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88650U - 一种回液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液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88650U
CN209888650U CN201920414097.9U CN201920414097U CN209888650U CN 209888650 U CN209888650 U CN 209888650U CN 201920414097 U CN201920414097 U CN 201920414097U CN 209888650 U CN209888650 U CN 209888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liquid
communicated
pipe
he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140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晓东
贾秀民
李岩
张冬生
董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140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88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88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886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液加热装置,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热交换管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用于盛放低凝点液体,所述第三腔体用于盛放高凝点液体,所述热交换管穿过所述第三腔体的内腔。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一液体输入管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第一液体输出管连通,所述第三腔体与第二液体输入管连通、第二液体输出管连通;所述第一液体输入管、第二液体输入管、第一液体输出管和第二液体输出管上均设置有阀门。本实用新型的回液加热装置,结构简单,降低了低温时车辆用油或防冻液的使用成本,且使加热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回液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回液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寒冷的季节,需要对车辆加注低凝点燃油或防冻液,否则车辆无法正常启动或运行。相同液体随着掺加成分的不同,凝固点也不相同,价格也不同,例如柴油、防冻液等,凝固点越低,成本越高。为了解冻或升温,目前一般是预测低温时及时更换与环境相适应的产品或增加电加热装置。
更换低凝点产品会增加运营成本,增加电加热装置需增加电加热附件和线路,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不能避免管路中液体凝固,影响循环使用。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加热装置,降低低温时车辆用油或防冻液的使用成本,使加热安全可靠,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液加热装置,降低低温时车辆用油或防冻液的使用成本,使加热安全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回液加热装置,包括:
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均用于盛放低凝点液体,且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热交换管连通;
第三腔体,用于盛放高凝点液体,且所述热交换管穿过所述第三腔体的内腔;
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有用于注入所述低凝点液体的第一液体输入管,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有用于输出所述低凝点液体的第一液体输出管,所述第三腔体同时连通有用于注入所述高凝点液体的第二液体输入管以及输出所述高凝点液体的第二液体输出管;
所述第一液体输入管、第二液体输入管、第一液体输出管和第二液体输出管上均设置有阀门。
优选地,所述热交换管为均布在所述第三腔体内腔内的多个。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用于检测低凝点液体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三腔体内设置有用于检测高凝点液体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阀门包括第一两位三通控制阀和第二两位三通控制阀,所述第一两位三通控制阀和第二两位三通控制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两位三通控制阀的输入口与总输入管连通,一个输出口与第一液体输入管连通,另一个输出口与第二液体输入管连通;所述第二两位三通控制阀的输出口与总输出管连通,一个输入口与第一液体输出管连通,另一个输出口与第二液体输出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阀门为电控阀,电控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设置在一个箱体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腔体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第一注油口和第二注油口,所述第一注油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注油口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所述第一注油口和第二注油口上均设置有箱盖。
优选地,所述箱体外设置有用于测量环境温度的第三温度传感器。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液加热装置,使得低温时不需要更换低凝点液体,避免了更换成本,且低温时不需要全部使用低凝点液体,降低了使用成本;也不需要增加电加热装置,避免了增加电加热附件和线路,降低了成本,使加热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回液加热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回液加热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控制器,2、第一两位三通控制阀,3、箱盖,4、第二两位三通控制阀,5、第三温度传感器,6、第二腔体,7、第三腔体,8、热交换管,9、第二温度传感器,10、第一温度传感器,11、第一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液加热装置,降低低温时车辆用油或防冻液的使用成本,使加热安全可靠。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液加热装置,包括第一腔体 11、第二腔体6和第三腔体7。
其中,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6用于盛放低凝点液体,第三腔体7用于盛放高凝点液体。此处涉及的低凝点和高凝点是相对的,并不是特指低于某值或高于某值,而是相对来说,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6内盛装的液体凝点要低于第三腔体7内盛装的液体凝点,由此定义低凝点液体和高凝点液体。
为了防止盛装的液体泄漏,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6和第三腔体7除连接开口及注液口外,均为密闭腔室。
为了方便控制管路的连通情况,第一液体输入管、第二液体输入管、第一液体输出管和第二液体输出管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可以为球阀、蝶阀,也可以是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常使用的其他类型的阀门。
