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44179U - 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44179U
CN209844179U CN201920883521.4U CN201920883521U CN209844179U CN 209844179 U CN209844179 U CN 209844179U CN 201920883521 U CN201920883521 U CN 201920883521U CN 209844179 U CN209844179 U CN 209844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clamping jaw
screening
moto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835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润庭
周大森
马从国
李东嶸
尤枭伟
王鑫
丁晓红
葛红
金德飞
张利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088352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44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44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4417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筛选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套取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气缸和与气缸数量相等的套取柱,各气缸均固定在机架上、筛选机构的滑板(8)底端下方,各套取柱分别固定在各气缸的伸缩杆端部,各气缸的伸缩杆的伸缩方向均与滑板的底端垂直;抓取机构的夹爪结构与套取柱相对设置,压端平台位于抓取机构的一侧或下方,压针机构设置在压端平台上方,线缆夹爪机构设置在所述压端平台的下方,线缆推移机构设置在线缆夹爪机构的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将O型端子自动放置到压端平台上,而且能够自动将线缆压入O型端子的端口内,并将压端后结合到一起的O型端子和线缆自动推移到下一工序。

Description

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
背景技术
O型端子是电子元器件中经常会使用到的一种器件,O型端子的端口需要与线缆压端到一起后才能使用,在现有技术中,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端一般是通过人工压端,压端不均匀会导致O型端子与线缆之间具有间隙,会导致线缆与O型端子脱落,这样在电路中就无法实现正常的导通,机械化压端设备也有出现,但是一般都只能是将O型端子放置到压端平台上之后,将线缆的端部插入到O型端子的端口内,然后才能施加压力将二者压端到一起,将O型端子放置到压端平台以及将线缆的端部插入到O型端子的端口内均需要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大批量产业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不仅能够将O型端子自动放置到压端平台上,而且能够自动将线缆压入O型端子的端口内,并将压端后结合到一起的O型端子和线缆自动推移到下一工序。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包括筛选机构、抓取机构、压端平台、压针机构、线缆夹爪机构、线缆推移机构以及套取机构,所述筛选机构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套取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气缸和与所述气缸数量相等的套取柱,各所述气缸均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筛选机构的滑板底端下方,各所述套取柱分别固定在各所述气缸的伸缩杆端部,各所述气缸的伸缩杆的伸缩方向均与所述滑板的底端垂直;所述抓取机构的夹爪结构与所述套取机构中的套取柱相对设置,所述压端平台位于所述抓取机构的一侧或下方,所述压针机构设置在所述压端平台上方,所述线缆夹爪机构设置在所述压端平台的下方,所述线缆推移机构设置在所述线缆夹爪机构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筛选机构中包括滑板、限位板、具有若干筛选通孔的筛选板以及与若干对卡位门,所述筛选通孔的数量与所述卡位门的对数均与所述套取柱的个数相等;所述滑板倾斜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筛选板水平设置在所述滑板的底端,各对所述卡位门沿所述筛选板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且位于其下方,每对所述卡位门中,两两卡位门相对设置且通过扭簧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两两卡位门之间的间隙分别位于各所述筛选通孔的前侧下方、各所述套取柱与各所述夹爪结构之间,所述限位板水平设置在各对所述卡位门的正下方。很多O型端子从滑板上下滑到筛选板后,O型端子从筛选通孔通过后,落入到两两卡位门之间的间隙内,当其下部触碰到限位板后停止下落,然后套取机构则会带动套取柱前移推开两侧卡位门,同时将两侧卡位门之间的O型端子套取到套取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筛选机构中还包括O型端子方位矫正机构,所述O型端子方位矫正机构包括转动毛刷、第一电机、矩形框、矩形内板、第一齿轮和第二电机,所述转动毛刷水平设置在所述滑板底端、所述筛选板上侧,且所述转动毛刷与所述筛选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矩形内板一侧,其输出轴连接所述转动毛刷的转轴;所述矩形框固定在所述滑板的一侧且与所述转动毛刷垂直设置,所述矩形框框在所述矩形内板的四周,所述矩形内板的一侧具有啮合齿,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机架上,其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矩形内板通过所述啮合齿啮合。滑板上的O型端子在下滑到筛选板上方时,可能会出现O型端子没有对准筛选通孔或O型端子的位置错位等无法从筛选通孔通过的情况,这样O型端子就无法从筛选通孔穿过进入卡位门,还会堵塞该筛选通孔使其不能允许其他O型端子通过,此时就需要通过O型端子方位矫正机构对O型端子的方位进行调整。第一电机驱动转动毛刷转动,与此同时,第二电机通过第一齿轮驱动矩形内板在矩形框内运动,而第一电机固定在矩形内板上,所以第一电机则会带动转动毛刷在转动的同时在在滑板上上下移动,转动毛刷则会对滑板上的O型端子位置进行校正,使O型端子能够更好地对准对应的筛选通孔,以顺利地通过筛选通孔,提高筛选效率。
优选地,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卡位门上,另一端与所述机架固定。套取柱前移推动卡位门,则扭簧会转动,两侧卡位门打开,套取柱后移时,由于扭簧的扭力,两侧卡位门则会自动关闭,恢复到原始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筛选机构中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抖动器,所述滑板的顶端下侧通过支架与所述抖动器连接。为了使滑板上的O型端子能够更加高效地校正位置,筛选机构中设置抖动器,通过抖动器的抖动带动滑板抖动,其上的O形端利用重力和抖动器的抖动作用使O型端子摆正下滑角度,使得O形端利用自身重力更容易落进卡位门的间隙中,使筛选更加高效。
