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25184U - 一种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25184U
CN209825184U CN201821656203.6U CN201821656203U CN209825184U CN 209825184 U CN209825184 U CN 209825184U CN 201821656203 U CN201821656203 U CN 201821656203U CN 209825184 U CN209825184 U CN 2098251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rea
moisture
air inlet
inle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5620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勇
王林宝
孙仕荣
许越卿
赵锦勋
朱路江
朱清瑞
孙黎明
杜孟伊
杨任晶
李乃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Kunchuan Tobacco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Kunchuan Tobacco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Kunchuan Tobacco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Kunchuan Tobacco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5620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251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251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251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草工业打叶复烤工艺段设备,涉及一种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是沿主箱体顺次连接的隧道式结构,各工作区单独配置一套热风循环系统按热力站模式置于该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旁边,通过风管连接主箱体,工作区包括干燥区、冷却区和回潮区,干燥区分为干燥区上、下进风段,回潮区分为回潮区上、下进风段;按照物流方向,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包括进料端、干燥区下进风段、干燥区上进风段、冷却区、回潮区上进风段、回潮区下进风段和出料端依次相连;物料在主箱体内输送。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隧道式烟片复烤设备由侧面进风引起风场不均而导致的左、中、右物料水分不均匀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草工业打叶复烤工艺段设备,属于隧道式复烤设备,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隧道式烟片复烤设备,一般沿用箱体顺次连接的隧道式结构,在物料输送的主通道一侧设置侧箱,而在干燥区侧箱设置空气加热装置、循环风机,在冷却区侧箱内设置循环风机,回潮区侧箱内设置轴流风机、空气加温加湿装置,通常使用的烟片复烤机截面示意如图1所示。这样的设备结构相对紧凑,但由于受结构限制,设备的均风装置为在主箱体与循环风机连接处倾斜设置导风板,导风板根据位置不同、疏密不等的孔来均匀分风,由于循环风在主箱体断面上很难做到风场的分布均匀,箱体截面左、中、右风速、风量很难达到一致,这样一来,物料在箱体截面左、中、右的干燥、冷却及回潮后的水分均匀性都难保证,影响了烟片成品的水分指标。
同时,在干燥区狭小侧箱内需设置空气加热装置、循环风机,结构复杂、检修、维护空间不足,烟叶碎片易随循环风堵塞散热器,降低散热器使用寿命和散热效率。而由于循环风机、排潮风机等均设置在主箱体侧,现场生产时,噪音也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隧道式烟片复烤设备由侧面进风引起风场不均而导致的左、中、右物料水分不均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设计方案。
一种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该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是沿主箱体(1)顺次连接的隧道式结构,各工作区单独配置一套热风循环系统按热力站模式置于该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旁边,通过风管连接主箱体(1),所述工作区包括干燥区、冷却区和回潮区,所述干燥区分为干燥区下进风段(102)和干燥区上进风段(103),回潮区分为回潮区下进风段(106)和回潮区上进风段(105);按照物流方向,所述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包括进料端(101)、干燥区下进风段(102)、干燥区上进风段(103)、冷却区(104)、回潮区上进风段(105)、回潮区下进风段(106)和出料端(107)依次相连;物料(7)在所述主箱体(1)内输送。