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76838U - 风机的防漏风结构 - Google Patents

风机的防漏风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76838U
CN209976838U CN201920398222.1U CN201920398222U CN209976838U CN 209976838 U CN209976838 U CN 209976838U CN 201920398222 U CN201920398222 U CN 201920398222U CN 209976838 U CN209976838 U CN 209976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ind
fan
volute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9822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毅
邹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Aimeijia magne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kyo Precision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yo Precision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yo Precision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9822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76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76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768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风机的防漏风结构,包括壳体和风机组件,通过在风叶上设置阻风环,外部的空气从进风孔进入后,通过风叶的作用,空气会顺延着风道进入风叶与壳体内侧壁之间的缝隙中,阻风环会对空气形成阻挡的作用,同时延长了空气的逸出路径,使得空气难以泄露出去;通过在蜗壳邻近安装架的内侧壁上开设阻风环形槽,能够方便阻风环在阻风环形槽内转动,进而达到连续阻风的效果,通过在下蜗壳上设置加强筋,能够增强下壳本体的机械强度;通过设置弯折部,能够延长空气的逸出路径,从而达到提高出风量及风压的效果。

Description

风机的防漏风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机的防漏风结构。
背景技术
风机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它是一种根据动能转换为势能的原理,利用高速旋转的叶轮将气体导入、升压,并改变流向,使动能转换成势能,最后将气体排出的机械装置,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风机目前广泛应用于工厂、矿井、隧道、冷却塔、车辆、船舶和建筑物的通风、排尘和冷却;锅炉和工业炉窑的通风和引风;空气调节设备和家用电器设备中的冷却和通风;谷物的烘干和选送以及风洞风源和气垫船的充气和推进。而风机的风量及风压都是衡量风机基本性能的关键因素。
然而,由于从进风口进入风道的空气会沿着风叶与蜗壳的缝隙逸出,现有的风机产品的风叶下部,都是平直的出风道,空气从缝隙逸出的出风道非常平顺,且气压差大,空气流出的速度快,进而导致风机的出风量会大幅度减少,风压也因此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阻止风道内空气逸出的、提升出风量及风压的风机防漏风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风机的防漏风结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蜗壳及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蜗壳外,所述蜗壳邻近所述安装架的内侧壁上开设有阻风环形槽,所述蜗壳的边缘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环绕所述阻风环形槽设置;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马达及转动件,所述马达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转动件位于所述蜗壳内,所述转动件包括风叶及阻风环,所述风叶与所述马达的转动轴连接,且所述风叶与所述壳体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马达用于带动所述风叶于所述蜗壳内转动,所述阻风环设置于所述风叶上,且所述阻风环围绕所述马达的转动轴设置,且所述风道环绕所述阻风环设置,所述阻风环设置于所述阻风环形槽内,且所述阻风环的外侧壁与所述阻风环形槽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以在所述阻风环形槽内形成阻风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蜗壳包括上蜗壳和下蜗壳,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下蜗壳外,所述上蜗壳和所述下蜗壳相扣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蜗壳包括下壳本体、支撑柱、定位柱及加强筋,所述支撑柱设置于所述下壳本体上,所述加强筋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上,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叶开设有导风口,所述上蜗壳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导风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蜗壳还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设置于所述下蜗壳本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设置有多个阻风环,各所述阻风环分别设置于所述风叶上,且各所述阻风环围绕所述马达的转动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叶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具有弧形斜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马达包括马达外壳、轴承套及底板,所述马达的转动轴转动设置于所述马达外壳上,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轴承套上,所述轴承套设置于所述马达外壳内,所述安装架设置有卡接环,所述马达外壳设置于所述卡接环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马达外壳具有圆形横截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马达还包括电路板及插座,所述插座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风机的防漏风结构,通过在风叶上设置阻风环,外部的空气从进风孔进入后,通过风叶的作用,空气会顺延着风道进入风叶与壳体内侧壁之间的缝隙中,阻风环会对空气形成阻挡的作用,同时延长了空气的逸出路径,使得空气难以泄露出去;通过在蜗壳邻近安装架的内侧壁上开设阻风环形槽,能够方便阻风环在阻风环形槽内转动,进而达到连续阻风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风机的防漏风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风机的防漏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一种风机的防漏风结构,包括壳体100及风机组件200。壳体100起到保护内部组件的作用,风机组件200起到排出空气、提升出风量和风压的作用以及驱动整个风机。
