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80852U - 折弯机 - Google Patents

折弯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80852U
CN209680852U CN201920340621.2U CN201920340621U CN209680852U CN 209680852 U CN209680852 U CN 209680852U CN 201920340621 U CN201920340621 U CN 201920340621U CN 209680852 U CN209680852 U CN 2096808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workpiece
fixture
moving parts
tri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4062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彬彬
陈敏
蓝福寿
郑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precis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precis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precis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precis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4062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808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80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808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折弯机,该折弯机包括依次排列布置的送料装置、过渡夹持装置、夹紧装置及折弯装置;送料装置具有第一移动部件及两辊轴组,第一移动部件与两辊轴组相连以驱动两辊轴组相向移动;过渡夹持装置具有第一夹具及第二移动部件,第二移动部件与第一夹具相连以驱动第一夹具在送料装置和夹紧装置之间往返移动;夹紧装置具有第二夹具,第二夹具在工件待折弯的位置处夹紧工件以使工件上待弯曲的部分穿出第二夹具;折弯装置包含折弯模杆及驱动折弯模杆进给的第三移动部件,折弯模杆用于朝工件进给以使工件上待弯曲的部分相对夹紧处折弯角度;从而使折弯机具备良好的柔性,适用多种尺寸工件的折弯加工,对工件进行自动化折弯加工。

