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0451U - 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0451U
CN210000451U CN201920233382.0U CN201920233382U CN210000451U CN 210000451 U CN210000451 U CN 210000451U CN 201920233382 U CN201920233382 U CN 201920233382U CN 210000451 U CN210000451 U CN 2100004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bearing
tray
suspension assembly
assembly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3338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小明
钟巍
黄炜邦
万小飞
严星
申平
林奇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Aion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3338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04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04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04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包括承载机构和第一输送机构。承载机构用于承载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第一输送机构用于输送承载机构,第一输送机构上设有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的底盘合装工位、前后悬拧紧工位及动力电池拧紧工位,前后悬拧紧工位和动力电池拧紧工位均位于底盘合装工位的后方,前后悬拧紧工位上设有第一拧紧机构,第一拧紧机构用于拧紧第一紧固件和第三紧固件,动力电池拧紧工位上设有第二拧紧机构,第二拧紧机构用于拧紧第二紧固件。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能方便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电池、电驱和电控)的安装,且能提高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节拍。

Description

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因其经济、节能及环保等优点而被极力推广。但是,新能源汽车采用传统的底盘合装系统进行装配时,往往会出现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电池、电驱和电控)安装不方便及安装节拍较低等问题,这大大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能方便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电池、电驱和电控)的安装,且能提高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节拍。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包括:
承载机构,用于承载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及
第一输送机构,用于输送承载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设有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的底盘合装工位、前后悬拧紧工位及动力电池拧紧工位,所述前后悬拧紧工位和所述动力电池拧紧工位均位于所述底盘合装工位的后方,底盘合装工位用于使车身与承载机构上的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相配合,所述前后悬拧紧工位上设有第一拧紧机构,所述第一拧紧机构用于拧紧穿设于前悬总成零件和车身的第一紧固件及穿设于后悬总成零件与车身和第三紧固件,所述动力电池拧紧工位上设有第二拧紧机构,所述第二拧紧机构用于拧紧穿设于动力电池和车身的第二紧固件。
上述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使用时,承载有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的承载机构沿着第一输送机构移动,先移动至底盘合装工位上,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均与车身配合后,进入前后悬拧紧工位及动力电池拧紧工位,使得第一拧紧机构将前悬总成零件和后悬总成零件均与车身拧紧固定,使得第二拧紧机构将动力电池与车身拧紧固定,从而完成新能源汽车底盘的安装。该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设置专门的动力电池拧紧工位,采用第二拧紧机构进行自动拧紧,解决了传统底盘合装系统中动力电池装配时需要手动拧紧而导致装配麻烦且严重降低装配精度和装配节拍的问题,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效率,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还包括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用于将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移动至承载机构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还包括移动托盘,所述移动托盘用于承载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用于将承载有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的移动托盘移动至承载机构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机、机械手和第二升降机,所述移动托盘包括第一托盘、第二托盘和第三托盘,所述第一托盘用于承载前悬总成零件,所述第二托盘用于承载动力电池,所述第三托盘用于承载后悬总成零件,所述第一升降机用于将承载有前悬总成零件的第一托盘放置于承载机构上,所述机械手用于将承载有动力电池的第二托盘放置于承载机构上,所述第二升降机用于将承载有后悬总成零件的第三托盘放置于承载机构