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6通过热交换管8连通,热交换管8穿过第三腔体7的内腔设置,第一腔体11与第一液体输入管连通,第二腔体6与第一液体输出管连通,打开所述第一液体输入管和第一液体输出管上的阀门,关闭所述第二液体输入管和第二液体输出管上的阀门,从而形成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6组成的第一闭合回路,此回路上与发动机上的泵连通,工作时,泵启动,从而使得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6形成液位差,使得第一腔体11中的低凝点液体通过热交换管8流向第二腔体6,再通过第一液体输出管流向发动机,从发动机方向流回的低凝点液体温度升高,升温后的低凝点液体通过第一液体输入管流入第一腔体11,从而使得第一闭合回路内的低凝点液体成为带温液体,带温液体从热交换管8流过,从而对第三腔体7内的高凝点液体加热。
关闭所述第一液体输入管和第一液体输出管上的阀门,打开所述第二液体输入管和第二液体输出管上的阀门,第三腔体7与第二液体输入管连通、第二液体输出管连通,从而形成第二闭合回路,此回路上也与发动机上的泵连通。
低温工作时,首先使得第一闭合回路工作,由于第一闭合回路内的液体为低凝点液体,因此,较低温度下也能使工作正常进行。第一闭合回路将第二闭合回路内的高凝点液体加热到设定温度后,然后关闭第一闭合回路,使得第二闭合回路工作,由于此时第二闭合回路内的高凝点液体被加热过,因此,低温情况下,第二闭合回路内的高凝点液体也能正常工作。
通过以上结构设置,使得低温时不需要更换低凝点液体,避免了更换成本,且低温时不需要全部使用低凝点液体,降低了使用成本;也不需要增加电加热装置,避免了增加电加热附件和线路,降低了成本,使加热安全可靠。同时,由于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6和第三腔体7外部的回路管路共用,从而避免了管路中液体凝固,不会影响循环使用。
在手动模式下,第三腔体7内的液体被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所述第一液体输入管和第一液体输出管上的阀门,打开所述第二液体输入管和第二液体输出管上的阀门即可。自动模式后文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是指对各个阀门的控制方式。
为了对第三腔体7内的液体加热均匀,升温快,热交换管8设置有多个,且热交换管8均布在第三腔体7内。为了简化布置结构,不同的热交换管8 平行设置。热交换管8可以为不锈钢管,也可以是强度及抗腐蚀性较好的其他材料。
安装时,保证热交换管8端部与第一腔体11及第二腔体6腔壁的连接密封性,防止使用中漏液。
为了方便监控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6和第三腔体7内的液体温度,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6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0,第三腔体7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9。第一温度传感器10用于检测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6内的低凝点液体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9用于检测第三腔体7内的高凝点液体的温度。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各个腔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指的不仅包括温度传感器全部放置在腔体内,还包括只将温度传感器的有效测量段放置在腔体内的情况。
在手动模式下,第一温度传感器10和第二温度传感器9需要以某种特定形式显示液体的温度值,以被操作人员感知,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切换回路。当然,在自动模式下,第一温度传感器10和第二温度传感器9可不具备上述要求,自动模式后文详细描述,在此仅对手动模式进行介绍。
在手动模式下,第一温度传感器10和第二温度传感器9显示液体温度值值可以为以下方式:
1)第一温度传感器10和第二温度传感器9带有显示温度值的显示器,操作人员通过查看所述显示器的显示数值决定是否需要操作阀门切换回路;
2)第一温度传感器10和第二温度传感器9与外部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并通过外部设备显示温度值,该外部设备可以为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等终端,操作人员通过外部设备上的显示数值决定是否需要操作阀门切换回路。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回液加热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阀门为电控阀;所述电控阀、第一温度传感器10和第二温度传感器9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电源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测试值,控制响应管路上的电控阀的开闭,从而实现回路切换,使用相应回路的工作。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为了减少阀门的数量,降低结构复杂度,使控制更便捷,所述阀门为两位三通控制阀,所述两位三通控制阀包括第一两位三通控制阀2和第二两位三通控制阀4。第一两位三通控制阀2和第二两位三通控制阀4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具体的,第一两位三通控制阀2的输入口与总输入管连通,一个输出口与第一液体输入管连通,另一个输出口与第二液体输入管连通;第二两位三通控制阀4的输出口与总输出管连通,一个输入口与第一液体输出管连通,另一个输出口与第二液体输出管连通。总输出管与总输入管均与外部循环管路连通。通过采用两位三通控制阀,管路上的控制阀数量由四个减少为两个,且切换方便。当温度低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两位三通控制阀2,使得第一液体输入管连通,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二两位三通控制阀4,使得第一液体输出管连通,此时,第一回路工作。当需要切换第二回路工作时,第一两位三通控制阀2切换,使得第二液体输入管连通,第二两位三通控制阀4切换,使得第二液体输出管连通即可。
其中,所述控制器为发动机ECU,也可以是单独的智能控制终端。
为了减少零件数量,提高结构紧凑性,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6和第三腔体7设置在一个箱体内,不同的腔体之间通过密封隔板隔开。通过这种结构设计,还可避免热交换管8外露,放置其受到外力破坏。可以理解的,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6和第三腔体7也可以分别是一个箱体,但是这样设置必然会导致占用空间变大。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6分别设置在第三腔体7的两侧,这样,热交换管8就可以采用直管,不需要进行弯折等操作,降低了生产加工成本,且方便安装布置。
具体的,为了方便注油,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第一注油口和第二注油口。所述第一注油口与第一腔体11连通,用于灌注低凝点液体;所述第二注油口与第三腔体7连通,用于灌注高凝点液体。为了防止箱内液体泄漏,所述第一注油口和第二注油口上均设置有箱盖3。箱盖3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第一注油口和第二注油口上,也可采用其他密封连接方式。当然,由于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6是连通的,所述第一注油口也可设置成与第二腔体6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注油口和第二注油口均设置在所述箱体外部的上表面,以方便注液。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箱盖3上设置有断电自锁装置,安全防盗。此处所述的断电自锁装置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断电自锁装置,此处对具体结构不再进行赘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此处的第一注油口和第二注油口的命名,仅为了区分两个注液口,并不对注液的具体成分进行限定,也就是说,虽然命名为注油口,但不仅限于注油。
