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55988U - 打气筒 - Google Patents

打气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55988U
CN209855988U CN201920485511.5U CN201920485511U CN209855988U CN 209855988 U CN209855988 U CN 209855988U CN 201920485511 U CN201920485511 U CN 201920485511U CN 209855988 U CN209855988 U CN 2098559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cylinder
small
air
communica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8551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Shiquan Plastic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Shiquan Plastic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Shiquan Plastic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Shiquan Plastic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8551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559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559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559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打气筒,其气缸机构包括径向套设的大气缸、小气缸与连通管、封闭小气缸后端的大端塞、封闭大气缸后端且气密套抵于小气缸外的小端塞、封闭小气缸前端并气密套抵于连通管外的大活塞模块、固定于连通管后端且塞抵于小气缸内的小活塞模块,及安装在连通管与小活塞模块间的单向阀组。通过将大气缸与连通管都固定于风嘴头,且所述小气缸可相对所述大气缸与所述连通管伸缩的结构设计,使得所述打气筒被操作进行打气时,小气缸能相对大气缸前移至最极限位置,而能使所述打气筒发挥最大充气效能,且不会撞击握持风嘴头或大气缸的手部。

Description

打气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气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手动式打气筒。
背景技术
目前手动操作式的迷你打气筒使用时,通常是以一手握持,而以另一手推拉施力进行打气,因为其体积小,所以不方便持握操作,例如中国专利CN101737294号揭露的赛车打气筒,所述赛车打气筒的内管前端是固定于充气嘴,而外管则能相对所述内管轴向位移以进行打气,当一手握持定住所述内管时,握持内管的手必定会干涉/妨碍外管前移至前极限位置的动作,用户为避免外管前移时撞击握持内管的手部,通常不会操作所述外管产生前移至所述前极限位置的最大行程,以致于充气效能打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善先前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打气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打气筒,包含风嘴头,及前后延伸且以其前端安装在所述风嘴头的气缸机构。所述气缸机构包括以其前端固定于所述风嘴头的大气缸、插装于所述大气缸中的小气缸、插装于所述小气缸中且以其前端连通并固定于所述风嘴头的连通管、封闭所述小气缸后端的大端塞、封闭所述大气缸后端且气密套抵于所述小气缸外的小端塞、封闭所述小气缸前端并塞抵于所述大气缸内且气密套抵于所述连通管外的大活塞模块、固定于所述连通管后端且塞抵于所述小气缸内的小活塞模块,及安装在所述连通管与所述小活塞模块间的单向阀组;所述气缸机构伸长时,所述大活塞模块气密隔开所述大气缸内轴向间隔的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所述小活塞模块连通所述小气缸内轴向间隔的第三空间与第四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会吸入外界空气,所述第二空间会将空气压入所述第三空间而注入所述第四空间;所述气缸机构缩短时,所述单向阀组开启,所述大活塞模块连通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所述小活塞模块气密隔开所述第三空间与所述第四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会吸入外界空气并注入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第三空间,所述第四空间会经由所述小活塞模块与所述单向阀组将空气压入所述连通