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81693U - 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81693U
CN209981693U CN201920883556.8U CN201920883556U CN209981693U CN 209981693 U CN209981693 U CN 209981693U CN 201920883556 U CN201920883556 U CN 201920883556U CN 209981693 U CN209981693 U CN 2099816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cable
driving
shaped terminal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8355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润庭
马从国
李东嶸
尤枭伟
谢明东
王建国
丁晓红
金德飞
张利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088355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816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816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8169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领域,公开了一种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装置,压针机构(4)位于压端平台(3)的上方;压端平台中,框架(81)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一排O型端子放置槽(82),每个O型端子放置槽的开口侧均设置有一个分离式锥形孔(83),两排分离式锥形孔分别设置在框架的两相对内侧壁,各分离式锥形孔均由对称的两瓣锥形孔瓣组成,两瓣锥形孔瓣分别滑动连接在滑轨(84)上,滑轨的两端固定在框架上,两瓣锥形孔瓣之间通过弹簧(85)连接,各分离式锥形孔中的两瓣锥形孔瓣之间均通过第四驱动单元(86)驱动开合。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将O型端子与线缆自动压端,而且能够适用于不同型号的O型端子的压端。

Description

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O型端子是电子元器件中经常会使用到的一种器件,O型端子的端口需要与线缆压端到一起后才能使用,在现有技术中,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端一般是通过人工压端,压端不均匀会导致O型端子与线缆之间具有间隙,会导致线缆与O型端子脱落,这样在电路中就无法实现正常的导通,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大批量产业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装置,能够自动将线缆压入O型端子的端口内,压合均匀,工作效率较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压端平台和压针机构,所述压针机构位于所述压端平台的上方;所述压端平台中,框架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一排O型端子放置槽,每个所述O型端子放置槽的开口侧均设置有一个分离式锥形孔,两排所述分离式锥形孔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两相对内侧壁,各所述分离式锥形孔均由对称的两瓣锥形孔瓣组成,两瓣锥形孔瓣分别滑动连接在滑轨上,所述滑轨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框架上,两瓣锥形孔瓣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各所述分离式锥形孔中的两瓣锥形孔瓣之间均通过第四驱动单元驱动开合。
优选地,所述压端平台中还包括第二同步带,各所述第四驱动单元中均包括第二凸轮和第八电机,所述第八电机固定在所述框架上,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凸轮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凸轮位于各所述分离式锥形孔中的两瓣锥形孔瓣之间,且所述第二凸轮的转轴均与所述第二同步带啮合连接,并与所述分离式锥形孔的中心轴平行设置。第八电机驱动第二凸轮转动,第二凸轮转动到凸起位置时会导致两瓣锥形孔瓣分离,弹簧被拉伸,分离式锥形孔被打开;当第二凸轮转动到相对不凸起的位置时,根据弹簧自身的回弹力将两瓣锥形孔瓣向中间拉拢,分离式锥形孔闭合;第二同步带的设置使得同一侧的分离式锥形孔能够同时打开和闭合。
优选地,在各所述O型端子放置槽的上表面边缘处还分别设置有若干垫块和若干喷气孔,各所述喷气孔分别通过管道与喷气枪的喷口连接。垫块的设置是为了防止O型端子放置到O型端子放置槽的上表面之后将喷气孔堵死,无法实现从喷气孔内喷出气体将O型端子顶起;在将两端O型端子与线缆的两端压端到一起之后,从喷气枪的喷口喷出高压气体,高压气体经管道从喷气孔喷出,将位于其上的O型端子喷起来,然后O型端子连通与之连接的线缆则会由于自身重力下落到下方的线缆推移机构上。
优选地,两两所述垫块之间具有一个所述喷气孔。垫块与喷气孔交错设置能够对O型端子起到更好的喷起效果。
