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05623U - 乏汽冷却系统及凝汽式透平机 - Google Patents

乏汽冷却系统及凝汽式透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05623U
CN209605623U CN201821630717.4U CN201821630717U CN209605623U CN 209605623 U CN209605623 U CN 209605623U CN 201821630717 U CN201821630717 U CN 201821630717U CN 209605623 U CN209605623 U CN 2096056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exhaust
surface condenser
water
condenser
return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3071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浩
李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3071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056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056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056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乏汽冷却系统,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一种乏汽冷却系统包括:乏汽冷却装置、乏汽供暖装置、第一供水管道和第一回水管道;所述乏汽供暖装置包括第一表面冷凝器,所述第一表面冷凝器具有第一冷却液入口及第一冷却液出口;所述乏汽冷却装置包括:循环泵、第二表面冷凝器以及回收装置,所述循环泵与所述第二表面冷凝器连通,所述第二表面冷凝器与回收装置连通;所述第一供水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冷却液入口、循环泵连通;所述第一回水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冷却液出口、回收装置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乏汽冷却系统,无需往透平机中注入额外的动力蒸汽,并且无需增加新的冷凝设备,因此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乏汽冷却系统及凝汽式透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乏汽冷却系统及凝汽式透平机,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中,需要使用凝气式透平机提供驱动压缩机工作的动力,凝气式透平中的冷凝装置直接决定了透平机排汽压力的高低,即透平机所提供动力的大小,并且冷凝装置也是工艺设计包中重要的节能组成,因此冷凝装置具有重要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凝汽式透平机中的冷凝装置包括相互独立中乏汽冷却设备和乏汽供暖设备。
如图1所示,乏汽冷却设备包括管壳式的第二表面冷凝器201、循环泵202、冷却液供水管道1、冷却液回水管道2以及回收装置500,冷却液供水管道1分别与循环泵202和第二表面冷凝器201的第二冷却液入口连通,冷却液回水管道2分别与回收装置500和第二表面冷凝器201的第二冷却液出口连通。在夏季时,透平机产生的乏汽进入第二表面冷凝器201中时,在冷却液的作用下乏汽冷凝成液滴进入第二表面冷凝器的第二热井 205中,然后乏汽冷凝液进入水处理装置形成动力蒸汽后进入透平机中,形成乏汽循环过程。与此同时,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从循环泵202中流出,然后经过冷却液供水管道1由第二冷却液入口进入第二表面冷凝器201,被乏汽加热后,从第二冷却液出口流出第二表面冷凝器201,然后经过冷却液回水管道2进入回收装置500中,此为冷却液的流程。
请继续参考图1,乏汽供暖设备包括管壳式的第一表面冷凝器101、供暖水输入管道3及供暖水输出管道4,当冬季进行供暖时,供暖水通过供暖水输入管道3进入第一表面冷凝器中101,在乏汽的作用下供暖水被加热,然后从第一表面冷凝器101中流出经过供暖水输出管道4用于工业或者民用供暖,此时乏汽在供暖水的作用下冷凝成液滴进入第一热井104 中,待后续处理后再次成为动力蒸汽注入透平机中,形成乏汽循环过程。
