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消音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消音器。
背景技术
空气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动力机构,制冷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外部气体被吸入空气压缩机,然后通过空气压缩机进行压缩、冷却等进行后续处理。然而,当空气压缩机在运行时易产生噪音,其大部分来自进排气口,然后由空气压缩机机壳辐射出来。空压机噪音具有声级高、低频突出、传播距离远、污染范围大等特点,易使人产生头晕、恶心、心律过速、高血压等不良症状,对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目前,针对空气压缩机的噪音问题,通常采用消音器降低排气噪音。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08431166U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制冷设备的消音器,其结构简单、消声效果较好。然而,上述技术在使用时,主要通过改变排放气体在其通道内的流速,使流道内不同流速的高压气体的声波之间发生干涉,从而使部分噪音被消耗,其存在消声方式较为单一、消声效果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消音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消音器,包括外壳、进气管、出气管、反射罩、挡板和连接管;所述外壳的左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外壳的右端开设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进气管连通设置,所述出气口与出气管连通设置;所述反射罩和挡板相对设置在外壳内,所述反射罩靠近进气管设置,所述挡板远离进气管设置,所述外壳的内腔被反射罩和挡板从左至右分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反射罩朝向进气管的方向向外凸起,所述反射罩的周侧设置多个通孔,所述连接管穿设在挡板上,所述连接管的中轴方向与进气管的中轴方向平行。
优选的,所述反射罩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侧板设置为环形板,所述侧板的口径由左端向右端逐渐增大,所述侧板的左端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侧板的右端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多个所述通孔环绕设置在侧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三腔体的内壁的口径由左到右逐渐增大。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左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外壳的右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口径由靠近进气管的一端向远离进气管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口径由靠近出气管的一端向远离出气管的一端逐渐增大。
优选的,还包括卸油机构,所述外壳的底部配合卸油机构开设有卸油孔;所述卸油机构包括卸油块、抵挡块和弹簧,所述卸油块设置为倒圆锥形,所述抵挡块固定设置在卸油块的顶部,所述卸油块的底部穿设在卸油孔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抵挡块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设置有多个。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卸油机构设置在第一腔体内。
优选的,所述出气管的右端扣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左侧固定设置有滤芯,所述滤芯穿设在出气管内,所述盖板与滤芯的连接部开设有多个出气孔。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左端套设有法兰,所述法兰的左侧铺设有密封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消音效果好。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气体由进气管进入外壳内,然后依次由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通过后由出气管脱离外壳。在此过程中,气体由进气管进入外壳后,一部分气体首先与反射罩发生碰撞并向进气管方向反射,从而改变流动方向,使其与进气气流发生干涉,形成第一步消声声波方向发生改变后的相位抵消可以较为明显地发挥消声作用,由此实现第一次降噪;另一部分气体由反射罩的两侧穿过,进入第二腔体后发生扩张,流速减慢,声波截面突变发生干扰反射而实现第二次降噪;待其由连接管进入第三腔体后再次发生扩张,流速进一步降低,由此实现第三次降噪,降噪效果佳,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消音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消音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外壳;2-进气管;3-出气管;4-反射罩;41-顶板;42-侧板;5-挡板;6-连接管;7-第一腔体;8-第二腔体;9-第三腔体;10-通孔;11-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卸油机构;131-卸油块;132-抵挡块;133-弹簧;14