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34007U - 撒播器、撒播装置及植保设备 - Google Patents

撒播器、撒播装置及植保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34007U
CN209834007U CN201920554115.3U CN201920554115U CN209834007U CN 209834007 U CN209834007 U CN 209834007U CN 201920554115 U CN201920554115 U CN 201920554115U CN 209834007 U CN209834007 U CN 209834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pply
installation
mounting
material taking
no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5411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斌
李晟华
李杰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5411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34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34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34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撒播器、撒播装置及植保设备,其中,撒播器包括取料组件、接料组件和送料组件;取料组件包括取料壳体,取料壳体的下方设置有排料口,取料壳体设有排料口的侧面为安装侧面,安装侧面上凸设有安装部,安装部上开设安装槽,安装部与排料口间隔设置,安装部上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槽口;送料组件包括送风件、送风管和送料管,送料管通过接料组件与排料口相连通,送风管与送料管相连通,送风件设置在送风管远离送料管的一端,送风件由槽口安装于安装槽内,送风件通过螺钉与安装部可拆卸连接。通过在取料壳体的下方设置安装槽,可以将送风件安装于安装槽内,设置螺钉连接送风件和安装部,可以增加送风件的固定强度。

Description

撒播器、撒播装置及植保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撒播器、撒播装置及植保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农业逐渐实现半自动化甚至全自动化,目前农业生产中机械式播种一般包括手持式机械播种和行走式机械播种,对于手持式机械播种,其仍需劳动者背负该设备下地播种,而行走式机械播种,在农田地形复杂的情况下,存在下田困难,行进速度低和转弯掉头困难等诸多问题。
随着中小型无人机飞行技术逐渐成熟,无人机由于具备垂直起降、自主飞行、不受地形影响等优点,使得无人机播种成为可能。目前农用无人机上挂载的机械式撒播装置结构复杂,固定难度高,不便于拆装和检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撒播器、撒播装置及植保设备,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撒播器,包括取料组件、接料组件和送料组件;
所述取料组件包括取料壳体,所述取料壳体的下方设置有排料口,所述取料壳体设有所述排料口的侧面为安装侧面,所述安装侧面上凸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开设安装槽,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排料口间隔设置,所述安装部上设有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槽口;
所述送料组件包括送风件、送风管和送料管,所述送料管通过所述接料组件与所述排料口相连通,所述送风管与所述送料管相连通,所述送风件设置在所述送风管远离所述送料管的一端,所述送风件由所述槽口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送风件通过螺钉与所述安装部可拆卸连接。
作为撒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槽具有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相邻两个侧面上的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正对所述安装侧面,所述第二槽口邻近于所述排料口。
作为撒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槽口处可拆卸设置有封堵所述第一槽口的封盖。
作为撒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三安装板均与所述安装侧面连接并在所述安装侧面上形成U型的所述安装部。
作为撒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送风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第一通孔,所述送风管连接所述送风件的一端的设置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螺纹孔,所述安装部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第二通孔,所述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旋入至所述螺纹孔内,将所述安装部、所述送风件和所述送风管连接。