优选地,所述压针机构包括第五驱动单元、两组第六驱动单元、两组与所述O型端子放置槽数量相等且压头竖直向下设置的压针以及两个压针壳体,所述第五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两个所述压针壳体与所述第五驱动单元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五驱动单元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压针壳体前后移动;两组所述压针和两组所述第六驱动单元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压针壳体内,所述第六驱动单元用于驱动两排所述压针上下移动。当O型端子放置到压端平台上、线缆的两端也放置到两端O型端子的端口内后,第五驱动单元驱动压针壳体前后移动至压针位于一个侧O型端子放置槽的正上方后,第六驱动单元驱动其中一组压针下压,将其下方的O型端子与线缆一端压端到一起;这一端压端结束后,第五驱动单元再驱动压针壳体反方向移动至压针位于另一侧的O型端子放置槽的正上方,然后第六驱动单元再驱动另一组压针下压,将其下方的O型端子与线缆一端压端到一起。
优选地,所述第五驱动单元中包括两根压针平移转轴、两个第九电机以及至少两根第三同步带,两根所述压针平移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两个所述第九电机均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且两个所述第九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两根所述压针平移转轴固定连接,三根所述第三同步带相互平行套设啮合在两根所述平移转轴上,且两个所述压针壳体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各所述第三同步带的下方。第九电机驱动压针平移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三同步带移动,进而实现固定在第三同步带下方的压针壳体移动,最终实现位于压针壳体内的压针移动。
优选地,两组所述第六驱动单元中均包括第十电机、主动转杆以及与所述压针数量相等的从动转杆和从动块,两个所述第十电机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压针壳体上,两个所述主动转杆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压针壳体上,两个所述第十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两根所述主动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每组所述从动转杆中,各所述从动转杆的顶端均分别转动连接在一根所述主动转杆的一侧,底端均分别转动连接在一个所述从动块的顶端,各所述从动块的底端分别转动连接一个所述压针。第十电机驱动主动转杆转动,带动从动转杆转动,由于从动转杆的顶端转动连接在主动转杆的一侧,从动转杆则相当于与主动转杆偏心设置,主动转杆转动时,从动转杆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从动块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压针上下移动,实现压针的下压和上移。
有益效果:O型端子被放置到两侧的O型端子放置槽上后,第四驱动单元驱动两瓣锥形孔瓣向两侧分开,弹簧被拉伸,分离式锥形孔打开,此时,可以将线缆放置在两排分离式锥形孔内,并将线缆的两端插入O型端子的端口内,然后第四驱动单元驱动两瓣锥形孔瓣闭合,弹簧回复到原状,接着再通过压针机构将两端O型端子与线缆的两端压合到一起。
本压合装置在压合时,两侧分离式锥形孔能够对线缆进行稳定的固定,使得压针机构的压合作用更加高效,均匀,自动化程度较高,有效节约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压端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压端平台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压端平台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压针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压针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介绍。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装置,如图1所示,主要由设置在机架上的压端平台3和压针机构4组成,压针机构4位于压端平台3的上方;如图2至4压端平台3中,框架81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一排三个O型端子放置槽82,在各O型端子放置槽82的上表面边缘处还分别设置有若干垫块90和若干喷气孔91,各喷气孔91分别通过管道与喷气枪的喷口连接,两两垫块90之间具有一个喷气孔91。每个O型端子放置槽82的开口侧均设置有一个分离式锥形孔83,两排分离式锥形孔83分别设置在框架81的两相对内侧壁,各分离式锥形孔83均由对称的两瓣锥形孔瓣组成,两瓣锥形孔瓣分别滑动连接在滑轨84上,滑轨84的两端固定在框架81上,两瓣锥形孔瓣之间通过弹簧85连接,各分离式锥形孔83中的两瓣锥形孔瓣之间均通过第四驱动单元86驱动开合。各第四驱动单元86均主要由第二凸轮88和第八电机89(型号为110BYG350C 16N.m,下文涉及到的电机型号均可以为该型号)组成,第八电机89固定在框架81上,其输出轴与第二凸轮88的转轴固定连接,第二凸轮88位于各分离式锥形孔83中的两瓣锥形孔瓣之间,一排三个第二凸轮88的转轴均与一个第二同步带87啮合连接,且各第二凸轮88的转轴均与分离式锥形孔83的中心轴平行设置。
如图5和6所示,压针机构4主要由第五驱动单元92、两组第六驱动单元93、两组每组三个压头竖直向下设置的压针94以及两个压针壳体95组成;第五驱动单元92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压针壳体95前后移动,第五驱动单元92主要由两根压针平移转轴96、两个第九电机以及三根第三同步带98组成,两根压针平移转轴96转动连接在机架上,两个第九电机均固定在机架上,且两个第九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两根压针平移转轴96固定连接,三根第三同步带98相互平行套设啮合在两根压针平移转轴96上,且两个压针壳体9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三根第三同步带98的下方。两组压针94和两组第六驱动单元93分别设置在两个压针壳体95内,第六驱动单元93用于驱动两排所述压针94上下移动,第六驱动单元93主要由第十电机99、主动转杆100以及与压针94数量相等的从动转杆101和从动块102组成,两个第十电机99分别固定在两个压针壳体95上,两个主动转杆100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压针壳体95上,两个第十电机99的输出轴分别与两根主动转杆100的一端固定连接,每组从动转杆101中,各从动转杆101的顶端均分别转动连接在一根主动转杆100的一侧,底端均分别转动连接在一个从动块102的顶端,各从动块102的底端分别转动连接一个压针94。
