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27408U - 一种数据转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转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27408U
CN209627408U CN201920544809.9U CN201920544809U CN209627408U CN 209627408 U CN209627408 U CN 209627408U CN 201920544809 U CN201920544809 U CN 201920544809U CN 209627408 U CN209627408 U CN 2096274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arrier
sensor
delivery section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4480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超
李永青
王颖峰
程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an Li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an Li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an Li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an Li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4480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274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274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274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据转载装置,涉及数据安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数据泄漏风险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壳体和均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并沿输送部的输送方向依次布设的载体盛装部、数据写入部及数据读取部;所述载体盛装部用于盛装载体;所述输送部将所述载体输送至所述数据写入部,所述数据写入部用于将高密级网或低密级网的数据以只写方式写入所述载体;然后,所述输送部将所述载体输送至所述数据读取部,所述数据读取部对所述载体中的数据以只读方式进行读取,并将所述数据传输至所述低密级网或所述高密级网。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转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数据转载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高密级网与低密级网之间的数据传输,如通过网线进行数据传输,则人为可以通过网线进入高密级网并对高密级网中的数据进行盗取;如通过可读写的优盘进行数据传输,则人为可通过优盘与高密级网或低密级网进行物理连接时对数据进行盗取;从而造成数据的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转载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数据泄漏风险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载装置,包括壳体和均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并沿输送部的输送方向依次布设的载体盛装部、数据写入部及数据读取部;所述载体盛装部用于盛装载体;所述输送部将所述载体输送至所述数据写入部,所述数据写入部用于将高密级网或低密级网的数据以只写方式写入所述载体;然后,所述输送部将所述载体输送至所述数据读取部,所述数据读取部对所述载体中的数据以只读方式进行读取,并将所述数据传输至所述低密级网或所述高密级网。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的数据转载装置,所述输送部包括直线滑台、夹爪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直线滑台和所述夹爪电性连接,所述夹爪安装于所述直线滑台的移动端,并用于取放所述载体;所述直线滑台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载体盛装部、所述数据写入部和所述数据读取部沿所述直线滑台的输送方向依次布设。
进一步,所述的数据转载装置,所述夹爪的顶部安装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夹爪之上是否有阻碍其移动的物体;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数据转载装置,所述数据写入部包括数据写入装置、打印装置和第一工控机,所述数据写入装置安装于所述打印装置的一侧,所述数据写入装置和所述打印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工控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工控机控制所述数据写入装置收取或送出所述载体,控制所述打印装置收取或送出所述载体。
进一步,所述的数据转载装置,还包括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工控机电性连接,用于感测所述输送部的移动端位置后,所述第一工控机控制所述数据写入装置收取或送出所述载体;所述第三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工控机电性连接,用于感测所述输送部的移动端位置,所述第一工控机控制所述打印装置收取或送出所述载体;和/或,还包括第四传感器和第五传感器,所述第四传感器与所述数据读取部电性连接,用于感测所述输送部的移动端位置,所述数据读取部收取或送出所述载体;所述第五传感器与所述输送部电性连接,用于感测所述数据读取部,所述输送部移动并将所述载体放入所述数据读取部或从所述数据读取部上取走所述载体。
