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98918U - 打磨工具 - Google Patents

打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98918U
CN209998918U CN201920108832.3U CN201920108832U CN209998918U CN 209998918 U CN209998918 U CN 209998918U CN 201920108832 U CN201920108832 U CN 201920108832U CN 209998918 U CN209998918 U CN 2099989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late
bottom plate
rigid
moto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0883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0883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98918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4318 priority patent/WO201915429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989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989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打磨工具,包括:电机,包括能以电机轴线为轴转动的转子;壳体,包括用于容纳电机的容纳空间;电源,用于给电机供电;底板,包括用于安装打磨件的底板平面;偏心结构,连接电机和底板,电机通过偏心结构驱动底板进行偏心运动;支撑组件,连接壳体和底板;支撑组件包括:柔性部,柔性部具有预设的柔度,柔性部基本沿垂直于底板平面的方向延伸且连接壳体和底板;支撑组件还包括:刚性部,安装至壳体或者底板,刚性部在垂直于底板平面的方向具有预设的刚度;壳体或者底板能够沿刚性部的表面运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振动更小、操作稳定性更高的打磨工具。

Description

打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打磨工具。
背景技术
在电动工具领域,打磨工具是一种常用的电动工具,通常用对将木工制品表面进行打磨作业。大多数打磨工具包含电机、偏心结构和底板,其中,偏心结构至少能驱动底板进行偏心运动。底板的下表面上安装有打磨件或者其他打磨件,打磨件随着底板一起运动,从而对被加工表面实施打磨、抛光。
一般而言,打磨工具还包括壳体与支撑组件,支撑组件连接壳体和底板,从而使得整个打磨工具跟随底板作偏心运动。支撑组件作为连接件需要具备适当的轴向刚度和横向柔性;若支撑组件的轴向刚度不足将导致支撑组件在打磨工具工作过程中大幅度扭转,从而与周边结构发生干涉导致较大的振动、操作稳定性低;若支撑组件的横向柔性不足将导致支撑组件在打磨工具工作过程中容易发生断裂,结构失效。事实上,目前大部分支撑组件无法很好的满足以上特殊力学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更小、操作稳定性更高的打磨工具,其支撑组件设计更加合理、可靠性更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打磨工具,包括:电机,包括能以电机轴线为轴转动的转子;壳体,包括用于容纳电机的容纳空间;电源,用于给电机供电;底板,包括用于安装打磨件的底板平面;偏心结构,连接电机和底板,电机通过偏心结构驱动底板进行偏心运动;支撑组件,连接壳体和底板;支撑组件包括:柔性部,柔性部具有预设的柔度,柔性部基本沿垂直于底板平面的方向延伸且连接壳体和底板;支撑组件还包括:刚性部,安装至壳体或者底板,刚性部在垂直于底板平面的方向具有预设的刚度;壳体或者底板能够沿刚性部的表面运动。
进一步地,刚性部在垂直于底板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小于等于柔性部在垂直于底板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
进一步地,刚性部和柔性部在平行于底板平面的平面内互不接触。
进一步地,刚性部和柔性部在底板平面内互不接触。
进一步地,壳体或者底板能够沿刚性部的表面滑动。
进一步地,刚性部固定或者活动安装至壳体或者底板。
进一步地,底板具有一条或多条对称轴,底板关于对称轴成轴对称,一个或多个刚性部相对于对称轴对称设置,一个或多个柔性部相对于对称轴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底板具有一条中心轴,底板关于中心轴成中心对称,一个或多个刚性部相对于中心轴中心对称设置,一个或多个柔性部相对于中心轴中心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柔性部为材质为橡胶的支撑柱;刚性部为轴承或者由粉末冶金材料制成的耐磨块。
进一步地,与刚性部接触的机壳的材质采用耐磨材料;与刚性部接触的底板的材质采用耐磨材料;耐磨材料为粉末冶金材料。
该打磨工具的支撑组件设计更加合理、可靠性更高,从而使得该打磨工具振动更小、操作稳定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打磨工具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打磨工具去掉部分壳体后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打磨工具的部分机构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的打磨工具的部分机构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的打磨工具的部分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打磨工具的部分结构的平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打磨工具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打磨工具100,打磨工具100为具体为平板砂光机,在其他实施例中,打磨工具100可以是是圆砂。另外,本实施例中打磨工具100为直流打磨工具,当然也可以是交流打磨工具或者交直流两用打磨工具。为方便说明,如图1中箭头所示,规定底板14相对于打磨工具100所在位置为下方,相反方向为上方。