本实施方式中的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垫块90上的重力传感器(型号为HX711)检测到O型端子放置到O型端子放置槽82上的垫块90上之后,会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则控制第四驱动单元86中的第八电机89驱动第二凸轮88转动,第二凸轮88转动到凸起位置时分离式锥形孔83的两瓣锥形孔瓣沿导轨84分离到极限位置,弹簧85被拉伸,分离式锥形孔83被打开,然后人工将线缆的两端分别放置在两端已经打开的分离式锥形孔83内,并将线缆的两端插入O型端子的端口内。
当两瓣锥形孔瓣沿导轨84分离到极限位置时会触碰到导轨84上的限位开关,限位开关就会把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则控制第四驱动单元86中的第八电机89驱动第二凸轮88继续转动,驱动分离式锥形孔83的两瓣锥形孔瓣闭合,弹簧85回复到原状。此时,线缆的两端被分离式锥形孔83夹住。
然后控制器控制压针机构4中的第五驱动单元92中,第九电机驱动压针平移转轴96转动,进而带动第三同步带98移动,实现固定在第三同步带98下方的压针壳体95移动,以实现位于压针壳体95内的压针94移动至其位于一侧O型端子放置槽82的正上方。然后控制器控制第九电机停止运转,接着驱动第六驱动单元93中的第十电机99驱动主动转杆100转动,带动从动转杆101向下移动,进而带动从动块102向下移动,进而带动压针94向下移动,实现将压针94下方的O型端子与线缆一端压端到一起的目的;
控制器控制压针下压一段时间后,会控制第六驱动单元93中的第十电机99驱动主动转杆100继续转动,带动从动转杆101向上移动,进而带动从动块102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压针94上移;紧接着控制器控制第五驱动单元92中的第九电机驱动压针平移转轴96反转,进而带动第三同步带98反方向移动,进而驱动压针壳体95反方向移动至压针94位于另一侧的O型端子放置槽82的正上方,然后控制器再控制第六驱动单元93以上述相同的方式驱动压针94下压,实现对另一侧O型端子和线缆的压端。
两端都压端结束后,控制器控制喷气枪的喷口喷出高压气体,高压气体经管道从喷气孔91喷出,将位于垫块90上的O型端子以及与O型端子压端到一起的线缆喷起来;然后O型端子连通与之压端在一起的线缆则会由于自身重力下落到框架81下方进入到下一工序。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压端平台(3)和压针机构(4),所述压针机构(4)位于所述压端平台(3)的上方;
所述压端平台(3)中,框架(81)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一排O型端子放置槽(82),每个所述O型端子放置槽(82)的开口侧均设置有一个分离式锥形孔(83),两排所述分离式锥形孔(83)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81)的两相对内侧壁,各所述分离式锥形孔(83)均由对称的两瓣锥形孔瓣组成,两瓣锥形孔瓣分别滑动连接在滑轨(84)上,所述滑轨(84)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框架(81)上,两瓣锥形孔瓣之间通过弹簧(85)连接,各所述分离式锥形孔(83)中的两瓣锥形孔瓣之间均通过第四驱动单元(86)驱动开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端平台(3)中还包括第二同步带(87),各所述第四驱动单元(86)中均包括第二凸轮(88)和第八电机(89),所述第八电机(89)固定在所述框架(81)上,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凸轮(88)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凸轮(88)位于各所述分离式锥形孔(83)中的两瓣锥形孔瓣之间,且所述第二凸轮(88)的转轴均与所述第二同步带(87)啮合连接,并与所述分离式锥形孔(83)的中心轴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所述O型端子放置槽(82)的上表面边缘处还分别设置有若干垫块(90)和若干喷气孔(91),各所述喷气孔(91)分别通过管道与喷气枪的喷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两所述垫块(90)之间具有一个所述喷气孔(91)。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针机构(4)包括第五驱动单元(92)、两组第六驱动单元(93)、两组与所述O型端子放置槽(82)数量相等且压头竖直向下设置的压针(94)以及两个压针壳体(95),所述第五驱动单元(92)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两个所述压针壳体(95)与所述第五驱动单元(92)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五驱动单元(92)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压针壳体(95)前后移动;两组所述压针(94)和两组所述第六驱动单元(93)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压针壳体(95)内,所述第六驱动单元(93)用于驱动两排所述压针(94)上下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驱动单元(92)中包括两根压针平移转轴(96)、两个第九电机以及至少两根第三同步带(98),两根所述压针平移转轴(96)