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81490U - 电源切换电路及电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源切换电路及电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81490U
CN209881490U CN201920931565.XU CN201920931565U CN209881490U CN 209881490 U CN209881490 U CN 209881490U CN 201920931565 U CN201920931565 U CN 201920931565U CN 209881490 U CN209881490 U CN 2098814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power supply
electrically connected
module
voltage div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3156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国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ppotronics Corp Ltd
Shenzhen Appo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ppo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ppo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ppo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3156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814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814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81490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90761 priority patent/WO2020253433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应用于一电源装置中,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第一电源及第二电源,所述第一电源用以为系统供电,所述第二电源为备用电源,所述第一电源及第二电源用于提供不同的电压值,且所述第一电源的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二电源的电压值,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源及所述第二电压,当所述第一电源正常工作时,所述电源切换电路输出第一电压;当所述第一电源异常时,所述电源切换电路输出第二电压,其中,所述第一电压的电压值小于第二电压的电压值。还提供一种包括该电源切换电路的电源装置。

Description

电源切换电路及电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多个电源间无缝切换的电源切换电路。
背景技术
在电源装置进行设计时,使用的持续性和产品体积是重要的考量。例如在影院机电源装置的设计中,包括多个不同输出电压的电源模块,为了减少放映中灭灯,或因特定输出电压的电源模块失效而停映的情况,需要给关键供电电源模块增加备份功能。但是在体积有限的电源装置中,难以额外设置一个单独的备份电源模块,而需要在原本的电源装置中将另一输出电压的电源模块作为备份电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降低成本的电源切换电路。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应用于一电源装置中,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第一电源及第二电源,所述第一电源用以为系统供电,所述第二电源为备用电源,所述第一电源及第二电源用于提供不同的电压值,且所述第一电源的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二电源的电压值,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源及所述第二电压,当所述第一电源正常工作时,所述电源切换电路输出第一电压;当所述第一电源异常时,所述电源切换电路输出第二电压,其中,所述第一电压的电压值小于第二电压的电压值。
优选地,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包括第一分压模块、第二分压模块、开关模块及电压输出模块,所述第一分压模块的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二分压模块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源,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分压模块的另一端,所述开关模块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分压模块,所述开关模块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模块,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模块,用以输出所述第一电压或所述第二电压。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压模块包括第一分压元件及第二分压元件,所述第二分压模块包括第三分压元件及第四分压元件,所述第一分压元件的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源,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元件的一端,所述第三分压元件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源,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四分压元件的一端,所述第四分压元件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元件的另一端,所述开关模块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分压元件与所述第二分压元件之间,所述开关模块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三分压元件与所述第四分压元件之间,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以输出所述第一电压或所述第二电压,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三分压元件与所述第四分压元件之间,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三端电连接至所述第四分压元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为可控精密稳压源,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为阴极,第二端为参考极,第三端为阳极。
优选地,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电阻及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分压元件与所述第二分压元件之间,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元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三分压元件与所述第四分压元件之间;所述第一开关管为三极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为基极,第二端为发射极,第三端为集电极。
优选地,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二电阻及第三电阻;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分压元件与所述第二分压元件之间,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元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之间,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三分压元件与所述第四分压元件之间,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元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及所述第三开关管均为场效应管,所述第一端为栅极,所述第二端为漏极,所述第三端为源极。
