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30007U - 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 - Google Patents

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30007U
CN209730007U CN201920660887.5U CN201920660887U CN209730007U CN 209730007 U CN209730007 U CN 209730007U CN 201920660887 U CN201920660887 U CN 201920660887U CN 209730007 U CN209730007 U CN 209730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capsulating shell
bottom case
lithium ion
top cover
new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6088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敬滨
陈新
蔡梦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066088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30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30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30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所述的电池结构包括底壳、固定座、垫圈、散热孔、隔震垫、下封装壳、锂离子电池、连接片、隔板、上封装壳、顶盖、接线盒和接线柱;所述底壳两侧的外壁上分别呈横向排列方式各设置有三处三角状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安装在底壳两侧的外壁上,所述垫圈安装在固定座底部的端面上,且垫圈与固定座通过螺栓穿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散热孔分别位于底壳与顶盖两端的外壁上,且散热孔分别与底壳及顶盖为一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上述装置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电池减震及散热功能,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及提高安全系数,以及组装快捷,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合量产等优点。

Description

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技术已经普遍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其中利用新能源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可以有效避免燃油汽车因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从而新能源电动汽车颇受人们所喜爱,而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依靠其安装的电池模组,因此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电池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目前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结构在设计上还略显不足,缺少缓冲减震功能,极易导致内部电池因长时间震动使连接处松动,产生电打火问题,造成安全隐患,并且散热效果不明显,影响内部电池使用寿命,同时在组装结构上设计过于复杂,导致组装较为繁琐,并且加工工艺复杂,造成批量生产时的成本过高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结构在设计上还略显不足,缺少缓冲减震功能,极易导致内部电池因长时间震动使连接处松动,产生电打火问题,造成安全隐患,并且散热效果不明显,影响内部电池使用寿命,同时在组装结构上设计过于复杂,导致组装较为繁琐,并且加工工艺复杂,造成批量生产时的成本过高等问题和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包括:底壳、固定座、垫圈、散热孔、隔震垫、下封装壳、锂离子电池、连接片、隔板、上封装壳、顶盖、接线盒和接线柱;
所述底壳为内部设置有矩形内腔的长方形状,且底壳两侧的外壁上分别呈横向排列方式各设置有三处三角状的固定座。
所述固定座安装在底壳两侧的外壁上,所述垫圈安装在固定座底部的端面上,且垫圈与固定座通过螺栓穿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散热孔分别位于底壳与顶盖两端的外壁上,且散热孔分别与底壳及顶盖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下封装壳为内部设有矩形内腔的长方形状,下封装壳固定在底壳的内部,且下封装壳与底壳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下封装壳与底壳之间设有隔震垫,六个隔震垫呈矩形排列方式固定在底壳的内部,且隔震垫与底壳通过螺栓穿接方式相连接;下封装壳的内部呈横向排列方式固定有八块锂离子电池;八块锂离子电池之间均安装有PE材料制成的矩形状隔板。
所述连接片安装在锂离子电池顶端的两侧,且连接片与锂离子电池通过螺母拧接方式相连接;
所述上封装壳固定在下封装壳的上方,所述顶盖固定在底壳的上方,形成整体盒状结构,顶盖为内部设置有矩形内腔的长方形状,且顶盖两端的外壁上呈横向排列方式均开设有N处条形状的散热孔。
所述接线盒固定在顶盖一侧外壁的中间位置;所述接线柱固定在接线盒的内部,且接线柱与接线盒通过穿接方式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柱为黄铜制成的螺纹柱,且接线柱呈左右对称方式穿接固定在方形状的接线盒内一处设置为正极电源,另一处设置为负极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上封装壳为内部设置有矩形内腔的长方形状,且上封装壳分别与锂离子电池及隔板卡合后通过螺栓与下封装壳穿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隔震垫采用圆盘转橡胶材料制成的隔震垫。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片为DSWAY电池连接铜排,且连接片分别串联八块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通过在固定座底部增加橡胶垫圈,并配合在下封装底部增加的橡胶隔震垫,使该装置安装在车体上可以对内部的电池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避免电池长久震动导致连接处松动出现电打火,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通过底壳与顶盖两端外壁上开设的散热孔,可以对内部电池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通过参照说明书附图1所示将隔震垫、下封装壳、锂离子电池、隔板、上封装壳及顶盖依次叠加,利用螺栓进行固定组装的设计方式,使该装置的组装过程较为简单,并且该装置各组成部分的加工工艺简单,节省制作成本,适合批量生产。
