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70807U - 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70807U
CN209570807U CN201821852865.0U CN201821852865U CN209570807U CN 209570807 U CN209570807 U CN 209570807U CN 201821852865 U CN201821852865 U CN 201821852865U CN 209570807 U CN209570807 U CN 209570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drum
box
developer
handl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5286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上杉哲夫
浦谷俊辅
小熊彻
上野隆人
林田诚
野中文人
末次将大
江上恭行
采女哲士
藤野俊辉
有光健
尾崎刚史
宗次广幸
木村乔
马上惠太
宝田浩志
河井太刀夫
小石勇雄
角田秀树
鸟羽真二郎
原田悠子
西田真一
沼田哲哉
草野洋平
牧口大辅
清水宏树
胜箭翔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t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t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to Corp filed Critical Kato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70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708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处理盒。轴承部件具有对鼓挡板的开闭动作进行引导的引导槽,鼓挡板具有被引导槽引导的被引导突起,并且,处理盒具有在引导槽的关闭方向上的末端与引导槽相连且在比引导槽靠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限制被引导突起的槽形状的止挡件、以及对被引导突起向朝着止挡件的方向施力的施力机构。

Description

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成像装置所使用的处理盒等。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方式的成像装置中,已知以下构成:将作为与成像相关的旋转体的感光体鼓或显影辊等要素一体化成盒,可相对于成像装置主体(以下为装置主体)进行装拆。对于这样的构成,大多装置采用的是为了使盒内的感光体鼓旋转而从装置主体接收驱动力的结构。
例如日本特开2017-142473号公报公开了以下构成:连接器部件具有能够移动地支撑接收驱动力的驱动力接受部的支撑部,通过使驱动力接受部与具备在外周面具有凹部的驱动轴的成像装置主体卡合,从而传递驱动力(参照日本特开2017-142473号公报)。
另外,在大致水平方向排列且能够装拆多个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中,为了使盒的装拆变容易,提出了将多个盒一体地拉出的构成(参照日本特开平5-173375号公报)。
另外,还已知以下构成:在成像装置主体内,具有用于可使盒的感光体鼓在重力方向上侧与中间转印带抵接的露出部(参照日本特开 2017-14247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改进上述的现有技术。
即,致力于解决将在成像装置主体内感光体鼓的重力方向上侧露出的构成的盒多个一体地拉出的结构中的课题。具体来讲,目的在于提供在装拆盒时用户不会接触感光体鼓而使其损伤并且实现了小型化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
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具有:
感光体鼓;
轴承部件,该轴承部件将所述感光体鼓保持成能够旋转;
鼓挡板,该鼓挡板覆盖所述感光体鼓的露出部;
挡板臂,该挡板臂安装于所述鼓挡板,并且通过该挡板臂的转动动作使所述鼓挡板开闭;以及
鼓挡板弹簧,该鼓挡板弹簧对所述鼓挡板朝关闭方向施力,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部件具有对所述鼓挡板的开闭动作进行引导的引导槽,
所述鼓挡板具有被引导槽引导的被引导突起,
所述处理盒具有:
止挡件,该止挡件为槽形状,在所述引导槽的关闭方向上的末端与引导槽相连,并且在比引导槽靠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限制所述被引导突起;以及
施力机构,该施力机构对所述被引导突起向朝着所述止挡件的方向施力。
根据以下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参考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整体构成图。
图2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处理盒的成像装置内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处理盒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处理盒的成像装置内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处理盒的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从Z1方向观看处理盒的图。
图7(a)、图7(b)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从Z1方向观看感光体鼓单元的图及剖视图。
图8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成像装置主体的主体驱动轴的说明图。
图9(a)、图9(b)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显影单元4的剖视图。
图10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成像装置主体的显影侧主体驱动轴的说明图。
图11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处理盒相对成像装置主体的安装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2(a)、图12(b)、图12(c)、图12(d)、图12(e)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盒相对成像装置主体的安装动作的说明剖视图。
图13(a)、图13(b)、图13(c)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鼓挡板单元的安装动作的说明剖视图。
图14(a)、图14(b)、图14(c)、图14(d)、图14(e)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连接器部件28相对主体驱动轴101的安装动作的说明剖视图。
图15(a)、图15(b)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连接器部件28相对主体驱动轴101的安装动作的说明剖视图。
图16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鼓挡板单元50的立体图。
图17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挡板臂53的立体图。
图18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从Z1方向观看鼓单元轴承部件39L的图。
图19(a)、图19(b)是示出实施例1所涉及的显影单元4的其他方式的剖视图。
图20是示出实施例1所涉及的成像装置主体100的其他方式的整体构成图。
图21是实施例2所涉及的成像装置的整体构成图。
图22是实施例2所涉及的为了装拆盒B而打开开闭门13的装置主体A的立体图。
图23是实施例2所涉及的为了装拆盒B而打开开闭门13并拉出托盘18的状态的装置主体A和盒B的立体图。
图24是实施例2所涉及的在打开开闭门13并拉出托盘18的状态下对盒B进行装拆时的装置主体A以及盒B的立体图。
图25(a)、图25(b)是实施例2所涉及的盒B相对装置主体A 的安装动作的说明剖视图。
图26是实施例3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剖面说明图。
图27是实施例3所涉及的处理盒的剖面说明图。
图28(a)、图28(b)是实施例3所涉及的处理盒的立体说明图。
图29(a)、图29(b)、图29(c)是示出实施例3所涉及的处理盒的组装方法的立体说明图。
图30(a)、图30(b)是实施例3所涉及的驱动传递部的立体说明图。
图31(a)、图31(b)是示出实施例3所涉及的驱动传递部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32(a)、图32(b)是实施例3所涉及的驱动传递部的立体说明图。
图33是实施例4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图34是实施例4所涉及的处理盒和显影剂补给盒的主剖视图。
图35是示出实施例4所涉及的成像装置内的处理盒和显影剂补给盒的整体像的立体图。
图36是示出实施例4所涉及的处理盒的整体像的分解立体图。
图37是示出实施例4所涉及的显影剂补给盒的构成的概略立体图。
图38是实施例5所涉及的成像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39(a)、图39(b)是实施例5所涉及的成像装置的立体图。
图40是实施例5所涉及的处理盒的剖视图。
图41是实施例5所涉及的处理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42是实施例5所涉及的处理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43(a)、图43(b)是实施例5所涉及的处理盒的侧面图
图44(a)、图44(b)是实施例5所涉及的处理盒的侧面图
图45(a)、图45(b)是实施例5所涉及的处理盒的侧面图
图46是实施例5所涉及的感光体鼓的立体图。
图47(a)、图47(b)、图47(c)是实施例5所涉及的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的剖视图。
图48是实施例5所涉及的驱动侧凸缘的剖视图。
图49是实施例6所涉及的成像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图50是实施例6所涉及的处理盒的概略剖视图。
图51(a)、图51(b)是实施例6所涉及的处理盒的立体图。
图52是实施例6所涉及的感光体鼓的立体图。
图53(a)、图53(b)、图53(c)是实施例6所涉及的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的剖视图。
图54是实施例6所涉及的驱动侧凸缘的剖视图。
图55是实施例6所涉及的成像装置的立体图。
图56(a)、图56(b)、图56(c)、图56(d)是示出实施例6 所涉及的处理盒向成像装置主体的安装过程的剖视图。
图57是实施例6所涉及的处理盒的侧面图
图58(a)、图58(b)是实施例6所涉及的处理盒的侧面图
图59(a)、图59(b)是实施例6所涉及的处理盒的侧面图
图60(a)、图60(b)是实施例6所涉及的处理盒的侧面图
图61是实施例7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图62是实施例7所涉及的处理盒的概略剖视图。
图63是实施例7所涉及的处理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64(a)、图64(b)是示出处理盒的安装过程的概略剖视图。
图65是示出实施例7所涉及的驱动侧凸缘以及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的概略立体图。
图66(a)、图66(b)、图66(c)是示出实施例7所涉及的驱动侧凸缘以及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的卡合过程的概略剖视图。
图67是示出实施例7所涉及的驱动侧凸缘以及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的卡合状态的概略剖视图。
图68(a)、图68(b)、图68(c)、图68(d)是示出实施例7 所涉及的显影单元和感光体鼓的抵接分离状态的概略图。
图69是实施例8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图70是实施例8所涉及的处理盒的概略剖视图。
图71(a)、图71(b)是实施例8所涉及的处理盒的分解立体图以及概略剖视图。
图72(a)、图72(b)、图72(c)、图72(d)是示出实施例8 所涉及的驱动传递部的姿势的概略侧面图
图73(a)、图73(b)是实施例8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概略立体图以及概略剖视图。
图74(a)、图74(b)、图74(c)、图74(d)、图74(e)、图74 (f)、图74(g)、图74(h)是示出实施例8所涉及的处理盒的安装过程的概略剖视图以及概略侧面图。
图75(a)、图75(b)是实施例8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图76(a)、图76(b)、图76(c)是示出实施例8所涉及的处理盒的从单色打印模式向全彩打印模式的状态变化过程的概略侧面图
图77是实施例9的成像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78(a)、图78(b)是图77的成像装置的处理盒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79(a)、图79(b)是成像装置主体以及处理盒的立体图。
图80是说明处理盒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81是说明构成处理盒的清洁单元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82是说明构成处理盒的显影单元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83(a)、图83(b)是实施例9的处理盒的立体图。
图84(a)、图84(b)、图84(c)、图84(d)是实施例9的调色剂盒相关的说明图。
图85(a)、图85(b)是示出实施例9的调色剂盒的插入开始时的说明图。
图86(a)、图86(b)是示出实施例9的调色剂盒的插入结束时的侧面图
图87(a)、图87(b)是示出实施例9的调色剂盒的插入结束时的侧面图。
图88(a)、图88(b)、图88(c)是示出实施例9的调色剂盒的安装旋转途中的说明图。
图89(a)、图89(b)是示出实施例9的调色剂盒的安装旋转结束时的说明图。
图90是示出实施例9的处理盒的安装结束时的立体图。
图91是示出实施例9的调色剂盒的安装过程的立体图。
图92是实施例10的成像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93是实施例11的成像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94是实施例12的成像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95是实施例13的成像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96是实施例14的成像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97是实施例15的成像装置主体的侧剖视图。
图98是实施例15的成像装置主体的侧剖视图。
图99是实施例16的成像装置主体的侧剖视图。
图100是实施例17所涉及的成像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101是实施例17所涉及的处理盒、调色剂盒的侧剖视图。
图102(a)、图102(b)是实施例17所涉及的显影单元的驱动侧分解立体图。
图103(a)、图103(b)是实施例17所涉及的显影单元的非驱动侧分解立体图。
图104(a)、图104(b)是实施例17所涉及的鼓单元的立体图。
图105(a)、图105(b)是实施例17所涉及的处理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106(a)、图106(b)是实施例17所涉及的处理盒的立体图。
图107(a)、图107(b)、图107(c)、图107(d)是实施例17 所涉及的调色剂盒相关的说明图。
图108(a)、图108(b)是示出实施例17所涉及的调色剂盒相对处理盒的插入开始时的说明图。
图109是示出实施例17所涉及的调色剂盒相对处理盒的插入途中时的侧面图
图110(a)、图110(b)是示出实施例17所涉及的调色剂盒相对处理盒的插入结束时的侧面图
图111(a)、图111(b)是示出实施例17所涉及的调色剂盒相对处理盒的插入结束时的说明图。
图112(a)、图112(b)、图112(c)是示出实施例17所涉及的调色剂盒相对处理盒的安装旋转途中的说明图。
图113(a)、图113(b)是示出实施例17所涉及的调色剂盒相对处理盒的安装旋转结束时的说明图。
图114是示出实施例17所涉及的处理盒相对成像装置主体的取出的立体图。
图115(a)、图115(b)是示出实施例17所涉及的处理盒相对成像装置主体的安装的立体图。
图116是实施例18所涉及的成像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117是实施例18所涉及的鼓单元、显影盒的侧剖视图。
图118(a)、图118(b)是实施例18所涉及的显影盒的驱动侧分解立体图。
图119(a)、图119(b)是实施例18所涉及的显影盒的非驱动侧分解立体图。
图120(a)、图120(b)是实施例18所涉及的鼓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21(a)、图121(b)是示出实施例18所涉及的显影盒相对成像装置主体的安装的立体图。
图122(a)、图122(b)、图122(c)、图122(d)是示出实施例18所涉及的显影盒相对成像装置主体的安装过程的驱动侧面图。
图123(a)、图123(b)、图123(c)、图123(d)、图123(e) 是实施例18所涉及的驱动侧摆动引导件的立体图。
图124是实施例19所涉及的成像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125(a)、图125(b)是实施例19所涉及的鼓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126(a)、图126(b)是示出实施例19所涉及的显影盒相对鼓盒的安装的立体图。
图127(a)、图127(b)、图127(c)、图127(d)是示出实施例 19所涉及的显影盒相对鼓盒的安装过程的驱动侧面图。
图128(a)、图128(b)是实施例19所涉及的驱动侧鼓轴承的立体图。
图129是示出实施例19所涉及的显影盒相对鼓盒的取出的立体图。
图130(a)、图130(b)是示出实施例19所涉及的鼓盒相对成像装置主体的安装的立体图。
图131是示出实施例19所涉及的鼓盒相对成像装置主体的安装的驱动侧面图。
图132是示出实施例19所涉及的鼓盒相对成像装置主体的取出的立体图。
图133是实施例20所涉及的成像装置整体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34是示出实施例20所涉及的成像装置中的拉出单元的拉出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35是实施例20所涉及的处理盒以及调色剂收容单元的模式剖视图。
图136是实施例20所涉及的在处理盒组装调色剂收纳单元时的模式剖视图。
图137是示出实施例20所涉及的在成像装置的装置主体的拉出部件的安装部安装处理盒以及调色剂收容单元时的情形的模式剖视图。
图138(a)、图138(b)是示出实施例20所涉及的显影盒的立体图。
图139是示出实施例20所涉及的处理盒的立体图。
图140是示出实施例20所涉及的将处理盒以及调色剂收容盒安装于拉出单元(拉出部件)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141是示出实施例20所涉及的将处理盒安装于拉出单元(拉出部件)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142是示出实施例20所涉及的成像装置的装置主体中的拉出部件的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143是实施例20所涉及的成像装置中的拉出单元的立体图。
图144是实施例20所涉及的成像装置中的拉出单元的立体图。
图145是示出实施例20所涉及的在安装于成像装置的拉出部件的处理盒组装调色剂收容单元时的情形的模式剖视图。
图146是示出实施例20所涉及的在成像装置的装置主体的拉出部件安装了处理盒的状态下安装调色剂收容单元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147是实施例21所涉及的成像装置整体的模式剖视图。
图148是示出实施例21所涉及的成像装置的装置整体的拉出部件的盒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149是示出实施例21所涉及的能安装于拉出部件的调色剂收容盒的立体图。
