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88676U - 拉链 - Google Patents

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88676U
CN209788676U CN201920426222.8U CN201920426222U CN209788676U CN 209788676 U CN209788676 U CN 209788676U CN 201920426222 U CN201920426222 U CN 201920426222U CN 209788676 U CN209788676 U CN 2097886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er
film
pair
zipper
tap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262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田健太郎
高荷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KK ZIPP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KK ZIPP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KK ZIPP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KK ZIPP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2622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886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88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886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拉链具有在一对拉链布带上设置有拉链牙而形成的一对拉链牙带,在所述拉链牙带的长度方向上的末端设置有开闭具,所述开闭具用于将所述一对拉链牙带各自的末端接合或分开,所述开闭具具有设置在所述一对拉链牙带中的一侧的拉链牙带上的箱体、设置在所述一侧的拉链牙带上并从箱体突出的箱棒、以及设置在所述一对拉链牙带中的另一侧的拉链牙带上的插棒。在所述一对拉链布带上,在所述开闭具的两侧设置有薄膜,所述一对拉链布带在所述开闭具所处的末端的末端缘,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突出于所述薄膜的末端缘。通过上述结构可以防止薄膜的端部接触手或皮肤而带来不舒适感。

Description

拉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尤其涉及开口拉链。
背景技术
拉链是生活中常用的日用品,主要安装在服装、箱包等上。拉链根据需要而大致分为闭口拉链和开口拉链。闭口拉链在拉链的两端设有上止具与下止具,拉链头在上止具与下止具之间滑动,并且下止具的一端是不能分开的,因此整条拉链不能被分成2条拉链牙带。对于开口拉链而言,一端设置有止具,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将拉链完全打开的开闭具。开闭具主要具有设置在2条可以互相咬合的拉链牙带中的一侧的拉链牙带的箱体、从箱体突出的箱棒以及设置在另一侧的拉链牙带的插棒。在操作开口拉链时,主要是握住箱棒以及插棒两侧的拉链布带,将插棒相对于箱体插入或者拔出。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上所述的开口拉链的结构。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开口拉链具有:左右拉链布带,在左右拉链布带上分别设置有拉链牙而形成左右拉链牙带;以及开闭具,所述开闭具设置在拉链布带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包括位于左右拉链牙带的一侧的箱体、从箱体向上延伸的箱棒以及左右拉链牙带的另一侧的插棒。通常,拉链布带比较软,为了方便操作,例如可考虑如专利文献1那样在拉链布带的、供手握住以进行插棒相对于箱体的插入或者拔出的部位贴上薄膜来加强硬度。
但是,拉链布带的贴上薄膜后被覆盖的区域会变硬,因此,在进行上述那样的插棒相对于箱体的插入或者拔出时,手可能会碰到薄膜的端部而产生不舒服感。另外,在将拉链缝制到衣服上后,薄膜的端部也有可能碰到穿戴者的皮肤而造成不舒适的感觉。
另外,在该专利文献1中,在拉链布带的、薄膜所处的区域开设用于形成开闭具的开口孔,导致薄膜的用料较大且因开设开口孔而浪费的薄膜也较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020639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可以防止薄膜的端部接触手或皮肤而带来不舒适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拉链,具有在一对拉链布带上设置有拉链牙而形成的一对拉链牙带,在所述拉链牙带的长度方向上的末端设置有开闭具,所述开闭具用于将所述一对拉链牙带各自的末端接合或分开,所述开闭具具有设置在所述一对拉链牙带中的一侧的拉链牙带上的箱体、设置在所述一侧的拉链牙带上并从箱体突出的箱棒、以及设置在所述一对拉链牙带中的另一侧的拉链牙带上的插棒,所述拉链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拉链布带上,在所述开闭具的两侧设置有薄膜,所述一对拉链布带在所述开闭具所处的末端的末端缘,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突出于所述薄膜的末端缘。
