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02691U - 一种用于五轴转向节的定位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五轴转向节的定位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02691U
CN209902691U CN201822009243.8U CN201822009243U CN209902691U CN 209902691 U CN209902691 U CN 209902691U CN 201822009243 U CN201822009243 U CN 201822009243U CN 209902691 U CN209902691 U CN 2099026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positioning
clamping
annular area
suppor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092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Jito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Jito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Jito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Jito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092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026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026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026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五轴转向节的定位夹具,包括:水平设置的夹具座;后撑板,沿夹具座的后侧形成,并与夹具座垂直,后撑板中部形成具有呈通孔的环形区,环形区用以预定位五轴转向节中轴;多组防呆杆,其可拆卸的与后撑板固定连接,并布置在环形区的外圈,用以卡接五轴转向节中轴的外圈;三组夹持部,一组夹持部设置在夹具座的前端并用以夹持五轴转向节第一轴;另外两组夹持部设置在后撑板的两侧且分别用以夹持五轴转向节第二轴和五轴转向节第三轴;任一组夹持部至环形区中心的距离大于任一组防呆杆至环形区中心的距离。定位精准,并且稳定可靠,而且操作简单,易于新工人上手作业。并且缩短加工工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较高的加工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五轴转向节的定位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五轴转向节的定位夹具。
背景技术
转向传动轴在汽车上应用比较广泛。在发动机前置后轮或全轮驱动的汽车上,由于弹性悬架的变形,变速器或分动器输出轴与驱动桥输入轴的轴线相对位置经常变化,所以普遍采用十字轴转向传动轴。在转向驱动桥中,内、外半轴之间的夹角随行驶需要而变,这时多采用等速转向传动轴。当后驱动桥为独立悬架时,也必须采用转向传动轴,而其中的关键部件为转向节,俗称“羊角”,是汽车转向桥中的重要零件之一,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转向节的功用是传递并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在汽车行驶状态下,它承受着多变的冲击载荷,因此,汽车转向节的装配和加工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而现有技术中以五轴转向节的使用最为广泛。
如附图7所示,五轴转向节,具有第一轴501、第二轴502、第三轴503、第四轴、第五轴505和中轴500,随着汽车的需求量在不断增长,对五轴转向节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因其结构特点,应用更加广泛,但是该类型的转向节不容易被精准定位,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能提高加工作业精度,并且能够有效减少作业人员工作量的汽车转向节夹具,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并同时能够保证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提供能够将五轴转向节精准定位、夹持的加工夹具,从而导致在加工五轴转向节时由于人员操作等原因造成五轴转向节加工精度低,导致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用于五轴转向节的定位夹具,包括:
夹具座,其水平设置;
后撑板,其沿所述夹具座的后侧形成,并与所述夹具座
垂直,所述后撑板中部形成具有呈通孔的环形区,所述环形区用以预定位中轴;
防呆杆,其包括多组,且可拆卸的与所述后撑板固定连接,多组所述防呆杆布置在所述环形区的外圈,并用以卡接中轴的外圈;
三组夹持部,一组所述夹持部设置在所述夹具座的前端并用以夹持第一轴,另外两组所述夹持部设置在所述后撑板的两侧且分别用以夹持第二轴和第三轴;
任一组所述夹持部至所述环形区中心的距离大于任一组所述防呆杆至所述环形区中心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具有:
旋转件,其轴线垂直于所述后撑板;
压合件,其与所述旋转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且与所述旋转件的轴线垂直;
定位件,其固定在所述后撑板上,并与所述旋转件相邻设置,其用于与所述压合件配合形成夹持。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件与所述后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压合件与所述第二轴的一侧形成第二压合点,所示定位件与所述第二轴的另一侧形成第二定位点。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件与所述后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压合件与所述第三轴的一侧形成第三压合点,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第三轴的另一侧形成第三定位点。
进一步地,所述夹具座的前端沿其中心具有一个凹陷的中心槽,其槽型自所述夹具座的前端延伸至所述后撑板表面,所述夹持部布置在所述中心槽内,所述旋转件与所述后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压合件与所述第二轴的一侧形成第一压合点,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第一轴的另一侧形成第一定位点。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区的下半圆的外圈且位于所述第一轴的两侧分别布置有一组所述防呆杆。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区的上半圆的外圈且位于所述第二轴和第三轴之间布置有一组所述防呆杆。
进一步地,所述防呆杆具有:
固定件,其与所述后撑板可拆卸的连接;
卡接件,其形成于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且与所述固定件垂直,所述卡接件朝向所述环形区的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夹具座的前端还设置支撑部,其用以支撑第五轴;
所述支撑部包括:
固定部,其固定在所述夹具座的前端,且位于所述第五轴的下方;
支撑部,其固定在所述固定部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五轴的下端接触形成支撑点。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环形区的一侧具有延伸端;
所述延伸端包括:
延伸部,其下部固定在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环形区
的一侧,其中部朝向所述环形区的一侧与所述第五轴接触;
调整部,其形成在所述延伸部的上部,且与所述延伸部垂直,所述调整部与所述第五轴的上端接触形成调整点。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该五轴转向节夹具,能够保证稳定可靠地达到各项加工精度要求,夹持部与防呆杆的配合能够保证夹持紧固,定位精准,并且稳定可靠,而且操作简单,易于新工人上手作业。并且缩短加工工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较高的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五轴转向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组定位部的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组定位部的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组定位部的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呆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部和延伸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五轴转向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表示为:
中轴500、第一轴501、第二轴502、第三轴503、第五轴505;
夹具座10、后撑板20、环形区201、防呆杆30、夹持部40、支撑部60、延伸端70、旋转件411、压合件412、定位件413、第二压合点A2、第二定位点B2、第三压合点A3、第三定位点B3、中心槽11、第一压合点A1、第一定位点B1、固定件301、卡接件302、固定部601、支撑部602、支撑点C1、延伸部701、调整部702、调整点C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使用表示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例如“前、后”、“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一面、另一面”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部件或特征与其他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以上关于位置关系的描述不应当作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现有转向节的描述参考背景技术中对于五轴转向节的描述,为了清楚的表达和说明,五轴转向节的“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五轴和中轴”应当被作为常规理解,区分序号仅仅是为了做出清楚、简要描述的需要。