Description

折弯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零件的折弯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弯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金属零件加工,例如母排的折弯加工是单机操作,需人工手动将母排放入折弯模具中,手动调节母排在折弯模具中的位置,以进行折弯操作,其耗人力物力较多,成本较高,母排的加工效率较低,质量也参差不齐。故,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可自动进料、自动折弯、自动定位母排的折弯机,从而提高母排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然而,上述的折弯机大多只能实现较长尺寸工件的折弯,且在进料工件时,由于其不具备柔性化特点,工件需对准进料,由此,设备也需具有较高的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折弯机,该折弯机具备良好的柔性,可适用多种尺寸工件的折弯加工,可根据工件的宽度、厚度等不同信息,自动调整进料位置,对工件进行自动化折弯加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弯机,其包括:依次排列布置的送料装置、过渡夹持装置、夹紧装置及折弯装置;
所述送料装置具有第一移动部件及两辊轴组,两所述辊轴组相对设置且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件相连,所述第一移动部件用于驱动两所述辊轴组相向移动以限定出一用于输送工件的通道;
所述过渡夹持装置具有第一夹具及第二移动部件,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移动部件相连,所述第二移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具在所述送料装置和所述夹紧装置之间往返移动以运送所述工件;
所述夹紧装置具有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在所述工件待折弯的位置处夹紧所述工件以使所述工件上待弯曲的部分穿出所述第二夹具;
所述折弯装置包含折弯模杆及第三移动部件,所述折弯模杆用于朝所述工件进给以向所述工件上待弯曲的部分施加作用力,而使所述工件上待弯曲的部分相对夹紧处折弯角度,所述第三移动部件与所述折弯模杆相连以驱动所述折弯模杆进给。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弯机,利用送料装置、过渡夹持装置、夹紧装置和折弯装置的协作实现对工件进行自动化折弯加工;通过第一移动部件驱动两辊轴组相向移动,使得两辊轴组限定出的通道可根据工件的厚度参数进行柔性对中调节,进而自动调整进料位置;通过第二移动部件驱动第一夹具运送工件,使得该折弯机适用各种尺寸的工件的加工;通过夹紧装置和折弯装置实现对工件的自动折弯操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出的折弯机,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移动部件包括双向丝杆及驱动所述双向丝杆旋转的电机,两所述辊轴组中的一辊轴组连接所述双向丝杆的正螺纹端,另一辊轴组连接所述双向丝杆的反螺纹端。双向丝杆在电机的驱动下,可使两辊轴组相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双向丝杆为梯形丝杆。梯形丝杆具有自锁性,可以保证工件的稳定夹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移动部件还包括滑动导杆,所述滑动导杆平行于所述双向丝杆设置,且所述滑动导杆与两所述辊轴组滑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夹具包括两夹板和两气缸,两所述夹板相向设置且与两所述气缸一一对应地连接,两所述气缸用以于驱动两所述夹板移动而夹紧或松开所述工件。两气缸和两夹板构成的第一夹具可根据工件的厚度参数进行柔性对中稳定夹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移动部件包括安装板以及相互平行设置的梯形丝杆和滑动导杆,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连接所述梯形丝杆,另一侧连接所述滑动导杆,所述梯形丝杆用以驱动所述安装板在所述滑动导杆上滑动;所述第二夹具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夹紧装置还包括第四移动部件,所述第四移动部件与所述第二夹具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二夹具移动而靠近或远离所述折弯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夹具包括安装座、第一液压缸、两楔形块以及安装在所述安装座内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楔形槽,两所述楔形块的倾斜面滑动连接所述楔形槽的倾斜面,两所述楔形块的平面相对设置以限定出夹口;所述第一液压缸与所述第一滑块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安装座内滑动,所述第一滑块则带动两所述楔形块在所述楔形槽上滑动,以使所述夹口张开或闭合。第二夹具利用两楔形块结构使得夹具结构紧凑、增力比大、产生的夹紧力也大;另外,两楔形块的夹具会根据工件的厚度进行柔性调节,并且在两楔形块闭合时,起挡料的作用;如此,当工件被挡料后放行时,系统开始检测与收集工件移动的长度,从而自动控制两楔形块在待折弯位置处夹紧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折弯装置包括升降驱动组件,所述升降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折弯模杆以驱动所述折弯模杆在第一高度位置和第二高度位置之间升降运动,当所述折弯模杆位于所述第一高度位置时,所述第三移动部件驱动所述折弯模杆进给,当所述折弯模杆位于所述第二高度位置时,所述第三移动部件驱动所述折弯模杆从所述工件上待弯曲的部分的第一侧移动到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背离。