作为撒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封盖上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设于所述封盖靠近所述送风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送风件的表面抵接。
作为撒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部上对应所述送风件设置有进风口。
作为撒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送风管内设置整流件,所述整流件邻近于所述送风件,所述整流件上至少间隔设置两个风道,所述风道沿所述送风管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整流件。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撒播装置,包括撒播器,所述撒播器上设置有植保用物料箱,所述植保用物料箱与所述撒播器连通。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植保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在所述设备主体上设置有所述的撒播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取料壳体的下方设置安装槽,可以将送风件安装于安装槽内,设置螺钉连接送风件和安装部,可以增加送风件的固定强度,有效地防止送风件脱落,同时还可以防止撒播器在使用过程中送风件发生晃动。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撒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撒播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植保用物料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撒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盖板打开时)。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撒播器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A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导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送风件、送风管和送料管的组装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撒播器的侧视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B-B剖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送风件、送风管和送料管的组装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料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扰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扰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至18中:
100、植保用物料箱;
1、上壳体;101、开口;102、台阶;103、上壳侧面;104、第一安装座;105、第一连接部;2、下壳体;3、盖板;301、第二安装座;302、抵接侧面;4、铰接轴;5、卡扣;501、第一卡板;502、第二卡板;503、卡接凸部;6、把手;601、防滑凸部;
200、撒播器;
7、取料组件;701、导流框;702、取料壳体;7021、安装侧面;7022、取料上壳;7023、取料下壳;703、取料轮;7031、取料腔;704、刮料条;705、导料板;7051、内弧面;7052、导料板第一端;7053、导料板第二端;706、传感器;
8、接料组件;801、接料盘;802、第二连接部;
9、送料组件;901、送风件;9011、第一连接板;902、送风管;9021、第二连接板;903、送料管;904、分流管;9041、分流第一端;9042、分流第二端;9043、分流凸部;9044、第一分流管;9045、第二分流管;905、第二凸台;906、卡槽;907、开口槽;908、限位凸起;909、限位凹槽;910、第三凸台;
10、封盖;1001、第一凸台;
11、安装部;1101、第一安装板;1102、第二安装板;1103、第三安装板;1104、进风口;
12、长螺钉;
13、扰动件;1301、转轴;1302、扰动支架;1303、扰动本体;
14、整流件;1401、风道;1402、整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撒播装置,用于挂接在植保设备(如无人机、农用拖拉机等)上实现物料撒播,其中,物料可以是颗粒状的植物种子、农业肥料、农业用药等物质。
参照图1至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撒播装置,包括植保用物料箱100和撒播器200,植保用物料箱100用于盛装物料,撒播器200则是将植保用物料箱100内的物料按照要求撒播,撒播器200包括取料组件7、接料组件8和送料组件9。