优选地,所述一对拉链布带在宽度方向上的侧端缘,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突出于所述薄膜的侧端缘。
优选地,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所述一对拉链布带的末端缘相比所述薄膜的末端缘突出的突出尺寸为1.4mm~2.4mm。
优选地,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一对拉链布带的侧端缘相比所述薄膜的侧端缘突出的突出尺寸为1.4mm~2.4mm。
优选地,在拉链布带的连续体上设置拉链牙而形成拉链牙带的连续体,通过将拉链牙带的连续体利用切割刀横向切割而得到单条所述拉链,
在利用切割刀进行切割时,所述切割刀仅对拉链牙带进行切割而不切割所述薄膜。
优选地,在利用切割刀进行切割时,所述切割刀与所述薄膜的末端缘隔开规定间距地对所述拉链牙带进行切割。
优选地,在拉链牙带的连续体上开设用于形成所述开闭具的开口孔时,所述开口孔开设于拉链牙带的连续体上的设置有所述薄膜的部位以及未设置所述薄膜的部位。
优选地,所述开口孔在拉链牙带的连续体的长度方向上的远离所述开闭具的一侧的末端缘,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突出于所述薄膜的末端缘。
优选地,所述薄膜以单层设置在所述一对拉链牙带的厚度方向上的表面侧和背面侧中的至少一侧。
优选地,所述拉链具有用于操作所述拉链牙咬合或分开的拉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如上所述的拉链,由于在所述一对拉链布带上,在所述开闭具的两侧设置有薄膜,所述一对拉链布带在所述开闭具所处的末端的末端缘,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突出于所述薄膜的末端缘,因此,可以让拉链布带遮挡作为硬化部位的薄膜的端部,在进行插棒相对于箱体的插入或者拔出时,手先碰到较软的拉链布带,可以防止手碰到作为硬化部位的薄膜的端部而产生不舒服感,从而可以改善操作手感。另外,在将拉链缝制到衣服上后,也可以防止作为硬化部位的薄膜的端部碰到穿戴者的皮肤而造成不舒适的感觉。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拉链的整体结构的图,示出拉链咬合的状态。
图2的(a)~(e)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拉链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3的(a)~(c)是用于说明切割刀与薄膜的端部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拉链布带相对于薄膜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突出尺寸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拉头
2 箱体
3 箱棒
4 插棒
5 拉链牙
6 薄膜
7 拉片
8 拉链牙带
9 开口孔
10 切割刀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拉链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图,应留意各尺寸的比例等与实际的不同。因此,具体的尺寸等应参照以下的说明进行判断。另外,在附图相互之间也可能包括彼此的尺寸的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中,有参照进行如下定义的用语的情况。前后方向是与拉链或者拉链牙带的长度方向、和/或拉头的移动方向一致的方向,其中,将拉链拉合时的运动方向为前,将拉链拉开时的运动方向为后。左右方向是与拉链或者拉链牙带的宽度方向(拉链牙带的排列方向)一致的方向、和/或是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下方向是与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都正交的方向、和/或是与拉链牙带的厚度方向一致的方向。另外,拉链的末端是拉链长度方向上的一端。
首先,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拉链的整体结构。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拉链的整体结构的图,示出拉链咬合的状态。如图1所示,拉链具有在一对拉链布带上设置多个拉链牙5而形成的能够开合的左右一对拉链牙带8。在所述拉链牙带8的长度方向(即带有拉片7的拉头1的移动方向)上的末端设置有开闭具。所述开闭具用于将所述一对拉链牙带8各自的末端接合或分开。所述开闭具具有设置在所述一对拉链牙带8中的一侧(图1中的右侧)的拉链牙带上的箱体2、设置在所述一侧的拉链牙带上并从箱体2突出的箱棒3、以及设置在所述一对拉链牙带8中的另一侧(图1中的左侧)的拉链牙带上的插棒4。所述箱体2和所述箱棒3形成为一体。对于在一对拉链布带上设置多个拉链牙5的方法而言,并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通常的注塑方式等在拉链布带上连续且等间隔地成型多个拉链齿5。所述拉头1用于操作所述拉链牙5咬合或分开。
