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60935U - 一种立式干燥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式干燥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60935U CN209960935U CN201920430178.8U CN201920430178U CN209960935U CN 209960935 U CN209960935 U CN 209960935U CN 201920430178 U CN201920430178 U CN 201920430178U CN 209960935 U CN209960935 U CN 2099609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ying
- vertical
- module
- materials
- laye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立式干燥机,包括上料装置(7)、若干个烘干单元和干料输送装置(18),所述上料装置(7)后面配合驱动装置(8),将物料运输至烘干单元顶部,每个烘干单元包括多层烘干模块,所述多层烘干模块水平层叠设置,所述烘干模块内部设有多个管组件结构,每个管组件结构内设有多道交错排布的管路,相邻管路间保持一定数值的管间距(5),管路内部通有供热介质,能够直接或间接与物料接触换热,物料自上而下逐级经过多层烘干模块烘干后,从干料输送装置(18)运走;本实用新型立式干燥机为模块化拼组结构,组合灵活,上料、出料均采用自动化,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且烘干效率及质量高,维护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干燥机。
背景技术
干燥机是用于进行干燥操作的设备,通过加热使物料中的湿分(一般指水分或其他可挥发性液体成分)汽化逸出,以获得规定含湿量的固体物料。干燥的目的是为了物料使用或进一步加工的需要。由于自然干燥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各种机械化干燥器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
干燥机在石化企业中的应用非常普遍,以硅胶烘干为例,现有常用的硅胶烘干装置有网带式干燥设备、盘干式干燥设备等,但均为传统型烘干装置,虽能满足硅胶烘干的功能需要,但是技术相对落后,缺点也比较明显,例如:多采用人工操作,劳动强度高,生产成本高,且人工装卸时,硅胶的破损率比较高;现有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产能低,且日常维护费用高;因化工生产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人工操作还容易造成一些不可预见的危险因素。因此,此类设备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式干燥机,为模块化拼组结构,组合灵活,适应于不同种类待干燥物料的烘干,上料、出料均采用自动化,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且烘干效率及质量高,维护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立式干燥机,包括上料装置、若干个烘干单元和干料输送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后面配合驱动装置,将物料运输至烘干单元顶部,每个烘干单元包括多层烘干模块,所述多层烘干模块水平层叠设置,物料自上而下逐级经过多层烘干模块烘干后,从干料输送装置运走;
所述烘干模块内部设有多个管组件结构,每个管组件结构内设有多道交错排布的管路,相邻管路间保持一定数值的管间距,管路内部通有供热介质,能够直接或间接与物料接触换热,达到烘干物料的目的。
如上所述的一种立式干燥机,物料自上而下进入烘干模块时所碰到的所有管组件上方均设置有锥形导料装置,便于物料下落,防止存料。
如上所述的一种立式干燥机,所述烘干模块内的管组件结构横向布置,包括蒸汽接管,所述蒸汽接管前后两端连接蒸汽室或蒸汽通道。
如上所述的一种立式干燥机,所述烘干模块内的管组件结构纵向布置,包括立式支管、单排汇总管和母管,若干根立式支管排成一排,连接在上下端的单排汇总管上,连接好的若干根单排汇总管与两端母管相连,组成一个立方体管组件结构。
如上所述的一种立式干燥机,相邻管组件结构之间和/或管组件结构内部设置有湿气通道,所述湿气通道外壁设有多孔板,物料换热后的湿气通过多孔板进入湿气通道。
如上所述的一种立式干燥机,所述烘干模块内的管组件结构由若干道进风通道和物料通道竖直排列组成,进风通道与物料通道之间由多孔板隔开,相邻上下层间的烘干模块内的进风通道交错排布。
如上所述的一种立式干燥机,所述烘干模块上部设有过渡料仓,用来暂存湿物料,所述过渡料仓下方和每个烘干单元底部出口处均设置有百叶开关装置,用于控制物料向下传递。
如上所述的一种立式干燥机,所述烘干模块为多层结构,采用嵌插式固定结构,方便拆装。
优选的,所述烘干模块的不同层根据物料含水量及对管材腐蚀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材质制作,所述不同的材质是指位于上层的管材材质比位于下层的管材材质具有更高的耐腐蚀性。
如上所述的一种立式干燥机,所述烘干单元数量为2-8个,每个烘干单元的烘干模块层数为3-7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立式干燥机,烘干模块为多层组装结构,组合灵活,适应于不同种类待干燥物料的烘干,并可根据产能需要开启指定数量的烘干单元,自由灵活,应用范围广。
2、本实用新型立式干燥机,逐级下落烘干模式,大大提高了烘干效率及产品质量。
