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15699U - 压力控制阀组件、上盖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压力控制阀组件、上盖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15699U CN209915699U CN201920336045.4U CN201920336045U CN209915699U CN 209915699 U CN209915699 U CN 209915699U CN 201920336045 U CN201920336045 U CN 201920336045U CN 209915699 U CN209915699 U CN 2099156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nap ring
- control valve
- pressure control
- casing
- valve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fet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力控制阀组件、上盖及烹饪器具。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力控制阀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阀体、壳体和卡环,所述阀体上设有排气通道,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收容所述阀体的腔体,所述卡环包括弹性卡环本体,所述卡环套设于所述壳体的外壁面,并在所述卡环的弹性作用下将所述壳体的内壁面紧固贴合于所述阀体。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力控制阀组件,将具有弹性卡环本体的卡环套设于壳体的外壁面上,利用发生弹性变形后的卡环对壳体的外壁面施加一个朝向阀体方向的挤压力,从而将壳体固定贴合于阀体,达到紧固壳体的目的,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力控制阀组件、上盖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蒸汽压力来蒸煮食物的烹饪器具(如电饭煲、电压力锅)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为了确保消费者的安全使用,在现有的烹饪器具中,通常会将压力控制模块设计在活动盖板中,压力控制模块有阀体和壳体等零部件。由于阀体和壳体的结构较为复杂,通常设计为塑料零件,并利用卡扣结构将塑料壳体固定在阀体上。在长期的高温高压环境中,塑料壳体会产生蠕变从而导致卡扣失效,因此会在塑料壳体的外圈安装钢圈,利用钢圈对壳体进行夹紧固定从而保证产品的可靠性。然而在将钢圈压入壳体的过程中不仅会刮花塑料壳体,而且还会将壳体的扣位刮烂导致性能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够通过具有弹性形变的卡环将壳体固定于阀体上的压力控制阀组件、上盖及烹饪器具。
本技术方案中的压力控制阀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排气通道;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收容所述阀体的腔体;
卡环,所述卡环包括弹性卡环本体,所述卡环套设于所述壳体的外壁面,并在所述卡环的弹性作用下将所述壳体的内壁面紧固贴合于所述阀体。
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力控制阀组件,将具有弹性卡环本体的卡环套设于壳体的外壁面上,利用发生弹性变形后的卡环对壳体的外壁面施加一个朝向阀体方向的挤压力,从而将壳体固定贴合于阀体,达到紧固壳体的目的,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同时,在卡环套设于壳体的外壁面的过程中,由于卡环具有一定的变形量,能够减少对壳体的外壁面的摩擦损伤。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压力控制阀组件,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弹性卡环本体上设有缺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的外壁面上设有筋体,所述缺口与所述筋体配合用于限制所述卡环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的外壁面上还设有沿所述壳体的周向方向设置的多个限位凸起。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的内壁面设有朝向所述阀体的方向延伸的内卡扣,所述阀体上设有与所述内卡扣配合连接的卡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环为弹簧钢丝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力控制阀组件包括两个所述控制阀,两个所述控制阀上的所述筋体相向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力控制阀组件还包括底板,两个所述控制阀分别为排气阀和泄压阀,所述排气阀和所述泄压阀均设于所述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上盖,所述上盖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压力控制阀组件和与所述排气通道相通的通气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盖。