升降驱动组件的设置实现对工件的多种折弯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折弯机还包括出料输送线,所述出料输送线包含万向球输送机及升降顶推装置,所述万向球输送机具有万向球组、托板及直线电机,所述托板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万向球组上以接收所述折弯装置加工后的工件,所述直线电机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托板;所述升降顶推装置设置在所述万向球输送机的侧方,以将所述托板上的工件推入成品件收集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弯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弯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料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渡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紧装置的剖视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料输送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折弯机1;
送料装置10、第一移动部件11、双向丝杆111、第二电机112、第一滑动导杆113、辊轴组12、主动辊轴组121、被动辊轴组122、第一电机123、支座124;
过渡夹持装置20、第一夹具21、夹板211、气缸212、第二移动部件22、安装板221、第二梯形丝杆222、第二滑动导杆223、第三电机224、第一安装座23;
夹紧装置30、第二夹具31、第二安装座311、第一液压缸312、楔形块313、第一滑块314、楔形槽3141、夹口315、第四移动部件32、第三梯形丝杆321、第三滑动导杆322、第四电机323;
折弯装置40、折弯模杆41、第三移动部件42、第二液压缸421、导轨422、第二滑块423、升降驱动组件43、齿条431、第五电机432、齿轮433;
出料输送线50、万向球输送机51、万向球组511、托板512、直线电机513、第一连接板514、升降顶推装置52、顶推件521、顶推气缸522、升降气缸523、第二连接板5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弯机1。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系统是通过操控面板进行编程,由于可编程控制系统是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折弯机1。该折弯机1用于使母排等工件自动折弯加工,其中,工件以母排为例。通常,母排需在其长度方向上进行折弯角度,所以在该折弯机1中,母排是呈横向竖立的状态进行传送、折弯加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弯机1可以实现各种尺寸的母排的进料、定位折弯位置、折弯全自动完成,也可自动调整母排的进料位置,实现母排柔性化的全自动折弯加工。该折弯机1包括依次排列布置的送料装置10、过渡夹持装置20、夹紧装置30、折弯装置40以及出料输送线50。可以理解地,送料装置10、过渡夹持装置20、夹紧装置30、折弯装置40以及出料输送线50按照母排的进料、输送、折弯等加工顺序排布,使得该折弯机1具有自动进料、自动折弯以及自动出料等一系列自动化动作过程。
具体地,请参阅图2-图4,送料装置10具有第一移动部件11及两辊轴组12,两辊轴组12相对设置且与第一移动部件11相连,第一移动部件11用于驱动两辊轴组12相向移动以限定出一用于输送母排的通道。如此,通过两辊轴12的相向移动,使得用于输送母排的通道可根据母排的厚度参数进行柔性对中调节,并且始终调节在对中的进料位置,以自动调整母排的进料位置。
其中,两辊轴组12可包含主动辊轴组121、被动辊轴组122以及第一电机123,主动辊轴组121由第一电机123提供动力,通过齿轮传动结构带动主动辊轴组121内的各辊轴旋转。可以理解地,两辊轴组12是均由多个辊轴并排设置,且通过支座124安装形成辊轴组12;支座124再安装在第一移动部件11上,使得两辊轴组12与第一移动部件11相连。第一移动部件11可包括双向丝杆111以及驱动双向丝杆111旋转的第二电机112,两辊轴组12中的一辊轴组(例如:主动辊轴组121)连接双向丝杆111的正螺纹端,另一辊轴组(例如:被动辊轴组122)连接双向丝杆111的反螺纹端。如此,双向丝杆111在第二电机123的驱动下,可使两辊轴组12相向移动。可以理解地,第二电机123驱动双向丝杆111旋转,双向丝杆111在旋转过程中则带动正、反螺纹端的两辊轴组12相向对中移动夹紧母排,反向移动松开母排。当两辊轴组12夹紧母排时,第一电机123驱动主动辊轴组121旋转,使得主动辊轴组121与被动辊轴组122共同带动母排向下一工位运动。
进一步地,双向丝杆111可为第一梯形丝杆;第一梯形丝杆具有自锁性,可以保证母排的稳定对中夹持。另外,第一移动部件11可还包括第一滑动导杆113,第一滑动导杆113平行于双向丝杆111设置,且第一滑动导杆113与两辊轴组113滑动连接,使得双向丝杆111在驱动两辊轴组12移动时,具有稳定性。
请参阅图2和图5,过渡夹持装置20具有第一夹具21及第二移动部件22,第一夹具21与第二移动部件22相连,第二移动部件22用于驱动第一夹具21在送料装置10和夹紧装置30之间往返移动以运送母排。如此,通过过渡夹持装置20在送料装置10和夹紧装置30之间的过渡设置,可达到较短尺寸母排从送料装置10处传送至夹紧装置30处;同时,过渡夹持装置20所夹持的母排,还可以把夹紧装置30处折弯完成后的成品件,推出折弯装置40送入出料输送线50。
其中,第一夹具21可包括两夹板211和两气缸212,两夹板211相向设置且与两气缸212一一对应地连接,两气缸212用以驱动两夹板211移动而夹紧或松开母排。可以理解地,两气缸212通过伸缩活塞杆驱动两夹板211相向移动夹紧母排,反向移动松开母排。如此,两气缸212和两夹板211构成的第一夹具21可根据母排的厚度参数进行柔性对中夹持。在本实施例中,气缸212可采用双轴气缸,双轴气缸可使得两夹板211根绝母排的厚度参数进行柔性对中稳定夹持。
