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55872U - 一种机油冷却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油冷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55872U
CN209855872U CN201920351614.2U CN201920351614U CN209855872U CN 209855872 U CN209855872 U CN 209855872U CN 201920351614 U CN201920351614 U CN 201920351614U CN 209855872 U CN209855872 U CN 2098558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avity
cooler
end cov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5161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计划
伍永松
王沪东
王晓锋
靳良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Heavy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Heavy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5161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558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558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558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油冷却器,包括冷却器壳体、端盖和冷却芯组件,冷却器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冷却芯组件设置于冷却器壳体内。冷却器壳体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开口端设有法兰部;端盖的内侧端面呈平面状,法兰部的外端面与端盖的内侧端面紧贴,且端盖与法兰部可拆卸连接;端盖的内侧设有凹腔,凹腔内设有隔板,隔板将凹腔分隔成独立的进油腔和回油腔,端盖上设有与进油腔相通的进油口和与回油腔相通的出油口。冷却芯组件包括与进油腔相对应进油管组和与回油腔相对应的回油管组。本实用新型机油冷却器可消除密封不严,冷却液泄露的隐患;也可降低油水混合故障率,同时可改善机油的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机油冷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设计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用的机油冷却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传动系统的齿轮相互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而齿轮和齿轮之间也需要机油来提供润滑。如果传动系统的温度过高会使零部件膨胀产生卡死的危险,同时传动系统运行产生的热量都是直接传递给机油,而机油的润滑性同时又与温度有关。因此诞生了机油冷却器,机油冷却器成为了发动机润滑冷却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件,其作用是冷却机油,保持油温在正常工作范围之内。
目前,多数机油冷却器是由带有进、出水口的壳体、冷却芯管、端盖、进油法兰等组成。壳体两端分别固定安装端盖和进油法兰,进油法兰上固定安装有进、出油口,冷却芯管安装在壳体内部。近期,市场反馈冷却芯管漏油易造成油水混合、端盖密封不严导致机油冷却器漏水、油水温差大、冷却能力不足等问题。经实验分析获知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如下:
1、端盖为插接式T型端盖,密封胶圈为T型结构密封圈。因插接式T型端盖安装时与冷芯端面直接接触,在壳体与端盖接触面之间会存在缝隙,T型密封圈分离冷芯与壳体,随着机器振动、水压随转速变化等,端盖与壳体缝隙造成冷却液泄漏问题。
2、两端插接式T型端盖会在安装时挤压冷芯端面,螺栓固定产生挤压力及整机振动等原因,长时间运行后,出现冷芯管与冷芯端面焊接处脱焊或者裂纹,造成窜水、油水混合问题。
3、冷芯内部的扰流板与机油接触面积较小,产生扰流阻力小,且冷却管管径较小、传热面积偏小,出现油水温差大、机油温度高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了一种机油冷却器,可消除密封不严,冷却液泄露的隐患;也可降低油水混合故障率,同时可改善机油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机油冷却器,包括冷却器壳体、端盖和冷却芯组件,所述冷却器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冷却芯组件设置于所述冷却器壳体内,所述冷却器壳体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所述冷却器壳体的开口端设有法兰部;
所述端盖的内侧端面呈平面状,所述法兰部的外端面与所述端盖的内侧端面紧贴,且所述端盖与所述法兰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端盖的内侧设有凹腔,所述凹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凹腔分隔成独立的进油腔和回油腔,所述端盖上设有与所述进油腔相通的进油口和与所述回油腔相通的出油口;
所述冷却芯组件包括与所述进油腔相对应进油管组和与所述回油腔相对应的回油管组。
优选地,所述冷却芯组件还包括固定板和储油箱,所述固定板的侧壁与所述冷却器壳体密封连接;
所述固定板的外端面设有两个半圆形凹槽,两个所述半圆形凹槽之间形成分隔部,所述分隔部与所述隔板相对应且紧密接触,用于使两个所述半圆形凹槽分别与相应所述回油腔和所述进油腔连通;
所述进油管组和所述回油管组的一端分别贯穿相应的所述半圆形凹槽的槽底,所述进油管组和所述回油管组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储油箱连通。
优选地,所述凹腔呈阶梯状,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伸入所述凹腔的大端部。