3、本实用新型立式干燥机,上料、出料均采用自动化操作,有效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4、本实用新型立式干燥机,日常清洗维护时无需更换零部件,只需在固定周期内使用备用模块替换同规格的模块,然后对原模块进行清洁维护即可,减少了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方案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烘干模块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烘干模块内部结构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烘干模块内部结构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所代表的组件为:
1、物料导向板,2、立式支管,3、单排汇总管,4、母管,5、管间距,6、输送车,7、上料装置,8、驱动装置,9、第一层烘干模块,10、第二层烘干模块,11、第三层烘干模块,12、第四层烘干模块,13、第五层烘干模块,14、上料方向,15、操作平台,16、过渡料仓,17、百叶开关装置,18、干料输送装置,19,湿气通道,20、多孔板,21、蒸汽接管,22、第一层进风通道,23、第二层进风通道,24、第三层进风通道,25、物料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需要说明,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
应当理解,当提及元件被“连接”或“联接”至另一元件时,所述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联接至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用于描述元件之间关系的其它用语应当以同样的方式解释(例如,“在......之间”、“邻近”等)。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立式干燥机,包括上料装置7、若干个烘干单元和干料输送装置18,所述上料装置7用于将满载物料的输送车6沿上料方向14送至烘干单元顶部,并将空的输送车6传输至地面,上料装置7后面配合驱动装置8,用以控制输送车6的移动方向和速度;每个烘干单元包括多层烘干模块,竖直排列,物料自上而下逐级经过多层烘干模块烘干后,从干料输送装置18运走。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模块内部设有多个管组件结构,每个管组件结构内设有多道交错排布的管路,相邻管路间保持一定数值的管间距5,管路内部通有热蒸汽,能够直接或间接与物料接触换热,达到烘干物料的目的。
进一步的,烘干操作时,可根据物料颗粒大小、潮湿程度选择单层或多层烘干模块,以节省能源,提高效率。本实施例的每个烘干单元中设置有五层烘干模块,主要用于烘干较潮湿的物料,五层烘干模块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层烘干模块9、第二层烘干模块10、第三层烘干模块11、第四层烘干模块12和第五层烘干模块13,经过这五层烘干模块的层层干燥,可得到最优的产品质量及最快的烘干效率。各模块之间采用嵌插式固定结构,方便拆装,且每种规格的模块均制作一定比例的备用模块,在固定周期内用备用模块替换同规格的模块,对原模块进行清洁维护。
下面结合图2,图2为某一烘干模块内的四组管组件结构布置图,当然,管组件结构数量可以增加或减少,这里不做限制。每组管组件结构包括若干层横向布置的蒸汽接管21,所述蒸汽接管21前后两端连接蒸汽通道,使蒸汽接管21内一直充满着热蒸汽,通过管壁与湿物料直接接触换热,以达到蒸发水分、烘干物料的目的。优选的,每层烘干模块内设置有换热器和温度检测装置,用以将热蒸汽转换到每层指定的温度。
进一步的,不同层的蒸汽接管21间隔排列,增大物料与蒸汽接管21接触的频率,同时缓冲物料下降的速度,让物料与热蒸汽充分接触,提高干燥效率。优选的,不同层的蒸汽接管21成菱形均匀排布,彼此之间保持一定的管间距5,会将物料的干燥效率提高至最大。
进一步的,所述管间距5的范围可选择20~200mm之间,以保证物料下落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干燥,优选的,下层烘干模块内的管间距5小于上层烘干模块内的管间距5。
进一步的,相邻的管组件结构之间或管组件结构内部布置有湿气通道19,本实施例将湿气通道19布置在相邻的管组件结构之间,且湿气通道19贯穿整个烘干单元,不同层的烘干模块内产生的湿气通过支路向上汇总到总管路再排出。
当然,不同烘干模块内可以采用灵活的湿气通道19布置方式,可以是连成整体空间的型式,如“口字型”,也可以是多个隔开小空间的型式,如“井字型”,最后只需通过支路汇总到总管路即可。
进一步的,湿气通道19两侧与物料接触部位设有多孔板20,所述多孔板20为细密的滤网,即可防止物料进入湿气通道19,还不影响湿气进入。
进一步的,为防止物料逐级落下时堆积在某处,物料自上而下进入烘干模块时所碰到的所有管组件上方均设置有锥形导料装置,本实施例中,湿气通道19顶部位置即设计有物料导向板1,具有朝上的顶点,同时,蒸汽接管21为方形管,棱边位置朝向上方,便于物料下落,防止存料。
在本实施例中,湿物料在经过五层烘干模块的层层干燥时,含水量及对管材的腐蚀性会逐级变化,为满足各层的烘干性能,同时降低成本,烘干模块的不同层采用不同的材质,其中,第一层烘干模块9和第二层烘干模块10采用2205不锈钢,第三层烘干模块11和第四层烘干模块12采用316L不锈钢,第五层烘干模块13采用304不锈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烘干单元的最上部设有过渡料仓16,用来暂存湿物料,所述过渡料仓16尺寸大于输送车6尺寸,顶部设置有卷帘密封装置,中间设置百叶开关装置17,输送车6底部也设置有百叶开关装置17,通过这两处的百叶开关装置17,可方便的控制湿物料何时进入设备内进行烘干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单元上部空间还安装有操作平台15,便于对上料装置7、驱动装置8、过渡料仓16等进行安全维护操作,烘干单元底部出口处设置有百叶开关装置17,用于控制烘干后的物料向下传递至干料输送装置18上。