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22442U - 一种形变变色织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形变变色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22442U
CN209722442U CN201920194055.9U CN201920194055U CN209722442U CN 209722442 U CN209722442 U CN 209722442U CN 201920194055 U CN201920194055 U CN 201920194055U CN 209722442 U CN209722442 U CN 2097224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gap
surface layer
chain
col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9405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清来
张英东
刘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cetech Fuj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cetech Fuj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cetech Fuj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cetech Fuj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9405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224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224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224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形变变色织物,包括面层、底层以及连接纱,所述面层包括链条,相邻两个所述链条之间形成有间隙,各所述间隙内都设置有多个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链条一体连接,且同一所述间隙上的各所述连接条将对应的所述间隙分隔为多个长槽,相邻两个所述间隙上的各所述连接条相互错位布置。当织物两端往底层方向相向对折时,对折位置处相邻两个链条被相背拉开,底层的颜色可透过面层显现出来,当织物两端往面层方向相向对折时,对折位置处相邻两个链条被相向挤压,底层的颜色难以透过面层显现出来,同时由于连接条的存在,也即是经编网孔组织的存在,机械物理性能相对较好。

Description

一种形变变色织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物,尤其是一种形变变色织物。
背景技术
传统织物的颜色通常依靠织物的面层颜色来体现,色彩较为单调,为了提升织物的色调,传统的做法通常是在织物的面层上粘贴变色材料使其能够在不同的光线折射角度下呈现不同的颜色,也即是产生变色效果。但是粘贴变色材料会影响织物的透气性,也会降低面料的稳定性,还会增加面料的重量和成本,大部分消费者难以接受。
公开号为CN106835480A的发明专利是本申请人早期申请的一种双色变色三层网布的制作方法,通过特定的穿纱和纱垫运动方式,可在三层网布的面层上形成凸起的波浪形凸条或交错布置的凸块,具有较为鲜明的立体感,同时中层的颜色可以通过凸条之间的凹槽或者凸块之间的凹槽显露出来,由于凸条或凸块的阻挡作用,三层网布的颜色可以随着观察者视角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实现变色效果,且不影响网布的透气性和重量,透气性较好且成本和重量相对较低。然而,该制作方法获得的织物,其面层上的各凸条或凸块相互独立布置,需要依靠中层和底层实现相互连接,织物的机械物理性能(如连接强度等)相对较差。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对变色织物及其制作工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物理性能相对较好的形变变色织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形变变色织物,包括面层、颜色与所述面层相异的底层以及连接在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之间的连接纱,所述面层包括多个相互平行布置的链条,相邻两个所述链条之间形成有间隙,各所述间隙内都设置有多个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链条一体连接,且同一所述间隙上的各所述连接条将对应的所述间隙分隔为多个长槽,相邻两个所述间隙上的各所述连接条相互错位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相互间隔有一个所述间隙的两个所述连接条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与所述链条垂直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链条的宽度与所述间隙的宽度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面层包括相互交织的第一纱线和交织在所述第一纱线上的第二纱线,所述第一纱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编网孔组织,所述第二纱线在所述经编网孔组织上交织形成复位纱,所述复位纱和所述经编网孔组织与所述复位纱对应的位置共同形成所述链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纱线和/或所述第二纱线为低弹纱或非弹性纱。