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72118U - 一种大型浮式起重船用吊排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型浮式起重船用吊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72118U
CN209872118U CN201920531705.4U CN201920531705U CN209872118U CN 209872118 U CN209872118 U CN 209872118U CN 201920531705 U CN201920531705 U CN 201920531705U CN 209872118 U CN209872118 U CN 2098721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hanging
floating crane
crane ship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317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道能
田拓
刘洋
齐英春
王勇
孙晨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Salvage Bureau Of Ministry Of Transport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Salvage Bureau Of Ministry Of Transpor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Salvage Bureau Of Ministry Of Transport filed Critical Yantai Salvage Bureau Of Ministry Of Transport
Priority to CN20192053170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721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721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721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型浮式起重船用吊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梁Ⅰ,用于与具有双臂架四主钩的浮式起重船的两前主钩相连接,吊梁Ⅰ底部设有5对轴式吊点,吊点下端连接有索具;吊梁Ⅱ,用于与浮式起重船的两后主钩相连接,吊梁Ⅱ和吊梁Ⅰ具有相同结构;连系梁,设置两个,两个连系梁将吊梁Ⅰ和吊梁Ⅱ的左右两端的顶部铰接,形成四钩联动;吊梁Ⅰ和吊梁Ⅱ可围绕连系梁向外或向内旋转。本实用新型消除了该型浮式起重船主吊钩间距大且主吊钩钩头钢丝偏角小的弱点,强化了浮式起重船对于被吊物重心偏心和不同吊点布置间距的适应能力,也为被吊物设计和吊索具选择提供自由空间和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大型浮式起重船用吊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式起重船起重配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大型浮式起重船用吊排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航运业的发展,海上结构物及船舶更趋于大型化及复杂化,为应对此形势下的吊装作业,多主钩浮式起重船应运而生。多主钩浮式起重船在吊装结构物时能够保证结构受力均匀、平稳及便于调节结构物的状态等优势,但受到结构物吊点位置及间距的影响,多主钩浮式起重船有时会因为部分主钩钩头钢丝偏角大于规范值而无法进行施工作业。
目前,针对3600T双臂架四主钩浮式起重船还没有适配的吊排装置,为了能更好的适应市场、提高此船舶在复杂条件下的施工能力,有必要研发一种专用于3600T浮式起重船的吊排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针对3600T双臂架四主钩浮式起重船缺乏专用吊排装置,在复杂条件下施工困难等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大型浮式起重船用吊排装置。本实用新型根据四主钩浮式起重船的吊机机构特点,为适应被吊物不同重量重心和吊点布置工况,主要通过采用吊梁和连系梁的方式与具有双臂架浮式起重船的四个主吊钩相连接的方式。当吊梁与主吊钩和连系梁连接后,在进行吊装作业时可满足向外或者向内进行大角度偏转;吊梁下方设有多种间距的吊点布置方式可供选择,且与吊梁下吊点相连接的索具可以向左或向右进行大角度的偏转,从而大大弱化因被吊物偏心和吊点布置在吊机选择时的局限性,为被吊物设计和吊索具选择提供自由空间和便利。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大型浮式起重船用吊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排装置包括:
吊梁Ⅰ,用于与具有双臂架四主钩的浮式起重船的两前主钩相连接,所述吊梁Ⅰ底部设有5对轴式吊点,所述吊点下端连接有用于吊装被吊物的索具;
吊梁Ⅱ,用于与所述浮式起重船的两后主钩相连接,所述吊梁Ⅱ和所述吊梁Ⅰ具有相同结构;
连系梁,设置两个,两个所述连系梁将所述吊梁Ⅰ和所述吊梁Ⅱ的左右两端的顶部铰接,形成四钩联动;
所述吊梁Ⅰ和所述吊梁Ⅱ可围绕所述连系梁向外或向内旋转,其中,向外旋转角度在0°~30°之间,向内旋转角度在0°~20°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吊梁Ⅰ与所述前主钩之间是通过上吊点销轴将所述吊梁Ⅰ的上部两端分别设置的上吊点与所述前主钩上的插销孔销接的;或通过高性能无接头钢丝绳圈Ⅰ将所述吊梁Ⅰ与所述前主钩之间连接;所述吊梁Ⅱ与所述后主钩之间亦选用上述两种连接方式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吊梁Ⅰ和所述吊梁Ⅱ通过连系梁形成吊装框架,通过调整所述前主钩和/或后主钩的高度控制被吊物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所述连系梁包括硬连接和软连接两种形式,所述硬连接是指所述连系梁通过所述上吊点销轴直接与所述吊梁上方的上吊点相连;所述软连接是指将所述连系梁替换为两个短连接接头,通过所述上吊点销轴直接与所述吊梁上方两端的上吊点相连,所述短连接接头的端部与卸扣Ⅱ相连,两个所述卸扣Ⅱ之间连接有高性能无接头钢丝绳圈Ⅱ。
进一步地,每对所述吊点成轴对称设置,具有多种间距设置,且与所述索具呈角度偏移。
进一步地,5对所述吊点之间设置的间距分别为4m、9m、14m、19m及24m。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吊点均允许所述索具在其左右横向0°~30°范围内偏转。
进一步地,所述吊点为轴销式吊点,主要由三片吊点眼板和一根下吊点销轴组成,所述下吊点销轴上还设有两个用于增加高性能无接头钢丝绳圈在所述下吊点销轴上的弯曲半径的吊点销轴滚轮,所述高性能无接头钢丝绳圈下端连接有卸扣Ⅰ。
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利用吊梁将具有双臂架四主钩的3600T浮式起重船两前主钩连接在一起、两后主钩连接在一起,形成两两连钩,吊梁下设有5对轴式吊点,轴式吊点穿引索具用来连接被吊物的吊装索具。同时可使用两个梁式结构将两片吊梁左右两端的顶部铰接,形成四钩联动,两吊梁最大可围绕梁式结构向外旋转30°、向内旋转20°,用以应对被吊物吊点前后间距过大或过小吊装作业。
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的5对分布式吊点,能够满足被吊物不同吊点间距的吊装要求,减小吊装索具的偏角,降低吊装风险。吊梁使用连系梁形成大型吊装框架,通过调整各个主钩的高度,能够使被吊物始终保持平稳。同时无论组块偏心如何,只要浮式起重船单钩不超重,均可通过调整吊钩吊重使被吊物保持稳定。
综上,本实用新型消除了3600T双臂架四主钩浮式起重船主吊钩纵、横向间距大且主吊钩钩头钢丝允许偏角小的弱点,强化了该型浮式起重船对于被吊物重心偏心和不同吊点布置间距的适应能力,既解决了偏钩问题、也解决了结构物偏心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吊梁在使用14m、19m及24m的对称吊点时,能够满足浮式起重船3600T吊装极限,对于大多数可吊装结构物均能满足吊装要求,同时也为被吊物设计和吊索具选择提供自由空间和便利。
基于上述理由本实用新型可在大型浮式起重船吊装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片吊梁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片吊梁Ⅰ底部吊点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吊钩与吊梁Ⅰ销接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吊钩与吊梁Ⅰ使用钢丝绳圈连接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吊梁Ⅰ与吊梁Ⅱ之间硬链接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吊梁Ⅰ与吊梁Ⅱ之间软链接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吊梁Ⅰ与吊梁Ⅱ底部吊点允许偏角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吊梁Ⅰ底部吊点间距的示意图。