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还包括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和第三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用于将前悬总成零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托盘上,所述第二定位机构用于将动力电池固定于所述第二托盘上,所述第三定位机构用于将后悬总成零件固定于所述第三托盘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还包括前悬输送机构、电池输送机构和后悬输送机构,所述前悬输送机构用于运输承载前悬总成零件的第一托盘,所述第一升降机用于将承载前悬总成零件的第一托盘从前悬输送机构移动至承载机构上;所述电池输送机构用于运输承载动力电池的第二托盘,所述机械手用于将承载动力电池的第二托盘从电池输送机构移动至承载机构上;所述后悬输送机构用于运输承载后悬总成零件的第三托盘,所述第二升降机用于将后悬总成零件从后悬输送机构移动至承载机构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设有托盘分离工位,所述分离工位位于所述前后悬拧紧工位和所述动力电池拧紧工位的后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拧紧机构包括前悬拧紧机构和后悬拧紧机构,所述前悬拧紧机构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两侧,所述后悬拧紧机构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两侧;所述第二拧紧机构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拧紧机构为双轴拧紧机构或多轴拧紧机构;所述第二拧紧机构为双轴拧紧机构或多轴拧紧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还设有空运行工位,所述空运行工位位于所述底盘合装工位和所述前后悬拧紧工位之间,且所述空运行工位位于所述底盘合装工位与所述动力电池拧紧工位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10(以下简称底盘合装系统10),包括承载机构和第一输送机构110。该底盘合装系统10能方便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电池、电驱和电控)的安装,且能提高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节拍。
具体地,承载机构用于承载前悬总成零件(包括电驱、电控及温控的组合模块)、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本实施例中,承载机构为滑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承载机构也可以为其他机构。
具体地,第一输送机构110用于输送承载机构,第一输送机构110上设有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的底盘合装工位111、前后悬拧紧工位112及动力电池拧紧工位113,前后悬拧紧工位112和动力电池拧紧工位113均位于底盘合装工位111的后方,底盘合装工位111用于使车身20与承载机构上的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相配合,前后悬拧紧工位112上设有第一拧紧机构,第一拧紧机构用于拧紧穿设于前悬总成零件和车身20的第一紧固件及穿设于后悬总成零件与车身20的和第三紧固件,动力电池拧紧工位上设有第二拧紧机构,第二拧紧机构用于拧紧穿设于动力电池和车身的第二紧固件。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110为链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110也可以为传送带、传送滚筒或其他机构。
本实施例中,前后悬拧紧工位112位于底盘合装工位111和动力电池拧紧工位113之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动力电池拧紧工位113位于底盘合装工位111和前后悬拧紧工位112之间。
具体地,第一拧紧机构包括间隔设置的前悬拧紧机构和后悬拧紧机构,前悬拧紧机构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输送机构110的两侧,后悬拧紧机构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输送机构110的两侧;第二拧紧机构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一输送机构110的两侧。该设置使得第一拧紧机构和第二拧紧机构能同时对车身20的两侧进行拧紧,提高装配效率。
本实施例中,第一拧紧机构为单轴拧紧机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拧紧机构也可为双轴拧紧机构或多轴拧紧机构,从而使得第一拧紧机构能同时对至少两个第一紧固件或第三紧固件进行拧紧。可选地,第二拧紧机构为双轴拧紧机构或多轴拧紧机构。该设置使得第二拧紧机构能同时对至少两个第二紧固件进行拧紧,提高装配效率。本实施例中,第二拧紧机构均为双轴拧紧机构。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和第三紧固件均为螺栓。
进一步地,第一输送机构110上还设有空运行工位114,空运行工位114位于底盘合装工位111和前后悬拧紧工位112之间,且空运行工位114位于底盘合装工位111与动力电池拧紧工位113之间。该空运行工位114能方便试生产阶段前对前悬零件总成、动力电池和后悬零件总成进行人工拧紧。
进一步地,底盘合装系统10还包括第一移动机构,第一移动机构用于将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移动至承载机构上。该设置使得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集合于承载机构上,方便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的运输和装配于车身20上。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底盘合装系统10还包括移动托盘200,移动托盘200用于承载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第一移动机构用于将承载有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的移动托盘200移动至承载机构上。移动托盘200用于承载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方便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的移动和运输,使得各零部件不易散落。