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气筒,所述气缸机构还包括以其后端固接于所述大端塞且套置于所述大气缸后端部外的握把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气筒,所述小活塞模块包括固定于所述连通管后端部且具有轴向贯穿连通所述第四空间的轴孔的小活塞本体,及能轴向位移地套置于所述小活塞本体且气密靠抵于所述小气缸内周面的小活动垫圈,所述小活塞本体具有凹设于其外周面且供所述小活动垫圈套置的小外环槽,及轴向延伸连通所述小外环槽与所述第四空间的连通缺口,所述小活塞模块相对所述小气缸前移时,所述第三空间经由所述小外环槽与所述连通缺口连通所述第四空间,所述小活塞模块相对所述小气缸后移时,所述小活动垫圈气密封闭所述小活塞本体与所述小气缸间的空隙,而隔开所述第三空间与所述第四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气筒,所述单向阀组具有连通于所述连通管与所述轴孔间的环状阀座,及设置于所述环状阀座且能被所述第四空间的正压气体驱动开启地封闭所述轴孔的止逆阀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气筒,所述大活塞模块包括固定于所述小气缸前端的大活塞本体、设置定位于所述大活塞本体且气密套抵于所述连通管外的气密垫圈,及能轴向位移地套置于所述大活塞本体并气密靠抵于所述大气缸内周面的大活动垫圈,所述大活塞本体具有凹设于其外周面且供所述大活动垫圈套置的大外环槽,及轴向延伸连通所述大外环槽与所述第二空间的连通缺口,所述大活塞模块相对所述大气缸后移时,所述大活动垫圈封闭所述大活塞本体与所述大气缸间的空隙,而隔开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所述大活塞模块相对所述大气缸前移时,所述第一空间经由所述大外环槽与所述连通缺口连通所述第二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气筒,相组接的所述大气缸与所述风嘴头相配合界定出连通外界与所述第一空间的进气沟槽,所述小气缸具有径向穿设于其前端部且连通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第三空间的贯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气筒,所述风嘴头具有用于输出打气用气体的风嘴部,及连结所述大气缸与所述连通管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穿设有连通所述连通管与所述风嘴部的灌气孔,且其外周面凹设有连通外界与所述第一空间的所述进气沟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将大气缸与连通管都固定于风嘴头,且所述小气缸可相对所述大气缸与所述连通管伸缩的结构设计,使得所述打气筒被操作进行打气时,小气缸能相对大气缸前移至最极限位置,而能使所述打气筒发挥最大充气效能,且不会撞击握持风嘴头或大气缸的手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打气筒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所述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所述实施例的侧剖图,说明所述气缸机构未被拉伸时的状态;
图4是所述实施例的侧剖图,说明相对一个大气缸往后拉移一个握把管的情况;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类似图4的视图,说明相对所述大气缸往前推动所述握把管的情况;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的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打气筒200的实施例,适用于安装在一个待充气对象(图未示),而可用于对所述待充气对象进行充气,所述待充气对象例如但是不限于轮胎与球类。所述打气筒200包含一个用于安装在所述待充气对象的风嘴头3,及一个安装固定于所述风嘴头3的气缸机构4。
所述风嘴头3具有一个用于安装在所述待充气对象且输出打气用气体的风嘴部31,及一个连结所述气缸机构4的连结部32。所述连结部32穿设有一个前后延伸且连通所述风嘴部31的灌气孔320,且其外周面凹设有一个前后延伸的进气沟槽321。由于所述风嘴头3类型众多,且非本实用新型改良重点,因此不再详述。
如附图2、3、4所示,所述气缸机构4包括一个前后延伸且以其前端部安装固定于所述风嘴头3的所述连结部32的大气缸41、一个前后延伸地往前插装于所述大气缸41内的小气缸42、一个前后延伸且以其前端部固定于所述连结部32并往后插装于所述小气缸42内的连通管43、一个固定于所述小气缸42后端并封闭所述小气缸42后端的大端塞44、一个固定于所述大端塞44且往前延伸环套于所述大气缸41后端部外的握把管45、一个封闭所述大气缸41后端地固定于所述大气缸41后端部且气密套抵于所述小气缸42外的小端塞46、一个固定于所述小气缸42前端部并塞抵于所述大气缸41与所述连通管43间的大活塞模块47、一个固定于所述连通管43后端部且塞抵于所述小气缸42内的小活塞模块48,及一个安装在所述连通管43后端与所述小活塞模块48间的单向阀组49。
由于封闭所述小气缸42后端的大端塞44,以及封闭所述大气缸41后端且气密套抵于所述小气缸42外的小端塞46的类型众多,且非本实用新型的改良重点,因此不再详述。
