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88627U - 一种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88627U
CN209988627U CN201920759889.XU CN201920759889U CN209988627U CN 209988627 U CN209988627 U CN 209988627U CN 201920759889 U CN201920759889 U CN 201920759889U CN 209988627 U CN209988627 U CN 2099886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transmission
cylindrical lithium
lithium battery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5988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润华
李志颖
张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Tengchuangh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Tengchuang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Tengchuangh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Tengchuang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5988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886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886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886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该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包括装置壳体,并排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内并同向且同步传送的两个传送机构,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上并用于向其中一个传送机构上水平进料的进料机构,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内并用于自其中一个传送机构向另外一个传送机构分料的分料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上并用于向所述装置壳体外竖直出料的出料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进料机构、两个传送机构、分料机构以及出料槽,能使传送的电池钢壳开口部朝向统一。

Description

一种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的钢壳经过电镀处理后显杂乱无序状态,为使无序的钢壳变为有序的、头部朝向一致地进入到下一工序,就需要特定的整理调头设备来实现。市面上常见的电磁振动料斗可以实现钢壳的整理,并通过筛选得到朝向一致的钢壳,但其存在并不能完全保证头部朝向一致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该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包括装置壳体,并排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内并同向且同步传送的两个传送机构,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上并用于向其中一个传送机构上水平进料的进料机构,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内并用于自其中一个传送机构向另外一个传送机构分料的分料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上并用于向所述装置壳体外竖直出料的出料槽。
优选的,所述两个传送机构均为传送带机构,且每个传送机构的传送带的表面均设置有弧形凹槽。
优选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底部固定嵌装在所述装置壳体内的集料斗,所述集料斗内底部设置有圆形腔,所述圆形腔内转动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钢壳凹槽,所述集料斗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转盘相配合的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其中一个传送机构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集料斗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转盘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转盘同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集料斗为锥形漏斗。
优选的,所述圆形腔与所述转盘的形状相适配,所述进料口为长条形。
优选的,所述分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内壁上的电动伸缩气缸,所述电动伸缩气缸的伸缩杆的外露端部设置有橡胶头;所述电动伸缩气缸的伸缩方向与所述两个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垂直。
优选的,所述出料槽包括与所述两个传送机构的传送端部一一对应设置的两个倾斜滑槽,所述两个倾斜滑槽以所述两个传送机构的分界缝线为轴对称设置且底部相连通;所述出料槽还包括开设在所述两个倾斜滑槽底部相连通处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形孔,且上端与所述两个倾斜滑槽弧形过渡,下端与所述装置壳体外部相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进料机构、两个传送机构、分料机构以及出料槽,能使传送的电池钢壳开口部朝向统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的俯视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的右视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倾斜滑槽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首先说明一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的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用于对电池钢壳进行调整,使其开口部朝向一致。而现有技术中,电磁振动料斗可以实现钢壳的整理,并通过筛选得到朝向一致的钢壳,但其存在并不能完全保证朝向一致性的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的俯视截面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包括一个装置壳体1,在装置壳体1内部并排设置有两个传送机构,上述两个传送机构均为现有技术中的传送带机构,为描述方便,将上述两个传送机构命名为第一传送机构14和第二传送机构15,第一传送机构14和第二传送机构15并排安装在装置壳体1内,并且是同步同向传送的。
