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60246U - 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60246U
CN209560246U CN201920350287.9U CN201920350287U CN209560246U CN 209560246 U CN209560246 U CN 209560246U CN 201920350287 U CN201920350287 U CN 201920350287U CN 209560246 U CN209560246 U CN 2095602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lens assembly
upper spring
driving devic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5028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伟
周聚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5028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602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602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602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该驱动装置包括底座、下弹簧、镜头组件、上弹簧、线圈和磁体,底座包括端子,下弹簧弹性设于底座与镜头组件之间,镜头组件可相对底座移动地设于底座上,上弹簧设于镜头组件上,端子的一端从底座底部露出,另一端朝上弹簧延伸至与上弹簧电性连接,上弹簧还与线圈电性连接,线圈设于镜头组件上,磁体与线圈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中,通过上弹簧实现电连接,端子与上弹簧的连接过程可在镜头组件的上部作业,操作空间较大,操作方便,且可依次将下弹簧、镜头组件设于底座上方,所有部件无需翻转,操作更为方便,组装流程也更为简化。

Description

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相机模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除了相机,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上都配备了相机模组,以方便人们随时随地拍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与乐趣。相机模组包括定焦相机模组和变焦相机模组,在变焦相机模组中,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镜头移动,实现对焦。
驱动装置一般包括底座、下弹簧、载体、上弹簧、磁体、线圈和外壳,下弹簧设于底座上,载体设于底座上,且位于上弹簧和下弹簧之间,线圈通过下弹簧与驱动装置下方的线路板电性连接,实现电导通。当线圈通电时,线圈在磁体磁力作用下产生驱动载体上下移动的力,从而带动安装于载体上的镜头上下移动,实现对焦。该驱动装置在组装时一般是将下弹簧、载体和线圈组装成动子部分,再将动子部分组装至底座上,最后再将该组装好的部分整体与内部设有磁体和上弹簧的外壳连接。
然而,上述驱动装置中,由于是下弹簧与线路板电性连接,而且是将下弹簧与载体、线圈组装在一起后与底座电连接,因此连接时操作空间较小,操作不便。
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操作空间较大、操作方便的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包括底座、下弹簧、镜头组件、上弹簧、线圈和磁体,所述底座包括端子,所述下弹簧弹性设于所述底座与所述镜头组件之间,所述镜头组件可相对所述底座移动地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上弹簧设于所述镜头组件上,所述端子的一端从所述底座底部露出,另一端朝所述上弹簧延伸至与所述上弹簧电性连接,所述上弹簧还与所述线圈电性连接,所述线圈设于所述镜头组件上,所述磁体与所述线圈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镜头组件包括载体和固定于所述载体上的镜头,所述载体与所述镜头为一体式结构。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线圈为两个,两个所述线圈分别设于所述镜头组件的两个相对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磁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磁体分别设于所述镜头组件的两个相对侧,分别与所述两个线圈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弹簧包括一个第一上弹簧部和两个第二上弹簧部,所述第一上弹簧部和所述第二上弹簧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另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镜头组件,两个所述第二上弹簧部分别电性连接于两个所述端子,两个所述线圈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上弹簧部电性连接,两个所述线圈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上弹簧部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包括基部,所述端子嵌设于所述基部内,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凸柱,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第二凸柱;所述下弹簧上设有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凸柱卡入所述第一卡孔内;所述载体上设有第三凸柱,所述上弹簧包括第二内圈、第二连接变形部和第二外圈,所述第二连接变形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内圈和所述第二外圈之间,所述第二外圈上设有第二卡孔,所述第二内圈设有第三卡孔,所述第二凸柱卡入所述第二卡孔内,所述第三凸柱卡入所述第三卡孔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弹簧为一整体,所述下弹簧包括第一内圈、第一连接变形部和第一外圈,所述连接变形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内圈和所述第一外圈之间,所述第一外圈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内圈固定连接所述镜头组件。