参照图1至5,植保用物料箱100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容纳物料的容纳腔,壳体上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101,壳体的底部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物料出口,壳体上通过铰接轴4铰接有盖板3,盖板3绕铰接轴4的轴线转动以选择性封堵开口101。通过在壳体上开设开口101,并设置转动式的盖板3对此开口101进行封堵,在需要添加物料时,只需要将盖板3转动打开即可,降低了操作难度,且由于盖板3是转动设置在壳体上的,不需要拆卸,因此不会占用植保用物料箱100周围的空间,也可有效避免盖板3被踩踏而损坏。
具体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开口101开设在上壳体1上,物料出口开设在下壳体2的底部,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容纳物料的容纳腔。通过设置可拆卸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可以在开设较小的开口101时降低整个壳体的制造难度,另外,在需要添加物料时,只需要将盖板3转动打开即可,不再需要将整个上壳体1拆卸,降低了操作难度。
具体地,上壳体1具有背离下壳体2的上壳侧面103,上壳侧面103上凸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座104,两个第一安装座104间隔设置,每个第一安装座104上均开设第一轴孔,盖板3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安装座301,两个第二安装座301间隔设置,每个第二安装座301上均开设第二轴孔,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的轴线重合,铰接轴4穿过第一安装座104上的第一轴孔和第二安装座301上的第二轴孔将盖板3与上壳体1铰接。
为了防止铰接轴4沿自身轴线移动脱离第一安装座104和第二安装座301,还可以在铰接轴4的一端设置限位板,另一端设置外螺纹并旋接螺母;或者是将铰接轴4的两端均设置外螺纹并旋接螺母;又或者是,在铰接轴4邻近于端部的位置设置环形的限位槽,限位槽内卡接有限位板。
另外,上壳体1和下壳体2均为中空的壳体结构,二者共同构成容纳物料的容纳腔。此设计可以使容纳腔的腔内容积做到最大,提升容纳物料的空间。当然,也可以将上壳体1和下壳体2择一设置为中空的壳体结构,另一个设置为平板结构。
开口101的壁面上凸设有台阶102,台阶102与上壳侧面103间隔设置,二者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盖板3的容纳槽,盖板3与台阶102抵接。通过设置台阶102,可以使盖板3完全贴合台阶102,避免在盖板3和开口101之间形成间隙,提升植保用物料箱100的密封性能。
具体地,开口101的壁面朝向容纳腔的内部延伸有第一连接部105,台阶102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05上并朝向开口101的中心凸设。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105,可以有效地降低上壳体1的壁厚,利用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部105为台阶102和容纳槽的设置提供了空间,无需增加上壳体1的壁厚。
盖板3具有与台阶102抵接的抵接侧面302,台阶102与抵接侧面302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板(图上未示出)。通过设置橡胶密封板,可以更进一步地增加密封效果。
为了便于安装橡胶密封板,以及避免橡胶密封板在盖板3开启和关闭时发生位置移动,可以在台阶102或者抵接侧面302上设置安装橡胶密封板的凹槽,橡胶密封板部分凸出于凹槽。或者是采用粘胶剂将橡胶密封板粘于台阶102或抵接侧面302上。
盖板3具有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当盖板3封堵开口101时,盖板3位于关闭位置,盖板3和上壳体1两者中的一个上设置卡扣5,盖板3和上壳体1两者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卡口,卡扣5与卡口卡接配合,以将盖板3锁紧在关闭位置。
具体地,卡扣5设置在盖板3上,且卡扣5与铰接轴4的位置正对,卡口凹设在开口101的壁面上。
卡扣5包括第一卡板501、第二卡板502和卡接凸部503,第一卡板501的第一端与盖板3的抵接侧面302连接,第一卡板501的第二端与第二卡板50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卡板502的第二端悬空设置,第一卡板501与第二卡板502成夹角设置,卡接凸部503设置在第二卡板502远离第一卡板501的一侧,卡接凸部503与卡口卡接配合。
优选地,第二卡板502的第二端凸出于上壳侧面103,此设计便于操作者按压卡扣5以实现卡扣5与卡口分离,进而使盖板3可由关闭位置位于打开位置,降低了操作难度。
盖板3上设置有把手6。通过在盖板3上设置把手6,可以利用把手6翻转盖板3,降低盖板3的翻转难度。
优选地,把手6上设置防滑结构。通过设置防滑结构,可以防止操作者在握持把手6翻转盖板3的过程中发生打滑的情况。防滑结构可以为凸设在把手6表面的防滑凸部601,或者,防滑结构为在把手6表面粗糙处理的处理层。
植保用物料箱100的下壳体2设置有物料出口,下壳体2内设置有与物料出口连通的倾斜面,此倾斜面可以使物料不停留在下壳体2内。
参照图6至14,取料组件7可以是从存储物料的植保用物料箱100中,按照一定的用量将物料传送至接料组件8的装置;接料组件8可以是从取料组件7中接收物料后传送至送料组件9的装置;送料组件9可以是将接料组件8送入的物料经加速后按照一定的播幅排出物料以实现物料撒播的装置,撒播器200还包括控制器(图上未示出),控制器可以是对撒播器200上的电子器件进行控制的装置。
