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26228U - 改性沥青卷材废气蓄热体燃烧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改性沥青卷材废气蓄热体燃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26228U
CN209726228U CN201920379859.6U CN201920379859U CN209726228U CN 209726228 U CN209726228 U CN 209726228U CN 201920379859 U CN201920379859 U CN 201920379859U CN 209726228 U CN209726228 U CN 2097262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gas
combustion chamber
outlet
entrance
t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7985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本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37985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262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262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262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改性沥青卷材废气蓄热体燃烧装置,包括设有第一废气入口、第二废气入口和出口的蓄热催化燃烧室;出风口通过第二管道与蓄热催化氮氧化物吸附塔的第一废气入口连通的第一风机,出风口通过第四管道与蓄热催化燃烧室的第二废气入口连通的第二风机;废气出口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一风机的进风口连通的第一雾化塔,废气出口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二风机的进风口连通的第二雾化塔;入口通过管道与蓄热催化燃烧室的出口连通的氮氧化物吸附塔;一端与氮氧化物吸附塔的出口连通的排放管,排放管的另一端设有排放口。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烟气处理更彻底的效果,使空气达标排放,避免酸雨形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Description

改性沥青卷材废气蓄热体燃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改性沥青卷材废气蓄热体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沥青防水卷材的生产过程中,沥青烟气的主要产生点为浸油池、涂油池、搅拌罐等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生产时,搅拌罐粉料添加多采用加料口直接添加的方式,这种添加方式会产生大量扬尘,这些扬尘会随环保管道内气流送人烟气处理装置,增大后续废气净化系统的处理负荷、降低处理能力。传统的环保烟气处理装置单独依靠大功率风机负压吸气,烟气和新鲜空气进人量无法控制,无重点收集,而且由于风量大、流速快,导致烟气处理不彻底等诸多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改性沥青卷材废气蓄热体燃烧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改性沥青卷材废气蓄热体燃烧装置,包括设有第一废气入口、第二废气入口和出口的蓄热催化燃烧室;
出风口通过第二管道与蓄热催化燃烧室的第一废气入口连通的第一风机,出风口通过第四管道与蓄热催化燃烧室的第二废气入口连通的第二风机;
废气出口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一风机的进风口连通的第一雾化塔,废气出口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二风机的进风口连通的第二冷雾化塔;
入口通过管道与蓄热催化燃烧室的出口连通的氮氧化物吸附塔;
一端与氮氧化物吸附塔的出口连通的排放管,排放管的另一端设有排放口;
所述蓄热催化燃烧室包括燃烧室体,设于燃烧室体内壁的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位于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之间的燃烧室,和燃烧装置,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均设有蓄热体,第一废气入口和第二废气入口设于燃烧室体的相对两侧壁,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均设有入口和出口,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的入口分别与第一废气入口和第二废气入口连通,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的出口同时与燃烧室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燃烧装置位于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的出口处,蓄热催化燃烧室的出口位于燃烧室的顶壁或底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靠近燃烧室的侧壁均设有耐火层,燃烧室体外壁设有保温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雾化塔和第二雾化塔均包括设置废气入口和废气出口的雾化塔体;