请再次参阅图1,壳体100包括蜗壳110及安装架120,安装架120安装在蜗壳110外,蜗壳110邻近安装架120的内侧壁上开设有阻风环形槽121,蜗壳110的边缘设置有风道,风道环绕阻风环形槽121设置;
风机组件200包括马达210及转动件220,马达210设置于安装架120上,转动件220位于蜗壳110内,转动件220包括风叶221及阻风环222,风叶221与马达210的转动轴连接,且风叶221与壳体100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隔,马达210用于带动风叶221于蜗壳110内转动,阻风环222设置于风叶221上,且阻风环222围绕马达210的转动轴设置,且风道环绕阻风环222设置,阻风环222设置于阻风环形槽121且阻风环222的外侧壁与阻风环形槽121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隔,以在阻风环形槽121内形成阻风区。
具体地,蜗壳110包括上蜗壳111和下蜗壳112,安装架120安装在下蜗壳112外,上蜗壳111和下蜗壳112相扣合。
更具体地,风叶221开设有导风口,上蜗壳111开设有进风口,导风口与进风口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上蜗壳111与下蜗壳112之间是采用多个卡扣结构连接,进而能够形成良好的密封空间。蜗壳110的边缘设置有风道,即转动件220与蜗壳110之间的空间为风道,外部的空气由进风口进入,在风叶221的带动下,空气会顺延着风道进入风叶221与壳体100内侧壁之间的缝隙中,通过在风叶221的底部上设置阻风环222,能够有效地阻挡空气的逸出路径,也延长了空气的逸出路程,减少空气从下蜗壳120与马达外壳之间逸出的风量,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风机的出风量以及风压。同时在蜗壳110邻近安装架120的内侧壁上开设与阻风环222对应的阻风环形槽121,使得马达210的转动轴在驱动风叶221在转动的时,阻风环222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转动,从而保证阻风环222能够连续的对进入到风叶221与壳体100内侧壁之间的缝隙的空气进行阻隔。其中,马达210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马达。
如此,通过在风叶221上设置阻风环222,外部的空气从进风孔进入后,通过风叶221的作用,空气会顺延着风道进入风叶221与壳体100内侧壁之间的缝隙中,阻风环222会对空气形成阻挡的作用,同时延长了空气的逸出路程,使得空气难以泄露出去;通过在蜗壳110邻近安装架120的内侧壁上开设阻风环形槽121,能够方便阻风环222在阻风环形槽121内转动,进而达到连续阻风的效果。
请参阅图1及图2,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下蜗壳112包括下壳本体、支撑柱、定位柱及加强筋112a,支撑柱设置于下壳本体上,加强筋设置于支撑柱上,定位柱设置于支撑柱上。
需要说明的是,下蜗壳112上还设置有多个加强筋112a,能够进一步加强下蜗壳112的机械强度。
请再次参阅图1及图2,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马达210包括马达外壳、轴承套及底板,所述马达210的转动轴转动设置于所述马达外壳上,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轴承套上,所述轴承套设置于所述马达外壳内,所述安装架设置有卡接环,所述马达外壳设置于所述卡接环内。
具体地,马达210还包括电路板211及插座212,插座212设置于电路板211上,电路板211设置于轴承套上。
需要说明的是,轴承套对轴承能够起到保护支持作用,通过设置轴承,能够使得马达转轴更好的转动。
还需要说明的是,插座212用于与外部的电源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2,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下蜗壳112还包括弯折部112b,弯折部112b设置于下蜗壳本体上。
需要说明的是,弯折部112b为一阶梯结构,即有3层凸台结构设置在邻近马达外壳的下蜗壳112外侧壁上,如此,能够延长空气的逸出路径,从而达到提高出风量的效果。
请再次参阅图1,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风叶221上设置有凸起,凸起具有弧形斜面。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凸起上设置弧形斜面,能够将引导空气朝同一方向转动。
进一步地,在另一施方式中,转动件220设置有多个阻风环222,各阻风环222分别设置于风叶221上,且各阻风环222围绕马达210的转动轴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可在风叶221上设置有多个阻风环222,对应的蜗壳110邻近安装架120的内侧壁上开设多个阻风环形槽121,通过设置多个阻风环222,能够更加有效地阻挡空气的逸出,进一步延长了空气逸出的路径,能够大幅度地提高风机的出风量以及风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在风叶上设置阻风环,外部的空气从进风孔进入后,通过风叶的作用,空气会顺延着风道进入风叶与壳体内侧壁之间的缝隙中,阻风环会对空气形成阻挡的作用,同时延长了空气的逸出路程,使得空气难以泄露出去;通过在蜗壳邻近安装架的内侧壁上开设阻风环形槽,能够方便阻风环在阻风环形槽内转动,进而达到连续阻风的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风机的防漏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蜗壳及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蜗壳外,所述蜗壳邻近所述安装架的内侧壁上开设有阻风环形槽,所述蜗壳的边缘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环绕所述阻风环形槽设置;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马达及转动件,所述马达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转动件位于所述蜗壳内,所述转动件包括风叶及阻风环,所述风叶与所述马达的转动轴连接,且所述风叶与所述壳体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马达用于带动所述风叶于所述蜗壳内转动,所述阻风环设置于所述风叶上,且所述阻风环围绕所述马达的转动轴设置,且所述风道环绕所述阻风环设置,所述阻风环设置于所述阻风环形槽内,且所述阻风环的外侧壁与所述阻风环形槽