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上述装置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电池减震及散热功能,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及提高安全系数,以及组装快捷,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合量产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顶盖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封装壳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接线柱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封装壳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封装壳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壳;2固定座;3垫圈;4散热孔;5隔震垫;6下封装壳;7锂离子电池;8连接片;9隔板;10上封装壳;11顶盖;12接线盒;13接线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包括:底壳1、固定座2、垫圈3、散热孔4、隔震垫5、下封装壳6、锂离子电池7、连接片8、隔板9、上封装壳10、顶盖11、接线盒12和接线柱13;
固定座2安装在底壳1两侧的外壁上,且固定座2与底壳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垫圈3安装在固定座2底部的端面上,且垫圈3与固定座2通过螺栓穿接方式相连接;散热孔4分别位于底壳1与顶盖11两端的外壁上,且散热孔4分别与底壳1及顶盖11为一体式结构;
隔震垫5安装在底壳1的内部,且隔震垫5与底壳1通过螺栓穿接方式相连接;
下封装壳6安装在底壳1的内部,且下封装壳6与底壳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锂离子电池7安装在下封装壳6的内部,且锂离子电池7与下封装壳6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连接片8安装在锂离子电池7顶端的两侧,且连接片8与锂离子电池7通过螺母拧接方式相连接;隔板9安装在下封装壳6的内部,且隔板9与下封装壳6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上封装壳10安装在下封装壳6的上方,且上封装壳10与下封装壳6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顶盖11安装在底壳1的上方,且顶盖11与底壳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接线盒12安装在顶盖11一侧外壁的中间位置,且接线盒12与顶盖1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接线柱13安装在接线盒12的内部,且接线柱13与接线盒12通过穿接方式相连接。
具体的,底壳1为内部设置有矩形内腔的长方形状,且底壳1两侧的外壁上分别呈横向排列方式各设置有三处三角状的固定座2,并且底壳1内的矩形内腔中呈矩形排列方式安装有六处圆盘转橡胶材料制成的隔震垫5,以及结合图3所示,所述的固定座2的底端面高出底壳1底端面10mm,且固定座2底端面通过螺栓穿接有橡胶制成的环形垫圈3,同时结合图4所示,所述的隔震垫5的顶端面与下封装壳6的底端面相贴合。
具体的,下封装壳6为内部设置有矩形内腔的长方形状,且下封装壳6的内部呈横向排列方式安装有八块锂离子电池7,并且下封装壳6内安装的八块锂离子电池7之间均安装有PE材料制成的矩形状隔板9,并且结合图5所示,所述的八块锂离子电池7呈两两对应安装,及正极对应负极,负极对应正极排列设置。
具体的,上封装壳10为内部设置有矩形内腔的长方形状,且上封装壳10分别与锂离子电池7及隔板9卡合后通过螺栓与下封装壳6穿接固定。
具体的,连接片8为3DSWAY电池连接铜排,且连接片8分别串联八块锂离子电池7的正负极。
具体的,顶盖11为内部设置有矩形内腔的长方形状,且顶盖11两端的外壁上呈横向排列方式均开设有N处条形状的散热孔4。
具体的,接线柱13为黄铜制成的螺纹柱,且接线柱13呈左右对称方式穿接固定在方形状的接线盒13内一处设置为正极电源,另一处设置为负极电源,并且结合图5所示,两处正负极接线柱13分别通过铜芯电线与锂离子电池7上的正负极输出端相连接。
具体实施步骤:
首先将隔震垫5及下封装壳6参照附图4通过螺栓穿接固定在底壳1的内部,然后将锂离子电池7安装进下封装壳6中,并用隔板9隔开,在将锂离子电池7之间通过连接片8串联,同时将接线柱13一端的铜芯电线与锂离子电池7正负极输出端连接牢固,并用上封装壳10卡合在锂离子电池7上并利用螺栓与下封装壳6固定牢固,最后将顶盖11通过螺栓安装在底壳1上即可完成电池模组的整体封装,并将固定座2底部通过螺栓穿接垫圈3安装在电动汽车车体上即可,并且通过接线盒12内的正负极接线柱13与外接控制器连接即可使用。
综上所述: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通过在固定座底部增加橡胶垫圈,并配合在下封装底部增加的橡胶隔震垫,使该装置安装在车体上可以对内部的电池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从而解决了现在装置因电池长久震动导致连接处松动出现电打火,极易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通过底壳与顶盖两端外壁上开设的散热孔,可以对内部电池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从而解决了现有装置散热效果不明显,导致电池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通过参照说明书附图1所示将隔震垫、下封装壳、锂离子电池、隔板、上封装壳及顶盖依次叠加,利用螺栓进行固定组装的设计方式,从而解决现有装置在组装结构上设计过于复杂,并且加工工艺繁琐,导致组装不便且量产成本过高等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1)、固定座(2)、垫圈(3)、散热孔(4)、隔震垫(5)、下封装壳(6)、锂离子电池(7)、连接片(8)、隔板(9)、上封装壳(10)、顶盖(11)、接线盒(12)和接线柱(13);