在凝汽式透平机工作中,当天气炎热时,由于第二表面冷凝器201的冷凝面积较小且第二表面冷凝器201和第一表面冷凝器101相互独立,导致乏汽在第二表面冷凝器201中无法全部冷凝成液滴,第二表面冷凝器 201的真空度提高,动力蒸汽的焓降减小,从而使透平机所提供的动力降低,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往往会通过增加动力蒸汽的注入量或者提高动气蒸汽的压力来解决上述问题,因此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乏汽冷却系统及凝汽式透平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天气炎热时使用乏汽冷凝设备生产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乏汽冷却系统,用于凝汽式透平机,包括:乏汽冷却装置、乏汽供暖装置、第一供水管道和第一回水管道;所述乏汽供暖装置包括第一表面冷凝器,所述第一表面冷凝器具有第一冷却液入口及第一冷却液出口;所述乏汽冷却装置包括:循环泵、第二表面冷凝器以及回收装置,所述循环泵与所述第二表面冷凝器连通,所述第二表面冷凝器与回收装置连通;所述第一供水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表面冷凝器的第一冷却液入口、循环泵连通;所述第一回水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表面冷凝器的第一冷却液出口、回收装置连通;其中,所述循环泵用于为所述第一表面冷凝器及第二表面冷凝器提供冷却液,以使所述第一表面冷凝器及第二表面冷凝器共同对乏汽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表面冷凝器连接有第二供水管道;所述乏汽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具有至少三个第一连接端,其中一个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循环泵连通,另外两个第一连接端分别与第一供水管道、第二供水管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乏汽供暖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具有至少三个第二连接端,其中一个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表面冷凝器的第一冷却液入口连通,另外两个第二连接端分别与第一供水管道、第三供水管道连通;其中,所述第三供水管道用于将所述第一表面冷凝器的第一冷却液入口与散热设备的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乏汽供暖装置还包括:第三连接头,所述第三连接头具有至少三个第三连接端,其中一个第三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表面冷凝器的第一冷却液出口连通,另外两个第三连接端分别与第一回水管道、第三回水管道连通;其中,所述第三回水管用于将所述第一表面冷凝器的第一冷却液出口与散热设备的进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表面冷凝器连接有第二回水管道;所述乏汽冷却装置还包括:第四连接头,所述第四连接头具有至少三个第四连接端,其中一个第四连接端与所述回收装置连通,另外两个第四连接端分别与第一回水管道、第二回水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供水管道和第一回水管道分别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二控制阀门。
进一步地,还包括:水冷塔,所述水冷塔连接在所述第四连接头与循环泵之间,以对所述第一回水管道和所述第二回水管道中的回收液体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还包括乏汽冷凝液输送泵及液位自动调节阀组,所述乏汽冷凝液输送泵与所述第一表面冷凝器的第一热井连通,所述液位自动调节阀组与所述乏汽冷凝液输送泵连通,所述液位自动调节阀组用于在所述第一热井中的乏汽冷凝液的高度达到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热井中的乏汽冷凝液排出,所述乏汽冷凝液输送泵用于为所述乏汽冷凝液的流动提供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凝汽式透平机包括透平机主体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乏汽冷却系统,还包括乏汽供给管道,所述乏汽供给管道将所述透平机主体产生的乏汽输送到所述乏汽冷却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透平机主体包括空气压缩机透平、合成气压缩机透平及氨压缩机透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乏汽冷却系统,用于凝汽式透平机,包括:乏汽冷却装置、乏汽供暖装置、第一供水管道和第一回水管道;所述乏汽供暖装置包括第一表面冷凝器,所述第一表面冷凝器具有第一冷却液入口及第一冷却液出口;所述乏汽冷却装置包括:循环泵、第二表面冷凝器以及回收装置,所述循环泵与所述第二表面冷凝器连通,所述第二表面冷凝器与回收装置连通;所述第一供水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表面冷凝器的第一冷却液入口、循环泵连通;所述第一回水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表面冷凝器的第一冷却液出口、回收装置连通;其中,所述循环泵用于为所述第一表面冷凝器及第二表面冷凝器提供冷却液,以使所述第一表面冷凝器及第二表面冷凝器共同对乏汽进行冷却。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供水管道和第一回水管道将乏汽冷却装置中的第一表面冷凝器和乏汽供暖装置中的循环泵连通,实现了第一表面冷凝器和第二表面冷凝器的共同对乏汽进行冷却。