参照图7或11,取料组件7包括导流框701、取料壳体702和取料轮703,导流框701具有上开口和下开口,取料壳体702上设置有物料入口和排料口,物料入口的高度大于排料口的高度,上开口与植保用物料箱100相连通,即上开口与植保用物料箱100的物料出口位置对应,下开口与取料壳体702的物料入口相连通,取料轮703设置在取料壳体702内并位于物料入口处,取料轮703由驱动件驱动旋转,驱动件与控制器电连接,取料轮703与取料壳体702的内壁之间设置导料板705,导料板705用于防止物料进入取料组件7的内壁的缝隙内,导料板705与取料轮703的圆周面间隔设置。通过在取料轮703和取料壳体702的内壁之间设置导料板705,当取料轮703旋转时,飞溅而出的物料不会直接打在取料壳体702的内壁上,而是被导料板705阻挡,有效地防止物料滞留于取料壳体702内。
具体地,物料入口开设在取料壳体702的上方,排料口设置在取料壳体702的下方。此设计可以便于取料轮703对物料进行引导和输送。
取料轮703上设置有若干取料腔7031,取料壳体702内还设置刮料条704,刮料条704的一端与取料壳体702的内壁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取料轮703的圆周面上,导料板705设于刮料条704与取料壳体702的内壁之间。通过设置取料腔7031和刮料条704,当物料从导流框701输送至取料轮703上时,物料会填满取料腔7031,在取料轮703旋转时,由于刮料条704的限制,取料轮703旋转至下方的取料腔7031将只盛装不超过取料腔7031的腔口的物料,实现等量输送物料的目的,进而使物料更加均匀地输送和撒播;通过在刮料条704和取料壳体702的内壁之间设置导料板705,当取料轮703旋转时,撞击刮料条704的物料可能越过刮料条704,此时导料板705则可以有效地将物料阻挡,并将物料导向至排料口,防止物料滞留于取料壳体702内。优选的,刮料条704为毛刷。
参考图7和8,导料板705呈弧形,导料板705的内弧面7051与取料轮703正对。通过设置上述结构的导料板705,可以避免导料板705在取料壳体702内占用过多的空间。具体地,导料板705的内弧面7051的圆心与取料轮703的轴心同心。
优选地,导料板705靠近取料轮703的一侧面光滑设置,即导料板705的内弧面7051呈光滑设置。光滑设置的内弧面7051可以有效地防止物料停留。
导料板705具有相对设置的导料板第一端7052和导料板第二端7053,导料板第一端7052与取料壳体702的内壁连接,导料板第二端7053延伸至排料口处。具体地,导料板第一端7052通过螺钉固定在取料壳体702的内壁上。
为了提高导料板705的阻挡物料和对物料进行导向的效果,导料板705的长度沿取料轮703的长度方向延伸,导料板705的长度不小于取料轮703的长度。
导流框701呈漏斗状,上开口的尺寸大于下开口的尺寸。通过漏斗状的导流框701,使得物料具良好的流动性。
参考图7,导流框701的内壁上设置有扰动件13,扰动件13由驱动件驱动,驱动件与控制器电连接,取料轮703上设有用于容纳物料的取料腔7031。物料在扰动件13的扰动下向下开口处流动,扰动件13还可以将结块的物料打散,以免结块的物料卡在导流框701内无法落入到取料轮703的取料腔7031内。驱动扰动件13的驱动件和驱动取料轮703的驱动件可以为一个,也可以分别设置一个驱动件驱动扰动件13和取料轮703。
具体地,驱动取料轮703转动的驱动件为电机,驱动扰动件13转动的驱动件为舵机。
扰动件1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扰动件13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驱动件驱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导流框701的大小设置不同数量的扰动件13以起到扰料效果。
参照图16,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扰动件13包括转轴1301、与转轴1301连接的扰动支架1302,扰动支架1302可以为多个,每个扰动支架1302上设置有扰动本体1303,扰动本体1303与扰动支架1302可以是固定连接或者可转动连接。扰动本体1303大致为一柱形体,在柱形体的圆周表面可以分布有多条与柱形体轴线方向一致的凹槽。
参照图17,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扰动本体1303大致为一柱形体,在柱形体的圆周表面可以分布有多条与柱形体轴线方向垂直的凹槽,各凹槽之间圆滑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扰动本体1303设置不同走向的凹槽,可以适用各种类型或者各种粒度大小的物料,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料更换不同的扰动本体1303,提高了撒播装置通用性。
参照图7和15,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取料轮703上设置有至少一行取料部,取料部沿轴向方向设置,每行取料部设有数个沿取料轮703轴向间隔排布的取料腔7031,当取料轮703上设有多行取料部时,多行取料部沿取料轮703的周向均布,且相邻行取料部上的取料腔7031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接料组件8的第二连接部802与送料组件9的送料管903的数量与每行中取料腔7031的个数相同,第二连接部802与送料管903一一对应相连通。具体地,以取料轮703上每行设置有4个取料腔7031为示例,则第二连接部802与送料管903的数量均为4个,并且第二连接部802与送料管903一对应相连通以形成4个独立的接料和送料通道,通过设置多个取料腔7031,以及对应的多个第二连接部802与送料管903,可以增大播幅和提高物料的撒播效率。
驱动件可以是电机,例如可以是可调速的伺服电机,优选地,驱动件可以通过齿轮啮合驱动取料轮703和扰动件13旋转。在实际应用中,驱动件还可以直接驱动取料轮703和扰动件13旋转,或者通过皮带、链条等传动方式驱动取料轮703和扰动件13旋转。
