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27683U - 一种自锁式鞍座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锁式鞍座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27683U
CN210027683U CN201920808133.XU CN201920808133U CN210027683U CN 210027683 U CN210027683 U CN 210027683U CN 201920808133 U CN201920808133 U CN 201920808133U CN 210027683 U CN210027683 U CN 210027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plate
locking plate
locking
clu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0813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毓敏
王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80813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27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27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276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锁式鞍座锁,包括驱动装置和锁紧装置;锁紧装置安装在驱动装置的一侧面上;驱动装置包括壳体、齿条、电机、蜗杆、双联齿轮一、双联齿轮二、双联齿轮三,离合齿轮组;锁紧装置包括固定板、左锁板、右锁板、限位板、拉簧;本实用新型实现无钥匙控制,使用方便且安全性大大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自锁式鞍座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自锁式鞍座锁,属于锁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国家提倡环保出行的前提下,电动助力车已成为出行的一种方式。目前电动助力车的鞍座通过拧钥匙来解锁,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锁式鞍座锁,该锁具可实现无钥匙控制,使用方便且安全性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自锁式鞍座锁,包括驱动装置和锁紧装置;锁紧装置安装在驱动装置的一侧面上。
驱动装置包括壳体、齿条、电机、蜗杆、双联齿轮一、双联齿轮二、双联齿轮三、离合齿轮组;齿条、电机、蜗杆、双联齿轮一、双联齿轮二、双联齿轮三、离合齿轮组均设置在壳体内,电机的输出轴设有蜗杆,蜗杆与双联齿轮一的大齿轮相啮合,双联齿轮一的小齿轮与双联齿轮二的大齿轮相啮合,离合齿轮组包括离合上齿、离合下齿、压簧和垫片,离合上齿与离合下齿的端面均设有波浪状的离合齿,并两两相啮合,离合上齿在压簧的压力下与离合下齿通过离合齿相啮合,在离合上齿和压簧之间设有垫片,双联齿轮二的小齿轮与离合上齿相啮合,离合下齿与双联齿轮三的大齿轮相啮合,齿条为长方体状零部件,在其一侧面上设有直齿,在另一侧面设有凸状的驱动块,双联齿轮三的小齿轮与齿条的直齿相啮合,齿条的驱动块露出壳体,各个齿轮均设置在壳体内的数个齿轮轴上。
锁紧装置包括固定板、左锁板、右锁板、限位板、拉簧;锁紧装置通过固定板连接在壳体的侧面;固定板和限位板平行设置,左锁板和右锁板活动设置在固定板和限位板之间,左锁板和右锁板的一端均设有安装孔一,另一端均设有拉簧孔,在中间部位均设有止退面,左锁板的上端设有锁紧槽,左锁板、右锁板通过安装孔一活动设置在固定板和限位板之间,左锁板和右锁板分别可以绕安装孔一灵活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左锁板和右锁板通过止退面的配合相互卡紧,达到上锁的目的,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左锁板和右锁板的拉簧孔,在右锁板的下端部位设有限位块一,露出壳体的齿条上的驱动块与限位块一处于一个平面上,在齿条移动的过程中,驱动块推动限位块一,从而驱动右锁板转动;固定板上设有U型开口槽,在锁紧状态,左锁板的锁紧槽与U型开口槽处于一条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一种自锁式鞍座锁,压簧的压力使离合上齿与离合下齿之间产生一定的离合力。
前述的一种自锁式鞍座锁,在右锁板的限位块一处还设有限位块二,在固定板的一侧设有拉线槽,拉线的大端卡在限位块一和限位块二之间,另一端从拉线槽中穿出。
本实用新型应用在电动助力车上,当需要将鞍座解锁时,打开手机APP点击解锁功能,此时控制电路接收到后台中控传来的解锁信号,控制电路驱动电 机开始解锁工作,电机上的蜗杆正向驱动双联齿轮一,双联齿轮一驱动双联齿轮二,双联齿轮二驱动离合上齿,离合上齿在压簧的压力下驱动离合下齿,离合下齿驱动双联齿轮三,双联齿轮三带动齿条正向移动,齿条上的驱动块推动限位块一,从而右锁板开始转动,当转动的过程中左锁板、右锁板的止退面脱离开,在拉簧的作用下左锁板向解锁方向转动,鞍座上的横销自动弹开,达到解锁的目的;根据程序设定静止一定时间后电机上的蜗杆反向驱动双联齿轮一,双联齿轮一驱动双联齿轮二,双联齿轮二驱动离合上齿,离合上齿在弹簧的压力下驱动离合下齿,离合下齿驱动双联齿轮三,双联齿轮三带动齿条向反方向移动,齿条复位到原状态。当需要将鞍座上锁时,将鞍座的横销落到U型开口槽处向下按,在压力的作用下左锁板向上锁方向旋转,直至达到左锁板、右锁板的止退面卡紧,在拉簧的作用下止退面完全吻合,即达到上锁的目的,此时U型开口槽和左锁板的锁紧槽形成相对的封闭空间,横销卡在该空间中。