进一步,所述的数据转载装置,还包括信号传输模块,所述信号传输模块包括档杆组件和传感器组件,所述档杆组件移动来触发所述传感器组件;所述档杆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数据写入部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输送部并与所述输送部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数据转载装置,所述档杆组件包括舵机和档杆,所述舵机的固定端固定安装于壳体内,所述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档杆固定安装,以带动所述档杆转动;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传感支架和传感器组,所述传感器组为多个传感器间隔固定安装于所述传感支架上,所述传感支架固定安装于所述输送部上;所述档杆可转动至所述传感器组的任一所述传感器位置处。
进一步,所述的数据转载装置,还包括第一回收部和第一传递部,所述第一回收部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回收读取数据后的所述载体;所述第一传递部安装于所述输送部上并与所述输送部电性连接,且可将所述载体传递至所述第一回收部;和/或,还包括第二回收部和第二传递部,所述第二回收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用于将写入数据后的所述载体送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二传递部安装于所述输送部上并与所述输送部电性连接,且可将所述载体传递至所述第二回收部;和/或,还包括第三回收部和第三传递部,所述第三回收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回收异常的所述载体;所述第三传递部安装于所述输送部上并与所述输送部电性连接,且可将所述载体传递至所述第三回收部。
进一步,所述的数据转载装置,所述第一传递部、所述第二传递部或所述第三传递部均包括传递支架、传递舵机和翻板,所述传递舵机的固定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传递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翻板固定安装,用于带动所述翻板转动;所述支架固定安装于所述输送部上;所述传递舵机与所述输送部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数据转载装置,还包括人机界面,所述人机界面嵌设于所述壳体,所述人机界面与所述输送部电性连接,用于获取所述输送部的实时工作状态;或者,还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人机界面和视频输入设备,所述人机界面嵌设于所述壳体,所述视频输入设备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用于获取工况视频;和/或,所述壳体设置有门,并在所述门处安装用于开启所述门的密码锁,开启所述门后用于取出或放入所述载体;和/或,还包括刷卡器,所述刷卡器嵌设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数据写入部电性连接,用于获取用户身份信息并在用户身份信息卡刷卡后,所述载体可被从壳体中取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壳体、输送部、载体盛装部、数据写入部、和数据读取部的设置,载体盛装部用于盛装载体,载体用于承载数据,并被只写或只读的方式对应写入或读取数据,从而实现数据的转载。壳体用于安装和容纳。数据写入部可以对空白的载体以只写的方式被写入高密级网或低密级网数据。输送部用于输送载体,输送部将载体从数据写入部输送至数据读取部。数据读取部对载体中的数据以只读的方式读取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低密级网或所述高密级网。从而实现高密级网至低密级网,或者低密级网至高密级网之间的数据转载。由于数据写入部以只写方式写入数据,数据读取部以只读方式读取数据,同时输送部、数据写入部和数据读取部相互之间并无物理性连接关系,从而提高高密级网与低密级网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载体为一次性使用,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输送部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回收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外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输送部,3-载体盛装部,4-数据写入部,5-数据读取部,6- 第一回收部,7-第二回收部,8-第三回收部,11-第一隔板,12-第二隔板,21- 直线滑台,22-夹爪,23-第一传递部,24-第二传递部,25-第三传递部,31-载体,41-数据写入装置,42-打印装置,43-第一工控机,51-数据读取装置,52- 第二工控机,61-回收桶,62-支撑架,63-连接架,64-推板,65-弹性件,81-接收件,82-放置件,91-档杆组件,92-传感器组件,911-舵机,912-档杆,921- 传感支架,922-传感器组,101-第一传感器,102-第二传感器,103-第三传感器, 104-第四传感器,105-第五传感器,200-人机界面,201-第一门,202-第一密码锁,203-第二门,204-第二密码锁,205-第三门,206-第三密码锁,207-出口, 208-刷卡器,209-键盘,211-接近传感器,251-第三传递支架,252-第三传递舵机,253-第三翻板,611-抵触板,612-把手,621-插设件,64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据转载装置,包括壳体1和均安装于壳体1内并沿输送部2的输送方向依次布设的载体盛装部3、数据写入部4及数据读取部5。载体盛装部3用于盛装载体31。输送部2将载体31输送至数据写入部4。数据写入部4用于将高密级网或低密级网的数据以只写方式写入载体31。然后,输送部2将载体31输送至数据读取部5。数据读取部5对载体31中的数据以只读方式进行读取,并将数据传输至低密级网或高密级网。
具体的,如图1所示,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载体31可以为光盘,空白的光盘在数据写入部4被只写的方式写入数据。数据写入部4中用于向空白的光盘写入数据的装置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装置,即,光盘刻录机。当然,载体31也可以为其他用于可被只写入数据或只读取数据的介质,在此不作限制。