在所述一对拉链布带上的隔着所述开闭具而位于两侧的末端部位,设置有薄膜6。所述一对拉链布带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末端缘,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突出于所述薄膜6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末端缘。作为所述薄膜6的材质,并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塑料膜等。所述薄膜6固定在所述一对拉链布带上。作为固定所述薄膜6的方法,并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通过超声波熔接技术等热压缩技术将所述薄膜6固定在所述一对拉链布带上。另外,虽然图3中示出了薄膜6设置在一对拉链布带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即表面侧)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是设置在一对拉链布带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即背面侧)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是在一对拉链布带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即表面侧和背面侧)都设置有薄膜的结构。另外,如图3所示,所述薄膜6以单层设置在一对拉链牙带8上,但并不限于单层设置的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构成为如上所述的结构,可以让拉链布带遮挡作为硬化部位的薄膜6的端部,在进行插棒4相对于箱体2的插入或者拔出时,手先碰到较软的拉链布带,可以防止手碰到作为硬化部位的薄膜6的端部而产生不舒服感,从而可以改善操作手感。另外,在将拉链缝制到衣服上后,也可以防止作为硬化部位的薄膜6的端部碰到穿戴者的皮肤而造成不舒适的感觉。
另外,如图1所示,所述拉链构成为,所述一对拉链布带在所述一对拉链牙带8排列的方向即宽度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上的侧端缘,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突出于所述薄膜6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侧端缘。在此,在所述一对拉链牙带8的宽度方向上,将各自的拉链牙5相互咬合的一侧称为内侧,将与拉链牙5相互咬合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称为外侧。
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所述一对拉链布带的末端缘相比所述薄膜6的末端缘突出的突出尺寸H1(参照图4)优选为1.4mm~2.4mm。在突出尺寸H1比1.4mm小时,容易碰到作为硬化部位的薄膜6的端部,另外,在突出尺寸H1比2.4mm大时,会影响拉链整体的外观。另外,从美观性来看,左侧的拉链布带在长度方向上的突出尺寸与右侧的拉链布带在长度方向上的突出尺寸优选为相同。
另外,虽然在图1中示出左右的薄膜6在长度方向上的末端缘与拉链布带的末端缘大致平行,但并不限于该结构,左右的薄膜6在长度方向上的末端缘也可以相对于拉链布带的末端缘稍微倾斜。
另外,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一对拉链布带的侧端缘相比所述薄膜6的侧端缘突出的突出尺寸H2(参照图4)优选为1.4mm~2.4mm。在突出尺寸H2比1.4mm小时,容易碰到作为硬化部位的薄膜6的端部,另外,在突出尺寸H2比2.4mm大时,会影响拉链整体的外观。另外,从美观性来看,左侧的拉链布带在宽度方向上的突出尺寸与右侧的拉链布带在宽度方向上的突出尺寸优选为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长度方向上的突出尺寸和宽度方向上的突出尺寸而言,两者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拉链而言,在拉链布带的连续体上,如上所述例如通过注塑方式等成型多个拉链牙5而形成拉链牙带8的连续体(参照图2的(a))。其中,在图2的(a)中,示出在拉链布带的连续体上设置有多个拉链牙5并且在预定的部位处一部分拉链牙5被除去后的状态。上述预定的部位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设置,例如可以根据将要形成的拉链的长度要求等来决定。
接着,如图2的(b)所示,在拉链牙5被除去的预定部位处,设置预定尺寸的薄膜6。关于固定所述薄膜6的方法,如上所述,可以通过超声波熔接技术等热压缩技术将所述薄膜6固定。另外,关于上述预定部位处的薄膜6的具体贴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设置,例如可以根据将要形成的拉链的长度要求等来决定。另外,在将所述薄膜6固定在所述拉链牙带8上时,所述薄膜6在所述一对拉链牙带8排列的方向即宽度方向上的侧端缘,处于比所述一对拉链牙带8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侧端缘靠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所述薄膜6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侧端缘相距所述一对拉链牙带8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侧端缘的距离为1.4mm~2.4mm。在比1.4mm小时,对于最后得到的拉链而言,在用手操作时容易碰到作为硬化部位的薄膜6的端部,另外,在比2.4mm大时,会影响最后得到的拉链整体的外观。另外,从美观性来看,左侧的拉链牙带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侧端缘相距所述薄膜6的侧端缘的距离,与右侧的拉链牙带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侧端缘相距所述薄膜6的侧端缘的距离相等。
