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43327U - 一种连结器具及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结器具及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43327U
CN209743327U CN201822218727.3U CN201822218727U CN209743327U CN 209743327 U CN209743327 U CN 209743327U CN 201822218727 U CN201822218727 U CN 201822218727U CN 209743327 U CN209743327 U CN 209743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ave
male member
female member
convex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187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昌文芳
李江林
沈阳
陈尚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Luj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Lu Lu Display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Lu Lu Display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Lu Lu Display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187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43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43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4332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Furniture Connections (AREA)
  • Assembled She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结器具及组件,包括凸型构件和凹型构件,凸型构件上设有轴部,凹型构件采用筒状结构,凹型构件上设有嵌插部,嵌插部供所述轴部插入并嵌合,凸型构件通过轴部和嵌插部可装卸地进行连结;所述轴部在外表面沿着轴线方向设有多个凸部,凸部采用以轴部的轴线为中心沿着圆周方向突出的结构;所述嵌插部在内表面沿着轴线方向设有多个凹部,凹部采用以嵌插部的轴线为中心沿着圆周方向凹陷的结构;所述轴部和嵌插部通过凸部和凹部进行卡合而连结,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凸型构件和凹型构件的连结和解除,便于组合家具的拆卸和安装,效率非常高。

Description

一种连结器具及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合家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连结器具及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一种组合家具,其通过自由组合并连结多个板材而组装成各种形态。例如,在组装作为组合家具的架柜时,由顶板和底板、左右的侧板构成框体,向该框体安装背板,再向框体的内侧安装多个搁板。此时,作为将顶板、底板、侧板、背板及搁板互相组装起来的连结器具,可例举螺钉等。
然而,在将板材彼此重合的状态下利用改锥旋入螺钉而将各板材互相连结起来时,旋入操作需要很大的力量,对于女性、高龄人士来说并非简单的操作。此外,在向板材旋入螺钉的旋入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下,螺钉还可能穿透板材而导致板材破损。
因此,已知有一种结合构造,在该结构中,为了结合多个板材,通过将插入一板材中的接合构件即凸型构件压入到插入另一板材中的卡合构件即凹型构件,从而在不使用改锥等工具的情况下将多个板材互相结合起来,现有的结合构造包括一定长度的作为棒状构件的凸型构件和中空的凹型构件。在凸型构件的外表面包括接合构件卡合部,该接合构件卡合部连续地形成有具有同心圆状凹凸的卡定部。卡定部具有相对于凸型构件的长度方向以规定角度形成的第1倾斜面和大致垂直地形成的第2倾斜面。在凹型构件的内表面形成有多个钩部。当向凹型构件插入凸型构件时,卡定部卡定于该凹型构件的钩部,凸型构件和凹型构件便成为嵌合状态,凸型构件和凹型构件一旦嵌合,那么凸型构件的卡定部和凹型构件的钩部之间的嵌合状态除非被破坏否则无法解除。因此,在误组装了各板材的情况、为了变更设置场所而要暂时分解移动家具的情况下,必须破坏凸型构件的卡定部和凹型构件的钩部来解除板材彼此间的连结状态,针对上述问题,特设计本实用新型加以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结器具及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结器具,包括凸型构件和凹型构件,凸型构件上设有轴部,凹型构件采用筒状结构,凹型构件上设有嵌插部,嵌插部供所述轴部插入并嵌合,凸型构件通过轴部和嵌插部可装卸地进行连结;