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罩设于所述底座上,将所述下弹簧、所述镜头组件、所述上弹簧、所述线圈和所述磁体均罩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端子穿过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外壳之间的间隙与所述上弹簧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相机模组,包括上述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相机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和中,通过将端子电性连接于与线圈电性连接的上弹簧,通过上弹簧实现电连接,端子与上弹簧的连接过程可在镜头组件的上部作业,操作空间较大,操作方便。同时,由于是在镜头组件的上部作业,可以依次将下弹簧、镜头组件和外壳设于底座上方,所有部件无需翻转,操作更为方便,组装流程也更为简化。另外,由于是在镜头组件的上部作业,在将上弹簧与端子焊接在一起时,可增加保护膜,防止焊接时污染镜头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驱动装置去除外壳后的组装图。
图3为沿图2中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驱动装置,包括底座10、下弹簧12、镜头组件14、上弹簧16、线圈18、磁体20和外壳22。底座10包括端子102。下弹簧12弹性设于底座10与镜头组件14之间。镜头组件14可相对底座10移动地设于底座10上。上弹簧16设于弹性设于镜头组件14与外壳22之间,端子102的一端从底座10底部露出,另一端朝上弹簧16延伸至与上弹簧16电性连接,上弹簧16还与线圈18电性连接。线圈18设于镜头组件14上,磁体20设于外壳22上,且磁体20与线圈18对应设置。
本驱动装置中,通过将端子102电性连接于与线圈18电性连接的上弹簧16,通过上弹簧16实现电连接,端子102与上弹簧16的连接过程可在镜头组件14的上部作业,操作空间较大,操作方便。同时,由于是在镜头组件14的上部作业,可以依次将下弹簧12、镜头组件14和外壳22设于底座10上方,所有部件无需翻转,操作更为方便,组装流程也更为简化。另外,由于是在镜头组件14的上部作业,在将上弹簧16与端子102焊接在一起时,可增加保护膜,防止焊接时污染镜头组件14。
本实施例中,底座10还包括基部104,端子102嵌设于基部104内。基部104可为塑胶注塑而成。端子102由导电材料制成,例如金属。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端子102为相互间隔的两个。底座10上设有第一凸柱106。底座10的四个角部还分别设有一个角柱107,角柱107上设有第二凸柱108。端子102位于镜头组件14的外侧边缘外。
本实施例中,下弹簧12为一整体,其一端固定连接于底座10,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镜头组件14,下弹簧12可对镜头组件14起支撑作用,还可允许镜头组件14相对底座10移动。具体地,下弹簧12包括第一内圈、第一连接变形部和第一外圈,连接变形部可变形,且其连接于第一内圈和第一外圈之间,第一外圈固定连接于底座10,第一内圈固定连接镜头组件14。更具体地,下弹簧12上设有第一卡孔122,底座10的第一凸柱106卡入第一卡孔122内。
本实施例中,镜头组件14包括载体142和固定于载体142上的镜头144。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载体142与镜头144为一体式结构。可以理解,载体142与镜头144也可为分体式结构,在组装时将其组装在一起。当载体142与镜头144采用一体式结构时,组装时,可简化组装工艺。具体地,载体142上设有第三凸柱146。
本实施例中,上弹簧1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底座10,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镜头组件14,以允许镜头组件14相对底座10移动。具体地,上弹簧16包括一个第一上弹簧部162和两个第二上弹簧部164,第一上弹簧部162和第二上弹簧部16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底座10,另一端均固定连接于镜头组件14,以允许镜头组件14相对底座10移动。两个第二上弹簧部164分别电性连接于两个端子102。
具体地,上弹簧16包括第二内圈、第二连接变形部和第二外圈,第二连接变形部可变形,且其连接于第二内圈和第二外圈之间,第二外圈固定连接于底座10,第二内圈固定连接镜头组件14。更具体地,上弹簧16的第二外圈上设有第二卡孔166,第二内圈设有第三卡孔168,底座10的第二凸柱108卡入第二卡孔166内,载体142的第三凸柱146卡入第三卡孔168内。
本实施例中,线圈18设于载体142上。本实施例中,线圈18为两个。两个线圈18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上弹簧部164电性连接,两个线圈18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上弹簧部162电性连接,这样,将两个线圈18串联起来,电流从一个端子102流入,再依次经过一个第二上弹簧部164、第一上弹簧部162、另一个第二上弹簧部164,最后经另一个端子102流出。可以理解,线圈18的数量也可为一个,这时对应将上弹簧16分为两个部分即可,上弹簧16的两个部分分别与线圈18的两端电性连接。另外,线圈18为三个或三个以上也可以,但需要对应调整电路连接关系,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两个线圈18分别设于镜头组件14的两个相对侧。这样,镜头组件14的另外两侧未设置线圈18,可缩小驱动装置另外两侧的外形尺寸,有利于驱动装置的小型化。
本实施例中,对应线圈18的数量,磁体20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磁体20分别设于镜头组件14的两个相对侧,分别与两个线圈18对应设置。同样,镜头组件14的另外两侧未设置磁体20,可缩小驱动装置另外两侧的外形尺寸,有利于驱动装置的小型化。
本实施例中,外壳22罩设于底座10上,将下弹簧12、镜头组件14、上弹簧16、线圈18和磁体20均罩设于外壳22内。具体地,外壳22可固定连接于底座10。端子102穿过镜头组件14与外壳22之间的间隙与上弹簧16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相机模组,包括上述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相机模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驱动装置组装方法,请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提供底座10。底座10包括端子102。
具体地,底座10还包括基部104,端子102嵌设于基部104内。基部104可为塑胶注塑而成。端子102由导电材料制成,例如金属。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端子102为相互间隔的两个。底座10上设有第一凸柱106。底座10的四个角部还分别设有一个角柱107,角柱107上设有第二凸柱108。