图150是实施例22所涉及的成像装置的模式剖视图。
图151是示出实施例22所涉及的在成像装置中的拉出部件安装处理盒和显影盒的情形的模式剖视图。
图152(a)、图152(b)是示出实施例22所涉及的感光体盒的立体图。
图153(a)、图153(b)是示出实施例22所涉及的显影盒的立体图。
图154是实施例22所涉及的成像装置中的拉出单元的立体图。
图155是实施例22所涉及的成像装置中的拉出单元的立体图。
图156是示出实施例23所涉及的感光体盒的立体图。
图157是示出实施例23所涉及的显影盒的立体图。
图158是示出实施例23所涉及的在感光体盒安装显影盒时的模式剖视图。
图159是实施例24所涉及的收容黑色的盒放入到其他颜色的盒安装部的状态的成像装置整体的模式剖视图。
图160是与实施例24相关的使用中间转印带的成像装置整体的模式剖视图。
图161是与实施例24相关的在使用中间转印带的成像装置中安装调色剂收容单元时的成像装置的模式剖视图。
图162是示出与实施例24相关的在使用中间转印带的成像装置中在被安装于拉出部的感光体单元安装显影单元的状态的成像装置的模式剖视图。
图163是示出与实施例24相关的在使用中间转印带的成像装置中黑色的收容量大的尺寸的显影单元的成像装置的模式剖视图。
图164是实施例25所涉及的成像装置整体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65是实施例25所涉及的将成像装置整体的前门打开而拉出了拉出部件时的模式剖视图。
图166是实施例25所涉及的处理盒的模式剖视图。
图167是示出实施例25所涉及的成像装置的装置主体的拉出部件的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168是实施例25所涉及的成像装置中的拉出部件的立体图。
图169是实施例25所涉及的成像装置中的从不同于图5的方向观看时的拉出部件的立体图。
图170是示出实施例25所涉及的处理盒的立体图。
图171是实施例25所涉及的在成像装置中的拉出部件安装处理盒时的立体图。
图172是实施例25所涉及的在成像装置中的拉出部件安装处理盒时的从不同于图171的方向观看时的立体图。
图173是示出实施例25所涉及的处理盒的感光体盒的立体图。
图174是示出实施例25所涉及的处理盒的显影盒的立体图。
图175是示出实施例25所涉及的在感光体盒安装显影盒的情形的模式剖视图。
图176是示出实施例25所涉及的在成像装置中的拉出部件分别安装感光体盒和显影盒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177(a)、图177(b)是示出实施例25所涉及的在成像装置中的拉出部件安装着在先的感光体盒的状态下安装显影盒时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178是示出实施例25相关的在使用中间转印带的成像装置中在安装于拉出部的感光体单元安装显影单元的状态的成像装置的模式剖视图。
图179是实施例26所涉及的处理盒以及调色剂盒的剖视图。
图180是实施例26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成像装置主体以及处理盒以及调色剂盒的剖视图。
图181(a)、图181(b)是实施例26所涉及的处理盒的清洁容器内部的剖视图。
图182是实施例26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开闭门打开状态的成像装置主体的立体图。
图183是实施例26所涉及的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开闭门打开而拉出托盘的状态下、在处理盒安装调色剂盒时的立体图。
图184是实施例26所涉及的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开闭门打开而拉出托盘的状态下、在相对托盘装拆处理盒以及调色剂盒时的成像装置主体和处理盒以及调色剂盒的立体图。
图185是实施例26所涉及的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主体安装处理盒的状态下的、处理盒以及成像装置主体的驱动侧定位部的立体图。
图186是实施例26所涉及的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主体安装处理盒的状态下的、处理盒以及成像装置主体的非驱动侧定位部的立体图。
图187是实施例26所涉及的处理盒的分解图
图188是实施例26所涉及的处理盒的分解图
图189是实施例26所涉及的处理盒的分解图
图190是实施例26所涉及的处理盒的分解图
图191是实施例27所涉及的在处理盒安装调色剂盒时的处理盒以及调色剂盒的剖视图。
图192是实施例28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图193是实施例28所涉及的处理盒的剖视图。
图194是实施例28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开闭门打开的状态的成像装置主体的立体图。
图195是实施例28所涉及的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安装调色剂盒时的立体图。
图196是实施例28所涉及的盒以及调色剂盒的外观立体图。
图197是实施例28所涉及的设于盒以及调色剂盒的卡合部件的概略剖视图。
图198是实施例28所涉及的将调色剂盒安装于盒的过程的概略剖视图。
图199(a)、图199(b)是说明实施例29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端部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00是实施例29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01是实施例29的变型例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剖面图)。
图202(a)、图202(b)是说明实施例30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端部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03是示出实施例31所涉及的成像装置的整体的外观图。
图204是示出实施例31所涉及的成像装置的整体剖面的概略剖视图。
图205是示出实施例31所涉及的处理盒的装拆动作的概略剖视图。
图206是示出实施例31所涉及的处理盒的装拆动作的概略剖视图。
图207是实施例31所涉及的处理盒的概略剖视图。
图208是实施例31所涉及的处理盒的立体图。
图209是示出实施例31的盒托盘的插入过程的概略剖视图。
图210是实施例31的变型例1所涉及的处理盒的立体图。
图211是实施例31的变型例2所涉及的处理盒的立体图。
图212是实施例31的变型例3所涉及的处理盒的立体图。
图213是实施例31的变型例4所涉及的处理盒的立体图。
图214(a)、图214(b)是实施例32所涉及的处理盒以及调色剂盒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15(a)、图215(b)是实施例33所涉及的调色剂盒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16(a)、图216(b)、图216(c)是实施例34、变型例1、2 所涉及的调色剂盒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17(a)、图217(b)、图217(c)是实施例35所涉及的显影单元的说明图。
图218是实施例34、实施例36所涉及的处理盒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19是实施例34所涉及的清洁单元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20是实施例37所涉及的处理盒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21是实施例37所涉及的显影单元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22是实施例37所涉及的显影单元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23是实施例38所涉及的处理盒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24是示出实施例38的比较例的显影剂收容室的构成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25是示出实施例38的显影剂收容室的构成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26是示出实施例38的显影剂收容室的构成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27是实施例39所涉及的处理盒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28是实施例39所涉及的显影单元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29是实施例39所涉及的显影单元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30是实施例39所涉及的显影单元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31是实施例40所涉及的处理盒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32是实施例40所涉及的清洁单元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33是实施例40所涉及的清洁单元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基于实施例对用于实施该实用新型的方式进行例示性的详细说明。其中,该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构成部件的功能、尺寸、材质、形状以及它们的相对配置等应该根据实用新型所应用的装置的构成、各种条件而适当变更。即,该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被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以下为利用附图对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以及处理盒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所谓成像装置,是指例如使用电子照相成像处理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装置。例如,包括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例如LED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电子照相传真装置等。另外,所谓处理盒,是指具有作为图像承载体的感光体、对形成在感光体上的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机构等,并能够相对成像装置主体装拆的盒。另外,有时将使处理盒所使用的感光体鼓和连接器部件等一体化的构成称为鼓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包括例示了可装拆4个处理盒的全彩成像装置的实施例。但是,安装于成像装置的处理盒的个数并不限定于此。另外,同样,对于实施例中公开的各构成,只要没有特别限定性记载,就不对材质、配置、尺寸、其他数值等进行限定。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上方是指设置成像装置时的重力方向上方。
<实施例1>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概略]
首先,使用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成像装置)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关于实施例1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有时也包括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实施例1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的概略剖视图。
如图1所示那样,成像装置100作为多个成像部具有分别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M)、青色(C)、黑色(K)的各颜色的图像的第1、第2、第3、第4成像部SY、SM、SC、SK。在本实施例中,从第1至第4成像部SY、SM、SC、SK在水平方向排列成一列地配置。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成像装置100,将构成成像部SY、SM、SC、 SK的构成部件作为处理盒7Y、7M、7C、7K分别一体化,构成为能够相对装置主体100A进行装拆。成像装置100的构成之中除了处理盒7Y、7M、7C、7K以外的构成部分为“装置主体100A”。在各颜色用的处理盒7Y、7M、7C、7K内,分别收容黄色(Y)、品红(M)、青色(C)、黑色(K)的各颜色的调色剂。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各处理盒7Y、7M、7C、7K的构成以及动作除了所形成的图像的颜色不同之外其余都实质相同。因此,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区别的情况下,省略了应对各处理盒以及其各构成部件的附图标记附加的Y、 M、C、K的下标,总括地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成像装置100作为多个图像承载体具有筒体(以下称为感光体鼓)1,该感光体鼓1具有沿着相对于铅直方向稍微倾斜的方向并列设置的4个感光层。在处理盒7的重力方向下方配置有扫描单元(曝光装置)3。另外,在感光体鼓1的周围配置有向其感光层上进行作用的作为处理机构的带电辊2等。
带电辊2是使感光体鼓1的表面均匀带电的带电机构。并且,扫描单元(曝光装置)3是基于图像信息来照射激光并在感光体鼓1上形成静电像(静电潜像)的曝光机构。在感光体鼓1的周围,配置有显影装置(以下为显影单元)4以及作为清洁机构的清洁刮板6。
进而,与4个感光体鼓1相向地,配置有用于将感光体鼓1上的调色剂像向记录材料(片材(纸)、记录介质)12转印的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5。
本实施例的显影单元4作为显影剂使用非磁性单成分显影剂(以下为调色剂),采用使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辊17与感光体鼓1接触的接触显影方式。
在上述的构成中,将形成在感光体鼓1上的调色剂像(显影剂像) 向记录材料12上转印,将被转印到记录材料12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另外,作为对感光体鼓1进行作用的处理机构,处理盒7具备:使感光体鼓1带电的带电辊2;清扫未被转印到感光体鼓1上而残留的调色剂的清洁刮板6。未被转印到片材上而残留在感光体鼓1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由清洁刮板6回收。清洁刮板6安装于清洁框体14。由清洁刮板6回收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在清洁框体14中由开口14b被收容于除去显影剂收容部(以下称为废调色剂收容部)14a(参照图3)。清洁刮板6与感光体鼓1、清洁框体14等一体化而构成清洁单元13。
处理盒7成为将显影单元4和清洁单元13形成一体而进行单元化 (盒化)的构成。成像装置100在装置主体A的框体具备安装引导件、定位部件(未图示)等引导件(定位机构)。处理盒7由前述的引导件进行引导,构成为能够相对成像装置100的装置主体100A装拆。
中间转印带5与各处理盒7所具备的感光体鼓1抵接,朝向图1 中的箭头B方向旋转(移动)。中间转印带5挂设在多个支撑部件(驱动辊51、二次转印相向辊52、从动辊53)上。在中间转印带5的内周面侧,以与各感光体鼓1相向的方式,并列设置有作为一次转印机构的4个一次转印辊8。另外,在中间转印带5的外周面侧与二次转印相向辊52相向的位置,配置有作为二次转印机构的二次转印辊9。
在成像时,首先,感光体鼓1的表面由带电辊2均匀地带电。接着,借助与从扫描单元3发送的图像信息对应的激光,带电的感光体鼓1的表面被扫描曝光。由此,在感光体鼓1上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体鼓1上的静电潜像由显影单元4作为调色剂像被显影。形成在感光体鼓1上的调色剂像借助一次转印辊8的作用而被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
例如,在全彩图像的形成时,上述的处理在4个处理盒7(7Y、 7M、7C、7K)依次进行。并且,形成在各处理盒7的感光体鼓1上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像以重叠在中间转印带5上的方式依次被一次转印。其后,与中间转印带5的移动同步地,记录材料12被朝二次转印部搬送。并且,在被搬送到由中间转印带5和二次转印辊9形成的二次转印部的记录材料12上,中间转印带5上的4色调色剂像一并被转印。
被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12,向作为定影机构的定影装置10 被搬送。通过在定影装置10中对记录材料12施加热以及压力,调色剂像被定影在记录材料12上。另外,在一次转印工序后残留在感光体鼓1上的一次转印残留调色剂由清洁刮板6除去,作为废调色剂被回收。另外,在二次转印工序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上的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由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11除去。
需要说明的是,成像装置100也可以使用所期望的单独或若干(并非全部)的成像部,形成单色或多色的图像。
[处理盒的概略]
接着,使用图2、图3、图4对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主体100A上安装的处理盒7(盒7)的概略情况进行说明。
图2、图4是处理盒7安装于成像装置主体时的外观立体图。在此,如图2、图4所示那样,将感光体鼓1的旋转轴向设为Z方向(箭头Z1、箭头Z2),将图1的水平方向设为X方向(箭头X1、箭头X2),将图1的铅直方向设为Y方向(箭头Y1、箭头Y2)。
图3是从Z方向观看被安装于成像装置100且感光体鼓1与显影辊17抵接的状态(姿势)的处理盒7的概略剖视图。
处理盒7由将感光体鼓1、带电辊2、清洁刮板6单元化了的清洁单元13和具有显影辊17等显影部件的显影单元4这2个单元构成。
显影单元4具有对显影单元4内的各种要素进行支撑的显影框体 18。在显影单元4,设有与感光体鼓1接触而朝图示箭头D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辊17。显影辊17在其长度方向(旋转轴线方向)的两端部,经由显影轴承19(19R、19L) 能够旋转地被支撑于显影框体18(图4)。在此,显影轴承19(19R、 19L)被分别安装于显影框体18的两侧部。
显影框体18具有显影剂收纳室(以下为调色剂收纳室)18a和配设显影辊17的显影室18b。
在显影室18b,配置有与显影辊17接触并朝箭头E方向旋转的作为显影剂供给部件的调色剂供给辊20和用于限制显影辊17的调色剂层的作为显影剂限制部件的显影刮板21。显影刮板21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固定部件22而被一体化。通过固定部件22被固定于显影框体18,显影刮板21也被固定于显影框体18。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件22向显影框体18的固定方法是利用小螺钉固定固定部件22的Z方向两端的方法(未图示)。
在调色剂收纳室18a,设有用于搅拌被收容的调色剂并且向调色剂供给辊20搬送调色剂的搅拌部件23。
显影单元4以与设于轴承部件19R、19L的孔19Ra以及19La嵌合的嵌合轴24(24R、24L)为中心转动自如地与清洁单元13结合。另外,显影单元4由加压弹簧25(25R、25L)对显影辊17朝与感光体鼓1抵接的方向施力。因而,在处理盒7的成像时,显影单元4以轴24为中心朝箭头F方向转动(旋转),感光体鼓1与显影辊17抵接。
[清洁单元13的构成]
清洁单元13具有对清洁单元13内的各种要素进行支撑的作为框体的清洁框体14。
图5是包含处理盒7的感光体鼓1的旋转中心在内的假想面处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将从成像装置主体100A由连接器部件28接受驱动力的一侧(Z1方向)称为驱动侧(进深侧),将相反侧(Z2方向)称为非驱动侧(近前侧)。在感光体鼓1的一端设有连接器部件28。在感光体鼓1的与设有连接器部件28的端部(一端)相反侧的端部(另一端),设有与感光体鼓1的内面接触的电极(电极部),该电极通过与成像装置主体100A接触而发挥接地的作用。
在感光体鼓1的一端安装连接器部件28而在另一端安装非驱动侧凸缘部件29,形成感光体鼓单元30。感光体鼓单元30经由连接器部件28而由设于成像装置主体100A的主体驱动轴101(参照图8)获得驱动力。