所述轴部在外表面沿着轴线方向设有多个凸部,凸部采用以轴部的轴线为中心沿着圆周方向突出的结构;
所述嵌插部在内表面沿着轴线方向设有多个凹部,凹部采用以嵌插部的轴线为中心沿着圆周方向凹陷的结构;
所述轴部和嵌插部通过凸部和凹部进行卡合而连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凸型构件的轴部上设有前端部,前端部在向所述嵌插部插入的方向上沿着轴线方向设有狭缝,所述凹型构件具有封闭所述嵌插部的底部,底部上设有棒状突出部,棒状突出部采用与嵌插部插入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突出的结构,棒状突出部插入狭缝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凸部设置为圆弧状,所述凹部设置为圆弧状。
一种组件,包括第一组件构件、第二组件构件和连结器具,所述第一组件构件通过所述的连结器具连结第二组件构件,所述凹型构件安装于第一组件构件上,所述凸型构件安装于第二组件构件上,或者所述凹型构件安装于第二组件构件上,所述凸型构件安装于第一组件构件上;所述凸型构件的轴部和所述凹型构件的嵌插部通过凸部和凹部相卡合,所述第一组件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构件彼此连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凸型构件和凹型构件的连结和解除,便于组合家具的拆卸和安装,效率非常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凸型构件的侧视图A;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凹型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凹型构件的剖视图;
图4为凸型构件和凹型构件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5为凸型构件的卡合状态图;
图6为凸型构件与凹型构件完全连接的工作状态图;
图7为凸型构件的侧视图B;
图8(a)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b)为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a)为连结器具的连接示意图A;
图9(b)为连接器具的剖视图A;
图10(a)为连接器具的连接示意图B;
图10(b)为连接器具的剖视图B。
图中:凸型构件1,头部10,球面部10a,轴部11,凸部12,狭缝13,前端部14,分离部14a,第二分离部14b,圆柱部31,圆倾斜面31a、圆垂直面31b,凸缘部32,凹型构件5,倾斜面51a,垂直面51b,底部52,插入孔53,引导部位54,倾斜面54a,卡合部位55,凹部55a,收纳部位56,内周面56a,圆柱状突出销57,圆柱部分57a,锥形部分57b,连结器具100,组件300,顶板310,背板320,贯穿孔321,侧板330,搁板3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0,一种连结器具,包括连结器具100,连结器具100包括凸型构件1和凹型构件5,凸型构件1和凹型构件5可以用尼龙等合成树脂、金属材料、木材等形成,凸型构件1插入并嵌合于凹型构件5而实现连结,凸型构件1包括头部10和一体形成于该头部 10的轴部11,头部10是俯视呈圆形的部位,具有比轴部11的直径大的直径,头部10在与轴部11相反的一侧,具有向外侧鼓起而形成为球面状的球面部10a,球面部10a是在操作者用手指向凹型构件5插入凸型构件1时被下压的接触面,轴部11是嵌插并卡合于凹型构件5 的圆柱状部位,轴部11的前端部14形成为弯曲状(圆顶状),轴部11在外周面的与头部10 隔开规定间隔的部分,具有向径向外侧呈圆弧状鼓起的多个凸部12a~12d,凸部12a~12d 与轴部11一体形成,凸部12a~12d以轴线为中心形成于整个圆周,在轴线方向上配置在彼此相隔规定间隔的位置,轴部11的凸部12a~12d和前端部14以外的部分具有规定的外径 OD1,凸部12a~12d的最大外径OD2大于轴部11的外径OD1,在轴部11的前端部14,设有自该前端部14沿着轴线向头部10形成的槽13。轴部11的前端部14被该狭缝13一分为二,即2个分离部14a、14b。另外,由于狭缝13的存在,4个凸部12a~12d中的前端部14侧的 2个凸部12a、12b在周向上被切断,但该切断的凸部12a、12b也视为“以轴线为中心形成于整个圆周”,凹型构件5呈有底圆筒形状,供凸型构件1的轴部11插入,凹型构件5在其外周面具有多个倾斜面51a和多个垂直面51b,倾斜面51a相对于轴线以规定的角度越往底部52越靠近轴线地倾斜形成,垂直面51b相对于轴线以垂直的角度形成,在凹型构件5的外周面上,由多个倾斜面51a和多个垂直面51b沿着轴线形成了多个台阶部,凹型构件5在其内周面具有供凸型构件1的轴部11插入的插入孔53,插入孔53具有比轴部11的外径OD1 略大的内径ID1,在插入孔53中,在与底部52相反的一侧的上方开口端,形成有以随着朝向上方逐渐远离轴线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54a。