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26707U - 一种海绵装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绵装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26707U
CN210026707U CN201920708076.8U CN201920708076U CN210026707U CN 210026707 U CN210026707 U CN 210026707U CN 201920708076 U CN201920708076 U CN 201920708076U CN 210026707 U CN210026707 U CN 210026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nge
extrusion
assembly
pressing
extrus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0807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晨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i Jix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hai Jix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i Jix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hai Jix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0807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267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26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267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绵装入装置,涉及墨盒再生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挤压模组和推动组件;挤压模组与推动组件分别设置于接料组件的两侧,挤压模组与推动组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接料组件的长度方向,推动组件用于将接料组件内的多个海绵推入挤压模组内;挤压模组内开设有装入通道,装入通道沿垂直于底座的方向开设于挤压模组内;挤压模组上设有压入组件,压入组件沿垂直于底座的方向设置在挤压模组上,压入组件用于驱动海绵沿垂直于底座的方向穿过装入通道。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将海绵装入墨盒的效果,安装过程较为简便,增加了墨盒的生成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海绵装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墨盒再生领域,尤指海绵装入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墨盒主要指的是喷墨打印机中用来存储打印墨水,并最终完成打印的部件。墨盒的加工工序均采用自动化的加工方式,现代的墨盒主要由壳体、盖体及内部的海绵组成。
由于墨盒内的海绵是被压紧后才装入墨盒,因此,现有的墨盒生产线需要逐个将海绵压紧后,再将压紧后的海绵装入墨盒当中,完成海绵的安装;但现有的墨盒中海绵的安装过程较为复杂,安装过程较为耗时,降低了墨盒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装入装置,实现了将海绵装入墨盒的效果,安装过程较为简便,增加了墨盒的生成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海绵装入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挤压模组和推动组件;所述挤压模组与所述推动组件分别设置于接料组件的两侧,所述挤压模组与所述推动组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接料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推动组件用于将所述接料组件内的多个海绵推入所述挤压模组内;所述挤压模组内开设有装入通道,所述装入通道沿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开设于所述挤压模组内;所述挤压模组上设有压入组件,所述压入组件沿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设置在所述挤压模组上,所述压入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海绵沿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穿过所述装入通道。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挤压模组上多个装入通道的开设,压入组件将海绵压入装入通道后,是实现了海绵的自动形变,继而海绵即可安装在墨盒内;压入装置继续驱动海绵运动即可实现海绵脱离装置,实现了将海绵装入墨盒的效果,安装过程较为简便,增加了墨盒的生成效率。
进一步,所述挤压模组上还设有用于所述海绵抵接的挤压挡板,所述挤压挡板设置于所述挤压模组远离所述推动组件的一侧。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挤压挡板的设置,即可对被推动的海绵进行限位,减小了被推动的海绵位置偏离的可能,增加了压入组件压入海绵时的可靠性。
