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62280U - 电磁阀以及流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磁阀以及流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62280U
CN209762280U CN201920372606.6U CN201920372606U CN209762280U CN 209762280 U CN209762280 U CN 209762280U CN 201920372606 U CN201920372606 U CN 201920372606U CN 209762280 U CN209762280 U CN 2097622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hole
housing
closed state
tubular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726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村田大辅
小林庆多
安田智宏
高桥建郎
尾泽宪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Powertrain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oso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osok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osok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622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622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能小型化的结构的电磁阀以及流路装置。电磁阀中,可动部具有:轴部,从本体部向轴向另一侧突出,插入筒构件的内部;及阀体部,设于轴部,在闭状态下从轴向其中一侧堵塞第一孔部。筒构件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在轴向另一侧开口,且与设有第一孔部的面接触。阀体部将筒构件的内部分隔为第一收容部与第二收容部。筒构件具有将筒构件从内周面在径向上贯穿至外周面的贯穿孔及在闭状态下将第一流路部与第一收容部相连的连接流路部。连接流路部在闭状态下,经由位于较第一孔部更靠径向外侧的第二孔部而与第一流路部相连。在开状态下,第二流路部经由贯穿孔而与第二收容部相连。第一收容部且在闭状态下与第二流路部阻断。

Description

电磁阀以及流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阀以及流路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对流路进行开闭的电磁阀。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闭锁(latch)式电磁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250457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当利用所述那样的电磁阀来关闭流路时,会对电磁阀的阀体部施加在流路中流动的流体的压力。因而,当流路的流量相对较大时,为了将阀体部维持于关闭状态而需要相对较大的力,有时电磁阀大型化。
鉴于所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小型化的结构的电磁阀以及包括这种电磁阀的流路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阀的一个实施方式包括沿着在轴向上延伸的中心轴而可移动的可动部,可在第一流路部与位于所述第一流路部的轴向其中一侧的第二流路部经由第一孔部相连的开状态与堵塞所述第一孔部而阻断所述第一流路部与所述第二流路部的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电磁阀包括:本体部,具有使所述可动部在轴向上移动的螺旋管及收容所述螺旋管的外壳;及筒状的筒构件,从所述本体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所述可动部具有:轴部,从所述本体部向轴向另一侧突出,插入所述筒构件的内部;及阀体部,设于所述轴部,在所述闭状态下从轴向其中一侧堵塞所述第一孔部。所述筒构件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在轴向另一侧开口,且与设有所述第一孔部的面接触。所述阀体部将所述筒构件的内部分隔为第一收容部与位于所述第一收容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第二收容部。所述筒构件具有:贯穿孔,将所述筒构件从内周面在径向上贯穿至外周面;及连接流路部,在所述闭状态下将所述第一流路部与所述第一收容部相连。所述连接流路部在所述闭状态下,经由位于较所述第一孔部更靠径向外侧的第二孔部而与所述第一流路部相连。在所述开状态下,所述第二流路经由所述贯穿孔而与所述第二收容部相连。所述第一收容部可收容在所述第一流路部中流动的流体,且在所述闭状态下与所述第二流路部阻断。
