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75780U - 贴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贴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75780U
CN209775780U CN201920318243.8U CN201920318243U CN209775780U CN 209775780 U CN209775780 U CN 209775780U CN 201920318243 U CN201920318243 U CN 201920318243U CN 209775780 U CN209775780 U CN 2097757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inating
platform
piece
attaching
hollow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182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霖
殷宪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hen Gu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hen Gu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hen Gu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hen Gu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182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757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757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757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贴合装置,包括:贴合平台,所述贴合平台设有镂空区,且所述贴合平台还设有朝所述镂空区延伸的承载部,第一待贴合件用于放置在所述贴合平台上、并与所述承载部接触;及上料平台,所述上料平台能够穿过所述镂空区、并将所述第一贴合件放置在所述贴合平台上。上述的贴合装置中,当第一待贴合件放在上料平台上后,第一待贴合件的周缘突出于上料平台的边缘,上料平台能够通过镂空区升降,从而将第一待贴合件放置在贴合平台上,当第一待贴合件放置在贴合平台上后,承载部能够对第一待贴合件的中间部分起支撑作用,避免第一待贴合件的中部出现严重下沉的现象,能够使得第一待贴合件更加平整。

Description

贴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贴合装置中,上料平台为方形,贴合平台上要镂空相应位置,使上料平台能够正常升降、以将薄膜传感器放置在贴合平台上;由于上料平台为方形,所占用的面积较大,组合平台镂空部分也相应地比较大,上料平台将薄膜传感器放到贴合平台后,因为镂空部分较大,薄膜传感器的中部会出现下沉现象,贴合时四周会提前与玻璃盖板接触,中间空气不容易排出,导致玻璃盖板与薄膜传感器之间出现大气泡。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贴合装置,当薄膜传感器放置到贴合平台上后,能够使得薄膜传感器更加平整,避免玻璃盖板与薄膜传感器在贴合时出现大气泡。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贴合装置,包括:贴合平台,所述贴合平台设有镂空区,且所述贴合平台还设有朝所述镂空区延伸的承载部,第一待贴合件用于放置在所述贴合平台上、并与所述承载部接触;及上料平台,所述上料平台能够穿过所述镂空区、并将所述第一贴合件放置在所述贴合平台上。
上述的贴合装置中,当第一待贴合件放在上料平台上后,第一待贴合件的周缘突出于上料平台的边缘,上料平台能够通过镂空区升降,从而将第一待贴合件放置在贴合平台上,当第一待贴合件放置在贴合平台上后,承载部能够对第一待贴合件的中间部分起支撑作用,避免第一待贴合件的中部出现严重下沉的现象,能够使得第一待贴合件更加平整。具体地,上述的第一待贴合件可以是薄膜传感器,当薄膜传感器放置到贴合平台上后,能够使得薄膜传感器更加平整,避免玻璃盖板与薄膜传感器在贴合时出现大气泡。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部包括第一承载部及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一承载部与所述镂空区的其中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承载部与所述镂空区的另一侧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载部与所述第二承载部间隔相对。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平台的外形轮廓与所述镂空区的侧壁轮廓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平台为工字型。
进一步地,所述的贴合装置还包括上料驱动件,所述上料驱动件与所述上料平台驱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上料平台靠近或远离所述贴合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贴合平台还设有第一吸气孔,所述上料平台设有第二吸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贴合装置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与所述贴合平台相对设置,所述固定机构用于固定第二待贴合件、并使所述第二待贴合件与所述第一待贴合件相对。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安装板、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吸附件,所述吸附件用于与所述第二待贴合件吸附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贴合装置还包括贴合驱动件,所述贴合驱动件与所述固定机构驱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待贴合件靠近所述第一待贴合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上料平台与贴合平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待贴合件,20、第二待贴合件,100、贴合平台,110、镂空区,120、第一承载部,130、第二承载部,140、第一吸气孔,150、过道,200、上料平台,210、第二吸气孔,300、上料驱动件,400、固定机构,410、安装板,420、吸附件,500、贴合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4所示,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贴合装置,包括:贴合平台100,贴合平台100设有镂空区110,且贴合平台100还设有朝镂空区110延伸的承载部,第一待贴合件10用于放置在贴合平台100上、并与承载部接触;及上料平台200,上料平台200能够穿过镂空区110、并将第一贴合件放置在贴合平台100上。
