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71750U - 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771750U CN209771750U CN201822252455.9U CN201822252455U CN209771750U CN 209771750 U CN209771750 U CN 209771750U CN 201822252455 U CN201822252455 U CN 201822252455U CN 209771750 U CN209771750 U CN 2097717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magnetic valve
- air inlet
- adsorption tank
- branch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包括交替工作的第一吸附罐、第二吸附罐及排气结构,排气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吸附罐上部、第二吸附罐上部的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还包括补气结构,补气结构包括补气管道,补气管道的两端中的第一端与第一排气管连接,补气管道两端中的第二端与第二排气管连接,补气管道中部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与第一端之间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二电磁阀与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二单向阀,第一电磁阀设有第一进空气口,第二电磁阀连接有单向节流阀,单向节流阀具有第二进空气口。该处理装置设有补气结构,可以提高脱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加油站零售过程中及汽油存储过程中,轻烃组分容易逸至大气中,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种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行业俗称油气。国内常采用回收方法来处理油气,有溶剂吸收法、活性炭吸附法和冷凝法。
采用活性炭吸附方法的,如授权公告号CN101239696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加油站用油气排放处理装置及其吸附方法,该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吸附罐、第二吸附罐、抽气泵,抽气泵进口通过管道与地下油罐连接,抽气泵出口通过两个交替工作的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分别与第一吸附罐、第二吸附罐下部连接。两个吸附罐交替工作,分别通过第三阀门、第四阀门与排空气管相接。两个吸附罐下部又分别经两个交替工作的第五阀门及第六阀门与真空泵进口相接。该处理装置的原理如下,将地下油罐的油气经抽气泵抽入第一吸附罐或第二吸附罐,吸附罐将油气吸附分离,被分离出来的油气进入真空泵脱附浓缩,脱附浓缩的油气经缓冲罐后再排入地下油罐。该处理装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油气排放浓度,降低了环境污染程度。但是由于真空变压脱附不能一次性把所有油气分子全部脱附出吸附罐,脱附效果还不是很理想,有必要进一步优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附效果更好的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包括交替工作的第一吸附罐、第二吸附罐及排气结构,排气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吸附罐上部、第二吸附罐上部的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还包括补气结构,补气结构包括补气管道,补气管道的两端中的第一端与第一吸附罐上部连接或者与第一排气管连接,补气管道两端中的第二端与第二吸附罐上部连接或者与第二排气管连接,补气管道中部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与所述第一端之间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二电磁阀与所述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二单向阀,第一电磁阀设有第一进空气口,第二电磁阀连接有单向节流阀,单向节流阀具有第二进空气口,工作时,第二电磁阀先于第一电磁阀打开工作,第二电磁阀工作设定时间后关闭,第一电磁阀再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气管连接有第三电磁阀,第二排气管连接有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一排气管与第二排气管均与排气总管连接,第三电磁阀与第四电磁阀交替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还包括进抽气结构,进抽气结构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一进气支路、第一抽真空支路、第二进气支路、第二抽真空支路,第一进气支路、第一抽真空支路上分别设有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第二进气支路、第二抽真空支路上分别设有第七电磁阀、第八电磁阀,第一进气管设置在第一吸附罐下部,第二进气管设置在第二吸附罐下部,第一进气支路与第一抽真空支路并联后再与第一进气管连接,第二进气支路与第二抽真空支路并联后再与第二进气管连接,第一抽真空支路与第二抽真空支路并联后和真空泵连接;第五电磁阀与第六电磁阀交替工作,第七电磁阀与第八电磁阀交替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附罐、第二吸附罐均包括罐体,第一吸附罐、第二吸附罐的罐体结构相同,罐体内设有支撑板结构,支撑板结构用于支撑活性炭层且使得气体能够通过,罐体内于支撑板结构的下方设有折流板,折流板用于将从相应进气管进来气体分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的原理如下,当第一吸附罐吸附量达到设定值时,需要进行真空脱附。