如附图1所示,五轴转向节的定位夹具,包括:夹具座10,其水平设置;后撑板20,其沿夹具座10的后侧形成,并与夹具座10垂直,后撑板20中部形成具有呈通孔的环形区201,环形区201用以预定位五轴转向节中轴500;防呆杆30,其包括多组,且可拆卸的与后撑板20固定连接,多组防呆杆30布置在环形区201 的外圈,并用以卡接五轴转向节中轴500的外圈;三组夹持部40,一组夹持部40 设置在夹具座10的前端并用以夹持五轴转向节第一轴501;另外两组夹持部40设置在后撑板20的两侧且分别用以夹持五轴转向节第二轴502和五轴转向节第三轴503;任一组夹持部40至环形区201中心的距离大于任一组防呆杆30至环形区 201中心的距离。如附图7所示,五轴转向节的第一轴501、第二轴502、第三轴 503之间的夹角约为120°,此三个轴的顶点可形成一个三角形,因此,通过夹持部40对此三个顶点的位置就能够满足定位需要,具体的中间的环形区201可以与五轴转向节中轴500比量进行预定位,通过设置的防呆杆30卡在五轴转向节中轴500的外圈,防呆杆30的布置也可参照如附图1所示的布置。夹持部40与防呆杆30的配合能够保证夹持紧固,定位精准,并且稳定可靠,而且操作简单,易于新工人上手作业。
如附图2、3、4所示,旋转件411,其轴线垂直于后撑板20;压合件412,其与旋转件511的一端转动连接且与旋转件511的轴线垂直;定位件413,其固定在后撑板20上,并与旋转件411相邻设置,其用于与压合件412配合形成夹持。
旋转件411可以实用转角气缸代替,同样支持手动转动。
如附图2所示,旋转件411与后撑板20固定连接,压合件412与五轴转向节第二轴502的一侧形成第二压合点A2。如此设置以实现精准定位。
如附图3所示,旋转件411与后撑板20固定连接,压合件412与五轴转向节第三轴503的一侧形成第三压合点A3,定位件413与五轴转向节第三轴503的另一侧形成第三定位点B3。如此设置以实现精准定位。
如附图4所示,夹具座10的前端沿其中心具有一个凹陷的中心槽11,其槽型自夹具座10的前端延伸至后撑板20表面,夹持部40布置在中心槽11内,旋转件 411与后撑板20固定连接,压合件412与五轴转向节第二轴502的一侧形成第一压合点A1,定位件413与五轴转向节第一轴501的另一侧形成第一定位点B1。如此设置以实现精准定位。
如附图1所示,其特征在于,环形区201的下半圆的外圈且位于五轴转向节第一轴501的两侧分别布置有一组防呆杆30。环形区201的上半圆的外圈且位于五轴转向节第二轴502和第三轴503之间布置有一组防呆杆30。
如附图5所示,防呆杆30具有:固定件301,其与后撑板20可拆卸的连接;卡接件302,其形成于固定件301的一端且与固定件301垂直,卡接件302朝向环形区201的中心。
按照以上的布置方式,本定位夹具,实现多点卡位、定位、限位,防呆杆 30形成的卡节点,以及夹持部形成夹持点,定位件形成定位点,如此使五轴转向节更易于加工,以达到提升加工精度的要求。
此外,如附图6所示,夹具座10的前端还设置支撑部60,其用以支撑五轴转向节第五轴505;支撑部60包括:固定部601,其固定在夹具座10的前端,且位于五轴转向节第五轴505的下方;支撑部602,其固定在固定部601的上方,且与转向节第五轴505的下端接触形成支撑点C1。设置支撑部60的主要作用是一般转向节第五轴505设置在转向节第一轴501与转向节第二轴502之间,转向节第五轴 505尺寸较大,且与其他轴不在同一个平面,为了定位时,防止转向节第五轴505 自身的重量过大,设置了支撑部60用于支撑。
如附图6所示,固定部601远离环形区201的一侧具有延伸端70;延伸端70包括:延伸部701,其下部固定在固定部601远离环形区201的一侧,其中部朝向环形区201的一侧与转向轴第五端505接触;调整部702,其形成在延伸部701的上部,且与延伸部701垂直,调整部702与转向节第五轴505的上端接触形成调整点 C2。此外,还可以对转向节第五轴进行进一步的定位。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五轴转向节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具座(10),其水平设置;
后撑板(20),其沿所述夹具座(10)的后侧形成,并与所述夹具座(10)垂直,所述后撑板(20)中部形成具有呈通孔的环形区(201),所述环形区(201)用以预定位中轴(500);
防呆杆(30),其包括多组,且可拆卸的与所述后撑板(20)固定连接,多组所述防呆杆(30)布置在所述环形区(201)的外圈,并用以卡接中轴(500)的外圈;
三组夹持部(40),一组所述夹持部(40)设置在所述夹具座(10)的前端并用以夹持第一轴(501),另外两组所述夹持部(40)设置在所述后撑板(20)的两侧且分别用以夹持第二轴(502)和第三轴(503);
任一组所述夹持部(40)至所述环形区(201)中心的距离大于任一组所述防呆杆(30)至所述环形区(201)中心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40)具有:
旋转件(411),其轴线垂直于所述后撑板(20);
压合件(412),其与所述旋转件(511)的一端转动连接且与所述旋转件(511)的轴线垂直;