优选地,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四电阻及第五电阻,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分压元件与所述第二分压元件之间,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三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元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三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三分压元件与所述第四分压元件之间;所述第四开关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为基极,第二端为集电极,第三端为发射极;所述第五开关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为基极,第二端为发射极,第三端为集电极。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压模块包括第一分压元件及第二分压元件,所述第二分压模块包括第三分压元件及第四分压元件,所述第一分压元件的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源,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元件的一端及所述开关模块的一端,所述第三分压元件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包括光电耦合器及第二二极管,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二极管电连接至所述第三分压元件的另一端,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开关模块的另一端及所述第四分压元件的一端,所述第四分压元件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元件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压元件、所述第二分压元件及所述第三分压元件均为电阻,所述第四分压元件为电阻或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为稳压管,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六开关管,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分压元件与所述第二分压元件之间,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电连接至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二端,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三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元件的另一端,所述第六开关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一端为基极,第二端为集电极,第三端为发射极。
一种电源装置,包括上述的电源切换电路。
优选地,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第二恒流转换模块、第三恒流转换模块、第二激光恒流驱动模块及输出端,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及第三恒流转换模块分别电性连接至所述输出端,所述第三恒流转换模块还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激光恒流驱动模块,所述电源切换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三恒流转换模块中,所述第一电源设置于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所述第二电源设置于所述第三恒流转换模块,当所述第一电源正常工作时,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输出第一输出电压至所述输出端,所述第三恒流转换模块输出第二输出电压至所述第二激光恒流驱动模块;当所述第一电源异常时,所述第三恒流转换模块输出第三输出电压至所述输出端及所述第二激光恒流驱动模块,所述第一输出电压的电压值等于所述第三输出电压的电压值,所述第一输出电压的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二输出电压的电压值。
所述电源装置通过设置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作为主要供电电源,在正常工作时向输出端输出12伏特电压;所述电源装置还设置具有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三恒流转换模块作为备份供电电源。所述第三恒流转换模块可在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正常工作时输出10伏特电压至第二激光恒流驱动模块。而在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异常时,通过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切换使第三恒流转换模块向所述输出端输出12伏特电压,以无缝切换备份供电电源,从而保证所述输出端的系统供电,同时又不影响其正常性能。即既满足备份功能,保证了系统的正常供电,且仍可为其负载进行供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三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切换电路的第四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五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源装置 1
供电模块 10
第一恒流转换模块 22
第二恒流转换模块 24
第三恒流转换模块 26
第四恒流转换模块 28
电源切换电路 30、50、60、70、80
第一激光恒流驱动模块 42
第二激光恒流驱动模块 44
第三激光恒流驱动模块 46
输出端 48
第一分压元件 31、51
第二分压元件 32
第三分压元件 33
第四分压元件 34、81
开关模块 35、55、65、75
第一开关管 Q1
第一二极管 D1
第一电阻 R1
第二电阻 R2
第三电阻 R3
第四电阻 R4
第五电阻 R5
电源 12V1、10V
第二开关管 Q2
第三开关管 Q3
第四开关管 Q4
第五开关管 Q5
第六开关管 Q6
第二二极管 D2
光电耦合器 P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称为“电性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电性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接触连接,例如,可以是导线连接的方式,也可以是非接触式连接,例如,可以是非接触式耦合的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源装置1,用于提供多种类型输出电压。所述电源装置1可应用于投影机,比如:影院机、放映机、工程机等,以提供电源。所述电源装置1包括供电模块10、第一恒流转换模块22、第二恒流转换模块24、第三恒流转换模块26、第四恒流转换模块28、电源切换电路30、第一激光恒流驱动模块42、第二激光恒流驱动模块44、第三激光恒流驱动模块46及输出端48。其中,所述电源切换电路30设置于所述第三恒流转换模块26中。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电源切换电路30也可以设置于其它的恒流转换模块中。
所述供电模块10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恒流转换模块22、第二恒流转换模块24、第三恒流转换模块26及第四恒流转换模块28,以向这些模块提供电压。本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模块10提供390伏特的交流电。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恒流转换模块22、第二恒流转换模块24、第三恒流转换模块26及第四恒流转换模块28为AC-DC电源模块,用于将所述供电模块10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恒定直流电,并分别提供不同电压的恒定直流电。所述第一恒流转换模块22将所述供电模块10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恒定直流电并输出24伏特的电压;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24将所述供电模块10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恒定直流电并输出12伏特的电压;所述第三恒流转换模块26将所述供电模块10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恒定直流电并输出10伏特或12伏特的电压;所述第四恒流转换模块28将所述供电模块10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恒定直流电并输出24伏特的电压。
所述第一恒流转换模块22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激光恒流驱动模块42,并向所述第一激光恒流驱动模块42供电。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恒流转换模块22向所述第一激光恒流驱动模块42提供24伏特的电压。所述第四恒流转换模块28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三激光恒流驱动模块46,并向所述第三激光恒流驱动模块46供电。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恒流转换模块28向所述第三激光恒流驱动模块46提供24伏特的电压。