S13,提供下弹簧12,将下弹簧12设于底座10上,并将下弹簧12的一端固定于底座10。具体地,下弹簧12为一整体,其一端固定连接于底座10,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镜头组件14,下弹簧12可对镜头组件14起支撑作用,还可允许镜头组件14相对底座10移动。具体地,下弹簧12包括第一内圈、第一连接变形部和第一外圈,连接变形部可变形,且其连接于第一内圈和第一外圈之间,第一外圈固定连接于底座10,第一内圈固定连接镜头组件14。更具体地,下弹簧12上设有第一卡孔122,将底座10的第一凸柱106卡入第一卡孔122内。
S15,提供镜头组件14和线圈18,将线圈18设于镜头组件14,并将镜头组件14设于底座10上,且将下弹簧12的另一端连接于镜头组件14。具体地,可先将线圈18组装于镜头组件14上,再将镜头组件14设于底座10上,也可以先将镜头组件14设于底座10上,再将线圈18组装于镜头组件14上。
具体地,镜头组件14包括载体142和固定于载体142上的镜头144。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载体142与镜头144为一体式结构。可以理解,载体142与镜头144也可为分体式结构,在组装时将其组装在一起。当载体142与镜头144采用一体式结构时,组装时,可简化组装工艺。具体地,载体142上设有第三凸柱146。线圈18设于载体142上。本实施例中,线圈18为两个。更具体地,两个线圈18分别设于镜头组件14的两个相对侧。这样,镜头组件14的另外两侧未设置线圈18,可缩小驱动装置另外两侧的外形尺寸,有利于驱动装置的小型化。当然,线圈18也可以为一个或三个或三个以上。
S17,提供上弹簧16,将上弹簧16设于镜头组件14上,上弹簧16分别与端子102和线圈18电性连接。
具体地,弹簧1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底座10,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镜头组件14,以允许镜头组件14相对底座10移动。具体地,上弹簧16包括一个第一上弹簧部162和两个第二上弹簧部164,第一上弹簧部162和第二上弹簧部16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底座10,另一端均固定连接于镜头组件14,以允许镜头组件14相对底座10移动。两个第二上弹簧部164分别电性连接于两个端子102。
具体地,上弹簧16包括一个第一上弹簧部162和两个第二上弹簧部164,第一上弹簧部162和第二上弹簧部16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底座10,另一端均固定连接于镜头组件14,以允许镜头组件14相对底座10移动。
步骤S17中,上弹簧16分别与端子102和线圈18电性连接的步骤具体为:将两个第二上弹簧部164分别与两个端子102电性连接,具体可焊接在一起;将两个线圈18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上弹簧部164电性连接,将两个线圈18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上弹簧部162电性连接,这样,将两个线圈18串联起来,电流从一个端子102流入,再依次经过一个第二上弹簧部164、第一上弹簧部162、另一个第二上弹簧部164,最后经另一个端子102流出。当线圈18为一个时,对应将上弹簧16分为两个部分即可,上弹簧16的两个部分分别与线圈18的两端电性连接;当线圈18为三个或三个以上也可以,可根据需要对应调整电路连接关系,在此不再赘述。
更具体地,上弹簧16包括第二内圈、第二连接变形部和第二外圈,第二连接变形部可变形,且其连接于第二内圈和第二外圈之间,第二外圈固定连接于底座10,第二内圈固定连接镜头组件14。更具体地,上弹簧16的第二外圈上设有第二卡孔166,第二内圈设有第三卡孔168,底座10的第二凸柱108卡入第二卡孔166内,载体142的第三凸柱146卡入第三卡孔168内。
S19,提供磁体20和外壳22,将磁体20设于外壳22内,并将外壳22扣设于镜头组件14上方,使上弹簧16位于镜头组件14与外壳22之间,且使磁体20与线圈18对应设置。
具体地,外壳22罩设于底座10上,将下弹簧12、镜头组件14、上弹簧16、线圈18和磁体20均罩设于外壳22内。外壳22可固定连接于底座10。端子102穿过镜头组件14与外壳22之间的间隙与上弹簧16电性连接。
利用本驱动装置组装方法,通过将端子102电性连接于与线圈18电性连接的上弹簧16,通过上弹簧16实现电连接,端子102与上弹簧16的连接过程可在镜头组件14的上部作业,操作空间较大,操作方便。同时,由于是在镜头组件14的上部作业,可以依次将下弹簧12、镜头组件14和外壳22设于底座10上方,所有部件无需翻转,操作更为方便,组装流程也更为简化。另外,由于是在镜头组件14的上部作业,在将上弹簧16与端子102焊接在一起时,可增加保护膜,防止焊接时污染镜头组件14。
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例如层、区域或基板被称作“形成在”、“设置在”或“位于”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形成在”或“直接设置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本文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本文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描述方便,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元件的序列形容词“第一”、“第二”等仅仅是为了区别属性类似的元件,并不意味着这样描述的元件必须依照给定的顺序,或者时间、空间、等级或其它的限制。
在本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下弹簧(12)、镜头组件(14)、上弹簧(16)、线圈(18)和磁体(20),所述底座(10)包括端子(102),所述下弹簧(12)弹性设于所述底座(10)与所述镜头组件(14)之间,所述镜头组件(14)可相对所述底座(10)移动地设于所述底座(10)上,所述上弹簧(16)设于所述镜头组件(14)上,所述端子(102)的一端从所述底座(10)底部露出,另一端朝所述上弹簧(16)延伸至与所述上弹簧(16)电性连接,所述上弹簧(16)还与所述线圈(18)电性连接,所述线圈(18)设于所述镜头组件(14)上,所述磁体(20)与所述线圈(18)对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14)包括载体(142)和固定于所述载体(142)上的镜头(144),所述载体(142)与所述镜头(144)为一体式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18)为两个,两个所述线圈(18)分别设于所述镜头组件(14)的两个相对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磁体(20)分别设于所述镜头组件(14)的两个相对侧,分别与所述两个线圈(18)对应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簧(16)包括一个第一上弹簧部(162)和两个第二上弹簧部(164),所述第一上弹簧部(162)和所述第二上弹簧部(16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10),另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镜头组件(14),两个所述第二上弹簧部(164)分别电性连接于两个所述端子(102),两个所述线圈(