载体盛装部3用于盛装载体31,载体盛装部3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只要能够用于盛装载体31即可。如载体31采用光盘,则载体盛装部3可以采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知晓的适用于盛装光盘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载体盛装部3可以安装于数据写入部4之下,从而输送部2的移动端从载体盛装部 3处夹取空白载体31后,输送部2的移动端上移,可将载体31放入数据写入部4中。
高密级网或低密级网的数据可以传输至数据写入部4,传输方式可以通过线路传输,也可以通过其他通讯或数据传输方式传输,在此不作限制。从而可以实现数据写入部4将要转载的数据写入载体31中。
输送部2用于将载体31从数据写入部4传输至数据读取部5,从而在数据写入部4和数据读取部5物理隔离的情况下,也就是数据写入部4和数据读取部5之间不通过线路或其他通讯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情况下,实现载体31的转移。在一实施例中,数据写入部4可以位于数据读取部5之下,数据写入部4 和数据读取部5竖向设置,从而节约横向空间;当然,数据写入部4也可以位于数据读取部5的水平一侧,数据写入部4和数据读取部5横向设置,从而节约竖向空间。
数据读取部5可以与低密级网或高密级网进行数据传输,传输方式可通过线路传输,也可以通过其他通讯或数据传输方式传输,在此不作限制。从而可以实现数据读取部5将载体31中的数据传输至低密级网或高密级网,进而实现高密级网至低密级网,或者低密级网至高密级网之间的数据转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通过壳体1、输送部2、载体盛装部3、数据写入部4、和数据读取部5的设置,载体盛装部3用于盛装载体31,载体31用于承载数据,并被只写或只读的方式对应写入或读取数据,从而实现数据的转载。壳体 1用于安装和容纳。数据写入部4可以对空白的载体31以只写的方式被写入高密级网或低密级网数据。输送部2用于输送载体31,输送部2将载体31从数据写入部4输送至数据读取部5。数据读取部5对载体31中的数据以只读的方式读取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低密级网或所述高密级网。从而实现高密级网至低密级网,或者低密级网至高密级网之间的数据转载。由于数据写入部4以只写方式写入数据,数据读取部5以只读方式读取数据,同时输送部2、数据写入部4和数据读取部5相互之间并无物理性连接关系,从而提高高密级网与低密级网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另外,数据读取部5还可以将读取数据后的载体31移至回收处,载体31为一次性使用,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输送部2包括直线滑台21、夹爪22和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直线滑台21和夹爪22电性连接。夹爪22安装于直线滑台21的移动端,并用于取放载体31。直线滑台21安装于壳体1的内壁。载体盛装部3、数据写入部4和数据读取部5沿直线滑台21的输送方向依次布设。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2是本实用新型输送部部分结构示意图。直线滑台21可以采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易于知晓的滑台模组结构,在此不作赘述。直线滑台21可以采用竖向,也可以采用横向设置,在一实施例中,采用竖向设置。从而数据写入部4位于输送读取部5之下。并在直线滑台21 的上下端部位置分别对应安装有接近传感器211,接近传感器211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器控制夹爪22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限位。
控制器可以安装于壳体1的底板上,并与其相邻部件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且可以用隔板隔开。控制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单片机,控制器与直线滑台21 的驱动部电性连接,用以控制直线滑台21的驱动部驱动直线滑台21的移动端移动。夹爪22固定安装于直线滑台21的移动端,从而夹爪22随直线滑台21 的移动端的移动的带动下实现对载体31的输送。控制器与夹爪22电性连接,控制器根据夹爪22是否夹取有载体31来控制夹爪22对载体31实施夹取或者释放载体31。载体31采用光盘时,夹爪22可以采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易于知晓的用于夹取或释放载体31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当载体31采用其他用于记载数据的介质时,夹爪22也可以采用用于夹取或释放载体31相适配的结构,在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的,夹爪22的顶部安装有第一传感器101。第一传感器101用于感测夹爪22之上是否有阻碍其移动的物体。第一传感器101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传感器101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漫反射传感器,并采用两个对称安装于夹爪22的顶部对应两侧。第一传感器101 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从而当第一传感器101感测到夹爪22之上有阻碍其移动的物体时,控制器可以控制夹爪22紧急停止向上移动,从而防止夹爪22受到撞击而损坏。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数据写入部4包括数据写入装置41、打印装置42 和第一工控机43。数据写入装置41安装于打印装置42的一侧,数据写入装置 41和打印装置42分别与第一工控机43电性连接。第一工控机43控制数据写入装置41收取或送出载体31,控制打印装置42收取或送出载体31。
具体的,如图1所示,壳体1内可以从下至上依次安装有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数据写入装置41安装于打印装置42的一侧,而数据写入装置41 与打印装置42的相互安装位置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在此不作限制。数据写入装置41安装于第一隔板11上,打印装置42可以安装于数据写入装置41之上,并与数据写入装置41左右居中对齐。第一工控机43可以安装于数据写入装置 41之下的壳体1的底板上,具体安装位置可以依据壳体1内部空间进行合理性布设。而载体盛装部3位于数据写入装置41之下,载体盛装部3可以安装于壳体1的底板上,并与第一工控机43之间间隔有隔板,而第一工控机43可以固定安装于隔板上。从而有利于壳体1内的空间布局,节约空间。并且,方便输送部2的夹爪22从下至上移动过程中依次实施对空白载体31的抓取,并将空白载体31放入数据写入装置41中进行写入数据,然后将写入数据的载体31 放入打印装置42中对载体31的封面进行打印。