进一步地,所述套取机构中还包括移动定位结构,所述移动定位结构包括与所述套取柱数量相等的滑块、第一定位壳体和第一驱动单元,各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壳体内,各所述第一定位壳体分别固定在各所述气缸的伸缩杆端部,各所述第一定位壳体内分别设置与所述筛选板垂直的滑轨,各所述滑块分别滑动连接在各所述滑轨内,各所述套取柱分别固定在各所述滑块上,各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分别用于驱动各所述滑块沿各所述滑轨上下移动。当O型端子落入到两两卡位门之间后,第一驱动单元驱动滑块带动套取柱沿滑轨上移至正对O型端子的圆形通孔,这样之后气缸才会驱动第一定位壳体带动滑块以及套取柱前移将O型端子通过其圆形通孔套取住。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三电机、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丝杆,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壳体内,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齿轮同轴固定,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丝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三齿轮同轴固定,顶端与所述滑块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三电机驱动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则带动丝杆转动,丝杆则带动滑块沿滑轨上下移动,进而实现固定在滑块上的套取柱沿滑轨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在所述套取柱与所述卡位门相对的一侧侧面上还固定有贴片式感光传感器。贴片式感光传感器是检测O形端的圆形通孔的位置,实现套取柱的准确定位套取。
优选地,所述抓取机构包括夹爪结构和夹爪角度调控结构,所述夹爪角度调控结构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四电机以及通过支板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四电机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且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的两侧啮合;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固定连接,顶端与定位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固定连接,顶端与所述定位板转动连接,所述夹爪结构固定在所述定位板上。第四电机驱动第一主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转动,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带动定位板旋转,进而带动固定在定位板上的夹爪结构转动;利用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相啮合传动的这种设计是因为这种配合工作更加平稳,提高位置调整的精度,提高了传动比。
进一步地,所述抓取机构中还包括夹爪横向调节结构,所述夹爪横向调节结构包括第二定位壳体、滑动板、同步带轮、第一同步带和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定位壳体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其内设置与所述套取柱垂直设置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板的两端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槽内,所述支板固定在所述滑动板上;所述同步带轮固定在所述第二定位壳体内,所述第一同步带与所述滑动板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同步带轮套设啮合,且所述第一同步带与所述滑动槽平行设置;所述同步带轮的转轴与所述滑动槽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同步带轮转动。第二驱动单元驱动同步带轮转动,进而第一同步带带动滑动板沿滑动槽移动,固定在滑动板上的支板移动,进而设置在支板上的夹爪角度调控结构也随之整体移动,实现夹爪结构的横向移动;利用滑动板与第一同步带相结合的方式实现O形端夹爪结构横向位置的调整,从而可以调整到达已经有O形端的卡位门前方,实现对O形端的抓取动作。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中包括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以及第五电机,所述第五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二定位壳体内,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所述同步带轮同轴固定。第五电机驱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进而第二锥形齿轮转动,带动同步带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同步带带动滑动板沿滑动槽滑动;利用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的配合实现了垂直角度之间的传动,同时这种设计使得第二驱动单元占用空间减小,可以使本装置小型化。
进一步地,所述抓取机构中还包括夹爪前后调节结构,所述夹爪前后调节机构包括活动盒、导轨和第三驱动单元,所述第二定位壳体固定在所述活动盒上,所述活动盒套设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筛选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三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活动盒沿所述导轨前后移动。第三驱动单元驱动活动盒沿导轨前后移动,进而驱动第二定位壳体沿导轨前后移动,进而实现夹爪横向调节结构和夹爪角度调控结构前后移动,使得夹爪结构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整到达已经有O形端的卡位门前方,实现对O形端的抓取动作。
优选地,所述第三驱动单元中包括第六电机、第一凸轮、定位杆、一级活动杆和二级活动杆,所述第六电机固定在所述机架上,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凸轮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凸轮上,另一端与所述一级活动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一级活动杆的顶端与所述二级活动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二级活动杆的顶端与所述活动盒转动连接。第六电机驱动第一凸轮旋转,带动定位杆、一级活动杆和二级活动杆活动,实现活动盒沿沿导轨前后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三驱动单元中还包括撬动杆和连接柱,所述撬动杆的顶端与所述凸轮边缘有效接触,底端与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固定在所述压端平台上。第六电机驱动第一凸轮旋转到其凸起的一侧时,第一凸轮会下压撬动杆,撬动杆的另一端则会通过连接柱将压端平台压起来至其与抓取机构齐平的位置,以方便抓取机构将抓取到的O型端子放置到压端平台上。