优选地,所述进油管组和所述回油管组均包括若干个油管,每个所述油管内均设置有扰流管,所述扰流管的两端均封闭,所述扰流管的外壁与所述油管的内壁之间形成机油通道。
优选地,所述扰流管包括多个直管段和变径管段,且所述变径管段间隔设置在两所述直管段之间;
所述变径管段包括圆弧过渡连接的渐缩部和渐扩部,所述渐缩部的大径端与所述直管段连接,所述渐扩部的大径端与另一所述直管段连接。
优选地,所述扰流管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变径管段通过挤压成型。
优选地,所述冷却器壳体呈圆筒状,所述开口端的外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法兰部。
优选地,所述法兰部的外端面设有用于容纳密封圈的环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呈垂直布置。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机油冷却器,对其冷却器壳体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冷却器壳体一端封闭一端开口,改善了内部空间结构,略微增大了流水压差,改善了冷却效果;且开口端设有用于与端盖相连的法兰部,减少一个端盖的使用,降低了冷却液(水)泄露的风险。同时为了适配改进后的冷却器壳体,对端盖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端盖的内侧端面设计为平面状(面压式平面结构),法兰部的外端面与端盖的内侧端面紧贴,且端盖与法兰部可拆卸连接。且端盖上同时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以及用于将其分隔开的隔板,增加了机油的冷却路径,改善了冷却效果;同时;端盖由插接式T型结构改为面压式平面结构,可消除密封不压,冷却液泄漏隐患;同时可避免窜水、油水混合现象,降低油水混合故障率。
冷却芯组件一端增加了储油箱,同时对油管内的扰流结构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扰流管包括间隔设置的直管段和变径管段;增大了进油阻力差,提高了冷却效率,提升了机油冷却器的冷却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油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机油冷却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冷却芯组件的侧视图;
图4是冷却芯组件未安装扰流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扰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却器壳体,11-进水口,12-出水口,13-法兰部,14-密封圈,2-端盖,21-进油口,22-出油口,23-凹腔,24-隔板,3-冷却芯组件,31-进油管组,32-回油管组,33-固定板,331-半圆形凹槽,332-分隔部,34-储油箱,35-油管,36-扰流管,361-直管段,362-变径管段,4-紧固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机油冷却器包括冷却器壳体1、端盖2和冷却芯组件3三大部分。冷却器壳体1上设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呈垂直布置。冷却芯组件3设置于冷却器壳体1内,冷却芯组件3外壁与冷却器壳体1的内壁围成一密闭的冷却液通道。
本实施例中,冷却器壳体1呈圆筒状,其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冷却器壳体1的开口端设有法兰部13,即开口端的外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该法兰部13。端盖2的内侧端面设计成平面状(面压式平面结构),法兰部13的外端面与端盖2的内侧端面紧贴,且端盖2与法兰部13通过紧固螺钉4实现可拆卸连接。且法兰部13的外端面还设有用于容纳密封圈14(O型密封圈)的环形凹槽,实现端盖2与冷却器壳体1的密封。端盖2的内侧设有凹腔23,凹腔23内设有隔板24,隔板24将凹腔23分隔成独立的进油腔和回油腔,且端盖2上设有与进油腔相通的进油口21和与回油腔相通的出油口22;端盖2上同时设置进油口21和出油口22,为了防止机油混窜,必须采用隔板24将其分隔开。同时,冷却芯组件3设置有与进油腔相对应进油管组31和与回油腔相对应的回油管组32。
如图3至图5共同所示,冷却芯组件3还包括固定板33和储油箱34,固定板33(圆盘状)的侧壁与冷却器壳体1密封连接,防止油水混合。固定板33的外端面设有两个半圆形凹槽331,两个半圆形凹槽331之间形成分隔部332,安装后,分隔部332与隔板24相对应且紧密接触,用于使两个半圆形凹槽331分别与相应回油腔和进油腔连通,防止进油和回油的混窜。
进油管组31和回油管组32均包括若干个油管35,每个油管35内均设置有扰流管36,扰流管36的两端均封闭,扰流管36的外壁与油管35的内壁之间形成机油通道。
进油管组31和回油管组32中油管35的一端分别贯穿相应的半圆形凹槽331的槽底,油管35的另一端均与储油箱34(缓油区)连通。除了分隔部332与隔板24相接触起隔离作用外,端盖2与固定板33其他部位间隙配合,不存在挤压力。
为了便于安装和便于隔离的实现,凹腔23设计为呈阶梯状(大端部朝外),固定板33的一端伸入凹腔23的大端部,便于分隔部332与隔板24相接触起隔离作用。同时可避免半圆形凹槽331的槽底与端盖2发生硬接触;可避免因挤压使油管35脱离半圆形凹槽331的槽底或产生裂纹从而导致窜水,降低了油水混合故障率。
当固定板33的外壁完全与冷却器壳体1内壁密封连接,此时仅需要将隔板24的轴向延伸至分隔部332实现紧密接触即可,无需将凹腔23设计为呈阶梯状。
简言之,只要能确保分隔部332与隔板24相对应且紧密接触实现隔离作用,无论凹腔23设置成什么结构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中,扰流管36包括多个直管段361和变径管段362,且变径管段362间隔设置在两直管段361之间;变径管段362(类似沙漏状)包括圆弧过渡连接的渐缩部和渐扩部,渐缩部的大径端与直管段361连接,渐扩部的大径端与另一直管段361连接;从加工工艺上来说,该扰流管36为一体成型结构,变径管段362通过后续挤压形成的。直径忽大忽小,可增大了进油阻力差,提高冷却效率,提升机油冷却器的冷却能力。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机油冷却器可消除密封不压,冷却液泄漏隐患;可避免窜水、油水混合现象,降低油水混合故障率;同时可增大了进油阻力差,提高冷却效率,提升机油冷却器的冷却能力。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机油冷却器,包括冷却器壳体、端盖和冷却芯组件,所述冷却器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冷却芯组件设置于所述冷却器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壳体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所述冷却器壳体的开口端设有法兰部;