数据写入装置41用于以只写方式对载体31写入数据,数据写入装置41 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易于知晓的结构,如载体31为光盘,数据写入装置 41可以采用光盘刻录机,在此不再赘述。
打印装置42用于对写入数据的载体31的封面进行打印,从而可以通过所打印的信息可以知晓载体31的数据写入时间、输入写入人等信息,进而方便从外观上对载体31进行识别和区分。打印装置42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易于知晓的结构,如载体31为光盘,打印装置42可以采用光盘封面打印机,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工控机43能够控制数据写入装置41的只写光驱打开,用于收取输送部2夹取的载体31;然后,数据写入装置41对载体31以只写方式进行数据写入完毕后,第一工控机43控制数据写入装置41的只写光驱打开,用于送出载体31以便于输送部2夹取。输送部2夹取载体31后,将载体31移动至打印装置42对应位置,第一工控机43控制只写光驱关闭,同时控制打印装置42的托盘打开,用于收取输送部2夹取的载体31;然后,打印装置42对载体31的封面进行打印完毕后,第一工控机43控制打印装置42的托盘打开,用于送出载体31以便于输送部2夹取,并控制打印装置42的托盘关闭。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传感器102和第三传感器103。第二传感器102与第一工控机43电性连接,用于感测输送部2的移动端位置后,第一工控机43 控制数据写入装置41收取或送出载体31。第三传感器103与第一工控机43电性连接,用于感测输送部2的移动端位置,第一工控机43控制打印装置42收取或送出载体31。和/或,还包括第四传感器104和第五传感器105。第四传感器104与数据读取部5电性连接,用于感测输送部2的移动端位置,数据读取部5收取或送出载体31。第五传感器105与输送部2电性连接,用于感测数据读取部5,输送部2移动并将载体31放入数据读取部5或从数据读取部5上取走载体31。
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二传感器102和第三传感器103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光栅传感器。第二传感器102和第三传感器103从下至上依次安装于输送部2的直线滑台21上,并分别对应数据写入装置41和打印装置42的位置。
在对载体31实施只写数据和打印封面过程中,输送部2和数据写入部4 对载体31的实施步骤如下所述。步骤1,输送部2的夹爪22抓取空白载体31 后移动至第二传感器102位置处,并触发第二传感器102;步骤2,第一工控机 43控制数据写入装置41的只写光驱的托盘打开;步骤3,夹爪22向下移动,将空白载体31放入到数据写入装置41的只写光驱的托盘中;步骤4,夹爪22 向上移动至第二传感器102处,并触发第二传感器102;步骤5,第一工控机 43控制只写光驱的托盘关闭,刻录所需转载的数据至空白载体31中;步骤6,刻录完毕,第一工控机43控制只写光驱的托盘打开;步骤7,夹爪22向下移动,将载体31从只写光驱的托盘中取出,夹爪22向上移动至第三传感器103 处,并触发第三传感器103;步骤8,第一工控机43控制只写光驱的托盘关闭,并控制打印装置42的托盘打开;步骤9,夹爪22向下移动,将载体31放入到打印装置42的托盘中;步骤10,夹爪22向上移动至第三传感器103处,并触发第三传感器103;步骤11,第一工控机43控制打印装置42的托盘关闭,并在载体31的封面打印相应的信息;步骤12,第一工控机43控制打印装置42 的托盘打开;步骤13,夹爪22向下移动,将载体31从打印装置42的托盘中取出,夹爪22向上移动至第三传感器103处,并触发第三传感器103;步骤14,第一工控机43控制打印装置42的托盘关闭。从而第一工控机43能够根据夹爪 22的位置来控制数据写入装置41和打印装置42收取或送出载体31,实现输送部2与数据写入部4之间无物理性连接的情况下,进行相互动作。
在步骤4、步骤7、步骤10和步骤13中,夹爪22可以依据输送部2的控制器的预设控制向上移动。在步骤3、步骤7、步骤9和步骤13中,控制器接收到外部传感器的感测数据后控制夹爪22向下移动。
数据读取部5可以包括均安装于壳体1的第二隔板12上的数据读取装置 51和第二工控机52。数据读取装置51与第二工控机52电性连接,第二工控机 52控制数据读取装置51收取或送出载体31。第二工控机52位于数据读取装置 51的一侧,数据读取装置51可以对应输送部2的直线滑台21的上部位置设置,从而方便夹爪22沿直线滑台21向上移动至数据读取装置51处。数据读取装置 51用于以只读方式对载体31读取数据,数据读取装置51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易于知晓的结构,如载体31为光盘,数据读取装置51可以采用光盘读取机,在此不再赘述。
第四传感器104和第五传感器105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光栅传感器。第四传感器104位于第五传感器105之上,并均安装于输送部2的直线滑台21 上,且对应数据读取装置51安装。
在对载体31实施只读数据过程中,输送部2和数据读取部5对载体31的实施步骤如下所述。在步骤14之后,步骤15,夹爪22继续向上移动至第四传感器104处,并触发第四传感器104;步骤16,第二工控机52控制数据读取装置51的只读光驱托盘打开,并触发第五传感器105;步骤17,控制器控制夹爪 22向下移动,将载体31放入到只读光驱托盘中;步骤18,夹爪22向上移动至第四传感器104处,并触发第四传感器104;步骤19,第二工控机52控制只读光驱托盘关闭,并对载体31中的数据进行读取;步骤20,读取完毕,第二工控机52控制只读光驱托盘打开,并触发第五传感器105;步骤21,控制器控制夹爪22向下移动,将载体31从只读光驱托盘中取出,夹爪22向上移动至第四传感器104处,并触发第四传感器104;步骤22,第二工控机52控制只读光驱托盘关闭,并触发第五传感器105,用于告知控制器只读光驱托盘已关闭,控制器可对夹爪22执行后续动作。从而第二工控机51能够根据夹爪22的位置来控制数据读取装置51收取或送出载体31,实现输送部2与数据读取部5之间无物理性连接的情况下,进行相互动作。