横向连接于雾化塔体内壁并位于废气入口和废气出口之间的均流网;
雾化塔体还设有冷凝水入口,该冷凝水入口连接冷凝水管道,并在该冷凝水管道上设有泵。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冷凝水入口高于均流网。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氮氧化物吸附塔包括设置入口和出口的氮氧化物吸附塔体;
横向连接于氮氧化物吸附塔体内壁并位于入口和出口之间的吸附网,吸附网设有吸附材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氮氧化物吸附塔包括第一氮氧化物吸附塔和第二氮氧化物吸附塔,第一氮氧化物吸附塔的入口和第二氮氧化物吸附塔的入口均分别通过第五管道和第六管道与蓄热催化燃烧室的出口连通,第一氮氧化物吸附塔的出口和第二氮氧化物吸附塔的出口均分别通过第七管道和第八管道与排放管的一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烟气处理更彻底的效果,雾化塔减轻蓄热催化燃烧室的负担,降低吞吐量,氮氧化物吸附塔能吸附热量,使最终排放的气体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并且吸附气体中的氮氧化物,使空气达标排放,避免酸雨形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蓄热催化燃烧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雾化塔或第二雾化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氮氧化物吸附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雾化塔;101-雾化塔体;102-均流网;2-第二雾化塔;3-第一风机;4-第二风机;5-蓄热催化燃烧室;501-燃烧室体;502-燃烧装置;503-第一蓄热室;504-第二蓄热室;505-燃烧室;6-氮氧化物吸附塔;601-氮氧化物吸附塔体;602-吸附网;7-排放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改性沥青卷材废气蓄热体燃烧装置,包括第一雾化塔1、第二雾化塔2、第一风机3、第二风机4、蓄热催化燃烧室5、氮氧化物吸附塔6和排放管7。
其中,蓄热催化燃烧室5设有第一废气入口、第二废气入口和出口,第一雾化塔1设有废气入口和废气出口,第一风机3的进风口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一雾化塔1的废气出口连通,第一风机3的出风口通过第二管道与蓄热催化燃烧室5的第一废气入口连通,第二雾化塔2设有废气入口和废气出口,第二风机4的进风口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二雾化塔2的废气出口连通,第二风机4的出风口通过第四管道与蓄热催化燃烧室5的第二废气入口连通。
第一氮氧化物吸附塔设有入口和出口,第二氮氧化物吸附塔设有入口和出口,第一氮氧化物吸附塔的入口和第二氮氧化物吸附塔的入口均分别通过第五管道和第六管道与蓄热催化燃烧室5的出口连通,第一氮氧化物吸附塔的出口和第二氮氧化物吸附塔的出口均分别通过第七管道和第八管道与排放管7的一端连通,排放管7的另一端设有排放口。
蓄热催化燃烧室5包括燃烧室体501和燃烧装置502,第一废气入口和第二废气入口设于燃烧室体501的相对两侧壁,燃烧室体501内壁设有第一蓄热室503、第二蓄热室504和位于第一蓄热室503、第二蓄热室504之间的燃烧室505,第一蓄热室503和第二蓄热室504均设有入口和出口,第一蓄热室503和第二蓄热室504的入口分别与第一废气入口和第二废气入口连通,第一蓄热室503和第二蓄热室504的出口同时与燃烧室505连通,燃烧装置502位于第一蓄热室503和第二蓄热室504的出口处,蓄热催化燃烧室5的出口位于燃烧室505的顶壁或底壁。
第一蓄热室503和第二蓄热室504均设有蓄热体,第一蓄热室503和第二蓄热室504靠近燃烧室505的侧壁均设有耐火层,燃烧室体501外壁设有保温层,燃烧装置502为天然气燃烧装置。
第一冷凝雾化塔1和第二雾化塔2均包括雾化塔体101和均流网102,废气入口设于雾化塔体101壁下端,废气出口设于雾化塔体101壁上端,均流网102横向连接于雾化塔体101内壁并位于废气入口和废气出口之间,雾化塔体101还设有冷凝水入口,该冷凝水入口连接冷凝水管道,并在该冷凝水管道上设有泵。
冷凝水入口高于均流网102,均流网102为一层以上,均流网102由304不锈钢制成。
均流网102的作用是减轻蓄热催化燃烧室5的负担,降低吞吐量。
氮氧化物吸附塔6包括第一氮氧化物吸附塔和第二氮氧化物吸附塔,第一氮氧化物吸附塔和第二氮氧化物吸附塔均包括氮氧化物吸附塔体601和吸附网602,入口设于氮氧化物吸附塔体601壁下端,出口设于氮氧化物吸附塔体601壁上端,吸附网602横向连接于氮氧化物吸附塔体601内壁并位于入口和出口之间。