为了方便得知外界环境的温度,以决定是否需要首先打开第一回路对第三腔体7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所述箱体外设置有用于测量环境温度的第三温度传感器5,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5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以上各个实施例中,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6和第三腔体7内的液体可以是防冻液,也可以是燃油。
使用时,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6盛放低凝点液体,第三腔体7盛放高凝点液体,第一腔体11与所述第一液体输入管连通,第二腔体6与所述第一液体输出管连通。工作时,在泵的作用下,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6形成液位差,使得第一腔体11内的带温液体经过热交换管8流到第二腔体6中,在循环的过程中,第三腔体7中的液体温度升高,直至达到使用条件,然后通过三通阀进行切换即可。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6和第三腔体7内的液体为燃油。当燃油箱内温度和环境温度高于-5℃且低于4℃时,系统会提示驾驶员第一腔体11加注-10#燃油,第三腔体7加注0#燃油,发动机ECU通过读取智能系统的温度数据,经过处理判断控制第一两位三通控制阀2和第二两位三通控制阀4,先使用第一腔体11中的燃油,当发动机ECU系统检测到第三腔体7内的燃油温度大于4℃时,ECU系统会通过第一两位三通控制阀2 切换成第三腔体7中的燃油,延时15秒(根据回油速率可设定)后通过第二两位三通控制阀4完成回油切换。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回液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均用于盛放低凝点液体,且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热交换管连通;
第三腔体,用于盛放高凝点液体,且所述热交换管穿过所述第三腔体的内腔;
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有用于注入所述低凝点液体的第一液体输入管,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有用于输出所述低凝点液体的第一液体输出管,所述第三腔体同时连通有用于注入所述高凝点液体的第二液体输入管以及输出所述高凝点液体的第二液体输出管;
所述第一液体输入管、第二液体输入管、第一液体输出管和第二液体输出管上均设置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液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为均布在所述第三腔体内腔内的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液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用于检测低凝点液体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三腔体内设置有用于检测高凝点液体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液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液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包括第一两位三通控制阀和第二两位三通控制阀,所述第一两位三通控制阀和第二两位三通控制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两位三通控制阀的输入口与总输入管连通,一个输出口与第一液体输入管连通,另一个输出口与第二液体输入管连通;所述第二两位三通控制阀的输出口与总输出管连通,一个输入口与第一液体输出管连通,另一个输出口与第二液体输出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液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为电控阀,电控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液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设置在一个箱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液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腔体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液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第一注油口和第二注油口,所述第一注油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注油口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所述第一注油口和第二注油口上均设置有箱盖。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液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外设置有用于测量环境温度的第三温度传感器。
CN201920414097.9U 2019-03-28 2019-03-28 一种回液加热装置 Active CN209888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14097.9U CN209888650U (zh) 2019-03-28 2019-03-28 一种回液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14097.9U CN209888650U (zh) 2019-03-28 2019-03-28 一种回液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88650U true CN209888650U (zh) 2020-01-03

Family

ID=68998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14097.9U Active CN209888650U (zh) 2019-03-28 2019-03-28 一种回液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886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25188B2 (ja) 水素充填装置及び水素充填方法
CN208619324U (zh) 一种汽车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转向油泵测试系统
CN107196012B (zh)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台架试验的冷热液循环系统
CN109113902A (zh) 一种不同标号油箱燃油切换装置及方法
CN207232802U (zh) 一种冷却液恒温控制测试系统
CN209888650U (zh) 一种回液加热装置
CN110700974A (zh) 一种车辆油箱控制系统
CN203547824U (zh) 具有第二换热器的车辆
JP4302645B2 (ja) 貯湯槽の温度分布推定システム
CN204630156U (zh) 发热负载内供液温度精确控制系统
CN205980345U (zh) 热水循环装置
CN110077746B (zh) 液体储罐保压装置及方法
CN208138070U (zh)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测试台架的供油系统
CN106871458B (zh) 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9008344U (zh) 空调暖风系统
CN214278943U (zh) 一种汽车水箱的交变压力测试设备
CN201687610U (zh) 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
US4614226A (en) Vehicle heater repair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7751803U (zh) 管道高温爆破试验装置
CN215296669U (zh) 一种电动汽车散热器热交换及压降测试设备
CN215849507U (zh) 一种油式模温机
CN220285856U (zh) 热管理系统及作业机械
CN215762594U (zh) 液压油低温冷启动性能评定试验台架加热系统
CN102942156A (zh) 一种适用于低温地区的加油机
CN217262134U (zh) 一种可控温原料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