图中:1、吊梁Ⅰ;2、吊梁Ⅱ;3、连系梁;4、吊点;5、上吊点销轴;6、下吊点销轴;7、高性能无接头钢丝绳圈;8、卸扣Ⅰ;9、吊点眼板;10、吊点销轴滚轮;11、(前、后)主钩;12、高性能无接头钢丝绳圈Ⅰ;13、短连接接头;14、卸扣Ⅱ;15、高性能无接头钢丝绳圈Ⅱ。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清楚,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己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位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型浮式起重船用吊排装置,所述吊排装置包括:
吊梁Ⅰ1,用于与具有双臂架四主钩的浮式起重船的两前主钩11相连接,所述吊梁Ⅰ1底部设有5对轴式吊点4,所述吊点4下端连接有用于吊装被吊物的索具;吊梁Ⅱ2,用于与所述浮式起重船的两后主钩11相连接,所述吊梁Ⅱ2和所述吊梁Ⅰ1具有相同结构。
连系梁3,设置两个,两个所述连系梁3将所述吊梁Ⅰ1和所述吊梁Ⅱ2的左右两端的顶部铰接,形成四钩联动;
如图7所示,所述吊梁Ⅰ1和所述吊梁Ⅱ2可围绕所述连系梁3向外或向内旋转,其中,向外旋转角度在0°~30°之间,向内旋转角度在0°~20°之间。
如图3所示,所述吊梁Ⅰ1与所述前主钩之间是通过上吊点销轴5将所述吊梁Ⅰ1的上部两端分别设置的上吊点与所述前主钩上的插销孔销接的;或如图4所示,通过高性能无接头钢丝绳圈Ⅰ12将所述吊梁Ⅰ1与所述前主钩之间连接,高性能无接头钢丝绳圈Ⅰ12采用φ192mm高性能无接头钢丝绳圈予以强度保证,通过上吊点销轴5对折,然后将钢丝绳圈的两端分别挂到主钩11的两钩齿上;所述吊梁Ⅱ2与所述后主钩之间亦选用上述两种连接方式中的一种。
所述吊梁Ⅰ1和所述吊梁Ⅱ2通过连系梁3形成吊装框架,通过调整所述前主钩和/或后主钩的高度控制被吊物的平稳性。通过调整各个主钩的高度,能够使被吊物始终保持平稳。同时无论组块偏心如何,只要浮式起重船单钩不超重,均可通过调整吊钩吊重使被吊物保持稳定。
所述连系梁3包括硬连接(如图5所示)和软连接(如图6所示)两种形式,所述硬连接是指所述连系梁3通过所述上吊点销轴5直接与所述吊梁上方的上吊点相连;所述软连接是指所述连系梁3替换为两个短连接接头13,通过所述上吊点销轴5直接与所述吊梁上方两端的上吊点相连,所述短连接接头13的端部与卸扣Ⅱ14(采用600T的卸扣)相连,两个所述卸扣Ⅱ14之间连接有高性能无接头钢丝绳圈Ⅱ15(采用φ180mm高性能无接头钢丝绳圈即可)。
如图8所示,每对所述吊点4成轴对称设置,具有多种间距设置,且与所述索具呈角度偏移。5对所述吊点4之间设置的间距分别为4m、9m、14m、19m及24m。单个吊点4的最大额定负荷为:间距>9m时,负荷810t;间距为9m时,负荷710t;间距为4m时,负荷540t。每个所述吊点4均允许所述索具在其左右横向0°~30°范围内偏转。
所述吊点4为轴销式吊点,主要由三片吊点眼板9和一根下吊点销轴6组成,所述下吊点销轴6上还设有两个用于增加高性能无接头钢丝绳圈7(采用φ192mm高性能无接头钢丝绳圈)在所述下吊点销轴6上的弯曲半径的吊点销轴滚轮10,所述高性能无接头钢丝绳圈7下端连接有卸扣Ⅰ8。高性能无接头钢丝绳圈7采用对折的方式与吊梁的下吊点相连,高性能无接头钢丝绳圈7的两端分别在两个吊点销轴滚轮10上,绳圈对折后中部连接一个900T的卸扣Ⅰ8。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大型浮式起重船用吊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排装置包括:
吊梁Ⅰ(1),用于与具有双臂架四主钩的浮式起重船的两前主钩相连接,所述吊梁Ⅰ(1)底部设有5对轴式吊点(4),所述吊点(4)下端连接有用于吊装被吊物的索具;
吊梁Ⅱ(2),用于与所述浮式起重船的两后主钩相连接,所述吊梁Ⅱ(2)和所述吊梁Ⅰ(1)具有相同结构;
连系梁(3),设置两个,两个所述连系梁(3)将所述吊梁Ⅰ(1)和所述吊梁Ⅱ(2)的左右两端的顶部铰接,形成四钩联动;
所述吊梁Ⅰ(1)和所述吊梁Ⅱ(2)可围绕所述连系梁(3)向外或向内旋转,其中,向外旋转角度在0°~30°之间,向内旋转角度在0°~2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浮式起重船用吊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梁Ⅰ(1)与所述前主钩之间是通过上吊点销轴(5)将所述吊梁Ⅰ(1)的上部两端分别设置的上吊点与所述前主钩上的插销孔销接的;或通过高性能无接头钢丝绳圈Ⅰ(12)将所述吊梁Ⅰ(1)与所述前主钩之间连接;所述吊梁Ⅱ(2)与所述后主钩之间亦选用上述两种连接方式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浮式起重船用吊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梁Ⅰ(1)和所述吊梁Ⅱ(2)通过连系梁(3)形成吊装框架,通过调整所述前主钩和/或后主钩的高度控制被吊物的平稳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浮式起重船用吊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系梁(3)包括硬连接和软连接两种形式,所述硬连接是指所述连系梁(3)通过所述上吊点销轴(5)直接与所述吊梁上方的上吊点相连;所述软连接是指将所述连系梁(3)替换为