所述大气缸41可经由相套接的所述连结部32的所述进气沟槽321与外界连通。所述连通管43前端是连通于所述风嘴头3的所述灌气孔320,可将气体注入所述灌气孔320而注入所述风嘴部31。
所述大活塞模块47将所述大气缸41内部区隔成位于其轴向的前后两相反侧的一个第一空间401与第二空间402,且所述第一空间401是与所述进气沟槽321连通。所述大活塞模块47包括一个可被连动位移地固定于所述小气缸42前端的大活塞本体471、一个设置定位于所述大活塞本体471且气密套抵于所述连通管43外周面的气密垫圈474,及一个可轴向活动地套置于所述大活塞本体471并气密靠抵于所述大气缸41内周面的大活动垫圈475。所述大活塞本体471具有一个凹设于其外周面且供所述大活动垫圈475可轴向位移地套置的大外环槽472,及多个轴向延伸连通所述大外环槽472与所述第二空间402的连通缺口473。
如附图3、4、5所示,所述大活塞模块47被所述小气缸42连动而相对所述大气缸41后移时,所述大活动垫圈475会因为所述大气缸41内周面的摩擦力作用而相对所述大活塞本体471前移,而气密封闭所述大活塞本体471与所述大气缸41间的空隙,进而封闭隔开所述第一空间401与所述第二空间402。
与附图6、7所示相反的,当所述大活塞模块47被所述小气缸42连动而相对所述大气缸41前移时,所述大活动垫圈475会因为摩擦力作用而相对所述大活塞本体471后移限位,使所述大外环槽472连通所述第一空间401,并经由所述连通缺口473连通所述第二空间402,使得所述第一空间401连通所述第二空间402。
如附图2所示,所述小活塞模块48将所述小气缸42内部区隔成位于其轴向两相反侧的一个第三空间403与一个第四空间404,且所述小气缸42具有一个径向贯穿且连通所述第二空间402与所述第三空间403的贯孔420。所述小活塞模块48包括一个安装固定在所述连通管43后端部的小活塞本体481,及一个可轴向位移地套设于所述小活塞本体481且气密塞抵于所述小气缸42内周面的小活动垫圈485,所述小活塞本体481具有一个轴向贯穿并连通所述连通管43与所述第四空间404的轴孔482、一个凹设于其外周面且用于供所述小活动垫圈485可轴向位移地套设的小外环槽483,及两个径向相背且轴向延伸连通所述小外环槽483与所述第四空间404的连通缺口484。
如附图4、5所示,当所述小活塞模块48相对所述小气缸42前移时,所述小活动垫圈485会因为所述小气缸42内周面的摩擦力作用,而相对所述小活塞本体481后移限位,使所述小气缸本体481的所述小外环槽483连通所述第三空间403,且所述小外环槽483经由所述通缺口484(示于图2)连通所述第四空间404,使得所述第三空间403连通所述第四空间404。
与附图6、7,相反的,当所述小活塞模块48相对所述小气缸42后移时,所述小活动垫圈485会因为摩擦力作用而相对所述小活塞本体481前移限位,而气密封闭所述小活塞本体481与所述小气缸42内周面间的空隙,进而气密隔开所述第三空间403与所述第四空间404。
如附图2、5、7所示,所述单向阀组49包括一个安装定位于所述连通管43后端与所述小活塞本体481间的环状阀座491,及一个可前后轴向位移地设置于所述环状阀座491内的止逆阀件492。所述环状阀座491是连通在所述连通管43与所述轴孔482间,其内径大于所述轴孔482孔径,所述止逆阀件492会被所述连通管43内的正压气体驱动而往后限位靠抵于所述小活塞本体481,进而封闭所述轴孔482,也会被所述第四空间404内的正压气体驱动开启,而使所述连通管43经由所述轴孔482连通所述第四空间404。
本实用新型打气筒200用于对所述待充气对象进行充气时,在将所述风嘴头3安装固定于所述待充气对象后,可一手握持所述大气缸41前端部,另一手握持所述握把管45,然后开始相对所述大气缸41前后往复推拉所述握把管45。
如附图3、4、5所示,在相对所述大气缸41往后抽拉所述握把管45的过程中,所述气缸机构4会伸长,所述小气缸42会带动所述大活塞模块47相对所述大气缸41后移,所述大活塞模块47会气密区隔所述第一空间401与所述第二空间402,且所述第一空间401逐渐变大,而所述第二空间402逐渐变小。于此同时,所述小活塞模块48会相对所述小气缸42前移,所述小活塞模块48会连通所述第三空间403与所述第四空间404,且所述第三空间403逐渐变小,而所述第四空间404逐渐变大。
逐渐变大的所述第一空间401会经由所述进气沟槽321(示于图2)吸入外界空气,如箭头801所示气流方向,而逐渐变小的所述第二空间402会将其内部空气压入所述第三空间403,并注入所述第四空间404,如箭头801所示气流方向。注入所述第四空间404的空气所产生的气体压力小于所述连通管43内的气体压力时,所述单向阀组49会隔开所述连通管43与所述第四空间404,但是当压入所述第四空间404内的气体压力大于所述连通管43内的气体压力时,所述第四空间404内的正压气体会驱使所述单向阀组49开启,而将空气压入所述连通管43,进而通过所述风嘴头3对所述待充气对象进行充气。
当所述小气缸42被往后拉移至所述大活塞模块47往后限位靠抵于所述小端塞46时,就已达最大拉伸极限。接着,相对所述大气缸41往前推移所述握把管45,驱使小气缸42往前缩回所述大气缸41中,使所述气缸机构4缩短,直至所述大端塞44往前限位靠抵于所述小端塞46。