具体地,第一输送机构110上还设有托盘分离工位115,托盘分离工位115位于前后悬拧紧工位112和动力电池拧紧工位113远离底盘合装工位111的后方。装配完毕的汽车底盘移动至托盘分离工位115,前悬零件总成、动力电池和后悬零件总成均与移动托盘200分离,从而完成汽车底盘的安装,移动托盘200可回收利用。
具体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机、机械手和第二升降机,移动托盘200包括第一托盘210、第二托盘220和第三托盘230,第一托盘210用于承载前悬总成零件,第二托盘220用于承载动力电池,第三托盘230用于承载后悬总成零件,第一升降机用于将承载有前悬总成零件的第一托盘210放置于承载机构上,机械手用于将承载有动力电池的第二托盘220放置于承载机构上,第二升降机用于将承载有后悬总成零件的第三托盘230放置于承载机构上。前悬总成零件和后悬总成零件较为零散,分别采用第一升降机和第二升降机进行运输不易散落,而机械手的体积较小,结构紧凑的动力电池使用机械手进行移动,可以减小整个底盘合装系统10的体积且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底盘合装系统10还包括第一定位机构310、第二定位机构320和第三定位机构330,第一定位机构310用于将前悬总成零件固定于第一托盘210上,第二定位机构320用于将动力电池固定于第二托盘220上,第三定位机构330用于将后悬总成零件固定于第三托盘230上。第一定位机构310能将前悬总成零件固定于第一托盘210上的特定位置,第二定位机构320能将动力电池固定于第二托盘220上的特定位置,第三定位机构330能将后悬总成零件固定于第三托盘230上的特定位置,从而便于实现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及后悬总成零件与车身20的有效配合,提高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及后悬总成零件与车身20的装配精确度。
可选地,第一定位机构310为设置于第一托盘210上的多个第一定位销,前悬总成零件上设有多个与第一定位销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销插设于第一定位孔内,使得第一定位机构310固定于第一托盘210上的特定位置而不至于移动或脱落。进一步地,第一定位销与第一托盘210可转动连接,第一定位销可相对于第一托盘210转动至竖起状态或平放状态。该设置便于根据前悬总成零件的不同型号使不同的第一定位销竖起与第一定位孔配合,扩大了底盘合装系统10的适用范围。
可选地,第二定位机构320为设置于第二托盘220上的多个第二定位销,动力电池上设有多个与第二定位销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销插设于第二定位孔内,使得第二定位机构320固定于第二托盘220上的特定位置而不至于移动或脱落。进一步地,第二定位销与第二托盘220可转动连接,第二定位销可相对于第二托盘220转动至竖起状态或平放状态。该设置便于根据动力电池的不同型号使不同的第二定位销竖起与第二定位孔配合,扩大了底盘合装系统10的适用范围。
可选地,第三定位机构330为设置于第三托盘230上的多个第三定位销,后悬总成零件上设有多个与第三定位销相配合的第三定位孔。第三定位销插设于第三定位孔内,使得第三定位机构330固定于第三托盘230上的特定位置而不至于移动或脱落。进一步地,第三定位销与第三托盘230可转动连接,第三定位销可相对于第三托盘230转动至竖起状态或平放状态。该设置便于根据动力电池的不同型号使不同的第三定位销竖起与第三定位孔配合,扩大了底盘合装系统10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地,底盘合装系统10还包括举升机,举升机设于底盘合装工位111上,举升机用于升降承载机构。举升机便于将承载机构升起至与车身20相配合。
进一步地,底盘合装系统10还包括第三升降机,第三升降机设于托盘分离工位115上,第三升降机用于升降承载机构。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经过前后悬拧紧工位112和电池拧紧工位113后已固定于车身20上,此时通过第三升降机将承载机构降下,承载机构上的移动托盘200即与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脱离,而安装了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的车身20则在吊具400的带动下继续移动以进行其他工序。
进一步地,底盘合装系统10还包括前悬输送机构、电池输送机构120和后悬输送机构,前悬输送机构用于运输承载前悬总成零件的第一托盘210,第一升降机用于将承载前悬总成零件的第一托盘210从前悬输送机构移动至承载机构上;电池输送机构120用于运输承载动力电池的第二托盘220,机械手用于将承载动力电池的第二托盘220从电池输送机构120移动至承载机构上;后悬输送机构用于运输承载后悬总成零件的第三托盘230,第二升降机用于将后悬总成零件从后悬输送机构移动至承载机构上。前悬输送机构、电池输送机构120和后悬输送机构能分别将承载有前悬总成零件的第一托盘210、承载有动力电池的第二托盘220及承载有后悬总成零件的第三托盘230运输至承载机构附近,方便第一移动机构将承载有前悬总成零件的第一托盘210、承载有动力电池的第二托盘220及承载有后悬总成零件的第三托盘230移动至承载机构上。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底盘合装系统10还包括第二输送机构130,第二输送机构130用于运输承载机构。第二运输机构设有沿第二运输机构的运输方向间隔设置的前悬上件工位131、动力电池上件工位132和后悬上件工位133。本实施例中,前悬上件工位131、动力电池上件工位132和后悬上件工位133沿运输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前悬上件工位131、动力电池上件工位132和后悬上件工位133的设置位置和顺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而改变。在输送机构的带动下,承载机构移动至前悬上件工位131,第一升降机将承载前悬总成零件的第一托盘210从前悬输送机构移动至承载机构上。继而承载机构移动至动力电池上件工位132,机械手将承载动力电池的第二托盘220从电池输送机构120移动至承载机构上。接着承载机构移动至后悬上件工位133,第二升降机将承载后悬总成零件的第三托盘230从后悬输送机构移动至承载机构上。可选地,第二输送机构130为滚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构130也可以为传送带、传送滚筒或其他机构。