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区连接主箱体(1)的进风口处均设置均风装置,其中所述干燥区下进风段(102)连接主箱体(1)的进风口处设置第一均风装置(6),所述干燥区上进风段(103)连接主箱体(1)的进风口处设置第二均风装置(14);所述冷却区(104)连接主箱体(1)的进风口处设置第三均风装置(20);所述回潮区上进风段(105)连接主箱体(1)的进风口处设置第四均风装置(26);所述回潮区下进风段(106)连接主箱体(1)的进风口处设置第五均风装置(31)。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区下进风段(102)包括第一补风口(2)、第一热交换装置 (3)、第一循环风机(4)和第一排潮风机(5);该第一热交换装置(3)的一端与第一风管(9)相连,在第一热交换装置(3)与第一风管(9)之间靠近第一热交换装置(3)的地方留有第一补风口(2),第一热交换装置(3)相对应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循环风机(4);与第一热交换装置(3)连接的第一风管(9)在气流方向上形成分叉,分叉出的第一风管(9)的末端设置第一排潮风机(5);第一补风口(2) 与第一排潮风机(5)位于第一热交换装置(3)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补风口(2)、第一热交换装置(3)、第一循环风机(4)和第一排潮风机(5)形成热力站模式,通过第一热交换装置(3)和第一循环风机(4)分别与第一风管(9)相连接入主箱体(1)。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区上进风段(103)包括第二补风口(10)、第二热交换装置(11)、第二循环风机(12)和第二排潮风机(13),该第二热交换装置(11)的一端与第二风管(15)相连,在第二热交换装置(11)与第二风管(15)之间靠近第二热交换装置(11)的地方留有第二补风口(10),第二热交换装置(11)相对应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循环风机(12);与第二热交换装置(11)连接的第二风管(15)在气流方向上形成分叉,分叉出的第二风管(15)的末端设置第二排潮风机(13);第二补风口(10)与第二排潮风机(13)位于第二热交换装置(11)的同一侧;所述第二补风口(10)、第二热交换装置(11)、第二循环风机(12)和第二排潮风机(13) 形成热力站模式,通过第二热交换装置(11)和第二循环风机(12)分别与第二风管(15)相连接入主箱体(1)。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区(104)包括第三补风口(16)、第三循环风机(17)、第三排潮风机(18),所述第三循环风机(17)两端分别连接第三风管(19),在第三循环风机(17)与第三风管(19)之间靠近第三循环风机(17)的地方留有第三补风口(16),第三风管(19)在气流方向上形成分叉,分叉出的第三风管(19)的末端设置第三排潮风机(18);第三补风口(16)与第三排潮风机(18)位于第三循环风机(17)的同一侧;所述第三补风口(16)、第三循环风机(17)和第三排潮风机 (18)形成热力站模式,通过第三循环风机(17)分别与第三风管(19)相连接入主箱体(1)。
进一步地,所述回潮区上进风段(105)包括第四补风口(21)、第四循环风机 (22)、第四排潮风机(23),所述第四循环风机(22)两端分别连接第四风管(24),在第四循环风机(22)与第四风管(24)之间靠近第四循环风机(22)的地方留有第四补风口(21),第四风管(24)在气流方向上形成分叉,分叉出的第四风管(24) 的末端设置第四排潮风机(23);第四补风口(21)与第四排潮风机(23)位于第四循环风机(22)的同一侧;所述第四补风口(21)、第四循环风机(22)和第四排潮风机(23)形成热力站模式,通过第四循环风机(22)分别与第四风管(24)相连接入主箱体(1)。
进一步地,所述回潮区下进风段(106)包括第五补风口(27)、第五循环风机 (28)、第五排潮风机(29),所述第五循环风机(28)两端分别连接第五风管(30),在第五排潮风机(29)与第五风管(30)之间靠近第五循环风机(28)的地方留有第五补风口(27),第五风管(30)在气流方向上形成分叉,分叉出的第五风管(30) 的末端设置第五排潮风机(29);第五补风口(27)与第五排潮风机(29)位于第五循环风机(28)的同一侧;所述第五补风口(27)、第五循环风机(28)和第五排潮风机(29)形成热力站模式,通过第五循环风机(28)分别与第五风管(30)相连接入主箱体(1)。
进一步地,在靠近所述回潮区上进风段(105)和/或所述回潮区下进风段(106) 的进风口处还设置有空气加温加湿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各工作区采用不同的系统进行温度控制。
进一步地,可设置单独房间放置所述各工作区的热风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烟片复烤机的热风循环装置以及热风加热装置采用热力站模式结构,与物料输送的主通道独立,采用顶部或底部进风方式,并配置均风装置,用以解决以往侧面进风引起风场不均而导致的左、中、右物料水分不均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的主箱体仍采用烟片复烤机隧道式结构,但取消箱体侧箱,而是采用顶部或底部进风方式,并配置均风装置,确保循环风在主箱体断面上风场的分布均匀,有效解决以往侧面进风引起风场不均而导致的左、中、右物料水分不均匀的问题,并在所有工作区主箱体进风口均设置均风装置,使循环风均匀穿过网板及穿过物料,实现均匀干燥、回潮物料目的。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各个工作区以热力站模式单独设置,各自独立,可进行单独维护与保养,检修、维护方便,有效延长整个设备使用寿命,提高散热效率。
(3)各个工作区采用不同的系统进行温度控制,使温度控制更加精确,更有利于对烟片水分的调整。
(4)可设置单独房间放置风机及热交换装置,减少现场生产噪音,改善生产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提及现有烟片复烤机截面示意。