优选地,所述夹爪结构包括底座、第一瓣夹取爪、第二瓣夹取爪、双向螺旋丝杆和第七电机,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定位板上,所述第七电机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双向螺旋丝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七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双向螺旋丝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瓣夹取爪固定在所述双向螺旋丝杆的端部,所述第二瓣夹取爪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第一瓣夹取爪相对设置。第七电机驱动双向螺旋丝杆转动,双向螺旋丝杆的旋转使得第一瓣夹取爪沿其向靠近或远离第二瓣夹取爪的方向移动,实现夹取和松开;利用双向螺旋丝杆与第一瓣夹取爪和第二瓣夹取爪相配合,因为双向螺旋丝杆行进的精度较高,对o形端的夹取效率极大的提高;同时这种设计也使得设备可以实现小型化,以及更加容易实现配合工作。
优选地,所述压端平台中,框架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一排O型端子放置槽,每个所述O型端子放置槽的开口侧均设置有一个分离式锥形孔,两排所述分离式锥形孔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两相对内侧壁,各所述分离式锥形孔均由对称的两瓣锥形孔瓣组成,两瓣锥形孔瓣分别滑动连接在孔瓣滑轨上,所述孔瓣滑轨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框架上,两瓣锥形孔瓣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各所述分离式锥形孔中的两瓣锥形孔瓣之间均通过第四驱动单元驱动开合。抓取机构抓取到的O型端子被放置到两侧的O型端子放置槽上后,第四驱动单元驱动两瓣锥形孔瓣向两侧分开,弹簧被拉伸,分离式锥形孔打开,此时,可以将线缆放置在两排分离式锥形孔内,并将线缆的两端插入O型端子的端口内,然后第四驱动单元驱动两瓣锥形孔瓣闭合,弹簧回复到原状,接着再通过压针机构将两端O型端子与线缆的两端压端到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压端平台中还包括第二同步带,各所述第四驱动单元中均包括第二凸轮和第八电机,所述第八电机固定在所述框架上,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凸轮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凸轮位于各所述分离式锥形孔中的两瓣锥形孔瓣之间,且所述第二凸轮的转轴均与所述第二同步带啮合连接,并与所述分离式锥形孔的中心轴平行设置。第八电机驱动第二凸轮转动,第二凸轮转动到凸起位置时会导致两瓣锥形孔瓣分离,弹簧被拉伸,分离式锥形孔被打开;当第二凸轮转动到相对不凸起的位置时,根据弹簧自身的回弹力将两瓣锥形孔瓣向中间拉拢,分离式锥形孔闭合;第二同步带的设置使得同一侧的分离式锥形孔能够同时打开和闭合。
优选地,在各所述O型端子放置槽的上表面边缘处还分别设置有若干垫块和若干喷气孔,各所述喷气孔分别通过管道与喷气枪的喷口连接。垫块的设置是为了防止O型端子放置到O型端子放置槽的上表面之后将喷气孔堵死,无法实现从喷气孔内喷出气体将O型端子顶起;在将两端O型端子与线缆的两端压端到一起之后,从喷气枪的喷口喷出高压气体,高压气体经管道从喷气孔喷出,将位于其上的O型端子喷起来,然后O型端子连通与之连接的线缆则会由于自身重力下落到下方的线缆推移机构上。
优选地,两两所述垫块之间具有一个所述喷气孔。垫块与喷气孔交错设置能够对O型端子起到更好的喷起效果。
优选地,所述压针机构包括第五驱动单元、两组第六驱动单元、两组与所述O型端子放置槽数量相等且压头竖直向下设置的压针以及两个压针壳体,所述第五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两个所述压针壳体与所述第五驱动单元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五驱动单元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压针壳体前后移动;两组所述压针和两组所述第六驱动单元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压针壳体内,所述第六驱动单元用于驱动两排所述压针上下移动。当O型端子放置到压端平台上、线缆的两端也放置到两端O型端子的端口内后,第五驱动单元驱动压针壳体前后移动至压针位于一个侧O型端子放置槽的正上方后,第六驱动单元驱动其中一组压针下压,将其下方的O型端子与线缆一端压端到一起;这一端压端结束后,第五驱动单元再驱动压针壳体反方向移动至压针位于另一侧的O型端子放置槽的正上方,然后第六驱动单元再驱动另一组压针下压,将其下方的O型端子与线缆一端压端到一起。
优选地,所述第五驱动单元中包括两根压针平移转轴、两个第九电机以及至少两根第三同步带,两根所述压针平移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两个所述第九电机均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且两个所述第九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两根所述压针平移转轴固定连接,三根所述第三同步带相互平行套设啮合在两根所述平移转轴上,且两个所述压针壳体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各所述第三同步带的下方。第九电机驱动压针平移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三同步带移动,进而实现固定在第三同步带下方的压针壳体移动,最终实现位于压针壳体内的压针移动。
优选地,两组所述第六驱动单元中均包括第十电机、主动转杆以及与所述压针数量相等的从动转杆和从动块,两个所述第十电机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压针壳体上,两个所述主动转杆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压针壳体上,两个所述第十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两根所述主动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每组所述从动转杆中,各所述从动转杆的顶端均分别转动连接在一根所述主动转杆的一侧,底端均分别转动连接在一个所述从动块的顶端,各所述从动块的底端分别转动连接一个所述压针。第十电机驱动主动转杆转动,带动从动转杆转动,由于从动转杆的顶端转动连接在主动转杆的一侧,从动转杆则相当于与主动转杆偏心设置,主动转杆转动时,从动转杆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从动块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压针上下移动,实现压针的下压和上移。
优选地,所述线缆夹爪机构包括至少两组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线缆抓手结构,每组所述线缆抓手结构中均包括两个线缆平移转轴、至少一个线缆抓手、一个第三同步带和两个第十一电机,两个所述线缆平移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两个所述第十一电机分别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且其输出轴分别与两个所述线缆平移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同步带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线缆平移转轴套设啮合,所述线缆抓手固定在所述第三同步带上;所述第三同步带与所述筛选板垂直设置,所述线缆平移转轴与所述筛选板平行设置。第十一电机驱动线缆平移转轴正转,第三同步带平移,固定在其上的线缆抓手平移,另一侧的第十一电机驱动线缆平移转轴反转,则第三同步带反方向平移,固定在其上的线缆抓手则反方向平移;实现线缆抓手的灵活移动。