在向凹型构件5的插入孔53插入凸型构件1 时,该倾斜面54a成为向底部52引导该凸型构件1的轴部11的引导部位54。引导部位54 的沿着轴线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圆台状。在凹型构件5的形成有插入孔53的内侧面,形成有多个凹部55a~55c,凹部55a~55c在沿着轴线的截面中向径向凹陷形成为圆弧状。凹部 55a~55c以轴线为中心形成于整个圆周。凹部55a~55c在轴线方向上配置在彼此相隔规定间隔的位置。凹部55a~55c彼此间的间隔与轴部11的凸部12a~12d彼此间的间隔相同。这些凹部55a~55c的最大内径ID2大于插入孔53的内径ID1,凹部55a~55c的最大内径ID2 的大小与轴部11的凸部12a~12d的最大外径OD2大致相同或者小于该最大外径OD2。凹部 55a~55c的最大内径ID2的大小与轴部11的凸部12a~12d的最大外径OD2大致相同或者大于该最大外径OD2。在凸型构件1和凹型构件5的连结状态下,凹部55a~55c是与轴部11 的凸部12a~12c对应并彼此面接触的部分。凹型构件5的凹部55a~55c成为与凸型构件1 的轴部11的凸部12a~12c卡合的卡合部位55。在凹型构件5的底部52侧形成有内周面56a,内周面56a与凹部55a连续,具有与凹部55a~55c的最大内径ID2相同的内径。该内周面 56a是供凸型构件1的轴部11的前端部14插入从而收纳该前端部14的收纳部位56。凸型构件1的轴部11自凹型构件5的引导部位54插入,然后嵌插于卡合部位55和收纳部位56。即,凹型构件5的引导部位54、卡合部位55以及收纳部位56成为用于插入并嵌合凹型构件 5的轴部11的嵌插部。在凹型构件5的底部52,在其中心与该底部52一体形成有向引导部位54侧突出的圆柱状突出销57。作为突出部的突出销57具有直径恒定的圆柱部分57a和自该圆柱部分57a的顶端侧起逐渐缩减直径的锥形部分57b。突出销57具有到达凹部55a的程度的长度,但小于凸型构件1的轴部11的前端部14的狭缝13的深度。但是,不限定于此,突出销57的长度可以根据狭缝13的深度任意变更。突出销57的圆柱部分57a的直径D形成为与狭缝13的宽度W相同,或者比该宽度W略大。在连结器具100中,在将凹型构件5连结于凸型构件1时,如图1所示,将凸型构件1的轴部11沿着插入方向A即轴线插入到凹型构件5中。当沿着插入方向向凹型构件5插入凸型构件1时,首先,设置于轴部11的最前端的凸部12a与引导部位54的倾斜面54a接触。即使在凸型构件1的轴线和凹型构件5的轴线不一致的状态下将凸型构件1插入到凹型构件5中时,轴部11也是在其凸部12a与引导部位 54的倾斜面54a一边接触一边被插入。由此,一边将凸型构件1相对于凹型构件5的轴线的偏离吸收,一边将其插入到凹型构件5中,该凸型构件1成为相对于凹型构件5对准中心的状态。在凸型构件1被对准中心的状态下,2个分离部14a、14b在其前端侧以闭合狭缝13 的方式彼此靠近而变形。由此,轴部11在凸部12a、12b的最大外径OD2接近插入孔53的内径ID1,凸型构件1向凹型构件5的插入变得顺畅,并促进其插入。当在插入方向上进一步插入凸型构件1时,如图5所示,轴部11的最前端侧的凸部12a与嵌插部的凹部55c卡合。此时,由于凸部12a~12d的最大外径OD2和凹部55a~55c的最大内径ID2大小大致相同,因此,轴部11中发生弹性变形的分离部14a、14b恢复到原始状态。在该状态下,轴部11的狭缝13处于与凹型构件5的突出销57相对的状态。当在插入方向A上进一步插入凸型构件 1时,如图6所示,突出销57插入到轴部11的狭缝13中。随着突出销57插入狭缝13,继突出销57的锥形部分57b之后,圆柱部分57a也插入到狭缝13中。当凸型构件1的插入继续进行时,轴部11的最前端侧的凸部12a与凹部55a卡合,凸部12b与凹部55b卡合,凸部 12c与凹部55c卡合,凸部12d与引导部位54的倾斜面54a接触。在此,由于狭缝13的宽度W小于突出销57的圆柱部分57a的直径D,因此,在狭缝13和圆柱部分57a之间形成过盈配合。此外,轴部11的分离部14a、14b被朝向凹型构件5的内周面推开,因此,轴部11 的前端侧的凸部12a、12b和凹部55a、55b之间的卡合状态更加牢固,凸型构件1的轴部11 的凸部12a~12d和凹型构件5的凹部55a~55c彼此都形成为圆弧状,因此,向凹型构件5 插入凸型构件1的插入操作容易。此外,在连结器具100中,能够一边阶段性地嵌合或解除凸型构件1的轴部11的凸部12a~12d和凹型构件5的凹部55a~55c之间的卡合状态,一边连结凸型构件1与凹型构件5或自该凹型构件5拔出凸型构件1,因此,在连结时和拔出时均能够不损伤凸型构件1和凹型构件5双方。
此外,轴部11的凸部12a~12d和凹型构件5的凹部55a~55c沿着轴线设有多个,因此,能够使凸型构件1和凹型构件5的连结状态牢固,并能够防止连结状态轻易解除。与凸型构件1和凹型构件5在凸部12a和凹部55c这一处进行卡合的情况相比,在凸部12a、12b 和凹部55c、55b这二处进行卡合的情况,以及在凸部12a~12c和凹部55c~a这三处进行卡合的情况下,连结力以指数函数的方式增大。
连结器具100的凸型构件3具有沿着轴线X3的轴部11和直径比该轴部11的直径大的圆柱部31。圆柱部31在它和轴部11之间具有直径大于圆柱部31的凸缘部32。圆柱部31嵌入到用连结器具200互相组装的2个板材中的一个构件(图10所示的搁板340)中。圆柱部 31的外周面具有倾斜面31a和垂直面31b,倾斜面31a相对于轴线以规定的角度越往与轴部 11相反的方向越靠近轴线地倾斜形成,垂直面31b相对于轴线以垂直的角度形成,在圆柱部31的外周面由多个倾斜面31a和多个垂直面31b沿着轴线形成有多个台阶部,凸型构件3和凹型构件5一样具有与轴部11一体形成的多个凸部12a~12d,凸部12a~12d与凹型构件5结构相同;