定位件(413),其固定在所述后撑板(20)上,并与所述旋转件(411)相邻设置,其用于与所述压合件(412)配合形成夹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411)与所述后撑板(20)固定连接,所述压合件(412)与所述第二轴(502)的一侧形成第二压合点(A2),所示定位件(413)与所述第二轴(502)的另一侧形成第二定位点(B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411)与所述后撑板(20)固定连接,所述压合件(412)与所述第三轴(503)的一侧形成第三压合点(A3),所述定位件(413)与所述第三轴(503)的另一侧形成第三定位点(B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座(10)的前端沿其中心具有一个凹陷的中心槽(11),其槽型自所述夹具座(10)的前端延伸至所述后撑板(20)表面,所述夹持部(40)布置在所述中心槽(11)内,所述旋转件(411)与所述后撑板(20)固定连接,所述压合件(412)与所述第二轴(502)的一侧形成第一压合点(A1),所述定位件(413)与所述第一轴(501)的另一侧形成第一定位点(B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区(201)的下半圆的外圈且位于所述第一轴(501)的两侧分别布置有一组所述防呆杆(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区(201)的上半圆的外圈且位于所述第二轴(502)和第三轴(503)之间布置有一组所述防呆杆(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杆(30)具有:
固定件(301),其与所述后撑板(20)可拆卸的连接;
卡接件(302),其形成于所述固定件(301)的一端且与所述固定件(301)垂直,所述卡接件(302)朝向所述环形区(201)的中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座(10)的前端还设置支撑部(60),其用以支撑第五轴(505);
所述支撑部(60)包括:
固定部(601),其固定在所述夹具座(10)的前端,且位于所述第五轴(505)的下方;
支撑部(602),其固定在所述固定部(601)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五轴(505)的下端接触形成支撑点(C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601)远离所述环形区(201)的一侧具有延伸端(70);
所述延伸端(70)包括:
延伸部(701),其下部固定在所述固定部(601)远离所述环形区(201)的一侧,其中部朝向所述环形区(201)的一侧与所述第五轴(505)接触;
调整部(702),其形成在所述延伸部(701)的上部,且与所述延伸部(701) 垂直,所述调整部(702)与所述第五轴(505)的上端接触形成调整点(C2)。
CN201822009243.8U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用于五轴转向节的定位夹具 Active CN2099026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09243.8U CN209902691U (zh)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用于五轴转向节的定位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09243.8U CN209902691U (zh)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用于五轴转向节的定位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02691U true CN209902691U (zh) 2020-01-07

Family

ID=69028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09243.8U Active CN209902691U (zh)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用于五轴转向节的定位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026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64604U (zh) 一种联轴器
US10427240B2 (en) Tip changer for spot welding machine
CN209902691U (zh) 一种用于五轴转向节的定位夹具
CN209364387U (zh) 一种快速更换磨头的夹具组件
CN201866122U (zh) 一种分布式多簧片柔性虎克铰
CN213855236U (zh) 一种新型钣金表面喷涂装置
CN111300155A (zh) 一种多工位操作机
CN115126791B (zh) 一种轻量化十字轴
CN217683126U (zh) 一种便于装夹的差速器十字轴锻件
CN206277165U (zh) 一种加工轮毂的气动钻夹具
CN211639017U (zh) 一种斜楔组件加工用定位夹具
CN211540296U (zh) 一种卡盘式曲臂工装
CN204430682U (zh) 三轴直纹滚花加工设备
CN209774330U (zh) 一种开口密封环端面研磨工装
CN108637755B (zh) 一种转向节卧式铣床一位两序液压夹具及其使用方法
CN111941204A (zh) 一种可用于小五金打磨的五自由度机器人
CN216829360U (zh) 一种阀门加工工装
CN205044469U (zh) 汽车底盘的直臂锻件
CN215847067U (zh) 气动式旋转摆角工装设备
CN219337215U (zh) 一种用于纺织凸轮磨削的周向定位装置
CN209288586U (zh) 一种汽车前桥后架尺寸定位工装
CN203992463U (zh) 一种浮动夹具
CN202411812U (zh) 单边有小轮辐结构汽车解耦电机皮带轮制造装置
CN220547652U (zh) 一种车床加工轴承套圈的专用夹具
CN221019925U (zh) 一种方便金属制品零件固定的零件加工中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