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87610U - 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 - Google Patents

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87610U
CN201687610U CN2010202184810U CN201020218481U CN201687610U CN 201687610 U CN201687610 U CN 201687610U CN 2010202184810 U CN2010202184810 U CN 2010202184810U CN 201020218481 U CN201020218481 U CN 201020218481U CN 201687610 U CN201687610 U CN 2016876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fuel tank
tank
diesel
supply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1848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房胜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21848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876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876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8761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30Use of alternative fuels, e.g. biofuel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包括供油管、回油管和用于存储柴油的油箱;所述的柴油机包括发动机和发动机水泵,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的供油系统还包括电气控制单元和用于给油箱提供热量的保温装置,该保温装置包括保温装置进水口和保温装置出水口,所述保温装置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水泵出水管相连通,所述保温装置出水口通过回水管与水泵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的油箱包括用于存储高标号柴油的主油箱和用于存储低标号柴油的辅油箱。本实用新型通过把油箱设计为存储低标号油的辅油箱和存储高标号油的主油箱,并设置有由于给主油箱或主、副油箱加热的保温装置,有效地避免了柴油汽车的油路系统由于气温过低而不能正常工作情况的发生。

Description

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发动机水泵的循环水作为热源的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业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汽车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在我国的北方一到冬季,对柴油动力汽车的燃油和供油系统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在冬季汽车加入高标号的柴油遇到低温的天气时,柴油将会变得粘稠以至于冻结。使行驶的柴油动力汽车抛锚在路上,引起非常大的隐患。如果救助及时将会有一定的经济损失,如果车辆抛锚在荒郊野外后果不堪设想。冬季里在西北和东北经常有因为车辆的抛锚驾驶人员在寒冷的驾驶室里与世长辞的报道。在冬季车辆抛锚的事故中,有一半以上是因为气温过低,导致车辆的供油系统出现了问题而引起的事故。在北方的冬季里柴油机器只能通过加注低标号的柴油,才能使柴油不会因为温度过低而使供油系统出现异常,在加入低标号的柴油,将使车辆的运营成本大幅度升高,另外也不利于节能减排大的方针政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利用发动机水泵的循环水作为热源的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包括供油管、回油管和用于存储柴油的油箱;所述的柴油机包括发动机和发动机水泵,所述的发动机包括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的发动机水泵包括水泵出水管和水泵进水管,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的供油系统还包括电气控制单元和用于给油箱提供热量的保温装置,该保温装置包括保温装置进水口和保温装置出水口,所述保温装置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水泵出水管相连通,所述保温装置出水口通过回水管与水泵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的油箱包括用于存储高标号柴油的主油箱和用于存储低标号柴油的辅油箱,所述的主油箱和辅油箱通过三通电磁阀与供油管选择性连通,所述供油管与进油口相连通,所述的出油口通过回油管与主油箱相连通;所述电气控制单元实现对三通电磁阀的控制。辅油箱用来存储低标号的柴油,如-30号或-50号柴油,由于低标号柴油的凝点较低,即使外界环境的气温较低,也不会使其结蜡。在发动机刚开始运行或者停止运行时,应保证供油系统中为辅油箱中的低标号柴油。主油箱用来存储高标号的柴油,由于高标号柴油的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便宜,其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有利于节约。所述的保温装置用于给主油箱加热,使主油箱中的柴油能顺利的流经供油系统;当然其在给主油箱加热的同时也可给辅油箱加热,以避免辅油箱的散热。所述的保温装置利用的是发动机水泵中的循环水,这不仅能达到了对油箱的保温效果,而且还使得发动机水泵循环水的温度得到降低,实现了充分利用能源的目的。电气控制单元通过对三通电磁阀的控制,可选择辅油箱还是主油箱与供油管连通,回油管与主油箱连通即可,即使辅油箱中的低标号柴油回流进入主油箱中,也不会影响主油箱中柴油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所述的主油箱和辅油箱的分布形式为:
主油箱和辅油箱为前后分布;
主油箱和辅油箱为上下分布;或
辅油箱设置在主油箱的内部。根据汽车的车型不同,油箱可以选择不同的结构形式。
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所述的油箱为单层结构,所述的保温装置为缠绕于油箱外壁或油箱内壁的加热管线或散热片。在油箱为单层结构的境况下,作为散热用的加热管线或散热片可设置于油箱壁的外侧,也可设置于油箱壁的内侧,均可实现对油箱加热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所述的油箱为双层结构,所述的保温装置为加热管线或散热片,所述的保温装置设置于油箱外层的外表面、油箱内层的内表面或油箱内层与外层之间。如果油箱为双层结构,那么提供热量的加热管线或散热片的安装位置就有三个,一是在油箱的外表面,即上面所述的油箱外层的外表面,这种方法中加热管线或散热片安装简单,但是会使加热管线或散热片的热量散发到外界;二是油箱的内部空腔中,即上面所述的油箱内层的内表面,这种结构中,虽然热量的利用比较充分,但加热管线或散热片的安装设置比较麻烦;再就是油箱的内层壁与外层壁之间的空腔中。
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所述的加热装置为主油箱与辅油箱之间的空腔或设置于主油箱下部的空腔。在主油箱与辅油箱设计为上下结构或左右结构时,可在主油箱与辅油箱之间设置一存储循环水的空腔,用于给油箱加热;当油箱设计为上下结构且主油箱在下部时,可以在主油箱的下方设置一存储循环水的空腔,用于给油箱加热。
在油箱设置为双层结构的条件下,可以把油箱两层壁之间的空腔作为加热装置,这种结构不仅易于实现,而且还可达到较好的加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所述的进水管上设置有两通电磁阀,该两通电磁阀的通断由电气控制单元进行控制。设置两通电磁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进水管的导通和截止,在外界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气控制单元对两通电磁阀的控制来截止进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还包括降温系统,该降温系统包括降温风机、散热器、降温进水管、降温出水管、设置于主油箱内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散热器的进水口通过降温进水管连接于两通电磁阀与保温装置进水口之间的进水管上,所述散热器的出水口通过降温出水管与回水管相连;所述温度传感器与电气控制单元的数据输入端口电气连接。设置降温装置在夏天可实现对油箱的降温,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主油箱内的温度升高到设定的温度值时,通过散热器和降温风机的共同作用,可把油箱传递到散热器上的热量散发掉。
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所述的电气控制单元的中央处理器为PLC控制器;电气控制单元通过温度检测线路、三通电磁阀控制线路、两通电磁阀控制线路、风机控制线路分别与温度传感器、三通电磁阀、两通电磁阀、降温风机相连接;所述的电气控制单元还包括主油箱油位显示器、辅油箱油位显示器、油温显示器以及进行主油箱和辅油箱切换的切换开关。电气控制单元主要实现信号测量、数据显示和设备控制;电气控制单元控制三通电磁阀可实现主油箱和辅油箱的供油切换,通过控制两通电磁阀可对保温装置进行控制。在主油箱和辅油箱中设置液位传感器可实现相应油箱内的油位测量,并通过主油箱油位显示器和辅油箱油位显示器进行显示。电气控制单元通过温度传感器可实现油温的测量,并通过油温显示器进行显示;降温风机也通过电气控制单元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所述的进水管上设置有柴油滤芯套,所述的供油管上设置有柴油滤芯;在使用时,柴油滤芯设置于柴油滤芯套内。把柴油滤芯套设置在进水管上并把柴油滤芯设置在柴油滤芯套中,可令柴油滤芯中柴油的温度与油箱或进水管内水的温度保持一致,有效的避免了柴油在滤芯中结蜡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所述的供油管、回油管、进水管以及回水管相互紧靠在一起,所述的供油管、回油管、进水管以及回水管的外围包裹有保温层。这种结构形式即把供油管、回油管、进水管以及回水管靠在一起进行设置,并在外边面设置一保温层,这不仅避免了进水管和回水管在传递过程中热量的散失,而且还使得柴油在供油管和回油管内的温度等于或接近于油箱中油的温度,使得供油系统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把油箱设计为存储低标号油的辅油箱和存储高标号油的主油箱,并设置有由于给主油箱或主、副油箱加热的保温装置,有效地避免了柴油汽车的油路系统由于气温过低而不能正常工作情况的发生;(2)通过利用柴油汽车发动机水泵中的循环水作为保温装置的热源,不仅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简单,而且还达到了充分利用能源的目的;(3)通过设置电气控制单元,可使得系统的控制更加简洁;(4)本实用新型中的输油管和输水管还可设置在一起,确保了输油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