进一步,沿平行于所述推动组件的推动方向,所述推动组件与所述挤压挡板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装入通道的长度。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推动组件与挤压挡板之间间距的限定,海绵能够被初步压缩,减小了海绵被压入装入通道时损坏的可能,增加了海绵传输时的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挤压挡板上还设有用于抵接于所述海绵的挤压块,所述挤压块设置于所述挤压挡板靠近所述推动组件的一侧;所述挤压模组上还设有横向驱动组件,所述横向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挤压挡板,用于驱动所述挤压挡板沿多个所述海绵的分布方向进行滑移,并将所述海绵抵接于所述挤压模组。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横向驱动组件的设置以及挤压块的设置,海绵能够被横向压缩,减小了海绵被压入装入通道时损坏的可能,增加了海绵传输时的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挤压模组上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还设有用于所述横向驱动组件抵接的防撞板。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定位块的设置,实现了挤压挡板滑移距离的限定,增加了挤压挡板滑移时的可靠性;通过防撞板的设置,实现减小了横向驱动组件抵接在定位块上损坏的可能,增加了横向驱动组件滑移时的安全性。
进一步,沿平行于所述挤压挡板的滑移方向,所述定位块与所述横向驱动组件之间的间距可调。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间距可调的定位块的设置,定位块与横向驱动组件之间能够安装不同宽度的海绵,增加了海绵装入装置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所述压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挤压模组上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压入板,所述压入板沿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滑移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压入板上设有压入杆,所述压入杆沿所述压入板的滑移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装入通道内。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挤压块与挤压模组之间间距的限定,海绵能够被二次压缩,再次减小了海绵被压入装入通道时损坏的可能,增加了海绵传输时的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压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挤压模组上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压入板,所述压入板沿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滑移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压入板上设有压入杆,所述压入杆沿所述压入板的滑移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装入通道内。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压入杆形状的限定,即可实现了压入组件将海绵压入装入通道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海绵装入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挤压模组上多个装入通道的开设,压入组件将海绵压入装入通道后,是实现了海绵的自动形变,继而海绵即可安装在墨盒内;压入装置继续驱动海绵运动即可实现海绵脱离装置,实现了将海绵装入墨盒的效果,安装过程较为简便,增加了墨盒的生成效率。
2、通过挤压挡板的设置,即可对被推动的海绵进行限位,减小了被推动的海绵位置偏离的可能,增加了压入组件压入海绵时的可靠性。
3、通过推动组件与挤压挡板之间间距的限定,海绵能够被初步压缩,减小了海绵被压入装入通道时损坏的可能,增加了海绵传输时的可靠性。
4、通过定位块的设置,实现了挤压挡板滑移距离的限定,增加了挤压挡板滑移时的可靠性;通过防撞板的设置,实现减小了横向驱动组件抵接在定位块上损坏的可能,增加了横向驱动组件滑移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海绵装入装置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海绵装入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海绵装入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海绵装入装置中挤压模组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10.接料组件,20.挤压模组,21.装入通道,22.压入组件,221.安装板,222.压入板,223.压入气缸,224.压入杆,225.滑轨副,23.挤压挡板,24.挤压块,25.定位块,26.防撞板,30.推动组件,40.横向驱动组件,50.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海绵装入装置,包括底座(图中未示出),底座能够水平设置在流水线上或操作台上,底座上设有挤压模组20和推动组件30。
挤压模组20与推动组件30分别设置于接料组件10的前后两侧,挤压模组20与推动组件3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接料组件10的长度方向,即挤压模组20、推动模组以及接料组件10的长度方向平行;推动组件30能够将接料组件10内的多个海绵50推入挤压模组20内。
挤压模组20内开设有装入通道21,装入通道21沿垂直于底座的方向开设于挤压模组20内,即装入通道21竖直开设在挤压模组20内。
挤压模组20上设有压入组件22,压入组件22沿垂直于底座的方向设置在挤压模组20上,即压入组件22竖直设置在挤压模组20上,压入组件22用于驱动海绵50沿垂直于底座的方向穿过装入通道21,因此,压入组件22能够竖直向下将海绵50压入装入通道21,并穿过压入通道,当墨盒放置在装入通道21的下方时,海绵50能够直接装入墨盒内。
本实施例中,通过挤压模组20上多个装入通道21的开设,压入组件22将海绵50压入装入通道21后,是实现了海绵50的自动形变,继而海绵50即可安装在墨盒内;压入装置继续驱动海绵50运动即可实现海绵50脱离装置,实现了将海绵50装入墨盒的效果,安装过程较为简便,增加了墨盒的生成效率。
具体地,压入组件22包括设置在挤压模组20上的安装板221,安装板221能够竖直连接在挤压模组20上;安装板221上设有压入板222,压入板222沿垂直于底座的方向滑移设置于安装板221上,更具体地,压入板222能够竖直设置在安装板221上,且压入板222能够平行于安装板221,安装板221的上端连接有压入气缸223,压入气缸223能够竖直设置在安装板221上,,压入气缸223的下端能够连接在压入板222上,因此,压入气缸223能够带动压入板222上下滑动。