作为向感光体鼓1固定连接器部件28的固定方法,列举通过进行铆接使感光体鼓1的设有连接器部件28的一侧的端部的一部分塑性变形的方法。具体来讲,是通过使感光体鼓1的一部分进入到连接器部件28的铆接槽72e的内部,将感光体鼓1与连接器部件28牢固地固定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所谓铆接是指对多个部件的一部分进行塑性加工来进行接合的接合处理。作为进行铆接的部位的个数,在专利文献1中如图7(a)所示那样在2处进行铆接,但也可以如图7(b) 所示那样对应于后述的支撑部74的个数在3处进行铆接。这样,能够在支撑部74的径向外侧均等地配置铆接槽72e。另外,也可以比3处多。此时,由于能够使在感光体鼓1的驱动时与各铆接相关的力分散,所以能够减小塑性变形量,从而能够降低感光体鼓1对打印区域的影响。
如图5所示那样,连接器部件28具备凸缘部件70和调芯部件33。在Z方向,凸缘部件70将从感光体鼓1突出的圆筒部71的作为被支撑部的外周面71a能够旋转地支撑于鼓单元轴承部件39R。同样,非驱动侧凸缘部件29将从感光体鼓1突出的圆筒部的外周面29a能够旋转地支撑于鼓单元轴承部件39L。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部件28、主体驱动轴101 采用与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14同样的构成。即,如图5、图6所示那样,连接器部件28具有凸缘部件70和调芯部件33,凸缘部件70如图6所示那样具有作为驱动接受部的卡合部73和可移动地对其支撑的支撑部74。另外,如图8所示那样,主体驱动轴101具有与卡合部73 对应的槽形状的主体驱动传递槽101a(凹部、驱动过渡部)部。主体驱动轴101具有齿轮部101e、轴部101f、粗略引导部101g和被支承部101d。在成像装置主体100A设有作为驱动源的马达(未图示)。齿轮部101e从该马达获得旋转驱动,主体驱动轴101旋转。另外,主体驱动轴101具备沿着其旋转轴线101h相比齿轮部101e朝盒侧突出的能够旋转的突起形状的轴部101f。并且,从马达接收到的旋转驱动力经由设在轴部101f的驱动传递槽101a向盒7侧传递。另外,轴部101f 在其末端具有半球形状101c。半球形状101c的中心与主体驱动轴101 的旋转轴线101h。主体驱动传递槽101a形成卡合部73的一部分能够进入的形状。具体来讲,具备作为与连接器部件28的驱动力接受面(驱动力接受部)73a接触来传递驱动力的面的主体驱动传递面101b。如图8所示那样,主体驱动传递面101b并不是与主体驱动轴101的旋转轴线101h平行的面,而是以主体驱动轴101的旋转轴线101h为中心扭转地延伸的面。其扭转方向是主体驱动轴101的Z1方向侧相对于 Z2方向侧配置在主体驱动轴101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方向。
但是,若为能够从成像装置主体100装拆处理盒7的构成,且为能够向感光体鼓1传递驱动的构成,则连接器部件28以及主体驱动轴 101的构成并不限定于此。
在Z方向,鼓单元轴承部件39R支撑连接器部件28的部位,配置在与鼓单元轴承部件39R定位于进深侧盒定位部108的部位靠近的位置。与驱动侧同样,在Z方向,鼓单元轴承39L能够旋转地支撑非驱动侧凸缘部件29的部位,配置在与鼓凸缘单元轴承39L定位于近前侧盒定位部110的部位靠近的位置。
鼓单元轴承部件39R、39L分别安装于清洁框体14的两侧,从而感光体鼓单元30能够旋转地支撑于清洁框体14。
在清洁框体14,在感光体鼓1的圆周上,如前述那样,配置有带电辊2以及清洁刮板6。另外,在清洁框体14,安装有带电辊轴承15 (15R、15L)(图3图示)。
在此,带电辊轴承15(15R、15L)被安装成能够朝图3所示的箭头C方向移动。带电辊2的旋转轴2a能够旋转地安装于带电辊轴承15(15R、15L)。并且,带电辊轴承15由作为施力机构的加压弹簧16朝感光体鼓1施力,带电辊2与感光体鼓1抵接,跟随朝箭头A 方向被旋转驱动的感光体鼓1从动旋转。
在清洁框体14,设有将残留在感光体鼓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除去的作为清洁机构的清洁刮板6。清洁刮板6是将跟感光体鼓1抵接来去除感光体鼓1上的调色剂的刮板状橡胶(弹性部件)6a与对其进行支撑的支撑板金6b一体化而得的构成。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金6b 由小螺钉固定安装于清洁框体14。
如前述那样,清洁框体14具有用于对由清洁刮板6回收来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进行回收的开口14b。在开口14b,设有跟感光体鼓1抵接且将感光体鼓1与开口14b之间密封的吹出防止片材26,防止开口 14b的上部方向的调色剂泄漏。
[显影单元4的构成]
图9(a)、图9(b)是沿着调色剂供给辊20和显影辊17的轴线切断显影单元4的剖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显影单元4作为与清洁单元13的连接器部件28 不同的驱动输入部件具有显影侧连接器部件4028。其构成采用与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25同样的构成。即,如图9(b)所示那样,构成为,显影侧连接器部件4028由筒体部件4070和调芯部件4033构成,筒体部件4070具有卡合部4073和对其进行支撑的能够弹性变形的支撑部 4074(图6图示)。但是,若为能够相对成像装置主体100装拆处理盒 7的构成,且为能够对显影单元4传递驱动的构成,则显影侧连接器部件4028的构成并不限定于此。另外,如图10所示那样,显影侧主体驱动轴4101由具有欧氏联轴节的机构的齿轮部件4101e、中间体 4101p、输出部件4101q、以及对显影单元4传递驱动的驱动传递部件 4101r构成。并且,驱动传递部件4101r在轴部4101f具有与卡合部 4073对应的槽形状的驱动传递槽4101a(凹部、驱动过渡部)。
轴部4101f在其末端具有圆锥形状4101c。显影侧主体驱动轴4101 将从马达接受来的旋转驱动力,经由设在轴部4101f的槽形状的驱动传递槽4101a朝显影单元4侧传递。主体驱动传递槽4101a成为卡合部4073的一部分能进入的形状。具体来讲,具备作为与连接器部件 4028的驱动力接受面(驱动力接受部)4073a接触来传递驱动力的面的主体驱动传递面4101b。
在连接器部件4028中,卡合部4073设在基部4074的末端,具有驱动力接受面4073a。驱动力接受面4073a是通过与驱动传递槽4101a 接触而从主体驱动轴4101接受驱动力的驱动力接受部。另外,卡合部 4073在连接器部件4028的周向以均等的间隔配置在3处(120°间隔、大致等间隔)。同样,基部4074也在圆筒部4071的周向以均等的间隔配置在3处。基部4074是在圆筒部4071具有固定端且以固定端为起点能够弹性变形的形状。也就是,基部4074是至少在连接器部件4028 的周向延伸的延伸设置部(延长部、延伸部)。另外,卡合部4073是设在基部4073的末端的突起部。基部4074和卡合部4073是用于对驱动力接受面4073a进行支撑的支撑部。
进而,如图9(b)所示那样,卡合部4073在Z方向在显影单元 4的外侧(Z1方向侧),具有作为安装时受力部的插入锥形面4073d。另外,卡合部4073在Z方向在显影单元4的内侧(Z2方向侧),具有作为拆卸时受力部的拆卸锥形面4073e。由此,能够提高连接器部件4028相对主体驱动轴4101的安装性、拆卸性。
在安装时,插入锥形面4073d与圆锥形状4101c抵接,卡合部4073 朝驱动轴的径向外侧移动。另外,在脱出时,拆卸锥形面4073e与主体侧拆卸锥形4101i抵接,卡合部4073朝主体驱动轴4101的径向外侧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a)所示那样,通过调芯部件4033的安装部4033d与调色剂供给辊20的轴的端部嵌合,连接器部件4028呈同轴状地固定于调色剂供给辊4020的端部。从马达接受来的旋转驱动力从显影侧主体驱动轴4101传递至连接器部件4028,从调芯部件4033 传递至调色剂供给辊20的轴,从而调色剂供给辊20能够旋转。从调芯部件4033传递至调色剂供给辊20的驱动力,被传递给设在调色剂供给辊20的轴的Z2侧端的调色剂供给辊齿轮98。最后,从调色剂供给辊齿轮98向设在显影辊17的轴的Z2侧端的显影辊齿轮99传递驱动,从而显影辊20能够旋转。
[盒向成像装置主体的安装]
如图11所示那样,在成像装置主体100A能够开闭地设有盒门104。成像装置主体100A具有用于将多个处理盒(7Y、7M、7C、7K)一体地拉出的拉出部件(托盘)111。在打开盒门104之后,拉出部件(托盘)111能够沿大致Z2(在成像装置主体100A安装处理盒7时的感光体鼓单元30的轴线方向)方向相对成像装置主体100A进行拉出。在拉出了拉出部件(托盘)111之后,在设于拉出部件(托盘)111的导轨(105、106),安装与各处理盒7对应的部分,从而处理盒7向拉出部件(托盘)111的安装结束。此时。根据后述的构成,用户能够一边把持设于鼓挡板51的把持部515一边将处理盒7安装于拉出部件 (托盘)111。其后,将拉出部件(托盘)111在大致Z1方向压入直至成像装置主体100A中的规定的插入结束位置为止,将盒门104关闭,从而处理盒7相对成像装置主体100A的安装结束。
以下,使用图12(a)、图12(b)、图12(c)、图12(d)、图12 (e)、图13(a)、图13(b)、图13(c)对盒相对成像装置主体100A 的装拆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2(a)所示那样,拉出部件(托盘)111的拉出方向,是相对于在成像装置主体100A安装了处理盒7的状态(图12(e)图示) 下的感光体鼓单元30的轴线方向倾斜了0.5°~3°左右的方向。在该方向将拉出部件111向成像装置主体100A的Z1侧压入。此时,如图 13(a)所示那样,在处理盒7,设有能够移动到将感光体鼓1的与中间转印带5抵接的抵接部朝外部露出的打开位置和相对外部进行覆盖的关闭位置的鼓挡板51。在鼓挡板51设有被引导突起513、514。被引导突起513设在鼓挡板51的感光体鼓1的轴线方向的一方端部(Z1 方向的下游侧),被引导突起514设在鼓挡板51的感光体鼓1的轴线方向的另一方端部(Z2方向的下游侧)。在处理盒7被插入成像装置主体100A之前(进入插入动作之前)的状态下,被引导突起513由施力机构395朝Y1方向施力,且触碰止挡件393,被引导突起514 也由施力机构396朝Y1方向施力,且触碰止挡件394。由此,鼓挡板 51的相对于处理盒7的框体(清洁框体14、显影框体18)的移动受到限制,感光体鼓1的与中间转印带5抵接的抵接部被鼓挡板51覆盖住的状态得以维持。详细内容在后叙述。
如图12(b)、图13(b)所示那样,在处理盒7的鼓挡板51的插入方向末端侧(Z1侧)设有锥形部511。当处理盒7的插入动作开始时,锥形部511抵接在设于成像装置主体100A的近前侧盒定位部 110的锥形部1101上。并且,通过处理盒7的进一步压入,锥形部511 被锥形部1101按压,从而鼓挡板51的被引导突起513、514开始将施力机构393、394朝G方向压下。
如图12(c)所示那样,在鼓挡板51与中间转印带5抵接之前,鼓挡板51打开。在鼓挡板51打开的动作中,如图13(b)所示那样,被引导突起513、514将施力机构393、394压下,从而被引导突起513、 514由止挡件393、394向下侧移动。由此,被引导突起513、514从由止挡件393、394及施力机构393、394形成的限制状态被释放,能够分别被引导槽391、392而移动。
在该状态时,支撑鼓挡板51的挡板臂52、53以转动中心521、 531为中心朝H方向转动,从而如图13(c)所示那样,能够打开鼓挡板51。作为使挡板臂52、53转动的机构,例如可以设置以下的构成等:将设于挡板臂52、53的突起523、533朝设于拉出部件111的滑动机构1111打开的方向按压(图11图示)。
通过挡板臂52、53的安装部522、532插通于安装孔516、517,鼓挡板51与挡板臂52、53连结。因此,借助挡板臂52、53的上述转动,鼓挡板51朝H方向移动。同时,被引导突起513、514受到引导槽391、392的引导,朝I方向移动。另外,若被引导突起513、514 朝I方向移动,压下的力不再作用,则施力机构395、396返回到图 13(a)的位置。
根据以上的动作,鼓挡板51打开,感光体鼓1的与中间转印带5 抵接的露出部露出。其后,鼓挡板51维持打开状态。
如图12(d)所示那样,处理盒7的插入方向先头侧的鼓单元轴承部件39R来到进深侧盒下引导件107上,在形成与进深侧盒定位部 108触碰的状态之前,拉出部件111都被压入到成像装置主体100A的安装空间进深侧。
如图12(e)所示那样,若盒门104关闭,则作为处理盒7的插入方向后端侧的近前侧盒下引导件109上升。并且,鼓单元轴承部件39L与成像装置主体100A的近前侧盒定位部110抵接,处理盒7相对成像装置主体100A被定位。
根据以上的动作,处理盒7相对成像装置主体100A的安装结束。
另外,处理盒7从成像装置主体100A的拆卸是与上述的插入动作相反的顺序。
[连接器部件向主体驱动轴的卡合过程]
与专利文献1同样,如图14(a)所示那样,连接器部件28在处理盒7相对成像装置主体100A定位了的状态的时(图14(e)图示),以倾斜大约0.5°~3°左右的状态被插入在主体驱动轴101。即,在图14(e)所示的定位状态的剖面中感光体鼓1的旋转轴线与水平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情况下,在图14(a)所示的状态的剖面中感光体鼓1 的旋转轴线相对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线以大约0.5°~3°左右的角度相交。
如图14(b)所示那样,首先凸缘部件70的圆筒部71的内周面 71b的末端与主体驱动轴101的粗略引导部101g抵接。主体驱动轴101 是轴承部101d被悬臂支撑的构成。主体驱动轴101的粗略引导部101g 以沿着连接器部件70的内周面71b的状态将连接器部件28插入在主体驱动轴101。
当从图14(b)所示的状态起连接器部件28进一步朝向主体驱动轴101的进深侧被插入时,卡合部73的插入锥形面73d与主体驱动轴 101的末端的半球形状101c抵接(图14(c)图示)。利用插入锥形面 73d的斜面和半球形状101c的球形状,主体驱动轴101被引导以便其轴线距3个卡合部73分别等距离地定位(在与该轴线垂直的剖面中,该轴线位于3个卡合部73的大致中央)。
当连接器部件28被进一步插入在主体驱动轴101时,以卡合部 73沿着半球形状101c移动的方式,即,以悬臂梁状的支撑部74的自由端侧即对卡合部73进行支撑的一侧朝径向外侧位移的方式,支撑部 74弹性变形。其结果,如图15(a)所示那样,卡合部73通过支撑部 74的弹性变形(挠曲变形),在与主体驱动轴101的轴线垂直的剖面中,移动(退避)到其最内径与主体驱动轴101的轴部101f的外径大体一致的位置。通过该移动,如图14(d)所示那样,直至卡合部73 的拆卸锥形面73e相比主体驱动轴101的主体侧拆卸锥形部101i来到 Z1方向进深侧为止,连接器部件28被安装于主体驱动轴101。
其后,如图12(e)所示那样,以处理盒7的鼓单元轴承部件39L 与近前侧盒定位部110触碰的方式,处理盒7的插入方向后端侧被抬起。通过处理盒7被抬起,处理盒7成为相对成像装置主体100A被定位的状态。通过该处理盒7的安装动作,如图14(e)所示那样,消除了连接器部件28的倾斜。
并且,当主体驱动轴101旋转时,主体驱动传递槽101a与卡合部 73在以主体驱动轴101的旋转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成为相同相位。由此,消除了支撑部74的弹性变形的至少一部分,卡合部73的末端侧的一部分进入到主体驱动传递槽101a。由此,连接器部件28与主体驱动轴101卡合(图15(b)图示)。需要说明的是,在主体驱动传递槽101a与卡合部73的相位一致的情况下,在图14(d)的阶段消除支撑部74的弹性变形,形成图15(b)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显影侧连接器部件4028(图9(a)、图9(b)图示)向显影侧主体驱动轴4101(图10图示)的卡合也同样构成。
[鼓挡板单元的构成]
处理盒7具有鼓挡板51,该鼓挡板51如前述那样在成像装置主体100A的安装前覆盖感光体鼓1的露出部,在安装结束的时候使感光体鼓1露出,能够与中间转印带5抵接。
如图16所示那样,鼓挡板单元50具有:覆盖感光体鼓1的露出部的鼓挡板51;作为连杆机构进行鼓挡板51的开闭的挡板臂52、53;以及对鼓挡板51朝关闭方向施力的鼓挡板弹簧54、55。
鼓挡板51在其转动方向的打开方向上的末端侧部分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具有安装挡板臂52、53的安装孔516、517。另外,鼓挡板51在其转动方向的打开方向上的后端侧部分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具有被引导突起513、514。另外,鼓挡板51具有当用户相对成像装置主体100A装拆处理盒7时进行把持的把持部515。另外,鼓挡板 51在处理盒7的插入方向末端侧(Z1侧)具有锥形部511。
挡板臂52、53如图16所示那样,分别配置在鼓挡板51的Z方向的两端。图17示出了挡板臂53的立体图,而挡板臂52为相对于挡板臂53的形状在Z方向大体左右对称的形状,其图示省略。挡板臂 53(52)在一端具有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清洁框体14的转动中心531(521),在另一端具有安装鼓挡板51的安装部532(522)。转动中心 531(521)和安装部532(522)分别具有防脱形状。另外,拉出部件 111的拉出与插入动作连动,成像装置主体100A具有对鼓挡板51的开闭进行控制的突起533(523)。
鼓挡板弹簧55(54)如图17所示那样被组装于挡板臂53(52) 的旋转中心531(521)。当挡板臂53(52)以及鼓挡板51被组装于清洁框体14时,鼓挡板弹簧55(54)以对鼓挡板51朝关闭方向施力的方式分别被安装在挡板臂53(52)与清洁框体1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作为鼓挡板弹簧55(54),使用扭转螺旋弹簧。其中,若能朝关闭方向施力,则既可以为拉伸弹簧也可以为压缩弹簧。
使用图18,对鼓单元轴承39L、39R的鼓挡板单元50所涉及的部分的构成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18中图示了鼓单元轴承39L,而鼓单元轴承39R是在Z方向大体左右对称的形状,其图示省略。
如图18所示那样,鼓单元轴承39L(39R)具有当鼓挡板51的开闭动作时对被引导突起514(513)进行引导的引导槽392(391)。另外,具有相对于引导槽392(391)在鼓挡板51的关闭动作时与被引导突起514(513)移动的方向的下游侧相连、沿与引导槽392(391) 的开闭动作方向不同的方向(Y1方向)延伸的槽形状的止挡件394 (393)。另外,具有在鼓挡板51的关闭状态下对被引导突起514(513) 朝止挡件394(393)侧施力的施力机构396(395)。利用由该止挡件 394(393)和施力机构396(395)形成的被引导突起514(513)的限制构成,只要被引导突起514(513)不对抗施力机构396(395)的施力地朝Y2方向下降,就不能开始鼓挡板51的打开动作。另外,施力机构396(395)的施力可以是鼓挡板51抵抗其自重而被止挡件394 (395)施力的程度的力。这是因为,当用户把持了鼓挡板51的把持部 515时,由于处理盒7的自重,被引导突起514(513)被朝止挡件394 (395)的方向按压。另外,施力机构396(395)具有锥形部398(397),该锥形部398(397)构成为在鼓挡板51的关闭动作时与在引导槽392 (391)移动来的被引导突起514(513)接触,且从被引导突起514(513) 接受将施力机构396(395)压下的力。
根据以上构成,可提供以下处理盒7:在相对拉出部件111装拆处理盒7时,用户触碰能够与中间转印带5抵接的感光体鼓1的露出部的可能性小。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a)所示那样,作为从装置主体100A 向显影单元4的驱动力传递构成,说明了将显影侧连接器部件4028 与调色剂供给辊20的轴连结的构成。即,构成为:旋转驱动力从装置主体100A的马达等驱动源(未图示)经由显影侧连接器部件4028向调色剂供给辊20直接传递,并且,向显影辊17经由调色剂供给辊20 间接传递。但是,也可以构成为:显影侧连接器部件4028,如图19 (a)所示那样,与显影辊17的轴连结,旋转驱动力从装置主体100A 的马达等驱动源(未图示)经由显影侧连接器部件4028向显影辊17 直接传递。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如图19(b)所示那样,在与调色剂供给辊20、显影辊17不同的其他齿轮上连结显影侧连接器部件4028,来自装置主体100A的驱动力经由其他齿轮间接地传递给调色剂供给辊20、显影辊17。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那样,成像装置100的构成使用的是中间转印带5配置在处理盒7的上侧的构成,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如图20所示那样的、中间转印带5配置在处理盒7 的下侧的构成。另外,不限定于中间转印方式,也可以是往使用搬送带向各图像工位依次搬送的记录材料上直接重叠转印各颜色的调色剂像的构成的成像装置。
<实施例2>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将电子照相感光体鼓的旋转轴线方向设为长度方向。另外,在长度方向,将从成像装置主体由电子照相感光鼓接受驱动力的一侧设为驱动侧,将其相反侧设为非驱动侧。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2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2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使用图21对成像装置的整体构成和成像处理进行说明。图21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成像装置主体(以下记载为装置主体A)以及处理盒(以下记载为盒B)的剖视图。在此,所说的装置主体A是指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构成之中除了盒B以外的部分。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整体构成]