另外,第二移动部件22可包括安装板221以及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梯形丝杆222和第二滑动导杆223,安装板221的一侧连接第二梯形丝杆222,另一侧连接第二滑动导杆223,第二梯形丝杆222用以驱动安装板221在第二滑动导杆223上滑动;第一夹具21设置在安装板221上。可以理解地,第二移动部件22可整体安装在第一安装座23上,其中,安装板221的侧面与第一安装座23滑动连接;如此,第二梯形丝杆222在第三电机224的驱动下,可带动安装板221在第二滑动导杆223上滑动,使得安装板221上的第一夹具21可夹持母排沿着第二滑动导杆223移动,进而使第一夹具21在送料装置10和夹紧装置30之间往返移动以运送母排。
请参阅图2、图6和图7,夹紧装置30具有第二夹具31,第二夹具31在母排待折弯的位置处夹紧母排以使母排上待弯曲的部分穿出第二夹具31。而折弯装置40包含折弯模杆41及第三移动部件42,折弯模杆41用于朝母排进给以向母排上待弯曲的部分施加作用力,而使母排上待弯曲的部分相对夹紧处折弯角度,第三移动部件42与折弯模杆41相连以驱动折弯模杆41进给。如此,通过夹紧装置30定位母排的待折弯位置,并在待折弯装置处夹紧,而折弯装置40向母排的待弯曲部分施加作用力,再配合第二夹具31对母排在待折弯的位置的夹紧,使得母排上待弯曲的部分相对夹紧处折弯角度,以实现母排的折弯加工。
其中,第二夹具31可包括第二安装座311、第一液压缸312、两楔形块313以及安装在第二安装座311内的第一滑块314,第一滑块314上设有楔形槽3141,两楔形块313的倾斜面滑动连接楔形槽3141的倾斜面,两楔形块313的平面相对设置以限定出夹口315;第一液压缸312与第一滑块314相连以驱动第一滑块314在第二安装座311内滑动,第一滑块314则带动两楔形块313在楔形槽3141上滑动,以使夹口315张开或闭合。可以理解地,由于受到第二安装座311的限制,当第一液压缸312的活塞杆向上伸出时,第一滑块314向上运动,两楔形块313则对中相向移动以夹紧母排;当第一液压缸312的活塞杆向下缩回时,第一滑块314向下运动,两楔形块313则反向移动以松开母排。如此,第二夹具31利用两楔形块结构使得夹具结构紧凑、增力比大、产生的夹紧力也大;另外,两楔形块313的夹具会根据母排的厚度进行柔性对中调节,并且在两楔形块313对中相向移动至相互紧贴时,两楔形块313对于夹紧装置30还未夹紧的母排起挡料作用;如此,当母排被挡料后、放行时,系统可开始检测与收集母排移动的长度,从而自动控制两楔形块313在待折弯位置处夹紧母排,实现母排的自动定位折弯装置。
进一步地,该夹紧装置30还包括第四移动部件32,第四移动部件32与第二夹具31相连以驱动第二夹具31移动而靠近或远离折弯装置40。如此,可根据母排的厚度来柔性调节第二夹具31与后面的折弯装置40之间的间距,使不同厚度的母排都可以有效的使用该折弯机1进行折弯加工。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移动部件32可包含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三梯形丝杆321和第三滑动导杆322,第二安装座311的一侧连接第三梯形丝杆321,另一侧连接第三滑动导杆322,第三梯形丝杆321用以驱动第二安装座311在第三滑动导杆322上滑动。可以理解地,第四移动部件32可整体安装在支撑座33上,其中,第二安装座311的侧面与支撑座33滑动连接;如此,第三梯形丝杆321在第四电机323的驱动下,可带动第二安装座311在第三滑动导杆322上滑动,使得第二安装座311上的两楔形块313可夹持母排沿着第三滑动导杆322移动,进而根据母排的厚度来柔性调节第二夹具31与后面的折弯装置40之间的间距,使不同厚度的母排都可以有效的使用该折弯机1进行折弯加工。
另外,结合图1,送料装置10、过渡夹持装置20、夹紧装置30均可横向设置,使母排在横向方向上推送;而折弯装置40则可纵向设置,使折弯模杆41可纵向进给,从而向母排待弯曲的部分施加作用力。第三移动部件42可包括第二液压缸421、导轨422以及第二滑块423,折弯模杆41竖直设置在第二滑块423上,第二滑块423滑动连接导轨422,第二液压缸421连接第二滑块423以驱动第二滑块423在导轨422上往复移动,使折弯模杆41进给。可以理解地,通过控制系统对第二液压缸421的行程控制,可控制折弯模杆41进行纵向的来回移动,进而对母排进行折弯;第二液压缸421的伸缩程度,可使折弯模杆41对母排所需的折弯角度进行调整。如此,通过夹紧装置30在母排待折弯的位置对母排夹紧,配合折弯装置40对母排待弯曲的部分进给折弯,使得母排进行折弯加工。
进一步地,为提高该折弯机1的通用性,在本实施例中,折弯装置40还包括升降驱动组件43,升降驱动组件43连接折弯模杆41以驱动折弯模杆41在第一高度位置和第二高度位置之间升降运动,当折弯模杆41位于所述第一高度位置时,第三移动部件42驱动折弯模杆41进给,当折弯模杆41位于所述第二高度位置时,第三移动部件42驱动折弯模杆41从母排待弯曲部分的第一侧A移动到第二侧B,第一侧A与第二侧B相背离。具体地,升降驱动组件43可包括设置在折弯模杆41上的齿条431、设置在第五电机432上的齿轮433;使得第五电机432驱动齿轮433的旋转,进而带动齿条431的运动,使得折弯模杆41在所述第一高度位置和所述第二高度位置之间升降运动。可以理解地,当折弯模杆41处于第一侧A,母排的第二侧B需折弯角度时,升降驱动组件43驱动折弯模杆41运动至所述第一高度位置,然后第三移动部件42驱动折弯模杆41向母排的第一侧A进给,使母排向第二侧B折弯角度。当折弯模杆41处于第一侧A,母排的第一侧A需折弯角度时,升降驱动组件43驱动折弯模杆41运动至第二高度位置,接着,第三移动部件42驱动折弯模杆41移动至第二侧B,然后,升降驱动组件43再驱动折弯模杆41运动至所述第一高度位置,最后,第三移动部件42驱动折弯模杆41向母排的第二侧B进给,使母排向第一侧A折弯角度。如此,可实现对母排的正反面均可折弯的设计要求,可折弯加工出多种类型的母排。
请参阅图1和图8,出料输送线50包含万向球输送机51及升降顶推装置52,万向球输送机51具有万向球组511、托板512及直线电机513,托板512可摆动地设置在万向球组511上以接收折弯装置40加工后的母排,直线电机513通过第一连接板514连接托板513;可以理解地,当母排在折弯完成后,会被推送到托板512上,由于托板512底下的万向球组511的作用,托板512会根据母排在折弯时的左右定型摆动而纵向移动。另外,升降顶推装置52设置在万向球输送机51的侧方,以将托板512上的母排推入成品件收集处,方便对成品件的收集归类。可以理解地,升降顶推装置52包括顶推件521、顶推气缸522及升降气缸523,顶推件521连接顶推气缸522的活塞杆,通过顶推气缸522中活塞杆的伸缩而将托板512上的母排推入成品件收集处,升降气缸523则通过第二连接板524连接顶推气缸522,以驱动顶推气缸522的升降运动;如此,可保证顶推件521和顶推气缸522在工作时升起,在不工作时降下,使母排在折弯过程中不会受到顶推件521在空间上的干涉。
