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16135U - 一种模具电磁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电磁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16135U
CN209616135U CN201920225337.0U CN201920225337U CN209616135U CN 209616135 U CN209616135 U CN 209616135U CN 201920225337 U CN201920225337 U CN 201920225337U CN 209616135 U CN209616135 U CN 2096161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oard
mold
heating device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inn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253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明
李卫国
林启东
黄啟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hui City Crown Source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hui City Crown Source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hui City Crown Source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hui City Crown Source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2533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161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161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161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外壳和分别设于外壳开口端的盖板与底板,所述盖板上设有风扇,所述外壳内壁由外至内依次设有电磁感应线圈、线圈隔热层和内腔板,所述内腔板下方设有模具托架,所述模具托架底部位于底板上,模具托架包括槽板及若干用于支撑槽板的筋板,所述槽板呈“V”型或“U”型或其他凹型,所述筋板的底部位于底板上,所述盖板底部、底板顶部以及外壳内壁上均设有隔热保温层。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腔板对待加热模具进行热传递,同时在装置上配置风扇,使装置内的模具温度更加均匀;在内腔板与电磁感应线圈之间配置线圈隔热层,杜绝电磁感应线圈温度过高导致的损坏,提高电磁加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模具电磁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模具电磁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加热装置广泛应用于塑胶成型、导光板压铸、橡胶轮胎、滚轮、开炼机、密炼等制作工序,用于提高产品成型效率、降低不良品的产生、提高产品外观从而抑制产品缺陷、加快生产进度、降低能耗、节约能源等。目前,模具加热装置(持续使用)多数采用箱式的电阻丝加热或燃烧燃料形式加热,这类加热模式,存在模具加热不均匀,从而影响模具的加热效果,这样加热不均匀的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严重影响挤压工序出来的产品质量,而且增加修模频率,降低模具的使用寿命;电阻丝加热形式,电阻丝电效率低,能耗高,其本体的温度必须比模具的工艺温度要高,例如铝型材挤压所需模具的工艺温度高达450℃,这样的高温也决定了电阻丝的使用寿命很短;燃烧燃料形式的加热方式,其本身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气体,影响生产环境温度,有的甚至形成大气污染。综上所述,这类的模具加热装置缺陷在于加热不均匀,影响模具加热效果,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加热源或寿命短或对大气污染;能源浪费;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模具电磁加热装置,通过设置内腔板对待加热模具进行热传递,同时在装置上配置风扇,使装置内的模具温度更加均匀;在内腔板与电磁感应线圈之间配置线圈隔热层,杜绝电磁感应线圈温度过高导致的损坏,保证电磁感应线圈持久工作且耐用,提高模具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模具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外壳和分别设于外壳开口端的盖板与底板,所述盖板上设有风扇,所述外壳内壁由外至内依次设有电磁感应线圈、线圈隔热层和内腔板,即:外壳内壁上设有电磁感应线圈,电磁感应线圈远离外壳内壁的一侧设有线圈隔热层,线圈隔热层远离电磁感应线圈的一侧设有内腔板,且内腔板紧贴于线圈隔热层远离电磁感应线圈的一侧设置,所述内腔板下方设有模具托架且模具托架与内腔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模具托架的底部固定于底板上,所述模具托架包括槽板及若干用于支撑槽板的筋板,所述槽板呈“V”型或“U”型或其他类似的凹型,所述筋板底部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盖板底部、底板顶部以及外壳内壁上均设有隔热保温层。