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仪表装置和PLC自控装置,可对上料装置7、驱动装置8、百叶开关装置17等进行自动化控制,减少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具体的,当设备运行时,待烘干的湿物料通过输送车6沿上料方向14在上料装置7的作用下提升至设备顶部,通过驱动装置8将输送车6拖至需加料单元的过渡料仓16正上方,然后打开过渡料仓顶部的卷帘密封装置和输送车6底部的百叶开关装置17,将物料装入过渡料仓16内,关闭卷帘密封装置,输送车6卸完物料后原路返回,加料后再循环使用。当烘干单元内部管组件结构充满热蒸汽后,打开过渡料仓16的百叶开关装置17,物料逐层进入烘干模块,随着湿物料被不断烘干,所含水分不断降低,物料的体积收缩,物料在重力作用下逐层下降,保持一定的烘干时间、经过五层烘干模块后,打开设备最下方的的下料百叶开关装置17,通过干料输送装置18输出符合要求的干物料。
实施例2
参见图3-图5,本实施例采用的烘干模块为纵向布置的立方体管组件结构,所述立方体管组件结构包括立式支管2、单排汇总管3和母管4,多根立式支管2排成一排,焊接在上下端的单排汇总管3上,先组成一个小的管路组件,然后将连接好的多根管路组件与两端母管4相连,如此组成一个立方体管组件结构。
优选的,所述立式支管2、单排汇总管3和母管4采用不锈钢矩形管或方管,便于连接和传输热蒸汽,且彼此连接处设有开口,便于热蒸汽流通。
进一步的,母管4尺寸最大,立式支管2尺寸最小,热蒸汽接管通过母管4进入立方体管组件结构中,然后进入与母管4连接的单排汇总管3中,最后进入到每一个立式支管2中。
进一步的,相邻单排汇总管3之间的立式支管2交错排布,而且相邻立式支管2之间和相邻单排汇总管3之间均保持一定数值的管间距5,使物料均匀受热。
优选的,所述管间距5在20~200mm之间,可根据物料颗粒大小制作不同规格的烘干模块。
湿物料自上方进入烘干模块后,矩形管样式的单排汇总管3上表面会一直残留部分物料,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单排汇总管3上面还设置有物料导向板1,优选角铁结构,倒扣在单排汇总管上,便于物料顺利进入烘干模块内,不会产生残留。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烘干模块内部为立方体管组件结构,也可使用其他的如菱形、多边形、错层结构等各种样式,均可实现快速干燥,提高效率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立方体管组件结构的干燥方式同实施例1相似,均通过管组件内通入蒸汽,依靠蒸汽外壁与物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干燥目的的。本实施例未提及的其他特征,均可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参见图6,实施例1和实施例2采用了大量的管组件结构来提高物料的干燥效率,在快速设计和模块化制造方面实现了突破,但还需配置专门的湿气通道19,及时将湿气排出。作为另一角度的改进,本实施例的烘干模块内的管组件结构仅包括若干道横向布置的进风通道,进风通道间留出的间隙构成物料通道25,所述进风通道和物料通道25垂直排列组成,并通过进风通道外侧的多孔板20隔开,进风通道内的热蒸汽直接从多孔板20进入物料通道25对物料进行干燥,大大提高了干燥效率,干燥产生的湿气进入进风通道内,并在后面热蒸汽的推动或抽风和压缩设备的作用下流出进风通道。
进一步的,相邻上下层间的烘干模块内的进风通道交错排布,以使物料均匀受热。如第二层烘干模块内的某个第二层进风通道23位于第一层烘干模块内的两个第一层进风通道22之间,第三层烘干模块内的某个第三层进风通道24位于第二层烘干模块内的两个第二层进风通道23之间,以此类推。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通道22间距自上而下逐级递减,进风通道尺寸自上而下逐级递增,以适应物料下落烘干过程中,体积不断缩小的特性。
本实施例未提及的其他特征,均可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立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装置(7)、若干个烘干单元和干料输送装置(18),所述上料装置(7)后面配合驱动装置(8),将物料运输至烘干单元顶部,每个烘干单元包括多层烘干模块,所述多层烘干模块水平层叠设置,物料自上而下逐级经过多层烘干模块烘干后,从干料输送装置(18)运走;
所述烘干模块内部设有多个管组件结构,每个管组件结构内设有多道交错排布的管路,相邻管路间保持一定数值的管间距(5),管路内部通有供热介质,能够直接或间接与物料接触换热,达到烘干物料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物料自上而下进入烘干模块时所碰到的所有管组件上方均设置有锥形导料装置,便于物料下落,防止存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模块内的管组件结构横向布置,包括蒸汽接管(21),所述蒸汽接管(21)前后两端连接蒸汽室或蒸汽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模块内的管组件结构纵向布置,包括立式支管(2)、单排汇总管(3)和母管(4),若干根立式支管(2)排成一排,连接在上下端的单排汇总管(3)上,连接好的若干根单排汇总管(3)与两端母管(4)相连,组成一个立方体管组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立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相邻管组件结构之间和/或管组件结构内部设置有湿气通道(19),所述湿气通道(19)外壁设有多孔板(20),物料换热后的湿气通过多孔板(20)进入湿气通道(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模块内的管组件结构由若干道进风通道和物料通道(25)竖直排列组成,进风通道与物料通道(25)之