本实用新型的流路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包括:所述电磁阀;以及流路部,具有所述第一流路部、所述第二流路部及所述第一孔部。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使电磁阀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包括本实施方式的流路装置的流路系统的截面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包括本实施方式的流路装置的流路系统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电磁阀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电磁阀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电磁阀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电磁阀的截面图。
符号的说明
10:流路装置
20:流路部
21:第一流路部
22:第二流路部
22a:阀收容部
25:第一孔部
29、229:第二孔部
30、130、230:电磁阀
40:本体部
41:外壳
42:螺旋管
50:可动部
51:轴部
52:阀体部
60、160、260:筒构件
60d、160d:贯穿孔
63b、63c:密封构件
66、166、266:连接流路部
66a、166a、266a:第一部分
66b、166b、266b:第二部分
91:第一收容部
92:第二收容部
161:第一筒构件
162:第二筒构件
167:嵌合构件
CS:闭状态
J:中心轴
OS:开状态
W: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各附图中,Z轴方向是以正侧为上侧且以负侧为下侧的上下方向。作为各附图中适当表示的假想轴的中心轴J的轴向与Z轴方向(即上下方向)平行。以下的说明中,将与中心轴J的轴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本实施方式中,上侧相当于轴向其中一侧,下侧相当于轴向另一侧。此外,所谓上下方向、上侧及下侧,仅为用于说明各部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为这些名称所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流路装置10包括供流体W流动的流路部20及用以开闭流路部20的电磁阀30。流体W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为水。图1中,表示电磁阀30打开而流体W在流路部20内流动的开状态OS。图2中,表示电磁阀30关闭而阻塞流路部20内的流体W的流动的闭状态CS。电磁阀30可在开状态OS与闭状态CS之间进行切换。
本实施方式的流路装置10是流路系统1所具备。流路系统1是将被冷却体5冷却的冷却系统。流路系统1例如搭载于车辆。被冷却体5例如是车辆的驱动部。
流路系统1包括泵部2、流体冷却部3、流体箱4、被冷却体5及流路装置10。泵部2将流体箱4内的流体W送至被冷却体5。流体冷却部3将流路部20内的流体W冷却。流体冷却部3设于流路部20中泵部2与被冷却体5之间的部分。
流路部20具有第一流路部21、第二流路部22、流入部23及流出部24。流入部23是从流体箱4延伸至泵部2的流路。流出部24是从被冷却体5延伸至流体箱4的流路。第一流路部21是从泵部2延伸的流路。第一流路部21中,由泵部2输送的流体W流入。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流路部21中设有流体冷却部3。
第二流路部22是从第一流路部21延伸至被冷却体5的流路。第二流路部22位于第一流路部21的上侧。第一流路部21与第二流路部22经分隔壁部27在轴向上分隔。分隔壁部27为在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壁,构成第一流路部21的上侧的壁部的一部分及第二流路部22的下侧的壁部的一部分。分隔壁部27具有在轴向上贯穿分隔壁部27的第一孔部25。即,流路部20具有第一孔部25。虽图示省略,但第一孔部25例如为圆形的孔。在图1所示的开状态OS下,第一流路部21与第二流路部22经由第一孔部25而相连。
第二流路部22具有安装有电磁阀30的安装孔26。安装孔26设于第二流路部22的壁部中上侧的上壁部28。安装孔26在轴向上贯穿上壁部28。安装孔26位于第一孔部25的上侧。虽图示省略,但安装孔26例如为圆形的孔。安装孔26的内径大于第一孔部25的内径。
此外,本说明书中所谓“第二流路部位于第一流路部的上侧”,只要第二流路部中经由孔部而与第一流路部相连的部分位于第一流路部中经由孔部而与第二流路部相连的部分的上侧即可。即,本说明书中,所谓“第二流路部位于第一流路部的上侧”,也包括第二流路部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流路部的下侧那样的情况。
第二流路部22具有阀收容部22a。阀收容部22a是第二流路部22中的第一流路部21相连之侧的端部。阀收容部22a位于第一流路部21的上侧。阀收容部22a与第一孔部25相连。阀收容部22a的上侧的端部与安装孔26相连。虽图示省略,但沿着轴向观看,阀收容部22a为圆形状。