在步骤15和步骤18中,夹爪22可以依据控制器的预设控制向上移动。在步骤17和步骤21中,控制器接收到第五传感器105的感测数据后控制夹爪22 向下移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还包括信号传输模块,信号传输模块包括档杆组件 91和传感器组件92。档杆组件91移动来触发传感器组件92。档杆组件91安装于壳体1内并与数据写入部4电性连接。传感器组件92固定安装于输送部2 并与输送部2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档杆组件91包括舵机911和档杆912。舵机911的固定端固定安装于壳体1内,舵机911的输出端与档杆912固定安装,以带动档杆912转动。传感器组件92包括传感支架921和传感器组922。传感器组922为多个传感器间隔固定安装于传感支架921上。传感支架921固定安装于输送部2上。档杆912可转动至传感器组922的任一传感器位置处。
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其中图3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档杆组件91可以安装于壳体1的第一隔板11上,并可位于传感器组件92的一侧。传感器组件92可以安装于输送部2的直线滑台21上。档杆组件91与数据写入部4的第一工控机43电性连接,传感器组件92与输送部2的控制器电性连接。从而第一工控机43能够根据需要控制档杆组件91移动来触发传感器组件92,控制器接收传感器组件92的感测数据后控制夹爪22移动至设定位置。通过档杆组件91和传感器组件92的设置,能够通过第一工控机43控制档杆组件91 的移动来实现控制器控制夹爪22的移动,从而实现数据写入部4与输送部2 之间无直接的数据传输。
档杆组件91包括舵机911和档杆912,其中舵机911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档杆912的一端安装于舵机911的输出端,档杆912 的另一端可位于传感器组件922的任一传感器处,用于触发对应的传感器。为了使档杆912能够触发传感器,舵机911可以通过具有高度的支架固定安装于壳体1的第一隔板11上。舵机911与第一工控机43电性连接,第一工控机43 能够控制舵机911的输出端带动档杆912转动。
传感器组件92可以包括弧形支架和多个传感器,由于舵机911的输出端能够带动档杆912转动,故多个传感器可以具有一定弧度的间隔布设的安装于弧形支架上。弧形支架固定安装于直线滑台21。多个传感器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光栅传感器。多个传感器分别与输送部2的控制器电性连接。
输送部2和数据写入部4之间可以通过信号传输模块实施相互动作。在对载体31实施只写数据和打印封面过程中的步骤1之前还包括步骤001,第一工控机43获取到转载任务;步骤002,第一工控机43控制舵机911转动一角度以使档杆912触发传感器组件92的传感器;步骤003,控制器控制夹爪22移动至载体盛装部3,夹取空白载体31。
并在上述步骤2、步骤6、步骤8和步骤12中,均为第一工控机43控制舵机911转动一角度以使档杆912触发传感器组件92的传感器。在步骤3、步骤 7、步骤9和步骤13中,控制器接收到传感器组件92的传感器的感测数据后控制夹爪22向下移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一回收部6和第一传递部23。第一回收部 6可转动的安装于壳体1内,用于回收读取数据后的载体31。第一传递部23 安装于输送部2上并与输送部2电性连接,且可将载体31传递至第一回收部6。和/或,还包括第二回收部7和第二传递部24。第二回收部7固定安装于壳体1 内,并与壳体1的外部连通,用于将写入数据后的载体31送出壳体1。第二传递部24安装于输送部2上并与输送部2电性连接,且可将载体31传递至第二回收部7。和/或,还包括第三回收部8和第三传递部25。第三回收部8固定安装于壳体1内,用于回收异常的载体31。第三传递部25安装于输送部2上并与输送部2电性连接,且可将载体31传递至第三回收部8。
具体的,如图1和图4所示,其中图4是本实用新型回收桶结构示意图。第一回收部6包括回收桶61、支撑架62和连接架63。支撑架62的两端分别对应与连接架63固定安装,与回收桶61可拆卸连接。回收桶61的上部与连接架 63连通,回收桶61的下部与壳体1铰接。连接架63的顶部与壳体1的第二隔板12连接。连接架63开设有与回收桶61连通的敞开口,用于第一传递部23 将载体31传递至回收桶61,以便于对载体31的回收。
支撑架62的上端与连接架63的底面固定安装,支撑架62的下端可以通过插设件621与回收桶61可拆卸连接。支撑架62的下端形成有用于回收桶61 定位的U型槽,从而回收桶61位于U型槽内,可与连接架63连通。在U型槽的两端可以分别固定安装插设件621,插设件621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自弹插销门扣。在回收桶61上对应插设件621位置固定安装有抵触板611。插设件621具有插设伸缩端,插设伸缩端伸出并抵触至抵触板611,从而使回收桶 61处于竖直状态并与连接架63连通;插设伸缩端收缩,从而与抵触板611脱离抵触,从而实现回收桶61与支撑架62的可拆卸连接。回收桶61在其下部与壳体1的第一隔板11铰接的作用下,回收桶61可绕铰接处转动以向外倾斜,使回收桶61中的载体31被取出。
为了方便回收桶61向外倾斜,在抵触板611上还可以固定安装有把手612。在取出载体31时,可手持把手612,向外拉回收桶61,从而使回收桶61向外倾斜。通过回收桶61、支撑架62和连接架63的设置,可将经读取后的载体31 放入回收桶61中,以实现对载体31的回收,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回收桶61内底部弹性安装有用于推出载体31的推板64。推板64的一侧形成有凸起641。凸起641伸出于回收桶61的侧壁,并可沿回收桶61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和/或,回收桶61的内底面倾斜设置。
如图4所示,推板64可以与回收桶61的内部底面适配设置。推板64的一端与回收桶61的内部底面可以通过弹性件65连接,弹性件65可以采用弹簧。可以是,弹簧的一端与回收桶61的内部底面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推板64的一端连接。回收桶61处于竖向状态时,弹簧的另一端与推板64的下端面连接,载体31从回收桶61的顶部掉落至推板64的上端面上。
凸起641形成于推板64的一侧,与推板64可以是一体式结构。凸起641 可以形成为任意便于手持的结构,如椭圆形或圆形,在此不作限制。在回收桶 61对应凸起641的位置开设有槽体,槽体沿回收桶61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从而凸起641能够在槽体中滑动。
在使用时,先将回收桶61绕铰接处向外倾斜,手持凸起641以使推板64 从回收桶61的底部推动载体31至回收桶61的顶部,弹性件65伸展;松开手,推板64在弹性件65收缩力作用下回复至回收桶61的底部。从而方便下一次从回收桶61拿取载体31。