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隔,以在所述阻风环形槽内形成阻风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的防漏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包括上蜗壳和下蜗壳,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下蜗壳外,所述上蜗壳和所述下蜗壳相扣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的防漏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蜗壳包括下壳本体、支撑柱、定位柱及加强筋,所述支撑柱设置于所述下壳本体上,所述加强筋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上,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的防漏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开设有导风口,所述上蜗壳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导风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的防漏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蜗壳还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设置于所述下蜗壳本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的防漏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设置有多个阻风环,各所述阻风环分别设置于所述风叶上,且各所述阻风环围绕所述马达的转动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的防漏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具有弧形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的防漏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包括马达外壳、轴承套及底板,所述马达的转动轴转动设置于所述马达外壳上,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轴承套上,所述轴承套设置于所述马达外壳内,所述安装架设置有卡接环,所述马达外壳设置于所述卡接环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机的防漏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外壳具有圆形横截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机的防漏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还包括电路板及插座,所述插座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CN201920398222.1U 2019-03-26 2019-03-26 风机的防漏风结构 Active CN209976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98222.1U CN209976838U (zh) 2019-03-26 2019-03-26 风机的防漏风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98222.1U CN209976838U (zh) 2019-03-26 2019-03-26 风机的防漏风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76838U true CN209976838U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55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98222.1U Active CN209976838U (zh) 2019-03-26 2019-03-26 风机的防漏风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768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287003A1 (en) Impeller for radial-flow heat dissipating fan
CN209976838U (zh) 风机的防漏风结构
CN113775570A (zh) 扩压器组件、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CN211692882U (zh) 电风机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06487639U (zh) 一种离心风机箱
CN203548269U (zh) 一种后向型离心风机
KR101877306B1 (ko) 임펠러 및 상기 임펠러를 포함하는 송풍기
CN215521386U (zh) 扩压器组件、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CN218439895U (zh) 一种可防止叶顶泄漏的蜗壳和叶轮装置及离心鼓风机
CN215170879U (zh) 一种不锈钢轴流风机
CN215444472U (zh) 一种干湿风机以及清洁设备
CN220118350U (zh) 一种小外径集中出风吹风机
CN220036983U (zh) 一种注塑外壳风机马达
CN214998362U (zh) 一种无叶风扇
CN210371247U (zh) 一种高效后弯离心式通风机
CN110529404B (zh) 一种高效节能型离心式鼓风机
CN215109708U (zh) 一种蜗壳式离心风机
CN217152407U (zh) 一种半圆弧形导流风机
CN212155210U (zh) 一种高效率的外转子离心风机
CN218913272U (zh) 一种用于高效离心式鼓风机的外壳结构
CN113566348B (zh) 一种用于新风机的全热交换器及新风机
CN218235526U (zh) 单悬臂型多级离心鼓风机
WO2023231518A1 (zh) 风机及洗地机
CN213360481U (zh) 一种吸尘器用无刷电风机
CN212003704U (zh) 一种新型防水离心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6006 No. 8, Songlin Road, community 6, Songshan Industrial Park,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izhou Aimeijia magne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006 No.8, Songlin Road, No.6 community, Songshan Industrial Park, Zhongkai Development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SANXIE MAGNET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