现有技术中的传送带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传送带。在本申请中,上述两个传送机构,即第一传送机构14和第二传送机构15的主动轮可采用同轴固定穿设的主动轴来带动,这样便于实现第一传送机构14和第二传送机构15的同步同向传送。
具体的,在装置壳体1一侧的内壁上设置一个转动电机,上述主动轴一端与该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装置壳体1相对侧的内壁转动连接,从而实现第一传送机构14和第二传送机构15的主动轮同步同向转动。
至于第一传送机构14和第二传送机构15的从动轮,具体可通过一个从动轴来带动,具体的,该从动轴与上述主动轴平行设置,其两端均通过轴承与装置壳体1相对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第一传送机构14和第二传送机构15的从动轮固定穿设在该从动轴上。
至于传送带则连接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传送带能实现对电池钢壳的传送,为了在传送过程中,避免电池钢壳左右滚动,如图1、图2所示,在每个传送机构的传送带的表面均设置有弧形凹槽2,弧形凹槽2的个数为多个,多个弧形凹槽2沿传送带的长度方向均布,且每个弧形凹槽2均沿传送带的宽度方向延伸。
基于上述排设置在装置壳体1内部的两个传送机构,即第一传送机构14和第二传送机构15,继续参考图1,本申请在装置壳体1上设置有一个进料机构,该进料机构用于向其中一个传送机构上水平进料,为描述方便,下面本申请以该进料机构向第一传送机构14进料来作详细说明。
该进料机构包括一个设为锥形的集料斗3,该集料斗3用于接收传输过程中传输至此的电池钢壳16。具体的,如图1所示,集料斗3的底部固定嵌装在装置壳体1内,且该集料斗3内底部设置有一个圆形腔4,在圆形腔4内转动安装有一个转盘5,转盘5与圆形腔4的形状相适配,且转盘5的半径小于圆形腔4的半径,转盘5具体设置为柱状,其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传送机构14的传送方向垂直。此外,在转盘5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钢壳凹槽6,钢壳凹槽6的个数为多个,沿转盘5的周向均匀开设,并且每个钢壳凹槽6均为沿转盘5轴向长度方向延伸的弧形凹槽。另外,在集料斗3底部设置有与转盘5相配合的进料口7,进料口7位于其中一个传送机构即第一传送机构14的正上方。
工作时,转盘5在圆形腔4内转动,如图1所示,由于集料斗3上部与圆形腔4连通,转盘5在转动的同时,集料斗3上部内的电池钢壳16可以在转盘5的拨动下水平落在钢壳凹槽6中,由于转盘5的半径小于圆形腔4的半径,进而水平落在钢壳凹槽6中的电池钢壳16随转盘5一起转动至圆形腔4内,随转盘5转动至进料口7位置处时,电池钢壳16经进料口7落至第一传送机构14上。需要说明的是,进料口7为长条形,其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传送机构14的传送方向垂直,且其形状大小的设置适合一个电池钢壳16落下,又由于进料口7位于第一传送机构14的正上方,电池钢壳16则水平落在第一传送机构14的传送带上。
在本申请中,转盘5在圆形腔4内转动具体是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完成的,具体设置时,在集料斗3上设置有用该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具体为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固定安装在集料斗3的侧壁外,其电机轴8贯穿集料斗3的侧壁并与转盘5同轴固定连接,电机轴8贯穿集料斗3侧壁的位置固定安装一个轴承,电机轴8穿设安装在轴承内圈中。
在本实施例中,水平落在第一传送机构14的传送带上的电池钢壳16并不是一致的,具体来说就是电池钢壳16的开口部的朝向并不一致,为此,本申请在装置壳体1内设置一个分料机构,该分料机构用于自其中一个传送机构向另外一个传送机构分料,本实施例中,以分料机构用于自第一传送机构14向第二传送机构14分料进行详细说明。
继续参考图2,所述分料机构包括一个电动伸缩气缸9,该电动伸缩气缸9固定安装在装置壳体1内壁上,且该电动伸缩气缸9位于第一传送机构14的一侧,其伸缩杆10的伸缩方向与两个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垂直,并且在安装时保证电动伸缩气缸9位于两个传送机构的上方。
使用时,电动伸缩气缸9的伸缩杆10不停伸缩,对第一传送机构14上的电池钢壳16形成一个推动的力,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调整好第一传送机构14和第二传送机构15的传送速度,使电动伸缩气缸9的伸缩频率与第一传送机构14和第二传送机构15的传送速度相配合,同时由于上述进料机构是通过转盘5转动向第一传送机构14上进料的,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这样即可通过调整使之达到:当电动伸缩气缸9的伸缩杆10伸缩时,第一传送机构14的传送带上正好有一个电池钢壳16经过。
承接上述说明,假使第一传送机构14上的电池钢壳16的开口部朝向电动伸缩气缸9,那么伸缩杆10就会通过电池钢壳16的开口部伸入其内部,并且通过调整伸缩杆10的伸缩频率使其不会碰触到电池钢壳16的侧部,调整伸缩杆10的伸缩长度使其只碰触电池钢壳16封口部的内侧,使电池钢壳16排列在第一传送机构14的传送带靠近第二传送机构15的一侧,且不会脱离第一传送机构14,开口部朝向电动伸缩气缸9一侧的电池钢壳16继续在第一传送机构14上传送;假使第一传送机构14上传送的电池钢壳16的开口部背离电动伸缩气缸9,即其封口部朝向电动伸缩气缸9,那样电动伸缩气缸9的伸缩杆10在伸出时则会碰触到电池钢壳16的封口部外侧,在伸缩杆10的推动作用下,将该种朝向的电池钢壳16被推送至第二传送机构15上,电池钢壳16排列在第二传送机构15的传送带靠近第一传送机构14的一侧,该种朝向的电池钢壳16在第二传送机构15上传送。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送机构14和第二传送机构15之间的间隙大小以不相互相应为前提,取最小值设置。
在电动伸缩气缸9的作用下,在第一传送机构14和第二传送机构15上均有电池钢壳16传送,且其开口部相互背离的分别传送,这样就将不同朝向的电池钢壳16在传送中进行了有规则的排列。电动伸缩气缸9的伸缩杆10在与电池钢壳16的接触中,为避免损伤到电池钢壳16,在电动伸缩气缸9的伸缩杆10的外露端部设置有一个橡胶头11,起到防止划伤电池钢壳16的作用。此外,电池钢壳16经排列后在第一传送机构14和第二传送机构15上分别传送,为使其开口部均向上的进入下一工序,本申请还在装置壳体1上设置了竖直出料的出料槽。