第二回收部7可以设置为具有相对设置并相互连通的敞口,其中一个敞口靠近第二传递部24,用于接收第二传递部24传递来的载体31;另一个敞口与壳体1的侧壁连接并与壳体1的外部连通,用于将载体31传递至壳体1的外部。
第三回收部8可以包括接收件81和放置件82。接收件81与放置件82连接并连通。接收件81固定安装于壳体1的第一隔板11上,并与第一隔板11 相互连通。接收件81具有靠近第三传递部25的上敞口。放置件82固定安装于壳体1的底板上,并可以位于载体盛装部3的一侧。第三回收部8用于回收载体31损坏、载体31写入异常、载体31正反面颠倒的异常或是夹爪22夹取的载体31为非指定载体等异常的载体31。
第一传递部23、第二传递部24和第三传递部25分别与输送部2的控制器电性连接。不传递载体31时,控制器控制第一传递部23、第二传递部24和第三传递部25处于垂直位置,或处于避免碰撞夹爪22的位置,在此不作限制。在需要传递载体31时,控制器控制第一传递部23、第二传递部24和第三传递部25动作,以使其能够将载体31传递至对应的回收部。
进一步的,第一传递部23、第二传递部24或第三传递部25均包括传递支架、传递舵机和翻板。传递舵机的固定端固定安装于支架上,传递舵机的输出端与翻板固定安装,用于带动翻板转动。支架固定安装于输送部2上,传递舵机与输送部2电性连接。
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传递部23、第二传递部24和第三传递部25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为根据传递载体31至回收部所做的适应性改变,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易于知晓的方式。如第一传递部23和第二传递部24的翻板均为整体的板状结构,而第三传递部25的翻板对应第三回收部8的接收件81的一侧设置为敞开口结构,以便于载体31从敞开口处掉落至接收件81处。以下所述以第三传递部25为例来描述。
第三传递部25包括第三传递支架251、第三传递舵机252和第三翻板253。第三传递支架251位于第三回收部8之上,从而方便第三翻板253转动一角度后,将载体31从上至下传递至第三回收部8。第三传递舵机252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舵机结构,在此不再赘述。第三传递舵机252与输送部2的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控制第三传递舵机252驱动第三翻板253转动。
需要将载体31传递至第一回收部6时,在对载体31实施只读数据的步骤 22之后,还包括步骤23,控制器控制夹爪22延时3秒;步骤24,控制器控制第一传递部23的传递舵机驱动对应翻板旋转至合适角度;步骤25,控制器控制夹爪22放开载体31,载体31自动沿翻板向下滑动,并最终到达第一回收部 6的回收桶61中;步骤26,控制器控制第一传递部23的传递舵机驱动对应翻板旋转至竖直向下;步骤27,控制器控制夹爪22移动至直线滑台21的下部初始位置。
需要将载体31传递至第二回收部7时,在对载体31实施只写数据和打印封面的步骤14之后,还包括步骤1401,第一工控机43控制舵机911驱动档杆 912旋转一角度,用以触发一传感器;步骤1402,控制器控制夹爪22向上移动指定的高度;步骤1403,控制器控制第二传递部24的传递舵机驱动对应翻板旋转至合适角度;步骤1404,控制器控制夹爪22放开载体31,载体31自动沿翻板向下滑动,并最终沿第二回收部7滑至壳体1的外部;步骤1405,控制器控制第二传递部24的传递舵机驱动对应翻板旋转至竖直向下;步骤1406,控制器控制夹爪22移动至直线滑台21的下部初始位置。
需要将载体31传递至第三回收部8时,在载体31异常或其他异常情况下,对载体31实施只写数据和打印封面的步骤14之后,还包括步骤1407,第一工控机43控制舵机911驱动档杆912旋转一角度,用以触发一传感器;步骤1408,控制器控制夹爪22向上移动指定的高度;步骤1409,控制器控制第三传递舵机252驱动第三翻板253旋转至合适角度;步骤1410,控制器控制夹爪22放开载体31,载体31自动沿第三翻板253向下滑动,并最终到达放置件82中;步骤1411,控制器控制第三传递舵机252驱动第三翻板253旋转至竖直向下;步骤1412,控制器控制夹爪22移动至直线滑台21的下部初始位置。
夹爪22在直线滑台21的下部初始位置可以位于载体盛装部3的顶部位置。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还包括人机界面200,人机界面200与输送部2电性连接,用于获取输送部2的实时工作状态。或者,还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人机界面200和视频输入设备。人机界面200嵌设于壳体1,视频输入设备安装于壳体1内用于获取工况视频。和/或,壳体1设置有门,并在门上安装用于开启门的密码锁,开启门后用于取出或放入载体31。和/或,还包括刷卡器208,刷卡器208嵌设于壳体1,并与数据写入部4电性连接,用于获取用户身份信息并在用户身份信息卡刷卡后,载体31可被从壳体1中取出。
具体的,如图5,其中图5本实用新型外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人机界面20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通过人机界面 200与输送部2的控制器电性连接。从而人机界面200可以获取控制器的控制信息,进而获取控制器和夹爪22的工作状态。
壳体1的前侧面上嵌设有键盘209,键盘209可以位于人机界面200的之下,并与人机界面200电性连接,用于向人机界面200键入信息。
由于载体31、输送部2、数据写入部4和数据读取部5均位于壳体1内,为了能够从壳体1外侧了解各部件的运行工位,在壳体1内安装有视频输入设备。通过视频输入设备可以获取输送部2的夹爪22、数据写入装置41、打印装置42和数据读取部5各工况情况。从而视频输入设备可以根据需要获取工况的情况来确定安装位置和采用的安装数量,在此不作限制。视频输入设备与人机界面200电性连接,将视频数据输送给人机界面200,从而可以通过人机界面 200显示壳体1内的工况。
和/或,壳体1上设置多个门,并在门上设置密码锁,用以开启门。密码锁可以采用指纹密码锁或刷卡式密码锁,在此不作限制。可以在第一回收部6对应处设置第一门201,并在第一门201处设置用于开启第一门201的第一密码锁202。第一门201的设置用于从回收桶61中拿取被读取后的载体31。
可以在壳体1的前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门203,第二门203上开设有与第二回收部7连通的出口207。第二传递部24可以将写入数据的载体31经第二回收部7掉落至出口207,从而可以从出口207拿出载体31。在第二门203处安装第二密码锁204。第二门203的下部对应壳体1内的载体盛装部3,通过第二密码锁204开启第二门203可以向载体盛装部3放入空白载体31。