组件300包括顶板310、底板、背板320、侧板330、330和搁板340,在顶板310和底板的长边侧的端面连结背板320,在顶板310和底板的短边侧的两侧的侧端面连结侧板330、330,在侧板330、330之间连结搁板340,在顶板310中预先埋入并固定有凹型构件5,引导部位54的倾斜面54a暴露于表面,在组合背板320和顶板310时,在背板320的与该顶板 310的凹型构件5匹配的位置,形成有供凸型构件1的轴部11贯穿的贯穿孔321。贯穿孔321 的直径略大于轴部11的凸部12a~12d的最大外径OD2,但小于头部10的直径。在使背板320 的贯穿孔321与嵌入于顶板310的凹型构件5对应的状态下,向凹型构件5的嵌插部(引导部位54、卡合部位55、收纳部位56)插入该凸型构件1,直到凸型构件1的头部10抵接于背板320。由此,能够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简单、瞬间且牢固地连结顶板310和背板320。此外,在插入时,凸型构件1的轴部11的凸部12a~12d与凹型构件5的嵌插部的凹部55a~ 55c阶段性地逐渐卡合,因此,凸部12a~12d和凹部55a~55c阶段性卡合的手感传递到组装操作人员。由此,组装操作人员能够直观地认识到凸型构件1和凹型构件5之间的卡合结束。连结器具100也用于背板320和侧板330之间的连结。连结背板320和侧板330时的连结器具100的安装位置不需要特别限定。由连结在背板320的角部C附近夹着角部C配置的 2个连结器具100和该角部C的单点划线的假想线形成的三角形呈直角三角形,在侧板330 中预先埋入固定有凹型构件5,在搁板340中预先埋入固定有凸型构件3的圆柱部31,将埋入搁板340的凸型构件3中的自该搁板330暴露出的轴部11插入到凹型构件5的嵌插部,直到侧板330和搁板340抵接。仅通过这样的简单操作,即可将侧板330和搁板340瞬间且牢固地连结起来。连结器具200也用于顶板310和侧板330之间的连结。也可以将凸型构件3 埋入到侧板330中,将凹型构件5埋入到顶板310或搁板340中。仅通过由操作者抓住头部 10自凹型构件5拔出凸型构件1,即可轻易解除背板320和侧板330之间的连结状态,此时,仅仅是解除了凸型构件1的轴部11的凸部12a~12d和凹型构件5的凹部55a~55c之间的嵌合状态,因此,不会导致凸型构件1和凹型构件5破损。由于凹型构件5固定于侧板330,仅通过由操作者自搁板340拆下侧板330,即可解除凸型构件3的轴部11的凸部12a~12d 和凹型构件5的凹部55a~55c之间的嵌合状态,从而轻易解除侧板330和搁板340之间的连结状态。在该情况下,也不会导致凸型构件3和凹型构件5破损。凹型构件5在凸型构件1、 3被拔出时,垂直面51b会卡在侧板330上,因此,能够防止凹型构件5随凸型构件1、3的拔出一同被拔出而导致侧板330破坏;在连结器具100、200中只要利用凸型构件1、3和凹型构件5彼此间的牢固的卡合力达到期望的连结状态即可,也可以是包括不具有狭缝13的凸型构件和不具有突出销57的凹型构件的连结器具,凸部和凹部的数量分别可以自由变更,例如,可以以相同数量设置凸部和凹部,也可以使凹部的数大于凸部的数量,凸部12a~12d的沿着轴部11的轴线的截面形状不限于圆弧形状,也可以是矩形、三角形等其他形状,对于凹部55a~55c的形状也可以适当地进行设计变更,凸部12a也可以不形成于整个圆周,而是在周向上设置多个独立的半球形状的凸部,凸型构件1、3的轴部11不限于圆柱状,也可以是棱柱状,突出销57不限于圆柱状,也可以是圆锥状、棱柱状、棱锥状,没有特别限定。组件 300只要是连结至少2个组件构件而成的结构即可,不限于架柜,也可以是抽屉、梳妆台、橱柜、书架、书桌、椅子、茶几、床、柜子、电视柜、音响柜、扬声器架、电脑桌等其他各种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4)

1.一种连结器具,包括凸型构件和凹型构件,其特征在于,凸型构件上设有轴部,凹型构件采用筒状结构,凹型构件上设有嵌插部,嵌插部供所述轴部插入并嵌合,凸型构件通过轴部和嵌插部可装卸地进行连结;
所述轴部在外表面沿着轴线方向设有多个凸部,凸部采用以轴部的轴线为中心沿着圆周方向突出的结构;
所述嵌插部在内表面沿着轴线方向设有多个凹部,凹部采用以嵌插部的轴线为中心沿着圆周方向凹陷的结构;
所述轴部和嵌插部通过凸部和凹部进行卡合而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结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型构件的轴部上设有前端部,前端部在向所述嵌插部插入的方向上沿着轴线方向设有狭缝,所述凹型构件具有封闭所述嵌插部的底部,底部上设有棒状突出部,棒状突出部采用与嵌插部插入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突出的结构,棒状突出部插入狭缝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结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设置为圆弧状,所述凹部设置为圆弧状。
