以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卡扣或者耐高温胶进行固定连接,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面板10上的汤汁从各个感温段与上盖31的装配口311之间渗入壳体30内,具体的,各个感温段与上盖31装配口311之间通过密封件(例如密封胶)进行密封连接。
其中,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测温组件50具体包括金属外壳和灌封在金属外壳内的测温元件,测温时,具体的,锅具60的热量传递给感温件20,感温件20将热量传递给测温组件50的金属外壳,测温元件对金属外壳的温度进行检测,本实施例中,测温元件具体可以为NCT元件。
实施例二
图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2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与锅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中感温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2D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中感温件、面板和壳体部分顶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为:本实施例中,如图2A-2D所示,每个所述感温段包括内圈结构21和外圈结构22,其中,内圈结构21围设在所述面板10的外周,外圈结构22贴合在壳体30的顶面312上,其中,内圈结构21可以沿着面板10的外周设置,这样当锅具60放置在电磁炉的面板10上时,锅具60与内圈结构21接触,或者本实施例中,锅具60还可以与外圈结构22接触,
本实施例中,内圈结构21和外圈结构22具体可以一体成型,或者内圈结构21和外圈结构22之间通过卡合或者胶合等方式固定在一起,本实施例中,通过外圈结构22贴合在壳体30的顶面312上时,此时内圈结构21与壳体30的顶面之间的间隙通过外圈结构22覆盖住,同时,本实施例中,当感温件20还包括外圈结构22时,此时当锅具的尺寸大于内圈结构21时,锅具便可以与外圈结构22接触,外圈结构22感应锅具的温度,即感温件20通过内圈结构21和外圈结构22可以满足不同尺寸的锅具的温度感应。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壳体30的顶面312与线圈盘40对应的区域开设装配口311,且装配口311的边缘处设有用于支撑面板10的台阶313,同时,本实施例中,如图2D所示,内圈结构21随着面板10一同安装在台阶313上且面板10的外周抵在内圈结构21的内壁上,使得内圈结构21被夹持在面板10的外周和台阶313的侧壁之间,实现了内圈结构21的固定,外圈结构22位于壳体30的顶面312上。
其中,本实施例中,内圈结构21的顶面与外圈结构22的顶面可以平齐,或者如图2D所示,内圈结构21的顶面高于外圈结构22的顶面,同时,内圈结构21的底端与外圈结构22的底端之间具有高度差,这样使得内圈结构21的底端位于台阶313上,外圈结构22的底端与顶面312贴合。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2C所示,为了方便测温组件50与感温件20的接触,具体的,外圈结构22朝向壳体30的一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接线柱221,壳体的顶面312上开设可供接线柱221伸入壳体30内的通孔314,感温件通过接线柱221与测温组件50接触,本实施例中,测温组件50的采温端套设在接线柱221伸入壳体30内的一端上,本实施例中,如图2C所示,在感温件20的外圈结构22的背面上设有两个接线柱221,这样测温组件50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即感温件20上设有两个测温组件50进行测温,其中,本实施例中,两个接线柱221可以对称地设置在感温件20上,这样两个测温组件50可以对感温件20的两个位置进行检测,从而可以确保感温件20温度的准确性。其中,本实施例中,接线柱221的材质也要为耐高温且导热系数较大的材料,其中,接线柱221与感温件20的材质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为与感温件20材质不同的其他金属导热材料制成,其中,本实施例中,接线柱221与感温件20的内圈结构21之间可以通过一体成型方式形成,或者接线柱221与感温件20的内圈结构21之间通过焊接、卡接或者紧固件固定连接。
同时,本实施例中,当接线柱221穿过通孔314伸入壳体30内时,接线柱221与通孔314之间可以卡合配合,这样外圈结构22通过接线柱221与通孔314卡合固定在壳体30的顶面上,同时本实施例中,当接线柱221在外圈结构22的背面上设置时,当接线柱221卡入通孔314后,此时外圈结构22还起到对接线柱以及壳体30顶面上的通孔遮挡作用,避免壳体30上开设的通孔314裸露而对电磁炉外观造成影响。
其中,本实施例中,感温件20的内圈结构21的顶面与面板10的顶面可以平齐,即感温件20的内圈结构21与面板10放置锅具60的一面没有高度差,此时,面板10上放置锅具60时,感温件20的内圈结构21的顶面与锅具60的锅底外边缘接触,而锅具60的锅底外边缘区域受磁场的影响小,自身发热量小,所以锅具60的锅底外边缘区域的温度与锅具60的平均温度,和食物的实际温度接近,所以测温组件50检测到的感温件20温度与锅具60内食物的实际温度接近,从而实现了对锅具60温度准确检测的目的。