第三回收部8对应处设置第三门205,并在第三门205处设置用于开启第三门205的第三密码锁206。第三门205的设置可以用于从第三回收部8拿取载体31或者向载体盛装部3添加载体31。第三回收部8靠近第三门205设置,载体盛装部3位于第三回收部8的一侧。
通过多个门和对应的密码锁的设置,能够提高从壳体1中取走载体31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刷卡器208嵌设于壳体1上,可以安装于人机界面200之下的壳体1的平台端面上,刷卡器208可以与数据写入部4的第一工控机43电性连接。在步骤 001,向第一工控机43传输写入数据的载体31可以被直接取出的任务信息,而不是被夹爪22输送至数据读取部5或输送至第三回收部8,任务信息中包括用户身份信息。第一工控机43将用户身份信息输送至刷卡器208,刷卡器208处于等待状态。当用户身份信息卡在刷卡器208上刷卡后,第一工控机43可以控制信号传输模块的档杆组件91触发传感器组件92,输送部2的控制器收到感测数据控制夹爪22将载体31移动至第二传递部24处并使载体31经第二传递部24掉落至第二门203的出口207处,而被从壳体1中取出。其中,用户身份信息卡在刷卡器208上刷卡为第一动作,第一工控机43控制档杆组件91触发传感器组件92为第二动作,在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之前可以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并且时间间隔过程中其他部件如何动作并不作限制。
这里首选需要说明的是,“向内”是朝向容置空间中央的方向,“向外”是远离容置空间中央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数据转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均安装于所述壳体(1)内并沿输送部(2)的输送方向依次布设的载体盛装部(3)、数据写入部(4)及数据读取部(5);
所述载体盛装部(3)用于盛装载体(31);
所述输送部(2)将所述载体(31)输送至所述数据写入部(4),所述数据写入部(4)用于将高密级网或低密级网的数据以只写方式写入所述载体(31);然后,所述输送部(2)将所述载体(31)输送至所述数据读取部(5),所述数据读取部(5)对所述载体(31)中的数据以只读方式进行读取,并将所述数据传输至所述低密级网或所述高密级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转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部(2)包括直线滑台(21)、夹爪(22)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直线滑台(21)和所述夹爪(22)电性连接,所述夹爪(22)安装于所述直线滑台(21)的移动端,并用于取放所述载体(31);所述直线滑台(21)安装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所述载体盛装部(3)、所述数据写入部(4)和所述数据读取部(5)沿所述直线滑台(21)的输送方向依次布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转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22)的顶部安装有第一传感器(101),所述第一传感器(101)用于感测所述夹爪(22)之上是否有阻碍其移动的物体;所述第一传感器(101)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转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写入部(4)包括数据写入装置(41)、打印装置(42)和第一工控机(43),所述数据写入装置(41)安装于所述打印装置(42)的一侧,所述数据写入装置(41)和所述打印装置(42)分别与所述第一工控机(43)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工控机(43)控制所述数据写入装置(41)收取或送出所述载体(31),控制所述打印装置(42)收取或送出所述载体(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转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传感器(102)和第三传感器(103),所述第二传感器(102)与所述第一工控机(43)电性连接,用于感测所述输送部(2)的移动端位置后;
所述第三传感器(103)与所述第一工控机(43)电性连接,用于感测所述输送部(2)的移动端位置,所述第一工控机(43)控制所述打印装置(42)收取或送出所述载体(31);
和/或,还包括第四传感器(104)和第五传感器(105),所述第四传感器(104)与所述数据读取部(5)电性连接,用于感测所述输送部(2)的移动端位置,所述数据读取部(5)收取或送出所述载体(31);
所述第五传感器(105)与所述输送部(2)电性连接,用于感测所述数据读取部(5),所述输送部(2)移动并将所述载体(31)放入所述数据读取部(5)或从所述数据读取部(5)上取走所述载体(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转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号传输模块,所述信号传输模块包括档杆组件(91)和传感器组件(92),所述档杆组件(91)移动来触发所述传感器组件(92);所述档杆组件(91)安装于所述壳体(1)内并与所述数据写入部(4)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组件(92)固定安装于所述输送部(2)并与所述输送部(2)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转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档杆组件(91)包括舵机(911)和档杆(912),所述舵机(911)的固定端固定安装于壳体(1)内,所述舵机(911)的输出端与所述档杆(912)固定安装,以带动所述档杆(912)转动;
所述传感器组件(92)包括传感支架(921)和传感器组(922),所述传感器组(922)为多个传感器间隔固定安装于所述传感支架(921)上,所述传感支架(921)固定安装于所述输送部(2)上;所述档杆(912)可转动至所述传感器组(922)的任一所述传感器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转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回收部(6)和第一传递部(23),所述第一回收部(6)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壳体(1)内,用于回收读取数据后的所述载体(31);所述第一传递部(23)安装于所述输送部(2)上并与所述输送部(2)电性连接,且可将所述载体(31)传递至所述第一回收部(6);
