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07889U - 相机模组 - Google Patents

相机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07889U
CN209707889U CN201822098849.3U CN201822098849U CN209707889U CN 209707889 U CN209707889 U CN 209707889U CN 201822098849 U CN201822098849 U CN 201822098849U CN 209707889 U CN209707889 U CN 2097078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coil
mould group
camera
camera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9884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庆跃
徐爱新
许杨柳
邓爱国
颜欢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Q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Q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Q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Q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9884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078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07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078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相机模组,包括:底座;镜头,包括基座和固定于基座的镜筒,镜头内设有镜片组;线圈组件,固定连接于基座上;下弹簧,设于底座和镜头之间,下弹簧分别与底座和线圈组件电连接;壳体,中空从而形成容置腔,镜头至少部分容纳于容置腔内;磁体,设于壳体的容置腔内,且磁体对应线圈组件而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机模组,通过直接将线圈组件组装至镜头上,将镜头直接组装于底座上,形成一体式结构的相机模组,可将尺寸做得更小。

Description

相机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相机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各类电子产品,例如手机、相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厚度越来越薄,屏占比也越来越高,像素却越来越高,因此也对其相机模组提出了更小、更薄的要求。虽然定焦相机模组的尺寸较小,但其对焦距离有限,无法满足人们高像素的要求。而变焦相机模组,由于其像素越来越高,因此其厚度较大,而电子产品的厚度又越来越薄,因此导致相机模组凸出在电子产品的表面,严重影响电子产品的外观。
一般,相机模组包括镜头和马达,镜头在镜头厂组装完成,马达在马达厂组装完成,最后模组厂将镜头和马达组装在一起,形成相机模组。因此,镜头和马达是独立的部件,需要预留一定的空间作为组装间隙,来做后期组装,这会导致整个相机模组的尺寸较大,并且结构和加工工艺较为复杂。
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尺寸较小的相机模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相机模组,包括:
底座;
镜头,包括基座和固定于所述基座的镜筒,所述镜头内设有镜片组;
线圈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上;
下弹簧,设于所述底座和所述镜头之间,所述下弹簧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线圈组件电连接;
壳体,中空从而形成容置腔,所述镜头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置腔内;
磁体,设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磁体对应所述线圈组件而设。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主体部和导电部,所述导电部嵌入所述主体部内,所述导电部电连接于所述下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组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线圈组件分别设于所述镜头的所述基座的两相对侧,所述磁体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壳体的两相对侧,并分别与两个所述线圈组件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下弹簧包括一个第一下弹簧和两个第二下弹簧,所述第一下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线圈的一端电连接,两个所述第二下弹簧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线圈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底座的所述导电部包括两部分,所述导电部的两部分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下弹簧的另一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下弹簧和所述第二下弹簧均包括外侧部、内侧部和连接所述外侧部与所述内侧部的连接部,所述外侧部与所述底座的所述导电部电连接,所述内侧部与所述线圈电连接,所述内侧部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连接点,所述连接点与所述线圈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组件包括支架和线圈,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镜头的所述基座上;或者所述线圈组件包括柔性电路板结构的线圈。