如图1所示,在开状态OS下,流体箱4内的流体W借由泵部2经由流入部23而流入第一流路部21。流入第一流路部21的流体W经由第一孔部25而流入第二流路部22。流入第二流路部22的流体W将被冷却体5冷却,经由流出部24而回到流体箱4。这样,在开状态OS下,能够使流体W在流体箱4与流路部20之间循环,利用流体W将被冷却体5冷却。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闭状态CS下,利用电磁阀30堵塞第一孔部25而阻断第一流路部21与第二流路部22。由此,第二流路部22中并未流动流体W,而停止被冷却体5的冷却。
电磁阀30固定于流路部20。更详细而言,电磁阀30经由安装孔26而安装于阀收容部22a,固定于第二流路部22的上壁部28。如图3及图4所示,电磁阀30包括本体部40、可动部50、筒构件60、弹性构件80及密封构件63b、密封构件63c。此外,图3表示开状态OS,图4表示闭状态CS。
本体部40具有外壳41、螺旋管42、第一磁性构件44a、第二磁性构件44b、间隔件45、衬套46a、衬套46b及O形环47a、O形环47b。外壳41收容螺旋管42。外壳41为磁性材料。外壳41固定于上壁部28。外壳41具有第一外壳41a及第二外壳41b。
第一外壳41a具有外壳本体41c、圆环板部41d及保持部41e。外壳本体41c为在下侧开口的有盖筒状。本实施方式中,外壳本体41c为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筒状。圆环板部41d从外壳本体41c的下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展。保持部41e是从圆环板部41d的径向外缘部向下侧突出的筒状。
第二外壳41b为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虽图示省略,但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外壳41b为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板状。第二外壳41b嵌合于保持部41e的径向内侧。第二外壳41b将第一外壳41a的下侧的开口闭合。第二外壳41b具有在轴向上贯穿第二外壳41b的中央部的外壳贯穿孔41f。
螺旋管42具有绕线筒部42a、线圈43及模塑部42b。绕线筒部42a为在轴向上延伸且在轴向两侧开口的筒状。本实施方式中,绕线筒部42a为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筒状。绕线筒部42a的下侧的端部与第二外壳41b接触。绕线筒部42a的上侧的端部与第一外壳41a的上侧的盖部接触。线圈43卷绕在绕线筒部42a的外周面上。模塑部42b包覆绕线筒部42a的径向外侧及线圈43的径向外侧。
第一磁性构件44a及第二磁性构件44b为在轴向上延伸且在轴向两侧开口的筒状。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构件44a及第二磁性构件44b为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筒状。第一磁性构件44a及第二磁性构件44b嵌合于绕线筒部42a的径向内侧。第一磁性构件44a的下侧的端部与第二外壳41b接触。第二磁性构件44b位于第一磁性构件44a的上侧。第二磁性构件44b的上侧的端部与第一外壳41a的上侧的盖部接触。第一磁性构件44a及第二磁性构件44b为磁性材料。
间隔件45为在轴向上延伸且在轴向两侧开口的筒状。本实施方式中,间隔件45为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筒状。间隔件45位于第一磁性构件44a与第二磁性构件44b的轴向之间。间隔件45的轴向两端部与各磁性构件接触。间隔件45为非磁性材料。间隔件45例如是由树脂所构成。
衬套46a、衬套46b为在轴向上延伸且在轴向两侧开口的筒状。本实施方式中,衬套46a、衬套46b为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筒状。衬套46a的下侧的端部嵌合于外壳贯穿孔41f。衬套46a的上侧的部分嵌合于第一磁性构件44a的径向内侧。衬套46b嵌合于第二磁性构件44b的径向内侧。
O形环47a、O形环47b为沿着周向的环状。本实施方式中,O形环47a、O形环47b为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环状。O形环47a位于绕线筒部42a的上侧的端部与第一外壳41a的上侧的盖部之间。O形环47a与绕线筒部42a和第一外壳41a接触,将绕线筒部42a与第一外壳41a之间密封。O形环47b位于绕线筒部42a的下侧的端部与第二外壳41b之间。O形环47b与绕线筒部42a和第二外壳41b接触,将绕线筒部42a与第二外壳41b之间密封。
可动部50沿着在轴向上延伸的中心轴J而可移动。可动部50具有轴部51、阀体部52及芯部53。轴部51沿着中心轴J延伸。轴部51为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柱状。轴部51的上侧的部分插入本体部40的内部。轴部51从本体部40向下侧突出,插入筒构件60的内部。轴部51嵌合于衬套46a的径向内侧,在轴向上可移动地经衬套46a支撑。