优选地,各所述线缆抓手均由第一瓣抓手、第二瓣抓手、第二主动齿轮、第三从动齿轮、第十二电机和支座组成,所述支座固定在所述第三同步带上,所述第十二电机固定在所述支座上,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三从动齿轮均转动连接在所述支座上,所述第十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瓣抓手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上,所述第二瓣抓手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第三从动齿轮上。第十二电机驱动第二主动齿轮正转,带动第三从动齿轮反转,实现将第一瓣抓手和第二瓣抓手闭合;第十二电机驱动第二主动齿轮反转,带动第三从动齿轮正转,实现将第一瓣抓手和第二瓣抓手打开。
优选地,所述第一瓣抓手和所述第二瓣抓手的相对内侧还分别具有夹取孔。夹取孔的设置使得线缆抓手能够对线缆进行更有效的抓取。
优选地,在所述夹取孔的上下侧分别具有锯齿状夹爪。锯齿状夹爪的设置也是为了使得线缆抓手能够对线缆进行更有效的抓取。
优选地,所述线缆推移机构包括第七驱动单元、托盘、推移板以及至少两组推移爪,所述托盘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七驱动单元固定在所述托盘上,各组所述推移爪等间距固定在所述推移板上,所述推移板位于所述托盘的下方,各组所述推移爪穿过所述托盘上的通孔口位于所述托盘上方,所述第七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推移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移动。第七驱动单元驱动推移板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移动时,推移板上的推移爪会在托盘的通孔限定范围内移动,即推移爪有时候会全部伸出到托盘上方,有时候会全部位于托盘下方,并能够相对托盘水平移动,这样就能够将落到托盘上的线缆和O型端子压端结构慢慢的推移到下一工序。
优选地,所述第七驱动单元中包括第十三电机、推移主动杆、推移执行杆和推移从动杆,所述第十三电机固定在所述托盘上,其输出轴与所述推移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推移主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移执行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推移执行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移从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推移从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托盘转动连接,所述推移执行杆的中部与所述推移板通过固定在所述推移板底部的固定块转动连接。第十三电机带动推移主动杆旋转,带动推移执行杆转动,进而带动推移从动杆转动,推移执行杆的转动则会带动与其中部转动连接的推移板上下和前后移动,进而带动固定在推移板上的推移爪上下和前后移动,实现对托盘上的线缆和O型端子压端结构的推移。
有益效果:需要通过本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进行压端时,首先将很多O型端子倒入筛选机构中,经筛选机构的筛选,筛选出的O型端子被套取机构套取,然后被抓取机构抓取住放置到压端平台上,线缆夹爪机构将线缆置于压端平台上,并将线缆的两端插入两端O型端子的端口内,然后压针机构下压将两端的O型端子与线缆的两端压端到一起,压端到一起的O型端子和线缆下落到线缆推移机构上,经线缆推移机构推移到下一工序。可见本压端装置能够自动筛选O型端子、自动抓取O型端子、自动将O型端子放置到压端平台、自动将线缆与O型端子压端到一起、并能将压端到一起的O型端子和线缆自动推移至下一工序,自动化程度较高,有效节约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1中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方式1中筛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套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至8为抓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至11为压端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2和13为压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线缆夹爪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线缆抓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和17为线缆推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方式2中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9和20为实施方式2中筛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介绍。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如图1所示,主要由筛选机构1、抓取机构2、压端平台3、压针机构4、线缆夹爪机构5、线缆推移机构6以及套取机构7组成。筛选机构1设置在机架上,套取机构7设置在筛选机构1的滑板8底端下方,抓取机构2的夹爪结构9与套取机构7中的套取柱10相对设置,压端平台3水平设置在抓取机构2的一侧,压针机构4设置在压端平台3上方,线缆夹爪机构5设置在压端平台3的下方,线缆推移机构6设置在线缆夹爪机构5的下方。
如图2所示,筛选机构1主要由滑板8、限位板12、具有三个筛选通孔13的筛选板14以及三对卡位门15组成,滑板8倾斜固定在机架上,滑板8的顶端下侧还通过支架25与抖动器24连接;筛选板14水平固定在滑板8的底端,各对卡位门15沿筛选板14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且位于其下方,每对卡位门15中,两两卡位门15相对设置且通过扭簧16转动连接在机架上,扭簧16的一端固定在卡位门15上,另一端与机架固定连接;两两卡位门15之间的间隙分别位于各筛选通孔13的前侧下方,限位板12水平固定在各对卡位门15的正下方。
如图3所示,套取机构7主要由三个气缸、三个套取柱10以及用于移动定位套取柱10的移动定位结构35组成,三个气缸均固定在机架上、滑板8下方,三个气缸的伸缩杆的伸缩方向与筛选板14垂直。移动定位结构35主要由三块滑块36、三个第一定位壳体37和三个第一驱动单元38组成,三个第一驱动单元38分别固定在三个第一定位壳体37内,三个第一定位壳体37分别固定在三个气缸的伸缩杆端部,三个第一定位壳体37内分别具有与筛选板14垂直的滑轨,三块滑块36分别滑动连接在三个滑轨39内,三个套取柱10分别固定在三个滑块36上并分别位于三对卡位门15的间隙后侧,在每个套取柱10与卡位门15相对的一侧侧面上还分别固定有型号为PT-A1-AC-3528-850的贴片式感光传感器44。三个第一驱动单元38分别用于驱动三个滑块36沿三个滑轨39上下移动。第一驱动单元38主要由第三电机40(型号为110BYG350C 16N.m,下文涉及到的电机型号均可以为该型号)、第二齿轮41、第三齿轮42和丝杆43组成,第三电机40固定在第一定位壳体37内,第三电机40的输出轴与第二齿轮41同轴固定,第二齿轮41与第三齿轮42啮合,丝杆43的底端与第三齿轮42同轴固定,顶端与滑块36的底面固定连接。
抓取机构2主要由夹爪结构9、夹爪角度调控结构46、夹爪横向调节结构55和夹爪前后调节结构组成,如图4至6所示,夹爪结构9主要由底座76、第一瓣夹取爪77、第二瓣夹取爪78、双向螺旋丝杆79和第七电机80组成,底座76固定在定位板54上,第七电机80固定在底座76上,双向螺旋丝杆79转动连接在底座76上,第七电机80的输出轴与双向螺旋丝杆79固定连接,第一瓣夹取爪77固定在双向螺旋丝杆79的端部,第二瓣夹取爪78固定在底座76上且与第一瓣夹取爪77相对设置。
