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35789U - 无尘循环下料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尘循环下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35789U
CN209735789U CN201920119833.8U CN201920119833U CN209735789U CN 209735789 U CN209735789 U CN 209735789U CN 201920119833 U CN201920119833 U CN 201920119833U CN 209735789 U CN209735789 U CN 2097357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ollector
circulating
circulation
dis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1983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欢
朱磊
林禹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Hairong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Morgan Changsha Hairong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Morgan Changsha Hairong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Morgan Changsha Hairong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1983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357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357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357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sintegrating Or M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尘循环下料系统,该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相连的粉碎机、第一收集器、第二收集器和引风机,第一收集器下方设置有第一下料电机,第一下料电机连接有第一出料管,第一出料管上设置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一循环口,第二收集器下方设置有第二下料电机,第二下料电机连接有第二出料管,第二出料管上设置有第二出料口和第二循环口,第一循环口和第二循环口处连接有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的末端与所述粉碎机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无尘循环下料系统,设计巧妙,通过两个收集器循环下料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粉剂下料过程的粉尘污染问题。

Description

无尘循环下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下料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无尘循环下料系统。
背景技术
在粉剂生产行业中,粉体的加工和包装过程均会产生粉尘。特别是在下料过程中,设备下料口直接由布袋连接,物料通过自然落入装物料桶的方式完成下料,在物料下落时,容易产生粉尘,因此下料口的粉尘污染问题最为严重。一方面,过多的粉尘会使相关电控装置出现短路甚至损毁;另一方面,粉尘也会严重危害员工的身体健康。
现有技术中,粉剂生产行业主要采用三种方法来消除粉尘污染。第一种方法是粉体在加工生产线上出料时,采用大包装袋或纸板桶周转接料,然后以人工投料方式,倒入螺杆输送机的料仓内,由螺杆输送机向粉体自动包装机的料斗供料;第二种方法是在粉体包装机料斗上方连接脉冲式除尘料仓,通过水平式螺杆输送机给包装机料斗;第三种方法是通过移动式粉车连接粉体下料装置,再将移动式粉车提升至二层平台与包装机料斗对接,完成投料。
第一种方法不可避免地存在粉尘的逸出,生产人员或多或少会吸入一部分粉尘,不能彻底实现清洁化生产的目的,而且,物料的中间转运会造成包材的浪费和二次污染,废弃的包装袋和纸板桶作为固废处理也增加了企业的费用支出,尤其是一些化学制剂生产企业处理固废的过程相当复杂,处理不好会危害环境;第二种方法的缺陷在于粉体包装机的供料区与包装区需要分两层设计,大大增加了建筑工程投资,而且设置在二层平台上的脉冲式除尘料仓仍然需要人工投料,依然存在粉尘污染及包装材料浪费的困扰;第三种方法虽然省去了包装袋的周转环节,减少了下料与投料的粉尘污染,但其需要通过提升设备将粉车提升至一定高度与包装机料斗对接,增加了设备投入。
综上,为解决粉剂下料过程产生的粉尘污染,仍需开发一种新的下料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粉剂物料下料时产生的粉尘污染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尘循环下料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无尘循环下料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相连的粉碎机、第一收集器、第二收集器和引风机;
所述第一收集器下方设置有第一下料电机,所述第一下料电机连接有第一出料管,所述第一出料管上设置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一循环口;
所述第二收集器下方设置有第二下料电机,所述第二下料电机连接有第二出料管,所述第二出料管上设置有第二出料口和第二循环口;