本实用新型还设有应急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如因人为破坏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驱动装置无法工作,可以拉动隐藏的拉线,拉线的一端卡在限位块一和限位块二之间,沿拉线槽拉动拉线,右锁板旋转,左锁板、右锁板的止退面脱离,在拉簧的作用下左锁板向解锁方向转动,鞍座上的横销自动弹开,达到解锁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将所有驱动装置均设置在锁壳内,结构紧凑,通过手机APP控制鞍座锁,实现无钥匙控制,使用方便;另外设有的应急装置,防止无法工作的状态下能够打开鞍座。本实用新型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门锁、汽车、摩托车等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锁板锁闭状态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状态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锁紧装置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齿条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右锁板上锁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运用在电动助力车上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螺纹孔112与车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包括驱动装置1和锁紧装置2;锁紧装置2安装在驱动装置1的一侧面上。
驱动装置1包括壳体201、齿条208、电机202、蜗杆214、双联齿轮一203、双联齿轮二204、双联齿轮三207,离合齿轮组215;齿条208、电机202、蜗杆214、双联齿轮一203、双联齿轮二204、双联齿轮三207,离合齿轮组215、压簧206均设置在壳体201内,电机202的输出轴设有蜗杆214,蜗杆214与双联齿轮一203的大齿轮相啮合,双联齿轮一203的小齿轮与双联齿轮二204的大齿轮相啮合,离合齿轮组215包括离合上齿205、离合下齿212、压簧206、垫片213,离合上齿205与离合下齿212的端面均设有波浪状的离合齿,并两两相啮合,离合上齿205在压簧206的压力下与离合下齿212通过离合齿相啮合,压簧206的压力使离合上齿205与离合下齿212之间产生一定的离合力,离合上齿205和压簧206之间设有垫片213,双联齿轮二204的小齿轮与离合上齿205相啮合,离合下齿212与双联齿轮三207的大齿轮相啮合,齿条208为长方体状零部件,在其一侧面上设有直齿210,在另一侧面设有凸状的驱动块209,双联齿轮三207的小齿轮与齿条208的直齿210相啮合,齿条208的驱动块209露出壳体201,各个齿轮均设置在壳体201内的数个齿轮轴上。
锁紧装置2包括固定板101、左锁板103、右锁板104、限位板102、拉簧105;锁紧装置2通过固定板101连接在壳体201的侧面;固定板101和限位板102平行设置,左锁板103和右锁板104活动设置在固定板101和限位板102之间,左锁板103和右锁板104的一端均设有安装孔一116,另一端均设有拉簧孔113,在中间部位均设有止退面114,左锁板103的上端设有锁紧槽115,左锁板103、右锁板104通过安装孔一116活动设置在固定板101和限位板102之间,左锁板103和右锁板104分别可以绕安装孔一116灵活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左锁板103和右锁板104通过止退面114的配合相互卡紧,达到上锁的目的,拉簧105的两端分别连接左锁板103和右锁板104的拉簧孔113,在右锁板104的下端部位设有限位块一107,露出壳体201的齿条208上的驱动块209与限位块一107处于一个平面上,在齿条208移动的过程中,驱动块209推动限位块一107,从而驱动右锁板104转动;固定板101上设有U型开口槽110,在锁紧状态,左锁板103的锁紧槽115与U型开口槽110处于一条直线上。在右锁板104的限位块一107处还设有限位块二108,在固定板101的一侧设有拉线槽109,拉线10的大端卡在限位块一107和限位块二108之间,另一端从拉线槽109中穿出。
当需要将鞍座解锁时,打开手机APP点击解锁功能,此时控制电路接收到后台中控传来的解锁信号,控制电路驱动电机202开始解锁工作,电机202上的蜗杆214正向驱动双联齿轮一203,双联齿轮一203驱动双联齿轮二204,双联齿轮二204驱动离合上齿205,离合上齿205在压簧206的压力下驱动离合下齿212,离合下齿212驱动双联齿轮三207,双联齿轮三207带动齿条208正向移动,齿条208上的驱动块209推动限位块一107,从而右锁板104开始转动,当转动的过程中左锁板103、右锁板104的止退面114脱离开,在拉簧105的作用下左锁板103向解锁方向转动,鞍座上的横销自动弹开,达到解锁的目的;根据程序设定静止一定时间后电机202上的蜗杆214反向驱动双联齿轮一203,双联齿轮一203驱动双联齿轮二204,双联齿轮二204驱动离合上齿205,离合上齿205在弹簧的压力下驱动离合下齿212,离合下齿212驱动双联齿轮三207,双联齿轮三207带动齿条208向反方向移动,齿条208复位到原状态。当需要将鞍座上锁时,将鞍座的横销落到U型开口槽110处向下按,在压力的作用下左锁板103向上锁方向旋转,直至达到左锁板103、右锁板104的止退面114卡紧,在拉簧105的作用下止退面114完全吻合,即达到上锁的目的,此时U型开口槽110和左锁板103的锁紧槽115形成相对的封闭空间,横销卡在该空间中。