夹爪角度调控结构46包括第一转动杆47、第二转动杆48、第四电机49以及通过支板50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第一主动齿轮51、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第四电机49固定在机架上,且其输出轴与第一主动齿轮51同轴连接,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分别与第一主动齿轮51的两侧啮合;第一转动杆47的底端与第一从动齿轮52固定连接,顶端与定位板54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杆48的底端与第二从动齿轮53固定连接,顶端与定位板54转动连接。
夹爪横向调节结构55主要由第二定位壳体56、滑动板57、同步带轮58、第一同步带59和第二驱动单元60组成,第二定位壳体56设置在机架上,其内设置与套取柱10垂直设置的滑动槽61,滑动板57的两端滑动连接在滑动槽61内,支板50固定在滑动板57上;同步带轮58固定在第二定位壳体56内,第一同步带59与滑动板57固定连接并与同步带轮58套设啮合,且第一同步带59与滑动槽61平行设置;同步带轮58的转轴与滑动槽61垂直设置;第二驱动单元60用于驱动同步带轮58转动,第二驱动单元60主要由第一锥形齿轮62、第二锥形齿轮63以及第五电机64组成,第五电机64固定在第二定位壳体56内,其输出轴与第一锥形齿轮62同轴连接,第一锥形齿轮62与第二锥形齿轮63啮合,且第二锥形齿轮63与同步带轮58同轴固定。
如图1、4、7和8所示,夹爪前后调节机构主要由活动盒66、导轨67和第三驱动单元68组成,第二定位壳体56固定在活动盒66上,活动盒66套设在导轨67上,导轨67固定在机架上且与筛选板14垂直设置;第三驱动单元68用于驱动活动盒66沿导轨67前后移动,第三驱动单元68主要由第六电机、第一凸轮70、定位杆71、一级活动杆72、二级活动杆73、撬动杆74和连接柱75组成,第六电机固定在机架上,其输出轴与第一凸轮70固定连接,定位杆7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凸轮70上,另一端与一级活动杆72的底端转动连接,一级活动杆72的顶端与二级活动杆73的底端转动连接,二级活动杆73的顶端与活动盒66转动连接;撬动杆74的顶端与第一凸轮70边缘有效接触,底端与连接柱75固定连接,连接柱75固定在压端平台3的框架81上,即压端平台3悬空设置,在压端平台3不工作状态,压端平台3都是位于抓取机构2下方的。
如图9至11所示,压端平台3中,框架81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一排三个O型端子放置槽82,在各O型端子放置槽82的上表面边缘处还分别设置有若干垫块90和若干喷气孔91,各喷气孔91分别通过管道与喷气枪的喷口连接,两两垫块90之间具有一个喷气孔91。每个O型端子放置槽82的开口侧均设置有一个分离式锥形孔83,两排分离式锥形孔83分别设置在框架81的两相对内侧壁,各分离式锥形孔83均由对称的两瓣锥形孔瓣组成,两瓣锥形孔瓣分别滑动连接在孔瓣滑轨84上,孔瓣滑轨84的两端固定在框架81上,两瓣锥形孔瓣之间通过弹簧85连接,各分离式锥形孔83中的两瓣锥形孔瓣之间均通过第四驱动单元86驱动开合。各第四驱动单元86均主要由第二凸轮88和第八电机89组成,第八电机89固定在框架81上,其输出轴与第二凸轮88的转轴固定连接,第二凸轮88位于各分离式锥形孔83中的两瓣锥形孔瓣之间,一排三个第二凸轮88的转轴均与一个第二同步带87啮合连接,且各第二凸轮88的转轴均与分离式锥形孔83的中心轴平行设置。
如图12和13所示,压针机构4主要由第五驱动单元92、两组第六驱动单元93、两组每组三个压头竖直向下设置的压针94以及两个压针壳体95组成;第五驱动单元92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压针壳体95前后移动,第五驱动单元92主要由两根压针平移转轴96、两个第九电机以及三根第三同步带98组成,两根压针平移转轴96转动连接在机架上,两个第九电机均固定在机架上,且两个第九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两根压针平移转轴96固定连接,三根第三同步带98相互平行套设啮合在两根压针平移转轴96上,且两个压针壳体9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三根第三同步带98的下方。两组压针94和两组第六驱动单元93分别设置在两个压针壳体95内,第六驱动单元93用于驱动两排所述压针94上下移动,第六驱动单元93主要由第十电机99、主动转杆100以及与压针94数量相等的从动转杆101和从动块102组成,两个第十电机99分别固定在两个压针壳体95上,两个主动转杆100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压针壳体95上,两个第十电机99的输出轴分别与两根主动转杆100的一端固定连接,每组从动转杆101中,各从动转杆101的顶端均分别转动连接在一根主动转杆100的一侧,底端均分别转动连接在一个从动块102的顶端,各从动块102的底端分别转动连接一个压针94。
如图14所示,线缆夹爪机构5包括三组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线缆抓手结构103,每组线缆抓手结构103中均包括两个线缆平移转轴104、两个线缆抓手105、一个第四同步带106和两个第十一电机,两个线缆平移转轴104转动连接在机架上,两个第十一电机分别固定在机架上且其输出轴分别与两个线缆平移转轴10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四同步带10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线缆平移转轴104套设啮合,线缆抓手105固定在第四同步带106上;第四同步带106与筛选板14垂直设置,线缆平移转轴104与筛选板14平行设置。
如图15所示,各线缆抓手105均由第一瓣抓手108、第二瓣抓手109、第二主动齿轮110、第三从动齿轮111、第十二电机112和支座113组成,支座113固定在第四同步带106上,第十二电机112固定在支座113上,第二主动齿轮110和第三从动齿轮111均转动连接在支座113上,第十二电机112的输出轴与第二主动齿轮110同轴连接,第二主动齿轮110与第三从动齿轮111啮合,第一瓣抓手108的底端固定在第二主动齿轮110上,第二瓣抓手109的底端固定在第三从动齿轮111上;第一瓣抓手108和第二瓣抓手109的相对内侧还分别具有夹取孔120,在夹取孔120的上下侧还分别设置锯齿状夹爪121。
如图16和17所示,线缆推移机构6主要由第七驱动单元、托盘123、推移板124以及至少两组推移爪125组成,托盘123固定在机架上,第七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推移板124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移动,该第七驱动单元主要由第十三电机、推移主动杆128、推移执行杆129和推移从动杆130组成,第十三电机固定在托盘123上,其输出轴与推移主动杆128的一端固定连接,推移主动杆128的另一端与推移执行杆129的一端转动连接,推移执行杆129的另一端与推移从动杆130的一端转动连接,推移从动杆130的另一端与托盘123转动连接,推移执行杆129的中部与推移板124通过固定在推移板124底部的固定块131转动连接。各组推移爪125等间距固定在推移板124上,推移板124位于托盘123的下方,各组推移爪125穿过托盘123上的通孔口126位于托盘123上方。