所述第一循环口和第二循环口处连接有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的末端与所述粉碎机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收集器为旋风收集器。
旋风分离器常用于气固体系或者液固体系的分离,工作原理为靠气流切向引入造成的旋转运动,使具有较大惯性离心力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甩向外壁面分开,旋风分离器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操作弹性大、效率较高、管理维修方便,价格低廉,特别适合粉尘颗粒较粗,含尘浓度较大,以及高温、高压条件。
优选地,所述第二收集器为脉冲除尘器。
脉冲除尘器采用分室离线脉冲清灰技术,克服了反吹风清灰和一般脉冲清灰各自的缺点,清灰能力强,除尘效率高,排放浓度低,漏风率小,能耗低,占地面积少,运行可靠平稳。含尘气体由进风口进入,经过灰斗时,气体中部分大颗粒粉尘受惯性力和重力作用被分离出来,直接落入灰斗底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料口处设置有第一除尘防护罩。
优选地,所述第二出料口处设置有第二除尘防护罩。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除尘防护罩为倒锥形罩体。
进一步优选地,第二除尘防护罩为倒锥形罩体。
倒锥形的设计利于将灰尘集拢后送入循环管道。
优选地,所述引风机出口处设置有消声装置,消声装置的设置起到降噪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无尘循环下料系统,设计巧妙,通过两个收集器循环下料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粉剂下料过程的粉尘污染问题,无粉尘污染;
2、企业可以在现有下料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即可实现无尘循环下料,设备投资少,成本低,工程量小,易于行业内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尘循环下料系统的示意图。
图2位图1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再次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本例提供了一种无尘循环下料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相连的粉碎机10、第一收集器20、第二收集器30和引风机40。其中,在第一收集器20下方设置有第一下料电机50,第一下料电机50连接有第一出料管70,第一出料管70上设置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一循环口(图中未示),第二收集器30下方设置有第二下料电机60,第二下料电机60连接有第二出料管80,第二出料管80上设置有第二出料口和第二循环口(图中未示),第一循环口和第二循环口处连接有循环管道90,循环管道90的末端与粉碎机10相连通。
该系统中第一收集器20为旋风收集器,旋风分离器常用于气固体系或者液固体系的分离,工作原理为靠气流切向引入造成的旋转运动,使具有较大惯性离心力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甩向外壁面分开,旋风分离器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操作弹性大、效率较高、管理维修方便,价格低廉,特别适合粉尘颗粒较粗,含尘浓度较大,以及高温、高压条件。第二收集器30为脉冲除尘器,脉冲除尘器采用分室离线脉冲清灰技术,克服了反吹风清灰和一般脉冲清灰各自的缺点,清灰能力强,除尘效率高,排放浓度低,漏风率小,能耗低,占地面积少,运行可靠平稳。含尘气体由进风口进入,经过灰斗时,气体中部分大颗粒粉尘受惯性力和重力作用被分离出来,直接落入灰斗底部。
第一出料口处设置有第一除尘防护罩510,第二出料口处设置有第二除尘防护罩610,第一除尘防护罩510和第二除尘防护罩610为倒锥形,利于将灰尘集拢后送入循环管道90。
图2是第一除尘防护罩51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第一除尘防护罩510为倒锥形,利于将灰尘集拢后送入循环管道90。第一下料电机50控制下料后,物料通过第一出料管70排出系统,物料在排出的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由倒锥形的第一除尘防护罩510收集后,通过第一循环口进入循环管道90,最终送回至粉碎机10中。第二除尘防护罩610的结构与除尘原理与第一除尘防护罩510相同。
在引风机40出口处设置有消声装置410,该消声装置410可以起到降噪的作用。
实施例2
本例对无尘循环下料系统的除尘原理进行说明。
首先工人将需要粉碎的物料放到粉碎机中,开启系统。
被粉碎的物料在引风机的作用下,通过管道先进入第一收集器,第一收集器为旋风收集器,被粉碎的物料中的大颗粒粉尘受切向气流的作用被甩向收集器避免后,在重力作用下经过第一下料电机和第一出料管后被分离出来,第一收集器的下料完成。
被粉碎机粉碎的物料中,除了大颗粒粉尘外,其余较小的颗粒粉尘由于自身重量不够而未被第一收集器收集,这部分颗粒粉尘继续在引风机的作用下,通过管道进入第二收集器,第二收集器为脉冲收集器,该收集器适于收集较小颗粒的粉尘,最终进入第二收集器的颗粒粉尘受惯性力和重力作用,经过第二下料电机和第二出料管后被分离出来,第二收集器的下料完成。
第一收集器和第二收集器出料口处均设置有下料电机,下料电机用于控制出料口处物料的排放。
第一出料管上设置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一循环口,第二出料管上设置有第二出料口和第二循环口,第一收集器中的物料通过第一出料口排出完成下料,第二收集器中的物料通过第二出料口排出完成下料。循环口位于出料口上方,当两个出料口处的物料最终下落时,会出现部分扬尘,扬尘首先被除尘防护罩集拢后,通过循环口后进入循环管道,被送回至粉碎机中,在新一轮的下料中跟随着下料被重新收集。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无尘循环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依次相连的粉碎机(10)、第一收集器(20)、第二收集器(30)和引风机(40);