取料组件7的取料原理如下:撒播装置在进入撒播模式后,植保用物料箱100内的物料先进入到导流框701中,控制器控制驱动件驱动扰动件13扰动物料,使得导流框701中的物料在扰动作用下流动至下开口处,同时,控制器控制驱动件驱动取料轮703旋转,取料轮703上的取料腔7031进行取料,一方面,通过扰动件13的扰动作用,可以避免物料结块或者物料掺杂杂物造成流动性不足,导致取料腔7031无法取料或者无法足量取料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取料轮703的转速,可以控制物料的撒播用量。
参照图7,导流框701内设置用于检测导流框701内是否存在物料的检测装置,检测装置邻近于下开口设置。具体地,检测装置为两个传感器706,两个传感器706分别设置在导流框701相对的两个壁面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检测装置为传感器706和反射板,传感器706和反射板分别设置在导流框701相对的两个壁面上。
参照图2、6至9,取料组件7的取料壳体702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取料上壳7022和取料下壳7023,取料下壳7023背离取料上壳7022的一侧面为安装侧面7021,排料口开设在安装侧面7021上,接料组件8包括接料盘801和设置在接料盘801的底部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802,当第二连接部802的数量大于一个时,多个第二连接部802呈直线排列;第二连接部802呈漏斗形,第二连接部802的大端与排料口连通,通过设置接料盘801以及漏斗状的第二连接部802,可以扩大接料组件8的接料范围,避免了漏接从取料腔7031中落下的物料影响物料的撒播用量的问题;送料组件9包括送风件901、送风管902和送料管903,送料管903通过接料组件8与排料口相连通,送风管902与送料管903相连通,送风件901设置在送风管902远离送料管903的一端。
可选地,接料盘801上设置有密封垫,通过该密封垫可以密封接料盘801与取料下壳7023的安装侧面7021之间的间隙,使得取料组件7和接料组件8之间形成密闭的接料空间,避免了物料飞溅影响物料的撒播用量。
安装侧面7021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与排料口间隔设置,安装槽的槽口可拆卸设置有封堵槽口的封盖10,送风件901安装于安装槽内,并通过封盖10限制在安装槽内。通过在取料壳体702的下方设置安装槽(即在取料下壳7023的安装侧面7021上),可以将送风件901安装于安装槽内,并通过封盖10封堵,降低了送风件901的固定难度,减少了螺钉等紧固件的使用,便于拆装,且外观美观。
具体的,安装侧面7021上凸设有安装部11,安装槽开设在安装部11上,安装槽具有设置于安装部11相邻两个侧面上的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第一槽口正对安装侧面7021,第二槽口邻近于排料口。通过设置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可以实现送风件901由下往上安装于安装槽内,第二槽口还可以为与送风件901连接的送风管902提供可通过的空间,便于整个送料组件9的安装。
安装部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板1101、第二安装板1102和第三安装板1103,第一安装板1101、第二安装板1102和第三安装板1103均与安装侧面7021连接并在安装侧面7021上形成U型的安装部11,第一安装板1101和第三安装板1103之间并与安装侧面7021相对的位置形成第一槽口,第一安装板1101和第三安装板1103之间邻近于安装侧面7021的位置形成第二槽口。
封盖10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部11上,送风件901通过螺钉与送风管902的端部连接。螺钉连接的方式可以降低部件组装的难度。
封盖10上设置有第一凸台1001,第一凸台1001设于封盖10靠近送风件901的一侧,第一凸台1001与送风件901的表面抵接。通过设置第一凸台1001,可以利用此第一凸台1001对送风件901进行支撑,减少封盖10与送风件901之间的缝隙,有效避免送风件901发生晃动。当然,还可以在封盖10与送风件901之间设置橡胶板,利用橡胶板的弹力减少送风件901的晃动,橡胶板还具有吸音的效果,可以减少送风件901使用时的噪音。
安装部11上对应送风件901设置有进风口1104。具体地,第二安装板上1102开设进风口1104。
安装槽的槽壁上设置滑槽,送风件901上设置有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通过设置滑槽和滑块,可以对送风件901的安装进行导向。
送料管903的非端部位置开设出风口,送风管902远离送风件901的一端固定于出风口处。送风件901可以是风扇或者空气压缩机,在物料撒播时,控制器控制送风件901在出风口处提供高速气流,从而在排料口处形成负压,使得接料盘801中的物料加速进入送料管903中,进入送料管903中的物料在高速气流的加速下从送料管903远离排料口的一端排出,实现了物料撒播。通过设置送风件901提供高速气流,提高了物料进入送料管903的速度和物料从送料管903排出的速度,使得物料撒播具有良好的指向性,避免物料受自然侧风或者无人机旋翼风的影响,保证了物料撒播的播幅。
此送料组件9的安装步骤为:先将送风管902与送料管903固定,然后通过螺钉将送风件901与送风管902连接,使送风件901、送风管902和送料管903形成一个三通管组件,将三通管组件由下至上移动至安装部11,并使送风件901穿过第一槽口安装在安装槽内,最后将封盖10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槽口处。
参照图2、10至12,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螺钉将送风件901与安装部11连接,具体地,送风件901由槽口安装于安装槽内,送风件901通过螺钉与安装部11可拆卸连接。通过在取料壳体702的下方设置安装槽,可以将送风件901安装于安装槽内,设置螺钉连接送风件901和安装部11,可以增加送风件901的固定强度,有效地防止送风件901脱落,同时还可以防止撒播器200在使用过程中送风件901发生晃动。