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24电性连接至所述输出端48,以作为电源装置1的系统供电。所述第三恒流转换模块26分别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激光恒流驱动模块44及所述输出端48。所述输出端48可连接负载,所述电源装置1通过所述输出端48输出恒定电压,以为系统供电。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24作为主要供电电源,所述第三恒流转换模块26作为备用供电电源。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24向所述输出端48输出12伏特的电压。所述第三恒流转换模块26向所述第二激光恒流驱动模块44提供10伏特的电压,用以满足轻重载时不同压降的要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激光恒流驱动模块44为灯负载。该灯负载为恒流驱动,且当轻载时,灯的压降较低,约为13伏特。当中载时,灯的压降约为15伏特。当重载时,灯的压降约为18伏特。所述第三恒流转换模块26还可向所述输出端48输出12伏特的电压,即为系统供电。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源切换电路30包括第一分压模块、第二分压模块、开关模块35及电压输出模块。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压模块包括第一分压元件31及第二分压元件32。所述第二分压模块包括第三分压元件33及第四分压元件34。所述第一分压元件31、第二分压元件32、第三分压元件33及第四分压元件34均为电阻。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D1。
所述第一分压元件31的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24,即电性连接至12伏特的恒压电源12V1,所述第一分压元件3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元件32的一端。所述第三分压元件33的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三恒流转换模块26的10伏特恒压电源10V。所述第三分压元件33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四分压元件34的一端。所述第四分压元件34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元件32的另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块35包括第一开关管Q1及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开关管Q1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分压元件31与所述第二分压元件32之间。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三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元件32的另一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管Q1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一端为基极,第二端为发射极,第三端为集电极。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分压元件33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三恒流转换模块26的10伏特恒压电源10V。所述第一二极管D1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三恒流转换模块26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三分压元件33与第四分压元件34之间。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三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四分压元件34的另一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二极管D1为可控精密稳压源,第一端为阴极,第二端为参考极,第三端为阳极。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内部具有一个精密参考电压源,通过所述第二端及第三端连接的电阻,使得其第一端具有连续可调输出稳压值,且输出电流较大,起到了较佳稳压电源作用。
当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24正常工作时,其输出12伏特的电压至所述输出端48,作为系统供电输出。此时,所述第一开关管Q1工作于截止状态,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的输出电压通过所述第三分压元件33和第四分压元件34分压设定,使得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输出约为10伏特的电压。从而,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输出10伏特的电压至所述第二激光恒流驱动模块44,以满足轻重载时不同压降的要求。
当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24出现异常时,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基极由于侦测到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24的电压下降,所述第一开关管Q1导通。此时,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的输出电压通过所述第三分压元件33、第四分压元件34和第一电阻R1分压设定。其中,所述第四分压元件34和第一电阻R1并联,使得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二端及第三端所连接的电压改变,从而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输出的电压从10伏特上升到12伏特。从而,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的输出12伏特的电压至所述输出端48,以持续以12伏特的电压作为系统供电输出。同时,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输出12伏特的电压至所述第二激光恒流驱动模块44。此时,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输出的12伏特电压可正常驱动中载(15伏特)及重载(18伏特)工作。而当该12伏特电压驱动轻载(13伏特)时,该轻载也能工作,仅纹波没有那么稳定,可能会导致轻微闪烁。也就是说,当为系统供电的12伏特电源失效(即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24出现异常)时,所述电源切换电路30可无缝切换输出12伏特电压,既满足备份功能,又不影响其负载的正常性能。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源切换电路50。所述电源切换电路50包括第一分压元件51、第二分压元件32、第三分压元件33、第四分压元件34、开关模块55及第一二极管D1。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切换电路5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源切换电路30结构相似,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分压元件51为二极管。另外,所述开关模块55的具体电路结构亦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开关模块35不同。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块55包括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二电阻R2及第三电阻R3。所述第二开关管Q2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分压元件51与所述第二分压元件32之间。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三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元件32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三恒流转换模块26的10伏特恒压电源10V。
所述第三开关管Q3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之间。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三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元件32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三分压元件33与所述第四分压元件34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管Q2及所述第三开关管Q3均为场效应管,所述第一端为栅极,所述第二端为漏极,所述第三端为源极。
当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24正常工作时,其输出12伏特的电压至所述输出端48,作为系统供电输出。此时,所述第二开关管Q2导通,所述第三开关管Q3截止,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的输出电压通过所述第三分压元件33和第四分压元件34分压设定,使得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输出约为10伏特的电压。从而,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的输出10伏特的电压至所述第二激光恒流驱动模块44,以满足轻重载时不同压降的要求。
