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30065U - 一种外加热式脱色活性炭的生产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加热式脱色活性炭的生产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030065U CN210030065U CN201920497360.5U CN201920497360U CN210030065U CN 210030065 U CN210030065 U CN 210030065U CN 201920497360 U CN201920497360 U CN 201920497360U CN 210030065 U CN210030065 U CN 2100300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furnace
- temperature heating
- cylinder
- activated carbon
-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性炭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加热式脱色活性炭的生产设备,包括:高温加热炉、支脚、锁紧搭扣、握柄、内加热筒、筒盖;所述高温加热炉呈圆筒状结构;所述支脚设置在高温加热炉的底部,且支脚与高温加热炉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锁紧搭扣设置在高温加热炉的侧部,且锁紧搭扣与高温加热炉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握柄设置在高温加热炉的侧部,且握柄与高温加热炉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内加热筒设置在高温加热炉的内部;所述筒盖设置在内加热筒的上侧,且筒盖与内加热筒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通过对现有装置的改进,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温度可控性高、加热均匀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的问题和不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性炭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加热式脱色活性炭的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脱色活性炭由果壳和木屑为原料精制而成,外观为黑色细微粉末状,无毒、无味,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适用于制糖、制药、饮料、酒类等水质的净化行业,对有机物溶剂的脱色、精制、提纯和污水处理方面也广泛使用。
但是在活性炭的制备过程当中,其所需用到的活化装置多为卧式炉体,其占地面积较大,且结构较为复杂,温度可控性差,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便。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外加热式脱色活性炭的生产设备,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加热式脱色活性炭的生产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活化装置多为卧式炉体,其占地面积较大,且结构较为复杂,温度可控性差,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便的问题和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方案所达成:
一种外加热式脱色活性炭的生产设备,包括:高温加热炉、支脚、锁紧搭扣、握柄、内加热筒、筒盖、吊耳、排气口、进料口、出料口、电机、电机支架、搅拌桨、联轴器、导热辐条、导热板、配料口;所述高温加热炉呈圆筒状结构;所述支脚设置在高温加热炉的底部,且支脚与高温加热炉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锁紧搭扣设置在高温加热炉的侧部,且锁紧搭扣与高温加热炉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握柄设置在高温加热炉的侧部,且握柄与高温加热炉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内加热筒设置在高温加热炉的内部;所述筒盖设置在内加热筒的上侧,且筒盖与内加热筒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吊耳设置在筒盖的上侧,且吊耳与筒盖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排气口设置在筒盖的上侧;所述进料口设置在筒盖的上侧;所述出料口设置在内加热筒的底部;所述电机设置在筒盖的上侧,且电机与筒盖通过电机支架相连接;所述搅拌桨设置在内加热筒的内部,且搅拌桨与电机通过联轴器相连接;所述导热辐条设置在内加热筒的内部,且导热辐条与内加热筒通过导热板利用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配料口设置在筒盖的上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外加热式脱色活性炭的生产设备,所述高温加热炉为立式多段电加热炉,高温加热炉的内壁呈分段式设置有合金电阻丝,且高温加热炉的底部设置有一处圆形通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外加热式脱色活性炭的生产设备,所述高温加热炉为开合式结构,且高温加热炉的两部分通过铰链及锁紧搭扣进行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外加热式脱色活性炭的生产设备,所述搅拌桨侧视结构呈丰形状,且搅拌桨与导热辐条交错设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外加热式脱色活性炭的生产设备,所述内加热筒呈圆筒状结构,且导热板在内加热筒的内壁上呈环形阵列有四处,四处导热板的侧部均设置有N处导热辐条。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一种外加热式脱色活性炭的生产设备通过设置圆筒式的活性炭活化用内加热筒,并通过立式多段电加热炉对其进行加热,其具有占地面积小、且加热可分段控制,可控性较高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一种外加热式脱色活性炭的生产设备通过设置加热用内筒体、加热炉以及搅拌装置三部分结构,其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优点。