送风件90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9011,第一连接板9011上开设第一通孔,送风管902连接送风件901的一端的设置第二连接板9021,第二连接板9021上开设螺纹孔,安装部11上对应第一通孔设置第二通孔,螺钉为长螺钉12,长螺钉12依次穿过第二通孔、第一通孔旋入至螺纹孔内,将安装部11、送风件901和送风管902连接。此设计可以采用一个长螺钉12代替连接安装部11和送风件901的螺钉与连接送风件901和送风管902的螺钉,减少螺钉的使用量,节约成本。
此送料组件9的安装步骤为:先将送风管902与送料管903固定,然后由下至上将送风件901安装于安装槽内,并同时将送风管902和送料管903组装后的组件放在对应位置,然后通过长螺钉12将安装部11、送风件901与送风管902三者固定,最后将封盖10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槽口处。
参照图7和图18,送风管902内设置整流件14,整流件14邻近于送风件901,整流件14上至少间隔设置两个风道1401,风道1401沿送风管902的长度方向贯穿整流件14。通过设置整流件14,可以将送风件901产生的旋转风整流,使进入到送料管903内的风均匀平顺,从而使得种子等物料飞出时分布更加均匀。
风道140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和异形。
具体地,如图18所示,整流件14包括四个整流板1402,四个整流板1402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形成截面呈十字形的整流件14,整流件14的相邻两个整流板1402与送风管902的管壁之间形成风道1401,此整流件14上共设置四个风道1401,此风道1401不是规则的形状,即为异形结构。
参照图1、12至14,送料组件9还包括分流管904,分流管904连接在送料管903远离接料组件8的第二连接部802的一端,分流管904呈不规则管状结构,分流管904具有相对设置的分流第一端9041和分流第二端9042,分流第一端9041与送料管903远离接料组件8的一端连接,分流管904的内壁凸设有若干分流凸部9043,若干分流凸部9043沿分流第二端9042的周向间隔设置。通过在分流管904的内部设置若干分流凸部9043,且将若干分流凸部9043沿分流第二端9042的周向间隔设置,可以在分流管904邻近于分流第二端9042的内壁形成多个分流槽,使得撒播的物料更加均匀。
具体地,分流第二端9042的截面可以呈椭圆形,若干分流凸部9043沿分流第二端9042的长轴方向间隔设置。通过将分流管904的分流第二端9042的截面设置为椭圆形,可以将撒播的物料呈扇形铺展,使撒播到地面的物料分布更为均匀;通过在分流管904的内部设置若干分流凸部9043,且将若干分流凸部9043沿分流第二端9042的长轴方向间隔设置,可以在分流第二端9042的长轴方向形成多个分流槽,使得撒播的物料呈扇形铺展的同时更加均匀。可选地,分流管904为变截面二通结构,分流管904连接送料管903的一端(即分流第一端9041)的截面呈圆形。
具体地,若干分流凸部9043分为两组凸部组件,每组凸部组件至少设置两个分流凸部9043,两组凸部组件沿分流第二端9042的长轴轴线对称设置。
优选地,送料管903上的出风口的面积大于分流管904的分流第二端9042的端面的面积,单位时间内气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料管903可以形成流速更高的气流,即通过设置出风口的面积大于分流管904的分流第二端9042的的端面的面积,在需求相同流速的气流下,可以降低送风件901的功耗,提高了无人机或者撒播装置的电池的续航能力。
具体地,分流凸部9043的长度沿分流管904的长度方向延伸,分流凸部9043的端面与分流第二端9042的端面平齐。此设置可以使分流槽的长度较长,物料分配更加均匀,且分流槽直接延伸至分流第二端9042的端面,减少分流后物料混合的几率。
分流管904的管壁上冲压成型分流凸部9043。冲压成型的分流凸部9043可有效降低制造难度,并且冲压成型的分流凸部9043不增加分流管904的管壁的厚度,防止整个分流管904的重量过重。
分流第一端9041的端面与分流第二端9042的端面呈锐角设置。此设计可以改变分流管904输出物料的角度,进一步提升物料撒播的均匀度。
参照图11至14,分流管904与送料管903可拆卸连接。优选地,分流管904与送料管903采用旋转勾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可选地,分流管904与送料管903通过连接组件连接,连接组件包括插接配合的第二凸台905和卡槽906,第二凸台905设置在送料管903和分流管904中的一个上,卡槽906设置在送料管903和分流管904中的另一个上。
具体地,送料管903邻近于分流管904的外周面环形设置四个第二凸台905,分流管904的内壁凹设有四个分别与第二凸台905插接配合的卡槽906,在分流第一端9041的端面开设有与卡槽906连通的开口槽907,第二凸台905由开口槽907插入至卡槽906内,并在旋转指定角度后被限制在卡槽906内。当然,第二凸台905和卡槽906的数量不限于为四个,还可以为两个、三个或者四个以上。
在本实施例中,卡槽906邻近于分流第一端9041的端面的槽壁上凸设有限位凸起908,第二凸台905上对应位置设置有限位凹槽909,限位凸起908与限位凹槽909插接配合。
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槽906邻近于分流第一端9041的端面的槽壁上凹设有限位凹槽909,第二凸台905上对应位置设置有限位凸起908,限位凸起908与限位凹槽909插接配合。通过设置限位凹槽909和限位凸起908可以使分流管904安装后更加稳固,不易脱落。
当然,第二凸台905不限于设置在送料管903的外圆周面,卡槽906也不限于设置在分流管904内,还可以将第二凸台905和卡槽906的位置调换。