吸附网602为一层以上,每层吸附网602均设有吸附材料,吸附材料为生石灰、粘接剂制成的蜂窝网状固体。
氮氧化物吸附塔6的作用是吸附热量,使最终排放的气体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并且吸附气体中的氮氧化物,使空气达标排放,避免酸雨形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与控制器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风速调节器和多个电磁阀,压力传感器设于各管道上用于检测管道内压力,温度传感器设于燃烧室体501内用于检测燃烧室体501内温度,风速调节器用于调节第一风机3和第二风机4的风速,多个电磁阀用于启动/关闭泵、第一风机3、第二风机4、燃烧装置502、第五管道和第六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启动燃烧装置502加热蓄热体,启动第二风机4和泵,30℃的废气依次经过第二雾化塔2、第二风机4从蓄热催化燃烧室5的第二废气入口进入第二蓄热室504,废气与第二蓄热室504内的高热蓄热体直接发生热交换,废气从30℃被加热到600-650℃。
在废气被加热到600-650℃的过程中,废气中的颗粒有机物会发生热解,变成可燃烧的气化物。
600-650℃的废气进入燃烧室505被高温燃烧,形成高达700℃的烟气。
高达700℃的烟气再与第一蓄热室503内相对温度较低的蓄热体直接发生热交换,将热量传给蓄热体,接近第一蓄热室503出口的蓄热体温度上升到700℃左右,远离第一蓄热室503出口的蓄热体温度在60-80℃左右或更低,热交换后蓄热催化燃烧室5的出口处的烟气温度为60-80℃左右,此时打开第五管道或/和第六管道,烟气经过第一氮氧化物吸附塔或/和第二氮氧化物吸附塔,然后从排放管7排出。
当以上过程持续一定时间后,第二蓄热室504内的蓄热体温度降低,已不能将废气加热到600-650℃,同时第一蓄热室503内的蓄热体吸热也快达到饱和,因此以上过程必须切换,即废气依次经过第一雾化塔1、第一风机3从蓄热催化燃烧室5的第一废气入口进入第一蓄热室503,废气与第一蓄热室503内的高热蓄热体直接发生热交换,废气从30℃被加热到600-650℃。
在废气被加热到600-650℃的过程中,废气中的颗粒有机物会发生热解,变成可燃烧的气化物。
600-650℃的废气进入燃烧室505被高温燃烧,形成高达700℃的烟气。
高达700℃的烟气再与第二蓄热室504内相对温度较低的蓄热体直接发生热交换,将热量传给蓄热体,接近第二蓄热室504出口的蓄热体温度上升到700℃左右,远离第二蓄热室504出口的蓄热体温度在60-80℃左右或更低,热交换后蓄热催化燃烧室5的出口处的烟气温度为60-80℃左右,此时打开第五管道或/和第六管道,烟气经过第一氮氧化物吸附塔或/和第二氮氧化物吸附塔,然后从排放管7排出。
以上过程,循环执行,切换时间由装置而变。
燃烧装置投入热量的计算:
按废气1000m3/h计算,废气热值为3kcal/m3
q=(1000×50×0.31)/(10000-14×50×0.31)-3×103=1.28×104kcal/h
即处理1000m3/h热值为3kcal/m3的废气,燃烧装置投入热量为1.28×104kcal/h。
蓄热体的热值,按废气需加热量的3倍计算:
Q=3×(1000×0.328×700)=68.8×104kcal
蓄热体的加热启动时间:T=Q/q=68.8/1.28÷54h。
即该装置从启动到投入正常运行前需至少54小时,燃烧以加热蓄热体到设定温度。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改性沥青卷材废气蓄热体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第一废气入口、第二废气入口和出口的蓄热催化燃烧室(5);
出风口通过第二管道与蓄热催化燃烧室的第一废气入口连通的第一风机(3),出风口通过第四管道与蓄热催化燃烧室的第二废气入口连通的第二风机(4);
废气出口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一风机的进风口连通的第一雾化塔(1),废气出口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二风机的进风口连通的第二雾化塔(2);
入口通过管道与蓄热催化燃烧室的出口连通的氮氧化物吸附塔(6);
一端与氮氧化物吸附塔的出口连通的排放管(7),排放管的另一端设有排放口;
所述蓄热催化燃烧室包括燃烧室体(501),设于燃烧室体内壁的第一蓄热室(503)、第二蓄热室(504),位于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之间的燃烧室(505),和燃烧装置(502),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均设有蓄热体,第一废气入口和第二废气入口设于燃烧室体的相对两侧壁,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均设有入口和出口,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的入口分别与第一废气入口和第二废气入口连通,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的出口同时与燃烧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沥青卷材废气蓄热体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位于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的出口处,蓄热催化燃烧室的出口位于燃烧室的顶壁或底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沥青卷材废气蓄热体燃烧装置,其特征:所述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靠近燃烧室的侧壁均设有耐火层,燃烧室体外壁设有保温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沥青卷材废气蓄热体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雾化塔和第二雾化塔均包括设置废气入口和废气出口的雾化塔体(101);