间由多孔板(20)隔开,相邻上下层间的烘干模块内的进风通道交错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模块上部设有过渡料仓(16),用来暂存湿物料,所述过渡料仓(16)下方和每个烘干单元底部出口处均设置有百叶开关装置(17),用于控制物料向下传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模块为多层结构,采用嵌插式固定结构,方便拆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立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模块的不同层根据物料含水量及对管材腐蚀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材质制作,所述不同的材质是指位于上层的管材材质比位于下层的管材材质具有更高的耐腐蚀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单元数量为2-8个,每个烘干单元的烘干模块层数为3-7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30178.8U CN209960935U (zh) | 2019-04-01 | 2019-04-01 | 一种立式干燥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30178.8U CN209960935U (zh) | 2019-04-01 | 2019-04-01 | 一种立式干燥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60935U true CN209960935U (zh) | 2020-01-17 |
Family
ID=69240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430178.8U Active CN209960935U (zh) | 2019-04-01 | 2019-04-01 | 一种立式干燥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96093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55416A (zh) * | 2019-04-01 | 2019-06-07 | 青岛创客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立式干燥机 |
CN111238175A (zh) * | 2020-03-24 | 2020-06-05 | 上海弘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自动上下料系统的冻干机 |
-
2019
- 2019-04-01 CN CN201920430178.8U patent/CN20996093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55416A (zh) * | 2019-04-01 | 2019-06-07 | 青岛创客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立式干燥机 |
CN109855416B (zh) * | 2019-04-01 | 2024-03-19 | 青岛创客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立式干燥机 |
CN111238175A (zh) * | 2020-03-24 | 2020-06-05 | 上海弘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自动上下料系统的冻干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960935U (zh) | 一种立式干燥机 | |
CN101187527A (zh) | 网带传动式真空连续干燥装置以及网带传动式干燥装置 | |
CN109855416B (zh) | 一种立式干燥机 | |
CN210425972U (zh) | 一种节能型粮食烘干机用传送烘干装置 | |
CN106440742B (zh) | 一种交错床烘干装置 | |
CN201555420U (zh) | 一种高效内加热穿流床干燥机 | |
CN212299827U (zh) | 一种高效长网干燥机 | |
CN112944872A (zh) | 一种循环节能谷物干燥机 | |
CN203657388U (zh) | 多层干燥装置 | |
CN201518712U (zh) | 一种用于高温环境的冷却器 | |
CN215413042U (zh) | 一种循环节能谷物干燥机 | |
CN214276356U (zh) | 一种大热容量高烘干品质的联合换热式粮食烘干机 | |
CN215224428U (zh) | 一种羊肚菌烘干房 | |
CN206108389U (zh) | 生物质燃料纤维输送及存储系统 | |
CN212930890U (zh) | 一种新型颗粒流间壁导热式干燥装置 | |
CN203231619U (zh) | 一种带式干燥机 | |
CN208936723U (zh) | 一种牡丹花蕊茶烘干设备 | |
CN211503503U (zh) | 一种室内能源回收利用装置 | |
CN207857437U (zh) | 一种畜牧业草料清洗干燥一体化装置 | |
CN217005264U (zh) | 基于微波补偿加热均匀烘干的网带式烘干机 | |
CN112066702A (zh) | 一种新型颗粒流间壁导热式干燥装置 | |
CN219474207U (zh) | 一种多温区多层同向运动型带式干燥机 | |
CN220206280U (zh) | 一种层叠式茶叶烘干机 | |
CN110464027A (zh) | 一种清洗杀青烘干设备及其烘干方法 | |
CN216977348U (zh) | 一种饲料加工原料储存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