上述的贴合装置中,当第一待贴合件10放在上料平台200上后,第一待贴合件10的周缘突出于上料平台200的边缘,镂空区110贯穿于上料平台200,上料平台200能够通过镂空区110升降,从而将第一待贴合件10放置在贴合平台100上,当第一待贴合件10放置在贴合平台100上后,承载部能够对第一待贴合件10的中间部分起支撑作用,避免第一待贴合件10的中部出现严重下沉的现象,能够使得第一待贴合件10更加平整。具体地,上述的第一待贴合件10可以是薄膜传感器,当薄膜传感器放置到贴合平台100上后,能够使得薄膜传感器更加平整,避免玻璃盖板与薄膜传感器在贴合时出现大气泡。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若是薄膜传感器的中部出现下沉现象,薄膜传感器与贴合平台100相接触的部分相对于薄膜传感器的中部会处于较高位置,那么,在将玻璃盖板贴合到薄膜传感器上时,玻璃盖板会先与处于较高位置的薄膜传感器接触,使得薄膜传感器与镂空区110的边缘棱角相互挤压而出现压痕。通过使用上述的贴合装置使得放置在贴合平台100上的薄膜传感器更加平整,当玻璃盖板与薄膜传感器在贴合时,薄膜传感器上也不会出现压痕。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承载部包括第一承载部120及第二承载部130,第一承载部120与镂空区110的其中一侧壁连接,第二承载部130与镂空区110的另一侧壁连接。第一承载部120及第二承载部130共同起到支撑第一待贴合件10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防止第一待贴合件10的中部出现下沉现象。
可选地,第一承载部120及第二承载部130可以为条状、弧形状或其他形状。
进一步地,第一承载部120与第二承载部130间隔相对。第一承载部120与第二承载部130之间留有空隙,使得上料平台200能够正常升降、以将第一待贴合件10放置在贴合平台100上,且第一承载部120与第二承载部130的位置相对,使得第一待贴合件10底部受力更加均匀,放置得更加稳定,且第一承载部120及第二承载部130相互配合,共同起到支撑第一待贴合件10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防止第一待贴合件10的中部出现下沉现象。
更进一步地,上料平台200的外形轮廓与镂空区110的侧壁轮廓匹配。上料平台200与镂空区110的侧壁之间留有一定宽度的间隙,避免上料平台200在升降时与贴合平台100接触。且上料平台200的外形轮廓与镂空区110的侧壁轮廓匹配,能够最小程度地减小贴合平台100上镂空区110的面积,进一步防止放置在贴合平台100上的第一待贴合件10的中部出现下沉现象。
具体地,上料平台200为工字型,且镂空区110的轮廓也为工字型。通过在贴合平台100上加工出工字型的镂空区110,相较于传统的贴合平台100上方形的镂空区110,能够有效地防止第一待贴合件10的中部出现下沉现象。
如图1、图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待贴合件10为薄膜传感器,薄膜传感器本身具有一定的硬度,上料平台200设计的尺寸要保证薄膜传感器放在上料平台200上后,周缘突出于上料平台200的部分不会出现明显的弯曲现象,而要使得上料平台200能够正常升降,贴合平台100上的镂空区110的尺寸要与上料平台200的尺寸适配。传统的上料平台200为方形,因此贴合平台100的镂空区110也相应地设计成了与之相匹配的方形,而方形的镂空区110由于面积过大会使得放置在贴合平台100上的薄膜传感器出现下沉现象。而在本申请中,将上料平台200设计成工字型,相当于在传统的上料平台200的两端分别开设一凹槽,将贴合平台100的镂空区110设计成与之匹配的工字型槽,相当于在传统的贴合平台100的镂空区110的两侧壁上分别延伸出第一承载部120及第二承载部130,故此,本申请中贴合平台100的镂空区110相较于传统的贴合平台100的镂空区110的面积更小。当薄膜传感器放在本申请的上料平台200上后,周缘突出于上料平台200的部分不会出现明显的弯曲现象,而将薄膜传感器放置到贴合平台100上后,第一承载部120及第二承载部130起到承载作用,能够有效地防止第一待贴合件10的中部出现下沉现象。
如图2-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贴合装置还包括上料驱动件300,上料驱动件300与上料平台200驱动连接、并用于驱动上料平台200靠近或远离贴合平台100。如此,可以通过上料驱动件300驱动上料平台200升降、使得上料平台200靠近贴合平台100,完成上料动作。
可选地,上料驱动件300为升降杆、气缸或油缸等。
需要说明的是,贴合平台100还设有与镂空区110连通的过道150,过道150用于使得上料驱动件300通过,如此,上料驱动件300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从而带动上料平台200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方便上料平台200完成贴合平台100的上料。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贴合平台100还设有第一吸气孔140,上料平台200设有第二吸气孔210。第一吸气孔140用于与第一吸风机相对,第二吸气孔210用于与第二吸风机相对,第一吸风机工作时,能够将第一待贴合件10吸附在贴合平台100上,实现第一待贴合件10的在贴合平台100上的固定,第一吸风机工作时,能够将第二待贴合件20吸附在上料平台200上,实现第一待贴合件10的在上料平台200上的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吸风机及第二吸风机可以是同一个吸风机,也可以是不同的两个吸风机。
进一步地,第一吸气孔140为多个,多个第一吸气孔140间隔设置于贴合平台100上,第二吸气孔210为多个,多个第二吸气孔210间隔设置于上料平台200上。多个第一吸气孔140能够对贴合平台100上的第一待吸附件420提供更大的吸力,多个第二吸气孔210能够对上料平台200上的第一待吸附件420提供更大的吸力。