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盖及烹饪器具,其中上盖设有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压力控制阀组件,该压力控制阀组件将具有弹性卡环本体的卡环套设于壳体的外壁面上,利用发生弹性变形后的卡环对壳体的外壁面施加一个朝向阀体方向的挤压力,从而将壳体固定贴合于阀体,达到紧固壳体的目的,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同时,在卡环套设于壳体的外壁面的过程中,由于卡环具有一定的变形量,能够减少对壳体的外壁面的摩擦损伤。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上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排气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示泄压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所示第一卡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所示上盖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所示上盖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M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所示上盖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N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表示如下:
10:排气阀、11:排气阀阀体、12:排气阀壳体、121:第一筋体、122:第一限位槽、123:第一限位凸起、13:第一卡环、131:弹性卡环本体132:缺口;
20:泄压阀、21:泄压阀阀体、22:泄压阀壳体、221:第二筋体、222:第二限位槽、223:第二限位凸起、23:第二卡环;
30:底板;
40:上盖、41:第一通气口、42:第二通气口;
5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本技术方案中的压力控制阀组件主要用于烹饪器具上,通过将压力控制阀组件安装于烹饪器具的上盖,能够有效的对烹饪器具的内部气体压力进行调节。其中,烹饪器具主要包括电饭锅、电饭煲和压力锅等压力炊具,本实施例中的压力控制阀组件主要用于电饭煲的上盖中。
本实施例中的压力控制阀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控制阀,该控制阀包括:
阀体,阀体上设有排气通道;
壳体,壳体内设有用于收容阀体的腔体;
卡环,卡环包括弹性卡环本体,卡环适于套设于壳体的外壁面,并在卡环的弹性作用下将壳体的内壁面紧固贴合于阀体。
通过使用本实施例中的压力控制阀组件,将具有弹性卡环本体的卡环套设于壳体的外壁面上,利用发生弹性变形后的卡环对壳体的外壁面施加一个朝向阀体方向的挤压力,从而将壳体固定贴合于阀体,达到紧固壳体的目的,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同时,在卡环套设于壳体的外壁面的过程中,由于卡环具有一定的变形量,能够减少对壳体的外壁面的摩擦损伤。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上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压力控制阀组件包括排气阀10和泄压阀20,其中,排气阀10包括排气阀阀体11、排气阀壳体12和第一卡环13。泄压阀20包括泄压阀阀体21、泄压阀壳体22和第二卡环23。排气阀阀体11和泄压阀阀体21内均设有用于泄压的排气通道,排气阀壳体12罩设于排气阀阀体11的上方,泄压阀壳体22罩设于泄压阀阀体21的上方,且排气阀壳体12的顶部和泄压阀壳体22的顶部均设有用于排气的排气孔。第一卡环13括弹性卡环本体131,第二卡环23包括与弹性卡环本体131相同的弹性本体结构。第一卡环13与第二卡环23能够分别通过弹性变形套设于排气阀壳体12和泄压阀壳体22的外壁面上,并产生一定的变形量。通过变形后产生的弹性恢复力分别挤压排气阀壳体12和泄压阀壳体22,从而使排气阀壳体12可以紧固贴合于排气阀阀体11上,使泄压阀壳体22可以紧固贴合于泄压阀阀体21上,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其中,在卡环套设于壳体的外壁面的过程中,由于卡环具有一定的变形量,能够减少对壳体的外壁面的摩擦损伤,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
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增大第一卡环13的变形量,以满足不同尺寸的排气阀壳体12的安装需求,在第一卡环13的弹性卡环本体131上还设有缺口132。同样,为进一步增大第二卡环23的变形量,以满足不同尺寸的泄压阀壳体22的安装需求,在第二卡环23上设有同样的缺口结构。
图3为图2中所示排气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所示第一卡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排气阀壳体12的外壁面上设有第一筋体121,弹性卡环本体131的缺口132与第一筋体121配合用于限制第一卡环13转动。
图4为图2中所示泄压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泄压阀壳体22的外壁面上设有第二筋体221,第二卡环23上设有与缺口132同样的缺口结构,第二筋体221与第二卡环23上的缺口结构配合用于限制第二卡环23的转动。
图6为图1中所示上盖的俯视图。图7为图6中所示上盖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M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6、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卡环13在与排气阀壳体12的装配过程中,通过设置第一筋体121,能够在第一卡环13的装配过程中使第一筋体121刚好落入缺口132的位置处,从而对第一卡环13进行定位装配,同时,在装配后的产品中,由于第一筋体121的存在,第一卡环13不能够大幅度的转动,从而对装配后的第一卡环13进行限位。由于第二卡环23相对于第二筋体221装配后的位置关系与第一卡环13相对于第一筋体121装配后的位置一致,因此图中未示出第二卡环23与第二筋体221装配后的位置关系。