当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24出现异常时,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电压下降,使得所述第二开关管Q2截止,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的电压上升,使得所述第三开关管Q3导通,流经所述第三电阻R3的电流上升,使得所述第三电阻R3与所述第四分压元件34并联。此时,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的输出电压通过所述第三分压元件33、第四分压元件34和第三电阻R3分压设定。其中,所述第四分压元件34和第三电阻R3并联,使得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二端及第三端所连接的电压改变,从而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输出的电压从10伏特上升到12伏特。从而,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输出12伏特的电压至所述输出端48,以持续以12伏特的电压作为系统供电输出。同时,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输出12伏特的电压至所述第二激光恒流驱动模块44。
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源切换电路60。所述电源切换电路60包括第一分压元件31、第二分压元件32、第三分压元件33、第四分压元件34、开关模块65及第一二极管D1。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切换电路6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源切换电路30结构相似,区别仅在于所述开关模块65的具体电路结构亦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开关模块35不同。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块65包括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第四电阻R4及第五电阻R5。所述第四开关管Q4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分压元件31与所述第二分压元件32之间。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三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元件32的另一端。所述第五开关管Q5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所述第五开关管Q5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所述第五开关管Q5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R5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三恒流转换模块26的10伏特恒压电源10V。所述第五开关管Q5的第三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三分压元件33与所述第四分压元件34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开关管Q4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端为基极,第二端为集电极,第三端为发射极。所述第五开关管Q5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五开关管Q5的第一端为基极,第二端为发射极,第三端为集电极。当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24正常工作时,其输出12伏特的电压至所述输出端48作为系统供电输出。此时,所述第五开关管Q5饱和导通,所述第五电阻R5接近与所述第三分压元件33短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的输出电压通过所述第三分压元件33、第四分压元件34与第五电阻R5分压设定,使得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的输出电压约为10伏特的电压。从而,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输出10伏特的电压至所述第二激光恒流驱动模块44,以满足轻重载时不同压降的要求。
当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24出现异常时,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端和第三端的电压下降,流过所述第四电阻R4的电流变小,所述第五开关管Q5截止,断开所述第五电阻R5与所述第三分压元件33,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的输出电压通过所述第三分压元件33与第四分压元件分压设定,使得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二端及第三端所连接的电压改变,从而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输出的电压从10伏特上升到12伏特。从而,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输出12伏特的电压至所述输出端48,以持续以12伏特的电压作为系统供电输出。同时,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输出12伏特的电压至所述第二激光恒流驱动模块44。
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源切换电路70。所述电源切换电路70包括第一分压模块、第二分压模块、开关模块及电压输出模块。所述第一分压模块包括第一分压元件31及第二分压元件32。所述第二分压模块包括第三分压元件33及第四分压元件34。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包括光电耦合器P1及第二二极管D2。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压元件31、第二分压元件32、第三分压元件33及第四分压元件34均为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D2为稳压管。
所述第一分压元件31的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24,即电性连接至12伏特的恒压电源12V1。所述第一分压元件3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元件32的一端。所述第三分压元件33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三恒流转换模块26的10伏特恒压电源10V。所述第三分压元件3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二极管D2电连接至所述光电耦合器P1的第一端。所述光电耦合器P1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四分压元件34的一端。所述第四分压元件34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元件32的另一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块75包括第六开关管Q6。所述第六开关管Q6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所述第六开关管Q6的第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分压元件31与所述第二分压元件32之间。所述第六开关管Q6的第二端电连接至所述光电耦合器P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分压元件34之间。所述第六开关管Q6的第三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元件32的另一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六开关管Q6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六开关管Q6的第一端为基极,第二端为集电极,第三端为发射极。
当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24正常工作时,其输出12伏特的电压至所述输出端48作为系统供电输出。此时,所述第六开关管Q6导通,所述第三恒流转换模块26的输出端电压为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压降和所述光电耦合器P1正向压降。
当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24出现异常时,所述第六开关管Q6截止。此时,所述第三恒流转换模块26的输出端电压为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压降、所述光电耦合器P1的正向压降以及所述第四分压元件34的压降。从而,提升了所述第三恒流转换模块26的输出端电压持续为系统供电。
