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81398U - 安装支架 - Google Patents

安装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81398U
CN209581398U CN201920111257.2U CN201920111257U CN209581398U CN 209581398 U CN209581398 U CN 209581398U CN 201920111257 U CN201920111257 U CN 201920111257U CN 209581398 U CN209581398 U CN 2095813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ngle
folded
mounting
conn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112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112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813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813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813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弯折板、第二弯折板和安装板,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相对设置;第一弯折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二弯折板包括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一折板均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连接板分别与第一连接板的第一侧和安装板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为锐角或者钝角;第二折板相对设置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折板的第一侧和安装板连接,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为锐角或者钝角。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减小安装支架的刚度,有效地提高了整车行人保护的安全性能及有效地保护了行人的安全。

Description

安装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同时,道路交通事故以及事故中伤亡人数也在迅猛地增长,车辆和行人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行人成为了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在车辆设计上,以尽可能地减轻或避免汽车碰撞对行人的伤害成为重要内容。
我国于2010年7月1日开始实施《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GB/T24550-2009)的国家标准。该标准对车辆行人碰撞的试验方法和安全评价方法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我国针对新上市车型实施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China-New Car AssessmentProgram),其中行人保护工况也占居重要成分。
随着C-NCAP的顺利实施及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C-NCAP管理规则》2018年版中,增加了行人保护试验及评价,行人保护更加受到重视。
在行人保护试验工况中,车辆的前端结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前端结构设计将有效地保护行人碰撞安全。同时,要求全面对车辆前端结构的刚度进行配合,刚度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刚度过强和过弱均对行人保护不利。针对行人保护碰撞,合理地设计车辆前端的安装支架尤为重要。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安装支架通常为简单的几字型,其包括安装板和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垂直设置在安装板的同一板面上。在碰撞过程中,安装板由于受到两个支撑板的垂直支撑,刚度比较大,安装支架变形程度有限,吸能效果有待进一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安装支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安装支架,其包括:第一弯折板、第二弯折板和安装板,所述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弯折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弯折板包括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一折板均具有第一侧和用于与前防撞横梁连接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设置的两侧分别与第一连接板的第一侧和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为锐角或者钝角;所述第二折板相对设置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折板的第一侧和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为锐角或者钝角。
可选地,第一弯折板还包括: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板与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安装板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为钝角,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均为锐角。
可选地,第二弯折板还包括:第三折板,所述第二折板通过所述第三折板与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三折板与所述安装板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为钝角,所述安装板位于第三折板和第三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二折板与第一折板、第三折板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均为锐角。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二侧上设置有用于与前防撞横梁螺接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折板的第二侧上设置有用于与前防撞横梁螺接的第二固定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均设置有用于与前防撞横梁挂接的挂钩。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上设置有用于与前防撞横梁的定位孔插接的插板。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所述第一加固板相对设置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固定板与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加固板相对设置的两侧分别与第二固定板和第一折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安装板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为130-150°;所述第三折板与所述安装板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为130-150°;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均为60-80°;所述第二折板与第一折板、第三折板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均为60-80°。
可选地,所述安装板、第三折板和第三连接板上均设置有减重孔和至少两条加强筋,至少两条加强筋位于所述减重孔两侧。
可选地,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身水箱上横梁连接的第三弯折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通过设置安装板、相对设置的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并将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的弯折角度设置为钝角或者锐角,在碰撞发生时,通过两个弯折板的弯折变形吸能,不仅可减小安装支架的刚度,有效地提高了整车行人保护的安全性能及有效地保护了行人的安全,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具有较好的推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其包括:第一弯折板41、第二弯折板42和安装板10,所述第一弯折板41和第二弯折板42相对设置。
其中,安装支架安装在车辆前端的前保总成里面,安装板10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用于安装相关模块,例如雷达模块等。
所述第一弯折板41包括第一连接板411和第二连接板412。所述第二弯折板42包括第一折板421和第二折板422。
所述第一连接板411和第一折板421均具有第一侧和用于与前防撞横梁连接的第二侧。
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延伸方向一致,例如,为第一连接板411和第一折板421宽度方向的两侧。
如图1-4所示,所述第二连接板412相对设置的两侧分别与第一连接板411的第一侧和安装板10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板411和第二连接板412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为θ1,θ1为锐角或者钝角。
所述第二折板42相对设置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折板421的第一侧和安装板422连接。
所述第一折板421和第二折板422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为β1,β1为锐角或者钝角。
两块相连接的板形成的夹角为两个,例如,第一连接板411和第二连接板412、第一折板421和第二折板422所形成的夹角均为两个,两个夹角之和都为360°。
在图1的实施例中,第一弯折板41和第二弯折板42向内弯折时,θ1、β1均为锐角,且随着θ1、β1的逐渐增大,安装支架1的刚度逐渐增大。
第一弯折板41和第二弯折板42向外弯折时,θ1、β1均为钝角,且随着θ1、β1的逐渐增大,安装支架1的刚度逐渐增大。其中,“内”是指靠近安装支架1内部的方向。
安装支架1使用时,如图5所示,将安装板10的上侧与车身水箱上横梁2连接,将第一连接板411的第二侧、第一折板421的第二侧均固定在前防撞横梁3上。
当车辆与行人发生碰到时,安装板10受到撞击力后,将撞击力传递到第一弯折板41和第二弯折板42上,第一弯折板41和第二弯折板42发生弯曲变形,安装板10与前防撞横梁3的间距减小,从而达到压溃式吸能变形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通过设置安装板、相对设置的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并将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的弯折角度设置为钝角或者锐角,在碰撞发生时,通过两个弯折板的弯折变形吸能,不仅可减小安装支架的刚度,有效地提高了整车行人保护的安全性能及有效地保护了行人的安全,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具有较好的推广性。