天气炎热时,透平机产生的乏汽进入乏汽冷却系统,由于乏汽冷凝系统具有较大的冷凝面积,使得乏汽可以全部冷凝成液滴,以使第一表面冷凝器和第二表面冷凝器中的真空度较低,动力蒸汽的焓降较大,使得透平机可以提供正常的动力,不用注入额外的动力蒸汽,并且乏汽供暖装置和乏汽冷却装置均是现有的设备,无需添加新的冷凝装置,因此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中的凝汽式透平机中的冷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种乏汽冷凝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种乏汽冷凝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三种乏汽冷凝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四种乏汽冷凝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多个压缩机透平与乏汽冷凝系统连接关系示意图。
其中:
100 乏汽供暖装置; 101 第一表面冷凝器; 1011 第一冷却液入口;
1012 第一冷却液出口; 102 第二连接头; 1021 第三供水管道;
1022 第三回水管道; 103 第三连接头; 104 第一热井;
200 乏汽冷却装置; 201 第二表面冷凝器; 2011 第二供水管道;
2012 第二回水管道; 202 循环泵; 203 第一连接头;
204 第四连接头; 300 第一供水管道; 301 第一控制阀门;
400 第一回水管道; 401 第二控制阀门; 500 回收装置;
501 水冷塔 601 乏汽冷凝液输送泵;
602 液位自动调节阀组; 700 透平机; 701 乏汽供给管道;
702 空气压缩机透平; 703 合成气压缩机透平;
704 氨压缩机透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本实施例中,凝汽式透平是指利用蒸汽做功的旋转式原动机,对转子做功后的蒸汽全部进入冷凝器中,动力蒸汽对转子做功时将其自身的热能转化转子旋转的机械能。乏汽是指对透平机转子做功后的蒸汽。
实施例一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乏汽冷凝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乏汽冷凝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乏汽冷凝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乏汽冷凝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2~5具体说明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乏汽冷却系统包括乏汽冷却装置100,乏汽供暖装置200,第一供水管道300和第一回水管道400;乏汽供暖装置 200包括第一表面冷凝器101,第一表面冷凝器101具有第一冷却液入口 1011和第一冷却液出口1012;乏汽冷却装置200包括第二表面冷凝器201、循环泵202以及回收装置500,循环泵202和第二表面冷凝器201连通,第二表面冷凝器202与回收装置500连通;第一供水管道3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表面冷凝器101的第一冷却液入口1011、循环泵202连通;第一回水管道4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表面冷凝器101的第一冷却液出口1012、回收装置500连通;其中,循环泵202用于为第一表面冷凝器101和第二表面冷凝器201提供冷却液,以使第一表面冷凝器101及第二表面冷凝器201共同对乏汽进行冷却。
具体的,第一表面冷凝器101为壳管式表面冷凝器,例如可以为立式壳管式冷凝器,或者也可以为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第一表面冷凝器101具体可包括壳体以及第一热井104,壳体内设置有传热管束,第一热井104 固定在壳体的底部并且与壳体连通,以使乏汽冷凝液流入到第一热井104 中。传热管束的进液端固定在壳体开设的第一通孔上形成第一冷却液入口 1011,冷却液由第一冷却液入口1011流入传热管束(即流入第一表面冷凝器101中);传热管束的出液端固定在壳体开设的第二通孔上形成第一冷却液出口1012,冷却液由第一冷却液出口1012流出传热管束(即从第一表面冷凝器101中流出)。本实施例中第一对冷却液入口1011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可以为1个,或者也可以为2个,同样的,第一冷却液出口1012的数量也可以为1个,或者2个。第一表面冷凝器101工作时,冷却液在管程内流动(即传热管束内),乏汽在壳程内流动(即壳体和传热管束之间的空间),乏汽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即乏汽在传热管束外表面冷却、凝结并汇聚到第一热井104中,与此同时冷却液被加热然后流出传热管束。
第二表面冷凝器201与第一表面冷凝器101的结构相似,可以参考前面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循环泵202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任一合适的泵,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为第一表面冷凝器101和第二表面冷凝器201提供具有一定压力的冷却液的功能即可。