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所述线圈环绕所述镜头,所述磁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相对侧;所述下弹簧为两个,所述底座的所述导电部包括两部分,两个所述下弹簧分别与所述线圈的两端电连接,且分别与所述导电部的两部分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相机模组还包括上弹簧,设于所述壳体的容置腔内,所述上弹簧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基座;所述上弹簧包括外边框、内框和连接所述外边框与所述内框的连接体,所述外边框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内框与镜头的基座固定连接,所述内框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连接位,所述连接位与所述基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相机模组还包括支撑座和电路板,所述支撑座内形成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内设有成像芯片和滤光片,所述成像芯片和所述滤光片位置对应,并设于所述镜头的光轴上;所述底座设于所述支撑座顶部,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成像芯片固定并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连接器;所述底座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支撑座的底部,且所述电路板的顶面与所述支撑座的底部连接;或者,所述电路板的顶部开设凹陷,所述支撑座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凹陷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机模组,通过直接将线圈组件组装至镜头上,将镜头直接组装于底座上,形成一体式结构的相机模组,相比具有单独音圈马达和镜头模组的相机模组,无需考虑音圈马达与镜头模组之间的组装间隙,可将尺寸做得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相机模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相机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相机模组的第一方向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相机模组的第二方向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相机模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相机模组的下弹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相机模组的部分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相机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相机模组的部分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相机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相机模组的制造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步骤S11的线圈组件组装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步骤S11的线圈组件组装后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1中步骤S13的线圈组件与镜头组装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1中步骤S13的线圈组件与镜头组装后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1中步骤S15的下弹簧与镜头、线圈组件组装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1中步骤S15的下弹簧与镜头、线圈组件组装后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1中步骤S17的底座与、下弹簧镜头、线圈组件组装后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1中步骤S19的壳体、磁体和上弹簧组装前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1中步骤S19的壳体、磁体和上弹簧组装后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11中步骤S21的组装在一起的下弹簧与镜头、线圈组件与组装在一起的壳体、磁体和上弹簧组装前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11中步骤S21的组装在一起的下弹簧与镜头、线圈组件与组装在一起的壳体、磁体和上弹簧组装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图1至图4,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相机模组,包括支撑座11、电路板13、底座15、镜头17、线圈组件18、下弹簧21、壳体23、磁体24 和上弹簧25。
支撑座11内形成容纳腔体,容纳腔体内设有成像芯片29和滤光片31,成像芯片29和滤光片31位置对应,并设于镜头17的光轴上。支撑座11的内壁上设有凸台112,滤光片31设于凸台112上,成像芯片29和滤光片31 分别位于凸台112的两侧,当然,并不以此为限,在别的实施例中,成像芯片29和滤光片31也可以位于凸台112的相同侧。
电路板13设于支撑座11底部,且电路板13的顶面与支撑座11的底部连接,成像芯片29固定并电连接于电路板13上。电路板13上还设有连接器 33,以实现外部电路与电路板13信号的传输。
底座15设于支撑座11顶部,且设有与成像芯片29对应的第一通光孔 152。本实施例中,底座15包括主体部154和导电部156,导电部156嵌入主体部154内,且导电部156电性连接于电路板13。具体地,主体部154和导电部156通过insert molding(嵌件注塑)工艺制造形成底座15。通过insert molding方式形成底座15,可增强底座15的强度,而且可使底座15尺寸较小,有利于相机模组的小型化。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电路板13的顶部也可开设凹陷,支撑座 11至少部分容纳于凹陷内。这样,可降低相机模组在其厚度方向的尺寸,有利于相机模组的小型化。
镜头17包括基座172和固定于基座172的镜筒174,镜筒174内设有镜片组178。基座172上开设有卡槽176(见图14)。
线圈组件18包括支架182和线圈184,线圈184绕设于支架182上。支架182固定连接于镜头17的基座172上。本实施例中,线圈组件18为两个,两个线圈组件18分别设于镜头17的基座172的两相对侧。通过将线圈组件 18分别设于镜头17的基座172的两相对侧,可缩小相机模组在基座172另外两相对侧方向上的尺寸。具体地,两个线圈组件18设于基座172的两个相对侧的边缘处。支架182上设有卡扣186(见图14),卡扣186伸入卡槽176 内与卡槽176配合,可使支架182与基座172的连接更为牢固。同时,将线圈184绕在支架182上再使用低温胶水固定到镜头17上的方式,可降低对镜头17光学性能的损伤,因而可提高相机模组的品质。
更具体地,请参见图12,支架182包括本体187和形成于本体187一侧的绕线部188,绕线部188呈长条状,线圈184绕设于绕线部188上。支架 182可包括通过注塑成型等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金属件和塑胶件,这样可增加支架182的稳定性。