和/或,还包括第二回收部(7)和第二传递部(24),所述第二回收部(7)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1)内,并与所述壳体(1)的外部连通,用于将写入数据后的所述载体(31)送出所述壳体(1);所述第二传递部(24)安装于所述输送部(2)上并与所述输送部(2)电性连接,且可将所述载体(31)传递至所述第二回收部(7);
和/或,还包括第三回收部(8)和第三传递部(25),所述第三回收部(8)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1)内,用于回收异常的所述载体(31);所述第三传递部(25)安装于所述输送部(2)上并与所述输送部(2)电性连接,且可将所述载体(31)传递至所述第三回收部(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转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递部(23)、所述第二传递部(24)或所述第三传递部(25)均包括传递支架、传递舵机和翻板,所述传递舵机的固定端固定安装于支架上,所述传递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翻板固定安装,用于带动所述翻板转动;所述支架固定安装于所述输送部(2)上;所述传递舵机与所述输送部(2)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数据转载装置,还包括人机界面(200),所述人机界面(200)嵌设于所述壳体(1),所述人机界面(200)与所述输送部(2)电性连接,用于获取所述输送部(2)的实时工作状态;
或者,还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人机界面(200)和视频输入设备,所述视频输入设备安装于所述壳体(1)内用于获取工况视频;
和/或,所述壳体(1)设置有门,并在所述门处安装用于开启所述门的密码锁,开启所述门后用于取出或放入所述载体(31);
和/或,还包括刷卡器(208),所述刷卡器(208)嵌设于所述壳体(1),并与所述数据写入部(4)电性连接,用于获取用户身份信息并在用户身份信息卡刷卡后,所述载体(31)可被从所述壳体(1)中取出。
CN201920544809.9U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数据转载装置 Active CN2096274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4809.9U CN209627408U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数据转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4809.9U CN209627408U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数据转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27408U true CN209627408U (zh) 2019-11-12

Family

ID=68458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44809.9U Active CN209627408U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数据转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274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2782A (zh) * 2020-03-31 2020-07-28 梅州晶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盘摆渡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2782A (zh) * 2020-03-31 2020-07-28 梅州晶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盘摆渡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2084B (zh) 无人值守全自动银行保管箱系统
CN209627408U (zh) 一种数据转载装置
EP0182362A2 (en) Cash handling machine
JP4963255B2 (ja) 貸しロッカーシステム
CN100390826C (zh) 纸币盒
CN209607005U (zh) 一种数据转载装置
CN101123016A (zh) 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纸币储运箱
CN204883748U (zh) K令自动发放装置
CN208722326U (zh) 一种诉讼服务自助终端
EP0915035A1 (en) System for the differentiated collection of household waste
JP2003232154A (ja) 指紋認証管理システム
CN207233036U (zh) 一种高速公路的无人值守收费系统
CN201109392Y (zh) 自助式上门收款车
JPH044881U (zh)
CN209460810U (zh) 一种智能银行
ITRE970070A1 (it) Stazione automatica di servizio per telefonia cellulare
CN108288324A (zh) 电池租赁设备及其管理系统
CN208673459U (zh) 一种可全面额接收的大额自动存取款机
CN206946621U (zh) 一种多功能的抵用券认证装置
CN201125622Y (zh) 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纸币储运箱
ITVR20070064A1 (it) Dispositivo per la gestione di piccole cassette per il deposito di valori e beni
KR100264187B1 (ko) 기록체 자동회수장치
WO1987007059A1 (en) Money storage structure
CN214724254U (zh) 智能交付机器人
JP2614994B2 (ja) 記憶媒体式遊技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