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39950U - 料斗及输料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料斗及输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39950U
CN209939950U CN201920752825.7U CN201920752825U CN209939950U CN 209939950 U CN209939950 U CN 209939950U CN 201920752825 U CN201920752825 U CN 201920752825U CN 209939950 U CN209939950 U CN 2099399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y
base body
baffle
switch
ho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5282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勇
曾贤华
邹如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Huadian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肖勇
曾贤华
邹如凤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肖勇, 曾贤华, 邹如凤 filed Critical 肖勇
Priority to CN20192075282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399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399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399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料斗及输料系统,涉及料斗技术领域。料斗包括三通基体、三通挡板和驱动机构;三通挡板具有左置位、右置位和中置位;三通挡板转动连接于三通基体;驱动机构连接于三通挡板,使得三通挡板可分别运动至左置位、右置位和中置位;当三通挡板运动至左置位时,进入三通基体的物料从三通基体的右端出口输出;当三通挡板运动至右置位时,进入三通基体的物料从三通基体的左端出口输出;当三通挡板运动至中置位时,进入三通基体的物料同时从三通基体的左端出口和右端出口输出。料斗能够实现物料经料斗后一分为二地运输。

Description

料斗及输料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料斗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料斗及输料系统。
背景技术
在国内部分大型散货港口运营中,传统的桥式抓斗卸船机料斗通常只设计左置位和右置位模式,每台卸船机物料根据料斗左右位来选择配套的带式输送机系统,无法将物料一分为二地运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料斗及输料系统,能够实现物料经料斗后一分为二地运输。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料斗,料斗包括三通基体、三通挡板和驱动机构;三通挡板具有左置位、右置位和中置位;三通挡板转动连接于三通基体,驱动机构连接于三通挡板,使得三通挡板可分别运动至左置位、右置位和中置位;当三通挡板运动至左置位时,进入三通基体的物料从三通基体的右端出口输出;当三通挡板运动至右置位时,进入三通基体的物料从三通基体的左端出口输出;当三通挡板运动至中置位时,进入三通基体的物料同时从三通基体的左端出口和右端出口输出。
上述技术方案,三通挡板除了具有常规设置的左置位和右置位外(即具有常规的“一通一”卸料模式),还设置有中置位,使得三通挡板可以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运动至中置位,这样进入三通基体的物料能够一分为二地同时从三通基体的左端出口和右端出口输出,增强料斗的输送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驱动机构包括液压传动系统,液压传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油箱、液压泵和摆动式液压缸,摆动式液压缸具有活塞杆;三通挡板包括挡板和转轴;转轴转动连接于三通基体,挡板连接于转轴,活塞杆连接于转轴。
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机构采用液压驱动系统,通过摆动液压缸的运动,带动转轴做往复摆动运动,进而使得挡板能够分别摆动至左置位、中置位和右置位。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料斗包括并联的左控制电路、右控制电路和中控制电路;左控制电路、右控制电路和中控制电路分别连接于驱动机构,使得三通挡板可分别运动至左置位、右置位和中置位。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三条并联的控制电路来分别控制驱动机构的运动,从而实现料斗运动的远程控制。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左控制电路包括连接的左控制器和左电磁阀;右控制电路包括连接的右控制器和右电磁阀;中控制电路包括连接的中置位开关和中电磁阀;左电磁阀、右电磁阀和中电磁阀并联后连接液压传动系统。