18)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上弹簧部(164)电性连接,两个所述线圈(1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上弹簧部(162)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还包括基部(104),所述端子(102)嵌设于所述基部(104)内,所述底座(10)上设有第一凸柱(106),所述底座(10)上还设有第二凸柱(108);所述下弹簧(12)上设有第一卡孔122,所述第一凸柱(106)卡入所述第一卡孔122内;所述载体(142)上设有第三凸柱(146),所述上弹簧(16)包括第二内圈、第二连接变形部和第二外圈,所述第二连接变形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内圈和所述第二外圈之间,所述第二外圈上设有第二卡孔(166),所述第二内圈设有第三卡孔(168),所述第二凸柱(108)卡入所述第二卡孔(166)内,所述第三凸柱(146)卡入所述第三卡孔(168)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弹簧(12)为一整体,所述下弹簧(12)包括第一内圈、第一连接变形部和第一外圈,所述连接变形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内圈和所述第一外圈之间,所述第一外圈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10),所述第一内圈固定连接所述镜头组件(14)。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外壳(22),所述外壳(22)罩设于所述底座(10)上,将所述下弹簧(12)、所述镜头组件(14)、所述上弹簧(16)、所述线圈(18)和所述磁体(20)均罩设于所述外壳(22)内,所述端子(102)穿过所述镜头组件(14)与所述外壳(22)之间的间隙与所述上弹簧(16)电性连接。
9.一种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机模组。
CN201920350287.9U 2019-03-19 2019-03-19 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095602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50287.9U CN209560246U (zh) 2019-03-19 2019-03-19 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50287.9U CN209560246U (zh) 2019-03-19 2019-03-19 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60246U true CN209560246U (zh) 2019-10-29

Family

ID=68311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50287.9U Active CN209560246U (zh) 2019-03-19 2019-03-19 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602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0508A (zh) * 2019-11-22 2020-02-11 东莞市亚登电子有限公司 Sma致动装置、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0508A (zh) * 2019-11-22 2020-02-11 东莞市亚登电子有限公司 Sma致动装置、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76119B (zh)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摄像装置模块
CN211209554U (zh) 驱动系统
CN103792644B (zh) 透镜架驱动装置以及便携设备
CN106067939A (zh) 透镜移动装置及含该透镜移动装置的相机模块和便携式终端
CN109618104B (zh) 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摄像装置
CN112821712B (zh) 一种集成有线圈的基座及其生产工艺和音圈马达
CN216013785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112162449A (zh) 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摄像装置
CN112865400A (zh) 马达防抖机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电子产品
CN209560246U (zh) 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856689A (zh)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
CN212965577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JP6919009B2 (ja) 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及び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9597264A (zh) 相机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213122545U (zh) 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摄像装置
CN111948873B (zh) 驱动装置、相机模组、电子设备及驱动装置组装方法
CN108681027B (zh)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N113985563A (zh) 双支架弹片式防抖系统、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设备
CN115016192A (zh) 带电路防抖立体动框、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装置
CN115473980B (zh) 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214097933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1454075U (zh) 一种镜头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9999484U (zh) 一种致动器及摄像装置
CN208721871U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KR101251663B1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