进一步地,第一弯折板41还包括:第三连接板413,所述第二连接板412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板413与安装板10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板413与所述安装板10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为θ3,θ3为钝角。
所述第二连接板412与第一连接板411、第三连接板413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分别为θ1和θ2,θ1和θ2均为锐角。
通过设置第三连接板413,并将θ3设置为钝角,θ1和θ2均设置为锐角,可更好地吸能,更好地保护行人安全。
同样地,第二弯折板42还包括:第三折板423,所述第二折板422通过所述第三折板423与安装板10连接。
所述第三折板423与所述安装板10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为β3,β3为钝角。
所述安装板10位于第三折板423和第三连接板413之间,所述第二折板422与第一折板421、第三折板423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分别为β1和β2,β1和β2均为锐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θ1=β1;θ2=β2;θ3=β3,以方便安装支架1的加工制作。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板411的第二侧上设置有用于与前防撞横梁3螺接的第一固定板31;
所述第一折板421的第二侧上设置有用于与前防撞横梁3螺接的第二固定板32。
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31、第二固定板32,可方便安装支架1与前防撞横梁3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411与第一固定板31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为150-170°。
第一折板421与第二固定板32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为150-17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上均设置有用于与前防撞横梁3挂接的挂钩311。
通过设置挂钩311,可实现安装支架1上下方向上的安装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挂钩311均由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的上边沿翻折形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31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411的一侧上设置有用于与前防撞横梁3的定位孔插接的插板312。
通过插板312插入前防撞横梁3的定位孔内,可实现安装支架1左右方向的定位。
其中,“上”为靠近车顶的方向,“前”为靠近车头的方向。
优选地,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一加固板313和第二加固板322。
所述第一加固板313相对设置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固定板31与第一连接板411连接。
所述第二加固板322相对设置的两侧分别与第二固定板32和第一折板421连接。
通过设置第一加固板313和第二加固板322,可提高第一固定板31与第一连接板411、第二固定板32和第一折板421的连接强度,保证安装支架1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第一固定板31上设置有第一装配孔,第一连接板411上设置有第二装配孔,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连通,第一加固板313相对设置的两侧分别与第一装配孔的孔壁和第二装配孔的孔壁连接。
同样地,第二固定板32上设置有第三装配孔,第二折板421上设置有第四装配孔,第三装配孔和第四装配孔连通,第二加固板322相对设置的两侧分别与第三装配孔的孔壁和第四装配孔的孔壁连接。
如图4所示,第一弯折板41和第二弯折板42的形状大致为N字形。
所述第三连接板413与所述安装板10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为θ3,θ3=130-150°;
所述第三折板423与所述安装板10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为β3;β3=130-150°;
所述第二连接板412与第一连接板411、第三连接板413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分别为θ1和θ2,θ1=θ2=60-80°;
所述第二折板422与第一折板421、第三折板423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分别为β1和β2,β1=β2=60-8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安装板10、第一弯折板41的三个连接板、第二弯折板42的三个折板的厚度均为1.5-2.5mm。
安装支架1的长度为280-320mm,高度为250-300mm,深度为80-100mm。可通过调节安装板10、连接板、折板的厚度,以及θ1、θ2、θ3、β1、β2、β3的角度,来调整安装支架1的刚度和吸能效果,以防止安装支架1过度变形。
较佳地,如图1-2所示,所述安装板10、第三折板423和第三连接板413上均设置有用于减重的减重孔101和至少两条用于加强局部刚度的加强筋102。
至少两条加强筋102位于所述减重孔101两侧,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小安装支架1的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10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身水箱上横梁3连接(例如螺接)的第三弯折板20,以方便安装支架1与车身水箱上横梁3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三弯折板20包括竖板202和斜板201,竖板202与车身水箱上横梁3螺接。
斜板201通过竖板202与安装板10连接,竖板202与斜板201所形成的夹角中的角度较小的角为130-150°。
优选地,安装支架1为一体成型,例如一体冲压成型,以降低生产成本。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的材质为钢板。
如图3所示,相邻折板的连接处,相邻连接板的连接处,安装板10与第三连接板413、第三折板423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条形孔415,以减轻安装支架1的重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的推导和变型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弯折板、第二弯折板和安装板,所述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弯折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弯折板包括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一折板均具有第一侧和用于与前防撞横梁连接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设置的两侧分别与第一连接板的第一侧和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为锐角或者钝角;
所述第二折板相对设置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折板的第一侧和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为锐角或者钝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一弯折板还包括: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板与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安装板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为钝角,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均为锐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二弯折板还包括:第三折板,所述第二折板通过所述第三折板与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三折板与所述安装板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为钝角,所述安装板位于第三折板和第三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二折板与第一折板、第三折板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均为锐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二侧上设置有用于与前防撞横梁螺接的第一固定板;
所述第一折板的第二侧上设置有用于与前防撞横梁螺接的第二固定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均设置有用于与前防撞横梁挂接的挂钩。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上设置有用于与前防撞横梁的定位孔插接的插板。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所述第一加固板相对设置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固定板与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加固板相对设置的两侧分别与第二固定板和第一折板连接。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安装板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为130-150°;
所述第三折板与所述安装板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为130-150°;
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均为60-80°;
所述第二折板与第一折板、第三折板所形成的夹角中角度较小的角均为60-80°。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第三折板和第三连接板上均设置有减重孔和至少两条加强筋,至少两条加强筋位于所述减重孔两侧。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身水箱上横梁连接的第三弯折板。
CN201920111257.2U 2019-01-23 2019-01-23 安装支架 Active CN2095813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11257.2U CN209581398U (zh) 2019-01-23 2019-01-23 安装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11257.2U CN209581398U (zh) 2019-01-23 2019-01-23 安装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81398U true CN209581398U (zh) 2019-11-05