或者,本实施例中,如图2D所示,感温件20的内圈结构21的顶面高于面板10的顶面,即感温件20与面板10放置锅具60的一面存在高度间隔H,面板10上放置锅具60时,感温件20的内圈结构21的内侧面与锅具60的外侧壁底端接触,即本实施例中,感温件20内圈结构21的内径与锅具60锅底的直径相匹配,锅具60放置在面板10时,锅具60的外侧壁与感温件20内圈结构21的内侧面相接触,这样锅具60外侧壁底端区域把热量传给感温件20的内圈结构21,而锅具60的外侧壁底端区域受磁场的影响小,自身发热量小,所以锅具60的外侧壁底端区域的温度与锅具60的平均温度,和食物的实际温度接近,所以测温组件50检测到的感温件20温度与锅具60内食物的实际温度接近,从而实现了对锅具60温度准确检测的目的。
实施例三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电磁炉炊具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炊具,如图1B和图2B所示,包括锅具6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磁炉,锅具60放置在电磁炉上时,锅具60与电磁炉上感温件20中的各个感温段接触,这样可以通过检测感温件20的温度获得锅具60的温度。
其中,电磁炉的结构参考上述实施例的,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炊具,通过包括上述电磁炉,而电磁炉还包括与测温组件50接触的感温件20,感温件20包括至少两个感温段,至少两个感温段沿着面板10的外周设置一周,当面板10上放置锅具60时,各个感温段与锅具60接触,这样锅具60的热量可以传递给感温段,而感温段位于面板10的外周,所以锅具60与感温件20接触时,感温段往往与锅具60的锅底外边缘或者侧壁底端接触,而锅具60的侧壁底端或者底部外边缘受磁场的影响小自身发热量小,为锅具60的平均温度,与食物的实际温度接近,而感温件为热的良导体,导热系数较大,这样感温段与锅具60接触时,感温段的温度与锅具60的温度接近,最终测温组件50检测到的温度与食物实际的温度相差较小,从而确保了对锅具60的准确测温,同时,本实施例中,感温段沿着面板10的外周设置,这样感温段与锅具60接触时往往为面接触,所以感温件20感温面积较大,这样感温件20的温度与锅具60的平均温度更接近,且感温件20导热系数较大,这样感温件20各处的温度相差较小,检测到的温度为感温件20的平均温度,而感温件20的平均温度与锅具60内食物温度接近,最终实现了对锅具60准确测温的目的,避免了NTC组件与锅具60点接触而出现测温不准确的问题,同时,即使锅具60发生变形,但是由于各个感温段与锅具60为面接触,所以锅具60与感温段不易出现接触不好的情况,而且感温件20包括多段感温段时,磁力线对每段感温段的影响减少,且感温件20分段与锅具60接触,锅具60的热量传播路径小,测试的温度更准确,而且各个感温段实现了对锅具多点进行温度监控的目的,使得锅具的温度数据更加全面,测温和控制温度的效果更好。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炊具,实现了对锅具60温度的准确检测,从而确保了电磁炉对烹煮过程的精确控温,解决了现有电磁炉中锅具60温度检测不准确而造成对烹煮过程的控温不理想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电磁炉,包括壳体(30)和面板(10),所述壳体(30)内设有线圈盘(40)、电路板和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测温组件(50),且所述面板(10)盖设在所述壳体(30)顶面与所述线圈盘(40)对应的位置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感温件(20),所述感温件(20)包括至少两个感温段,所述至少两个感温段绕着所述面板(10)的外周间隔设置一周,且每个所述感温段与至少一个所述测温组件(50)接触,所述感温段用于当所述面板(10)上放置锅具时与所述锅具(60)接触,以使所述测温组件(50)通过检测所述感温段的温度获得所述锅具(60)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件(20)包括第一感温段(201)和第二感温段(202),所述第一感温段(201)与所述第二感温段(202)在所述面板(10)的外周上围成非闭合的环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感温段的背面具有凹槽(222),所述壳体(30)的顶面(312)具有可卡入所述凹槽(222)的凸起部(315),所述感温段通过所述凹槽(222)与所述凸起部(315)卡合固定在所述壳体(30)的顶面(312)上,所述面板(10)的外周抵在所述感温段的内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感温段包括内圈结构(21)和外圈结构(22),其中,所述内圈结构(21)围设在所述面板(10)的外周,所述外圈结构(22)贴合在所述壳体(30)的顶面(3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0)的顶面(312)