图21所示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是盒B相对装置主体A装拆自如的利用电子照相技术的激光打印机。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来讲,所谓处理盒,是指将电子照相感光体和作为对其作用的处理机构的带电机构、显影机构以及清洁机构的至少一者一体地盒化且相对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体能够装拆的装置。通过盒B安装于装置主体A,形成了能够利用设在装置主体A上的曝光装置3(激光扫描单元)来在盒B 的电子照相感光体鼓62上形成潜像的配置。另外,在盒B的下侧,配置有收纳了作为成像对象的记录介质P(以下记载为片材P)的片材托盘4。
进而,在装置主体A,沿着片材P的搬送方向D,依次配置有拾取辊5a、供送辊对5b、搬送辊对5c、转印引导件6、转印辊7、搬送引导件8、定影装置9、排出辊对10以及排出托盘11等。需要说明的是,定影装置9由加热辊9a以及加压辊9b构成。
[成像处理]
根据打印开始信号,电子照相感光体鼓(以下记载为鼓62)在箭头R方向以规定的圆周速度(处理速度)被驱动旋转。被施加了偏压的带电辊66与鼓62的外周面接触,使鼓62的外周面均匀带电。曝光装置3输出与图像信息对应的激光L来对鼓62的外周面进行扫描曝光。由此,在鼓62的外周面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像。
另一方面,调色剂室29内的调色剂T通过搅拌部件43的旋转而被搅拌、搬送,送出到调色剂供给室28。调色剂T通过磁力辊34(固定磁铁)的磁力而承载在显影辊32的表面上。调色剂T通过显影刮板42在摩擦带电的同时限制了显影辊32周面上的层厚。该调色剂T 根据静电潜像而向鼓62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作为调色剂像而可视图像化。
另外,对应于激光L的输出定时,通过拾取辊5a、供送辊对5b、搬送辊对5c,将收纳在装置主体A的下部的片材P从片材托盘4送出。并且,该片材P经由转印引导件6,向鼓62与转印辊7之间的转印位置(转印辊隙部)被搬送。在该转印位置,调色剂像从鼓62转印到片材P上。
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片材P从鼓62分离而沿着搬送引导件8被搬送到定影装置9。并且,片材P经过构成定影装置9的加热辊9a与加压辊9b的辊隙部。在该辊隙部进行加压加热定影处理,调色剂像被定影到片材P上。经受了调色剂像的定影处理后的片材P被搬送到排出辊对10,向排出托盘11排出。
转印后的鼓62通过清洁刮板77将外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除去,再次用于成像处理。从鼓62被除去的调色剂贮藏在废调色剂室71b。
在上述构成中,带电辊66、显影辊32、转印辊7、清洁刮板77 是对鼓62进行作用的处理机构。
[盒装拆]
关于盒B相对装置主体A的装拆,使用图22~图24进行说明。
图22是为了装拆盒B而打开开闭门13的装置主体A的立体图。图23是为了装拆盒B而打开开闭门13并拉出托盘18的状态的装置主体A及盒B的立体图。图24是在打开开闭门13并拉出托盘18的状态下对盒B进行装拆时的装置主体A以及盒B的立体图。
在装置主体A上能够转动地安装开闭门13,当打开该开闭门13 时,盒插入口17向外部露出(图22)。并且,设有用于经由盒插入口 17使盒B相对装置主体A内部出入的托盘18。当将托盘18从装置主体A内部拉出到规定的位置时,能够沿着装拆方向E相对托盘18装拆盒B(图24)。盒B在搭载于托盘18的状态下朝图中箭头C方向沿着导轨(未图示)被插入装置主体A内,从而安装于装置主体A(图 23)。
另外,在盒B设有第1连接器70以及第2连接器21。第1连接器70由安装在鼓62的驱动侧的端部的凸缘部件构成。第2连接器21 经由未图示的齿轮与显影辊32驱动连结。这些第1连接器70、第2 连接器21通过与后述的第1驱动轴以及第2驱动轴卡合而传递驱动,分别驱动鼓62以及显影辊32。
[从装置主体向盒的驱动传递构成]
接着,使用图25(a)、图25(b)对从装置主体A向盒B输入驱动的构成进行说明。图25(a)是示出将盒B安装于装置主体A的途中的状态的图,图25(b)是示出盒B被安装到了装置主体A上的状态的图。
如图25(a)、图25(b)所示那样,在盒B的侧面设有用于从装置主体A接受驱动力的第1连接器70和第2连接器21。在本实施例的构成中,第1连接器70将从装置主体A传递来的驱动力传递给鼓 62,第2连接器21将从装置主体A传递来的驱动力经由盒B内的齿轮列向显影辊32传递驱动。第1连接器70设在鼓62的端部,具有凸缘部件70a、卡合部70b、调芯部件70c。另外,第2连接器21具有凸缘部件21a、卡合部21b、调芯部件21c。
另一方面,在装置主体A,设有用于向第1连接器70以及第2 连接器21传递驱动的第1驱动轴14以及第2驱动轴19。第1驱动轴 14以及第2驱动轴19通过作为装置主体A的动力源的马达(未图示) 而被驱动。另外,第1驱动轴14以及第2驱动轴19分别设有驱动传递槽14a、19a。本实施例的第1驱动轴14以及第2驱动轴19构成为通过未图示的连杆机构与开闭门13的开闭连动地向旋转轴线方向(箭头F方向)移动。
当将盒B安装于装置主体A时,通过打开开闭门13,第1驱动轴14以及第2驱动轴19移动到图25(a)所示的、从盒B的安装路径退避了的位置(不与安装途中的盒B干涉的位置)。通过在该状态下将托盘18朝箭头C方向压入,盒B被插入到图25(b)所示的安装位置(插入结束位置)。并且,当关闭开闭门13时,第1驱动轴14 以及第2驱动轴19以朝向盒B突出的方式移动。由此,第1驱动轴 14与第1连接器70的调芯部件70c抵接,并且,卡合部70b与驱动传递槽14a卡合,形成能够从第1驱动轴14向第1连接器70传递驱动的状态。同样,第2驱动轴19与第2连接器21的调芯部件21c抵接,并且,卡合部21b与驱动传递槽19a卡合,形成能够从第2驱动轴19向第2连接器21传递驱动的状态。
另外,当从装置主体A拆卸盒B时,通过打开开闭门13而使第 1驱动轴14从第1连接器70退避,并且,第2驱动轴19从第2连接器21退避,所以能够将托盘18拉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是将盒B装载于托盘18而相对装置主体A进行装拆的构成,但也可以构成为不设置托盘18而使将盒B相对装置主体直接插入以及拆卸。
<实施例3>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盒以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3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3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以下,作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举例列举具备激光打印机主体和相对激光打印机主体能够装拆的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来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所谓处理盒的长度方向,定义为与作为图像承载体的感光鼓62的旋转轴线L0或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辊32的旋转轴线L1大体平行的方向。另外,处理盒的长度方向是与相对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主体装拆处理盒的方向实质上正交的方向,是与记录介质P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另外,在处理盒的长度方向,将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主体由感光鼓62接受旋转力的一侧设为驱动侧,将其相反侧设为非驱动侧。另外,所谓处理盒的宽度方向,定义为与感光鼓62的旋转轴线L0或显影辊32的旋转轴线L5大体正交的方向。另外,说明中的附图标记是用于参照附图的要素,并不对限定构成。
(1)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整体说明
使用图26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图2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剖面说明图。
图26所示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是使用了电子照相成像处理的单色激光打印机,根据从个人电脑等外部设备通信获得的图像信息,对记录介质P形成显影剂的图像。作为记录介质P的一例,列举记录纸、标签纸、OHP片材、布等。另外,电子照相成像装置设置成能够由使用者相对电子照相成像主体安装以及拆卸处理盒。在此,在以下说明中,将处理盒称为“盒B”,将电子照相成像主体称为“装置主体A”。另外,装置主体A是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构成之中除去了盒B以外的部分。
根据打印开始信号,作为旋转体的感光鼓62朝箭头R方向以规定的圆周速度(处理速度)被驱动旋转。感光鼓62的表面通过来自装置主体A的电压施加而由带电辊66均匀带电。并且,从光学机构3 将与图像信息对应的激光L向带电后的感光鼓62照射,在感光鼓62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通过后述的显影机构由显影剂t显影,在感光鼓62表面形成显影剂像。
在装置主体A,沿着记录介质P的搬送方向D,依次配置有供纸辊5a、搬送辊对5c、转印前引导件6、作为装置主体A的转印机构的转印辊7、搬送引导件8、定影装置9、排出辊对10和排出托盘11。另外,定影装置9具备内置了加热器9c的加热辊9a和加压辊9b。
另一方面,收容在供纸托盘4中的记录介质P与所述显影剂像的形成同步地,通过供纸辊5a和与其压接的分离垫5e,一张张地被分离供送。并且,记录介质P由搬送辊对5c供送,经由转印前引导件6,向鼓62与转印辊7之间的转印位置被供给。转印辊7被施力以便与感光鼓62表面接触。接着,记录介质P经过由感光鼓62和转印辊7形成的转印辊隙部7a。此时,通过对转印辊7施加与显影剂像极性相反的电压,形成在感光鼓62表面上的显影剂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
被转印了显影剂像的记录介质P从感光鼓62分离,沿着搬送引导件8向定影装置9被搬送。并且,记录介质P当经过加热辊9a与加压辊9b的辊隙部9d时,被施加了热以及压力,转印到记录介质P 上的显影剂像被定影到记录介质P上。由此,在记录介质P形成图像。其后,记录介质P被搬送到排出辊对10,向排出托盘11排出。
(2)盒B的整体说明
接着,使用图27以及图28(a)、图28(b)对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盒B进行说明。图27是盒B的剖面说明图。图28(a)、图28(b)是盒B的立体说明图,图28(a)是将盒B分解为显影单元20和清洁单元60的状态,图28(b)是将显影单元20和清洁单元 60结合到一起的状态。
如图27所示那样,盒B由显影单元20和清洁单元60构成。显影单元20具备作为显影机构的显影辊32、显影刮板42、由显影剂收纳容器21和盖22构成的显影容器24、磁力辊34、显影剂搬送部件43、显影剂t等。另外,清洁单元60在清洁框体71具备感光鼓62、清洁刮板77、带电辊66等。
收纳在显影容器24的显影剂收纳部24b中的显影剂t,通过能够旋转地支撑于显影容器24的显影剂搬送部件43,从显影容器24的开口部24a向显影容器24的显影室24c内被送出。在显影室24c,设有内置了磁力辊34的显影辊(显影套筒)32。显影辊32借助磁力辊34 的磁力,将显影室24c的显影剂t向显影辊32的表面吸引。另外,显影刮板42由以板金形成的支撑部件42a和以尿烷橡胶等弹性体形成的弹性部件42b构成,设置成弹性部件42b相对于显影辊32以一定的接触压力弹性地接触。并且,通过显影辊32在旋转方向X5旋转,规定附着在显影辊32的表面上的显影剂t的量,对显影剂t赋予摩擦带电电荷。由此,在显影辊32表面形成显影剂层。并且,通过使从装置主体A被施加了电压的显影辊32在旋转方向Q旋转,向感光鼓62 的显影区域供给显影剂t。
在感光鼓62的外周面,接触有带电辊66。带电辊66能够旋转,且在被施力而使得其外周面被按压于感光鼓62的外周面的状态下设在清洁框体71。带电辊66通过来自装置主体A的电压施加,使感光鼓62的表面均匀带电。并且,通过光学机构3的激光L,在感光鼓 62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并且,在显影区域,对应于感光鼓62的静电潜像使显影剂t转移而将静电潜像可视图像化,在感光鼓62形成显影剂像。
清洁刮板77设置成与感光鼓62的外周面弹性接触,在将所述显影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之后,刮掉残留在感光鼓62的显影剂t。该被刮掉的显影剂t被收纳到固定有清洁刮板77的清洁框体71的除去显影剂收容部71a。
如图28(a)所示那样,盒B通过将清洁单元60与显影单元20 合体而构成。清洁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通过结合部件75a、结合部件75b而相互能转动地结合。具体来讲,在显影容器24的长度方向(显影辊32的旋转轴线L5方向)两端,形成有臂部24aL、臂部24aR。并且,在臂部24aL、臂部24aR的末端,分别设有与显影辊32的旋转轴线L5平行的转动孔24bL、转动孔24bR。另外,在清洁框体71 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别形成有用于嵌入结合部件75a、75b的嵌入孔 71bL、嵌合孔71bR。并且,以转动孔24bL、转动孔24bR与嵌入孔 71bL、嵌合孔71bR一致的方式,将显影单元20与清洁框体71的规定的位置对准,将结合部件75a、结合部件75b插入到转动孔24bL、转动孔24bR及嵌入孔71bL、嵌合孔71bR中。由此,清洁单元60 和显影单元20能以结合部件75a、结合部件75b为中心转动地结合(图 28(b))。
此时,安装在臂部24aL、臂部24aR的根部的施力部件46L、施力部件46R触碰清洁框体71,以结合部件75为转动中心,对显影单元20朝清洁单元60施力。由此,显影辊32向鼓62的方向被可靠地按压。并且,利用安装于显影辊32的两端部的间隔保持部件17L、间隔保持部件17R,显影辊32定位成距鼓62有规定的间隔。由此,在成像时,显影辊32为相对感光鼓62被可靠地施力的状态,显影辊32 距感光鼓62保持规定的间隔。
另外,在前述中,说明的是使间隔保持部件17L、间隔保持部件 17R与感光鼓62的外周面抵接而以规定的间隔保持显影辊32与感光鼓62的构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使显影辊32的外周面与感光鼓62的外周面直接抵接地进行按压的构成。
另外,在前述中,臂部24aL、臂部24aR设置在显影容器24,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显影容器24的长度方向两端安装罩部件并在罩部件设置臂部的构成。
(3)感光鼓单元U1的构成说明
接着,使用图29(a)、图29(b)、图29(c)以及图30(a)、图 30(b)对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感光鼓单元U1进行说明。图29(a)、图29(b)、图29(c)是示出感光鼓单元U1的构成的立体说明图。图29(a)是从驱动侧观看感光鼓单元U1的立体图,图 29(b)是从非驱动侧观看感光鼓单元U1的立体图,图29(c)是将感光鼓单元U1分解了的立体图。图30(a)、图30(b)是示出清洁单元60的构成的立体说明图,图30(a)示出将感光鼓单元U1向清洁单元60组装的情形,图30(b)是将感光鼓单元U1组装到清洁单元60上的状态。
如图29(a)、图29(b)、图29(c)所示那样,感光鼓单元U1 由感光鼓62、作为感光鼓用驱动传递装置的驱动侧齿轮单元U2、以及非驱动侧凸缘64、接地板65构成。
感光鼓62是在表面包覆了感光层的铝等的导电性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感光鼓62既可以是内部中空,也可以是内部实心。
非驱动侧凸缘64与感光鼓62实质上同轴地配置在感光鼓62的非驱动侧的端部。非驱动侧凸缘64为树脂制,如图29(c)所示那样,在感光鼓62的长度方向端部的开口部62a2,通过粘接或铆接等固定于感光鼓62。另外,在非驱动侧凸缘64配置有导电性(主要为金属)的接地板65。接地板65与感光鼓62的内周面相接,进而经由电气接点(未图示)将感光鼓62与装置主体A电连接。
驱动侧齿轮单元U2配置在感光鼓62的驱动侧的端部。具体来讲,驱动侧齿轮单元U2如图29(c)所示那样,将作为旋转力被传递部件的连接器部件87的被固定部87e与感光鼓62的驱动侧端部的开口部 62a1嵌合,通过粘接或铆接等固定在感光鼓62。并且,当连接器部件 87旋转时,感光鼓62与连接器部件87一体地旋转。在此,以连接器部件87的旋转轴线L1与感光鼓62的旋转轴线L0实质上同轴(同一直线上)的方式,将连接器部件87固定在感光鼓62上。
另外,关于连接器部件87的构成,由于与实施例1已说明的连接器部件28的构成同样,故而省略说明。
另外,在连接器部件87,设有由斜齿齿轮或直齿齿轮形成的齿轮部87d。齿轮部87d配置成与连接器部件87的旋转轴线L1实质上同轴(同一直线上),是对设在显影辊32的端部的显影辊齿轮33传递旋转力的部分(参照图28(a))。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构成为在连接器部件87设置齿轮部87d,但也可以构成为在连接器部件87不设置齿轮部87d。
如图30(a)所示那样,感光鼓单元U1支撑于清洁单元60。具体来讲,在感光鼓单元U1的非驱动侧,非驱动侧凸缘64的轴承部64a (参照图29(b))由鼓轴78能够旋转地支撑。另外,鼓轴78被压入固定在设于清洁框体71的非驱动侧的支撑部71b上。另一方面,在感光鼓单元U1的驱动侧,连接器部件87的被支撑部87f由支撑部件76 的支撑部76a能够旋转地支撑。另外,通过将定位部76b插入清洁框体71的支撑部71c,将支撑部件76的壁面76h固定于清洁框体71,从而支撑部件76被固定于清洁框体71。由此,感光鼓单元U1能够旋转地支撑于清洁框体71(图30(b))。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在清洁框体71固定支撑部件76的机构,可以是通过小螺钉或粘接进行固定的构成或通过熔融树脂进行接合的构成。另外,也可以是将清洁框体71与支撑部件76一体化的构成。
(4)主体侧卡合部与连接器部件的卡合及脱离动作的说明
接着,使用图31(a)、图31(b)以及图32(a)、图32(b)对连接器部件87与主体侧卡合部101的卡合及脱离过程进行说明。图31(a)、图31(b)是示出相对装置主体A安装盒B的状态的说明图,图31(a)是从驱动侧观看装置主体A的立体图,图31(b)是从非驱动侧观看装置主体A的立体图。图32(a)、图32(b)是示出主体侧卡合部101相对连接器部件87的动作的说明图。另外,为了方便起见,仅图示感光鼓单元U1的主体侧卡合部101地进行说明。图32(a) 是主体侧卡合部101从连接器部件87退避的状态,图32(b)是主体侧卡合部101与连接器部件87卡合的状态。
使用者如图31(a)所示那样,使装置主体A的主体罩13朝开放方向X3转动,使装置主体A内部露出。并且,把持盒B的把持部T,使盒B朝安装方向X1移动,安装于装置主体A。另外,如前述那样,安装方向X1是与盒B的长度方向实质上正交的方向。在该安装过程时,支撑部件76的被引导部76e(图31(b))被支撑于驱动侧引导部件102的第1引导部102a,清洁框体71的止转部71f被支撑于驱动侧引导部件102的第2引导部102b。另外,如图31(b)所示那样,清洁框体71的被引导部71e被支撑于非驱动侧引导部件125的第1 引导部125a,清洁框体71的止转部71d被支撑于第2引导部125b。并且,通过盒B被定位于装置主体A,盒B相对装置主体A的安装操作结束。
接着,对主体侧卡合部101与连接器部件87的卡合及脱离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盒B安装于装置主体A,主体罩13将装置主体A内部开放了的状态下,如图32(a)所示那样,形成主体侧卡合部101从连接器部件87退避了的状态。另外,以定位成连接器部件87的旋转轴线L1 与主体侧卡合部101的旋转轴线L10实质上同轴(同一直线上)的方式,配置连接器部件87和主体侧卡合部101。接着,与由使用者使主体罩13朝开放方向X3的相反方向转动的动作连动地,主体侧卡合部 101沿着旋转轴线L10朝接近连接器部件87的方向移动。并且,当形成主体罩13将装置主体A内部闭锁了的状态时,如图32(b)所示那样,主体侧卡合部101直至规定位置的移动结束。此时,在旋转方向与主体侧卡合部101与连接器部件87各自的相位无关,主体侧卡合部 101能够移动至规定位置。详细构成由于与实施例1的连接器部件28 的卡合过程同样,故而省略说明,主体侧卡合部101能够沿着旋转轴线L10移动。
根据以上的动作,连接器部件87与主体侧卡合部101卡合,形成能够从装置主体A向盒B传递旋转力的状态。并且,通过向主体侧卡合部101的齿轮部101a传递装置主体A的驱动马达(未图示)的旋转力,从主体侧卡合部101向连接器部件87传递旋转力,连接器部件87以规定的速度旋转。
另外,“实质上同轴(同一直线上)”,是指除了完全一致的同轴(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以外,还包括因部件尺寸偏差等稍微偏离同轴(同一直线上)的情况。“实质上正交”也同样。
另一方面,与由使用者使主体罩13朝开放方向X3转动的动作连动,主体侧卡合部101沿着旋转轴线L10,朝离开连接器部件87的方向移动,从而主体侧卡合部101从连接器部件87脱离。并且,盒B 从装置主体A的拆卸,是通过由使用者把持盒B的把持部T而遵循与盒B的安装过程相反的过程进行的。