这样,通过出料输送线50,使得折弯机1将加工好的母排输送至成品收集处,进而使得整个折弯机1自动化的进行母排的折弯加工。
如此,该折弯机1利用送料装置10、过渡夹持装置20、夹紧装置30、折弯装置40和出料输送线50的协作实现对母排进行自动化折弯加工;通过第一移动部件11驱动两辊轴组12相向移动,使得两辊轴组12限定出的通道可根据母排的厚度参数进行柔性对中调节,进而自动调整进料位置;通过第二移动部件22驱动第一夹具21运送母排,使得该折弯机1适用各种尺寸的母排的加工;通过夹紧装置30和折弯装置40实现对母排的自动折弯操作,通过过渡夹持装置20和出料输送线50实现加工后的母排自动出料至成品收集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 “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折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排列布置的送料装置、过渡夹持装置、夹紧装置及折弯装置;
所述送料装置具有第一移动部件及两辊轴组,两所述辊轴组相对设置且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件相连,所述第一移动部件用于驱动两所述辊轴组相向移动以限定出一用于输送工件的通道;
所述过渡夹持装置具有第一夹具及第二移动部件,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移动部件相连,所述第二移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具在所述送料装置和所述夹紧装置之间往返移动以运送所述工件;
所述夹紧装置具有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在所述工件待折弯的位置处夹紧所述工件以使所述工件上待弯曲的部分穿出所述第二夹具;
所述折弯装置包含折弯模杆及第三移动部件,所述折弯模杆用于朝所述工件进给以向所述工件上待弯曲的部分施加作用力,而使所述工件上待弯曲的部分相对夹紧处折弯角度,所述第三移动部件与所述折弯模杆相连以驱动所述折弯模杆进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部件包括双向丝杆及驱动所述双向丝杆旋转的电机,两所述辊轴组中的一辊轴组连接所述双向丝杆的正螺纹端,另一辊轴组连接所述双向丝杆的反螺纹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丝杆为梯形丝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部件还包括滑动导杆,所述滑动导杆平行于所述双向丝杆设置,且所述滑动导杆与两所述辊轴组滑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包括两夹板和两气缸,两所述夹板相向设置且与两所述气缸一一对应地连接,两所述气缸用以于驱动两所述夹板移动而夹紧或松开所述工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部件包括安装板以及相互平行设置的梯形丝杆和滑动导杆,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连接所述梯形丝杆,另一侧连接所述滑动导杆,所述梯形丝杆用以驱动所述安装板在所述滑动导杆上滑动;所述第二夹具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还包括第四移动部件,所述第四移动部件与所述第二夹具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二夹具移动而靠近或远离所述折弯装置。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具包括安装座、第一液压缸、两楔形块以及安装在所述安装座内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楔形槽,两所述楔形块的倾斜面滑动连接所述楔形槽的倾斜面,两所述楔形块的平面相对设置以限定出夹口;所述第一液压缸与所述第一滑块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安装座内滑动,所述第一滑块则带动两所述楔形块在所述楔形槽上滑动,以使所述夹口张开或闭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装置包括升降驱动组件,所述升降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折弯模杆以驱动所述折弯模杆在第一高度位置和第二高度位置之间升降运动,当所述折弯模杆位于所述第一高度位置时,所述第三移动部件驱动所述折弯模杆进给,当所述折弯模杆位于所述第二高度位置时,所述第三移动部件驱动所述折弯模杆从所述工件上待弯曲的部分的第一侧移动到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背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料输送线,所述出料输送线包含万向球输送机及升降顶推装置,所述万向球输送机具有万向球组、托板及直线电机,所述托板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万向球组上以接收所述折弯装置加工后的工件,所述直线电机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托板;所述升降顶推装置设置在所述万向球输送机的侧方,以将所述托板上的工件推入成品件收集处。
CN201920340621.2U 2019-03-18 2019-03-18 折弯机 Active CN2096808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40621.2U CN209680852U (zh) 2019-03-18 2019-03-18 折弯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40621.2U CN209680852U (zh) 2019-03-18 2019-03-18 折弯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80852U true CN209680852U (zh) 2019-11-26