本实施方式中的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很多O型端子倒入滑板8上后,启动抖动器24,抖动器24带动滑板8抖动,滑板8上的O形端利用重力和抖动器24的抖动作用使O型端子摆正下滑角度并利用自身重力下滑到筛选板14的筛选通孔13处,从筛选通孔13通过的O型端子落入到两两卡位门15之间的间隙内,当O形端下部触碰到限位板12后停止下落;在限位板12上、O型端的落下的位置设置重力传感器(型号为HX711),该重力传感器感应到有O型端与其接触后,说明O型端已经下落到限位板12上,则该重力传感器会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则控制套取机构7中移动定位机构35中的第一驱动单元38中的第三电机40驱动第二齿轮41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齿轮42转动,第三齿轮42则带动丝杆43转动,丝杆43则带动滑块36沿滑轨39上移,进而固定在滑块36上的套取柱10沿滑轨39上移,当套取柱10上的贴片式感光传感器44检测到O形端的圆形通孔的位置时,贴片式感光传感器44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则控制第三电机40停止驱动;然后控制器控制套取机构7中的气缸驱动第一定位壳体37前移,在扭簧16和第一定位壳体37的推动作用下推开两侧卡位门15,同时套取柱10伸入到O型端子的通孔内将O型端子套取住(此时气缸27的伸缩杆刚好伸长到极限位置)。在实际应用中,各套取柱10上表面上分别固定有重力传感器(型号为HX711),当重力传感器感应到有重力时,说明O型端已经被套取柱10套取到,则该重力传感器则会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
当控制器接收到来自套取柱10表面的重力传感器的信号后,则会控制夹爪横向调节结构55的第二驱动单元60中的第五电机64驱动第一锥形齿轮62正转,进而第二锥形齿轮63转动,带动同步带轮58正转,进而通过第一同步带59带动滑动板57沿滑动槽61滑动,固定在滑动板57上的支板50移动,进而设置在支板50上的夹爪角度调控结构46也随之整体移动,实现夹爪结构9的横向移动。
当支板50触碰到设置在第二定位壳体56上的任意一个限位开关时(第二定位壳体56上设置有三个限位开关,分别对应三个套取柱10的位置),限位开关将此时的夹爪结构9所处位置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则控制第五电机64停止运转,紧接着控制夹爪前后调节结构中的第三驱动单元68中,第六电机驱动第一凸轮70旋转,带动定位杆71、一级活动杆72和二级活动杆73活动,实现活动盒66沿沿导轨67前后移动,进而驱动第二定位壳56体沿导轨67向靠近套取柱10的方向移动到极限位置,进而实现夹爪横向调节结构55和夹爪角度调控结构46前后移动,使得夹爪结构9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整到已经套取到O形端的套取柱10正前方。
在控制器控制第六电机驱动第一凸轮70旋转的同时,第一凸轮70的凸侧会下压撬动杆74,撬动杆74的另一端则会通过连接柱75将压端平台3压起来至其与夹爪横向调节结构55齐平的位置;第一凸轮70的凸面顶点安装有限位开关,当压端平台3与夹爪横向调节结构55平齐时,第一凸轮70上的限位开关刚好处于被触发的状态(此时第二定位壳56也刚好移动到导轨67的极限位置),该限位开关则会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则控制第六电机停止运行。
接着,控制器控制夹爪结构9中,第七电机80驱动双向螺旋丝杆79转动,双向螺旋丝杆79的旋转使得第一瓣夹取爪77沿其向靠近第二瓣夹取爪78的方向移动,实现对O型端子的夹取;当夹取到O型端子后,第二瓣夹取爪78上的重力传感器(型号为HX711)则会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则控制夹爪角度调控结构46中,第四电机49驱动第一主动齿轮5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这样第一转动杆47和第二转动杆48会带动定位板54旋转,进而带动固定在定位板54上的夹爪结构9转动,实现夹爪结构9的角度调节,使夹爪机构9将夹取到的O型端子被旋转到压端平台3两侧的O型端子放置槽82上的垫块90上,垫块90上的重力传感器(型号为HX711)检测到O型端子放置到垫块90上之后,会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则控制夹爪结构9中,第七电机80驱动双向螺旋丝杆79反向转动,双向螺旋丝杆79的反向旋转使得第一瓣夹取爪77沿其向远离第二瓣夹取爪78的方向移动,以松开O型端子。
紧接着控制器再次控制第六电机再驱动第一凸轮70继续旋转,则撬动杆74又会通过连接柱75将压端平台3恢复到初始状态,即位于抓取机构2的下方(这种结构使得本装置占地面积较小,节省厂房空间);此时,第一凸轮70上的限位开关重新处于未触发状态,控制器则控制第四驱动单元86中的第八电机89驱动第二凸轮88转动,第二凸轮88转动到凸起位置时分离式锥形孔83的两瓣锥形孔瓣沿导轨84分离到极限位置,弹簧85被拉伸,分离式锥形孔83被打开,然后人工将线缆的两端分别放置在两端已经打开的分离式锥形孔83内,并将线缆的两端插入O型端子的端口内。
当两瓣锥形孔瓣沿导轨84分离到极限位置时会触碰到导轨84上的限位开关,限位开关就会把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则控制线缆夹爪机构5中,第十二电机112驱动第二主动齿轮110正转,带动第三从动齿轮111反转,实现将第一瓣抓手108和第二瓣抓手109闭合,实现对线缆的抓取;与此同时,控制器还控制第四驱动单元86中的第八电机89驱动第二凸轮88继续转动,驱动分离式锥形孔83的两瓣锥形孔瓣闭合,弹簧85回复到原状,此时,线缆的两端被分离式锥形孔83夹住,中间被线缆抓手105抓住。
当第一瓣抓手108和第二瓣抓手109闭合时,抓取到的线缆会触发两瓣夹手内壁上的限位开关,限位开关则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则控制压针机构4中的第五驱动单元92中,第九电机驱动压针平移转轴96转动,进而带动第三同步带98移动,实现固定在第三同步带98下方的压针壳体95移动,以实现位于压针壳体95内的压针94移动至其位于一侧O型端子放置槽82的正上方。
然后控制器控制第九电机停止运转,接着驱动第六驱动单元93中的第十电机99驱动主动转杆100转动,带动从动转杆101向下移动,进而带动从动块102向下移动,进而带动压针94向下移动,实现将压针94下方的O型端子与线缆一端压端到一起的目的;控制器控制压针下压一段时间后,会控制第六驱动单元93中的第十电机99驱动主动转杆100继续转动,带动从动转杆101向上移动,进而带动从动块102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压针94上移;紧接着控制器控制第五驱动单元92中的第九电机驱动压针平移转轴96反转,进而带动第三同步带98反方向移动,进而驱动压针壳体95反方向移动至压针94位于另一侧的O型端子放置槽82的正上方,然后控制器再控制第六驱动单元93以上述相同的方式驱动压针94下压,实现对另一侧O型端子和线缆的压端。
两端都压端结束后,控制器控制线缆抓手105中,第十二电机112驱动第二主动齿轮110反转,带动第三从动齿轮111正转,实现将第一瓣抓手108和第二瓣抓手109打开,将线缆松开;然后控制器控制喷气枪的喷口喷出高压气体,高压气体经管道从喷气孔91喷出,将位于垫块90上的O型端子以及与O型端子压端到一起的线缆喷起来;在二者被喷起来的同时,控制器控制第十一电机驱动线缆平移转轴104正转或反转一定角度,带动第四同步带106水平移动一端距离,将本来位于线缆正下方的线缆抓手105平移到线缆一侧;然后O型端子连通与之压端在一起的线缆则会由于自身重力下落到下方的线缆推移机构6的托盘123上。
当托盘123上的重力传感器(型号为HX711)感应到重力时,会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则控制线缆推移机构6中的第七驱动单元中,第十三电机带动推移主动杆128旋转,带动推移执行杆129转动,进而带动推移从动杆130转动,推移执行杆129的转动则会带动与其中部转动连接的推移板124上下和前后移动,进而带动固定在推移板124上的推移爪125在托盘123的通孔126限定范围内上下和前后移动,在推移时,推移爪125时而全部伸出到托盘123上方,时而全部位于托盘123下方,并能够相对托盘123水平移动,这样就能够将落到托盘123上的线缆和O型端子压端结构慢慢的推移到下一工序。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1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1中,滑板8上的O型端子在下滑到筛选板14上方时,可能会出现O型端子没有对准筛选通孔13或O型端子的位置错位等无法从筛选通孔13通过的情况,这样O型端子就无法从筛选通孔13穿过进入卡位门15,还会堵塞该筛选通孔13使其不能允许其他O型端子通过。而本实施方式能够有效避免上述情况。