如图1和图2所示,打磨工具100包括电源11、电机12、壳体13、底板14。电源11给电机12供电,本实施例中电源11为电池。壳体13围绕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机12的容纳空间,电机12包括能以电机轴线101为轴转动的转子。底板14连接至壳体13,位于打磨工具100的底部,底板14形成有用于安装打磨件的底板平面14a。打磨工具100还可以包括用于收集尘屑的集尘装置15以及用于散热和吸尘的风扇16。
本实施例中电机12的电机轴线101垂直于底板平面14a,且支撑组件17的柔性部171和刚性部172的轴向均平行于电机轴线101。打磨工具100是直驱,不包括传动组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打磨工具100也可能包括传动组件,连接电机12和底板14,此时,电机轴线101可能垂直于底板平面14a也可能不垂直于底板平面14a,但是传动组件的用于驱动底板14的输出轴应当是垂直于底板平面14a的。
打磨工具100还包括偏心结构,电机12可通过偏心结构驱动底板14作偏心运动,从而使得底板14产生相对于工件表面的相对运动,使得打磨件摩擦工件表面,起到打磨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偏心结构为偏心风扇16,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偏心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偏心轴等,在此不作限制。
如图2至图5所示,打磨工具100还包括用于连接壳体13和底板14的支撑组件17,支撑组件17用于支撑底板14,支撑组件17包括柔性部171和刚性部172;柔性部171具有预设的柔性,柔性部171基本沿垂直于底板平面14a的方向延伸且连接壳体13和底板14;刚性部172安装至壳体13或者底板14,刚性部172在垂直于底板平面14a的方向具有预设的刚度。柔性部171的柔性远大于刚性部172;刚性部172在垂直于底板平面14a的方向上的刚度远大于柔性部171。刚性部172使得支撑组件17在垂直于底板平面14a的方向具备预设的刚度,抑制了底板14振动时整机发生起跳;柔性部171使得支撑组件17具备预设的柔度,底板14振动时柔性部171能够垂直于轴向发生扭转,减轻了整机振动;从而满足了支撑组件17的力学要求,提高了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壳体13或者底板14能够沿刚性部172的表面运动,底板14振动时通过柔性部171沿垂直于其轴向方向的扭转变形,壳体13能够相对于底板14发生相对运动,减轻了整机振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刚性部172安装至底板14,壳体13能够在柔性部171发生垂直于其轴向的扭转时沿刚性部172的上表面运动。可以理解的,刚性部172也可以安装至壳体13,具体安装至壳体13的下端,使得底板14可沿刚性部172的下表面172运动。
刚性部172在垂直于底板平面14a的方向上的高度小于等于柔性部171在垂直于底板平面14a的方向上的高度。这使得用户在操作打磨工具100时下压壳体13,柔性部171发生垂直其轴向的扭转,壳体13抵触至刚性部172的上表面同时随着底板14的振动沿着刚性部172的上表面滑动。本实施例中,刚性部172在垂直于底板平面14a的方向上的高度小于柔性部171在垂直于底板平面14a的方向上的高度,打磨工具100处于非工作的静止状态时,壳体13的下表面13a距离刚性部172的上表面存在预设的间隔距离。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刚性部172在垂直于底板平面14a的方向上的高度等于柔性部171在垂直于底板平面14a的方向上的高度,壳体13的下表面13a至刚性部172的上表面的间隔距离几乎为0,也即是说,打磨工具100处于非工作的静止状态时,壳体13的下表面13a与刚性部172的上表面相接触。
刚性部172和柔性部171在平行于底板平面14a的平面内互不接触,刚性部172和柔性部171在底板平面14a的内互不接触。也即是说,刚性部172和柔性部171独立设置,在平行于底板平面14a的方向没有位置干涉,这充分避免的刚性部172对柔性部171横向运动的干涉,同时也使得刚性部172和柔性部171的结构设计和位置排布更加灵活。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底板14具有一条或多条对称轴,底板14关于对称轴成轴对称,一个或多个刚性部172相对于对称轴对称设置,一个或多个柔性部171相对于对称轴对称设置,例如本实施例中底板14具有对称轴102和对称轴103,4个刚性部172和4个柔性部171相对称轴102和对称轴103对称设置。作为另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底板具有一条中心轴,底板关于中心轴成中心对称,一个或多个刚性部相对于中心轴中心对称设置,一个或多个柔性部相对于中心轴中心对称设置;例如,底板平面为正方形,柔性部为4个设置在正方形顶点的支柱,刚性部为一个大的环形轴承,关于底板平面的中心轴对称。
可以理解的,刚性部172和柔性部171对称(轴对称或中心对称)排布时,能够使得底板14振动时壳体13受力更加均匀,从而使得整机的运行更加平稳。但是刚性部172和柔性部171非对称排列也能够实现打磨工具100的功能,且刚性部172和柔性部171能够减轻起跳和振动,因此对于刚性部172和柔性部171的具体位置排布不限于以上两种实施方式,在此不作限制。
壳体13或者底板14能够沿刚性部172的表面滑动。具体地,壳体13或者底板14能够沿刚性部172的表面滑动。本实施例中,刚性部172为4个固定安装至底板14的轴承,具体为推力球轴承,柔性部171为4个材质为橡胶的支撑柱,柔性部171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壳体13和底板14,具体连接方式为螺栓螺帽连接,当然也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刚性部172也可以活动安装至底板14或者壳体13,例如,刚性部172也可以转动安装至底板14或者壳体13,刚性部172受力可以垂直于底板平面的某一直线为轴转动,同时,底板14或者壳体13沿刚性部172的表面运动。壳体13的表面抵触至轴承的滚珠,进而产生相对滑动。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壳体13或者底板14能够沿刚性部172的表面滚动,具体的,刚性部172的表面光滑,在壳体13或者底板14表面安装滚动件,从而使得,壳体13或者底板14抵触至刚性部172表面时能够沿刚性部172的表面滚动。
由于壳体13或者这底板14沿着刚性部172表面滑动或者滚动,因此与刚性部172接触的部分底板14、与刚性部172接触的部分壳体13以及与底板14壳体13接触的部分刚性部172的材质均采用耐磨材料,例如粉末冶金。
图6和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打磨工具的部分结构,包括底板24和支撑组件27。本实施例中的打磨工具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打磨工具除了支撑组件27的刚性部272不同以外其他结构均相同。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刚性部272为4个由耐磨材料制成的圆柱块,其位置排布也和第一实施例中的刚性部172相同。