-卸油孔;15-盖板;16-滤芯;17-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前”、“后”、“左”、“右”、“底”、“侧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消音器,如图1和2所示,包括外壳1、进气管2、出气管3、反射罩4、挡板5和连接管6;外壳1的左端开设有进气口,外壳1的右端开设有出气口,进气口与进气管2连通设置,出气口与出气管3连通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进气管2和出气管分别与外壳1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焊接等方式实现;反射罩4和挡板5相对设置在外壳1内,反射罩4靠近进气管2设置,挡板5远离进气管2设置,外壳1的内腔被反射罩4和挡板5从左至右分为第一腔体7、第二腔体8和第三腔体9,反射罩4朝向进气管2的方向向外凸起,反射罩4的周侧设置多个通孔10,连接管6穿设在挡板5上,连接管6的中轴方向与进气管2的中轴方向平行。
优选设置的,外壳1、进气管2和出气管3的内壁铺设有多孔吸声材料,其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消声棉、矿棉、玻璃棉、毛毡、木丝吸声板等多孔材料,其可与周围的传声介质的声特性阻抗匹配,使声能无反射地进入吸声材料,并使入射声能绝大部分被吸收,从而有效降低噪音外泄。
本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气体由进气管2进入外壳1内,然后依次由第一腔体7、第二腔体8和第三腔体9通过后由出气管3脱离外壳1。在此过程中,气体由进气管2进入外壳1后,一部分气体首先与反射罩4发生碰撞并向进气管2方向反射,从而改变流动方向,使其与进气气流发生干涉,形成第一步消声声波方向发生改变后的相位抵消可以较为明显地发挥消声作用,由此实现第一次降噪;另一部分气体由反射罩4的两侧穿过,进入第二腔体8后发生扩张,流速减慢,声波截面突变发生干扰反射而实现第二次降噪;待其由连接管6进入第三腔体9后再次发生扩张,流速进一步降低,由此实现第三次降噪,降噪效果佳,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进一步的,反射罩4包括顶板41和侧板42,侧板42设置为环形板,侧板42的口径由左端向右端逐渐增大,即侧板42设置为喇叭状,侧板42的左端与顶板41固定连接,侧板42的右端与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多个通孔10环绕设置在侧板42上。需要说明的是,顶板41与挡板5平行设置,用于反射进入外壳1内的一部分声波;多余的声波可由侧板42上的通孔10进入第二腔体8内进行后续的降噪。
进一步的,第三腔体9的内壁的口径由左到右逐渐增大。需要说明的是,如此设置可使气体通过第三腔体9时气流更为平顺,其与侧板42共同起到逐渐降低气体流速的作用,有效提升降噪效果。
进一步的,外壳1的左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外壳1的右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2,第一连接部11的口径由靠近进气管2的一端向远离进气管2的一端逐渐增大,第二连接部12的口径由靠近出气管3的一端向远离出气管3的一端逐渐增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可在气体产生的声波发生突变前,使进气气流或排出第三腔体9的气流更为平顺,利于降噪。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还包括卸油机构13,外壳1的底部配合卸油机构13开设有卸油孔14;卸油机构13包括卸油块131、抵挡块132和弹簧133,卸油块131设置为倒圆锥形,此时卸油孔14为与卸油块131的锥形结构配合的倒圆锥形孔;抵挡块132固定设置在卸油块131的顶部,卸油块131的底部穿设在卸油孔14内,弹簧133的一端与抵挡块132固定连接,弹簧133的另一端与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弹簧133设置有多个。应当理解的是,弹簧133为张紧弹簧,其可带动抵挡块132朝向外壳1的内壁移动。
本实施例在实施过程中,在压缩机整车运转过程中,壳体1内的压力较大,弹簧133为张紧弹簧,此时卸油块131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压紧卸油孔14,在内部压力较小时,可带动弹簧133拉伸,从而使得卸油块131能够向上移动并打开卸油孔14,此时进入外壳1内油污的可以从卸油块131与卸油孔14之间的间隙释放出去。另外,卸油块131设置为倒圆锥形,可使得卸油块131在卸油孔14内向上移动时,无需完全离开卸油孔14即可与卸油孔14之间存在间隙,便于安装及使用。
更进一步的,卸油机构13设置在第一腔体7内。需要说明的是,卸油机构13设置在第一腔体7内,可避免气体内的油污影响后续降噪效果,利于本实施例的使用。
进一步的,出气管3的右端扣设有盖板15,优选设置的,盖板15与出气管3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效果好且便于更换;盖板15的左侧固定设置有滤芯16,滤芯16穿设在出气管3内,盖板15与滤芯16的连接部开设有多个出气孔。本实施例中,滤芯16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过滤棉、活性炭、吸水树脂等实现,其主要用于吸收外界空气中的水汽、及残留固体颗粒物等杂质。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更换滤芯16时,只需将盖板15由出气管3的端部拧出,即可快速地更换滤芯16,操作便捷。
进一步的,进气管2的左端套设有法兰17,法兰17的左侧铺设有密封环。需要说明的是,进气管2可通过法兰17与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孔连通,安装方便快捷,便于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