具体地说,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中,筛选机构1中还包括O型端子方位矫正机构97,该O型端子方位矫正机构97主要由转动毛刷17、第一电机18、矩形框19、矩形内板20、第一齿轮21和第二电机22组成,转动毛刷17水平设置在滑板8底端、筛选板14上侧,且转动毛刷17与筛选板14平行设置,第一电机18固定在矩形内板20一侧,其输出轴连接转动毛刷17的转轴;矩形框19固定在滑板8的一侧且与转动毛刷17垂直设置,矩形框19框在矩形内板20的四周,矩形内板20的一侧具有啮合齿23,第二电机22固定在机架上,其输出轴同轴连接第一齿轮21,第一齿轮21与矩形内板20通过啮合齿23啮合。
当出现O型端子没有对准筛选通孔13或O型端子的位置错位等无法从筛选通孔13通过的情况时,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O型端子方位矫正机构97中的第一电机18驱动转动毛刷17转动,与此同时,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22通过第一齿轮21驱动矩形内板20在矩形框19内运动,而第一电机18固定在矩形内板20上,所以第一电机18则会带动转动毛刷17在转动的同时在在滑板8上上下移动,转动毛刷17则会对滑板8上的O型端子位置和方位进行校正,使O型端子能够更好地对准对应的筛选通孔13,以顺利地通过筛选板14,提高筛选效率。
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筛选机构(1)、抓取机构(2)、压端平台(3)、压针机构(4)、线缆夹爪机构(5)、线缆推移机构(6)以及套取机构(7),所述筛选机构(1)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套取机构(7)包括至少一个气缸和与所述气缸数量相等的套取柱(10),各所述气缸均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筛选机构(1)的滑板(8)底端下方,各所述套取柱(10)分别固定在各所述气缸的伸缩杆端部,各所述气缸的伸缩杆的伸缩方向均与所述滑板(8)的底端垂直;所述抓取机构(2)的夹爪结构(9)与所述套取柱(10)相对设置,所述压端平台(3)位于所述抓取机构(2)的一侧或下方,所述压针机构(4)设置在所述压端平台(3)上方,所述线缆夹爪机构(5)设置在所述压端平台(3)的下方,所述线缆推移机构(6)设置在所述线缆夹爪机构(5)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机构(1)中包括滑板(8)、限位板(12)、具有若干筛选通孔(13)的筛选板(14)以及若干对卡位门(15),所述筛选通孔(13)的数量与所述卡位门(15)的对数均与所述套取柱(10)的个数相等;所述滑板(8)倾斜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筛选板(14)水平设置在所述滑板(8)的底端,各对所述卡位门(15)沿所述筛选板(14)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且位于其下方,每对所述卡位门(15)中,两两卡位门(15)相对设置且通过扭簧(16)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两两卡位门(15)之间的间隙分别位于各所述筛选通孔(13)的前侧下方、各所述套取柱(10)与各所述夹爪结构(9)之间,所述限位板(12)水平设置在各对所述卡位门(15)的正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机构(1)中还包括O型端子方位矫正机构(97),所述O型端子方位矫正机构(97)包括转动毛刷(17)、第一电机(18)、矩形框(19)、矩形内板(20)、第一齿轮(21)和第二电机(22),所述转动毛刷(17)水平设置在所述滑板(8)底端、所述筛选板(14)上侧,且所述转动毛刷(17)与所述筛选板(14)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电机(18)固定在所述矩形内板(20)一侧,其输出轴连接所述转动毛刷(17)的转轴;所述矩形框(19)固定在所述滑板(8)的一侧且与所述转动毛刷(17)垂直设置,所述矩形框(19)框在所述矩形内板(20)的四周,所述矩形内板(20)的一侧具有啮合齿(23),所述第二电机(22)固定在所述机架上,其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一齿轮(21),所述第一齿轮(21)与所述矩形内板(20)通过所述啮合齿(23)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取机构(7)中还包括移动定位结构(35),所述移动定位结构(35)包括与所述套取柱(10)数量相等的滑块(36)、第一定位壳体(37)和第一驱动单元(38),各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8)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壳体(37)内,各所述第一定位壳体(37)分别固定在各所述气缸的伸缩杆端部,各所述第一定位壳体(37)内分别设置与所述筛选板(14)垂直的滑轨(39),各所述滑块(36)分别滑动连接在各所述滑轨(39)内,各所述套取柱(10)分别固定在各所述滑块(36)上,各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8)分别用于驱动各所述滑块(36)沿各所述滑轨(39)上下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机构(2)包括夹爪结构(9)和夹爪角度调控结构(46),所述夹爪角度调控结构(46)包括第一转动杆(47)、第二转动杆(48)、第四电机(49)以及通过支板(50)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主动齿轮(51)、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所述第四电机(49)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且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51)同轴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2)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53)分别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51)的两侧啮合;所述第一转动杆(47)的底端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2)固定连接,顶端与定位板(5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48)的底端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53)固定连接,顶端与所述定位板(54)转动连接,所述夹爪结构(9)固定在所述定位板(5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机构(2)中还包括夹爪横向调节结构(55),所述夹爪横向调节结构(55)包括第二定位壳体(56)、滑动板(57)、同步带轮(58)、第一同步带(59)和第二驱动单元(60),所述第二定位壳体(56)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其内设置与所述套取柱(10)垂直设置的滑动槽(61),所述滑动板(57)的两端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槽(61)内,所述支板(50)固定在所述滑动板(57)上;所述同步带轮(58)固定在所述第二定位壳体(56)内,所述第一同步带(59)与所述滑动板(57)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同步带轮(58)套设啮合,且所述第一同步带(59)与所述滑动槽(61)平行设置;所述同步带轮(58)的转轴与所述滑动槽(61)