接下来,如图2的(c)所示,在拉链牙带8的连续体上开设用于形成所述开闭具的开口孔9。所述开口孔9开设于拉链牙带8的连续体上的设置有所述薄膜6的部位以及未设置所述薄膜6的部位。关于开孔方法,并非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通过冲压技术来开设上述开口孔9。如图2的(c)所示,所述开口孔9在拉链牙带8的连续体的长度方向上的远离所述开闭具的一侧(图中的下侧)的末端缘,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突出于所述薄膜6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末端缘。
接着,如图2的(d)所示,在拉链牙带8上,与所述开口孔9的位置相应地,例如通过注塑成型而成型出箱体2、箱棒3以及插棒4。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图2的(d)中并未示出,但也可以在相对于开口孔9而处于下方的拉链牙带上同时成型出设置在开口拉链的一端的止具。
接下来,如图2的(e)所示,通过将拉链牙带8的连续体利用切割刀10横向切割而得到单条所述拉链。在利用切割刀10进行切割时,所述切割刀仅对拉链牙带8进行切割而不切割所述薄膜6。另外,在利用切割刀10进行切割时,所述切割刀与所述薄膜6的末端缘隔开规定间距地对所述拉链牙带8进行切割。所述规定间距优选为1.4mm~2.4mm。在规定间距比1.4mm小时,对于切割而得到的拉链而言,在用手操作时容易碰到作为硬化部位的薄膜6的端部。另外,在规定间距比2.4mm大时,对于切割而得到的拉链而言,会影响拉链整体的外观。另外,从切割效率、切割而得到的拉链的美观性等来看,对左右两侧的拉链牙带而言,切割刀10与薄膜6隔开的间距相等。
另外,在利用所述切割刀10进行切割时,在检测到所述薄膜6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末端缘后,使切割刀10与所述薄膜6在长度方向上的末端缘隔开规定间距地对所述拉链牙带8进行切割。关于检测末端缘的具体检测方法,并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通过红外线进行检测。
另外,在利用所述切割刀10进行切割时,所述切割刀的倾斜面面对固定在所述拉链牙带8上的所述薄膜6(如图3的(c)所示)。通过如上所述设置切割刀,可以降低不良率,即便切割刀的切割位置发生偏移,也能在切割而得到的单条拉链上留下拉链布带的突出尺寸。
另外,虽然在上述图2的(a)~(e)中示出了左右的拉链牙5在相互咬合的状态下的制造工序图,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左右的拉链牙5彼此分开的状态下制造拉链。
图3的(a)~(c)是用于说明切割刀与薄膜的端部的位置关系的图。图3的(a)示出切割刀与薄膜的端部齐平且切割刀的倾斜面未面对薄膜的状态,图3的(b)示出切割刀与薄膜的端部隔开距离且切割刀的倾斜面未面对薄膜的状态,图3的(c)示出切割刀与薄膜的端部隔开距离且切割刀的倾斜面面对薄膜的状态。如上所述,通过在图3的(c)所示那样的状态下设置切割刀来进行切割,可以降低不良率,即便切割刀的切割位置发生偏移,也能在切割而得到的单条拉链上留下拉链布带的突出尺寸。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3中示出的切割刀在单侧具有倾斜面,但对于切割刀而言,也可以在两侧都具有倾斜面。对于在两侧都具有倾斜面的切割刀而言,可以使任一侧的倾斜面面对薄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如上所述的拉链,由于在一对拉链布带上的隔着所述开闭具而位于两侧的末端部位设置有薄膜6,一对拉链布带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末端缘,在长度方向上突出于薄膜6在长度方向上的末端缘,因此,可以让拉链布带遮挡作为硬化部位的薄膜6的端部,在进行插棒4相对于箱体2的插入或者拔出时,手先碰到较软的拉链布带,可以防止手碰到作为硬化部位的薄膜6的端部而产生不舒服感,从而可以改善操作手感。另外,在将拉链缝制到衣服上后,也可以防止作为硬化部位的薄膜6的端部碰到穿戴者的皮肤而造成不舒适的感觉。
另外,如上所述,在开设开口孔9时,开口孔9开设于拉链牙带8的连续体上的设置有所述薄膜6的部位以及未设置所述薄膜6的部位,因此,可以减少因开设开口孔而被丢弃的薄膜的量。另外,如上所述,在利用切割刀进行切割时,所述切割刀仅对拉链牙带8进行切割而不切割所述薄膜6,因此,可以减少因被切割刀切下而丢弃的薄膜的量。与此相应地,可以减少薄膜的用量,从而可以节省成本。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拉链,具有在一对拉链布带上设置有拉链牙而形成的一对拉链牙带,在所述拉链牙带的长度方向上的末端设置有开闭具,所述开闭具用于将所述一对拉链牙带各自的末端接合或分开,所述开闭具具有设置在所述一对拉链牙带中的一侧的拉链牙带上的箱体、设置在所述一侧的拉链牙带上并从箱体突出的箱棒、以及设置在所述一对拉链牙带中的另一侧的拉链牙带上的插棒,所述拉链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拉链布带上,在所述开闭具的两侧设置有薄膜,所述一对拉链布带在所述开闭具所处的末端的末端缘,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突出于所述薄膜的末端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拉链布带在宽度方向上的侧端缘,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突出于所述薄膜的侧端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所述一对拉链布带的末端缘相比所述薄膜的末端缘突出的突出尺寸为1.4mm~2.4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一对拉链布带的侧端缘相比所述薄膜的侧端缘突出的突出尺寸为1.4mm~2.4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在拉链布带的连续体上设置拉链牙而形成拉链牙带的连续体,通过将拉链牙带的连续体利用切割刀横向切割而得到单条所述拉链,