本实施例中对第一供水管道300的材质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可以为金属管道,例如不锈钢管;或者也可以为塑料管道,比如PE(聚乙烯)管。第一供水管道300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制成一体件,当然如果管道长度不够时,还可以将多段支管通过螺接拼接成可拆卸的第一供水管道300。第一供水管道300还可以包括弯头和多段支管,以实现改变方向的效果,弯头和多段支管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或者也可以通过法兰连接在一起。
第一回水管道400与第一供水管道300类似,具体可以参考上述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一供水管道300的一端与循环泵202连通。具体的,第一供水管道300可以直接安装在循环泵的出水口上,或者也可以通过连接件将二者连通。下面以连接件为例说明具体的实施方式,在一个示例中,如图 2所示,第二表面冷凝器201连接有第二供水管道2011;乏汽冷却装置200 还包括第一连接头203,第一连接头203具有至少三个第一连接端,其中一个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循环泵202连通,另外两个第一连接端分别与第一供水管道300、第二供水管道2011连通。第一连接头203与循环泵202、第一供水管道300、第二供水管道2011之间可以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例如,法兰连接、或者螺纹连接;或者也可以为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例如焊接、或者粘接。夏季工作时,从循环泵202流出的冷却液通过第一连接头203分别沿第一供水管道300和第二供水管道2011进入与各自连通的第一表面冷凝器 101和第二表面冷凝器201中。
本实施例中,第一供水管道300的另一端与第一表面冷凝器101的第一冷却液入口1011连通。同时,乏汽供暖装置100中还包括第三供水管1021,第三供水管1021用于将所述第一表面冷凝器101的第一冷却液入口1011与散热设备的出水口连通。
具体的,当第一冷却液入口1011至少为两个时,第一供水管道300 可以直接固定在其中一个第一冷却液入口1011上,例如可以通过螺纹固定,或者也可以通过法兰固定,当然还可以通过焊接固定。另外一个第一冷却液入口1011通过第三供水管道1021连通冬季供暖时的散热设备的出水口。在夏季工作时,第一供水管道300中的冷却水直接通过其中一个第一冷却液入口1011流入到第一表面冷凝器101中;而冬季供暖时,第三供水管道1021中的供暖水通过另外一个第一冷却液入口1011流入第一表面冷凝器101中并且被乏汽加热充当供暖循环系统中的热源。
当第一冷却液入口1011为一个时,可以通过连接件将第一供水管道 300与第一表面冷凝器101连通。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如图2所示,乏汽供暖装置100还包括第二连接头102,第二连接头102具有至少三个第二连接端,其中一个第二连接端与第一表面冷凝器101的第一冷却液入口 1011连通,另外两个第二连接端分别与第一供水管300、第三供水管道1021 连通,第二连接头102与第一冷却液入口1011、第一供水管300、第三供水管道1021之间可以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例如,法兰连接、或者螺纹连接;或者也可以为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例如焊接、或者粘接。
在夏季工作时,第一供水管道300中的冷却水通过第二连接头102流入第一表面冷凝器101中对乏汽进行冷却;在冬季工作时,从散热设备的出水口流出的供暖水流入第三供水管道1021中,然后通过第二接头102 从第一冷却液入口1011流入第一表面冷凝器101中并被乏汽加热,充当供暖循环系统中的热源。
第一回水管道400的一端与第一表面冷凝器101的第一冷却液出口1012 连通。同时,乏汽供暖装置100中还包括第三回水管1022,其中,所述第三回水管道1022用于将所述第一冷却液出口1012与散热设备的进水口连通。
具体的,第一回水管道400可以直接固定在第一冷却液出口1012上,此时第一冷却液出口1012至少有两个,另外一个第一冷却液出口1012通过第三回水管道1022与散热设备的进水口连通;或者当第一冷却液出口1012为一个时也可以通过连接件实现二者的连通。
下面以通过连接件实现二者的连通为例说明具体的实施方式,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述乏汽供暖装置100还包括第三连接头103,第三连接头103 具有至少三个第三连接端,其中一个第三连接端与第一冷却液出口1012连通,另外两个第三连接端分别与第一回水管道400、第三回水管道1022连通;第三连接头103与第一冷却液出口1012、第一回水管道400、第三回水管道1022 之间可以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例如,法兰连接、或者螺纹连接;或者也可以为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例如焊接、或者粘接。