阀体部52设于轴部51。更详细而言,阀体部52与轴部51的下侧的端部相连。本实施方式中,阀体部52例如为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柱状。阀体部52的外径大于轴部51的外径及第一孔部25的内径。阀体部52的外径与筒构件60的内径大致相同。
阀体部52位于筒构件60的内部。阀体部52嵌合于筒构件60的内部。阀体部52的外周面与筒构件60的内周面接触。当可动部50在轴向上移动时,阀体部52的外周面相对于筒构件60的内周面而滑动,并且在轴向上移动。本实施方式中,阀体部52与轴部51例如为同一个单一构件的一部分。
阀体部52的上侧的面为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位于下侧的弯曲面。阀体部52的上侧的面为第一受压面52a。阀体部52的下侧的面为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位于上侧的弯曲面。阀体部52的下侧的面包含第二受压面52b。第二受压面52b为在闭状态CS下经由第一孔部25而在第一流路部21中露出的部分。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受压面52b为阀体部52的下侧的面中的中央部分。第二受压面52b的面积小于第一受压面52a的面积。
如图4所示,阀体部52在闭状态CS下从上侧堵塞第一孔部25。在闭状态CS下,阀体部52的下侧的面与分隔壁部27的上侧的面中第一孔部25的缘部接触。第二受压面52b在闭状态CS下,从第一流路部21内的流体W受到朝向上侧的压力。
芯部53在轴向上延伸。本实施方式中,芯部53为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筒状。芯部53嵌合于轴部51的外周面而固定。芯部53嵌合于衬套46b的径向内侧,且在轴向上可移动地经衬套46b支撑。芯部53为磁性材料。
弹性构件80位于第一磁性构件44a与芯部53的轴向之间。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构件80为在轴向上延伸的线圈弹簧。弹性构件80的上侧的端部与芯部53接触。弹性构件80的下侧的端部与第一磁性构件44a接触。弹性构件80经由芯部53而对可动部50施加朝向上侧的弹性力Fs。
若从图3所示的开状态OS向螺旋管42的线圈43供给电流,则在线圈43的径向内侧产生从上侧朝向下侧的磁场。由此,磁通依次通过第二磁性构件44b、芯部53、第一磁性构件44a、第二外壳41b、外壳本体41c,产生从外壳本体41c的上侧的盖部回到第二磁性构件44b的磁路。芯部53因所述磁路而受到朝向下侧的电磁力Fm。因此,芯部53向下侧移动,轴部51及阀体部52也向下侧移动。这样,螺旋管42能够使可动部50在轴向上移动。如图4所示,可动部50向下侧移动,由此阀体部52将第一孔部25堵塞,从开状态OS切换到闭状态CS。
另一方面,若在闭状态CS下停止向螺旋管42的线圈43供给电流,则所述磁路消失,芯部53中产生的电磁力Fm也消失。由此,因阀体部52从第一流路部21内的流体W受到的朝向上侧的流体力Fw2、及芯部53从弹性构件80受到的朝向上侧的弹性力Fs,可动部50向上侧移动,而将第一孔部25开放。因此,从闭状态CS切换到开状态OS。
如以上那样,电磁阀30通过切换向螺旋管42的线圈43的电流供给与停止,而能够开闭第一孔部25,从而在开状态OS与闭状态CS之间进行切换。
筒构件60为从本体部40向下侧延伸的筒状。本实施方式中,筒构件60为以中心轴J为中心且在轴向两侧开口的圆筒状。筒构件60固定于本体部40的下侧。筒构件60经由安装孔26而插入第二流路部22的内部。更详细而言,筒构件60嵌合于设于第二流路部22的阀收容部22a。筒构件60固定于第二流路部22。本实施方式中,筒构件60为单一的构件。
筒构件60具有筒构件本体60a及突出部60b。筒构件本体60a为在轴向上延伸的圆筒状的部分。筒构件本体60a嵌合于阀收容部22a。筒构件本体60a的上侧的端部与第二外壳41b的下侧的面中径向外缘部接触并固定。由此,筒构件本体60a的上侧的端部固定于本体部40。在筒构件本体60a的上侧的端部与第二外壳41b的下侧的面之间设有O形环64。O形环64为沿着周向的环状。利用O形环64将筒构件本体60a的上侧的端部与第二外壳41b的下侧的面之间密封。
筒构件本体60a的下侧的端部在下侧开口,与分隔壁部27的上侧的面接触。即,筒构件60的下侧的端部在下侧开口,且与设有第一孔部25的面接触。筒构件本体60a位于较第一孔部25更靠径向外侧。沿着轴向观看,筒构件本体60a包围第一孔部25。
筒构件本体60a具有从筒构件本体60a的外周面向径向内侧凹陷的槽部60c。槽部60c为沿着周向的圆环状。槽部60c设于筒构件本体60a的外周面中嵌合于安装孔26的部分。在槽部60c嵌入O形环63。O形环63a与槽部60c的槽底面和安装孔26的内周面接触。O形环63a将筒构件本体60a的外周面与安装孔26的内周面之间密封。由此,能够抑制第二流路部22内的流体W从安装孔26向外部泄漏。
筒构件本体60a具有在径向上贯穿筒构件本体60a的壁部的贯穿孔60d。即,筒构件60具有将筒构件60从内周面在径向上贯穿至外周面的贯穿孔60d。贯穿孔60d设于筒构件本体60a的下侧的部分。如图3所示,贯穿孔60d在开状态OS下将后述的第二收容部92与第二流路部22相连。由此,在开状态OS下,在第一流路部21内流动的流体W从第一孔部25流入第二收容部92,并经由贯穿孔60d流向第二流路部22。而且,如图4所示,贯穿孔60d在闭状态CS下由阀体部52的外周面所堵塞。