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两个所述第九电机均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且两个所述第九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两根所述压针平移转轴(96)固定连接,三根所述第三同步带(98)相互平行套设啮合在两根所述压针平移转轴(96)上,且两个所述压针壳体(9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各所述第三同步带(98)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六驱动单元(93)中均包括第十电机(99)、主动转杆(100)以及与所述压针(94)数量相等的从动转杆(101)和从动块(102),两个所述第十电机(99)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压针壳体(95)上,两个所述主动转杆(100)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压针壳体(95)上,两个所述第十电机(99)的输出轴分别与两根所述主动转杆(100)的一端固定连接,每组所述从动转杆(101)中,各所述从动转杆(101)的顶端均分别转动连接在一根所述主动转杆(100)的一侧,底端均分别转动连接在一个所述从动块(102)的顶端,各所述从动块(102)的底端分别转动连接一个所述压针(94)。
CN201920883556.8U 2019-06-13 2019-06-13 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816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3556.8U CN209981693U (zh) 2019-06-13 2019-06-13 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3556.8U CN209981693U (zh) 2019-06-13 2019-06-13 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81693U true CN209981693U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65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8355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81693U (zh) 2019-06-13 2019-06-13 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8169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5847A (zh) * 2019-06-13 2019-09-20 淮阴工学院 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回收装置
CN112959019A (zh) * 2021-02-18 2021-06-15 广州普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光纤电缆表面卡环安装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5847A (zh) * 2019-06-13 2019-09-20 淮阴工学院 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回收装置
CN112959019A (zh) * 2021-02-18 2021-06-15 广州普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光纤电缆表面卡环安装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81693U (zh) 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装置
CN105053291B (zh) 一种茶叶自动化压制设备
CN106736371B (zh) 一种用于继电器的自动组装机
CN103891808B (zh) 包馅食品成型机
CN203801585U (zh) 包馅食品成型机
CN106993947B (zh) 一种咖啡自动制作机器人
CN105081743A (zh) 电机卡簧装配机
CN103928820A (zh) 一种插针机及其插针方法
CN110265847B (zh) 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回收装置
CN108942223B (zh) 一种微型触片的自动上料与锁螺丝装置
CN204930226U (zh) 一种茶叶自动化压制设备的出料装置
CN209844178U (zh) O型端子与线缆的抓取压合装置
CN108100392B (zh) 一种西林瓶的拆包理瓶生产线
CN203801588U (zh) 新型包馅食品成型机
US2979095A (en) Machine for tearing muffins
CN105797370B (zh) 麻将机开门机构
CN108747348A (zh) 一种led灯自动装配机
CN209844179U (zh) 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
CN209649290U (zh) 瑜伽球自动搪胶生产线
CN209844180U (zh) 多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
CN209003630U (zh) 一种带有易拆卸旋转烤架的烤箱
CN207854917U (zh) 一种切料式自动送模蛋挞机
CN108688053A (zh) 卡托自动化生产设备
CN203245134U (zh) 一种拉链拉头筛选装置
CN110265848B (zh) 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21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