真空解析一定时间后,第二电磁阀先打开,开始微量补空气,由于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存在以及第一吸附罐、第二吸附罐两者有压差,补入的空气此时只能进入到第一吸附罐内,补气过一定时间后,第二电磁阀关闭,同时第一电磁阀开启,进行大量补空气,空气从第一吸附罐罐体上部进入,油气分子大空气分子的挤压下逐层向下,最终完全脱附。第一吸附罐、第二吸附罐交替工作,其中一个吸附罐脱附时,另一个吸附罐进行吸附。相对于现有技术,该处理装置设置有补气结构,可以提高脱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的补气结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中第一吸附罐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各标记对应的名称:1、第一吸附罐,2、补气管道,3、第一单向阀,4、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6、单向节流阀,7、第二吸附罐,8、第一排气管,9、第二排气管,10、折流板,11、第一进气管,12、第三电磁阀,13、第四电磁阀,14、第五电磁阀,15、第六电磁阀,16、第七电磁阀,17、第八电磁阀,18、真空泵,19、第二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包括交替工作的第一吸附罐、第二吸附罐7、排气结构、补气结构、进抽气结构以及控制装置。
第一吸附罐1、第二吸附罐7均包括罐体,第一吸附罐1、第二吸附罐7的罐体结构相同,罐体内设有支撑板结构,支撑板结构用于支撑活性炭层且使得气体能够通过。罐体内于支撑板结构的下方设有折流板10,折流板10用于将从相应进气管进来气体分流。折流板10设置在罐体下部的进气管的上方,对油气气流进行分散。油气均匀的穿越活性炭层,有利于活性炭充分吸收,增强吸附效果。
排气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吸附罐上部、第二吸附罐上部的第一排气管8、第二排气管9。第一排气管8连接有第三电磁阀12,第二排气管9连接有第四电磁阀13,所述第一排气管8与第二排气管9均与排气总管连接,第三电磁阀12与第四电磁阀13交替工作。
补气结构包括补气管道2,补气管道2的两端中的第一端与与第一排气管8连接,补气管道2两端中的第二端与第二排气管9连接。补气管道2中部设有补气电磁阀,补气电磁阀有第一电磁阀4、第二电磁阀5。第一电磁阀4与第一端之间设有第一单向阀3,第一单向阀3只允许空气从补气电磁阀处向第一吸附罐1内进空气。第二电磁阀5与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只允许空气从补气电磁阀处向第二吸附罐内进空气。第一电磁阀4设有第一进空气口,第二电磁阀5连接有单向节流阀6,单向节流阀6具有第二进空气口。第一电磁阀4、第二电磁阀5的进空气口处还设有消音器。第一进空气口、第二进空气口均与空气进气管连接。工作时,第二电磁阀5先于第一电磁阀4打开工作,第二电磁阀5工作设定时间后关闭,第一电磁阀4再打开。
进抽气结构包括第一进气管11、第二进气管19、第一进气支路、第一抽真空支路、第二进气支路、第二抽真空支路,第一进气支路、第一抽真空支路上分别设有第五电磁阀14、第六电磁阀15,第二进气支路、第二抽真空支路上分别设有第七电磁阀16、第八电磁阀17,第一进气管11设置在第一吸附罐1下部,第二进气管设置在第二吸附罐下部,第一进气支路与第一抽真空支路并联后再与第一进气管11连接,第二进气支路与第二抽真空支路并联后再与第二进气管19连接,第一抽真空支路与第二抽真空支路并联后和真空泵18连接;第五电磁阀14与第六电磁阀15交替工作,第七电磁阀16与第八电磁阀17交替工作。
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系统(PLC系统或单片机系统),上述的各电磁阀及真空泵18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吸附罐1、第二吸附罐7是交替吸附和脱附。第一吸附罐先吸附,第五电磁阀14打开,第三电磁阀12打开,为便于理解,其余未提到打开的电磁阀默认是暂时关闭的。油气从由第一进气支路进入第一吸附罐罐体,经过活性炭层的吸附,最后由第一排气管8排出。当第一吸附罐吸附量达到设定值时,该设定值由控制系统设定的吸附时间来控制,第五电磁阀14关闭、第三电磁阀12关闭,第七电磁阀16、第四电磁阀13打开,待处理的油气进入第二吸附罐7,切换成第二吸附罐7继续吸附。此时,真空泵18开始对第一吸附罐进行真空变压脱附,第六电磁阀15打开,真空解析一定时间后,第二电磁阀5先打开,开始微量补空气,由于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存在以及第一吸附罐1、第二吸附罐7两者有压差,补入的空气此时只能进入到第一吸附罐1内,补气过一定时间后,第二电磁阀5关闭,同时第一电磁阀4开启。由于第一电磁阀4没有设置节流阀,因此,可以进行大量补空气,空气从第一吸附罐罐体上部进入,油气分子大空气分子的挤压下逐层向下,最终完全脱附。高浓度的油气被解吸出吸附罐,部分凝结为液态汽油后重新回到储油罐。同理,当第二吸附罐7吸附量达到设定值时,切换成第一吸附罐1吸附,同时对第二吸附罐7真空脱附,补气结构对第二吸附罐7补气,过程类似于上述的对由第一吸附罐1切换成第二吸附罐7吸附的介绍,不再详述。第一吸附罐1、第二吸附罐7交替工作,实现第一吸附罐1、第二吸附罐7持续运转,保证了油气处理装置24小时处于运行和待机状态。
在其他实施例中,补气结构中的补气管道的设置方式也可改变,补气管道的第一端可以直接安装在第一吸附罐罐体上部,第二端可以直接安装在第二吸附罐罐体上部,补气管道不再连接在排气管上。
Claims (4)