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驱动单元(60)用于驱动所述同步带轮(58)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机构(2)中还包括夹爪前后调节结构,所述夹爪前后调节机构包括活动盒(66)、导轨(67)和第三驱动单元(68),所述第二定位壳体(56)固定在所述活动盒(66)上,所述活动盒(66)套设在所述导轨(67)上,所述导轨(67)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筛选板(14)垂直设置,所述第三驱动单元(68)用于驱动所述活动盒(66)沿所述导轨(67)前后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结构(9)包括底座(76)、第一瓣夹取爪(77)、第二瓣夹取爪(78)、双向螺旋丝杆(79)和第七电机(80),所述底座(76)固定在所述定位板(54)上,所述第七电机(80)固定在所述底座(76)上,所述双向螺旋丝杆(79)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76)上,所述第七电机(80)的输出轴与所述双向螺旋丝杆(7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瓣夹取爪(77)固定在所述双向螺旋丝杆(79)的端部,所述第二瓣夹取爪(78)固定在所述底座(76)上且与所述第一瓣夹取爪(77)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端平台(3)中,框架(81)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一排O型端子放置槽(82),每个所述O型端子放置槽(82)的开口侧均设置有一个分离式锥形孔(83),两排所述分离式锥形孔(83)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81)的两相对内侧壁,各所述分离式锥形孔(83)均由对称的两瓣锥形孔瓣组成,两瓣锥形孔瓣分别滑动连接在孔瓣滑轨(84)上,所述孔瓣滑轨(84)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框架(81)上,两瓣锥形孔瓣之间通过弹簧(85)连接,各所述分离式锥形孔(83)中的两瓣锥形孔瓣之间均通过第四驱动单元(86)驱动开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针机构(4)包括第五驱动单元(92)、两组第六驱动单元(93)、两组与所述O型端子放置槽(82)数量相等且压头竖直向下设置的压针(94)以及两个压针壳体(95),所述第五驱动单元(92)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两个所述压针壳体(95)与所述第五驱动单元(92)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五驱动单元(92)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压针壳体(95)前后移动;两组所述压针(94)和两组所述第六驱动单元(93)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压针壳体(95)内,所述第六驱动单元(93)用于驱动两排所述压针(94)上下移动。
CN201920883521.4U 2019-06-13 2019-06-13 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44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3521.4U CN209844179U (zh) 2019-06-13 2019-06-13 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3521.4U CN209844179U (zh) 2019-06-13 2019-06-13 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44179U true CN209844179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898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8352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44179U (zh) 2019-06-13 2019-06-13 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441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5848A (zh) * 2019-06-13 2019-09-20 淮阴工学院 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收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5848A (zh) * 2019-06-13 2019-09-20 淮阴工学院 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收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11573B (zh) 送料翻转设备
CN209844179U (zh) 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
EP2716339A1 (en) Wall mounted toy track set
CN209844180U (zh) 多类o型端子的压端装置
US5644978A (en) Wire tying apparatus for down-packer cotton press
WO2012108638A2 (ko) 과일 봉지 자동 씌움 장치
CN108262917A (zh) 全自动模内植入机及使用方法
CN202260087U (zh) 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
CN114147472B (zh) 一种高压断路器配件一体装配设备
CN110265848B (zh) 单类o型端子的压端收集装置
CN103496586A (zh) 一种嫁接苗排序机构
CN107749381A (zh) 断路器装配机上的手柄组件组装装置以及断路器下壳体
CN209844178U (zh) O型端子与线缆的抓取压合装置
CN207558712U (zh) 断路器装配机上的手柄组件组装装置以及断路器下壳体
CN209981693U (zh) 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装置
CN110380307B (zh) 多类o型端子的分类压端加工装置
CN109379984B (zh) 一种带机械分离结构的苹果采摘器
CN110350380B (zh) 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喷气回收装置
EP1064847B1 (en) Gripper for gripping at least one dough ball
DD297288A5 (de) Vorrichtung zum maschinellen aufbringen von dichtungsstopen auf elektrische leitungen
CN108638435A (zh) 全自动模内植入机及使用方法
CN110265847B (zh) 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合回收装置
CN209169611U (zh) 一种凸轮插针机构
US4375186A (en) Automatic cord hanking machine
CN111128476B (zh) 一分多线束夹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4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