压入板222的下端设有多个压入杆224,多个压入杆224竖直设置在压入板222上,且多个压入杆224之间的间距相同,压入杆224沿压入板222的滑移方向上的投影位于装入通道21内,即压入杆224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或等于装入通道21内,因此,压入杆224能够进入装入通道21内;压入板222能够通过滑轨副225连接安装板221上。
具体地,压入杆224的长度大于装入通道21的长度,因此,压入杆224能够将海绵50贯穿装入通道21。
本实施例中,通过压入杆224形状的限定,即可实现了压入组件22将海绵50压入装入通道21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海绵装入装置,本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挤压挡板23的设置。
在第一种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挤压模组20上还设有用于海绵50抵接的挤压挡板23,挤压挡板23设置于挤压模组20远离推动组件30的一侧,即挤压挡板23能够设置在挤压模组20的前侧。
本实施例中,通过挤压挡板23的设置,即可对被推动的海绵50进行限位,减小了被推动的海绵50位置偏离的可能,增加了压入组件22压入海绵50时的可靠性。
优选地,沿平行于推动组件30的推动方向,即沿前后方向,推动组件30与挤压挡板23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或等于装入通道21的长度;本实施例中,通过推动组件30与挤压挡板23之间间距的限定,海绵50能够被初步压缩,减小了海绵50被压入装入通道21时损坏的可能,增加了海绵50传输时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海绵装入装置,本实施例与第二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限位的设置。
在第二种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挤压挡板23上还设有用于抵接于海绵50的挤压块24,挤压块24设置于挤压挡板23靠近推动组件30的一侧,即挤压块24能够设置在挤压挡板23的后侧,且挤压块24能够设置为多个,多个挤压块24能够与多个海绵50一一对应。
挤压模组20上还设有横向驱动组件40,横向驱动组件40连接于挤压挡板23,用于驱动挤压挡板23沿多个海绵50的分布方向进行滑移,并述海绵50抵接于挤压模组20。
当横向驱动组件40动作之后,横向驱动组件40能够驱动挤压挡板23左右滑移,继而带动多个挤压块24左右滑移,在挤压块24滑移过程中,挤压块24能够抵接在海绵50上,并将海绵50压紧。
本实施例中,通过横向驱动组件40的设置以及挤压块24的设置,海绵50能够被横向压缩,减小了海绵50被压入装入通道21时损坏的可能,增加了海绵50传输时的可靠性。
优选地,挤压模组20上设有定位块25,定位块25上还设有用于横向驱动组件40抵接的防撞板26。本实施例中,通过定位块25的设置,实现了挤压挡板23滑移距离的限定,增加了挤压挡板23滑移时的可靠性;通过防撞板26的设置,实现减小了横向驱动组件40抵接在定位块25上损坏的可能,增加了横向驱动组件40滑移时的安全性。
沿平行于挤压挡板23的滑移方向,定位块25与横向驱动组件40之间的间距可调。具体地,在定位块25上或挤压模组20上开设水平方向的腰型孔,即可实现定位块25水平方向位置的调节,本实施例中,通过间距可调的定位块25的设置,定位块25与横向驱动组件40之间能够安装不同宽度的海绵50,增加了海绵50装入装置的适用范围。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本实施例中,沿挤压挡板23的滑移方向,海绵50两侧的挤压块24与挤压模组20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装入通道21的宽度。通过挤压块24与挤压模组20之间间距的限定,海绵50能够被二次压缩,再次减小了海绵50被压入装入通道21时损坏的可能,增加了海绵50传输时的可靠性。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海绵装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挤压模组和推动组件;
所述挤压模组与所述推动组件分别设置于接料组件的两侧,所述挤压模组与所述推动组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接料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推动组件用于将所述接料组件内的多个海绵推入所述挤压模组内;
所述挤压模组内开设有装入通道,所述装入通道沿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开设于所述挤压模组内;
所述挤压模组上设有压入组件,所述压入组件沿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设置在所述挤压模组上,所述压入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海绵沿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穿过所述装入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装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挤压模组上还设有用于所述海绵抵接的挤压挡板,所述挤压挡板设置于所述挤压模组远离所述推动组件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装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平行于所述推动组件的推动方向,所述推动组件与所述挤压挡板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装入通道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装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挤压挡板上还设有用于抵接于所述海绵的挤压块,所述挤压块设置于所述挤压挡板靠近所述推动组件的一侧;