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相邻两个间隙上的各连接条相互错位布置,也即是经编网孔组织位于同一链条两侧的各网孔相互错位布置,当织物两端往底层方向相向对折时,对折位置处相邻两个链条被相背拉开,使得长槽或网孔宽度增大,底层的颜色可透过面层显现出来,当织物两端往面层方向相向对折时,对折位置处相邻两个链条被相向挤压,使得长槽或网孔宽度减小,底层的颜色难以透过面层显现出来,同时由于连接条的存在,也即是经编网孔组织的存在,使得相邻两个链条可以相互连接,机械物理性能相对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织物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织物弯折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织物的面层的面料仿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织物的面层的工艺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中对应标示如下:
11-链条; 12-连接条;
13-长槽; 21-第一纱线;
22-第二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的形变变色织物,包括面层、颜色与面层相异的底层以及连接在面层和底层之间的连接纱,其中,底层以及连接纱的结构与常规的经编三明治网布的结构相同,并非本实施例的重点,此处不再详述。需要说明的是,底层上最好不要开设网孔,即使开设网孔,网孔的孔径也是越小越好,否则可能影响织物的形变变色效果。
如图1-图4所示,面层包括多个相互平行布置的链条11,相邻两个链条11之间形成有间隙,链条11的宽度与间隙的宽度相同,各间隙内都设置有多个连接条12,连接条12与链条11垂直布置,其两端分别与对应的链条11一体连接,且同一间隙上的各连接条12将对应的间隙分隔为多个长槽13,即位于同一个间隙上的相邻两个连接条12之间形成一个长槽13。此外,相邻两个间隙上的各连接条12相互错位布置,则,相邻两个间隙上的各长槽13也相互错位布置。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相互间隔有一个间隙的两个连接条12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与链条12垂直布置。也即是说,在连接条12的两端方向延伸所形成的直线上,连接条12和长槽13依次交替布置,此外,该直线最好位于对应的长槽13的中间位置。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面层包括相互交织的第一纱线21和交织在第一纱线21上的第二纱线22,第一纱线21和/或第二纱线22为低弹纱或非弹性纱,其中,第一纱线21相互交织形成经编网孔组织,第二纱线22在经编网孔组织上交织形成复位纱,复位纱和经编网孔组织与复位纱对应的位置共同形成链条11,经编网孔组织未形成链条11的实体部分形成连接条12,而经编网孔组织的网孔则形成长槽13。
本实施例的形变变色织物可以作为鞋服面料使用,以作为鞋面使用为例,在鞋面展开状态,长槽13宽度处于初始状态,底层的颜色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够从面层上显露出来,在面层颜色的掩盖下,底层的颜色几不可见;使用者走动或跑步时,脚掌的动作会使得鞋面产生弯折,在折弯的凸起位置,相邻两个链条11被相背拉开,使得长槽宽度增大,底层的颜色可透过面层显现出来;在折弯的阴角位置,相邻两个链条11被相向挤压,使得长槽宽度减小,底层的颜色难以透过面层显现出来,这样,可通过面层的形变实现不同的颜色效果。
本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形变变色织物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编织,采用具有六把以上梳栉的双针床经编机进行编织获得坯布。
在本实施例中以具有七把梳栉的双针床经编机为例进行说明,该双针床经编机上的七把梳栉按其在双针床经编机上的排列方向依次为GB1、GB2、GB3、GB4、GB5、GB6和GB7,各梳栉按其在双针床经编机上的排列方向依次被分为具有三把以上梳栉的第一梳栉组、具有一把梳栉的第三梳栉组和具有两把以上梳栉的第二梳栉组,即不同梳栉组中的梳栉不会相互交叉,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梳栉组具有四把梳栉,按其在所述双针床经编机上的排列方向依次为所述GB1、GB2、GB3和GB4,第二梳栉组中的两把梳栉按其在双针床经编机上的排列方向依次为GB6和GB7,而GB5则为第三梳栉组中的梳栉。
各梳栉分别设有六个盘头,其中,GB1以满穿的方式进行穿纱,每个盘头分别穿有476根纱线,穿纱所采用的纱线为100D涤纶有光纱;GB2和GB3以一穿三空的方式进行穿纱,即每穿1根纱线后空出三个位置再继续循环穿纱,每个盘头分别穿有119根纱线,穿纱所采用的纱线为150D涤纶半光低弹轻网纱;GB4以一穿一空的方式进行穿纱,每个盘头分别穿有238根纱线,穿纱所采用的纱线为150D涤纶半光低弹轻网纱;GB5以满穿的方式进行穿纱,每个盘头分别穿有474根纱线,穿纱所采用的纱线为40D涤纶半光单丝纱;GB6和GB7以满穿的方式进行穿纱,每个盘头分别穿有476根纱线,穿纱所采用的纱线为100D锦纶半光纱;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类纱线都是可从市场上直接购买获得的纱线。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梳栉组所采用的纱线为低弹纱,也可以将其替换为非弹性纱,便于控制张力,避免长槽(或网孔)的宽度无法被拉长,同时也可以避免后续染整处理时纱线大幅度收缩。此外,第一梳栉组所采用的纱线需要与第二梳栉组所采用的纱线互不相同,以确保染色后面层和底层的颜色互不相同。