进一步地,底盘合装系统10还包括第二移动机构。第一移动机构用于将承载了第一托盘210、第二托盘220和第三托盘230的承载机构从第二输送机构130移动至第一输送机构110的底盘合装工位111上,从而实现承载机构在第二输送机构130和第一输送机构110之间的传递,即使得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第二输送机构130上集合于承载机构后再进入第一输送机构110以装配于车身20上。本实施例中,第二移动机构为移桁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移动机构也可以为机械手或升降机。
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110和第二输送机构130平行设置且输送方向相反。该设置使得第二输送机构130的末端靠近第一输送机构110的首端,使得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第二输送机构130上集合于承载机构后即移动至第一输送机构110的底盘合装工位111附近,方便第二移动机构将承载机构从第二输送机构130上移动至第一输送机构110上,减少第二移动机构的移动距离,减少第二移动机构的耗能。该设置也使得整个底盘合装系统10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减少底盘合装系统10的占地面积。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底盘合装系统10还包括吊具400,吊具400用于悬吊车身20并将车身20移动至底盘合装工位111上。吊具400具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吊臂410,吊具400还包括设于吊臂410上的悬吊定位销420,车身20上设有与悬吊定位销420相配合的悬吊定位孔,悬吊定位销420插设于悬吊定位孔内使车身20固定于吊具400上。本实施例中,吊具400具有四个吊臂410,其中两个吊臂410位于车身20的一侧,另外两个吊臂410位于车身20的另一侧,使得车身20稳定地固定于吊具400上,可提高车身20与吊具400的位置精度,使车身20不易晃动或脱离,从而提高后续零件的安装精度。本实施例中,悬吊定位销420为旋转销,旋转销包括连接件421和销本体422,连接件421与吊臂410连接且垂直(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垂直并不仅仅指绝对垂直,还应该允许一定的误差存在,只要能够实现目的即可,均落入保护范围内),销本体422与连接件421可转动连接。销本体422包括相互连接的手柄422a和插设部422b,插设部422b穿过悬吊定位孔,通过旋转手柄422a可使插设部422b与悬吊定位孔的孔壁相抵,从而使车身20固定于吊臂410上。
上述底盘合装系统1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使用时,承载有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的承载机构沿着第一输送机构110移动,先移动至底盘合装工位111上,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均与车身20配合后,进入前后悬拧紧工位112及动力电池拧紧工位113,使得第一拧紧机构将前悬总成零件和后悬总成零件均与车身20拧紧固定,使得第二拧紧机构将动力电池与车身20拧紧固定,从而完成新能源汽车底盘的安装。该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10设置专门的动力电池拧紧工位113,采用第二拧紧机构进行自动拧紧,解决了传统底盘合装系统10中动力电池装配时需要手动拧紧而导致装配麻烦且严重降低装配精度和装配节拍的问题,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效率,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本实施例中,上述底盘合装系统10一次合装过程的关联零件数高达280点,合装定位精度能控制在0.3毫米内,合装自动化程度和定位精度较高。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机构,用于承载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及
第一输送机构,用于输送承载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设有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的底盘合装工位、前后悬拧紧工位及动力电池拧紧工位,所述前后悬拧紧工位和所述动力电池拧紧工位均位于所述底盘合装工位的后方,底盘合装工位用于使车身与承载机构上的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相配合,所述前后悬拧紧工位上设有第一拧紧机构,所述第一拧紧机构用于拧紧穿设于前悬总成零件和车身的第一紧固件及穿设于后悬总成零件与车身的第三紧固件,所述动力电池拧紧工位上设有第二拧紧机构,所述第二拧紧机构用于拧紧穿设于动力电池和车身的第二紧固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用于将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移动至承载机构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托盘,所述移动托盘用于承载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用于将承载有前悬总成零件、动力电池和后悬总成零件的移动托盘移动至承载机构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机、机械手和第二升降机,所述移动托盘包括第一托盘、第二托盘和第三托盘,所述第一托盘用于承载前悬总成零件,所述第二托盘用于承载动力电池,所述第三托盘用于承载后悬总成零件,所述第一升降机用于将承载有前悬总成零件的第一托盘放置于承载机构上,所述机械手用于将承载有动力电池的第二托盘放置于承载机构上,所述第二升降机用于将承载有后悬总成零件的第三托盘放置于承载机构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和第三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用于将前悬总成零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托盘上,所述第二定位机构用于将动力电池固定于所述第二托盘上,所述第三定位机构用于将后悬总成零件固定于所述第三托盘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悬输送机构、电池输送机构和后悬输送机构,所述前悬输送机构用于运输承载前悬总成零件的第一托盘,所述第一升降机用于将承载前悬总成零件的第一托盘从前悬输送机构移动至承载机构上;所述电池输送机构用于运输承载动力电池的第二托盘,所述机械手用于将承载动力电池的第二托盘从电池输送机构移动至承载机构上;所述后悬输送机构用于运输承载后悬总成零件的第三托盘,所述第二升降机用于将后悬总成零件从后悬输送机构移动至承载机构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设有托盘分离工位,所述分离工位位于所述前后悬拧紧工位和所述动力电池拧紧工位的后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拧紧机构包括前悬拧紧机构和后悬拧紧机构,所述前悬拧紧机构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两侧,所述后悬拧紧机构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两侧;所述第二拧紧机构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拧紧机构为双轴拧紧机构或多轴拧紧机构;所述第二拧紧机构为双轴拧紧机构或多轴拧紧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还设有空运行工位,所述空运行工位位于所述底盘合装工位和所述前后悬拧紧工位之间,且所述空运行工位位于所述底盘合装工位与所述动力电池拧紧工位之间。