具体的,继续参考图2并结合图3,所述出料槽包括两个倾斜滑槽12,两个倾斜滑槽12与两个传送机构(即第一传送机构14和第二传送机构15)的传送端部一一对应设置,两个倾斜滑槽12以两个传送机构的分界缝线为轴对称设置,并且两个倾斜滑槽12底部相连通,在两个倾斜滑槽12底部相连通的位置处设置有一个出料口13,该出料口13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形孔,且上端与两个倾斜滑槽12弧形过渡,下端与装置壳体1外部相通,第一传送机构14或第二传送机构15上的电池钢壳16传送至末端后,脱离第一传送机构14或第二传送机构15,在倾斜滑槽12的作用下,电池钢壳16滑入出料口13中,经出料口13竖直送出,并且其开口部均朝上。接料时,只需要一个能竖直传送电池钢壳16的传送带机构即可将电池钢壳16传送至下一工序。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倾斜滑槽12为一限位滑槽,一侧与传送机构的末端相承接对齐,一端与装置壳体1的内壁相连接,并且,如图4所示,该倾斜滑槽12设置为一个内凹的弧形槽,以对电池钢壳16进行限制,使其滑落时封口端朝下。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进料机构、两个传送机构、分料机构以及出料槽,能使传送的电池钢壳开口部朝向统一。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壳体,并排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内并同向且同步传送的两个传送机构,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上并用于向其中一个传送机构上水平进料的进料机构,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内并用于自其中一个传送机构向另外一个传送机构分料的分料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上并用于向所述装置壳体外竖直出料的出料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传送机构均为传送带机构,且每个传送机构的传送带的表面均设置有弧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底部固定嵌装在所述装置壳体内的集料斗,所述集料斗内底部设置有圆形腔,所述圆形腔内转动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钢壳凹槽,所述集料斗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转盘相配合的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其中一个传送机构的正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斗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转盘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转盘同轴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斗为锥形漏斗。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腔与所述转盘的形状相适配,所述进料口为长条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内壁上的电动伸缩气缸,所述电动伸缩气缸的伸缩杆的外露端部设置有橡胶头;所述电动伸缩气缸的伸缩方向与所述两个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槽包括与所述两个传送机构的传送端部一一对应设置的两个倾斜滑槽,所述两个倾斜滑槽以所述两个传送机构的分界缝线为轴对称设置且底部相连通;所述出料槽还包括开设在所述两个倾斜滑槽底部相连通处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形孔,且上端与所述两个倾斜滑槽弧形过渡,下端与所述装置壳体外部相通。
CN201920759889.XU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 Active CN2099886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9889.XU CN209988627U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9889.XU CN209988627U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88627U true CN209988627U (zh) 2020-01-24

Family

ID=69295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59889.XU Active CN209988627U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8862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8042A (zh) * 2020-09-11 2020-11-10 黄有寿 一种用于电阻生产使用的送料机
CN112009993A (zh) * 2020-09-15 2020-12-01 常州大学 一种滑动自锁式圆柱形玻璃管定向排列机器人
CN113086503A (zh) * 2021-03-09 2021-07-09 安徽利维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锂电池的自动检测输送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8042A (zh) * 2020-09-11 2020-11-10 黄有寿 一种用于电阻生产使用的送料机
CN112009993A (zh) * 2020-09-15 2020-12-01 常州大学 一种滑动自锁式圆柱形玻璃管定向排列机器人
CN112009993B (zh) * 2020-09-15 2021-10-12 常州大学 一种滑动自锁式圆柱形玻璃管定向排列机器人
CN113086503A (zh) * 2021-03-09 2021-07-09 安徽利维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锂电池的自动检测输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88627U (zh) 一种传输中圆柱形锂电池钢壳开口部对齐控制装置
CN111744808A (zh) 一种智能生产线货物分拣装置
CN211919149U (zh) 一种工业包装用定量称重仪表
CN215754853U (zh) 一种转盘上料装置及分选摆盘设备
CN217171984U (zh) 一种煤矸石烧结砖生产用煤矸石碎料输送装置
KR101216534B1 (ko) 정제검사기용 정제 공급장치
CN210879160U (zh) 一种滚筒式的粉料研磨设备
CN209866147U (zh) 一种生石灰振动筛分及破碎装置
CN210618522U (zh) 一种tpe自动称量打包装置
CN113859937A (zh) 一种电池外壳自动连续整齐排布输送装置和方法
CN211563132U (zh) 一种面粉磨粉用上料装置
CN208217185U (zh) 一种安瓿瓶卧式贴标机输料装置
CN211139801U (zh) 一种螺栓包装用上料设备
CN106036970A (zh) 一种食品滚揉机的防堵进料装置
CN217229533U (zh) 一种油茶籽油生产过程原料输送装置
CN111086861A (zh) 一种自动送料设备
CN212370595U (zh) 一种用于干核桃加工用的分级设备
CN205418873U (zh) 用于圆柱形工件的调整装置
CN216637996U (zh) 一种电池外壳自动连续整齐排布输送装置
CN218281946U (zh) 一种加料再生破碎机
CN218604811U (zh) 一种夹心面包生产用的注料机构
CN220386795U (zh) 一种立式输送装置
CN211393103U (zh) 筒仓旋转式防分级落料装置
CN210028963U (zh) 一种电池钢壳输送装置
CN215557387U (zh) 一种定量出料的耐火材料进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