请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电源切换电路80。所述电源切换电路80包括第一分压元件31、第二分压元件32、第三分压元件33、第四分压元件81、开关模块75、光电耦合器P1及第二二极管D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切换电路80与第四实施例的电源切换电路70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区别仅在于第五实施例的电源切换电路80中的第四切换元件81为二极管,而非电阻。所述电源切换电路80的工作原理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70的工作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累述。
所述电源装置1通过设置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24作为主要供电电源,在正常工作时向输出端48输出12伏特电压;所述电源装置1还设置具有电源切换电路30的第三恒流转换模块26作为备份供电电源。所述第三恒流转换模块26可在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24正常工作时输出10伏特电压至第二激光恒流驱动模块44。而在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24异常时,通过所述电源切换电路30切换使第三恒流转换模块26向所述输出端48输出12伏特电压,以无缝切换备份供电电源,从而保证所述输出端48的系统供电,同时又不影响其正常性能。即既满足备份功能,保证了系统的正常供电,且仍可为其负载进行供电。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它变化等用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只要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均可。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应用于一电源装置中,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第一电源及第二电源,所述第一电源用以为系统供电,所述第二电源为备用电源,所述第一电源及第二电源用于提供不同的电压值,且所述第一电源的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二电源的电压值,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源及所述第二电源,当所述第一电源正常工作时,所述电源切换电路输出第一电压;当所述第一电源异常时,所述电源切换电路输出第二电压,其中所述第一电压的电压值小于第二电压的电压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包括第一分压模块、第二分压模块、开关模块及电压输出模块,所述第一分压模块的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二分压模块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源,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分压模块的另一端,所述开关模块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分压模块,所述开关模块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模块,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模块,用以输出所述第一电压或所述第二电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压模块包括第一分压元件及第二分压元件,所述第二分压模块包括第三分压元件及第四分压元件,所述第一分压元件的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源,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元件的一端,所述第三分压元件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源,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四分压元件的一端,所述第四分压元件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元件的另一端,所述开关模块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分压元件与所述第二分压元件之间,所述开关模块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三分压元件与所述第四分压元件之间,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以输出所述第一电压或所述第二电压,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三分压元件与所述第四分压元件之间,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三端电连接至所述第四分压元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为可控精密稳压源,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为阴极,第二端为参考极,第三端为阳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电阻及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分压元件与所述第二分压元件之间,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元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三分压元件与所述第四分压元件之间;所述第一开关管为三极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为基极,第二端为发射极,第三端为集电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二电阻及第三电阻;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分压元件与所述第二分压元件之间,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元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之间,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三分压元件与所述第四分压元件之间,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元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及所述第三开关管均为场效应管,所述第一端为栅极,所述第二端为漏极,所述第三端为源极。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四电阻及第五电阻,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分压元件与所述第二分压元件之间,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三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元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三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三分压元件与所述第四分压元件之间;所述第四开关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为基极,第二端为集电极,第三端为发射极;所述第五开关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为基极,第二端为发射极,第三端为集电极。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压模块包括第一分压元件及第二分压元件,所述第二分压模块包括第三分压元件及第四分压元件,所述第一分压元件的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源,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元件的一端及所述开关模块的一端,所述第三分压元件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包括光电耦合器及第二二极管,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二极管电连接至所述第三分压元件的另一端,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开关模块的另一端及所述第四分压元件的一端,所述第四分压元件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元件的另一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压元件、所述第二分压元件及所述第三分压元件均为电阻,所述第四分压元件为电阻或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为稳压管,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六开关管,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分压元件与所述第二分压元件之间,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电连接至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二端,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三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分压元件的另一端,所述第六开关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一端为基极,第二端为集电极,第三端为发射极。