接料盘801的底部设置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802,当接料盘801的底部设置多个第二连接部802时,多个第二连接部802呈直线且间隔排列;送料管903和分流管904的数量均与第二连接部802的数量相对应,分流管904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分流管9044和设置在两个第一分流管9044之间的第二分流管9045,第一分流管9044的分流第二端9042的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1,第二分流管9045的分流第二端9042的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2,α1大于α2。位于边缘的分流管904的拐角更大,可以使边缘的分流管904的出口处的物料抛洒得更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流管9044呈弧形,第一分流管9044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内壁和第二弧形内壁,第一弧形内壁的长度大于第二弧形内壁的长度,第一弧形内壁上凸设有第三凸台910,第三凸台910的长度沿物料输送方向延伸,第三凸台910邻近于分流第二端9042。通过设置第三凸台910,可以使边缘位置的分流管904的出口处的物料抛洒得更远。
优选地,第一弧形内壁上的分流槽与第二弧形内壁上的分流槽位置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撒播装置,包括如上任意实施例撒播器200和植保用物料箱100,植保用物料箱100设置在撒播器200的上方。此处不再赘述撒播器200和植保用物料箱100的具体结构。
撒播装置还包括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和/或照明装置,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撒播装置内或者撒播环境的温度,以对撒播装置进行调整,以及通过照明装置可以方便用户进行夜间撒播操作。
本实用新型还一种植保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在设备主体上设置有的撒播装置。植保设备可以为无人机、拖拉机等。
具体地,以植保设备为无人机为例,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飞行控制模块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撒播装置,撒播装置的撒播器200连接于植保用物料箱100的下方,撒播器200的送料组件9与无人机主体连接,控制器与飞行控制模块电连接(图未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可以根据实时飞行速度和预设的撒播用量调整撒播装置中取料组件7的取料用量,实现物料撒播用量的准确控制,同时可以根据地形实时调整飞行高度和控制送料组件9送料速度对播幅进行调整,使得物料撒播更为均匀。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撒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料组件、接料组件和送料组件;
所述取料组件包括取料壳体,所述取料壳体的下方设置有排料口,所述取料壳体设有所述排料口的侧面为安装侧面,所述安装侧面上凸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开设安装槽,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排料口间隔设置,所述安装部上设有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槽口;
所述送料组件包括送风件、送风管和送料管,所述送料管通过所述接料组件与所述排料口相连通,所述送风管与所述送料管相连通,所述送风件设置在所述送风管远离所述送料管的一端,所述送风件由所述槽口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送风件通过螺钉与所述安装部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撒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具有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相邻两个侧面上的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正对所述安装侧面,所述第二槽口邻近于所述排料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撒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口处可拆卸设置有封堵所述第一槽口的封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撒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三安装板均与所述安装侧面连接并在所述安装侧面上形成U型的所述安装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撒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第一通孔,所述送风管连接所述送风件的一端的设置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螺纹孔,所述安装部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第二通孔,所述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