夏季工作时,从第一冷却液出口1012中流出的回收液体(即与乏汽进热交换后的冷却液)经过第三接头103流入到第一回水管道400中;冬季供暖时,从第一冷却液出口1012中流出供暖水(已经被乏汽加热的供暖水)经过第三接头103流入到第三回水管道1022中,然后通过散热设备的进水口进入到散热设备中以对周围环境进行供热。
第一回水管道400的另一端与回收装置500连通,回收装置500可以为缸体等能够容纳液体的容器。具体的,第一回水管道400可以直接固定在回收装置500的进水口处,或者也可以利用连接件实现二者的连通。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表面冷凝器201连接有第二回水管道2012;乏汽冷却装置200还包括第四连接头204,第四连接头204具有至少三个第四连接端,其中一个第四连接端与回收装置连通,另外两个第四连接端分别与第一回水管道400、第二回水管道2012连接。第四连接头204与回收装置、第一回水管道400、第二回水管道2012之间可以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例如,法兰连接、或者螺纹连接;或者也可以为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例如焊接、或者粘接。在夏季工作时,第一回水管道400和第二回水管道2012中的回收液体经过第四连接头204进入回收装置中进行处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乏汽冷却系统,在夏季工作时,从循环泵流出的冷却液分别沿着第一供水管道和第二供水管道进入第一表面冷凝器和第二表面冷凝器中,第一表面冷凝器和第二表面冷凝器中的冷却液同时与乏汽进行热交换,冷却液被乏汽加热,乏汽被冷却成液滴汇入到各自的热井中,被乏汽加热的回收液体分别沿第一回水管道和第二回水管道再次进入回收装置中。在冬季工作时,供暖水从散热设备中流出经过第三供水管道流入到第一表面冷凝器中被乏汽加热,接着从第一表面冷凝器中流出经过到第三回水管流入到散热设备中进行散热。
本实施例提供的乏汽冷却系统,通过将乏汽供暖装置中的第一表面冷凝器和乏汽冷却装置中的第二表面冷凝器连用,增大了冷凝面积,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凝汽式透平机产生的乏汽在第一表面冷凝器和第二表面冷凝器中同时全部液化成液滴,使得透平机提供正常的动力,不用注入额外的动力蒸汽,因此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可选地,如图3所示,回收装置500包括水冷塔501,所述水冷塔501 与循环泵202连通,水冷塔501用于对所述第一回水管道400和所述第二回水管道2012中的回收液体进行冷却并提供给所述循环泵202。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供水管道300和第一回水管道400分别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301和第二控制阀门401。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对第一控制阀门301和第二控制阀门401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可以为手动阀门,或者也可以为电动阀门,只要能够实现调节流体输送的功能即可。
可选地,如图5所示,还包括乏汽冷凝液输送泵601及液位自动调节阀组602,所述乏汽冷凝液输送泵601与所述第一表面冷凝器101的第一热井 104连通,所述液位自动调节阀组602与所述乏汽冷凝液输送泵601连通,所述液位自动调节阀组602用于在所述第一热井104中的乏汽冷凝液的高度达到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热井104中的乏汽冷凝液排出,所述乏汽冷凝液输送泵601用于为所述乏汽冷凝液的流动提供动力。
具体的,液位自动调节阀组602包括液位自动控制调节阀、切断阀和旁路阀,其中,液位自动控制调节阀安装在乏汽冷凝液的回收主路管道上,在回收主路管道上液位自动控制调节阀的两端分别安装两个调节阀,旁路阀安装在乏汽冷凝液的回收旁路管道上,回收主路管道和回收旁路管道可以通过连接件,例如三通件,与乏汽冷凝液输送泵601的出液口连通,以使乏汽冷凝液通过乏汽冷凝液输送泵601流入回收主路管道或者回收旁路管道中。
其中,第一热井104中可以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控第一热井104中的乏汽冷凝液的液位,液位传感器与液位自动调节阀组602通信连接;当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第一热井104中的乏汽冷凝液的液位达到第一阈值时,液位自动控制调节阀开启,在乏汽冷凝液输送泵601的作用下,乏汽冷凝液经过回收主路管道上的液位自动控制调节阀排出到水处理装置中,对乏汽冷凝液进行处理,使其重新成为动力蒸汽;当液位自动控制调节阀出现故障时,切断阀闭合以阻止乏汽冷凝液流入回收主路管道,并且旁路阀开启使得乏汽冷凝液从回收旁路管道排出到水处理装置中,此时可以对液位自动控制调节阀进行维修。
可选地,第二表面冷凝器201的第二热井205也连接有乏汽冷凝液输送泵601及液位自动调节阀组602,当第二表面冷凝器201的热井中的乏汽冷凝液的高度到达第二阈值时,开启液位自动调节阀组602,从而使乏汽冷凝液排出到水处理装置中。乏汽冷凝液输送泵601及液位自动调节阀组602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与前述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液位自动调节阀组和乏汽冷凝液输送泵,实现了对乏汽冷凝液的自动回收,并且当液位自动调节阀组中的液位自动控制调节阀出现故障时,通过开启旁路阀对乏汽冷凝液进行回收,提高了回收效率。