图2是本实用新型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干燥区下进风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干燥区上进风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冷却区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回潮区上进风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回潮区下进风原理图。
其中图中标记为,100-热力站;101-进料端;102-干燥区下进风段;103-干燥区上进风段;104-冷却区;105-回潮区上进风段;106-回潮区下进风段;107-出料端; 1-主箱体;2-第一补风口;3-第一热交换装置;4-第一循环风机;5-第一排潮风机; 6-第一均风装置;7-物料;8-压网装置;9-第一风管;10-第二补风口;11-第二热交换装置;12-第二循环风机;13-第二排潮风机;14-第二均风装置;15-第二风管;16- 第三补风口;17-第三循环风机;18-第三排潮风机;19-第三风管;20-第三均风装置; 21-第四补风口;22-第四循环风机;23-第四排潮风机;24-第四风管;25-第四空气加温加湿装置;26-第四均风装置;27-第五补风口;28-第五循环风机;29-第五排潮风机;30-第五风管;31-第五均风装置;32-第五空气加温加湿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2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其中的热风循环装置以及热风加热装置采用热力站100模式结构设置,独立于物料输送的主通道1。该烟片复烤设备包括进料端101、干燥区下进风段102、干燥区上进风段103、冷却区 104、回潮区上进风段105、回潮区下进风段106和出料端107。按照物流方向,所述进料端101、干燥区下进风段102、干燥区上进风段103、冷却区104、回潮区上进风段105、回潮区下进风段106和出料端107依次相连,而干燥区下进风段102、干燥区上进风段103、冷却区104、回潮区上进风段105、回潮区下进风段106分别通过第一风管9、第二风管15、第三风管19、第四风管24和第五风管30与主箱体1相连,物料7在所述主箱体1内输送。
物料7在主箱体1内被输送,从进料端101进入,依次经过干燥区下进风段102、干燥区上进风段103、冷却区104、回潮区上进风段105、回潮区下进风段106,最终从出料端107输出。
当物料7达到干燥区下进风段102时,热风经过物料7的下方的第一均风装置6 输入,对物料7进行干燥处理。
为了加速并充分对物料7进行干燥,本实用新型连续设置了两个干燥区下进风段102。
为了防止物料7被热风吹散,在物料7上方还设置了压网装置8,该压网装置8 将物料7压住,防止物料7飞散。
接着,物料7被输送到干燥区上进风段103,此时热风经过物料7的上方的第二均风装置14输入,从另一个角度对物料7进行干燥处理。
物料7被输送到冷却区104时,通过循环风的作用,烟片冷却下来。
然后,物料7被输送到回潮区,包括回潮区上进风段105和回潮区下进风段106,分别从物料7的上方和下方进风,对烟片进行回潮处理。
所谓干燥区下进风段102与干燥区上进风段103的进风原理相同,进风方向相反,即干燥区下进风段102是指气流进风方向为从物料7的下方进入到物料7的上方,而干燥区上进风段103是指气流进风方向为从物料7的上方进入到物料7的下方。回潮区上进风段105与回潮区下进风段106是同样的原理,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干燥区下进风段102的第一热交换装置3的一端与第一风管9相连,在第一热交换装置3与第一风管9之间靠近第一热交换装置3的地方留有第一补风口 2,第一热交换装置3相对应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循环风机4。在与第一热交换装置3 连接的第一风管9在气流方向上形成分叉,分叉出的第一风管9的末端设置第一排潮风机5;第一补风口2与第一排潮风机5位于第一热交换装置3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补风口2、第一热交换装置3、第一循环风机4和第一排潮风机5形成热力站模式,通过第一热交换装置3和第一循环风机4分别与第一风管9相连接入主箱体1。
所述干燥区上进风段103的第二热交换装置11的一端与第二风管15相连,在第二热交换装置11与第二风管15之间靠近第二热交换装置11的地方留有第二补风口 10,第二热交换装置11相对应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循环风机12。在与第二热交换装置 11连接的第二风管15在气流方向上形成分叉,分叉出的第二风管15的末端设置第二排潮风机13;第二补风口10与第二排潮风机13位于第二热交换装置11的同一侧。所述第二补风口10、第二热交换装置11、第二循环风机12和第二排潮风机13形成热力站模式,通过第二热交换装置11和第二循环风机12分别与第二风管15相连接入主箱体1。
所述冷却区104的第三循环风机17两端分别连接第三风管19,在第三循环风机 17与第三风管19之间靠近第三循环风机17的地方留有第三补风口16,第三风管19 在气流方向上形成分叉,分叉出的第三风管19的末端设置第三排潮风机18。第三补风口16与第三排潮风机18位于第三循环风机17的同一侧。所述第三补风口16、第三循环风机17和第三排潮风机18形成热力站模式,通过第三循环风机17分别与第三风管19相连接入主箱体1。
所述回潮区上进风段105的第四循环风机22两端分别连接第四风管24,在第四循环风机22与第四风管24之间靠近第四循环风机22的地方留有第四补风口21,第四风管24在气流方向上形成分叉,分叉出的第四风管24的末端设置第四排潮风机23。第四补风口21与第四排潮风机23位于第四循环风机22的同一侧。所述第四补风口 21、第四循环风机22和第四排潮风机23形成热力站模式,通过第四循环风机22分别与第四风管24相连接入主箱体1。