下弹簧21设于底座15和镜头17之间,下弹簧21分别与底座15的导电部156和线圈184电连接,以将电流传导到线圈184,给线圈184通电。具体地,如图6所示,下弹簧21包括一个第一下弹簧和两个第二下弹簧,第一下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线圈184的一端电连接,两个第二下弹簧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线圈184的另一端电连接,底座15的导电部156的两部分分别与两个第二下弹簧的另一端电连接。这样,电流从导电部156的一部分流入,从与一个第二下弹簧的连接处流入一个第二下弹簧,再流入一个线圈184,再流入第一下弹簧,然后流入另一个线圈184,再流入另一个第二下弹簧,然后经导电部156另一部分与另一个第二下弹簧的连接处流出到导电部156,两部分导电部156分别与电源正负极电连接,这样即可给两个线圈184施加电流。
更具体地,第一下弹簧和第二下弹簧均包括外侧部212、内侧部214和连接外侧部212与内侧部214的连接部216,外侧部212形成下弹簧21的外侧,内侧部214形成下弹簧21的内侧,外侧部212与底座15的导电部156 电连接,内侧部214与线圈184电连接。本实施例中,内侧部214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连接点218,可通过焊接将连接点218与线圈184电连接。
壳体23中空从而形成容置腔,且壳体23底部开口,顶部开设第二通光孔232。具体地,壳体23可为铁壳。镜头17的一部分容纳于容置腔内,且部分穿过第二通光孔232露出于壳体23外。
磁体24设于壳体23的容置腔内,且磁体24对应线圈组件18而设。具体地,磁体24为两个,分别设于壳体23的两相对侧,并分别与两个线圈组件18对应设置。由于磁体24仅设置在壳体23的两相对侧,壳体23另外两个没有磁体24,因为可缩小相机模组在壳体23另外两相对侧方向上的尺寸。
上弹簧25设于壳体23的容置腔内,且位于壳体23的顶部。具体地,上弹簧25的内侧连接于镜头17,外侧一端连接于壳体23。下弹簧15的内侧一端相对镜头17固定,外侧一端连接于与壳体23相对固定的底座15。这样,线圈184通电时,在磁体24的作用下,可产生磁力推动镜头17直线移动,实现对镜头的调焦,线圈184内电流大小的不同,对应产生的磁力不同。上弹簧25和下弹簧21用于对镜头17进行牵制,使得移动平稳和起到复位作用。当然在别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不用设置上弹簧25。
更具体地,上弹簧25包括外边框252、内框254和连接外边框252与内框254的连接体256,外边框252形成上弹簧25的外侧,以与壳体23固定连接,内框254形成上弹簧25的内侧,以与镜头17的基座172固定连接,内框254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连接位258,可通过焊接将连接位258与基座172连接起来。
如图7和图8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相机模组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相机模组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包括:本实施例中,线圈184可为环绕镜头 17的一整圈,而磁体24同样仅设置在壳体23的两相对侧。本结构相对第一实施例的相机模组而言,由于线圈184设置成一整圈,因此在一方向的尺寸稍有增大。可以理解,当线圈184为一整圈时,下弹簧21就只需两个了,两个下弹簧21分别与线圈184的两端电连接,且分别与导电部156的两部分电连接。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相机模组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相机模组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包括:本实施例中,线圈184可为柔性电路板结构。具体地,柔性电路板结构的线圈184是在电路板上通过印刷等方式形成一圈一圈的导电质,或者形成螺旋式的导电质。
本发明的相机模组,通过直接将线圈组件18组装至镜头17上,将镜头 17直接组装于底座15上,形成一体式结构的相机模组,相比具有单独音圈马达和镜头模组的相机模组,无需考虑音圈马达与镜头模组之间的组装间隙,可将尺寸做得更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相机模组制造方法。如图11所示,一实施例的相机模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提供线圈组件18,线圈组件18包括线圈184。
如图12和图13所示,步骤S11具体包括:
S111,提供支架182和线圈184。具体地,支架182上设有卡扣186。支架182包括本体187和形成于本体187一侧的绕线部188,绕线部188呈长条状。支架182可包括通过注塑成型等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金属件和塑胶件,这样可增加支架182的稳定性。
S113,将线圈184绕设于支架182上。具体地,线圈184绕设于绕线部 188上。
S13,提供镜头17,将线圈组件18固定连接于镜头17。
如图14和图15所示,具体地,镜头17包括基座172和固定于基座172 的镜筒174,镜筒174内设有镜片组178,基座172上开设有卡槽176。步骤 S13中,将卡扣186伸入卡槽176中使卡扣186与卡槽176配合,将线圈组件18的支架182固定连接于镜头17的基座172上,具体可通过低温胶水(例如UV胶)将支架182与基座172固定。本实施例中,线圈组件18为两个,将两个线圈组件18分别设于镜头17的基座172的两相对侧。通过将线圈组件18分别设于镜头17的基座172的两相对侧,可缩小相机模组在基座172 另外两相对侧方向上的尺寸。具体地,两个线圈组件18设于基座172的两个相对侧的边缘处。通过将线圈184绕在支架182上再使用低温胶水固定到镜头17上的方式,可降低对镜头17光学性能的损伤,因而可提高相机模组的品质。
S15,提供下弹簧21,将下弹簧21电连接于线圈组件18的线圈184。下弹簧21具体可先采用胶水与线圈组件18固定,再通过锡焊激光焊的方式实现电连接。
具体地,如图16和图17所示,下弹簧21包括一个第一下弹簧和两个第二下弹簧,步骤S15中,将第一下弹簧21与两个线圈184的一端分别电连接,并将两个第二下弹簧分别与两个线圈184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一下弹簧和第二下弹簧包括外侧部212、内侧部214和连接外侧部212与内侧部214的连接部216,外侧部212形成下弹簧21的外侧,内侧部214形成下弹簧21的内侧,内侧部214与线圈184电连接。内侧部214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连接点218,可通过焊接将连接点218与线圈184电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下弹簧21还可包括边框(图未示),第一下弹簧和第二下弹簧的外侧部212 和内侧部214均通过连料部连接于边框。步骤S15还可包括在将下弹簧21电连接于线圈组件18的线圈184后去除连料部的步骤。
S17,提供底座15,将组装在一起的镜头17、线圈组件18、下弹簧21 组装至底座15。
如图18所示,具体地,底座15包括主体部154和导电部156,导电部 156嵌入主体部154内,步骤S17中具体将下弹簧21的外侧部212与底座15 的导电部156电连接。主体部154和导电部156通过insert molding(嵌件注塑)工艺制造形成底座15。通过insert molding方式形成底座15,可增强底座15的强度,而且可使底座15尺寸较小,有利于相机模组的小型化。