9.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源切换电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第二恒流转换模块、第三恒流转换模块、第二激光恒流驱动模块及输出端,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及第三恒流转换模块均电性连接至所述输出端,所述第三恒流转换模块还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激光恒流驱动模块,所述电源切换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三恒流转换模块中,所述第一电源设置于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所述第二电源设置于所述第三恒流转换模块,当所述第一电源正常工作时,所述第二恒流转换模块输出第一输出电压至所述输出端,所述第三恒流转换模块输出第二输出电压至所述第二激光恒流驱动模块;当所述第一电源异常时,所述第三恒流转换模块输出第三输出电压至所述输出端及所述第二激光恒流驱动模块,所述第一输出电压的电压值等于所述第三输出电压的电压值,所述第一输出电压的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二输出电压的电压值。
CN201920931565.XU 2019-06-19 2019-06-19 电源切换电路及电源装置 Active CN2098814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31565.XU CN209881490U (zh) 2019-06-19 2019-06-19 电源切换电路及电源装置
PCT/CN2020/090761 WO2020253433A1 (zh) 2019-06-19 2020-05-18 电源切换电路及电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31565.XU CN209881490U (zh) 2019-06-19 2019-06-19 电源切换电路及电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81490U true CN209881490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48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31565.XU Active CN209881490U (zh) 2019-06-19 2019-06-19 电源切换电路及电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81490U (zh)
WO (1) WO202025343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53433A1 (zh) * 2019-06-19 2020-12-24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切换电路及电源装置
TWI729835B (zh) * 2020-06-03 2021-06-01 亞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遲滯電壓偵測電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5392B (zh) * 2021-08-09 2021-11-09 深圳市爱图仕影像器材有限公司 照明控制电路、照明装置及照明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22643A (ja) * 2006-07-13 2008-01-31 Fuji Electric Systems Co Ltd 無停電電源システム
US8063619B2 (en) * 2008-10-20 2011-11-22 Dell Product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ing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in multiple power states
DK2943969T3 (en) * 2013-01-10 2019-04-23 Schneider Electric It Corp Relay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CN205377440U (zh) * 2015-12-27 2016-07-0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稳定的双路供电装置
CN208226667U (zh) * 2018-04-11 2018-12-11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激光驱动装置
CN209881490U (zh) * 2019-06-19 2019-12-31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切换电路及电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53433A1 (zh) * 2019-06-19 2020-12-24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切换电路及电源装置
TWI729835B (zh) * 2020-06-03 2021-06-01 亞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遲滯電壓偵測電路
US11431248B2 (en) 2020-06-03 2022-08-30 Asian Power Devices Inc. Hysteresis voltage detection circu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53433A1 (zh) 2020-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81490U (zh) 电源切换电路及电源装置
JP2754963B2 (ja) 電源切替え回路
KR19990081390A (ko) 전원 공급 회로
JP6251395B2 (ja) フライバック方式の快速起動駆動回路及び駆動方法
US10389120B2 (e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device
TWI479768B (zh) 主動均流及降壓均流合併應用之電源系統及電源系統組合
WO2022027264A1 (zh) 通道开关的驱动电路、充电控制方法及充电器
TWI487234B (zh) 電源管理裝置
TW201349697A (zh) 開關電路及具有該開關電路之電子設備
US7989747B2 (en) Projector having a controlled rechargeable cell and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of the projector for cool down after power off
US9331522B2 (en) Backup power supplying device having programmable current-balancing control
CN104682702A (zh) 一种电源电路及电子产品
US9351360B2 (en) Drive circuit for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US8213196B2 (en) Power supply circuit with protecting circuit having switch element for protecting pulse width modulation circuit
CN216160989U (zh) 启动电路和启动装置
KR101169639B1 (ko) 엘이디 조명장치에서의 자동전환 전원공급장치
JP2016059258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および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US10338671B2 (en) Power supply circuit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CN216121901U (zh) 冗余电路、冗余电源及显示设备
KR20210079936A (ko) 지락 검출 방법 및 장치
CN111030291B (zh) 一种电源路径管理电路
CN213959958U (zh) 供电电路、开关电源和数字电源
CN220492694U (zh) 高效双电源自动切换电路
CN110943527B (zh) 电源供应装置
RU2474028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езервного электропитани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