油箱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油箱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油箱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温装置的第一种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温装置的第二种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温装置的第三种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温装置的第四种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温装置的第五种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温装置的第六种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供油管、回油管、进水管、回水管安装之后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1主油箱,2辅油箱,3供油管,4发动机,5发动机水泵,6回油管,7辅油箱出油管,8主油箱出油管,9三通电磁阀,10进油口,11出油口,12水泵出水管,13水泵进水管,14电气控制单元,15温度检测线路,16三通电磁阀控制线路,17两通电磁阀控制线路,18风机控制线路,19两通电磁阀,20手动阀,21进水管,22回水管,23降温进水管,24降温出水管,25降温风机,26散热器,27主油箱油位显示器,28辅油箱油位显示器,29油温显示器,30切换开关,31柴油滤芯套,32柴油滤芯,33温度传感器,34保温装置进水口,35保温装置出水口,36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包括主油箱1、辅油箱2、供油管3、回油管6、辅油箱出油管7、主油箱出油管8、三通电磁阀9、电气控制单元14、两通电磁阀19、进水管21、回水管22、柴油滤芯套31、柴油滤芯32、保温装置、降温系统。柴油机包括发动机4、发动机水泵5、进油口10、出油口11、水泵出水管12、水泵进水管13;电气控制单元包括温度检测线路15、三通电磁阀控制线路16、两通电磁阀控制线路17、风机控制线路18、主油箱油位显示器27、辅油箱油位显示器28、油温显示器29、切换开关30;保温装置用于给油箱加热且其包括保温装置进水口34、保温装置出水口35和用于给油箱加热的加热管线或散热片;降温装置包括手动阀20、降温进水管23、降温出水管24、降温风机25、散热器26。
油箱分为主油箱1和辅油箱2,主油箱1用于存储高标号油,如0号柴油,高标号油作为柴油汽车的主要油源,有利于节约成本。辅油箱2用于存储低标号油,如-30号或-50号柴油,低标号油在低温下不结蜡,有效防止了供油系统的堵塞。使用时,在油箱的外表面还应设置一保温层,保温层可有效防止油箱热量散失。图1中所示的主油箱1和辅油箱2为的外壁为一体结构,且它们的外壁为双层结构,在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空腔中设置有用于给油箱加热的加热管线,该加热管线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分别为保温装置进水口34和保温装置出水口35,保温装置进水口34通过进水管21与发动机水泵5的出水管相连接,保温装置出水口35通过回水管22与发动机水泵5的进水管相连接。在实际连接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保温装置进水口34通过进水管21连接于暖风机的进水口处,保温装置出水口35通过回水管22与暖风机的回水管相连接,这种连接方法不需要对发动机做任何改进就可实现。在进水管21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柴油滤芯套31和两通电磁阀19,柴油滤芯套31可与柴油滤芯相配合并起到给柴油滤芯保温的作用。通过电气控制单元对两通电磁阀19的控制,进而实现对保温装置的控制。
辅油箱出油管7和主油箱出油管8均与三通电磁阀9的输入端口相连接,三通电磁阀9的输出端口与供油管3相连接,供油管3的输出端口与发动机4的进油口10相连接,在供油管3上设置有柴油滤芯32,在安装的过程中,柴油滤芯32设置在柴油滤芯套31的内部,实现了柴油滤芯的良好保温。发动机的出油口11通过回油管6与主油箱1相连通,在使用的过程中,电气控制单元14通过对三通电磁阀9的控制,可对主油箱还是辅油箱中的柴油进入供油回路进行选择。主油箱1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3,电气控制单元通过温度传感器33实现对主油箱中油温的测量;在两通电磁阀19与保温装置进水口之间的进水管21的管路上连接有降温进水管23,进水管23与散热器26的进水口相连接,散热器26的出水口通过降温出水管24与回水管22相连接。当环境温度较高时,两通电磁阀19关闭,保温装置不进行工作,如果这时主油箱中柴油的温度达到了设定的最大温度值,则电气控制单元14控制降温风机25转同,进行对散热器26的降温,这时应保证手动阀20是开启的,以便油箱的热量传递到散热器26上。
电气控制单元14的中央处理器为PLC控制器,电气控制单元14通过温度检测线路15、三通电磁阀控制线路16、两通电磁阀控制线路17、风机控制线路18分别与温度传感器33、三通电磁阀9、两通电磁阀19和降温风机25相连接。电气控制单元14上设置的主油箱油位显示器27和辅油箱油位显示器28分别对主油箱和辅油箱中的油位进行显示;切换开关30可直接对三通电磁阀9进行控制,实现主油箱和辅油箱之间的切换。所示油温显示器为三位数字LED数码管,可对主油箱中的油温进行显示。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没有给出供油管3、回油管6、进水管21和回水管22的安装后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给出了实际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供油管3、回油管6、进水管21和回水管22的管路走向相同,即供油管3、回油管6、进水管21和回水管22紧靠在一起。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可使进水管21和回水管22与供油管3和回油管6发生热交换,使供油管3和回油管6中的柴油有一个较高的温度,保证供油系统的正常工作。柴油滤芯套31设置在进水管21上,在使用的过程中,柴油滤芯32设置在柴油滤芯套31中,实现了对柴油滤芯32的保温。