Family

ID=68605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40621.2U Active CN209680852U (zh) 2019-03-18 2019-03-18 折弯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808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36444B (zh) 一种全自动转子轴芯的压入生产线及其工作方法
CN108857648A (zh) 一种金属板材拉丝加工系统及该系统的拉丝工艺
CN109909370A (zh) 一种母排生产线
CN209680852U (zh) 折弯机
CN109333032B (zh) 一种矩形边框自动组框机
CN209582942U (zh) 一种箱体旋转移载设备
CN112008287A (zh) 带式输送机槽形托辊横梁组件的自动装夹智能焊接设备
CN108453158B (zh) 带有自动上料装置的金属弯管机
CN109772961A (zh) 折弯机
CN215965929U (zh) 一种用于板材折弯中心的旋转压臂式定位台
CN214726438U (zh) 一种移送整形装置
CN210984518U (zh) 入基座分线设备
CN210702155U (zh) 一种头枕管全自动双头旋缩口机
CN210557607U (zh) 杆类零件上料装置
CN208345400U (zh) 一种金属卷材加工入料装置
CN109647940A (zh) 折弯机及母排的加工中心
CN207857612U (zh) 铝型材生产线的冲压装置
CN207275725U (zh) 一种无限定长度的板材全自动定量循环送板机构
CN213469110U (zh) 一种异形拉丝模具位置调整装置
CN219073987U (zh) 一种校直系统
CN214326309U (zh) 一种适用于多种规格物料的自动翻转夹紧输送装置
CN218370342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自动上料装置
CN208868907U (zh) 往复式自动移料系统
CN212474169U (zh) 一种皮壳自动压槽系统
CN216784759U (zh) 一种可实现循环生产的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Putian

Inventor after: Zeng Binbin

Inventor after: Chen Min

Inventor after: Lan Fushou

Inventor after: Zheng Yu

Inventor before: Zeng Binbin

Inventor before: Chen Min

Inventor before: Lan Fushou

Inventor before: Zheng Yu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