如附图6、7所示,在所述握把管45带动所述小气缸42相对所述大气缸41前移的过程中,所述大活塞模块47会被驱动开启而连通所述第一空间401与所述第二空间402,且所述第一空间401逐渐变小,而所述第二空间402逐渐变大。此外,所述小活塞模块48会气密隔开所述第三空间403与所述第四空间404,且所述第三空间403逐渐变大,而所述第四空间404逐渐变小。逐渐变大的所述第二空间402会将所述第一空间401内的空气吸入,并注入相连通且逐渐变大的所述第三空间403,也就是将空气预压入所述第二空间402与所述第三空间403。而逐渐缩小的所述第四空间404会压缩其内部空气,当所产生的气体压力大于所述连通管43内的气体压力时,所述单向阀组49会被所述第四空间404内的正压气体驱动开启,使得所述第四空间404经由所述小活塞模块48的所述轴孔482而将空气压入所述连通管43,进而经由所述风嘴头3对所述待充气对象进行充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大气缸41的所述第一空间401是经由凹设于所述风嘴头3的所述连结部32外周面的所述进气沟槽321而连通外界,但是实施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态样中,可改由相套接的所述大气缸41与所述连结部32以其它形式相配合界定出连通所述第一空间401与外界的所述进气沟槽,例如改为凹设于所述大气缸41套接于所述连结部32的区段的内周面,另一种实施态样是可通过直接在所述大气缸41穿设连通所述第一空间401与外界的贯孔。此外,所述单向阀组49的结构态样众多,实施时不以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类型为限。
另外,实施时,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态样中,所述气缸机构4不以设置所述握把管45为必要,通过所述小气缸42往后突伸出所述大气缸41外的长度结构设计,就可在操作所述打气筒200的过程中,避免握持风嘴头3或大气缸41的手被撞击。
综上所述,通过将所述大气缸41固定于所述风嘴头3,并于所述小气缸42内设置一个固定在所述风嘴头3的连通管43,而使所述小气缸可42相对所述大气缸41与所述连通管43伸缩以进行打气的结构设计,就可使所述打气筒200被操作进行打气时,避免握持风嘴头3或大气缸41的手部被撞击,所以可使所述握把管45带动所述小气缸42相对所述大气缸41往前位移至最极限位置,进而使所述打气筒200发挥最大充气效能,并可配合在所述小气缸42后端设置所述握把管45的结构设计,更进一步提高所述打气筒200的操作方便性。
此外,进一步配合所述大活塞模块47与小活塞模块48的单向活塞结构设计,可在拉伸所述气缸机构4时,将所述第二空间402与所述第三空间403内的空气预压进入所述第四空间404,并可在压缩所述气缸机构4时,除了将所述第四空间404的空气压入所述连通管43外,也可同时将第一空间401内的空气预压入所述第二空间402与所述第三空间403,能进一步提高充气效能,是一种相当方便实用且创新的打气筒设计,因此,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上文说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专利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打气筒,包含风嘴头,及前后延伸且以其前端安装在所述风嘴头的气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机构包括以其前端固定于所述风嘴头的大气缸、插装于所述大气缸中的小气缸、插装于所述小气缸中且以其前端连通并固定于所述风嘴头的连通管、封闭所述小气缸后端的大端塞、封闭所述大气缸后端且气密套抵于所述小气缸外的小端塞、封闭所述小气缸前端并塞抵于所述大气缸内且气密套抵于所述连通管外的大活塞模块、固定于所述连通管后端且塞抵于所述小气缸内的小活塞模块,及安装在所述连通管与所述小活塞模块间的单向阀组;所述气缸机构伸长时,所述大活塞模块气密隔开所述大气缸内轴向间隔的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所述小活塞模块连通所述小气缸内轴向间隔的第三空间与第四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会吸入外界空气,所述第二空间会将空气压入所述第三空间而注入所述第四空间;所述气缸机构缩短时,所述单向阀组开启,所述大活塞模块连通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所述小活塞模块气密隔开所述第三空间与所述第四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会吸入外界空气并注入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第三空间,所述第四空间会经由所述小活塞模块与所述单向阀组将空气压入所述连通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机构还包括以其后端固接于所述大端塞且套置于所述大气缸后端部外的握把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活塞模块包括固定于所述连通管后端部且具有轴向贯穿连通所述第四空间的轴孔的小活塞本体,及能轴向位移地套置于所述小活塞本体且气密靠抵于所述小气缸内周面的小活动垫圈,所述小活塞本体具有凹设于其外周面且供所述小活动垫圈套置的小外环槽,及轴向延伸连通所述小外环槽与所述第四空间的连通缺口,所述小活塞模块相对所述小气缸前移时,所述第三空间经由所述小外环槽与所述连通缺口连通所述第四空间,所述小活塞模块相对所述小气缸后移时,所述小活动垫圈气密封闭所述小活塞本体与所述小气缸间的空隙,而隔开所述第三空间与所述第四