图9为图6中所示上盖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N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泄压阀壳体22的外壁面上还设有沿泄压阀壳体22的周向方向设置的三个第二限位凸起223。如图4所示,三个第二限位凸起223设于泄压阀壳体22的外壁面上,且三个第二限位凸起223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内,三个第二限位凸起223的底面与泄压阀壳体22的底部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第二卡环23的三个第二限位槽222。当第二卡环23置于三个第二限位槽222内时,三个第二限位凸起223用于限制第二卡环23沿泄压阀壳体22的轴向方向发生窜动。
如图3、图7和图8所示,排气阀壳体12的外壁面上还设有沿排气阀壳体12的周向方向设置的三个第一限位凸起123。如图3所示,三个第一限位凸起123设于排气阀壳体12的外壁面上,且三个第一限位凸起123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内,三个第一限位凸起123的底面与排气阀壳体12的底部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第一卡环13的三个第一限位槽122。当第一卡环13置于三个第一限位槽122内时,三个第一限位凸起123用于限制第一卡环13沿排气阀壳体12的轴向方向发生窜动。通过第一限位凸起123和第二限位凸起223的设置,可以在图1中对第一卡环13和第二卡环23在竖直方向内的位置进行限位,从而防止第一卡环13和第二卡环23在竖直方向内发生窜动,并能够有效的防止第一卡环13和第二卡环23从壳体表面脱出,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图5为图2中所示第一卡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卡环13为能够与排气阀壳体12的外壁面的形状匹配连接的圆环型卡环,第一卡环13上任意位置处垂直于第一卡环13的延伸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卡环23为能够与泄压阀壳体22的外壁面的形状匹配连接的圆环型卡环,第二卡环23上任意位置处垂直于第二卡环23的延伸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圆形(由于第一卡环13和第二卡环23的结构一致,图中并未示出第二卡环23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备了保证壳体与阀体连接的可靠性,在排气阀壳体12的内壁面和泄压阀壳体22的内壁面分别设有朝向排气阀阀体11和泄压阀阀体21方向设置的内卡扣(图中未示出),排气阀阀体11和泄压阀阀体21上分别设有能够与内卡扣配合连接的卡槽。通过内卡扣和卡槽的连接,能够实现壳体与阀体间的预固定,从而能够通过卡环对壳体和阀体进行准确连接固定。
为了使卡环发生弹性形变后具有足够的挤压力,本实施中的卡环为弹簧钢丝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压力控制阀组件还包括底板30,排气阀10和泄压阀20均设于底板30上,其中,第一筋体121和第二筋体221相向设置。如图1和图6所示,第一筋体121设于排气阀10上朝向泄压阀20的外壁面上,第二筋体221设于泄压阀20上朝向排气阀10的外壁面上。由于第一筋体121和第二筋体221相向设置,装配后的第一卡环13的缺口132和装配后的第二卡环23的缺口结构也分别相向设置,因此在对排气阀10和泄压阀20进行清洗的过程中不会刮伤手及洗涤工具,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上述实施例中的上盖40。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为电饭煲,该电饭煲包括上盖40,该电饭煲还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压力控制阀组件。上盖40上设有用于排出电饭锅的内部压力蒸汽的第一通气口41和第二通气口42,排气阀10和泄压阀20能够分别与第一通气口41和第二通气口42相通连接。在装配时,将排气阀阀体11和泄压阀阀体21分别连接于底板30上。然后如图2所示,将带有排气阀阀体11和泄压阀阀体21的底板30从上盖40的下方穿入,从而将排气阀阀体11和泄压阀阀体21分别通过第一通气口41和第二通气口42伸入到上盖40的上方。为了提高排气阀阀体11和泄压阀阀体21分别与上盖40间连接的气密性,在上盖40与泄压阀阀体21间设有环形的密封圈50,如图10所示。同样的在上盖40与排气阀阀体11间也设有环形的密封圈(图中未示出)。然后将排气阀壳体12罩设于排气阀阀体11的上方,并通过排气阀壳体12上的内卡扣与排气阀阀体11上的卡槽相连接,从而对排气阀壳体12的位置进行固定。将泄压阀壳体22罩设于泄压阀阀体21的上方,并通过泄压阀壳体22上的内卡扣与泄压阀阀体21上的卡槽相连接,从而对泄压阀壳体22的位置进行固定。再将第一卡环13和和第二卡环23分别套设于排气阀壳体12和泄压阀壳体22上,并使第一筋体121和第二筋体221分别落入第一卡环13和和第二卡环23的缺口内,从而分别对排气阀壳体12和泄压阀壳体22进行挤压,使排气阀壳体12和泄压阀壳22体分别固定贴合于排气阀阀体11和泄压阀阀体21。
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上盖及烹饪器具,其中上盖设有上述实施例中的压力控制阀组件,该压力控制阀组件将具有弹性卡环本体的卡环套设于壳体的外壁面上,利用发生弹性变形后的卡环对壳体的外壁面施加一个朝向阀体方向的挤压力,从而将壳体固定贴合于阀体,达到紧固壳体的目的,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同时,在卡环套设于壳体的外壁面的过程中,由于卡环具有一定的变形量,能够减少对壳体的外壁面的摩擦损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压力控制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控制阀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排气通道;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收容所述阀体的腔体;