CN201920233382.0U 2019-02-22 2019-02-22 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 Active CN2100004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33382.0U CN210000451U (zh) 2019-02-22 2019-02-22 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33382.0U CN210000451U (zh) 2019-02-22 2019-02-22 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0451U true CN210000451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300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33382.0U Active CN210000451U (zh) 2019-02-22 2019-02-22 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045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88091A (zh) * 2021-08-18 2021-12-14 武汉博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柔性化汽车装配系统
CN114212169A (zh) * 2022-01-29 2022-03-22 三丰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合装柔性装配生产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88091A (zh) * 2021-08-18 2021-12-14 武汉博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柔性化汽车装配系统
CN114212169A (zh) * 2022-01-29 2022-03-22 三丰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合装柔性装配生产线
CN114212169B (zh) * 2022-01-29 2024-02-23 三丰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合装柔性装配生产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00451U (zh) 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合装系统
CN102730101B (zh) 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共线装配生产线及其装配工艺
CN207875792U (zh) 新能源汽车用易安装高强度铝车厢
CN201941551U (zh) 一种汽车遮阳板固定挂钩
CN203497636U (zh) 汽车座椅组装线环形配货系统
CN217436995U (zh) 电芯合装翻转装置
CN105172502A (zh) 一种模块化的新型空地一体运载工具
CN204137164U (zh) 滑板输送线及其运行控制系统
CN102951414A (zh) 一种座椅输送机及输送方法
CN106449880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的转运装置
CN102358156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固定装置
US20220041100A1 (en) Ligth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2874083B (zh) 电动摩托车的电池组装装置
CN208453024U (zh) 一种塑料制品运输装置
CN105416577A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
CN219216435U (zh) 一种用于高处光伏组件更换维修的装置
CN207242691U (zh) 汽车仪表盘骨架生产中跨工作站工件移动装置及生产车间
CN202585670U (zh) 可蓄电电动车电瓶
CN205264769U (zh) 一种可承载并快速装卸车载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装置
CN210338283U (zh) 一种无人机用外置辅助三体助推器
CN212407240U (zh) 一种储能系统电池模组固定机构
CN208906696U (zh) 用于充电桩的支柱和带有这种支柱的充电桩
CN217363002U (zh) 一种光伏板清洗机器人的电控柜结构及光伏板清洗机器人
CN213262118U (zh) 一种电力运输车
CN203206149U (zh) 公交车路牌太阳能供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1400 No.36 Longying Road, Shilou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AC AION New Energy Vehicl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633, Jinshan Avenue East Road, Hualong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00

Patentee before: GAC NE AUTOMOBILE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