所述回潮区下进风段106的第五循环风机28两端分别连接第五风管30,在第五排潮风机29与第五风管30之间靠近第五循环风机28的地方留有第五补风口27,第五风管30在气流方向上形成分叉,分叉出的第五风管30的末端设置第五排潮风机29。第五补风口27与第五排潮风机29位于第五循环风机28的同一侧。所述第五补风口 27、第五循环风机28和第五排潮风机29形成热力站模式,通过第五循环风机28分别与第五风管30相连接入主箱体1。
其中所述干燥区下进风段102连接主箱体1的进风口处设置第一均风装置6,所述干燥区上进风段103连接主箱体1的进风口处设置第二均风装置14。
所述冷却区104连接主箱体1的进风口处设置第三均风装置20。
所述回潮区上进风段105连接主箱体1的进风口处设置第四均风装置26。
所述回潮区下进风段106连接主箱体1的进风口处设置第五均风装置31。
这些均风装置采用网板结构,使循环风均匀穿过网板及物料7,实现均匀干燥、回潮物料7的目的。
进一步地,在靠近所述回潮区上进风段105和/或所述回潮区下进风段106的进风口处还设置有空气加温加湿装置,便于在烟片输送到回潮区时,对该区域的空气进行温度和湿度调整,加速烟片回潮。
在另一实施例中,针对各个工作区分别设置了温度控制系统,对不同区的温度分别进行控制,使温度控制更加精确,更有利于对烟片水分的调整。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各工作区的热风循环系统可设置单独房间放置,这样可将各工作区的循环风机和热交换装置工作时产生的噪声隔离,可有效降低噪音,改善生产环境。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仍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是沿主箱体(1)顺次连接的隧道式结构,各工作区单独配置一套热风循环系统按热力站模式置于该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旁边,通过风管连接主箱体(1),所述工作区包括干燥区、冷却区和回潮区,所述干燥区分为干燥区下进风段(102)和干燥区上进风段(103),回潮区分为回潮区下进风段(106)和回潮区上进风段(105);按照物流方向,所述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包括进料端(101)、干燥区下进风段(102)、干燥区上进风段(103)、冷却区(104)、回潮区上进风段(105)、回潮区下进风段(106)和出料端(107)依次相连;物料(7)在所述主箱体(1)内输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区连接主箱体(1)的进风口处均设置均风装置,其中所述干燥区下进风段(102)连接主箱体(1)的进风口处设置第一均风装置(6),所述干燥区上进风段(103)连接主箱体(1)的进风口处设置第二均风装置(14);所述冷却区(104)连接主箱体(1)的进风口处设置第三均风装置(20);所述回潮区上进风段(105)连接主箱体(1)的进风口处设置第四均风装置(26);所述回潮区下进风段(106)连接主箱体(1)的进风口处设置第五均风装置(3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区下进风段(102)包括第一补风口(2)、第一热交换装置(3)、第一循环风机(4)和第一排潮风机(5);该第一热交换装置(3)的一端与第一风管(9)相连,在第一热交换装置(3)与第一风管(9)之间靠近第一热交换装置(3)的地方留有第一补风口(2),第一热交换装置(3)相对应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循环风机(4);与第一热交换装置(3)连接的第一风管(9)在气流方向上形成分叉,分叉出的第一风管(9)的末端设置第一排潮风机(5);第一补风口(2)与第一排潮风机(5)位于第一热交换装置(3)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补风口(2)、第一热交换装置(3)、第一循环风机(4)和第一排潮风机(5)形成热力站模式,通过第一热交换装置(3)和第一循环风机(4)分别与第一风管(9)相连接入主箱体(1)。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区上进风段(103)包括第二补风口(10)、第二热交换装置(11)、第二循环风机(12)和第二排潮风机(13),该第二热交换装置(11)的一端与第二风管(15)相连,在第二热交换装置(11)与第二风管(15)之间靠近第二热交换装置(11)的地方留有第二补风口(10),第二热交换装置(11)相对应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循环风机(12);与第二热交换装置(11)连接的第二风管(15)在气流方向上形成分叉,分叉出的第二风管(15)的末端设置第二排潮风机(13);第二补风口(10)与第二排潮风机(13)位于第二热交换装置(11)的同一侧;所述第二补风口(10)、第二热交换装置(11)、第二循环风机(12)和第二排潮风机(13)形成热力站模式,通过第二热交换装置(11)和第二循环风机(12)分别与第二风管(15)相连接入主箱体(1)。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区(104)包括第三补风口(16)、第三循环风机(17)、第三排潮风机(18),所述第三循环风机(17)两端分别连接第三风管(19),在第三循环风机(17)与第三风管(19)之间靠近第三循环风机(17)的地方留有第三补风口(16),第三风管(19)在气流方向上形成分叉,分叉出的第三风管(19)的末端设置第三排潮风机(18);第三补风口(16)与第三排潮风机(18)位于第三循环风机(17)的同一侧;所述第三补风口(16)、第三循环风机(17)和第三排潮风机(18)形成热力站模式,通过第三循环风机(17)分别与第三风管(19)相连接入主箱体(1)。