实施例二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多个压缩机透平与乏汽冷凝系统连接关系示意图。下面结合图2和图6具体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凝汽式透平机,包括透平机主体 700以及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任一种乏汽冷却系统,还包括乏汽供给管道 701,乏汽供给管道701将透平机主体700产生的乏汽输送到乏汽冷却系统中。
具体的,透平机主体700产生的乏汽通过不同的乏汽供给管道701分别输送到乏汽供暖装置100和乏汽冷却装置200中,乏汽分别在第一表面冷凝器101和第二表面冷凝器201的壳程内流动,被管程中的冷却液冷却,进而凝结了液滴进入各自的热井中以待后续的回收利用。
可选地,如图6所示,透平机主体包括空气压缩机透平702、合成气压缩机透平703及氨压缩机透平704。具体的,空气压缩机透平702与空气压缩机连接,为空气压缩机提供原动力;合成气压缩机透平703与合成气压缩机连接,为合成气压缩机提供原动力;氨压缩机透平704与氨压缩机连接,为氨压缩机提供原动力。
本实施例中的乏汽冷却系统同时对空气压缩机透平、合成气压缩机透平及氨压缩机透平产生的乏汽进行冷却,由于乏汽冷却系统中的冷却面积较大,因此可以使上述三大透平机组产生的乏汽同时冷凝成液滴,保证了上述3种压缩机的正常工作,无需注入额外的动力蒸汽,而且乏汽供暖装置和乏汽冷却装置均是现有的设备,无需添加新的冷凝装置,因此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乏汽冷却系统,用于凝汽式透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乏汽冷却装置、乏汽供暖装置、第一供水管道和第一回水管道;
所述乏汽供暖装置包括第一表面冷凝器,所述第一表面冷凝器具有第一冷却液入口及第一冷却液出口;
所述乏汽冷却装置包括:循环泵、第二表面冷凝器以及回收装置,所述循环泵与所述第二表面冷凝器连通,所述第二表面冷凝器与回收装置连通;
所述第一供水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冷却液入口、循环泵连通;
所述第一回水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冷却液出口、回收装置连通;
其中,所述循环泵用于为所述第一表面冷凝器及第二表面冷凝器提供冷却液,以使所述第一表面冷凝器及第二表面冷凝器共同对乏汽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冷凝器连接有第二供水管道;
所述乏汽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具有至少三个第一连接端,其中一个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循环泵连通,另外两个第一连接端分别与第一供水管道、第二供水管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乏汽供暖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具有至少三个第二连接端,其中一个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表面冷凝器的第一冷却液入口连通,另外两个第二连接端分别与第一供水管道、第三供水管道连通;其中,所述第三供水管道用于将所述第一表面冷凝器的第一冷却液入口与散热设备的出水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乏汽供暖装置还包括:第三连接头,所述第三连接头具有至少三个第三连接端,其中一个第三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表面冷凝器的第一冷却液出口连通,另外两个第三连接端分别与第一回水管道、第三回水管道连通;其中,所述第三回水管道用于将所述第一表面冷凝器的第一冷却液出口与散热设备的进水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冷凝器连接有第二回水管道;
所述乏汽冷却装置还包括:第四连接头,所述第四连接头具有至少三个第四连接端,其中一个第四连接端与回收装置连通,另外两个第四连接端分别与第一回水管道、第二回水管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乏汽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包括:水冷塔,所述水冷塔与循环泵连通,所述水冷塔用于对所述第一回水管道和所述第二回水管道中的回收液体进行冷却并提供给所述循环泵。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乏汽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水管道和第一回水管道分别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二控制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乏汽冷凝液输送泵及液位自动调节阀组,所述乏汽冷凝液输送泵与所述第一表面冷凝器的第一热井连通,所述液位自动调节阀组与所述乏汽冷凝液输送泵连通,所述液位自动调节阀组用于在所述第一热井中的乏汽冷凝液的高度达到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热井中的乏汽冷凝液排出,所述乏汽冷凝液输送泵用于为所述乏汽冷凝液的流动提供动力。