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腔板呈圆形或椭圆形。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盖板上设有活动窗口,所述活动窗口设有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活动窗口通过卡扣或滑轨与盖板活动连接。若活动窗口通过卡扣与盖板活动连接,则在盖板上配置卡槽,在活动窗口上配置卡扣,卡扣与卡槽卡接;若活动窗口通过滑轨与盖板活动连接,则在盖板上配置滑轨,在活动窗口上配置滑轮,滑轨与滑轮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风扇包括电机、转轴和叶片,所述电机设于盖板顶部,所述转轴一端与电机固定,转轴另一端贯穿盖板和隔热保温层且与叶片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叶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盖板与电机之间设有罩体,所述罩体相对两侧分别对称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设有水帘,所述水帘中部设有网孔,所述出气口处设有风机,在转轴位于罩体内部的一段外壁上套设有轴套,所述轴套靠近进气口一侧设有导风轴,所述导风轴外壁沿轴向设有螺旋导风板。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风扇采用离心式加长轴耐高温风扇。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板、盖板、模具托架以及外壳均选用金属型材料。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板选用钢板或槽钢;所述盖板选用钢板;所述模具托架选用钢板或槽钢或角铁;所述外壳选用钢板或铝板。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隔热保温层以及线圈隔热层选用云母片或玻璃纤维棉或其他隔热耐热的保温材料。作为优选方案,底板上的隔热保温层优选云母片、玻璃纤维棉等隔热耐热的保温材料;外壳上的隔热保温层优选玻璃纤维棉等耐热保温的材料;盖板上的隔热保温层以及线圈隔热层优选云母片、玻璃纤维棉等隔热保温的材料。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内腔板采用导磁金属材料。作为优选方案,内腔板选用钢板或含磁不锈钢板。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优选金属导体,且电磁感应线圈由多股绝缘导线绕制而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腔板对待加热模具进行热传递,同时在装置上配置风扇,使装置内的模具温度更加均匀;在内腔板与电磁感应线圈之间配置线圈隔热层,杜绝电磁感应线圈温度过高导致的损坏,保证电磁感应线圈持久工作且耐用,提高模具加热效率,同时配置“V”型或“U”型或其他凹型的模具托架,方便在其上放置不同规格大小的模具,并且有利于防止模具在加热过程中滚动或横移。
(2)本实用新型将内腔板设为圆形或椭圆形,以减少空气流动的死角,有利于热空气的循环流动,保证待加热模具受热均匀。
(3)本实用新型的内腔板和模具托架均包围着模具,内腔板、模具托架都与外壳用隔热保温材料制成的隔热保温层隔断开,有效阻止热能热传递到外壳及装置外,一方面可防止电磁加热装置内部温度过高损坏设备,另一方面可防止电磁加热装置内的热量损失,提高加热效率。
(4)本实用新型在盖板上配置独立的活动窗口,可独立取出或放入某个模具,减少热量散失,提高电磁加热效率,从而保证模具加热效果,提高产品表面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5)本实用新型在盖板与电机之间配置罩体,并在罩体上配置进气口、出气口、水帘、风机等,对转轴进行冷却,防止转轴在模具加热过程中温度过高损坏电机,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本模具加热装置的维修成本,且无需停机进行转轴的冷却降温,提高了工作效率。
(6)本实用新型的风扇采用离心式加长轴耐高温风扇,延长电磁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长。
(7)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感应线圈由多股绝缘导线绕制而成,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
(8)本实用新型中,内腔板作为电磁感应加热的受热体,采用导磁金属材料,提高电磁感应的加热效率及耐用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4为模具托架的安装图。
图5为槽板的立体图。
图6为筋板的立体图。
图7为实施例3所述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板;2、隔热保温层;3、模具托架;31、槽板;32、筋板;4、内腔板;5、线圈隔热层;6、电磁感应线圈;7、外壳;8、盖板;81、活动窗口;82、罩体;821、进气口;822、出气口;823、水帘;824、风机;825、轴套;826、导风轴;9、风扇;91、电机;92、转轴;93、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置内腔板对待加热模具进行热传递,同时在装置上配置风扇,使装置内的模具温度更加均匀;在内腔板与电磁感应线圈之间配置线圈隔热层,杜绝电磁感应线圈温度过高导致的损坏,提高电磁加热效果。