<实施例4>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使用处理盒以及显影剂补给盒的彩色成像装置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有时与实施例4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4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成像装置的整体构成]
最初,参照图33、图34对成像装置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图33 是示出实施例4的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概略的剖面模式图。图34 是实施例4的处理盒和显影剂补给盒的主剖视图。
图33所示的成像装置100是利用了电子照相处理的4色全彩激光打印机,对记录介质S进行彩色成像。成像装置100是处理盒方式。该方式为能够拆卸地将处理盒P以及显影剂补给盒T安装于成像装置主体100,在记录介质S上形成彩色图像。
在以下说明中,所谓成像装置主体(以下称为“装置主体”),是指从装置主体的构成除去了处理盒P以及显影剂补给盒T以外的装置构成部分。
在装置主体100,沿水平方向排列地配设有第1~第4处理盒P(PY、 PM、PC、PK)以及显影剂补给盒T(TY、TM、TC、TK)。各处理盒P以及显影剂补给盒T具有相互同样的电子照相处理机构,显影剂的颜色、显影剂的充填量互不相同。在处理盒P以及显影剂补给盒T,分别从装置主体100传递旋转驱动力。另外,在处理盒P,从装置主体100供给偏压(带电偏压、显影偏压等)。处理盒P以及显影剂补给盒T能够分别独立地相对成像装置主体100装拆。
本实施例的各处理盒P如图34所示那样由清洁单元1和显影单元10形成。清洁单元1具备感光体鼓2、对该感光体鼓2进行作用的带电辊3以及清洁部件6。显影单元10具有用于对感光体鼓2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机构。清洁单元1和显影单元10能够相互摆动地结合。
第1处理盒PY在显影剂收容部15内收容黄色(Y)的显影剂,在感光体鼓2形成Y色的显影剂像。同样,第2处理盒PM收容品红 (M)的显影剂,第3处理盒PC收容青色(C)的显影剂,第4处理盒PK收容黑色(K)的显影剂。
另一方面,第1显影剂补给盒TY在补给框体40内收容黄色(Y) 的显影剂,对收纳该色显影剂的处理盒PY补给Y色的显影剂。同样,第2显影剂补给盒TM收容品红(M)的显影剂,对收纳该色显影剂的处理盒PM补给M色的显影剂。同样,第3显影剂补给盒TC收容青色(C)的显影剂,对收纳该色显影剂的处理盒PC补给C色的显影剂。同样,第4显影剂补给盒TK收容黑色(K)的显影剂,对收纳该色显影剂的处理盒PK补给K色的显影剂。
如图34所示那样,在显影剂补给盒T的补给框体40,设有用于对处理盒P补给显影剂的显影剂补给开口43。在处理盒P的显影剂收容部15,设有与显影剂补给开口43对应的显影剂接收口23。当在装置主体100安装处理盒P和显影剂补给盒T时,显影剂补给开口43 和显影剂接收口33连通,从显影剂补给盒T向处理盒P补给显影剂。
需要说明的是,处理盒P和显影剂补给盒T的详细构成在后叙述。
在处理盒P(PY、PM、PC、PK)的上方,如图33所示那样,配设有作为曝光机构的激光扫描单元LB。激光扫描单元LB对应于图像信息地输出激光L。激光L对感光体鼓2的表面进行扫描曝光。
在处理盒P(PY、PM、PC、PK)的下方,配设有作为一次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带单元110。中间转印带单元110具有:带有挠性的环状的转印带111;张设转印带111并使其转动的驱动辊112;从动辊 113;以及二次转印相向辊114。各处理盒P的感光体鼓2与转印带111 相接。感光体鼓2和转印带111的接触部N1是一次转印部。在转印带111的内侧,与感光体鼓2相向地配设一次转印辊115。在与二次转印相向辊114相向的位置,配置有作为二次转印机构的二次转印辊 117。转印带111和二次转印辊117的接触部(辊隙部)N2是二次转印部。
在中间转印带单元110的下方,配设有供送单元120。供送单元 120具有收容记录介质S的供送托盘121、输出辊122。
在装置主体100内的上方,配设有定影单元130。装置主体100 的上面成为排出托盘100a。
[成像动作]
接着,参照图33对全彩图像的形成动作进行说明。图33是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全彩图像的形成动作如下所述。
第1~第4各盒P(PY、PM、PC、PK)的感光体鼓2朝图34 的箭头A方向以规定的速度被驱动旋转。转印带111朝箭头B的方向 (感光体鼓旋转的正向)被驱动旋转。此时,转印带111的速度与感光体鼓2的速度对应。同时,激光扫描单元LB被驱动。
与激光扫描单元LB的驱动同步地,各盒P的带电辊3按规定的极性、电位使感光体鼓2的表面均匀带电。激光扫描单元LB利用对应于各颜色的图像信号的激光L对各感光体鼓2的表面进行扫描曝光。由此,在各感光体鼓2的表面上形成与对应颜色的图像信号相应的静电潜像。所形成的静电潜像由显影辊11进行显影。
根据上述的成像动作,在第1盒PY的感光体鼓1,形成Y色的显影剂像。并且,Y色的显影剂像被一次转印到转印带111上。同样,第2盒PM、第3盒PC、第4盒PK的显影剂像重叠在转印带111上,形成4色全彩的未定影的显影剂像。在各处理盒P,一次转印后残留在感光体鼓2的表面上的显影剂由清洁部件6除去。
另一方面,收容于托盘121的记录介质S按规定的控制定时被供送。在被导入二次转印辊隙部N2的记录介质S的表面上一并转印了转印带111上的4色重叠的显影剂像。
记录介质S从转印带111的表面分离而被导入定影单元130。并且,在定影辊隙部被加热、加压。由此,显影剂像被定影在记录介质 S上。其后,已经定影的记录介质S被向排出托盘100a搬送,从而全彩图像的形成动作结束。需要说明的是,未被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而残留在转印带111上的调色剂等由清洁装置116从转印带111除去。
[处理盒的整体的构成]
接着,使用图34、图35、图36对处理盒P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图34是处理盒和显影剂补给盒的主剖视图。图35是示出成像装置内的处理盒和显影剂补给盒的整体像的立体图。图36是示出处理盒的整体像的立体图。
如图34所示那样,盒P(PY、PM、PC、PK)由清洁单元1和显影单元10形成。
最初,对清洁单元1进行说明。清洁单元1在清洁框体7上具有感光体鼓2、带电辊3和清洁部件6。
感光体鼓2由清洁框体7旋转自如地支撑。在感光体鼓2的一端,如图36所示那样,设有鼓驱动连接器2a。感光体鼓2和鼓驱动连接器2a一体地形成。鼓驱动连接器2a与装置主体100的连接器(未图示)卡合。通过对鼓驱动连接器2a传递来自装置主体的驱动马达(未图示)的驱动力,感光体鼓2朝图34的箭头A方向以规定的速度被驱动旋转。
带电辊3一边与感光体鼓2接触一边从动旋转。带电辊3如图34 所示那样,经由带电辊轴承4被安装于清洁框体7。带电辊3沿着将带电辊3的旋转中心与感光体鼓2的旋转中心连结起来的线,安装成能够朝图34的箭头E方向移动。带电辊3的旋转轴3a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带电辊轴承4。带电辊轴承4由带电辊加压部件5朝感光体鼓2 施力。
清洁部件6由末端的弹性橡胶刮板6a和支撑板金6b构成。弹性橡胶刮板6a的末端相对于感光体鼓2的旋转方向(图34的箭头A方向)朝反方向抵接。清洁部件6将残留在感光体鼓2上的显影剂除去。由清洁部件6从感光体鼓2的周面除去的显影剂被收容于清洁框体7的除去显影剂收容部7a。
接着,对显影单元10进行说明。显影单元10如图34所示那样,具有对显影单元10内的各种要素进行支撑的显影框体14。显影框体 14分为显影部16和显影剂收容部15。
在显影部16,设有显影辊11、显影剂供给辊(以下称为“供给辊”) 12、显影刮板13。显影辊11与感光体鼓2接触朝箭头D方向旋转。供给辊12一边与显影辊11接触一边朝箭头F方向旋转。供给辊12 具有二种作用。一个是,向显影辊11上供给显影剂。另一个是,将未供给至显影而残留在显影辊11上的显影剂剥掉。显影刮板13通过接触在显影辊11的周面上,限制显影辊11上的显影剂的层厚。
另一方面,显影剂收容部15收纳从显影剂补给盒T补给来的显影剂。显影剂收容部15如图34所示那样,由分隔部29分为第一收容部15a和第二收容部15b。第一收容部15a和第二收容部15b由设在长度方向的两端的第一开口(未图示)和第二开口(未图示)连接。
在第一收容部15a,设有显影剂接收开口23。显影剂接收开口23 与显影剂补给盒T的显影剂补给开口43连接。通过显影剂补给开口 43和显影剂接收开口23连接,从显影剂补给盒T向处理盒P补给显影剂。在显影剂接收开口23的上部,配置有显影剂接收挡板26。通常,显影剂接收挡板26关闭,但在成像装置100安装了处理盒P和显影剂补给盒T的状态下,形成打开的构成。
第二收容部15b经由显影开口28与显影部16连接。在处理盒P 未使用时,显影开口28由密封部件80密封。密封部件80防止当处理盒P进行物流时显影剂从显影剂收容部15泄漏。密封部件80通过熔融等而粘接在显影开口28面上。当使用处理盒P时,密封部件80通过卷绕而被除去。
在第一收容部15a,设有显影剂搅拌部件24。显影剂搅拌部件24 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混合显影剂收容部15内的显影剂和从显影剂补给盒T补给来的显影剂。另一个是,搬送混合后的显影剂。显影剂搅拌部件24成为在设于显影搅拌轴24a周围的显影支撑轴24b上安装搅拌弹簧(未图示)的构成。在第二收容部15b,设有显影剂搬送部件25。显影剂搬送部件25是搬送显影剂的螺旋部件。此时,设定为显影剂搅拌部件24的显影剂搬送速度比显影剂搬送部件25的显影剂搬送速度慢。
对显影单元10内的显影剂的搬送进行说明。从显影剂补给盒T 补给来的显影剂,在第一收容部15a内,由显影剂搅拌部件24与显影剂收容部15内的显影剂混合。混合后的显影剂经由第一开口(未图示) 向第二收容部15b被输送。在第二收容部15b,显影剂由显影剂搬送部件25从显影开口28向显影部16搬送。被搬送到显影部16的显影剂经由供给辊12向显影辊11被输送及显影。未被用于显影的显影剂再次从显影部16返回第二收容部15b。其后,利用显影剂搬送部件25,从第二开口(未图示)向第一收容部15a被搬送。显影剂通过反复该状态而进行循环。
接着,对清洁单元1和显影单元10的结合进行说明。如图36所示那样,清洁框体7具有清洁结合孔8(8R、8L)。在显影框体14,如图35、图36所示那样,在长度方向两端设有显影侧板19(19R、 19L)。显影侧板19(19R、19L)具有显影结合孔20(20R、20L)。清洁结合孔8(8R、8L)和显影结合孔20(20R、20L)如图35、图 36所示那样,通过与结合轴21(21R、21L)嵌合而能够摆动地结合。由此,清洁单元1和显影单元10结合。
在清洁单元1和显影单元4之间,如图36所示那样,加压弹簧 22配置在两端。借助加压弹簧22的施力,显影单元10获得以显影结合孔20为中心朝箭头G方向的旋转力矩。由此,显影辊11与感光体鼓2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显影辊11配置成与感光体鼓2接触,但也可以是配置成设有规定间隔的构成。
[显影剂补给盒的整体的构成]
接着,参照图34、图37对显影剂补给盒T的构成进行说明。图 34是处理盒和显影剂补给盒的主剖视图。图37是示出显影剂补给盒T 的构成的立体图。
显影剂补给盒T如图34所示那样,具有用于收容显影剂的补给框体40。在补给框体40,具有用于对处理盒P补给显影剂的显影剂补给开口43。在显影剂补给开口43的下部,设有显影剂补给挡板44。通常,显影剂补给挡板44关闭,但在成像装置100安装了处理盒P 和显影剂补给盒T的状态下,形成打开的构成。
在补给框体40内,设有补给搬送部件41和补给搅拌部件42。补给搬送部件41和补给搅拌部件42由补给框体40能够旋转地支撑。补给搬送部件41朝向显影剂补给开口43搬送补给框体40内的显影剂。补给搬送部件41如图37所示那样,是在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翅片41a 和返回翅片41b的螺旋部件。翅片41a朝箭头Q方向搬送显影剂。返回翅片41b朝与翅片41a相反的方向搬送显影剂。补给搅拌部件42 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搅拌补给框体40内的显影剂。另一个是,将搅拌后的显影剂往补给搬送部件41输送。补给搅拌部件42由补给搅拌棒42a和补给搅拌片材42b形成。在补给搬送部件41的上部,设有罩部件47。罩部件47覆盖显影剂补给开口43和补给搬送部件41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在罩部件47,设有返回孔47a。
在补给搬送部件41和补给搅拌部件4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分别设有补给搬送连接器45和补给搅拌连接器46。补给搬送连接器45和补给搅拌连接器46分别与设在装置主体100上的搬送驱动轴145、搅拌驱动轴146卡合。
当将显影剂补给盒T沿安装方向R安装于装置主体100时,与搬送驱动轴145、搅拌驱动轴146、补给搬送连接器45和补给搅拌连接器46的相位无关,能够进行插入直至成像装置100的规定的插入结束位置(安装结束位置)。这是因为,补给搬送连接器45的卡合部45a、45b、45c和补给搅拌连接器46的卡合部46a、46b、46c与实施例1 的卡合部73同样,构成为能够沿径向退避,搬送驱动轴145、搅拌驱动轴146的与补给搬送连接器45、补给搅拌连接器46连结的连结部构成为与实施例1的主体驱动轴101同样。
通过对补给搬送连接器45和补给搅拌连接器46传递装置主体的驱动马达(未图示)的驱动力,补给搬送部件41和补给搅拌部件42 以规定的速度被驱动旋转。
对显影剂补给盒T内的显影剂的搬送进行说明。补给框体40内的显影剂由补给搅拌部件42搅拌,向补给搬送部件41输送。被输送到补给搬送部件41的显影剂若被搬送直至罩部件47,则由罩部件47 限制一部分。由此,从显影剂补给开口43排出的显影剂的量成为恒定。被搬送到罩部件47内的显影剂从显影剂补给开口43朝处理盒P被排出。未从显影剂补给开口43落下的显影剂利用返回翅片41b从返回孔 47a朝补给搅拌部件42被输送,再次被搅拌。
<实施例5>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一般的说明]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进行说明。在实施例5中,作为成像装置,例示了4个处理盒能够装拆的全彩成像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安装于成像装置的处理盒的个数并不限定于此。可根据需要而适当设定。例如,在形成单色图像的成像装置的情况下,安装于成像装置的处理盒的个数为1个。另外,在以下进行说明的实施例5中,作为成像装置的一例例示出打印机。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5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5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成像装置的概略构成]
图3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成像装置1的剖面概略图。另外,图39(a)、图39(b)是实施例5的成像装置1的立体图。图40是实施例5的处理盒P的剖视图。图41是从驱动侧观看实施例5的处理盒P的立体图。图42是从非驱动侧观看实施例5的处理盒P的立体图。
如图38所示那样,该成像装置1是使用了电子照相成像处理的4 色全彩激光打印机,对记录介质S进行彩色成像。成像装置1是处理盒方式,能够拆卸地将处理盒P(PY、PM、PC、PK)安装于装置主体2,在记录介质S形成彩色图像。
在此,关于成像装置1,将设有前门3的一侧设为正面(前面),将与正面相反的一侧的面设为背面(后面)。另外,从正面观看成像装置1时,将右侧称为驱动侧,将左侧称为非驱动侧。图38是从非驱动侧观看成像装置1的剖视图,纸面近前为成像装置1的非驱动侧,纸面右侧为成像装置1的正面,纸面进深侧为成像装置1的驱动侧。
在装置主体2,沿水平方向排列地配置有第1处理盒PY(黄色)、第2处理盒PM(品红)、第3处理盒PC(青色)、第4处理盒PK(黑色)这4个处理盒P(PY、PM、PC、PK)。
第1~第4各处理盒P(PY、PM、PC、PK)分别具有同样的电子照相成像处理机构,显影剂的颜色各不相同。对第1~第4处理盒P (PY、PM、PC、PK)从装置主体2的驱动输出部传递旋转驱动力。详细内容在后叙述。
另外,对第1~第4各处理盒P(PY、PM、PC、PK)从装置主体2供给偏压(带电偏压、显影偏压等)(未图示)。
如图40所示那样,本实施例的第1~第4各处理盒P(PY、PM、 PC、PK)具有感光体鼓单元8,该感光体鼓单元8具备鼓4和作为对该鼓4作用的处理机构的带电机构。
另外,第1~第4各处理盒P(PY、PM、PC、PK)具有显影单元9,该显影单元9具备对鼓4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机构。
第1处理盒PY在显影框体29内收容黄色(Y)的显影剂,在鼓 4的表面形成黄色的显影剂像。
第2处理盒PM在显影框体29内收容品红(M)的显影剂,在鼓 4的表面形成品红色的显影剂像。
第3处理盒PC在显影框体29内收容青色(C)的显影剂,在鼓 4的表面形成青色的显影剂像。
第4处理盒PK在显影框体29内收容黑色(K)的显影剂,在鼓 4的表面形成黑色的显影剂像。
在第1~第4处理盒P(PY、PM、PC、PK)的上方,设有作为曝光机构的激光扫描单元LB。该激光扫描单元LB对应于图像信息输出激光Z。并且,激光Z经过盒P的曝光窗部10对鼓4的表面进行扫描曝光。
如图38所示那样,在第1~第4盒P(PY、PM、PC、PK)的下方,设有作为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带单元11。该中间转印带单元13 具有驱动辊6、张力辊14、15,张设具有挠性的转印带12。
第1~第4各盒P(PY、PM、PC、PK)的鼓4的下面与转印带 12的上面相接。该接触部为一次转印部。在转印带12的内侧,与鼓4 相向地设有1次转印辊16。
另外,2次转印辊17配置在隔着转印带12与张力辊14相向的位置上。转印带12与2次转印辊17的接触部是2次转印部。
在中间转印带单元11的下方,设有供送单元18。该供送单元18 具有堆积并收容记录介质S的供纸托盘19、供纸辊20。
在图38的装置主体2内的左上方,设有定影单元21和排出单元 22。装置主体2的上面为排出托盘23。
转印了显影剂像的记录介质在由设于定影单元21的定影机构进行完定影之后,向排出托盘23排出。
如图39(a)所示那样,各盒P构成为经由能够拉出的盒托盘60 相对装置主体2能够装拆。图39(a)示出了从装置主体2将盒托盘 60以及盒P拉出的状态。
[成像动作]
用于形成全彩图像的动作如下。第1~第4各盒P(PY、PM、PC、 PK)的鼓4以规定的速度被驱动旋转(图40箭头D方向、图38中逆时针方向)。转印带12也朝鼓4的旋转正向(图38箭头C方向) 以与鼓4的速度对应的速度被驱动旋转。
激光扫描单元LB也被驱动。与扫描单元LB的驱动同步,由带电辊5使鼓4的表面均匀带电成规定的极性、电位。激光扫描单元LB 根据各颜色的图像信号由激光Z对各鼓4的表面进行扫描曝光。由此,在各鼓4的表面上形成了与对应色的图像信号相应的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由以规定的速度被驱动旋转(图40箭头E方向、图38中的顺时针方向)的显影辊6进行显影。
根据这样的电子照相成像处理,在第1盒PY的鼓4形成与全彩图像的黄色成分对应的黄色的显影剂像。并且,该显影剂像被一次转印到转印带12上。
同样,在第2盒PM的鼓4形成与全彩图像的品红成分对应的品红色显影剂像。并且,该显影剂像重叠在已转印到转印带12的黄色的显影剂像上地被一次转印。
同样,在第3盒PC的鼓4形成与全彩图像的青色成分对应的青色显影剂像。并且,该显影剂像重叠在已转印到转印带12的黄色、品红色的显影剂像上地被一次转印。
同样,在第4盒PK的鼓4形成与全彩图像的黑色成分对应的黑色显影剂像。并且,该显影剂像重叠在已转印到转印带12的黄色、品红色、青色的显影剂像上地被一次转印。
这样,在转印带12上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4色全彩的未定影显影剂像。
另一方面,按规定的控制定时将记录介质S一张张地分离而进行供送。该记录介质S按规定的控制定时被导入2次转印辊17与转印带 12的接触部即2次转印部。
由此,在记录介质S往所述2次转印部被搬送的过程中,转印带 12上的4色重叠的显影剂像依次地一并转印到记录介质S的面上。
[处理盒的整体构成]
在实施例5中,第1至第4盒P(PY、PM、PC、PK)具有同样的电子照相成像处理机构,能够分别设定所收容的显影剂的颜色、显影剂的充填量。
盒P具备作为感光体的鼓4和对鼓4作用的处理机构。在此,处理机构有使鼓4带电的作为带电机构的带电辊5、对形成于鼓4的潜像进行显影的作为显影机构的显影辊6等。并且,盒P分为鼓单元8 和显影单元9。
在此,在实施例中,例示了将鼓单元8和显影单元9一体化的处理盒P的方式。但是,也可以是具有鼓4的鼓盒与具有显影机构的显影盒分离而分别分体形成的盒构成。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对于将鼓单元8和显影单元9一体化的处理盒构成,能进一步在显影单元9连接调色剂盒,以便能对显影单元 9追加补给调色剂。
[鼓单元的构成]
如图40、图41、图42所示那样,鼓单元8由作为感光体的鼓4、带电辊5、作为感光体框体的清洁容器26、盒罩部件(图41、图42 的驱动侧盒罩部件24和非驱动侧盒罩部件25)构成。另外,对于广义的感光体框体,除了狭义的作为感光体框体的清洁容器26之外,还包括驱动侧盒罩部件24、非驱动侧盒罩部件25(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同样)。需要说明的是,当盒P安装于装置主体2时,感光体框体固定于装置主体2。
鼓4由设在盒P的长度方向两端的盒罩部件24、25旋转自如地支撑。在此,将鼓4的轴线方向定义为长度方向。盒罩部件24、25 在清洁容器26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侧固定于清洁容器26。