对于第一实施例中与本实施例相适应的部分均可以应用到本实施例中,具体不再赘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打磨工具,包括:
电机,包括能以电机轴线为轴转动的转子;
壳体,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电机的容纳空间;
电源,用于给所述电机供电;
底板,包括用于安装打磨件的底板平面;
偏心结构,连接所述电机和所述底板,所述电机通过所述偏心结构驱动所述底板进行偏心运动;
支撑组件,连接所述壳体和所述底板;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柔性部,所述柔性部具有预设的柔度,所述柔性部基本沿垂直于所述底板平面的方向延伸且连接所述壳体和所述底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
刚性部,安装至所述壳体或者所述底板,所述刚性部在垂直于所述底板平面的方向具有预设的刚度;所述壳体或者所述底板能够沿所述刚性部的表面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刚性部在垂直于所述底板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柔性部在垂直于所述底板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刚性部和所述柔性部在平行于所述底板平面的平面内互不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刚性部和所述柔性部在所述底板平面内互不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或者所述底板能够相对于所述刚性部沿所述刚性部的表面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刚性部固定或者活动安装至所述壳体或者所述底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具有一条或多条对称轴,所述底板关于所述对称轴成轴对称,一个或多个所述刚性部相对于所述对称轴对称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柔性部相对于所述对称轴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具有一条中心轴,所述底板关于所述中心轴成中心对称,一个或多个所述刚性部相对于所述中心轴中心对称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柔性部相对于所述中心轴中心对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部为材质为橡胶的支撑柱;所述刚性部为轴承或者由粉末冶金材料制成的耐磨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工具,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刚性部接触的所述壳体的材质采用耐磨材料;与所述刚性部接触的所述底板的材质采用耐磨材料;耐磨材料为粉末冶金材料。
CN201920108832.3U 2018-02-11 2019-01-22 打磨工具 Active CN2099989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08832.3U CN209998918U (zh) 2019-01-22 2019-01-22 打磨工具
PCT/CN2019/074318 WO2019154292A1 (zh) 2018-02-11 2019-02-01 打磨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08832.3U CN209998918U (zh) 2019-01-22 2019-01-22 打磨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98918U true CN209998918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299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08832.3U Active CN209998918U (zh) 2018-02-11 2019-01-22 打磨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989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4272B (zh) 圆盘式研磨机的集尘罩
EP1894674B1 (en) Sander
CN110039420B (zh) 打磨工具、打磨工具的底板组件的拆卸方法及安装方法
CN113043133B (zh) 打磨工具
CN212886907U (zh) 一种一体式抛光打蜡机
CN209998918U (zh) 打磨工具
CN112223050A (zh) 一种机电产品开发用打磨平台
CN105798765A (zh) 四平面往复式圆柱滚子研磨方法与装置
US11872668B2 (en) Portable power tool
JP4061053B2 (ja) 電動サンダ
CN111451904A (zh) 一种机箱配件加工用磨床
CN215281512U (zh) 一种磨床防共振装置
CN205651208U (zh) 四平面往复式圆柱滚子研磨装置
CN100352604C (zh) 手持式超精磨削机
WO2019154292A1 (zh) 打磨工具
CN211439412U (zh) 具多组研磨机构的磨床加工设备
CN211029448U (zh) 打磨工具
CN211940308U (zh) 一种新型平衡结构砂光机
CN210678234U (zh) 一种表面打磨装置
CN214135329U (zh) 一种阀块外壁打磨装置
CN110421463A (zh) 一种圆砂机磨头机构
CN216781315U (zh) 偏心打磨装置
CN213196889U (zh) 一种靠重力浮动的砂轮机
JP7497238B2 (ja) 携帯用研磨機
CN221020542U (zh) 一种摆动式砂轮修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1106 No. 529, 159, Jiangjun Avenue,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jing Quan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529, Jiangjun Avenue, Jiangn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