当下弹簧21包括边框时,步骤S17还可包括:去除边框。具体可通过人工去除或激光方式切断。
S19,提供壳体23、磁体24和上弹簧25,将磁体24和上弹簧25设于壳体23内,使磁体24对应线圈组件18而设。
如图19和图20所示,具体地,壳体23中空从而形成容置腔,且壳体 23底部开口,顶部开设第二通光孔232,步骤S19中,具体包括:将上弹簧 25和磁体24依次设于壳体23的容置腔内,将上弹簧25固定连接于壳体23,使上弹簧25位于壳体23的顶部,磁体24对应线圈组件18而设。更具体地,磁体24为两个,分别设于壳体23的两相对侧,并分别与两个线圈组件18对应设置。
具体地,上弹簧25包括外边框252、内框254、连接外边框252与内框 254的连接体256,外边框252形成上弹簧25的外侧,外边框252与壳体23 固定连接,内框254形成上弹簧25的内侧。
可以理解,步骤S19也可位于步骤S11、S13、S15和S17中的任何一个步骤之前,对其与步骤S11、S13、S15和S17的先后顺序没有限制。
S21,将组装在一起的壳体23、磁体24和上弹簧25与组装在一起的镜头17、线圈组件18、底座15和下弹簧21组装在一起。
如图21和图22所示,将镜头17的一部分放置于容置腔内,且将镜头 17的一部分穿过第二通光孔232露出于壳体23外,并将上弹簧25的内框254 固定连接于镜头17的基座172,还将壳体23固定连接于底座15。
S23,提供支撑座11和电路板13,将成像芯片29和滤光片31设于支撑座11内,将底座15固定连接于支撑座11,将电路板13固定于支撑座11的底部,且电路板13的顶面与支撑座11的底部连接,并将成像芯片29和底座 15的导电部156电连接于电路板13。可以理解,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电路板13的顶部也可开设凹陷,支撑座11至少部分容纳于凹陷内。这样,可降低相机模组在其厚度方向的尺寸,有利于相机模组的小型化。
具体地,成像芯片29和滤光片31位置对应,并设于镜头17的光轴上。支撑座11的内壁上设有凸台112,滤光片31设于凸台112上,成像芯片29 和滤光片31分别位于凸台112的两侧,或者在别的实施例中,成像芯片29 和滤光片31位于凸台112的相同侧。电路板13上还设有连接器33,以实现外部电路与电路板13信号的传输。
本实用新型的相机模组制造方法制造,通过直接将线圈组件18组装至镜头17上,将镜头17直接组装于底座15上,形成一体式结构的相机模组,相比具有单独音圈马达和镜头模组的相机模组,无需考虑音圈马达与镜头模组之间的组装间隙,可将尺寸做得更小。
在本文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本文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描述方便,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元件的序列形容词“第一”、“第二”等仅仅是为了区别属性类似的元件,并不意味着这样描述的元件必须依照给定的顺序,或者时间、空间、等级或其它的限制。
在本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5);
镜头(17),包括基座(172)和固定于所述基座(172)的镜筒(174),所述镜筒(174)内设有镜片组(178);
线圈组件(18),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172)上;
下弹簧(21),设于所述底座(15)和所述镜头(17)之间,所述下弹簧(21)分别与所述底座(15)和所述线圈组件(18)电连接;
壳体(23),中空从而形成容置腔,所述镜头(17)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置腔内;
磁体(24),设于所述壳体(23)的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磁体(24)对应所述线圈组件(18)而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5)包括主体部(154)和导电部(156),所述导电部(156)嵌入所述主体部(154)内,所述导电部(156)电连接于所述下弹簧(2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18)为两个,两个所述线圈组件(18)分别设于所述镜头(17)的所述基座(172)的两相对侧,所述磁体(24)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壳体(23)的两相对侧,并分别与两个所述线圈组件(18)对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弹簧(21)包括一个第一下弹簧和两个第二下弹簧,所述第一下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线圈(184)的一端电连接,两个所述第二下弹簧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线圈(184)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底座(15)的所述导电部(156)包括两部分,所述导电部(156)的两部分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下弹簧的另一端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弹簧和所述第二下弹簧均包括外侧部(212)、内侧部(214)和连接所述外侧部(212)与所述内侧部(214)的连接部(216),所述外侧部(212)与所述底座(15) 的所述导电部(156)电连接,所述内侧部(214)与所述线圈(184)电连接,所述内侧部(214)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连接点(218),所述连接点(218)与所述线圈(184)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18)包括支架(182)和线圈(184),所述线圈(184)绕设于所述支架(182)上,所述支架(182)固定连接于所述镜头(17)的所述基座(172)上;或者,
所述线圈组件(18)包括柔性电路板结构的线圈(184)。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18)包括线圈(184),所述线圈(184)环绕所述镜头(17),所述磁体(24)设置在所述壳体(23)的两相对侧;所述下弹簧(21)为两个,所述底座(15)的所述导电部(156)包括两部分,两个所述下弹簧(21)分别与所述线圈(184)的两端电连接,且分别与所述导电部(156)的两部分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弹簧(25),设于所述壳体(23)的容置腔内,所述上弹簧(25)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23)和所述基座(172);所述上弹簧(25)包括外边框(252)、内框(254)和连接所述外边框(252)与所述内框(254)的连接体(256),所述外边框(252)与壳体(23)固定连接,所述内框(254)与镜头(17)的基座(172)固定连接,所述内框(254)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连接位(258),所述连接位(258)与所述基座(172)连接。
