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47854U - 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及灯丝 - Google Patents

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及灯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47854U
CN209947854U CN201920564572.0U CN201920564572U CN209947854U CN 209947854 U CN209947854 U CN 209947854U CN 201920564572 U CN201920564572 U CN 201920564572U CN 209947854 U CN209947854 U CN 2099478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emitting
light
led
suppor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6457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Enrui Precisio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56457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478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478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478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包括相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本体及第二支架本体、电路基板、连接件,电路基板包括与第一支架本体平行的第一臂、自第一臂的一端向第二支架本体弯折延伸的第二臂、自第一臂的另一端向第二支架本体弯折延伸的第三臂、自第二臂倾斜延伸并与第二支架本体固接的第四臂、与第三臂的延长线重合的第五臂及自第五臂倾斜延伸并与第二支架本体固接的第六臂,且沿第一支架本体至第二支架本体的方向,第四臂和第六臂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本体及第一臂固接。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可通过剪裁使得发光体的正负电极位于同一端,同时能有效避免正负极连焊。

Description

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及灯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照明用的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及灯丝。
【背景技术】
自日本牛尾光源推出的由LED灯珠构成发光体的仿传统白炽灯,以LED发光体为光源的蜡烛灯、水晶灯、球泡灯随机开始大量出现,且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目前,源于怀旧情怀的冲击、对其外形和色温的喜爱,许多欧洲、美洲、南非、东南亚、中东的客户对LED发光体灯反应强烈。
在LED灯的批量生产过程中,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作为与发光体直接连接的部件,其结构直接影响着发光体的发光效果及产品的生产效率。
为了生产的方便,现有技术的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的结构通常过于简单,剪裁后,LED发光体的正负两极往往位于LED发光体的两端,致使LED发光体的组装过程绕线复杂且浪费了大量的空间和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LED发光体的发光效率,同时,即使将LED发光体的正负两极设置于所述LED发光体的同一端,因正负极相隔较近,在后续的发光体焊接工序中,容易发生正负极连焊。
针对现有技术的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中,LED发光体的正负极相隔较近,容易发生正负极连焊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及灯丝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中,LED发光体的正负极相隔较近,容易发生正负极连焊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有效避免正负极连焊的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及灯丝。
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包括:
相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本体、第二支架本体;
多个电路基板,多个所述电路基板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和所述第二支架本体之间,所述电路基板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及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平行的第一臂、自所述第一臂的一端向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弯折延伸的第二臂、自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弯折延伸的第三臂、自所述第二臂倾斜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固接的第四臂、位于所述第三臂的延长线上并与所述第三臂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五臂及自所述第五臂倾斜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固接的第六臂,且沿所述第一支架本体至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方向,所述第四臂和所述第六臂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多个连接件,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固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臂固接。
优选的,所述第四臂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之间并靠向所述第六臂一侧的夹角为60°,所述第六臂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之间并靠向所述第四臂一侧的夹角为60°。
优选的,所述第三臂与所述第五臂之间形成用于焊接发光体的焊接区域。
优选的,所述电路基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臂远离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一端的第一焊盘及设置于所述第五臂远离所述第二支架本体一端的第二焊盘,所述发光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焊盘及所述第二焊盘焊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包括呈长条状的第一基板及开设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多个第一定位孔,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孔沿所述第一基板的长度方向呈直线型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包括呈长条状的第二基板及开设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多个第二定位孔,多个所述第二定位孔沿所述第二基板的长度方向呈直线型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本体、所述第二支架本体、所述电路基板、所述连接件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本体、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及所述连接件的材料为金属板材,所述电路基板的材料为导电金属。