3、本实用新型一种外加热式脱色活性炭的生产设备通过设置驱动电机及搅拌桨进行搅拌,且通过导热板及导热辐条进行内部加热,其使得活性炭加热更加均匀,活化效果好。
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温度可控性高、加热均匀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炉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加热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加热筒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高温加热炉1、支脚2、锁紧搭扣3、握柄4、内加热筒5、筒盖6、吊耳7、排气口8、进料口9、出料口10、电机11、电机支架12、搅拌桨13、联轴器14、导热辐条15、导热板16、配料口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加热式脱色活性炭的生产设备技术方案:
一种外加热式脱色活性炭的生产设备,包括:高温加热炉1、支脚2、锁紧搭扣3、握柄4、内加热筒5、筒盖6、吊耳7、排气口8、进料口9、出料口10、电机11、电机支架12、搅拌桨13、联轴器14、导热辐条15、导热板16、配料口17;高温加热炉1呈圆筒状结构;支脚2设置在高温加热炉1的底部,且支脚2与高温加热炉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锁紧搭扣3设置在高温加热炉1的侧部,且锁紧搭扣3与高温加热炉1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握柄4设置在高温加热炉1的侧部,且握柄4与高温加热炉1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内加热筒5 设置在高温加热炉1的内部;筒盖6设置在内加热筒5的上侧,且筒盖6与内加热筒5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吊耳7设置在筒盖6的上侧,且吊耳7与筒盖6 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排气口8设置在筒盖6的上侧;进料口9设置在筒盖6 的上侧;出料口10设置在内加热筒5的底部;电机11设置在筒盖6的上侧,且电机11与筒盖6通过电机支架12相连接;搅拌桨13设置在内加热筒5的内部,且搅拌桨13与电机11通过联轴器14相连接;导热辐条15设置在内加热筒5的内部,且导热辐条15与内加热筒5通过导热板16利用焊接方式相连接;配料口17设置在筒盖6的上侧。
具体的,高温加热炉1为立式多段电加热炉,高温加热炉1的内壁呈分段式设置有合金电阻丝,且高温加热炉1的底部设置有一处圆形通孔,用于安装出料管道。
具体的,高温加热炉1为开合式结构,且高温加热炉1的两部分通过铰链及锁紧搭扣3进行连接。
具体的,搅拌桨13侧视结构呈丰形状,且搅拌桨13与导热辐条15交错设置,用于内部物料的加热及搅拌。
具体的,内加热筒5呈圆筒状结构,且导热板16在内加热筒5的内壁上呈环形阵列有四处,四处导热板16的侧部均设置有N处导热辐条15,用于内部物料的均匀加热。
具体实施步骤:
使用该装置时,将内加热筒5通过筒盖6上的吊耳7吊起放置进高温加热炉 1内,出料口10通过高温加热炉1的底部圆孔伸出,然后关闭高温加热炉1,并通过锁紧搭扣3进行固定连接,通过高温加热炉1对内加热筒5进行加热,通过进料口9向内加热筒5内输送活性炭,并通过配料口17向内加热筒5内输送活化剂,通过电机11带动搅拌桨13进行活性炭的搅拌,内加热筒5的筒壁、导热板16及导热辐条15对活性炭进行加热,使得加热及搅拌均匀,活化效果好,排气口8用于释放内部气体,出料口10用于排出活化完毕的活性炭,高温加热炉1为立式多段电加热炉,其可分段控制温度,使得加热效果更好,有利于活性炭的活化。
综上所述:该一种外加热式脱色活性炭的生产设备,通过设置圆筒式的活性炭活化用内加热筒,并通过立式多段电加热炉对其进行加热,其具有占地面积小、且加热可分段控制,可控性较高的优点,通过设置加热用内筒体、加热炉以及搅拌装置三部分结构,其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优点,通过设置驱动电机及搅拌桨进行搅拌,且通过导热板及导热辐条进行内部加热,其使得活性炭加热更加均匀,活化效果好,解决了现有的活化装置多为卧式炉体,其占地面积较大,且结构较为复杂,温度可控性差,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便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外加热式脱色活性炭的生产设备,包括:高温加热炉(1)、支脚(2)、锁紧搭扣(3)、握柄(4)、内加热筒(5)、筒盖(6)、吊耳(7)、排气口(8)、进料口(9)、出料口(10)、电机(11)、电机支架(12)、搅拌桨(13)、联轴器(14)、导热辐条(15)、导热板(16)、配料口(17);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加热炉(1)呈圆筒状结构;所述支脚(2)设置在高温加热炉(1)的底部,且支脚(2)与高温加热炉(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锁紧搭扣(3)设置在高温加热炉(1)的侧部,且锁紧搭扣(3)与高温加热炉(1)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握柄(4)设置在高温加热炉(1)的侧部,且握柄(4)与高温加热炉(1)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内加热筒(5)设置在高温加热炉(1)的内部;所述筒盖(6)设置在内加热筒(5)的上侧,且筒盖(6)与内加热筒(5)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吊耳(7)设置在筒盖(6)的上侧,且吊耳(7)与筒盖(6)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排气口(8)设置在筒盖(6)的上侧;所述进料口(9)设置在筒盖(6)的上侧;所述出料口(10)设置在内加热筒(5)的底部;所述电机(11)设置在筒盖(6)的上侧,且电机(11)与筒盖(6)通过电机支架(12)相连接;所述搅拌桨(13)设置在内加热筒(5)的内部,且搅拌桨(13)与电机(11)通过联轴器(14)相连接;所述导热辐条(15)设置在内加热筒(5)的内部,且导热辐条(15)与内加热筒(5)通过导热板(16)利用