图2、图3和图4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中油箱的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主油箱1和辅油箱2为左右结构分布,主油箱1和辅油箱2可为单层结构,也可为双层结构;图3所示的油箱中,主油箱1和辅油箱2成上下结构形式分布,图4所示的邮箱中,辅油箱2设置于主油箱1的内部。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给处了本实用新型中加热管线的分布形式;图5所示的主油箱1与辅油箱2为一体式的双层结构,加热管线设置于双层结构中的内部空腔中;如图6所示,所示的主油箱1和辅油箱2也为双层的一体结构,加热管线设置于油箱外层壁的外部,这种分布形式设置方便,但热量会有一定的损失;如图7所示,所示的主油箱1和辅油箱2也为双层结构,这时采用两层油箱壁之间的空腔为加热装置,实现对主油箱1和辅油箱2的加热,采用这种方式,结构比较简单;如图8所示,所示的主油箱1和辅油箱2为左右结构,主油箱1与辅油箱2之间为空腔,该空腔用于存储循环水且该空腔与保温装置进水口和保温装置出水口相连通;如图9所示的主油箱1和辅油箱2为上下结构,主油箱1的下方设置为空腔,该空腔用于存储循环水且该空腔与保温装置进水口34和保温装置出水口35相连通;如图10所示,所示的主油箱1和辅油箱2为一体结构,且由一层材料构成主油箱1和辅油箱2,加热管线设置于主油箱1和辅油箱2内部空腔中。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的柴油汽车的工作过程:
当外界气温较低时,在启动发动机前,首先应通过切换开关30把辅油箱2连接到供油系统上,保证进入供油系统的是低标号的柴油,还应将手动阀20拧到关闭的状态;然后启动发动机4,发动机水泵5也开始工作,发动机的冷却水就通过水泵出水管12进入到加热管线中,对油箱进行加热;这时,设置于主油箱1中的温度传感器对主油箱中的油温进行检测,当检测到主油箱中的油温达到系统设定的最低工作温度(在此最低温度下,能确主保油箱内的柴油达到使用状态)时,电气控制单元14通过三通电磁阀9的切换,把辅油箱切换至主油箱;由于发动机水泵内的循环水的温度可以达到50℃以上,当电气控制单元14检测到主油箱中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上限(可设为50℃)时,则通过两通电磁阀19将进水管21关闭,停止给油箱提供热量;当检测到主油箱中的油温下降到系统设定的温度下线时,则将电磁阀19打开,继续给油箱加热;当汽车到达终点时,驾驶员通过切换开关30将辅油箱手动切换为供油油箱,并运行5-10分钟,使辅油箱中的低标号油进入到供油管3和回油管6,从而使汽车在长时间的停放中,也不会使发动机内的供油系统出现故障。
当外界环境的温度较高时,两通电磁阀19关闭,不与油箱进行热量传递,这时手动打开手动阀20;这时,虽然保温装置的进水管与机体断开,但是加热管线或散热片中还有循环水,当成品油温度达到最高设定值时,电气控制单元14控制环降温系统中的降温风机25开始工作,从而通过热传导将主油箱内柴油的温度降低。

Claims (10)

1.一种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包括供油管(3)、回油管(6)和用于存储柴油的油箱;所述的柴油机包括发动机(4)和发动机水泵(5),所述的发动机(4)包括进油口(10)和出油口(11),所述的发动机水泵(5)包括水泵出水管(12)和水泵进水管(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油系统还包括电气控制单元(14)和用于给油箱提供热量的保温装置,该保温装置包括保温装置进水口(34)和保温装置出水口(35),所述保温装置进水口(34)通过进水管(21)与水泵出水管(12)相连通,所述保温装置出水口(34)通过回水管(22)与水泵进水管(13)相连通;所述的油箱包括用于存储高标号柴油的主油箱(1)和用于存储低标号柴油的辅油箱(2),所述的主油箱(1)和辅油箱(2)通过三通电磁阀(9)与供油管(3)选择性连通,所述供油管(3)与进油口(10)相连通,所述的出油口(11)通过回油管(6)与主油箱相连通;所述电气控制单元(14)实现对三通电磁阀(9)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油箱(1)和辅油箱(2)的分布形式为:
主油箱(1)和辅油箱(2)为前后分布;
主油箱(1)和辅油箱(2)为上下分布;或
辅油箱(2)设置在主油箱(1)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箱为单层结构,所述的保温装置为缠绕于油箱外壁或油箱内壁的加热管线或散热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箱为双层结构,所述的保温装置为加热管线或散热片,所述的保温装置设置于油箱外层的外表面、油箱内层的内表面或油箱内层与外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为主油箱与辅油箱之间的空腔或设置于主油箱下部的空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21)上设置有两通电磁阀(19),该两通电磁阀(19)的通断由电气控制单元(14)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降温系统,该降温系统包括降温风机(25)、散热器(26)、降温进水管(23)、降温出水管(24)、设置于主油箱(1)内的温度传感器(33),所述散热器(26)的进水口通过降温进水管(23)连接于两通电磁阀(19)与保温装置进水口(34)之间的进水管(21)上,所述散热器(26)的出水口通过降温出水管(24)与回水管(22)相连;所述温度传感器与电气控制单元(14)的数据输入端口电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气控制单元(14)的中央处理器为PLC控制器;电气控制单元(14)通过温度检测线路(15)、三通电磁阀控制线路(16)、两通电磁阀控制线路(17)、风机控制线路(18)分别与温度传感器(33)、三通电磁阀(9)、两通电磁阀(19)、降温风机(25)相连接;所述的电气控制单元(14)还包括主油箱油位显示器(27)、辅油箱油位显示器(28)、油温显示器(29)以及进行主油箱和辅油箱切换的切换开关(30)。