上述技术方案,左控制器和左电磁阀配合控制液压传动系统驱动三通挡板运动至左置位;右控制器和右电磁阀配合控制液压传动系统驱动三通挡板运动至右置位;中置位开关和中电磁阀配合控制液压传动系统驱动三通挡板运动至中置位;中置位开关起到控制保护的作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料斗还包括左限位杆、左限位开关、右限位杆、右限位开关、中限位杆、中限位开关;中限位杆和中限位开关均设置于中置位,中限位开关连接于中置位开关与中电磁阀之间;左限位杆和左限位开关均设置于左置位,左限位开关一端并联于中置位开关的电流信号进入端,左限位开关的另一端并联于中限位开关的电流信号输出端;右限位杆和右限位开关均设置于右置位,右限位开关一端并联于中置位开关的电流信号进入端,右限位开关的另一端并联于中限位开关的电流信号输出端。
上述技术方案,当三通挡板分别处于左置位、右置位和中置位时,分别插上左限位杆、右限位杆和中限位杆,在机械硬件上给予三通挡板的位置保护,防止三通挡板受物料撞击而偏移左置位、右置位和中置位;左限位开关、右限位开关和中限位开关分别在电路控制上给予三通挡板的位置保护,防止因电路故障原因使得液压传动系统做不当运动带动三通挡板偏移左置位、右置位和中置位;其中左限位开关的开闭由左限位杆的解除与否及三通挡板的位置决定,右限位开关的开闭由右限位杆的解除与否及三通挡板的位置决定,中限位开关的开闭由中限位杆的解除与否及三通挡板的位置决定。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料斗包括导流板,导流板设置于三通基体的入口。
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板能够助于物料进入料斗。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输料系统,输料系统包括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料斗;输料系统还包括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第一传送带连通于三通基体的左端出口,第二传送带连通于三通基体的右端出口。
上述技术方案,输料系统由于采用料斗,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输料能力,运行效果大幅增强。
结合第二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输料系统还包括振动给料机。
上述技术方案,振动给料机用于加快物料在料斗内的输送速度,从而提高输料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料斗的控制电路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输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料斗;110-三通基体;112-左限位杆;114-中限位杆;116-右限位杆;120-三通挡板;122-挡板;124-转轴;130-导流板;20-输料系统;210-第一传送带;220-第二传送带;DO1-切换开关;DO2-切换开关;ZJ-中继开关;ZJ1-左电磁阀;ZJ2-右电磁阀;ZJ3-中电磁阀;XW1-左限位开关;XW2-右限位开关;XW3-中限位开关;TA-中置位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料斗10,料斗10能够实现物料经料斗10后一分为二地运输。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的料斗10的具体结构,图2为料斗10的控制电路图。
料斗10包括三通基体110、三通挡板120和驱动机构。
三通基体110为金属壳体,具有左端出口、右端出口和入口。入口内连接有导流板130,导流板130能够助于物料进入料斗10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位置关系的“左端”、“右端”等词语是基于说明书附图中的位置关系来决定的,后文不再赘述。
三通挡板120包括挡板122和转轴124,转轴124通过轴承座转动设置在三通基体110的左端出口与右端出口之间的中心位置,挡板122设置在三通基体110内并连接于转轴124。三通挡板120具有左置位、右置位和中置位,其中左置位和右置位按国家设计标准(《桥式抓斗卸船机(GB/T 26475-2011)》)设置;中置位根据实际使用时的物料运行轨迹和三通挡板120的切换轨迹确定,其大致位置位于三通基体110的上端的中心与转轴124的连线上。当挡板122转动至左置位时,进入三通基体110的物料从三通基体110的右端出口输出;当挡板122转动至右置位时,进入三通基体110的物料从三通基体110的左端出口输出;当挡板122转动至中置位时,进入三通基体110的物料能够同时从三通基体110的左端出口和右端出口输出。三通挡板120除了具有常规设置的左置位和右置位外(即具有常规的“一通一”卸料模式),还设置有中置位,这样进入三通基体110的物料能够一分为二地同时从三通基体110的左端出口和右端出口输出,增强料斗10的输送效率。