9.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座(11)和电路板(13),所述支撑座(11)内形成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内设有成像芯片(29)和滤光片(31),所述成像芯片(29)和所述滤光片(31)位置对应,并设于所述镜头(17)的光轴上;所述底座(15)设于所述支撑座(11)顶部,所述电路板(13)设于所述支撑座(11)远离所述底座(15)的一侧,所述成像芯片(29)固定并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13)上,所述电路板(13)上还设有连接器(33);所述底座(15)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13)。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13)设于所述支撑座(11)的底部,且所述电路板(13)的顶面与所述支撑座(11)的底部连接;或者,所述电路板(13)的顶部开设凹陷,所述支撑座(11)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凹陷内。
CN201822098849.3U 2018-12-13 2018-12-13 相机模组 Active CN2097078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98849.3U CN209707889U (zh) 2018-12-13 2018-12-13 相机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98849.3U CN209707889U (zh) 2018-12-13 2018-12-13 相机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07889U true CN209707889U (zh) 2019-11-29

Family

ID=68637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98849.3U Active CN209707889U (zh) 2018-12-13 2018-12-13 相机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0788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2147A (zh) * 2020-11-09 2021-03-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
CN112822376A (zh) * 2021-01-27 2021-05-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401361A (zh) * 2021-12-28 2022-04-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结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2147A (zh) * 2020-11-09 2021-03-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
CN112822376A (zh) * 2021-01-27 2021-05-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822376B (zh) * 2021-01-27 2023-02-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401361A (zh) * 2021-12-28 2022-04-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结构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07889U (zh) 相机模组
US10979610B2 (en) Camera module, molding photosensitive assembly thereof,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1689010B (zh) 照相机模块
CN211209554U (zh) 驱动系统
CN112055102B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摄像机以及移动终端
CN101681011A (zh) 相机模组
CN112994400B (zh) 一种集成有线圈的基座、音圈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WO2022142199A1 (zh) 一种集成有线圈的基座及其生产工艺和音圈马达
CN201145761Y (zh) 一种自动对焦手机摄像头模组
CN112865400A (zh) 马达防抖机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电子产品
KR101847649B1 (ko) 복합 기능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KR100904181B1 (ko) 자동 초점 카메라 모듈
CN212965577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109597264A (zh) 相机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13194218B (zh) 摄像头模组制造方法及电子产品制造方法
CN107911589A (zh) 双摄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650323A (zh) 摄像模组、制造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TWI427902B (zh) 音圈馬達組件
CN111308642A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
CN209858826U (zh) 一种sma防抖致动器
KR101906907B1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CN212649563U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4675373U (zh) 一种用于ois马达的导电传感器支架
CN209560246U (zh) 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8976540U (zh) 一种基于弹片式的感光芯片防抖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3, Taihong Road, Kunshan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300

Patentee after: Kunshan Qiuti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3, Taihong Road, Kunshan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300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Q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