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组具有连通于所述连通管与所述轴孔间的环状阀座,及设置于所述环状阀座且能被所述第四空间的正压气体驱动开启地封闭所述轴孔的止逆阀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活塞模块包括固定于所述小气缸前端的大活塞本体、设置定位于所述大活塞本体且气密套抵于所述连通管外的气密垫圈,及能轴向位移地套置于所述大活塞本体并气密靠抵于所述大气缸内周面的大活动垫圈,所述大活塞本体具有凹设于其外周面且供所述大活动垫圈套置的大外环槽,及轴向延伸连通所述大外环槽与所述第二空间的连通缺口,所述大活塞模块相对所述大气缸后移时,所述大活动垫圈封闭所述大活塞本体与所述大气缸间的空隙,而隔开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所述大活塞模块相对所述大气缸前移时,所述第一空间经由所述大外环槽与所述连通缺口连通所述第二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气筒,其特征在于:相组接的所述大气缸与所述风嘴头相配合界定出连通外界与所述第一空间的进气沟槽,所述小气缸具有径向穿设于其前端部且连通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第三空间的贯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嘴头具有用于输出打气用气体的风嘴部,及连结所述大气缸与所述连通管的连结部,所述连结部穿设有连通所述连通管与所述风嘴部的灌气孔,且其外周面凹设有连通外界与所述第一空间的所述进气沟槽。
CN201920485511.5U 2019-04-11 2019-04-11 打气筒 Active CN2098559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85511.5U CN209855988U (zh) 2019-04-11 2019-04-11 打气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85511.5U CN209855988U (zh) 2019-04-11 2019-04-11 打气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55988U true CN209855988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37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85511.5U Active CN209855988U (zh) 2019-04-11 2019-04-11 打气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559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4767A (zh) * 2019-04-11 2019-06-28 昆山十全塑胶五金产品有限公司 打气筒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4767A (zh) * 2019-04-11 2019-06-28 昆山十全塑胶五金产品有限公司 打气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7593B (zh) 打氣筒
TWI763986B (zh) 打氣筒
US9869306B2 (en) Multistage air pump
US8544561B2 (en) Driving tool and bumper of driving tool
CN209855988U (zh) 打气筒
EP1825963A3 (en) Powered hammer
US6190142B1 (en) Manual air pumps having selectable high pressure and high pressure modes
TWI725401B (zh) 打氣筒
CN109944765B (zh) 打气筒
TWM582530U (zh) Inflator
CN209855989U (zh) 打气筒
TWM579209U (zh) Inflator
EP2012977A2 (en) Pneumatically operable fastener-driving tool and seal mechanism assembly,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107813469A (zh) 一种气胀式夹具
CN103935422B (zh) 快速安装门框密封条的工具
CN202628461U (zh) 一种打气机气缸壳体
CN109944766B (zh) 打气筒
CN203793473U (zh) 快速安装门框密封条的工具
CN209977141U (zh) 一种阻尼器的充气装置
CN109944767A (zh) 打气筒
CN209855987U (zh) 打气筒
CN215166244U (zh) 手持式电动打气泵和马桶疏通器
CN111779723B (zh) 气动钉枪的气动阀
CN215660070U (zh) 气动钉枪
CN204783519U (zh) 一种使用可靠的内增压打气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