编织过程中,第一梳栉组在双针床经编机的前针床上垫纱成圈形成织物的面层,第二梳栉组在双针床经编机的后针床上垫纱成圈形成织物的底层,第三梳栉组交替在双针床经编机的前后两针床垫纱成圈形成连接在面层和底层之间的连接纱,其中,第一梳栉组中的GB2和GB3垫纱成圈形成经编网孔组织,GB1垫纱成圈在经编网孔组织上形成交织在经编网孔组织上的复位纱,复位纱和经编网孔组织与复位纱对应的位置共同形成多个相互平行布置的链条,经编网孔组织位于同一链条两侧的各网孔相互错位布置。具体的,GB1的垫纱组织为编链组织1-0/0-0/0-1/1-1//,送经量为1500-1600mm/腊克,GB2的垫纱组织为变化经缎组织2-1/2-2/3-4/3-3/2-1/1-1/2-3/2-2/1-0/1-1/2-3/3-3/2-1/1-1/2-3/3-3//,GB3的垫纱组织为变化经缎组织1-0/1-1/2-3/3-3/2-1/1-1/2-3/3-3/2-1/2-2/3-4/3-3/2-1/1-1/2-3/2-2//,GB2和GB3的送经量都为1700-1800mm/腊克,GB4的垫纱组织为经平组织1-0/0-0/1-2/2-2//,送经量1300mm/腊克,GB5的垫纱组织为经缎组织1-0/2-1/2-3/1-2//,送经量7300mm/腊克,GB6的垫纱组织为变化编链组织0-1/1-1/1-0/0-0/1-2/2-2/2-1/1-1//,送经量1700mm/腊克,GB7的垫纱组织为经斜组织3-4/2-2/1-0/2-2//,送经量2900mm/腊克。
S2、染整,依次对坯布进行前处理、染色处理和热定型处理,获得形变变色织物。其中,前处理主要用于清除织物表面的油污和在纺丝或编织过程中加入的油剂,前处理中除油剂的用量为2G/L;柔软处理主要通过添加柔软剂改善织物的柔软度。染色处理采用高温高压染色,使得染料分子弃染液而上染纤维。热定型处理采用拉幅定型机进行定型,利用纤维的热可塑性,采用热拉幅定型的方法进行整理,使外形不规则的编织物结成圈状结构的针织物,获得布面平整,可去除残缩率,尺寸稳定,抗皱性好,从而使针织物具有较好的服用性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形变变色织物的制作工艺,其与实施例一种的制作工艺的区别在于步骤S1中经编机的不同以及面层的编织方法不同。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具有九把梳栉的双针床贾卡经编机进行编织,该双针床经编机上的七把梳栉按其在双针床经编机上的排列方向依次为GB1、JB1、JB2、GB2、GB3、GB4、GB5、GB6和GB7,其中JB1和JB2共同形成一套分离式贾卡梳,第一梳栉组具有六把梳栉,按其在所述双针床经编机上的排列方向依次为所述GB1、JB1、JB2、GB2、GB3和GB4,第二梳栉组中的两把梳栉按其在双针床经编机上的排列方向依次为GB6和GB7,而GB5则为第三梳栉组中的梳栉。
各梳栉分别设有六个盘头,其中,GB1以满穿的方式进行穿纱,每个盘头分别穿有496根纱线,穿纱所采用的纱线为100D涤纶有光纱;JB1和JB2以一穿一孔的方式进行穿纱,穿纱所采用的纱线为150D涤纶半光低弹轻网纱;GB2以满穿的方式进行穿纱,每个盘头分别穿有496根纱线,穿纱所采用的纱线为30D涤纶半光长丝纱;GB3和GB4以满穿的方式进行穿纱,每个盘头分别穿有476根纱线,穿纱所采用的纱线为100D锦纶半光纱;GB5以满穿的方式进行穿纱,每个盘头分别穿有474根纱线,穿纱所采用的纱线为40D涤纶半光单丝纱;GB6和GB7以满穿的方式进行穿纱,每个盘头分别穿有476根纱线,穿纱所采用的纱线为100D锦纶半光纱;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类纱线都是可从市场上直接购买获得的纱线。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梳栉组所采用的纱线为低弹纱,也可以将其替换为非弹性纱,便于控制张力,避免长槽(或网孔)的宽度无法被拉长,同时也可以避免后续染整处理时纱线大幅度收缩。此外,第一梳栉组所采用的纱线需要与第二梳栉组所采用的纱线互不相同,以确保染色后面层和底层的颜色互不相同。
编织过程中,GB1的垫纱组织为编链组织0-1/1-0//,送经量为1500-1600mm/腊克,JB1和JB2的垫纱组织为经平组织组织1-0/1-2//,送经量为2200mm/腊克,GB2的垫纱组织为经缎组织1-0/2-1/2-3/1-2//,GB2的送经量都为7000mm/腊克,GB3的垫纱组织为经绒组织1-0/2-3//,GB3的送经量为2100mm/腊克,GB4的垫纱组织为经绒组织2-3/1-0//,送经量2100mm/腊克,GB5的垫纱组织为经缎组织1-0/2-1/2-3/1-2//,送经量7300mm/腊克,GB6的垫纱组织为变化编链组织0-1/1-1/1-0/0-0/1-2/2-2/2-1/1-1//,送经量1700mm/腊克,GB7的垫纱组织为经斜组织3-4/2-2/1-0/2-2//,送经量2900mm/腊克。