筒构件本体60a具有从筒构件本体60a的下侧的端面向上侧凹陷的槽部60e、槽部60f。槽部60e、槽部60f为沿着周向的圆环状。槽部60e位于槽部60f的径向外侧。在槽部60e配置有密封构件63b。在槽部60f配置有密封构件63c。
本实施方式中,密封构件63b、密封构件63c为沿着周向的环状,嵌入至槽部60e、槽部60f。密封构件63b、密封构件63c为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环状。密封构件63b、密封构件63c例如为O形环。密封构件63b、密封构件63c与槽部60e、槽部60f的槽底面和分隔壁部27的上侧的面接触。由此,密封构件63b、密封构件63c将筒构件本体60a的下侧的端面与分隔壁部27的上侧的面之间密封。即,密封构件63b、密封构件63c将筒构件60的下侧的端部与设有第一孔部25的面之间密封。由此,在贯穿孔60d被阀体部52的外周面堵塞的闭状态CS下,能够抑制筒构件60的内部的流体W向第二流路部22泄漏。
突出部60b从筒构件本体60a的上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突出部60b为沿着周向的圆环状。突出部60b位于上壁部28的上侧的面中安装孔26的周缘部的上侧。
筒构件60的内部是由阀体部52在轴向上分隔。阀体部52将筒构件60的内部分隔为第一收容部91与第二收容部92。第一收容部91为筒构件60的内部中经阀体部52分隔的上侧的部分。第二收容部92为筒构件60的内部中经阀体部52分隔的下侧的部分。第二收容部92位于第一收容部91的下侧。
第一收容部91可收容在第一流路部21中流动的流体W。第一收容部91的内部中上侧的端部位于较安装孔26更靠上侧。如图4所示,第一收容部91在闭状态CS下与第二流路部22阻断。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收容部91是由本体部40、阀体部52及筒构件60包围而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收容部92是由阀体部52、筒构件60及分隔壁部27包围而构成。如图3所示,在开状态OS下第二流路部22经由贯穿孔60d而与第二收容部92相连。由此,第二收容部92可收容在第二流路部22中流动的流体W。
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收容部91的容积及第二收容部92的容积在开状态OS与闭状态CS下变化。闭状态CS下的第一收容部91的容积大于开状态OS下的第一收容部91的容积。闭状态CS下的第二收容部92的容积小于开状态OS下的第二收容部92的容积。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收容部92中成为在开状态OS及闭状态CS两者下收容有流体W的状态。
筒构件60还具有将电磁阀30的外部与筒构件60的内部相连的连接流路部66。连接流路部66在闭状态CS下,经由位于较第一孔部25更靠径向外侧的第二孔部29而与第一流路部21相连。第二孔部29为在轴向上贯穿分隔壁部27的孔。如图4所示,连接流路部66在闭状态CS下将第一流路部21与第一收容部91相连。
因此,在图4所示的闭状态CS下,成为流体W从第一流路部21经由连接流路部66流入第一收容部91内的状态。由此,因第一收容部91内的流体W的压力而对阀体部52的第一受压面52a施加朝向下侧的流体力Fw1。因此,能够利用流体力Fw1来抵消因第一流路部21内的流体W的压力而对阀体部52的第二受压面52b施加的流体力Fw2的至少一部分。因此,能够利用阀体部52堵塞第一孔部25,减小维持于闭状态CS所需要的电磁阀30的输出。由此,能够使电磁阀30小型化。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所谓电磁阀30的输出,为电磁力Fm。本实施方式的闭状态CS是通过电磁力Fm与流体力Fw1的合计大于流体力Fw2与来自弹性构件80的弹性力Fs的合计而维持。
而且,例如第一孔部25的开口面积越大,越能减小在开状态OS下从第一流路部21向第二流路部22流动的流体W的损失。但另一方面,第一孔部25的开口面积越大,对阀体部52的第二受压面52b施加的流体力Fw2越变大。因此,以前若欲抑制流体W的损失而增大第一孔部25的开口面积,则需要增大电磁阀的输出,有时电磁阀大型化。
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上文所述,能够减小维持闭状态CS所需要的电磁阀30的输出。因此,能够不改变电磁阀30的输出,抵抗较以前更大的流体力Fw2而维持闭状态CS。由此,能够不使电磁阀30大型化而使第一孔部25的开口面积较以前更大,从而能够减少在流路部20中流动的流体W的损失。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设有将筒构件60的下侧的端部与设有第一孔部25的面之间密封的密封构件63b、密封构件63c。因此,在闭状态CS下,即便第一收容部91内的流体W从阀体部52的外周面与筒构件60的内周面之间泄漏至第二收容部92内时,也能够抑制流体W从第二收容部92内向第二流路部22泄漏。由此,能够在闭状态CS下适宜地阻断第一收容部91与第二流路部22,从而能够适宜地维持闭状态CS。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受压面52a的面积大于第二受压面52b的面积。另外,第一收容部91与第一流路部21彼此相连,因此第一收容部91内的流体W的压力与第一流路部21内的流体W的压力大致相同。由此,能够使对第一受压面52a施加的流体力Fw1的大小大于对第二受压面52b施加的流体力Fw2的大小。因此,能够利用流体力Fw1来抵消对第二受压面52b施加的朝向上侧的流体力Fw2,且增大将阀体部52按压于第一孔部25的朝向下侧的力。因此,能够使维持闭状态CS所需要的电磁阀30的输出更小。由此,能够使电磁阀30更为小型化。