一种灯丝,包括上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在经过焊接发光体工序及切割工序后的电路基板单体,所述电路基板单体包括发光臂、与所述发光臂相对间隔设置的导电臂、位于所述发光臂及所述导电臂的同一端且连接所述发光臂和所述导电臂的连接臂、自所述发光臂远离所述连接臂一端倾斜延伸的第一导电端子及自所述导电臂远离所述连接臂一端倾斜延伸的第二导电端子,且沿所述连接臂至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方向,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优选的,所述发光臂包括与所述连接臂连接的第一子发光臂、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连接第二子发光臂、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发光臂靠近所述第二子发光臂一端的第一焊盘、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发光臂靠近所述第一子发光臂一端的第二焊盘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焊盘及所述第二焊盘焊接的发光体。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通过设置所述电路基板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及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平行的第一臂、自所述第一臂的一端向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弯折延伸的第二臂、自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弯折延伸的第三臂、自所述第二臂倾斜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固接的第四臂、与所述第三臂的延长线重合的第五臂及自所述第五臂倾斜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固接的第六臂,在后续的切割工序中,所述电路基板的一端沿多个所述连接件的连线切割,另一端沿多个第四臂或所述第六臂的连线切割,使得切割后的所述电路基板呈字母“U”型,从而使得发光体的正负两极位于同一端;同时,通过设置所述第四臂和所述第六臂之间的间距沿所述第一支架本体至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方向逐渐增大,即增大了切割后LED发光体的正负极之间的间距,能够有效避免正负极连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焊接LED发光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丝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100,所述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100包括相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本体10、第二支架本体30、多个电路基板50及多个连接件70。其中,多个所述电路基板50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10和所述第二支架本体30之间,所述电路基板50用于固定LED发光体。
所述第一支架本体10、所述第二支架本体30、所述电路基板50及所述连接件70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支架本体10、所述第二支架本体30及所述连接件70的材料为金属板材,所述电路基板50的材料为导电金属。使得所述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100在节省材料成本的同时方便后续冲压、切割工序的顺利进行。
所述第一支架本体10包括呈长条状的第一基板11及开设于所述第一基板11的多个第一定位孔13,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孔13沿所述第一基板11的长度方向呈直线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支架本体30包括呈长条状的第二基板31及开设于所述第二基板31的多个第二定位孔33,多个所述第二定位孔33沿所述第二基板31的长度方向呈直线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孔13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定位孔33的数量相同,且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孔13与多个所述第二定位孔33关于多个所述电路基板50的连线对称设置。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定位孔13和所述第二定位孔33,方便后续加工过程中的定位,减少加工误差。
所述电路基板50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10及所述第二支架本体30平行的第一臂51、自所述第一臂51的一端向所述第二支架本体30弯折延伸的第二臂52、自所述第一臂51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二支架本体30弯折延伸的第三臂53、自所述第二臂52倾斜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30固接的第四臂54、位于所述第三臂53的延长线上并与所述第三臂53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五臂55、自所述第五臂55倾斜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30固接的第六臂56、设置于所述第三臂53远离所述第一支架本体10一端的第一焊盘57及设置于所述第五臂55远离所述第二支架本体30一端的第二焊盘58。
具体的,沿所述第一支架本体10至所述第二支架本体30的方向,所述第四臂54和所述第六臂56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所述第三臂53与所述第五臂55之间形成用于焊接LED发光体的焊接区域101。在焊接工序中,将LED发光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焊盘57及所述第二焊盘58焊接固定。
请具体参阅图2,在切割工序中,将所述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100沿A1线及A2线切割,即在所述电路基板50的一端沿多个所述连接件70的连线切割,另一端沿多个第四臂54或所述第六臂56的连线切割,使得切割后的所述电路基板50呈字母“U”型,从而使得发光体的正负两极位于同一端。
同时,通过设置所述第四臂54和所述第六臂56之间的间距沿所述第一支架本体10至所述第二支架本体30的方向逐渐增大,即增大了切割后LED发光体的正负极之间的间距,能够有效避免正负极连焊。
优选的,所述第四臂54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30之间并靠向所述第六臂56一侧的夹角为60°,所述第六臂56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30之间并靠向所述第四臂54一侧的夹角为60°。
所述连接件7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10固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臂51固接。
请具体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灯丝200,所述灯丝200包括由上述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100在经过焊接工序及切割工序后的电路基板单体90。
具体的,所述电路基板单体90包括发光臂91、与所述发光臂91相对间隔设置的导电臂93、位于所述发光臂91及所述导电臂93的同一端且连接所述发光臂91和所述导电臂93的连接臂95、自所述发光臂91远离所述连接臂95一端倾斜延伸的第一导电端子97及自所述导电臂93远离所述连接臂95一端倾斜延伸的第二导电端子99。同时,沿所述连接臂95至所述第一导电端子97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99的方向,所述第一导电端子97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99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所述发光臂91包括与所述连接臂95连接的第一子发光臂911、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97连接的第二子发光臂913、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发光臂911靠近所述第二子发光臂913一端的第一焊盘915、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发光臂913靠近所述第一子发光臂911一端额第二焊盘917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焊盘915及所述第二焊盘917焊接的发光体919。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灯丝200通过设置所述发光臂91、所述导电臂93及所述连接臂95形成字母“U”型的结构,使得所述灯丝200的正负极位于同一端,从而起到简化所述灯丝组装过程、节省组装空间和材料、提高所述灯丝200发光效率的作用。同时,通过设置上述结构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97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99,即增大了所述灯丝200的正负极之间的间距,能够有效避免正负极连焊。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100,通过设置所述电路基板50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10及所述第二支架本体30平行的第一臂51、自所述第一臂51的一端向所述第二支架本体30弯折延伸的第二臂52、自所述第一臂51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二支架本体30弯折延伸的第三臂53、自所述第二臂52倾斜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30固接的第四臂54、与所述第三臂53的延长线重合的第五臂55及自所述第五臂55倾斜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30固接的第六臂56,在后续的切割工序中,所述电路基板50的一端沿多个所述连接件70的连线切割,另一端沿多个第四臂54或所述第六臂56的连线切割,使得切割后的所述电路基板50呈字母“U”型,从而使得发光体的正负两极位于同一端;同时,通过设置所述第四臂54和所述第六臂56之间的间距沿所述第一支架本体10至所述第二支架本体30的方向逐渐增大,即增大了切割后LED发光体的正负极之间的间距,能够有效避免正负极连焊。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本体、第二支架本体;