模具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外壳7和分别设于外壳7开口端的盖板8与底板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壳7选用钢板或铝板,所述盖板8选用钢板,所述底板1选用钢板或槽钢;所述盖板8上设有风扇9,所述风扇9采用离心式加长轴耐高温风扇,风扇9包括电机91、转轴92和叶片93,所述电机91设于盖板8顶部,所述转轴92一端与电机91固定,转轴92另一端贯穿盖板8和隔热保温层且与叶片93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叶片93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外壳7内壁由外至内依次设有电磁感应线圈6、线圈隔热层5和内腔板4,即:外壳7内壁上设有电磁感应线圈6,电磁感应线圈6远离外壳7内壁的一侧设有线圈隔热层5,线圈隔热层5远离电磁感应线圈6的一侧设有内腔板4,且内腔板4紧贴于线圈隔热层5远离电磁感应线圈6的一侧设置,作为优选方案,内腔板4呈圆形或椭圆形,且内腔板4选用导磁金属材料,优选钢板或含磁不锈钢板;所述内腔板4下方设有模具托架3且模具托架3与内腔板4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模具托架3的底部固定于底板1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模具托架3采用金属型材料,优选钢板或槽钢或角铁;所述模具托架3包括槽板31及若干用于支撑槽板31的筋板32,所述槽板31呈“V”型或“U”型或其他类似的凹型,所述筋板32底部固定在底板1上,所述盖板8底部、底板1顶部以及外壳7内壁上均设有隔热保温层,作为优选方案,底板1上的隔热保温层2优选云母片、玻璃纤维棉等隔热耐热的保温材料,外壳7上的隔热保温层优选玻璃纤维棉等耐热保温的材料,盖板8上的隔热保温层以及线圈隔热层5优选云母片、玻璃纤维棉等隔热保温的材料。
使用时,将一个或多个待加热的模具置于模具托架3的槽板31上,槽板31呈“V”型或“U”型或其他凹型,适用于不同规格大小的模具,并且可防止模具滚动或横移。接通电磁感应线圈6的电源,电磁感应线圈6紧贴于内腔板4,接通电源后电磁感应线圈6通过内腔板4对模具进行热传递,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内腔板可减少空气流动的死角,有利于热空气的循环流动,保证待加热模具受热均匀。启动风扇9的电机91,电机91带动转轴92转动,转轴92进一步带动叶片93转动,叶片93的转动使得电磁加热装置内的热空气更加均匀,进而使电磁加热装置内的模具加热的温度更加均匀,在内腔板4与电磁感应线圈6之间配置线圈隔热层5,杜绝电磁感应线圈6温度过高导致的损坏,提高电磁加热效果。底板1、盖板8、外壳7上配置的隔热保温层,一方面可防止电磁加热装置内部温度过高损坏设备,另一方面可防止电磁加热装置内的热量损失,提高加热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公开了一种模具电磁加热装置的一种优选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盖板8上设有活动窗口81,所述活动窗口81有一个或多个。所述活动窗口81通过卡扣或滑轨与盖板8活动连接,若活动窗口81通过卡扣与盖板8活动连接,则在盖板8上配置卡槽,在活动窗口81上配置卡扣,卡扣与卡槽卡接;若活动窗口81通过滑轨与盖板8活动连接,则在盖板8上配置滑轨,在活动窗口81上配置滑轮,滑轨与滑轮滑动连接。
需要向电磁加热装置中取出或放入模具时,只需打开活动窗口81取出或放入模具即可,通过设置活动窗口81,以便单独取出相应模具,减少模具取出或放入电磁加热装置时造成的热量损失,提高电磁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益。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公开了一种模具电磁加热装置的一种优选结构,如图7所示,所述盖板8与电机91之间设有罩体82,所述罩体82相对两侧分别对称设有进气口821和出气口822,所述进气口821处设有水帘823,所述水帘823中部设有网孔,所述出气口822处设有风机824,在转轴92位于罩体82内部的一段外壁上套设有轴套825,所述轴套825靠近进气口821的一侧设有导风轴826,所述导风轴826外壁沿轴向设有螺旋导风板。
使用时,风机824将外部空气由进气口821吸入罩体82内,外部空气依次经过进气口821和水帘823,空气经过水帘823后变成冷空气,冷空气可直接冷却转轴92,同时也可冷却导风轴826和轴套825,冷却的导风轴826和轴套825吸收转轴92的热量,热量由出气口822排出,进一步对转轴92进行冷却,导风轴826上配置螺旋导风板,可延长冷空气与导风轴826的接触时间,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公开了一种模具电磁加热装置的一种优选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电磁感应线圈6优选金属导体,且电磁感应线圈6由多股绝缘导线绕制而成。