连接流路部66具有第一部分66a及第二部分66b。第一部分66a从筒构件60的下侧的端面向上侧延伸。更详细而言,第一部分66a从筒构件60的下侧的端面中设有槽部60e的部分与设有槽部60f的部分的径向之间的部分,向上侧直线状地延伸。第一部分66a配置于周向上与贯穿孔60d不同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66a隔着中心轴J而与贯穿孔60d配置于径向的相反侧。沿着轴向观看,第一部分66a与第二孔部29重叠。第一部分66a的上侧的端部位于较筒构件60的轴向的中心更靠上侧。
第二部分66b从第一部分66a向径向内侧延伸至筒构件60的内周面。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66b从第一部分66a的上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如图3及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66b在开状态OS及闭状态CS的任一状态下均向第一收容部91的内部开口。第二部分66b例如是通过设置在径向上贯穿筒构件本体60a的壁部的孔部后,利用塞构件65堵塞此孔部的径向外侧的部分而制作。
通过这样设置连接流路部66,流体W从在第一流路部21中露出的第一部分66a的下端部的开口经由第二孔部29流入第一部分66a。接着,流入第一部分66a的流体W从第二部分66b流入第一收容部91。由此,在闭状态CS下,成为在第一收容部91内收容有流体W的状态。此外,如图3所示,在开状态OS下,第一收容部91也经由连接流路部66与第一流路部21相连,因而流体W流入第一收容部91内。
(第一变形例)
图5表示本变形例的电磁阀130的开状态OS。图6表示本变形例的电磁阀130的闭状态CS。如图5及图6所示,本变形例的电磁阀130中,筒构件160具有第一筒构件161及第二筒构件162。第一筒构件161与第二筒构件162彼此为不同构件。第一筒构件161及第二筒构件162为在轴向上延伸的筒状。本变形例中,第一筒构件161及第二筒构件162为以中心轴J为中心且在轴向两侧开口的圆筒状。第二筒构件162位于第一筒构件161的径向外侧。即,第一筒构件161插入第二筒构件162的内部。
第一筒构件161具有第一筒构件本体161a及第一突出部161b。第一筒构件本体161a为在轴向上延伸的圆筒状的部分。第一筒构件本体161a的下侧的端面与分隔壁部27的上侧的面接触。在第一筒构件本体161a的下侧的端面设有供密封构件63c嵌合的槽部。第一突出部161b从第一筒构件本体161a的上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本变形例中,第一突出部161b为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且为沿着周向的圆环状。
第二筒构件162具有第二筒构件本体162a及第二突出部162b。第二筒构件本体162a为在轴向上延伸的圆筒状的部分。第二筒构件本体162a隔开间隙而与第一筒构件本体161a的径向外侧相向地配置。第二筒构件本体162a的下侧的端面与分隔壁部27的上侧的面接触。在第二筒构件本体162a的下侧的端面设有供密封构件63b嵌合的槽部。
第二突出部162b从第二筒构件本体162a的上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本变形例中,第二突出部162b为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且为沿着周向的圆环状。第二突出部162b位于第一突出部161b的下侧。第一突出部161b的径向外侧的部分与第二突出部162b以彼此接触的状态在轴向上重叠,构成与图3及图4中所示的突出部60b相同的部分。
本变形例中,连接流路部166的第一部分166a位于第一筒构件161与第二筒构件162的径向之间。即,第一部分166a是由第二筒构件162的内周面、与插入第二筒构件162的内部的第一筒构件161的外周面的径向间隙所构成。本变形例中,第一部分166a为在轴向上延伸的圆筒状。
连接流路部166的第二部分166b为将第一筒构件161从外周面在径向上贯穿至内周面的孔。第二部分166b设于第一筒构件本体161a的上侧的部分。
这样,本变形例中,能够通过将两个筒构件隔开间隙在径向上重合而容易地制作第一部分166a。而且,能够通过将径向内侧的第一筒构件161的壁部在径向上贯穿而容易地制作第二部分166b。因此,根据本变形例,能够容易地制作连接流路部166。
本变形例中,贯穿孔160d是由将第一筒构件161的下侧的部分的壁部在径向上贯穿的第一贯穿孔161c及将第二筒构件162的下侧的部分的壁部在径向上贯穿的第二贯穿孔162c所构成。本变形例的电磁阀130还包括嵌合于贯穿孔160d的嵌合构件167。
嵌合构件167为在径向两侧开口的筒状。嵌合构件167从第二贯穿孔162c经过第一部分166a在径向上延伸至第一贯穿孔161c。嵌合构件167的径向内侧的部分嵌合于第一贯穿孔161c。嵌合构件167的径向外侧的部分嵌合于第二贯穿孔162c。如图5所示,嵌合构件167的内部在开状态OS下将第二收容部92与第二流路部22相连。通过这样设置嵌合构件167,能够将第一筒构件161和第二筒构件162的径向间隙、即第一部分166a与贯穿孔160d阻断,并且将第二收容部92与第二流路部22相连。因此,能够抑制流体W从第一部分166a经由贯穿孔160d向第二流路部22泄漏。