两个短连接接头(13),通过所述上吊点销轴(5)直接与所述吊梁上方两端的上吊点相连,所述短连接接头(13)的端部与卸扣Ⅱ(14)相连,两个所述卸扣Ⅱ(14)之间连接有高性能无接头钢丝绳圈Ⅱ(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浮式起重船用吊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吊点(4)成轴对称设置,具有多种间距设置,且与所述索具呈角度偏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型浮式起重船用吊排装置,其特征在于,5对所述吊点(4)之间设置的间距分别为4m、9m、14m、19m及24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型浮式起重船用吊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吊点(4)均允许所述索具在其左右横向0°~30°范围内偏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浮式起重船用吊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点(4)为轴销式吊点,主要由三片吊点眼板(9)和一根下吊点销轴(6)组成,所述下吊点销轴(6)上还设有两个用于增加高性能无接头钢丝绳圈(7)在所述下吊点销轴(6)上的弯曲半径的吊点销轴滚轮(10),所述高性能无接头钢丝绳圈(7)下端连接有卸扣Ⅰ(8)。
CN201920531705.4U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大型浮式起重船用吊排装置 Active CN2098721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31705.4U CN209872118U (zh)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大型浮式起重船用吊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31705.4U CN209872118U (zh)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大型浮式起重船用吊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72118U true CN209872118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60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31705.4U Active CN209872118U (zh)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大型浮式起重船用吊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721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61242B (zh) 一种用于水平起吊的吊带式吊具
US6412649B1 (en) Spreader bar apparatus
CN102040168A (zh) 起重机
CN106957010A (zh) 一种管材专用起重机
CN110294067A (zh) 散货船机舱总段的起吊方法
CN209872118U (zh) 一种大型浮式起重船用吊排装置
CN101759103B (zh) 造船龙门起重机多功能上小车吊梁
CN203411229U (zh) 可转换状态的吊具
CN102285580A (zh) 一种起重设备
CN201961951U (zh) 免筒内操作的大圆筒吊具
CN110271954A (zh) 起升系统以及工程机械
CN209024090U (zh) 起重船系统
CN108190722B (zh) 一种用于船舶总段吊装的滑轮吊排
CN203682867U (zh) 一种起吊用平衡梁
KR20070070904A (ko) 골리앗 크레인을 이용한 블록 탑재구조체
US10850950B2 (en) Crane having effectively coincident gantry and boom forces upon an upperstructure
CN202609760U (zh) 门机用可旋转吊梁
CN201864456U (zh) 克令吊吊重试验的托架
CN206088736U (zh) 一种浮吊起吊架
CN105398934B (zh) 一种用于集装箱配重的大型试车吊架
CN210340053U (zh) 一种可调设备稳性的起重吊环
CN211644369U (zh) 一种箱体吊装平衡调节机构
CN108821108B (zh) 一种装船机门架结构
JP2003165688A (ja) バランス型天秤
CN211920645U (zh) 一种用于起重机的吊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