所述底壳(1)为内部设置有矩形内腔的长方形状,且底壳(1)两侧的外壁上分别呈横向排列方式各设置有三处三角状的固定座(2);
所述固定座(2)安装在底壳(1)两侧的外壁上,所述垫圈(3)安装在固定座(2)底部的端面上,且垫圈(3)与固定座(2)通过螺栓穿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散热孔(4)分别位于底壳(1)与顶盖(11)两端的外壁上,且散热孔(4)分别与底壳(1)及顶盖(11)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下封装壳(6)为内部设有矩形内腔的长方形状,下封装壳(6)固定在底壳(1)的内部,且下封装壳(6)与底壳(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下封装壳(6)与底壳(1)之间设有隔震垫(5),六个隔震垫(5)呈矩形排列方式固定在底壳(1)的内部,且隔震垫(5)与底壳(1)通过螺栓穿接方式相连接;下封装壳(6)的内部呈横向排列方式固定有八块锂离子电池(7);八块锂离子电池(7)之间均安装矩形状隔板(9);
所述连接片(8)安装在锂离子电池(7)顶端的两侧,所述上封装壳(10)固定在下封装壳(6)的上方,所述顶盖(11)固定在底壳(1)的上方,形成整体盒状结构,顶盖(11)为内部设置有矩形内腔的长方形状,且顶盖(11)两端的外壁上呈横向排列方式均开设有N处条形状的散热孔(4);
所述接线盒(12)固定在顶盖(11)一侧外壁的中间位置;所述接线柱(13)固定在接线盒(12)的内部,且接线柱(13)与接线盒(12)通过穿接方式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13)为黄铜制成的螺纹柱,且接线柱(13)呈左右对称方式穿接固定在方形状的接线盒(12)内一处设置为正极电源,另一处设置为负极电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垫(5)采用圆盘转橡胶材料制成,矩形状隔板(9)采用PE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8)为DSWAY电池连接铜排,且连接片(8)分别串联八块锂离子电池(7)的正负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8)为DSWAY电池连接铜排,且连接片(8)分别串联八块锂离子电池(7)的正负极。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任意一项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装壳(10)为内部设置有矩形内腔的长方形状,且上封装壳(10)分别与锂离子电池(7)及隔板(9)卡合后通过螺栓与下封装壳(6)穿接固定。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装壳(10)为内部设置有矩形内腔的长方形状,且上封装壳(10)分别与锂离子电池(7)及隔板(9)卡合后通过螺栓与下封装壳(6)穿接固定。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装壳(10)为内部设置有矩形内腔的长方形状,且上封装壳(10)分别与锂离子电池(7)及隔板(9)卡合后通过螺栓与下封装壳(6)穿接固定。
CN201920660887.5U 2019-05-09 2019-05-09 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 Active CN209730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60887.5U CN209730007U (zh) 2019-05-09 2019-05-09 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60887.5U CN209730007U (zh) 2019-05-09 2019-05-09 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30007U true CN209730007U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73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60887.5U Active CN209730007U (zh) 2019-05-09 2019-05-09 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300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5713C (zh) 抗震防潮动力电池组
CN207529980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及新能源汽车
CN110010820A (zh) 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
CN205564846U (zh) 用于电动汽车上的电池箱
CN204257728U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箱
CN204333152U (zh) 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内部集成高压控制盒
CN20944828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配电盒
CN20944131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五合一控制器
CN215731862U (zh) 一种集成bms的锂离子蓄电池模块及其电池包
CN102569897A (zh) 一种方形动力锂电池模块组合结构
CN209730007U (zh) 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
KR102281771B1 (ko) 전기자동차용 배터리 하우징
CN201011661Y (zh) 抗震动力电池组
CN109802061B (zh) 一种汽车起停系统动力电池包
CN105932190A (zh) 车载磷酸铁锂电池包
CN203406338U (zh) 电池罩及含其的动力电池包
CN213520148U (zh) 模组端板和电池包
CN20890408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总成
CN104377325B (zh) 一种车载启动电源
CN205266051U (zh) 一种车用发动机舱电气盒
CN201797011U (zh) 电动车用磷酸铁锂电池组
CN20427171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断路集成装置
CN113036304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车辆的电池集成装置和新能源车辆
CN109742284B (zh) 一种可拆卸式汽车能源电池
CN206758519U (zh) 一种动力电池箱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