9.一种凝汽式透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平机主体以及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乏汽冷却系统,还包括乏汽供给管道,所述乏汽供给管道将所述透平机主体产生的乏汽输送到所述乏汽冷却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凝汽式透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平机主体包括空气压缩机透平、合成气压缩机透平及氨压缩机透平。
CN201821630717.4U 2018-10-09 2018-10-09 乏汽冷却系统及凝汽式透平机 Active CN2096056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30717.4U CN209605623U (zh) 2018-10-09 2018-10-09 乏汽冷却系统及凝汽式透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30717.4U CN209605623U (zh) 2018-10-09 2018-10-09 乏汽冷却系统及凝汽式透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05623U true CN209605623U (zh) 2019-11-08

Family

ID=68393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30717.4U Active CN209605623U (zh) 2018-10-09 2018-10-09 乏汽冷却系统及凝汽式透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056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3703A (zh) * 2020-04-20 2020-08-07 北京国电蓝天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热电联产机组供热方法及热电联产机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3703A (zh) * 2020-04-20 2020-08-07 北京国电蓝天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热电联产机组供热方法及热电联产机组
CN111503703B (zh) * 2020-04-20 2021-08-13 国电龙源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热电联产机组供热方法及热电联产机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3607B (zh) 热电厂循环水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5841408A (zh) 闭式循环冷却水节能驱动系统及方法
CN107062934A (zh) 一种节能的抽真空冷却系统及方法
CN207849525U (zh) 一种增汽机乏汽回收与全水热泵联合供热系统
CN105066544B (zh) 一种小温变组合式冷却循环水系统
CN209605623U (zh) 乏汽冷却系统及凝汽式透平机
CN103984999B (zh) 一种工业循环冷却水能量集成优化方法
CN207922926U (zh) 熔融盐管路系统以及太阳能发电站
CN202792568U (zh) 直热式水箱加热水流路系统
CN108131709A (zh) 一种增汽机乏汽回收与全水热泵联合供热系统
CN208952511U (zh) 一种带旁路调节的恒压供水型工业冷却水循环系统
CN208567566U (zh) 一种水环真空泵冷却系统
CN206347796U (zh) 一种用于设备冷却的工艺水直接冷却系统
CN106196730A (zh) 一种空气能水温控制机组及使用其的水浴系统
CN202280489U (zh) 一种低温余热回收的发电装置
CN109539820A (zh) 一种冷却塔防冻系统及调整方法
CN206847418U (zh) 一种节能的抽真空冷却系统
CN206146023U (zh) 提取地下水热保温井筒系统
CN208419665U (zh) 一种凝汽器真空系统
CN113847824A (zh) 一种适应给水泵小汽轮机独立凝汽器冷却水量调整的系统及方法
CN102312688A (zh) 一种利用低温余热回收的发电装置
CN209780981U (zh) 一种汽轮机组的抽汽供热系统
CN206989732U (zh) 一种应用于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机组的循环水系统
CN206910835U (zh) 一种冷凝回流系统
CN206803289U (zh) 一种带有稳定措施的高效复合热源卫生热水加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