所述第一收集器(20)下方设置有第一下料电机(50),所述第一下料电机(50)连接有第一出料管(70),所述第一出料管(70)上设置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一循环口;
所述第二收集器(30)下方设置有第二下料电机(60),所述第二下料电机(60)连接有第二出料管(80),所述第二出料管(80)上设置有第二出料口和第二循环口;
所述第一循环口和第二循环口处连接有循环管道(90),所述循环管道(90)的末端与所述粉碎机(10)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尘循环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集器(20)为旋风收集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尘循环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集器(30)为脉冲除尘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尘循环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料口处设置有第一除尘防护罩(5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尘循环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料口处设置有第二除尘防护罩(61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尘循环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尘防护罩(510)为倒锥形罩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尘循环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除尘防护罩(610)为倒锥形罩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尘循环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机(40)出口处设置有消声装置(410)。
CN201920119833.8U 2019-01-23 2019-01-23 无尘循环下料系统 Active CN2097357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19833.8U CN209735789U (zh) 2019-01-23 2019-01-23 无尘循环下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19833.8U CN209735789U (zh) 2019-01-23 2019-01-23 无尘循环下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35789U true CN209735789U (zh) 2019-12-06

Family

ID=68705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19833.8U Active CN209735789U (zh) 2019-01-23 2019-01-23 无尘循环下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357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37572U (zh) 一种新型的布袋除尘器的布袋自动清理装置
CN206997096U (zh) 一种用于粮食颗粒的筛选机
CN104444455B (zh) 房式清洁分料机组及其分料方法
CN107823995A (zh) 一种螺旋微孔式多级连续除尘装置
CN214389292U (zh) 一种布袋除尘用气力输送集尘设备
CN209735789U (zh) 无尘循环下料系统
CN202015999U (zh) 一种两级联体式除尘器
CN107640594A (zh) 一种零破碎的负压风力输送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18608474U (zh) 一种多点位集中收尘及自动排灰装置
CN217410110U (zh) 一种固废物焚烧处理用飞灰收集装置
CN207024842U (zh) 一种环保高炉烟气惯性除尘装置
CN207620836U (zh) 一种矿山用喷雾除尘装置
CN206381749U (zh) 一种焦炭生产线的多点位除尘净化系统
CN205965330U (zh) 一种布袋除尘器尾灰回收装置
CN213726814U (zh) 一种具有除尘机构的气流磨
CN201320501Y (zh) 石子煤气动清洁装置
CN211635623U (zh) 一种粉末物料集中除尘装置
CN208465436U (zh) 一种碳素生产车间除尘系统
CN209061335U (zh) 湿面头回收系统
CN106334406A (zh) 一种化工尾气处理用布袋除尘器
CN207725724U (zh) 右旋糖酐生物大分子成品自动收集粉碎包装系统
CN112974210A (zh) 一种艾粉筛选的方法
CN215766079U (zh) 一种木糖干燥三级回收系统
CN213527952U (zh) 用于板材原料粉尘过滤处理装置
CN205672726U (zh) 集粉除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10200 No. 1288, Purui West Road, Wangche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nan Hairong New Materials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200 No. 1288, Purui West Road, Wangche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NAN MORGAN HAIRONG NEW MATERI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