如图2-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贴合装置还包括固定机构400,固定机构400与贴合平台100相对设置,固定机构400用于固定第二待贴合件20、并使第二待贴合件20与第一待贴合件10相对。固定机构400用于实现第二待贴合件20的固定,实现第二待贴合件20与第一待贴合件10的定位,方便第一待贴合件10与第二待贴合件20的贴合,提高准确率。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待贴合件10为薄膜传感器,第二待贴合件20为玻璃盖板。
进一步地,固定机构400包括安装板410、及设置于安装板410上的吸附件420,吸附件420用于与第二待贴合件20吸附配合。通过吸附件420产生的吸力对第二待贴合件20固定,可以防止第二待贴合件20出现划伤的情况。
具体地,吸附件420为吸嘴或吸盘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贴合装置还包括贴合驱动件500,贴合驱动件500与固定机构400驱动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二待贴合件20靠近第一待贴合件10。贴合驱动件500能够驱动固定机构400靠近贴合平台100,从而使得第一待贴合件10与第二待贴合件20贴合。
可选地,贴合驱动件500为机械手、油缸或气缸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贴合平台,所述贴合平台设有镂空区,且所述贴合平台还设有朝所述镂空区延伸的承载部,第一待贴合件用于放置在所述贴合平台上、并与所述承载部接触;及
上料平台,所述上料平台能够穿过所述镂空区、并将所述第一待贴合件放置在所述贴合平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包括第一承载部及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一承载部与所述镂空区的其中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承载部与所述镂空区的另一侧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与所述第二承载部间隔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平台的外形轮廓与所述镂空区的侧壁轮廓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平台为工字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驱动件,所述上料驱动件与所述上料平台驱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上料平台靠近或远离所述贴合平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平台还设有第一吸气孔,所述上料平台设有第二吸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与所述贴合平台相对设置,所述固定机构用于固定第二待贴合件、并使所述第二待贴合件与所述第一待贴合件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安装板、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吸附件,所述吸附件用于与所述第二待贴合件吸附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贴合驱动件,所述贴合驱动件与所述固定机构驱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待贴合件靠近所述第一待贴合件。
CN201920318243.8U 2019-03-12 2019-03-12 贴合装置 Active CN2097757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18243.8U CN209775780U (zh) 2019-03-12 2019-03-12 贴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18243.8U CN209775780U (zh) 2019-03-12 2019-03-12 贴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75780U true CN209775780U (zh) 2019-12-13

Family

ID=68797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18243.8U Active CN209775780U (zh) 2019-03-12 2019-03-12 贴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757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080548A1 (en) Bearing flatform, bearing device and laser cutting apparatus
US10319614B2 (en) Wafer leveling device
KR102043656B1 (ko) 판 형상 부재의 이송 장치 및 흡착 패드
KR20190126050A (ko) 판유리의 제조 방법 및 판유리의 스냅핑 장치
CN204997683U (zh) 一种真空吸盘和带有真空吸盘的机械手
CN110461606B (zh) 用于处理基板的方法
TW202015873A (zh) 玻璃板的製造方法以及元件的製造方法
CN209775780U (zh) 贴合装置
CN106654065A (zh) 一种用于柔性屏基板的剥离设备及柔性屏的制造方法
US20130199242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JP5069382B1 (ja) 定盤ユニット
CN105035761B (zh) 脆性材料基板的搬送方法及搬送装置
KR20140133350A (ko) 고형 박판 분리 장치
KR102170518B1 (ko) 반송구, 반송 방법 및 반송구 유닛
CN216992596U (zh) 真空吸风治具及加工设备
JP7216476B2 (ja) 板状ワークの研削方法
CN205799294U (zh) 防止胶框变形的专用固定治具
CN218618098U (zh) 薄钢片蚀刻用的治具装置及传输装置
CN203371516U (zh) 基板装载匣及其固定件
JP6398622B2 (ja) 剥離装置および剥離方法
CN215401971U (zh) 一种间隔纸搬运装置和含该间隔纸搬运装置的取纸机器人
CN103594408A (zh) 非接触式基板载具及其基板垂直承载装置
CN214575830U (zh) 一种翻板器
CN210365691U (zh) 一种料盘
CN220755146U (zh) 柔性线路板垂直取板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