(第二变形例)
图7表示本变形例的电磁阀230的开状态OS。图8表示本变形例的电磁阀230的闭状态CS。如图7及图8所示,本变形例的电磁阀230中,连接流路部266的第一部分266a为从筒构件260的外周面向径向内侧凹陷的槽。因此,能够通过在筒构件260的外周面设置槽而制作第一部分266a。由此,能够容易地制作连接流路部266。
第一部分266a从筒构件260的下侧的端面的径向外缘部向上侧直线状地延伸。第一部分266a的径向外侧的开口被阀收容部22a的内周面堵塞。第一部分266a的下侧的端部经由第二孔部229而与第一流路部21相连。本变形例中,第二部分266b为从第一部分266a的槽底面贯穿筒构件260至筒构件260的内周面的孔。本变形例中,筒构件260为单一的构件。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也能够采用以下的其他结构。阀体部的形状只要将筒构件的内部分隔为第一收容部与第二收容部,则并无特别限定。第一受压面的面积与第二受压面的面积也可彼此相同。
连接流路部只要设于筒构件,且在闭状态CS下将第一流路部与第一收容部相连,则并无特别限定。连接流路部也可弯曲地延伸。连接流路部也可设有多个。连接流路部的个数并无特别限定。连接流路部也可在开状态OS下不将第一流路部与第一收容部相连。图3及图4所示的电磁阀30和图5及图6所示的电磁阀130中,筒构件也可不嵌合于阀收容部22a。
此外,所述实施方式的电磁阀以及流路装置的用途并无特别限定。而且,以上所说明的各结构能在不相互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

Claims (7)

1.一种电磁阀,包括沿着在轴向上延伸的中心轴而可移动的可动部,能在第一流路部与位于所述第一流路部的轴向其中一侧的第二流路部经由第一孔部相连的开状态与堵塞所述第一孔部而阻断所述第一流路部与所述第二流路部的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电磁阀的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部,具有使所述可动部在轴向上移动的螺旋管及收容所述螺旋管的外壳;及
筒状的筒构件,从所述本体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
所述可动部具有:
轴部,从所述本体部向轴向另一侧突出,插入所述筒构件的内部;及
阀体部,设于所述轴部,在所述闭状态下从轴向其中一侧堵塞所述第一孔部,
所述筒构件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在轴向另一侧开口,且与设有所述第一孔部的面接触,
所述阀体部将所述筒构件的内部分隔为第一收容部与位于所述第一收容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第二收容部,
所述筒构件具有:
贯穿孔,将所述筒构件从内周面在径向上贯穿至外周面;及
连接流路部,在所述闭状态下将所述第一流路部与所述第一收容部相连,
所述连接流路部在所述闭状态下,经由位于较所述第一孔部更靠径向外侧的第二孔部而与所述第一流路部相连,
在所述开状态下,所述第二流路部经由所述贯穿孔而与所述第二收容部相连,
所述第一收容部能收容在所述第一流路部中流动的流体,且在所述闭状态下与所述第二流路部阻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流路部具有:
第一部分,从所述筒构件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面向轴向其中一侧延伸;及
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向径向内侧延伸至所述筒构件的内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筒构件具有:
第一筒构件,在轴向上延伸;及
第二筒构件,在轴向上延伸,位于所述第一筒构件的径向外侧,
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筒构件与所述第二筒构件的径向之间,
所述第二部分为将所述第一筒构件从外周面在径向上贯穿至内周面的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嵌合于所述贯穿孔的嵌合构件,
所述嵌合构件为在径向两侧开口的筒状,在所述开状态下将所述第二收容部与所述第二流路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为从所述筒构件的外周面向径向内侧凹陷的槽,
所述第二部分为从所述槽的槽底面贯穿所述筒构件至所述筒构件的内周面的孔,
所述筒构件嵌合于设于所述第二流路部的阀收容部,
所述第一部分的径向外侧的开口被所述阀收容部的内周面所堵塞。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构件,将所述筒构件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与设有所述第一孔部的面之间密封。
7.一种流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阀;及