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配料口(17)设置在筒盖(6)的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加热式脱色活性炭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加热炉(1)为立式多段电加热炉,高温加热炉(1)的内壁呈分段式设置有合金电阻丝,且高温加热炉(1)的底部设置有一处圆形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加热式脱色活性炭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加热炉(1)为开合式结构,且高温加热炉(1)的两部分通过铰链及锁紧搭扣(3)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加热式脱色活性炭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13)侧视结构呈丰形状,且搅拌桨(13)与导热辐条(15)交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加热式脱色活性炭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加热筒(5)呈圆筒状结构,且导热板(16)在内加热筒(5)的内壁上呈环形阵列有四处,四处导热板(16)的侧部均设置有N处导热辐条(1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97360.5U CN210030065U (zh) | 2019-04-13 | 2019-04-13 | 一种外加热式脱色活性炭的生产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97360.5U CN210030065U (zh) | 2019-04-13 | 2019-04-13 | 一种外加热式脱色活性炭的生产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030065U true CN210030065U (zh) | 2020-02-07 |
Family
ID=69359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497360.5U Active CN210030065U (zh) | 2019-04-13 | 2019-04-13 | 一种外加热式脱色活性炭的生产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03006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80301A (zh) * | 2021-07-23 | 2021-11-23 | 东华大学 | 一种可纺中间相沥青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
-
2019
- 2019-04-13 CN CN201920497360.5U patent/CN21003006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80301A (zh) * | 2021-07-23 | 2021-11-23 | 东华大学 | 一种可纺中间相沥青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
CN113680301B (zh) * | 2021-07-23 | 2022-05-31 | 东华大学 | 一种可纺中间相沥青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612148U (zh) | 一种用于畜禽粪便再生饲料发酵机 | |
CN210030065U (zh) | 一种外加热式脱色活性炭的生产设备 | |
CN205570297U (zh) | 一种可自动调控温度的搅拌反应釜 | |
CN211754856U (zh) | 一种反应釜用加热装置 | |
CN210874137U (zh) | 一种用于生产恩替卡韦中间体的浓缩设备 | |
CN201144247Y (zh) | 一种利用固定化酶裂解青霉素钾盐的反应釜 | |
CN219003093U (zh) | 一种用于煤气化渣基沸石吸附剂制备的反应装置 | |
CN201906483U (zh) | 浸提装置 | |
CN206629939U (zh) | 一种果冻生产线 | |
CN205948721U (zh) | 一种金属磁粉芯粉料搅拌装置 | |
CN210751374U (zh) | 一种nvp连续结晶反应装置 | |
CN209214391U (zh) | 一种铝锭熔炉的搅拌装置 | |
CN109513946B (zh) | 一种制备大粒径钯粉的装置与方法 | |
CN202909715U (zh) | 一种使滴加料与反应底料混合均匀的反应釜 | |
CN208649171U (zh) | 一种连续釜式反应生产3,4二氯苯胺的装置 | |
CN206424913U (zh) | 一种丙烯酸单体投料装置 | |
CN206215225U (zh) | 一种高效搅拌化工反应釜 | |
CN210584916U (zh) | 一种双搅拌器凹版印刷用水性光油反应釜 | |
CN217341314U (zh) | 一种快速搅拌混料均匀搪玻璃反应釜 | |
CN216738317U (zh) | 一种固体发酵罐 | |
CN217698845U (zh) | 一种制药用药液试验搅拌装置 | |
CN215757223U (zh) | 一种便于酒酿翻转的高效酿酒装置 | |
CN221717462U (zh) | 一种基于塑胶制品生产用材料处理设备 | |
CN210905894U (zh) | 直接耐酸大红生产用双螺锥形混合机 | |
CN218358688U (zh) | 一种快速降低固液悬浮物温度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03 Address after: 037000 Pharmaceutical Industrial Park, Dato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xi Province (plot 02) Patentee after: Datong Guiyi Carbo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88 chayuanli, wending village, Bandong Town, Minqing County,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50811 Patentee before: Xu Woquan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