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面板(10)的台阶(313),所述内圈结构(21)安装在所述台阶(313)上且所述面板(10)的外周抵在所述内圈结构(21)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感温段的背面设有可伸入所述壳体(30)内的接线柱(221),所述接线柱(221)用于将所述感温段与所述测温组件(50)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感温段的顶面与所述面板(10)的顶面平齐,且所述面板(10)上放置锅具(60)时,每个所述感温段与所述锅具(60)的锅底外边缘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感温段的顶面高于所述面板(10)的顶面,且所述面板(10)上放置锅具(60)时,每个所述感温段的内侧面与所述锅具(60)的侧壁底端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感温段的顶面与所述面板(10)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1-1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感温段绕着所述面板(10)外周围成的环形结构的内径大于所述线圈盘(40)的外径,且所述至少两个感温段围成的环形结构的内径与所述线圈盘(40)的外径之差大于30mm。
11.一种电磁炉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具(60)和上述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电磁炉,且所述锅具(60)放置在所述电磁炉上时,所述锅具(60)与所述电磁炉上的感温段接触。
CN201920356795.8U 2019-03-20 2019-03-20 电磁炉及电磁炉炊具 Active CN210035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56795.8U CN210035606U (zh) 2019-03-20 2019-03-20 电磁炉及电磁炉炊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56795.8U CN210035606U (zh) 2019-03-20 2019-03-20 电磁炉及电磁炉炊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35606U true CN210035606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55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56795.8U Active CN210035606U (zh) 2019-03-20 2019-03-20 电磁炉及电磁炉炊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356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39358U (zh) 一种烹饪装置及烹饪设备
CN210035606U (zh) 电磁炉及电磁炉炊具
CN210035609U (zh) 电磁炉及电磁炉炊具
CN210035608U (zh) 电磁炉及电磁炉炊具
CN210018972U (zh) 锅具及电磁炉炊具
WO2022057570A1 (zh) 分体式烹饪器具
CN213786900U (zh) 一种旋钮装置和烹饪装置
CN210573330U (zh) 信号传输模块、锅具及烹饪套装
CN211345426U (zh) 电磁炉
CN204427780U (zh) 用于电热锅的发热盘组件及具有其的电热锅
CN209995914U (zh) 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CN210069952U (zh) 一种电磁炉的伸缩式探温结构
CN213662000U (zh)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CN111317347B (zh) 锅具及电磁炉炊具
CN213605834U (zh) 锅具和烹饪器具
CN217883886U (zh)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以及电磁加热设备
CN210018973U (zh) 锅具及电磁炉炊具
CN216281567U (zh) 烹饪器具
JP2005141962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1551712U (zh) 具有感温结构的电磁炉
CN210891796U (zh) 电磁炉
CN219264381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N218954953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N217524707U (zh) 电磁感应加热的烹饪容器及烹饪器具
CN113647795B (zh) 一种烹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