另外,如图41所示那样,在鼓4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设有用于对鼓4传递驱动力的连接器部件624。图39(b)是装置主体2的立体图,并未图示盒托盘60以及盒P。盒P(PY、PM、PC、PK)各自的连接器部件624与图39(b)所示的装置主体2的作为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的鼓驱动输出部件61(61Y、61M、61C、61K)卡合,装置主体的驱动马达(未图示)的驱动力被传递给鼓4。
带电辊5以与鼓4接触而能从动旋转的方式被支撑于清洁容器 26。另外,在驱动侧盒罩部件24、非驱动侧盒罩部件25,设有用于能够转动地支撑显影单元9的支撑部24a、支撑部25a(参照图41、图42)。
[显影单元的构成]
如图40、图41所示那样,显影单元9由显影辊6、显影刮板31、显影框体29、轴承部件36、显影罩部件32等构成。显影框体29具有对向显影辊6供给的显影剂进行收纳的显影剂收纳部49以及对显影辊 6周面的显影剂的层厚进行限制的显影刮板31。
另外,如图42所示那样,非驱动侧轴承46固定于显影框体29 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该非驱动侧轴承46能够旋转地支撑显影辊6。另外,如图41所示那样,驱动侧轴承36固定于显影框体29的长度方向一端侧。该驱动侧轴承36能够旋转地支撑显影辊6。并且,在长度方向,在显影辊6的驱动侧端部,能够传递驱动地设有用于对显影辊 6传递旋转驱动力的显影辊齿轮69。进而,在驱动侧轴承36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设有对显影辊齿轮69传递旋转驱动力的显影输入齿轮 68。并且,显影罩部件32以覆盖显影辊齿轮69、显影输入齿轮68的方式,固定于驱动侧轴承36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
进而,如图41所示那样,在长度方向F上的驱动侧的显影罩部件32设有圆筒部32b。并且,显影输入齿轮68的驱动传递部68a从圆筒部32b的内侧的开口32c露出。在此,显影输入齿轮68的驱动传递部68a构成为,在处理盒A安装于成像装置B时,与未图示的主体驱动传递部件卡合,传递来自设于成像装置B的驱动马达(未图示) 的箭头O的方向的旋转驱动力。构成为,从成像装置B向显影输入齿轮68输入的旋转驱动力经由显影辊齿轮69向显影辊6传递。其结果,如图40所示那样,显影辊6朝箭头E方向旋转。
在驱动侧轴承36,设有第1可动部件99。第1可动部件99由作为第1主体部的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0和作为第1弹性部的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71构成。进而,在非驱动侧轴承46,设有第2可动部件98。第2可动部件98由作为第2主体部的非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2和作为第2弹性部的非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73(参照图43(a)、图43(b)) 构成。详细构成将追加地进行说明。
[关于抵接分离杆]
使用图43(a)对作为驱动侧可动部件的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0进行说明。图43(a)是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0以及周边形状的说明图,是从驱动侧观看显影单元9的剖视图。如图43(a)所示那样,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0具有第一抵接面70a、第二抵接面70b、第三抵接面 70c、被支撑部70d、驱动侧限制抵接部70e、第一突出部70f。并且,相对于驱动侧轴承36,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0的被支撑部70d能够旋转地被支撑在驱动侧轴承36的支撑部36c。具体来讲,通过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0的被支撑部70d的孔与驱动侧轴承36的支撑部36c的凸起嵌合,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0能够以支撑部36c的凸起为中心旋转(箭头N9方向、箭头N10方向)地被支撑。另外,在实施例5中,驱动侧轴承36的支撑部36c与显影辊6的旋转轴L0平行。即,驱动侧显影抵接分离杆70能够在与显影辊6的旋转轴L0正交的平面上转动。
进而,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0在第三抵接面70c与压缩弹簧即作为第一弹性部的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71的一端71d抵接。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71的另一端71e与驱动侧轴承36的抵接面36d抵接。其结果,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0在第三抵接面70c从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71朝箭头N16方向接受力F10。并且,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71朝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0的第一抵接面70a离开显影辊6的方向(N16)对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0施力。在显影单元9单体的状态,即显影单元9被安装于装置主体2之前的状态下,驱动侧限制抵接部70e与设于驱动侧轴承36的限制部36b抵接。
使用图43(b)对作为非驱动侧可动部件的非驱动侧抵接分离杆 72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非驱动侧是与驱动侧类似的构成。图43 (b)是从非驱动侧观看显影单元9的侧面图。但是,出于说明非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2的构成的目的,未显示一部分部件。如图43(b)所示那样,非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2具有非驱动侧第一抵接面72a、非驱动侧第二抵接面72b、非驱动侧第三抵接面72c、被支撑部72d、非驱动侧限制抵接部72e、非驱动侧第一突出部72f。并且,由非驱动侧显影轴承46的支撑部46f对非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2的被支撑部72d进行支撑。具体来讲,通过非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2的被支撑部72d的孔与非驱动侧显影轴承46的支撑部46f的凸起嵌合,非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2以支撑部46f的凸起为中心能够旋转(箭头NH9方向、箭头NH10 方向)地被支撑。另外,在实施例5中,非驱动侧显影轴承46的支撑部46f与显影辊6的旋转轴L0平行。即,非驱动侧显影抵接分离杆 72在与显影辊6的旋转轴L0正交的平面上能够转动。
进而,非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2在非驱动侧第三抵接面72c与压缩弹簧即作为第二弹性部的非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73的一端73e抵接。非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73的另一端73d与非驱动侧显影轴承46的抵接面46g抵接。其结果,非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2在非驱动侧第三抵接面72c从非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73朝箭头NH16方向接受力FH10。并且,非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73朝非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2的第一抵接面72a离开显影辊6的方向(箭头NH16)对非驱动侧抵接分离杆 72施力。在显影单元9单体的状态,即显影单元9被安装于装置主体 2之前的状态下,非驱动侧限制抵接部72e与设于非驱动侧显影轴承 46的限制部46e抵接。
另外,如图43(a)所示那样,第一突出部70f当从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0的被支撑部70d观看时在显影辊6的相反侧具有第一抵接面 70a。详细内容在后叙述,构成为,当相对于感光鼓4对显影辊6进行加压时,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66的第二抵接面66b与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0的第一抵接面70a抵接。
进而,在第一突出部70f的末端,设有与第一突出部70f的突出方向(箭头M2方向)交叉并向显影辊6侧突出的被分离部70g。被分离部70g具有第二抵接面70b。详细内容在后叙述,构成为,当相对于感光鼓4使显影辊6分离时,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66的第一抵接面66a与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0的第二抵接面70b抵接。
使用图43(b)对非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2的形状详细地进行说明。第一突出部72f的突出方向(箭头MH2方向)朝相对于非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2的可动方向(箭头NH9、NH10方向)以及显影单元9的可动方向即箭头M1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另外,第一突出部72f具有当从非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2的被支撑部72d观看时在显影辊6的相反侧具有第一抵接面72a。相对于感光鼓4对显影辊6加压构成是与驱动侧同样的构成。也就是,构成为非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未图示) 的第二抵接面(未图示)与非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2的第一抵接面72a 抵接。
进而,在第一突出部72f的末端,设有与从第一突出部72f的显影容器16的突出方向(箭头MH2方向)交叉且朝显影辊6侧突出的被分离部72g。被分离部72g具有第二抵接面72b。相对于感光鼓4 使显影辊6分离的构成是与驱动侧同样的构成。也就是,构成为非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未图示的第一抵接面(未图示)与非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2的第二抵接面72b抵接。
[鼓单元和显影单元的组装]
图41、图42示出将显影单元9和鼓单元8分解后的状态。在此,在盒P的长度方向一端侧,在驱动侧盒罩部件24的支撑部24a,能够转动地嵌合显影罩部件32的圆筒部32b的外径部32a。另外,在盒P 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在非驱动侧盒罩部件25的支撑孔部25a,能够转动地嵌合从非驱动侧轴承24突出设置的突出部46b。由此,显影单元9相对于鼓单元8能够转动地被支撑。在此,将显影单元9相对鼓单元8的转动中心(转动轴线)称为转动中心(转动轴线)X。该转动中心X是将支撑孔部24a的中心与支撑孔部25a的中心连结起来的轴线。
[显影辊和鼓的接触]
如图44(a)、图44(b)所示那样,在装置主体2,设有用于使感光鼓4的表面和显影辊6接触以及使所述两者分离的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66。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66以能朝箭头N7方向以及箭头N8 方向移动的状态被支撑于底板(未图示)。
图44(a)、图44(b)是示出显影辊6与感光鼓4抵接的状态的侧面图。另外,图44(b)是图44(a)的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0周边的详细图,未示出驱动侧盒罩24和显影侧罩34的一部分。
在实施例5中,采用的是通过使在表面承载了显影剂t的显影辊 6与感光鼓4直接接触而对感光鼓4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所谓接触显影方式。
如图41、图42所示那样,如前述那样,显影单元9以转动中心X为中心能够转动地被支撑,构成为显影辊6能够相对鼓4接合及离开。在该状态下,如图44(a)、图44(b)所示那样,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66的第二抵接面66b与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0的第一抵接面70a 抵接。由此,形成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0抵抗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71 的施力而朝图44(b)的箭头N9方向旋转的状态。并且,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0的第三抵接面70c将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71压缩,从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71接受施力F10a。其结果,在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0 上作用箭头N10方向的力矩M10。此时,由于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 66的第二抵接面66b与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0的第一抵接面70a抵接,以与力矩M10平衡的力矩作用于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0的方式,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0的第一抵接面70a从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66的第二抵接面66b接受力F11。因此,在显影单元9作用有力F11的外力。
即,显影单元9通过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71的力F11和驱动侧施力机构(未图示)的力,接受到显影辊6与感光鼓4接近的方向(箭头N6方向)的力矩M6,能够以规定的压力将显影辊6的弹性层13d 压接到感光鼓4上。
非驱动侧也是与驱动侧同样的构成,能够以规定的压力将显影辊 6压接到感光鼓4上。
另外,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0和非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2的转动动作能够相互独立地进行转动。
[分离机构]
图45(a)、图45(b)是对显影辊6与感光鼓4分离的显影单元 9的分离状态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另外,图45(b)是图45(a)的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0周边的详细图,出于说明目的而未示出驱动侧盒罩 24、显影侧罩34。
在此,在像本实施例那样的接触显影方式的情况下,若始终维持图44(a)所示那样的显影辊6与感光鼓4保持接触的状态,则存在显影辊6的弹性层发生变形的可能性。因此,优选的是,在非显影时,使显影辊6从感光鼓4分离。也就是,优选的是,构成为可获得如图44(a)所示那样显影辊6相对感光鼓4接触的状态和如图45(a)所示那样显影辊6从感光鼓4分离的状态。
在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0,设有朝显影辊6方向突出的被分离部 70g。被分离部70g构成为能够与设于装置主体2的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66所具有的第一抵接面66a卡合。进而,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66 构成为接受来自未图示的马达的驱动力,能够朝箭头N7、箭头N8方向移动。
图45(b)示出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66向箭头N8方向移动了距离δ7的状态。通过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66朝箭头N8方向移动,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0的被分离部70g与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66的第一抵接面66a抵接。此时,由于驱动侧抵接分离杆70的限制抵接部70e 与驱动侧轴承部件36的限制部36b抵接,使显影单元9朝箭头N8方向移动。在此,显影单元9如前述那样,能够以旋转中心轴X为中心旋转地被支撑。因而,通过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66朝箭头N8方向移动,显影单元9向箭头N5方向摆动。此时,显影辊6和感光鼓4成为相互隔开距离δ8的间隙地分离的状态。
非驱动侧也是与驱动侧同样的构成,构成为,通过非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未图示)移动,显影单元9以旋转中心X为中心朝箭头 N5方向转动,显影辊6与感光鼓4相互分离距离δ8。
这样,根据设于装置主体2的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66和非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67的位置,根据需要来选择感光鼓4和显影辊6的抵接状态或是分离状态。
[关于无清洁部件系统]
接着,以下,对本例的无清洁部件系统进行说明。在实施例5中,示出了没有设置用于将未转印而残留在感光鼓4上的转印残留显影剂 t2从感光鼓4的表面除去的清洁部件的、所谓无清洁部件系统的例子。
感光体鼓4如图40所示那样,朝箭头D方向被驱动旋转。在转印工序后残留在感光鼓4的表面的转印残留显影剂t2,通过带电辊隙部5a的上游侧的上游空隙部5b的放电而带电成与感光鼓同样的负极性。上游空隙部5b是感光体鼓4的旋转方向D中的带电辊5与感光鼓4的抵接部即带电辊隙部5a的上游侧的空隙部。此时,感光鼓4 表面被带电成-700V。在带电辊隙部5a,带电成负极性后的转印残留显影剂t2因电位差的关系(感光鼓4表面电位=-700V,带电辊5电位=-1300V)而不附着于带电辊5地经过带电辊隙部5a。
经过了带电辊隙部5a的转印残留显影剂t2到达激光照射位置d。转印残留显影剂t2由于不像遮蔽光学机构的激光Z的程度那样多,故而不影响制作感光鼓4上的静电潜像的工序。经过了激光照射位置d 的转印残留显影剂t2且残留在非曝光部(未受到激光照射的感光鼓4 的表面)的转印残留显影剂t2,在显影辊6和感光鼓4的抵接部即显影辊隙部6k中,通过静电而被回收到显影辊6上。另一方面,残留在曝光部(接受到激光照射的感光鼓4的表面)上的转印残留显影剂t2,未被静电回收而继续存在于感光鼓4上。但是,有时一部分的转印残留显影剂t2会因显影辊6和感光鼓4的周速差所产生的物理方面的力而被回收。
这样未转印到纸上而残留在感光体鼓4上的转印残留显影剂t2,大体被回收到显影容器29。被回收到显影容器29的转印残留显影剂 t2与残留在显影容器29内的显影剂t混合进行使用。
[感光体鼓4的驱动侧凸缘624的详细形状]
接着,对设于感光体鼓4的驱动侧端部的作为驱动传递部件的驱动侧凸缘624的形状以及从装置主体2侧传递旋转力的构成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46是感光体鼓4、驱动侧凸缘624以及设于装置主体2的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的立体图。在驱动侧凸缘624的长度方向外侧,设有多个斜面,该多个斜面形成为通过与设于装置主体2的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卡合而从装置主体2直接接受驱动力的形状。具体来讲,从长度方向内侧朝外侧方向,依次设有第1倾斜面624b、第2倾斜面624c(参照图47(a)、图47(b)、图47(c)、图48)。在图46 中,分别各设有18个第1倾斜面624b和第2倾斜面624c,形成了齿数为9个的类似于锥齿齿轮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5中,合计齿数为9个,但个数并不限定于此。由这些第1倾斜面624b和第 2倾斜面624c形成的9个齿轮齿面,以旋转轴线L1为中心配置在同一半径位置。
另外,在驱动侧凸缘624的中心,设有孔624d。该孔624d也另外同样设置成与旋转轴线L1同轴。