4.一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组件构件、第二组件构件和连结器具,所述第一组件构件通过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连结器具连结第二组件构件,所述凹型构件安装于第一组件构件上,所述凸型构件安装于第二组件构件上,或者所述凹型构件安装于第二组件构件上,所述凸型构件安装于第一组件构件上;所述凸型构件的轴部和所述凹型构件的嵌插部通过凸部和凹部相卡合,所述第一组件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构件彼此连结。
CN201822218727.3U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连结器具及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43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8727.3U CN209743327U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连结器具及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8727.3U CN209743327U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连结器具及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43327U true CN209743327U (zh) 2019-12-06

Family

ID=68704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1872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43327U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连结器具及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433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01669A (en) Connection device of a computer connection
US7621770B1 (en) Low-profile D-subshell connector system with interlocking components
US8241043B1 (en) Probe connector
US6299478B1 (en) Elastic locking device for locking two components together
US9318844B2 (en) Switch assembly of cable connector
CN116538175A (zh) 一种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CN209743327U (zh) 一种连结器具及组件
JP6058197B1 (ja) 連結器具および連結器具を用いた組立構成物
KR101626937B1 (ko) 보드 투 보드 타입 커넥터 조립체
CN113708135A (zh) 一种防水接插件以及带有该接插件的防水供电轨道
CN107342487B (zh) 连接器组件、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
CN215134946U (zh) 物料仓固定结构及使用该物料仓固定结构的物料推送器
US5820403A (en) Terminator
KR101449036B1 (ko) 튜브 연결용 커넥터
CN210203575U (zh) 磁力自动开关扣
US8303325B2 (en) Plug-type connector
CN215001582U (zh) 炉头装置及燃气灶
CN207701994U (zh) 用于车辆的管路系统的连接装置
CN214331092U (zh) 一种管材连接结构及柜体
CN210806208U (zh) 一种插件连接用的按扣装置
KR101770639B1 (ko) 조립식 수납함
CN210042604U (zh) 插箱装配结构及通讯插箱
CN216852831U (zh) 一种卡扣结构
CN215036735U (zh) 托盘及机器人
KR20180000786U (ko) 휴대용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20

Address after: 528000 No.1, Zhanling Road, Lubao Town, Sanshu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oshan Luj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self compiled No. 1, Qingshuitang Industrial Zone, Dalang North Road, Baiyun Lake Street,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LUJING DISPLAY SUPPL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