旋入至所述螺纹孔内,将所述安装部、所述送风件和所述送风管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撒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上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设于所述封盖靠近所述送风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送风件的表面抵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撒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对应所述送风件设置有进风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撒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内设置整流件,所述整流件邻近于所述送风件,所述整流件上至少间隔设置两个风道,所述风道沿所述送风管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整流件。
9.一种撒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撒播器,所述撒播器上设置有植保用物料箱,所述植保用物料箱与所述撒播器连通。
10.一种植保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设备主体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撒播装置。
CN201920554115.3U 2019-04-19 2019-04-19 撒播器、撒播装置及植保设备 Active CN209834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54115.3U CN209834007U (zh) 2019-04-19 2019-04-19 撒播器、撒播装置及植保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54115.3U CN209834007U (zh) 2019-04-19 2019-04-19 撒播器、撒播装置及植保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34007U true CN209834007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913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54115.3U Active CN209834007U (zh) 2019-04-19 2019-04-19 撒播器、撒播装置及植保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340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34006U (zh) 撒播器、撒播装置及植保设备
CN211090606U (zh) 取料组件、撒播装置及植保设备
CA2243141C (en) Pneumatic seed delivery system
BR212014016514Y1 (pt) Montagem giratória divisora de fluxo para sistemas de distribuição de produtos agrícolas
US11770996B2 (en) Housing for a modular meter assembly of a dry product applicator
CN209834008U (zh) 撒播器、撒播装置及植保设备
CN103444324A (zh) 内充气吹式玉米精量排种器
US20200221631A1 (en) Flow splitter for distribu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related system
CN110001957A (zh) 撒播器、撒播装置及植保设备
CN209834007U (zh) 撒播器、撒播装置及植保设备
US11512992B2 (en) Modular meter system for a dry product applicator
CN209834003U (zh) 撒播器、撒播装置及植保设备
CN209834009U (zh) 撒播器、撒播装置及植保设备
CN209834005U (zh) 植保用物料箱、撒播装置及植保设备
CN109618614B (zh) 一种侧充正投精量排种器及其排种方法
CN210653651U (zh) 撒播装置及植保设备
CN212650068U (zh) 一种农业物料的分料轮与分料装置
CN203537800U (zh) 内充气吹式玉米精量排种器
CN209834004U (zh) 撒播器、撒播装置及植保设备
CN211033029U (zh) 无人机施肥器
CN210000593U (zh) 无人机
CN211090607U (zh) 取料组件、撒播装置及植保设备
CN210641356U (zh) 排料轮、撒播装置及植保设备
CN114532011B (zh) 一种自扰动小粒径兼用机械气力组合式集排器
CN2819733Y (zh) 可调式苜蓿排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000 Block C, 115 Gaopu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Jife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Block C, 115 Gaopu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