横向连接于雾化塔体内壁并位于废气入口和废气出口之间的均流网(102);
雾化塔体还设有冷凝水入口,该冷凝水入口连接冷凝水管道,并在该冷凝水管道上设有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性沥青卷材废气蓄热体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入口高于均流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沥青卷材废气蓄热体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氧化物吸附塔包括设置入口和出口的氮氧化物吸附塔体(601);
横向连接于氮氧化物吸附塔体内壁并位于入口和出口之间的吸附网(602),吸附网设有吸附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沥青卷材废气蓄热体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氧化物吸附塔包括第一氮氧化物吸附塔和第二氮氧化物吸附塔,第一氮氧化物吸附塔的入口和第二氮氧化物吸附塔的入口均分别通过第五管道和第六管道与蓄热催化燃烧室的出口连通,第一氮氧化物吸附塔的出口和第二氮氧化物吸附塔的出口均分别通过第七管道和第八管道与排放管的一端连通。
CN201920379859.6U 2019-03-20 2019-03-20 改性沥青卷材废气蓄热体燃烧装置 Active CN2097262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79859.6U CN209726228U (zh) 2019-03-20 2019-03-20 改性沥青卷材废气蓄热体燃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79859.6U CN209726228U (zh) 2019-03-20 2019-03-20 改性沥青卷材废气蓄热体燃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26228U true CN209726228U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88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79859.6U Active CN209726228U (zh) 2019-03-20 2019-03-20 改性沥青卷材废气蓄热体燃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262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89419U (zh) 家用燃气供热水装置
CN108434922A (zh) 低能耗节水型烟气脱白装置及方法
CN207648835U (zh) 一种锅炉排烟余热回收供热用三塔合一换热喷淋塔
CN108679618A (zh) 一种立式布置垃圾焚烧炉
CN206803190U (zh) 废气燃烧炉和废气燃烧设备
CN206897161U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及一种高效脱硫塔系统
CN209726228U (zh) 改性沥青卷材废气蓄热体燃烧装置
CN208704021U (zh) 一种回收利用水汽加湿的热风式燃气采暖炉
CN107741091A (zh) 一种具有烟气高效处理功能的节能环保型锅炉
CN205007834U (zh) 浮法玻璃熔窑烟气废热利用及脱硝净化处理装置
CN107218624A (zh) 柴草热水炉
CN208365552U (zh) 一种乏氧高浓度voc处理系统
CN204388350U (zh) 一种热风炉及其构成的热风炉系统
CN205002365U (zh) 一种节能环保锅炉
CN208642201U (zh) 低能耗节水型烟气脱白装置
CN207162578U (zh) 一种锅炉排烟直接接触式全热回收与消白装置
CN201209854Y (zh) 蓄热式富氧燃烧装置
CN201165514Y (zh) 负压式节能环保煤气发生炉及煤气净化装置
CN205988664U (zh) 医疗废弃物燃烧烟气处理系统
CN207006175U (zh) 一种利用垃圾焚烧排放烟气余热干化垃圾的膜干化系统
CN208694642U (zh) 一种化妆品玻璃瓶窑炉的除尘除湿装置
CN207422654U (zh) 一种可提高热利用率的热风炉
CN206553476U (zh) 一种焦油处理装置
CN207279678U (zh) 一种锅炉烟气处理装置
CN101596398B (zh) 一种基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烟道的再脱硫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