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21)上设置有柴油滤芯套(31),所述的供油管(3)上设置有柴油滤芯(32);在使用时,柴油滤芯(32)设置于柴油滤芯套(3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油管(3)、回油管(6)、进水管(21)以及回水管(22)相互紧靠在一起,所述的供油管(3)、回油管(6)、进水管(21)以及回水管(22)的外围包裹有保温层(36)。
CN2010202184810U 2010-06-08 2010-06-08 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876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184810U CN201687610U (zh) 2010-06-08 2010-06-08 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184810U CN201687610U (zh) 2010-06-08 2010-06-08 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87610U true CN201687610U (zh) 2010-12-29

Family

ID=43375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18481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87610U (zh) 2010-06-08 2010-06-08 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8761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8282A (zh) * 2010-06-08 2010-10-13 房胜勇 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
CN105402059A (zh) * 2015-12-08 2016-03-16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型汽车燃油预热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8282A (zh) * 2010-06-08 2010-10-13 房胜勇 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
CN105402059A (zh) * 2015-12-08 2016-03-16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型汽车燃油预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8282A (zh) 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
CN105485941B (zh) 一种智能太阳能热水器
CN107284188B (zh) 一种新能源客车暖风装置
CN204614902U (zh) 一种电池系统冷却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2832424B (zh) 一种电池组温度调控系统
CN107035501A (zh) 一种带温控的自适应散热系统
CN205445766U (zh) 车用膨胀水箱
CN208914409U (zh) 一种具有自动补油功能的油温机
CN201687610U (zh) 柴油机保温油箱供油系统
CN207335018U (zh) 空气源地暖空调系统
CN201672678U (zh) 智能控温内置热交换器的高效保温水箱
CN207163013U (zh) 空气源地暖空调热水系统
CN104144596B (zh) 一种机载液冷系统
CN113864851A (zh) 一种空气能制冷采暖两联供应系统集成化水力模块
CN202489597U (zh) 一种冷热床垫
CN104566938A (zh) 轨道车辆用电热水器及水加热方法
CN206626814U (zh) 双级升温开水系统
CN214774651U (zh) 一种凹印版自动恒温式油墨槽
CN206001687U (zh) 一种蓄热式电锅炉系统
CN102788048B (zh) 一种工程机械液压油箱及控制方法及工程机械
CN107543240B (zh) 一种供热系统分区转换装置
CN205871945U (zh) 房车智能热水供给系统
CN204845682U (zh) 一种房车洗浴热水装置
CN105888894B (zh) 一种防冻油箱及加热方式
CN209008344U (zh) 空调暖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

Termination date: 201506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