Family

ID=68380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11257.2U Active CN209581398U (zh) 2019-01-23 2019-01-23 安装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813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31294U (zh) 前防撞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7106646U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与前围的连接支架
CN209581398U (zh) 安装支架
CN205636578U (zh) 一种新型三波高速路护栏
CN203920924U (zh) 发动机罩锁扣
CN201980169U (zh) 一种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
KR101231806B1 (ko) 보강판이 구비된 차량 방호책
CN208801948U (zh) 一种汽车吸能盒及汽车
CN208181188U (zh) 一种限位防撞梁结构
CN203651925U (zh) 翼子板支架
CN205059494U (zh) 车门防撞梁及汽车
CN210554647U (zh) 一种大货车的后防护加强结构
CN205905859U (zh) 一种具有溃缩功能的汽车前大灯安装结构
CN207535858U (zh) 风窗横梁结构
CN208881928U (zh) 一种门槛边梁加强板结构
CN210390976U (zh) 一种汽车碰撞传感器安装支架
CN209290332U (zh) 一种轻量化汽车用防撞横梁
CN106812088A (zh) 公路防护栏
CN207466570U (zh) 一种具有行人保护功能的汽车防撞横梁
CN202847636U (zh) 车辆行人小腿保护装置
CN206125172U (zh) 汽车前防撞梁
CN209142230U (zh) 后防撞梁结构及汽车
CN205468935U (zh) 前保泡沫结构和汽车
CN218367349U (zh) 一种汽车中门防撞梁总成
CN205601936U (zh) 车辆前地板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