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潮区上进风段(105)包括第四补风口(21)、第四循环风机(22)、第四排潮风机(23),所述第四循环风机(22)两端分别连接第四风管(24),在第四循环风机(22)与第四风管(24)之间靠近第四循环风机(22)的地方留有第四补风口(21),第四风管(24)在气流方向上形成分叉,分叉出的第四风管(24)的末端设置第四排潮风机(23);第四补风口(21)与第四排潮风机(23)位于第四循环风机(22)的同一侧;所述第四补风口(21)、第四循环风机(22)和第四排潮风机(23)形成热力站模式,通过第四循环风机(22)分别与第四风管(24)相连接入主箱体(1)。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潮区下进风段(106)包括第五补风口(27)、第五循环风机(28)、第五排潮风机(29),所述第五循环风机(28)两端分别连接第五风管(30),在第五排潮风机(29)与第五风管(30)之间靠近第五循环风机(28)的地方留有第五补风口(27),第五风管(30)在气流方向上形成分叉,分叉出的第五风管(30)的末端设置第五排潮风机(29);第五补风口(27)与第五排潮风机(29)位于第五循环风机(28)的同一侧;所述第五补风口(27)、第五循环风机(28)和第五排潮风机(29)形成热力站模式,通过第五循环风机(28)分别与第五风管(30)相连接入主箱体(1)。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回潮区上进风段(105)和/或所述回潮区下进风段(106)的进风口处还设置有空气加温加湿装置。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工作区采用不同的系统进行温度控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其特征在于,可设置单独房间放置所述各工作区的热风循环系统。
CN201821656203.6U 2018-10-12 2018-10-12 一种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 Active CN2098251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56203.6U CN209825184U (zh) 2018-10-12 2018-10-12 一种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56203.6U CN209825184U (zh) 2018-10-12 2018-10-12 一种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25184U true CN209825184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889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56203.6U Active CN209825184U (zh) 2018-10-12 2018-10-12 一种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251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9820A (zh) * 2021-10-25 2022-02-08 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烤机冷房多通道补风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9820A (zh) * 2021-10-25 2022-02-08 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烤机冷房多通道补风装置
CN114009820B (zh) * 2021-10-25 2023-08-11 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烤机冷房多通道补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11406B (zh) 风量风压可调的热风穿透式烘箱
CN209825184U (zh) 一种热力站模式烟片复烤设备
CN105674720A (zh) 一种设有双循环风道的干燥箱及干燥方法
CN104146209A (zh) 一种节能型自动控制的多室米粉烘干机
CN204268817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循环烘干房
CN107036403B (zh) 一种空气能循环烘干房
CN208901836U (zh) 一种稻米的烘干装置
CN104233513A (zh) 一种化纤致密化一体机及其致密化方法
CN205980680U (zh) 一种卧式饲料干燥机
CN103960762B (zh) 一种干法造纸法生产再造烟叶的烘干装置
CN209944886U (zh) 一种均风型干燥箱
CN203657377U (zh) 纺织产品的烘干装置
CN210782883U (zh) 一种烟叶复烤的装置
CN205058866U (zh) 一种自动打印收料烘干维护系统
CN205048918U (zh) 一种低温带式干燥机
CN104215040B (zh) 一种太阳空气能干燥机
CN212158029U (zh) 一种袜子烘干设备
CN215337364U (zh) 一种蜂窝催化剂胚体微波干化装置
CN211012152U (zh) 石膏线多温区烘箱
CN207616861U (zh) 一种用于消除瓷砖坯体表面裂痕的干燥系统
CN201637248U (zh) 一种布料烘干装置
CN219037509U (zh) 一种花椒烘干生产线
CN213955800U (zh) 一种单层节能面块烘干机
CN218722928U (zh) 一种建筑节能用保温板烘干装置
CN207763443U (zh) 一种海绵磨块的烘干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