流路部,具有所述第一流路部、所述第二流路部及所述第一孔部。
CN201920372606.6U 2018-03-26 2019-03-22 电磁阀以及流路装置 Active CN20976228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58260 2018-03-26
JP2018058260A JP7087537B2 (ja) 2018-03-26 2018-03-26 電磁弁、および流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62280U true CN209762280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106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72606.6U Active CN209762280U (zh) 2018-03-26 2019-03-22 电磁阀以及流路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87537B2 (zh)
CN (1) CN209762280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93941B2 (ja) * 2019-07-22 2023-06-20 ニデックパワートレイン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磁弁、および流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618782Y1 (zh) * 1967-06-22 1971-06-30
JPH0227738Y2 (zh) * 1985-04-04 1990-07-26
JPH0341179Y2 (zh) * 1987-06-29 1991-08-29
ES2048346T3 (es) * 1990-03-03 1994-03-16 Guenther Herbert Gmbh Distribuidor.
JPH05141560A (ja) * 1991-11-15 1993-06-08 Keihin Seiki Mfg Co Ltd 流体制御弁
JP4216917B2 (ja) 1997-11-21 2009-01-28 Tdk株式会社 チップビーズ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18782B2 (ja) 2004-12-01 2011-01-26 サミー株式会社 弾球遊技機の枠構造
JP2008045666A (ja) * 2006-08-16 2008-02-28 Nippon M K S Kk ソレノイド比例制御バルブ
JP4921186B2 (ja) 2007-01-22 2012-04-25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電磁弁
WO2008090606A1 (ja) 2007-01-24 2008-07-31 Fujitsu Limited 情報検索プログラム、該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情報検索装置、および情報検索方法
JP5572809B2 (ja) * 2010-09-30 2014-08-20 株式会社テージーケー 制御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68091A (ja) 2019-10-03
JP7087537B2 (ja) 2022-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19390A (en) Solenoid operated valve apparatus
CN211788419U (zh) 电磁阀
CN209762280U (zh) 电磁阀以及流路装置
CN209839181U (zh) 电磁阀以及流路装置
US9995404B2 (en) Seat valve
JPS63298416A (ja) 圧力調整弁
CN209762251U (zh) 电磁阀以及流路装置
CN210266108U (zh) 电磁阀和流路装置
CN108138893B (zh) 隔振装置
CN213088783U (zh) 电磁阀及流路装置
US20200408320A1 (en) Electromagnetic valve
CN213088784U (zh) 电磁阀及流路装置
JP4054932B2 (ja) 流体圧力制御用の電磁弁
JP2000097361A (ja) 電磁弁
JP2021162116A (ja) バルブ装置
KR101944993B1 (ko) 현가장치의 드라이브 모드 전환을 위한 에어스프링용 스위처블 솔레노이드 밸브 조립체
JP2690984B2 (ja) 電磁弁
KR100840775B1 (ko) 솔레노이드밸브
CN213419895U (zh) 切换阀
JP2021017947A (ja) 電磁弁、および流路装置
JP2599102Y2 (ja) 電磁弁
JP7185413B2 (ja) 車両用冷却システム
JP2021165586A (ja) 電磁弁、およびバルブ装置
JPH06294363A (ja) 電磁式燃料噴射弁
CN116928264A (zh) 阻尼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