三通基体110分别在对应的左置位、中置位和右置位上设置有可插接左限位杆112、中限位杆114和右限位杆116的插孔。当三通挡板120分别处于左置位、右置位和中置位时,分别插上左限位杆112、右限位杆116和中限位杆114,在机械硬件上给予三通挡板120的位置保护,防止三通挡板120受物料撞击而偏移左置位、右置位和中置位。
驱动机构包括液压传动系统(图中未画出),液压传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油箱、液压泵和摆动式液压缸,液压传动系统内具有液压油,摆动式液压缸具有活塞杆,活塞杆的一端连接于摆动式液压缸的活塞,活塞杆的另一端连接于转轴124。通过摆动液压缸的运动,带动转轴124做往复摆动运动,进而使得挡板122能够分别摆动至左置位、中置位和右置位。
料斗10还包括控制电路,如图2所示,控制电路用于远程控制驱动机构的运动。控制电路包括并联的左控制电路、右控制电路和中控制电路,左控制电路、右控制电路和中控制电路分别用于控制液压传动系统的运动,使得三通挡板120可分别运动至左置位、右置位和中置位。
左控制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左控制器、中继开关ZJ和左电磁阀ZJ1,左控制器一端接入交流110V电源的相线进线端,左电磁阀ZJ1一端接入交流110V电源的零线进线端,其中左控制器为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左控制器中的切换开关DO1连接中继开关ZJ,从而给中继开关ZJ一DO信号;右控制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右控制器、中继开关ZJ和右电磁阀ZJ2,右控制器一端接入交流110V电源的相线进线端,右电磁阀ZJ2一端接入交流110V电源的零线进线端,其中右控制器为PLC(Programmable Logic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右控制器中的切换开关DO2连接中继开关ZJ,从而给中继开关ZJ一DO信号;中控制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中置位开关TA、中限位开关XW3(图1中未画出)和中电磁阀ZJ3,中置位开关TA的一端接入交流110V电源的相线进线端,左电磁阀ZJ1的一端接入交流110V电源的零线进线端。其中中限位开关XW3设置在三通基体110的对应中置位上,中限位开关XW3的开闭由中限位杆114的解除与否及三通挡板120的位置决定。左电磁阀ZJ1、右电磁阀ZJ2和中电磁阀ZJ3并联后再连接液压传动系统。左控制器和左电磁阀ZJ1配合控制液压传动系统驱动三通挡板120运动至左置位;右控制器和右电磁阀ZJ2配合控制液压传动系统驱动三通挡板120运动至右置位;中置位开关TA和中电磁阀ZJ3配合控制液压传动系统驱动三通挡板120运动至中置位;中置位开关TA起到控制保护的作用。
同时还分别设置有左限位开关XW1和右限位开关XW2(图1中未画出),左限位开关XW1和右限位开关XW2分别设置在三通基体110的对应左置位上和右置位上。在控制电路中,左限位开关XW1一端并联于中置位开关TA的电流信号进入端,左限位开关XW1的另一端并联于中限位开关XW3的电流信号输出端;右限位开关XW2一端并联于中置位开关TA的电流信号进入端,右限位开关XW2的另一端并联于中限位开关XW3的电流信号输出端。左限位开关XW1和右限位开关XW2的开闭由左限位杆112和右限位杆116的解除与否及三通挡板120的位置决定。
工作时,首先通过切换开关DO1远程控制,使得左控制电路闭合,使得左电磁阀ZJ1得电,进而带动液压传动系统驱动三通挡板120切换至左置位,接着通过切换开关DO1的远程控制使左电磁阀ZJ1失电,停止液压传动系统运动;此时可以再插入左限位杆112,在机械硬件上限制三通挡板120的移动;由于左限位杆112并未解除,此时左限位开关XW1断开,左控制电路断开,左限位开关XW1在电路控制上给予三通挡板120的位置保护,防止因电路原因连通使得液压传动系统继续运动带动三通挡板120偏移左置位。此时三通挡板120停留在左置位上。
其次解除左限位杆112,此时左限位开关XW1闭合,左限位开关XW1和中电磁阀ZJ3连接的电路闭合,中电磁阀ZJ3得电,进而带动液压传动系统驱动三通挡板120往中置位摆动,当三通挡板120运动至中置位后,插入中限位杆114,中置位开关TA由于中限位杆114并未解除而断开,左限位开关XW1由于三通挡板120离开左置位而断开,此时中电磁阀ZJ3断电,三通挡板120停止运动,停留在中置位上。
最后解除中限位杆114,此时中限位开关XW3闭合,由于中置位开关TA的存在,起到保护的作用,需要额外闭合中置位开关TA,才能使中控制电路闭合,进而让中电磁阀ZJ3得电带动液压传动系统驱动三通挡板120往右置位摆动。当三通挡板120运动至右置位后,插入右限位杆116,右置位开关由于右限位杆116并未解除而断开,中限位开关XW3由于三通挡板120离开中置位而断开,此时中电磁阀ZJ3断电,三通挡板120停止运动,停留在右置位上。
重复以上布置,可以调整三通挡板120依次从左置位-中置位-右置位-中置位-左置位之间切换。
当三通挡板120分别处于左置位、右置位和中置位时,左限位开关XW1、右限位开关XW2和中限位开关XW3分别在电路控制上给予三通挡板120的位置保护,防止因电路原因使得液压传动系统继续运动带动三通挡板120偏移左置位、右置位和中置位。
另外,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输料系统20,请参考图3所示,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的输料系统20的具体结构。