1.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包括交替工作的第一吸附罐、第二吸附罐及排气结构,排气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吸附罐上部、第二吸附罐上部的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其特征在于: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还包括补气结构,补气结构包括补气管道,补气管道的两端中的第一端与第一吸附罐上部连接或者与第一排气管连接,补气管道两端中的第二端与第二吸附罐上部连接或者与第二排气管连接,补气管道中部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与所述第一端之间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二电磁阀与所述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二单向阀,第一电磁阀设有第一进空气口,第二电磁阀连接有单向节流阀,单向节流阀具有第二进空气口,工作时,第二电磁阀先于第一电磁阀打开工作,第二电磁阀工作设定时间后关闭,第一电磁阀再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管连接有第三电磁阀,第二排气管连接有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一排气管与第二排气管均与排气总管连接,第三电磁阀与第四电磁阀交替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还包括进抽气结构,进抽气结构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一进气支路、第一抽真空支路、第二进气支路、第二抽真空支路,第一进气支路、第一抽真空支路上分别设有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第二进气支路、第二抽真空支路上分别设有第七电磁阀、第八电磁阀,第一进气管设置在第一吸附罐下部,第二进气管设置在第二吸附罐下部,第一进气支路与第一抽真空支路并联后再与第一进气管连接,第二进气支路与第二抽真空支路并联后再与第二进气管连接,第一抽真空支路与第二抽真空支路并联后和真空泵连接;第五电磁阀与第六电磁阀交替工作,第七电磁阀与第八电磁阀交替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罐、第二吸附罐均包括罐体,第一吸附罐、第二吸附罐的罐体结构相同,罐体内设有支撑板结构,支撑板结构用于支撑活性炭层且使得气体能够通过,罐体内于支撑板结构的下方设有折流板,折流板用于将从相应进气管进来气体分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52455.9U CN209771750U (zh) | 2018-12-29 | 2018-12-29 | 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52455.9U CN209771750U (zh) | 2018-12-29 | 2018-12-29 | 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771750U true CN209771750U (zh) | 2019-12-13 |
Family
ID=68791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252455.9U Active CN209771750U (zh) | 2018-12-29 | 2018-12-29 | 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77175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571054A (zh) * | 2023-07-11 | 2023-08-11 | 北京晟启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油气回收处理系统 |
-
2018
- 2018-12-29 CN CN201822252455.9U patent/CN20977175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571054A (zh) * | 2023-07-11 | 2023-08-11 | 北京晟启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油气回收处理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99064B (zh) | 油气回收系统 | |
CN101259358B (zh) | 一种持续循环式油气吸附回收方法 | |
CN101239696B (zh) | 加油站用油气排放处理装置及其吸附方法 | |
CN107854955B (zh) | 一种含烃废气回收工艺及操作控制方法 | |
CN102295118B (zh) | 一种循环式原油储罐油气真空吸附回收系统 | |
CN209771750U (zh) | 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 | |
CN105944498A (zh) | 油气回收系统及油气回收方法 | |
CN1806894A (zh) | 油气吸收回收的方法及装置 | |
CN203874640U (zh) | 一种芳香烃类混合气体回收装置 | |
CN2597058Y (zh) | 碳吸附冷洗涤油气回收装置 | |
CN205925337U (zh) | 一种二级吸附回收系统 | |
CN212819023U (zh) | 压缩吸收膜吸附组合式油气回收装置 | |
CN213590085U (zh) | 加油站油气排放高效处理装置 | |
CN204522671U (zh) | 多级交接吸附法油气回收处理装置 | |
CN104548879B (zh) | 一种炼油厂酸性水罐排放气治理方法和装置 | |
CN205379781U (zh) | 一种常温柴油吸收-非钝化吸附有机气体处理装置 | |
CN203494363U (zh) | 一种新型的吸附法有机废气治理装置 | |
CN213668552U (zh) | 压缩冷凝膜吸附组合式油气回收装置 | |
CN205867912U (zh) | 一种新型尾气回收装置 | |
CN204429057U (zh) | 一种油气回收装置 | |
CN211159155U (zh) | 一种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装置 | |
CN204563872U (zh) | 一种挥发性有机气体的回收装置 | |
CN205556097U (zh) | 高效分子筛制氧机 | |
CN211585903U (zh) | 油气回收系统 | |
CN205709851U (zh) | 高效分子筛制氧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