卡环,所述卡环包括弹性卡环本体,所述卡环套设于所述壳体的外壁面,并在所述卡环的弹性作用下将所述壳体的内壁面紧固贴合于所述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控制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环本体上设有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控制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壁面上设有筋体,所述缺口与所述筋体配合用于限制所述卡环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控制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壁面上还设有沿所述壳体的周向方向设置的多个限位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设有朝向所述阀体的方向延伸的内卡扣,所述阀体上设有与所述内卡扣配合连接的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为弹簧钢丝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控制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控制阀组件包括两个所述控制阀,两个所述控制阀上的所述筋体相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力控制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控制阀组件还包括底板,两个所述控制阀分别为排气阀和泄压阀,所述排气阀和所述泄压阀均设于所述底板上。
9.一种上盖,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阀组件和与所述排气通道相通的通气口。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和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36045.4U CN209915699U (zh) | 2019-03-15 | 2019-03-15 | 压力控制阀组件、上盖及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36045.4U CN209915699U (zh) | 2019-03-15 | 2019-03-15 | 压力控制阀组件、上盖及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15699U true CN209915699U (zh) | 2020-01-10 |
Family
ID=69069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336045.4U Active CN209915699U (zh) | 2019-03-15 | 2019-03-15 | 压力控制阀组件、上盖及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915699U (zh) |
-
2019
- 2019-03-15 CN CN201920336045.4U patent/CN20991569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98650B (zh) | 压力锅盖和压力锅 | |
CN103211514B (zh) | 电饭煲 | |
CN102665497A (zh) | 用于食物烹饪炊具的垫圈和设有所述垫圈的炊具 | |
CN105433814B (zh) | 电锅具的上盖 | |
CN108784391B (zh) | 包括玻璃件的盖 | |
CN110811313B (zh) |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 |
EP2725948B1 (en) | Electrically heated vessel | |
CN209915699U (zh) | 压力控制阀组件、上盖及烹饪器具 | |
CN110037535B (zh) | 烹饪电器及烹饪电器盖体 | |
CN204839119U (zh) | 电压力锅 | |
WO2008038743A1 (ja) | スナップファスナーの雌部 | |
CN216534950U (zh) | 容器盖及电烹饪器 | |
CN204427784U (zh) | 蒸汽阀和烹饪器具 | |
CN209090792U (zh) | 盖板组件及包括其的蒸煮器具 | |
CN217338259U (zh) | 上盖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5604957U (zh) | 烹饪器具及其锅盖 | |
CN211459801U (zh) | 杯盖及具有其的电热水杯 | |
CN215605050U (zh) | 烹饪器具及其锅盖 | |
CN108742165B (zh) | 蒸汽口密封圈安装结构、器具盖及蒸煮器具 | |
CN207400648U (zh) | 密封环及烹饪器具 | |
CN214258959U (zh) |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3909737U (zh) |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9331318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7987291U (zh) | 密封结构、盖体及烹饪器具 | |
CN215686936U (zh) | 一种锅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