输料系统20,输料系统20包括料斗10、振动给料机(图中未画出)、第一传送带210和第二传送带220,第一传送带210连通于三通基体110的左端出口,第二传送带220连通于三通基体110的右端出口,振动给料机设置在料斗10的入口端,振动给料机用于加快物料在料斗10内的输送速度,从而提高输料效率。
输料系统20由于采用料斗10,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第一传送带210和第二传送带220的输料能力,运行效果大幅增强。
实际应用中,使用4条船(1#卸船机、2#卸船机、3#卸船机、4#卸船机)分别包含块矿、粉矿、球团矿、块矿+粉矿4种物料。据以往情况(即采用传统未设置有中置位的料斗时的输料系统),1#卸船机、2#卸船机通第二传送带220,3#卸船机通第一传送带210。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输料系统20,1#卸船机通第二传送带220,3#卸船机通第一传送带210,2#卸船机通过处于中置位的料斗10,分流到第一传送带210和第二传送带220。得出如下结果:
表一抽样比对分析
船名 货种 接卸量 系统最大流量 备注
太平洋精神 粉矿 131828吨 7300t/h 中置位投入
明立 粉矿 92000吨 7200t/h 中置位投入
矿龙 球团矿 80000吨 7200t/h 中置位投入
铁卫 块矿+粉矿 91000吨 7200t/h 中置位投入
1.从图表分析,不同物料均可投入,说明料斗10的中置位具有广泛性,能够适应大部分的物料;
2.在试验的各条船中,当2#卸船机的三通挡板120设置于中置位时,系统最大流量均能达到7200t/h以上,说明中置位改造已实现卸船机满负荷的预期效果;
3.在接卸“明立”轮时,2#卸船机大部分时间内(系统运行16.5小时,15个小时采用中置位模式)采用中置位模式卸船,为成功完成接卸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创下了平均卸船效率5625t/h,单班(8小时)接卸总量47000t的开港以来的最高记录。
4.系统运行出力比对:
Figure BDA0002070650780000111
根据以上结果,采用设有中置位的料斗10,卸船机出力得到最大满足,第一传送带210系统和第二传送带220系统能够均匀出力,最大限度的提高运行效果。
2#卸船机的三通挡板120中置位投入使用的生产模式为双流程运行,单船开卸后60%的货量,低于该比例,进入清舱阶段,抓斗接卸量无法满足双系统运行。因此,按年接卸量1050万吨进行测算,其中有600万吨能够采用2#卸船机的三通挡板120中置位进行作业。因此全年能创造十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料斗,其特征在于:
包括三通基体、三通挡板和驱动机构;
所述三通挡板具有左置位、右置位和中置位;
所述三通挡板转动连接于所述三通基体,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三通挡板,使得所述三通挡板可分别运动至所述左置位、所述右置位和所述中置位;
当所述三通挡板运动至所述左置位时,进入所述三通基体的物料从所述三通基体的右端出口输出;当所述三通挡板运动至所述右置位时,进入所述三通基体的物料从所述三通基体的左端出口输出;当所述三通挡板运动至所述中置位时,进入所述三通基体的物料同时从所述三通基体的左端出口和右端出口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斗,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液压传动系统,所述液压传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油箱、液压泵和摆动式液压缸,所述摆动式液压缸具有活塞杆;
所述三通挡板包括挡板和转轴;
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三通基体,所述挡板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活塞杆连接于所述转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斗,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斗包括并联的左控制电路、右控制电路和中控制电路;
所述左控制电路、所述右控制电路和所述中控制电路分别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使得所述三通挡板可分别运动至所述左置位、所述右置位和所述中置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料斗,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控制电路包括连接的左控制器和左电磁阀;
所述右控制电路包括连接的右控制器和右电磁阀;
所述中控制电路包括连接的中置位开关和中电磁阀;
所述左电磁阀、所述右电磁阀和所述中电磁阀并联后连接所述液压传动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料斗,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斗还包括左限位杆、左限位开关、右限位杆、右限位开关、中限位杆、中限位开关;
所述中限位杆和所述中限位开关均设置于所述中置位,所述中限位开关连接于所述中置位开关与所述中电磁阀之间;