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形,如变更上述实施例中的纱线的具体类型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形变变色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层、颜色与所述面层相异的底层以及连接在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之间的连接纱,所述面层包括多个相互平行布置的链条,相邻两个所述链条之间形成有间隙,各所述间隙内都设置有多个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链条一体连接,且同一所述间隙上的各所述连接条将对应的所述间隙分隔为多个长槽,相邻两个所述间隙上的各所述连接条相互错位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变变色织物,其特征在于,相互间隔有一个所述间隙的两个所述连接条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与所述链条垂直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变变色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的宽度与所述间隙的宽度相同。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形变变色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包括相互交织的第一纱线和交织在所述第一纱线上的第二纱线,所述第一纱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编网孔组织,所述第二纱线在所述经编网孔组织上交织形成复位纱,所述复位纱和所述经编网孔组织与所述复位纱对应的位置共同形成所述链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形变变色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和/或所述第二纱线为低弹纱或非弹性纱。
CN201920194055.9U 2019-02-13 2019-02-13 一种形变变色织物 Active CN2097224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94055.9U CN209722442U (zh) 2019-02-13 2019-02-13 一种形变变色织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94055.9U CN209722442U (zh) 2019-02-13 2019-02-13 一种形变变色织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22442U true CN209722442U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82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94055.9U Active CN209722442U (zh) 2019-02-13 2019-02-13 一种形变变色织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224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7052A (zh) * 2019-02-13 2019-04-23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形变变色织物及其制作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7052A (zh) * 2019-02-13 2019-04-23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形变变色织物及其制作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20911B (zh) 一种双面贾卡提花编织工艺
JP5939782B2 (ja) 凹凸模様装飾帯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835480B (zh) 一种双色变色三层网布的制作方法
CN106048877A (zh) 一种生产单层结构立体提花鞋面织物的经编机及生产方法
CN105970469B (zh) 双色渐变网孔导气三层网布生产方法及网布
CN107217384B (zh) 一种双色单贾卡经编织物的制作方法及该经编织物
CN108486734B (zh) 提花双面呢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65386A (zh) 一种三明治双贾卡提花编织工艺
CN108754834A (zh) 一种双纯色双针床单贾卡间隔织物及制作方法
CN108998883A (zh) 一种立体悬浮网布的制作方法
CN108277574A (zh) 一种具有变色功能的提花贾卡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9137247A (zh) 网孔内具有中线的网布及其制作方法
CN107287755A (zh) 多梳经编机的编织方法
CN108265387A (zh) 一种具有雀鸟眼网孔的单面或双面网布及其制作方法
CN109667052A (zh) 一种形变变色织物及其制作工艺
CN205821639U (zh) 双色渐变网孔导气三层网布
CN107761243A (zh) 一种具有双面阴阳缇花效果的经编弹性织物织造方法
CN209722442U (zh) 一种形变变色织物
CN108842280B (zh) 一种孔洞互连双层经编织物的织造方法
CN110093712A (zh) 一种双针床单贾卡经编机地梳配贾卡的织造方法
CN208586397U (zh) 一种具有变色功能的提花贾卡面料
CN109594190B (zh) 一种换色提花织物的制作工艺
CN109023756A (zh) 具有立体中绣线的网布及其制作方法
CN109930299A (zh) 一种双贾卡提花面料的制作方法
CN109736006A (zh) 一种新型经编双针床织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