在此,驱动侧凸缘624从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起围绕旋转轴线L1接受正旋转XL1方向的旋转驱动力,达成前述的成像处理。另外,将与正旋转XL1方向相反的方向称为反旋转XL2方向。
在作为形成于驱动侧凸缘624的第1倾斜面624b与第2倾斜面 624c的交界处的交界部的棱线624r之中,与正旋转XL1方向相向的 9个棱线624p(n),即624p(1)~624p(9),在与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抵接时,能够相对于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相对地接受正旋转XL1方向的力。需要说明的是,在棱线624r之中,与反旋转 XL2方向相向的9个棱线为棱线624q(n),即624q(1)~624q(9)。
图47(a)、图47(b)、图47(c)是以旋转轴线L1在内的平面切断驱动侧凸缘624、感光体鼓4以及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的剖视图。如图47(a)、图47(b)、图47(c)所示那样,驱动侧凸缘624 的第1倾斜面624b和第2倾斜面624c相对于旋转轴线L1具有分别不同的角度。具体来讲,第1倾斜面624b相对于旋转轴线L1的角度θ1为“0°<角度θ1”的关系,另外,第2倾斜面624c相对于旋转轴线L1的角度θ2为“角度θ1<角度θ2”的关系。
接着,使用图46、图47(a)、图47(b)、图47(c)对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的详细形状进行说明。如图46所示那样,在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设有由多个第3倾斜面61b形成的凹形状。
如图46所示那样,在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设有18个第3 倾斜面61b,形成合计齿数为9个的类似于内齿锥齿齿轮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5中,合计齿数为9个,但个数并不限定于此。由这些第3倾斜面61b形成的9个齿轮齿面以旋转轴线L1为中心配置在同一半径位置。这些配置与由设在前述的驱动侧凸缘624的第1 倾斜面624b和第2倾斜面624c形成的9个锥齿齿轮相对应。
另外,在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的中心,设有凸轴61d。该凸轴61d也设置成与旋转轴线L1同轴。该凸轴61d构成为在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与驱动侧凸缘624卡合时,被驱动侧凸缘624的孔 624d引导。关于卡合的动作的详细内容在后叙述。
在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的第3倾斜面61b之中,与正旋转 XL1方向相向的9个面61p(n),即面61p(1)~面61p(9),在与驱动侧凸缘624抵接时,从驱动侧凸缘624接受反旋转XL2方向的力。这是为了由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使驱动侧凸缘624朝正旋转XL1 方向旋转而从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对驱动侧凸缘624传递驱动力时的反作用力。需要说明的是,在第3倾斜面61b之中,与反旋转XL2 方向相向的9个面为面61q(n),即面61q(1)~面61q(9)。
接着,对驱动侧凸缘624与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的卡合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47(a)、图47(b)、图47(c)所示那样,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的第3倾斜面61b相对于旋转轴线L1具有角度。具体来讲,第3倾斜面61b相对于旋转轴线L1的角度θ3为“角度θ1<角度θ3 <角度θ2”的关系。
图47(a)示出驱动侧凸缘624与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卡合之前的状态。图47(b)示出从图45(a)所示的状态起两者在旋转轴线L1方向接近的状态。是驱动侧凸缘624的孔624d与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的凸轴61d开始卡合的状态。成为凸轴61d被孔624d引导的构成。另外,图47(b)示出从图47(a)的状态起使驱动侧凸缘 624与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61进一步近接的状态。此时,驱动侧凸缘 624的第1倾斜面624b、第2倾斜面624c与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 61的第3倾斜面61b尚未接触。
图47(c)示出从图47(b)所示的状态起两者进一步在旋转轴线 L1方向接近的状态。在此,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通过相比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设在旋转轴线L1方向外侧(长度方向外侧(图的左侧))的施力部件(未图示),朝图中箭头F方向受到施力。由此,驱动侧凸缘624与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成为相互在旋转轴线L1 方向即长度方向触碰的构成。具体来讲,通过驱动侧凸缘624的棱线 624r与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的第3倾斜面61b接触,形成两者在长度方向触碰的构成。另外,驱动侧凸缘624的孔624d与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的凸轴61d是相互具有游隙地嵌合的尺寸关系。另外,孔624d和凸轴61d并不是相对旋转轴线L1方向触碰的构成。
图48是在图47(c)中由经过驱动侧凸缘624的棱线624r的平面A3切断时的剖视图。该剖面中,表示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的第3倾斜面61p(n)的法线61n(参照图46)的要素为箭头61k(n),表示第3倾斜面61q(n)的法线61m(参照图46)的要素为箭头61s (n),都是不经过旋转轴线L1的构成。在图48中,示出了驱动侧凸缘624的9个齿轮齿面与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的9个齿轮齿面接触的状态。更具体地进行说明,构成为,以驱动侧凸缘624的棱线624p (n)与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的面61p(n)接触,另外驱动侧凸缘624的棱线624q(n)与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的面61q(n) 接触的状态,完成两者的定位。
根据以上的构成,驱动侧凸缘624与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61 构成为,围绕旋转轴线L1,两者在正反的两个方向抵接,以留有游隙的状态相对定位。
<实施例6>
以下,参照附图以及实施例,对用于实施该实用新型的方式例示性地详细进行说明。其中,该实施例所记载的构成部件的功能、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只要没有特定的记载,就不将该实用新型的范围仅限定于此。另外,有关以下说明说明过一次的部件的功能、材质、形状等,只要没有特别地再次记载就与初始说明同样。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6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6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参照图49,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以下也简称为“成像装置”)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图4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的成像装置200的概略剖视图。在此,所谓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是指使用电子照相成像方式在记录材料(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装置。作为成像装置的例子,包括复印机、打印机(激光打印机、LED打印机等)、传真装置、文字处理机以及它们的复合机(多功能打印机)等。作为记录材料,例如列举记录用纸、塑料片材等。
成像装置200作为多个成像部具有用于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 (M)、青色(C)、黑色(K)的各颜色的图像的第1、第2、第3、第 4成像部SY、SM、SC、SK。在本实施例中,第1~第4成像部的构成以及动作除了所形成的图像的颜色不同这一点之外其余都实质上相同。因此,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区别的情况下,省略Y、M、C、K 地总括进行说明。即,在本实施例中,成像装置200具有作为4个图像承载体的感光体鼓101(101Y、101M、101C、101K)。感光体鼓101朝图示箭头XL1方向旋转,在其周围配置有带电辊102以及扫描单元(曝光装置)103。
在此,带电辊102是使感光体鼓101的表面均匀带电的带电机构。并且,扫描单元103是基于图像信息照射激光而在感光体鼓101上形成静电像(静电潜像)的曝光机构。在感光体鼓101的周围,配置有显影装置(以下为显影单元)104(104Y、104M、104C、104K)。进而,与4个感光体鼓101相向地,配置有用于将感光体鼓10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材料112上的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105。另外,显影单元104作为显影剂使用非磁性单成分显影剂,即调色剂 T(TY、TM、TC、TK)。在本实施例中,显影单元104使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辊117相对于感光体鼓101接触来进行接触显影。鼓单元113具有感光体鼓101和带电辊102。
处理盒107通过将显影单元104(显影盒)以及鼓单元113一体地盒化而构成。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成像装置200构成为能够装拆多个由显影单元104和鼓单元113构成的处理盒107。处理盒107经由设在成像装置200的未图示的盒托盘、定位部件等安装机构,能够相对成像装置200装拆。即,在本实施例中,在构成成像装置200的各要素之中除了构成处理盒107以外的要素的部分成为装置主体。各颜色用的处理盒107全部具有相互相同形状。在各颜色用的处理盒107内,分别收容有黄色(TY)、品红(TM)、青色(TC)、黑色(TK)的各颜色的调色剂T(TY、TM、TC、TK)。
中间转印带105与所有的感光体鼓101抵接,朝图示箭头B方向旋转。中间转印带105挂设在多个支撑部件(驱动辊161、二次转印相向辊162、从动辊163)上。在中间转印带105的内周面侧,以与各感光体鼓101相向的方式,并列设置有作为一次转印机构的4个一次转印辊108(108Y、108M、108C、108K)。在中间转印带105的外周面侧与二次转印相向辊162相向的位置,配置有作为二次转印机构的二次转印辊109。
[图像处理]
在成像时,首先,感光体鼓101的表面由带电辊102均匀带电。接着,利用与从扫描单元103发送来的图像信息对应的激光,对带电后的感光体鼓101的表面进行扫描曝光,在感光体鼓101上形成对应于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接着,形成在感光体鼓101上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单元104而作为调色剂像被显影。形成在感光体鼓101上的调色剂像通过一次转印辊108的作用而被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5上。
例如,在全彩图像的形成时,上述的处理在第1~第4成像部SY、 SM、SC、SK依次进行,在中间转印带105上依次重叠各颜色的调色剂像地进行一次转印。其后,与中间转印带105的移动同步地,记录材料112朝二次转印部被搬送。并且,通过经由记录材料112与中间转印带105抵接的二次转印辊109的作用,中间转印带105上的4色调色剂像一并地被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112上。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112向作为定影机构的定影装置110被搬送。通过在定影装置 110中对记录材料112施加热以及压力,在记录材料112上定影调色剂像。二次转印工序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05上的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由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111除去。
[处理盒]
参照图50、图51(a)、图51(b)对实施例6所涉及的成像装置 200上安装的处理盒107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图50是处理盒107的概略剖视图。另外图51(a)、图51(b)是处理盒107的立体图。
如图50所示那样,显影单元104具有对显影单元104内的各种要素进行支撑的显影框体118。在显影单元104,设有对调色剂T进行承载并与感光体鼓101接触而朝图示箭头100D方向(逆时针方向) 旋转的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辊117。显影辊117在其长度方向(旋转轴线方向)的两端部,经由轴承(未图示)能够旋转地被支撑于显影框体118。另外,显影框体118(显影剂收容部)具有显影剂收纳室 (以下为调色剂收纳室)118a(收容室)和配设了显影辊117的显影室 118b。在显影室118b,配置有与显影辊117接触而朝箭头100E方向旋转的作为显影剂供给部件的调色剂供给辊127和用于对显影辊117 的调色剂层进行限制的作为显影剂限制部件的显影刮板121。另外,在显影框体118的调色剂收纳室118a,设有用于对被收容的调色剂T 进行搅拌并且向调色剂供给辊127搬送调色剂的搅拌部件123。
如图50所示那样,显影单元104以被固定支撑于感光体鼓框体 114的轴124为中心,相对鼓单元113转动自如地结合。另外,显影单元104由加压弹簧(拉伸弹簧)125施力。由此,在处理盒107单体中,显影单元104以轴124为中心旋转,形成感光体鼓101和显影辊117抵接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将显影单元104和鼓单元113一体化而作为处理盒107,但也可以是将显影单元104和鼓单元113分别处理盒化而分别向成像装置主体200安装的构成。
[鼓单元]
鼓单元113具有对鼓单元113内的各种要素进行支撑的作为框体的鼓框体114。在鼓框体114,经由轴承部件,感光体鼓101朝箭头 XL1方向能够旋转地被安装(被支撑)。另外,在鼓框体114,带电辊轴承115沿着经过带电辊102(带电部件)的旋转中心及感光体鼓101 的旋转中心的线被安装。在此,带电辊轴承115朝图50所示的箭头C 方向能够移动地被安装。带电辊102能够旋转地被安装于带电辊轴承 115。并且,带电辊轴承115由作为施力机构的带电辊加压弹簧116朝感光体鼓101施力。
另外,如图51(a)所示那样,在感光体鼓101的驱动侧端部101a 一体地固定有驱动侧凸缘126。
[感光体鼓驱动侧凸缘的详细说明]
接着,对设在感光体鼓101的驱动侧端部101a的作为驱动传递部件的驱动侧凸缘126的形状以及从成像装置200侧传递旋转力的构成详细进行说明。
图52是感光体鼓101、驱动侧凸缘126以及设在成像装置200的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122的立体图。在驱动侧凸缘126的长度方向外侧设有多个斜面,该多个斜面形成为通过与设在成像装置200的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122卡合而从成像装置200直接接受驱动力的形状。具体来讲,从长度方向内侧朝外侧方向依次设有第1倾斜面126b、第2倾斜面126c。在图52中,第1倾斜面126b和第2倾斜面126c 分别各设有18个,成为齿数为9个的类似于锥齿齿轮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6中,合计齿数虽为9个,但个数并不限定于此。由这些第1倾斜面126b和第2倾斜面126c构成的9个齿轮齿面,以旋转轴线L1为中心配置在同一半径位置上。换言之,9个齿轮齿面配置成与旋转轴线L1同轴。
另外,在驱动侧凸缘126中心设有孔126d。另外,该孔126d也同样设置成与旋转轴线L1同轴。
在此,从驱动侧凸缘126、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122围绕旋转轴线L1,接受正旋转XL1方向的旋转驱动力,达成前述的成像处理。另外,将与正旋转XL1方向相反的方向称为反旋转XL2方向。
在形成于驱动侧凸缘126的第1倾斜面126b和第2倾斜面126c 的交界的作为交界部的棱线126r之中,与正旋转XL1方向相向的9 个棱线126p(n),即126p(1)~126p(9),当与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122抵接时,能够相对于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122相对地接受正旋转XL1方向的力。需要说明的是,将棱线126r之中与反旋转XL2方向相向的9个棱线设为棱线126q(n),即126q(1)~126q(9)。
图53(a)、图53(b)、图53(c)是以包含旋转轴线L1的平面切断驱动侧凸缘126、感光体鼓101以及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122的剖视图。如图所示那样,驱动侧凸缘126的第1倾斜面126b和第2 倾斜面126c相对于旋转轴线L1分别具有不同的角度。具体来讲,第 1倾斜面126b相对于旋转轴线L1的角度θ1为“0°<角度θ1”的关系,另外,第2倾斜面126c相对于旋转轴线L1的角度θ2为“角度θ1<角度θ2”的关系。
接着,使用图52、图53(a)、图53(b)、图53(c)对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122的详细形状进行说明。如图52所示那样,在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122,设有由多个第3倾斜面122b形成的凹形状。
如图52所示那样,在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122设有18个第3 倾斜面122b,成为合计齿数为9个的类似于内齿锥齿齿轮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6中,合计齿数虽为9个,但个数并不限定于此。由这些第3倾斜面122b形成的9个齿轮齿面,以旋转轴线L1为中心配置在同一半径位置上。这些配置与由设在前述的驱动侧凸缘 126的第1倾斜面126b和第2倾斜面126c所形成的9个锥齿齿轮相对应。
另外,在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122的中心,设有凸轴122d。该凸轴122d也设置成与旋转轴线L1同轴。该凸轴122d构成为当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122和驱动侧凸缘126卡合时被驱动侧凸缘126的孔 126d引导。有关卡合的动作的详细内容在后叙述。
在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122的第3倾斜面122b之中,与正旋转 XL1方向相向的9个面122p(n),即面122p(1)~面122p(9),当与驱动侧凸缘126抵接时,从驱动侧凸缘126接受反旋转XL2方向的力。这是为了由驱动侧传递部件122使驱动侧凸缘126朝正旋转XL1 方向旋转而从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122向驱动侧凸缘126传递驱动力时的反作用力。需要说明的是,将第3倾斜面122b之中与反旋转XL2 方向相向的9个面设为面122q(n),即面122q(1)~面122q(9)。
接着,对驱动侧凸缘126和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122的卡合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53(a)、图53(b)、图53(c)所示那样,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122的第3倾斜面122b相对于旋转轴线L1具有角度。具体来讲,第3倾斜面122b相对于旋转轴线L1的角度θ3为“角度θ1<角度θ 3<角度θ2”的关系。