所述左限位杆和所述左限位开关均设置于所述左置位,所述左限位开关一端并联于所述中置位开关的电流信号进入端,所述左限位开关的另一端并联于所述中限位开关的电流信号输出端;
所述右限位杆和所述右限位开关均设置于所述右置位,所述右限位开关一端并联于所述中置位开关的电流信号进入端,所述右限位开关的另一端并联于所述中限位开关的电流信号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斗,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斗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于所述三通基体的入口。
7.一种输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料系统具有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料斗;
所述输料系统还包括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连通于所述三通基体的左端出口,所述第二传送带连通于所述三通基体的右端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料系统还包括振动给料机。
CN201920752825.7U 2019-05-23 2019-05-23 料斗及输料系统 Active CN2099399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2825.7U CN209939950U (zh) 2019-05-23 2019-05-23 料斗及输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2825.7U CN209939950U (zh) 2019-05-23 2019-05-23 料斗及输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39950U true CN209939950U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34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52825.7U Active CN209939950U (zh) 2019-05-23 2019-05-23 料斗及输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399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36057B (zh) 一种图书自动存取装置及方法
CN106516660A (zh) 一种粮食输送机
CN209939950U (zh) 料斗及输料系统
CN203372726U (zh) 自卸料料斗及斗式输送机
CN108974782A (zh) 带有防堵料装置的斗式提升机
CN210213970U (zh) 供料装置及分拣设备
CN2795159Y (zh) 散装物料连续气力输送装置
CN201010310Y (zh) 水平链斗式二维空间水平、倾斜、水平连续输送机
CN204916242U (zh) 电动自动定量包装秤
CN101332935B (zh) 仰俯抛物式多点卸料带式输送机
CN202022572U (zh) 双点同时卸料的车式布料装置
CN208333630U (zh) 一种面粉计量装置
CN109650091B (zh) 一种散料输送系统的工作方法
WO2020258752A1 (zh) 物料含水率检测系统、物料含水率检测方法及搅拌站
CN204638346U (zh) 液压永磁箱式除铁器
CN208631695U (zh) 一种配合螺旋粉料卸船机用的清仓机
CN201258178Y (zh) 仰俯抛物式多点卸料带式输送机
CN109353838A (zh) 一种具有转运功能的斗轮堆取料机
CN206395413U (zh) 一种垂直交料翻板型分料漏斗
CN101239652A (zh) 自卸散装货船及散装料的自卸方法
CN214598469U (zh) 一种自动送料及称重搅拌输送设备
CN212049266U (zh) 物料输送单元
CN109570035B (zh) 一种输送分选装置的工作方法
CN211495545U (zh) 一种用于胶带输送机转载点的溜槽装置
CN208994492U (zh) 带有防堵料装置的斗式提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19

Address after: 350500 shanggongyang, Keme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Lianjiang county,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ujian Huadian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230-50, pujiawan street, TANJIA Town, Kaixian County, Wanzhou District, Chongqing

Co-patentee before: Zeng Xianhua

Patentee before: Xiao Yong

Co-patentee before: Zou Ru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