电磁感应线圈6由多股绝缘导线绕制而成,可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模具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7)和分别设于外壳(7)开口端的盖板(8)与底板(1),所述盖板(8)上设有风扇(9),所述外壳(7)内壁由外至内依次设有电磁感应线圈(6)、线圈隔热层(5)和内腔板(4),所述内腔板(4)下方设有模具托架(3),所述模具托架(3)底部位于底板(1)上,模具托架(3)包括槽板(31)及若干用于支撑槽板(31)的筋板(32),所述槽板(31)呈“V”型或“U”型或其他凹型,所述筋板(32)的底部位于底板(1)上,所述盖板(8)底部、底板(1)顶部以及外壳(7)内壁上均设有隔热保温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8)上设有活动窗口(8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窗口(81)通过卡扣或滑轨与盖板(8)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9)包括电机(91)、转轴(92)和叶片(93),所述电机(91)设于盖板(8)顶部,所述转轴(92)一端与电机(91)固定,转轴(92)另一端贯穿盖板(8)和隔热保温层且与叶片(9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具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8)与电机(91)之间设有罩体(82),所述罩体(82)相对两侧分别对称设有进气口(821)和出气口(822),所述进气口(821)处设有水帘(823),所述水帘(823)中部设有网孔,所述出气口(822)处设有风机(824),在转轴(92)位于罩体(82)内部的一段外壁上套设有轴套(825),所述轴套(825)靠近进气口(821)一侧设有导风轴(826),所述导风轴(826)外壁沿轴向设有螺旋导风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模具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9)采用离心式加长轴耐高温风扇(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盖板(8)、模具托架(3)以及外壳(7)均选用金属型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保温层以及线圈隔热层(5)选用云母片或玻璃纤维棉或其他隔热耐热的保温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板(4)采用导磁金属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6)由多股绝缘导线绕制而成。
CN201920225337.0U 2019-02-22 2019-02-22 一种模具电磁加热装置 Active CN2096161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25337.0U CN209616135U (zh) 2019-02-22 2019-02-22 一种模具电磁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25337.0U CN209616135U (zh) 2019-02-22 2019-02-22 一种模具电磁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16135U true CN209616135U (zh) 2019-11-12

Family

ID=68454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25337.0U Active CN209616135U (zh) 2019-02-22 2019-02-22 一种模具电磁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161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78696U (zh) 高效节能微波烤箱
CN105795017A (zh) 一种热风茶叶杀青机
CN105918509A (zh) 一种杀青机
CN209616135U (zh) 一种模具电磁加热装置
CN207619513U (zh) 一种井式氮化炉
CN2433019Y (zh) 薄型高效异型材热烘箱
CN212431639U (zh) 涤纶复合丝生产用烘干设备
CN210292640U (zh) 一种磁感应加热式粮谷干燥机热风设备
CN209484996U (zh) 一种食品加工烘干装置
CN208269640U (zh) 一种红外线隧道炉
CN206109352U (zh) 节能环保电热锅
CN218710724U (zh) 一种铜导线退火装置
CN111838343A (zh) 一种远安黄茶的烘焙干燥装置
CN216513476U (zh) 一种用于钢化玻璃制造的生产线
CN204616951U (zh) 茶叶杀青装置
CN219097551U (zh) 一种化妆品生产用的冷却恒温保存箱
CN220284161U (zh) 一种材料热处理装置
CN114406148B (zh) 一种线材的加工装置
CN218476996U (zh) 一种改性塑料电缆套冷却成型装置
CN219319063U (zh) 一种玻璃烘烤冷却区降温结构装置
CN104259358A (zh) 一种铝合金坯料的加热机构
CN220103633U (zh) 一种节能型热风烘烤设备
CN220793712U (zh) 一种纺织纱线的干燥装置
CN219679735U (zh) 一种烟草加工用烟丝烘干机
CN210474561U (zh) 铝箔涂层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