所述挤压模组上还设有横向驱动组件,所述横向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挤压挡板,用于驱动所述挤压挡板沿多个所述海绵的分布方向进行滑移,并将所述海绵抵接于所述挤压模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绵装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挤压模组上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还设有用于所述横向驱动组件抵接的防撞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海绵装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平行于所述挤压挡板的滑移方向,所述定位块与所述横向驱动组件之间的间距可调。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绵装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挤压挡板的滑移方向,所述海绵两侧的挤压块与所述挤压模组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装入通道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装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挤压模组上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压入板,所述压入板沿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滑移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
所述压入板上设有压入杆,所述压入杆沿所述压入板的滑移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装入通道内。
CN201920708076.8U 2019-05-16 2019-05-16 一种海绵装入装置 Active CN210026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08076.8U CN210026707U (zh) 2019-05-16 2019-05-16 一种海绵装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08076.8U CN210026707U (zh) 2019-05-16 2019-05-16 一种海绵装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26707U true CN210026707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66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08076.8U Active CN210026707U (zh) 2019-05-16 2019-05-16 一种海绵装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267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7494A (zh) * 2020-02-27 2020-06-12 宁波润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打印机墨盒的装配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7494A (zh) * 2020-02-27 2020-06-12 宁波润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打印机墨盒的装配设备
CN111267494B (zh) * 2020-02-27 2021-04-02 宁波润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打印机墨盒的装配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26707U (zh) 一种海绵装入装置
CN209953581U (zh) 一种物流车生产用冲模装置
CN213378936U (zh) 一种汽车前横梁管的冲压成型模具
CN211757934U (zh) 车门铰链侧冲孔模具
CN208680323U (zh) 具有气缸顶紧装置的级进模
CN214078770U (zh) 一种长型管件冲孔设备
CN102861815B (zh) 一种u型汽车玻璃导轨压型模具
CN110170568A (zh) 一种自动弹射出料冲压模具
CN211614184U (zh) 一种压铆机
CN215657252U (zh) 一种汽车座椅滑轨料片冲压装置
CN113198881A (zh) 一种不锈钢冲压件加工工艺
CN210817129U (zh) 一种模具送料装置
CN214228555U (zh) 一种用于电路板加工的铆钉机
CN209756157U (zh) 一种粉末压制机
CN114472656A (zh) 一种用于圆管内凸的成型模具
CN210138974U (zh) 一种模具镶块组件
CN114701007B (zh) 一种塑料制品冲孔加工设备
CN206471658U (zh) 插头端子铆线机
CN213915699U (zh) 一种管件的冲孔模具
CN213887907U (zh) 一种冲孔设备的上下料装置
CN211589164U (zh) 一种车门限位器挡片压入装置
CN211331066U (zh) 一种模具弹料装置
CN102358059A (zh) 一种摩擦材料热压成型模具
CN218982818U (zh) 一种汽车减震零件成型装置
CN219004314U (zh) 一种水泵支架铆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36000 No.3 standard workshop, A6 zone, northwest Sea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Beihai Avenue, Beihai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Beihai Jix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36000 Standard Factory Building, Area A6, Beihai Export Processing Zone, Beihai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BEIHAI JIX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