本实用新型还设有应急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如因人为破坏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驱动装置1无法工作,可以拉动隐藏的拉线10,拉线10的一端卡在限位块一107和限位块二108之间,沿拉线槽109拉动拉线10,右锁板104旋转,左锁板103、右锁板104的止退面114脱离,在拉簧105的作用下左锁板103向解锁方向转动,鞍座上的横销自动弹开,达到解锁的目的。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自锁式鞍座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和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安装在驱动装置的一侧面上;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壳体、齿条、电机、蜗杆、双联齿轮一、双联齿轮二、双联齿轮三、离合齿轮组;所述齿条、电机、蜗杆、双联齿轮一、双联齿轮二、双联齿轮三、离合齿轮组均设置在壳体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设有蜗杆,蜗杆与双联齿轮一的大齿轮相啮合,双联齿轮一的小齿轮与双联齿轮二的大齿轮相啮合,离合齿轮组包括离合上齿、离合下齿、压簧和垫片,离合上齿与离合下齿的端面均设有波浪状的离合齿,并两两相啮合,离合上齿在压簧的压力下与离合下齿通过离合齿相啮合,在离合上齿和压簧之间设有垫片,双联齿轮二的小齿轮与离合上齿相啮合,离合下齿与双联齿轮三的大齿轮相啮合,所述齿条为长方体状零部件,在其一侧面上设有直齿,在另一侧面设有凸状的驱动块,所述双联齿轮三的小齿轮与齿条的直齿相啮合,所述齿条的驱动块露出壳体,各个齿轮均设置在壳体内的数个齿轮轴上;
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固定板、左锁板、右锁板、限位板、拉簧;所述锁紧装置通过固定板连接在壳体的侧面;所述固定板和限位板平行设置,所述左锁板和右锁板活动设置在固定板和限位板之间,所述左锁板和右锁板的一端均设有安装孔一,另一端均设有拉簧孔,在中间部位均设有止退面,所述左锁板的上端设有锁紧槽,所述左锁板、右锁板通过安装孔一活动设置在固定板和限位板之间,左锁板和右锁板分别可以绕安装孔一灵活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左锁板和右锁板通过止退面的配合相互卡紧,达到上锁的目的,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左锁板和右锁板的拉簧孔,在右锁板的下端部位设有限位块一,所述露出壳体的齿条上的驱动块与限位块一处于一个平面上,在齿条移动的过程中,驱动块推动限位块一,从而驱动右锁板转动;所述固定板上设有U型开口槽,在锁紧状态,所述左锁板的锁紧槽与U型开口槽处于一条直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锁式鞍座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对离合上齿的压力最小应能顺利驱动齿条移动时离合齿轮组的离合齿不脱离,最大应能保证离合齿轮组中的一个离合齿轮不转动时,另一个离合齿轮能克服压簧的压力与不转动的离合齿轮脱离而能绕齿轮轴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锁式鞍座锁,其特征在于:在右锁板的限位块一处还设有限位块二,在固定板的一侧设有拉线槽,拉线的大端卡在限位块一和限位块二之间,另一端从拉线槽中穿出。
CN201920808133.XU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自锁式鞍座锁 Active CN210027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08133.XU CN210027683U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自锁式鞍座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08133.XU CN210027683U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自锁式鞍座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27683U true CN210027683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45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08133.XU Active CN210027683U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自锁式鞍座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276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9206322A (ja) 新型のパワーバッテリーコンビ装置
JP2019206321A (ja) パワーバッテリーコンビ装置
CN210027683U (zh) 一种自锁式鞍座锁
CN205370162U (zh) 一种模块化门锁面板
CN210563876U (zh) 一种全自动锁
CN214835450U (zh) 一种新型智能门锁
CN112664057A (zh) 一种新型智能门锁
CN110242114B (zh) 一种智能防盗锁
CN204199895U (zh) 电子锁头
CN213718019U (zh) 一种按压离合式三夹臂手机支架
CN212658934U (zh) 一种新型大负载滤光片切换器
CN109167288B (zh) 一种电动抽屉座的手柄保持结构
CN212078977U (zh) 一种卡扣式电动防盗锁具
CN203476011U (zh) 交通领域车辆门的解锁装置
CN215332048U (zh) 一种鞍座锁
CN211058474U (zh) 一种锁芯与锁舌的防卡死结构
CN210798535U (zh) 自动电子锁解锁装置
CN211038157U (zh) 一种离合装置
CN108868357B (zh) 一种电动控制的锁具
CN111851359A (zh) 一种用于etc通道防车辆强塞的装置
CN103485613A (zh) 交通领域车辆门的解锁装置
CN203239078U (zh) 一种防盗锁的驱动装置
CN207749935U (zh) 一种电池盒用电动防盗锁
CN104358475A (zh) 电子锁头
CN212837175U (zh) 一种管舱式电池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