所述端盖的内侧端面呈平面状,所述法兰部的外端面与所述端盖的内侧端面紧贴,且所述端盖与所述法兰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端盖的内侧设有凹腔,所述凹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凹腔分隔成独立的进油腔和回油腔,所述端盖上设有与所述进油腔相通的进油口和与所述回油腔相通的出油口;
所述冷却芯组件包括与所述进油腔相对应进油管组和与所述回油腔相对应的回油管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芯组件还包括固定板和储油箱,所述固定板的侧壁与所述冷却器壳体密封连接;
所述固定板的外端面设有两个半圆形凹槽,两个所述半圆形凹槽之间形成分隔部,所述分隔部与所述隔板相对应且紧密接触,用于使两个所述半圆形凹槽分别与相应所述回油腔和所述进油腔连通;
所述进油管组和所述回油管组的一端分别贯穿相应的所述半圆形凹槽的槽底,所述进油管组和所述回油管组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储油箱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呈阶梯状,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伸入所述凹腔的大端部。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组和所述回油管组均包括若干个油管,每个所述油管内均设置有扰流管,所述扰流管的两端均封闭,所述扰流管的外壁与所述油管的内壁之间形成机油通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管包括多个直管段和变径管段,且所述变径管段间隔设置在两所述直管段之间;
所述变径管段包括圆弧过渡连接的渐缩部和渐扩部,所述渐缩部的大径端与所述直管段连接,所述渐扩部的大径端与另一所述直管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管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变径管段通过挤压成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壳体呈圆筒状,所述开口端的外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法兰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部的外端面设有用于容纳密封圈的环形凹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呈垂直布置。
CN201920351614.2U 2019-03-19 2019-03-19 一种机油冷却器 Active CN2098558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51614.2U CN209855872U (zh) 2019-03-19 2019-03-19 一种机油冷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51614.2U CN209855872U (zh) 2019-03-19 2019-03-19 一种机油冷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55872U true CN209855872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34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51614.2U Active CN209855872U (zh) 2019-03-19 2019-03-19 一种机油冷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558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64239A (zh) 一种盲插流体连接器
CN111313616A (zh) 一种电机壳内循环集成冷却系统
JP2014228144A (ja) 船舶のプロペラシャフトを密閉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そのような装置の製造方法
CN209855872U (zh) 一种机油冷却器
CA2051330C (en) Pump stuffing box with heat exchange device
CN106907472B (zh) 一种缓速器水管布置方案
CN212130923U (zh) 一种液压油箱
CN113294222A (zh) 一种用于机油旁置冷却与过滤一体装置
WO2022021484A1 (zh) 一种变速箱壳体
CN209855912U (zh) 一种气缸盖水冷排气阀座的安装结构
CN203201747U (zh) 高效冷却填料组
CN215634116U (zh) 循环水冷式液压油缸
CN214743235U (zh) 一种行星减速器水冷结构
CN212615612U (zh)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密封压盖
CN218493919U (zh) 一种耐高温的油气分配器
CN219827707U (zh) 一种双段填料密封装置
CN219322880U (zh) 一种集成式冷却水路结构及电机控制器
CN212620250U (zh) 双联换热器
CN204419297U (zh) 一种滤清器总成、冷却滤清总成及发动机
CN109888979A (zh) 电机壳体水冷结构
CN208294761U (zh) 一种两段式齿轮油泵壳体
CN219366160U (zh) 发动机出水管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11116929U (zh) 一种一体式发动机伺服阀马达散热器
CN217422148U (zh) 一种用于齿轮箱的冷却装置及齿轮箱
CN218906909U (zh) 电驱动总成的壳体、动力传动系统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