在利用切割刀进行切割时,所述切割刀仅对拉链牙带进行切割而不切割所述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切割刀进行切割时,所述切割刀与所述薄膜的末端缘隔开规定间距地对所述拉链牙带进行切割。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在拉链牙带的连续体上开设用于形成所述开闭具的开口孔时,所述开口孔开设于拉链牙带的连续体上的设置有所述薄膜的部位以及未设置所述薄膜的部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孔在拉链牙带的连续体的长度方向上的远离所述开闭具的一侧的末端缘,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突出于所述薄膜的末端缘。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膜以单层设置在所述一对拉链牙带的厚度方向上的表面侧和背面侧中的至少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链具有用于操作所述拉链牙咬合或分开的拉头。
CN201920426222.8U 2019-03-29 2019-03-29 拉链 Active CN2097886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26222.8U CN209788676U (zh) 2019-03-29 2019-03-29 拉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26222.8U CN209788676U (zh) 2019-03-29 2019-03-29 拉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88676U true CN209788676U (zh) 2019-12-17

Family

ID=68827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26222.8U Active CN209788676U (zh) 2019-03-29 2019-03-29 拉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886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78584B (zh) 拉链用拉头及快开式拉链
TW200847958A (en) Slide fastener top end stop
CN102469860B (zh) 拉链
KR20080035983A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의 역개방 개방 격리용 끼움 부재
EP2604138A1 (en) Slide fastener
EP1961325A2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CN102170803A (zh) 拉链
TWI504359B (zh) Zippers
CN109843110B (zh) 拉链组装体
US20170295891A1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TW200847955A (en) Zip fastener end stop
JPS5932329Y2 (ja) 開離嵌插具付きスライドフアスナ−
WO2012086077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4822187B2 (ja) 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I428100B (zh) zipper
CN209788676U (zh) 拉链
JPS6334722B2 (zh)
EP1364591A2 (en) Slide fastener having separable bottom end stop
TWI400045B (zh) Zipper and zipper attachments
CN111743271A (zh) 拉链以及拉链的制造方法
TW201350042A (zh) 拉鏈用滑件
JP3934027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WO2006016821A1 (en) Improvements to zips
JPS5852642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の製造方法
TWI396513B (zh) Metal single-sided chain teeth and left and right double-open zipp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