多个电路基板,多个所述电路基板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和所述第二支架本体之间,所述电路基板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及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平行的第一臂、自所述第一臂的一端向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弯折延伸的第二臂、自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弯折延伸的第三臂、自所述第二臂倾斜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固接的第四臂、位于所述第三臂的延长线上并与所述第三臂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五臂及自所述第五臂倾斜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固接的第六臂,且沿所述第一支架本体至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方向,所述第四臂和所述第六臂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多个连接件,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固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臂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臂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之间并靠向所述第六臂一侧的夹角为60°,所述第六臂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之间并靠向所述第四臂一侧的夹角为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臂与所述第五臂之间形成用于焊接发光体的焊接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基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臂远离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一端的第一焊盘及设置于所述第五臂远离所述第二支架本体一端的第二焊盘,所述发光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焊盘及所述第二焊盘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包括呈长条状的第一基板及开设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多个第一定位孔,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孔沿所述第一基板的长度方向呈直线型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包括呈长条状的第二基板及开设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多个第二定位孔,多个所述第二定位孔沿所述第二基板的长度方向呈直线型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所述第二支架本体、所述电路基板、所述连接件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及所述连接件的材料为金属板材,所述电路基板的材料为导电金属。
9.一种灯丝,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在经过焊接发光体工序及切割工序后的电路基板单体,所述电路基板单体包括发光臂、与所述发光臂相对间隔设置的导电臂、位于所述发光臂及所述导电臂的同一端且连接所述发光臂和所述导电臂的连接臂、自所述发光臂远离所述连接臂一端倾斜延伸的第一导电端子及自所述导电臂远离所述连接臂一端倾斜延伸的第二导电端子,且沿所述连接臂至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方向,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臂包括与所述连接臂连接的第一子发光臂、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连接第二子发光臂、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发光臂靠近所述第二子发光臂一端的第一焊盘、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发光臂靠近所述第一子发光臂一端的第二焊盘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焊盘及所述第二焊盘焊接的发光体。
CN201920564572.0U 2019-04-23 2019-04-23 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及灯丝 Active CN2099478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64572.0U CN209947854U (zh) 2019-04-23 2019-04-23 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及灯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64572.0U CN209947854U (zh) 2019-04-23 2019-04-23 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及灯丝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47854U true CN209947854U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29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64572.0U Active CN209947854U (zh) 2019-04-23 2019-04-23 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及灯丝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478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4106462A2 (zh) 一种免焊型贴片led灯具结构
JP2021516415A (ja) フレキシブルledライトバー
CN103915544B (zh) 立体发光led芯片灯丝及led灯泡
WO2019023821A1 (zh) 一种带自成型led光源的灯泡
CN209947854U (zh) 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及灯丝
WO2015144030A1 (zh) 一种led灯芯及其一种led灯丝单体的制造方法
CN209944023U (zh) 灯丝支架阵列及灯丝
CN104633509B (zh) 一种基于玻璃基板的led灯条及其生产工艺
CN103216758B (zh) 一种led灯
CN209947853U (zh) 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
CN203774366U (zh) 一种立体发光led芯片灯丝及led灯泡
CN206682890U (zh) 灯丝支架、led灯丝、灯丝支架板和led灯丝板
CN110277378A (zh) 一种集合基板、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5335288U (zh) 无锡膏倒装led灯丝
CN104235663B (zh) 一种led软灯条的生产工艺
CN204403893U (zh) 一种基于玻璃基板的led灯条
CN203596366U (zh) 一种易于加工的led模组结构
CN207674148U (zh) 一种led火焰灯
CN208170018U (zh) 一种大发光角的led光源
CN205657082U (zh) 一种led基板料带
CN212617688U (zh) 一种集成支架的led灯丝光源
CN104565929A (zh) 一种led灯丝灯
CN209876576U (zh) 一种线条灯灯板结构
CN210891168U (zh) 一种灯具
CN216079425U (zh) 一种具有新型焊线结构的线条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5

Address after: No. 198, Xiangrong Road, songmushan village, Dala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ENRUI PRECISION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98, Xiangrong Road, songmushan village, Dala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before: Pan T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