图53(a)示出驱动侧凸缘126和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122卡合前的状态。图53(b)示出从图53(a)所示的状态起两者在旋转轴线L1方向接近的状态。是驱动侧凸缘126的孔126d与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122的凸轴122d开始卡合的状态。形成凸轴122d被孔126d 引导的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3(b)所示的状态下,驱动侧凸缘126的第1倾斜面126b、第2倾斜面126c不与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122的第3倾斜面122b接触。
图53(c)示出从图53(b)所示的状态起两者进一步在旋转轴线 L1方向接近了的状态。在此,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122,由相比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122设在旋转轴线L1方向外侧(长度方向外侧(图的左侧))的施力部件(未图示),在图中箭头F方向接受施力。由此,驱动侧凸缘126和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122成为相互在旋转轴线L1 方向,即长度方向触碰的构成。具体来讲,构成为,通过驱动侧凸缘 126的棱线126r与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122的第3倾斜面122b接触,两者在长度方向触碰。另外,驱动侧凸缘126的孔126d和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122的凸轴122d形成相互具有游隙地嵌合的尺寸关系。另外,孔126d和凸轴122d并不是相对于旋转轴线L1方向触碰的构成。
图54是图53(c)中以经由驱动侧凸缘126的棱线126r的平面 A103切断时的剖视图。在该剖面中,表示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122 的第3倾斜面122q(n)的法线122m(参照图52)的要素是箭头122s (n),表示第3倾斜面122p(n)的法线122n(参照图52)的要素是箭头122k(n),都构成为不经过旋转轴线L1。在图54中,示出了驱动侧凸缘126的9个齿轮齿面与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122的9个齿轮齿面接触的状态。更具体地进行说明,构成为,驱动侧凸缘126的棱线126p(n)与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122的面122p(n)接触,另外,在驱动侧凸缘126的棱线126q(n)与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 122的面122q(n)接触的状态下结束两者的定位。
根据以上的构成,驱动侧凸缘126和主体侧驱动力传递部件122 构成为,围绕旋转轴线L1两者在正反的两方向抵接,以带有游隙的状态相对定位。
[处理盒的装拆动作]
参照图55、图56(a)、图56(b)、图56(c)、图56(d)对处理盒107(107Y、107M、107C、107K)相对成像装置主体200的装拆构成进行说明。
图55是示出处理盒107以及成像装置主体200的立体图。另外,图56(a)、图56(b)、图56(c)、图56(d)是示出处理盒107向成像装置主体200的安装过程的感光体鼓101旋转轴L1方向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6(a)、图56(b)、图56(c)、图56(d)中出于说明目的而未图示盒托盘150。
如图55所示那样,在成像装置主体200,在箭头J101方向能够开闭地设有盒门155。并且,处理盒107构成为,经由能够在箭头K101 方向拉出的盒托盘150,相对成像装置主体200能够装拆。需要说明的是,当将盒托盘150插入到成像装置主体200内时,只要向箭头K102 方向压入盒托盘150即可。
如图56(a)所示那样,处理盒107在插入开始时,鼓单元轴承部件139R以及感光体鼓101不与中间转印带105接触。换言之,形成在处理盒107被盒托盘150(图56(a)中未图示)支撑的状态下感光体鼓101与中间转印带105不接触那样的尺寸关系。
接着,如图56(b)所示那样,成像装置主体200在插入方向(箭头K102方向)进深侧具备进深侧盒下引导件152。该进深侧盒下引导件152在处理盒107的插入方向(箭头K102方向)近前侧具备锥形面152a。伴随于插入,处理盒107跃上锥形面152a而朝安装位置被引导。
其后,如图56(c)所示那样,处理盒107从跃上进深侧盒下引导件152的状态起进一步在成像装置主体200的K102方向进深侧被插入。并且,鼓单元轴承部件139R与设在成像装置主体200的进深侧盒定位部153触碰。此时,处理盒107的安装方向(箭头K102方向)近前侧,成为相比向成像装置主体200安装结束的状态(图56(d)) 在重力方向(箭头G100方向)倾斜了的状态。
图56(d)是示出盒门155关闭状态的成像装置主体200和处理盒107的状态的图。成像装置200在插入方向近前侧具有近前侧盒下引导件154。该近前侧盒下引导件154构成为与盒门155的开闭连动地上下移动。
当由用户关闭盒门155时,近前侧盒下引导件154朝箭头G101 方向上升。并且,鼓单元轴承部件139L与成像装置主体200的近前侧盒定位部156抵接,处理盒107相对成像装置主体200被定位。
根据以上的动作,处理盒107向成像装置主体200的安装结束。
另外,处理盒107从成像装置主体200的拆卸是与上述的插入动作相反的顺序。
在实施例6中是经由盒托盘150向成像装置主体200安装处理盒 107的构成,但也可以是不使用盒托盘150的构成。
[作为可动部件的抵接分离杆]
如图51(a)、图51(b)所示那样,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配置于设在显影单元104的驱动侧端部104a上的驱动侧显影轴承131。另外,非驱动侧分离杆170配置于设在显影单元104的非驱动侧端部 104b上的非驱动侧显影轴承171。
需要说明的是,非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70的构成由于是与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相同的构成(在显影单元104的长度方向大体左右对称),故而省略说明。
使用图57对作为驱动侧可动部件的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进行说明。图57是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以及其周边形状的说明图,是从驱动侧观看显影单元104的剖视图。
如图57所示那样,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具有第一抵接面130a、第二抵接面130b、第三抵接面130c、被支撑部130d、驱动侧限制抵接部130e、第一突出部130f。并且,驱动侧显影轴承131的被支撑部 130d能够旋转地被支撑于驱动侧显影轴承131的支撑部131c。具体来讲,通过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的被支撑部130d的孔与驱动侧显影轴承131的支撑部131c的凸起嵌合,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以支撑部 131c的凸起为中心能够旋转(箭头N101方向、箭头N102方向)地被支撑。
进而,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在第三抵接面130c与压缩弹簧即作为第一弹性部的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132的一端132a抵接。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132的另一端132b与驱动侧显影轴承131的抵接面131d 抵接。其结果,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在第三抵接面130c从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132向箭头N103方向接受力。并且,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132在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的第一抵接面130a从显影辊117离开的方向(N103)对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施力。在处理盒107被安装于成像装置主体200之前的状态下,驱动侧限制抵接部130e与设在驱动侧显影轴承131的限制部131b抵接。
[抵接分离构成的说明]
(装置主体的显影加压以及显影分离构成)
如图58(a)、图58(b)所示那样,在成像装置主体200,设有用于使感光体鼓101的表面和显影辊117接触以及使所述两者分离的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160。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160以能够沿箭头 N104方向以及箭头N105方向移动的状态被支撑(未图示)。需要说明的是,非驱动侧抵接分离杆的构成由于与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为相同构成(在显影单元104的长度方向大体左右对称),故而省略说明。
[相对感光鼓的显影加压以及显影分离]
(加压机构)
图58(a)是示出显影单元104所具备的显影辊117与感光鼓101 抵接的状态的侧面图。另外,图58(b)是图58(a)的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周边的详细图。需要说明的是,出于说明目的,除了显影单元104和感光体鼓101、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160以外均未图示。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通过使在表面承载了调色剂T的显影辊 117与感光鼓101直接接触而对感光鼓10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所谓接触显影方式。
接着,对以规定的接触压力使显影辊117与感光鼓101压接的机构进行说明。如前述那样,显影单元104以被固定支撑于鼓框体114 (图50等)的轴124为中心,相对于感光体鼓单元113(图50等)转动自如地结合。因此,显影单元104处于在成像装置主体200内能够朝箭头N106以及箭头N107方向摆动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如图58(a)以及图58(b)所示那样,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160的第二抵接面160b与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的第一抵接面130a抵接。由此,成为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抵抗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132的施力地朝图58(b)的箭头N102方向旋转了的状态。并且,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的第三抵接面130c压缩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 132,从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132接受施力F110a。其结果,在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上作用有箭头N101方向的力矩M10。此时,由于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160的第二抵接面160b与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 的第一抵接面130a抵接,所以,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的第一抵接面 130a从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160的第二抵接面160b接受力F111,使得与力矩M10平衡的力矩作用于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因此,在显影单元104上作用有力F111的外力。
另外,如前述那样,显影单元104由加压弹簧(拉伸弹簧)125 施力,朝箭头N112方向被施力(参照图50)。因此,在显影单元104 上在箭头N112方向作用有力F112的外力。由此,在处理盒107单体中,显影单元4成为以轴124为中心旋转而感光体鼓101和显影辊117抵接的状态。
即,如图58(a)所示那样,显影单元104通过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132的力F111和加压弹簧125的力F112(参照图50),接受显影辊117与感光体鼓101接近的方向(箭头N107方向)的力矩M106,使显影辊117能够以规定的压力压接于感光体鼓101。
在此,如前述那样,在选择了将显影单元104和鼓单元113设为分体单元的构成的情况下,不具备加压弹簧125。因此,显影单元104 借助驱动侧加压弹簧132的力F111使显影辊117以规定的压力压接于感光鼓101。
需要说明的是,将感光体鼓101和显影辊117接触而能对感光体鼓10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状态下的显影单元104的位置称为抵接位置。另一方面,将感光体鼓101和显影辊117分离的状态下的显影单元104的位置称为分离位置。显影单元104成为由后述的机构能够选择上述的抵接位置和分离位置的构成。
(分离机构)
使用图59(a)、图59(b)、图60(a)、图60(b)对显影辊117 和感光鼓101从抵接状态起向分离状态转变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59 (a)是对从抵接状态起向分离状态转变时的显影单元104状态进行说明的侧面图。另外,图59(b)是图59(a)的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 周边的详细图。图60(a)是对显影辊117与感光鼓101分离的显影单元104的分离状态进行说明的侧面图。另外,图60(b)是图60(a) 的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周边的详细图。需要说明的是,出于说明目的,除了显影单元104和感光体鼓101、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160以外均未图示。
在此,在如实施例6那样的接触显影方式的情况下,若始终维持如图58(a)、图58(b)所示那样的显影辊117与感光鼓101保持接触的状态,则存在由橡胶制成的显影辊117发生变形的可能性。因此,优选的是,在非显影时,使显影辊117从感光体鼓101分离。也就是,优选的是,获得如图58(a)、图58(b)所示那样显影辊117与感光体鼓101接触的状态以及如图60(a)、图60(b)所示那样显影辊117 从感光鼓101分离的状态。
在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设有向与当显影辊117与感光鼓101 抵接时移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的被分离部130g。被分离部130g 构成为能够与配置于设在成像装置主体200上的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 160的第一抵接面160a卡合。进而,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160构成为接受来自未图示的马达的驱动力,能够向箭头N104、箭头N105方向移动。
接着,对向显影辊117和感光鼓101分离的状态转变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图58(a)、图58(b)所示的显影辊117与感光鼓101的抵接状态下,被分离部130g的第二抵接面130b和被分离面160a以具有距离δ101的间隙的状态分离。
另一方面,图59(b)示出了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160朝箭头N105 方向移动了距离δ102的状态,是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的第一抵接面130a与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160的第二抵接面160b分离的状态。此时,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接受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132的施力F110a,以被支撑部130d为中心朝箭头N101方向旋转,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的限制抵接部130e与驱动侧轴承部件131的限制部131b 抵接。由此,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的姿势被唯一地确定。
图60(b)示出了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160朝箭头N105方向移动了距离δ103的状态。通过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160朝箭头N105方向移动,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的被分离面130g与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 160的第一抵接面160a抵接。此时,如图60(b)所示那样,由于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0的限制抵接部130e与驱动侧轴承部件131的限制部131b抵接,所以使显影单元104朝箭头N106方向移动。在此,显影单元104在箭头N106以及箭头N107方向能摆动地被支撑于鼓单元 113(未图示)。因而,通过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160向箭头N105方向移动,显影单元104朝箭头N106方向摆动。此时,显影辊107和感光鼓101成为相互隔开距离δ104的间隙地分离的状态。
<实施例7>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所涉及的盒以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使用附图进行说明。以下,作为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举例列举激光打印机,作为盒举例列举激光打印机所使用的处理盒地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所谓处理盒的长度方向,是指与相对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主体装拆处理盒的方向实质上正交的方向,是与电子照相感光体鼓的旋转轴线平行且与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在长度方向,将电子照相感光鼓从成像装置主体接受旋转力的一侧设为驱动侧,将其相反侧设为非驱动侧。
另外,说明中的附图标记是为了参照附图而使用的,并不限定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7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6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1)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构成和成像处理的说明
图61是实施例7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成像装置主体A (以下记载为装置主体A)以及处理盒(以下记载为盒B)的剖视图。
图62是盒B的剖视图。
在此,所谓装置主体A,是指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构成之中除了盒B以外的部分。
使用图61对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构成进行说明。
图61所示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是盒B相对装置主体A能够装拆的利用电子照相技术的激光打印机。安装于装置主体A的盒B位于曝光装置211(激光扫描单元)的下侧。
另外,在盒B的下侧,配置有收容构成成像对象的记录介质(以下记载为片材P)的片材托盘201。
进而,在装置主体A,沿着片材P的搬送方向D,依次配置有拾取辊202a、供送辊对202b、搬送辊对202c、转印引导件203、转印辊 204、搬送引导件205、定影装置206、排出辊对207、排出托盘208 等。需要说明的是,定影装置206由加热辊206a以及加压辊206b构成。
接着,使用图61、图62对成像处理的概略进行说明。
基于打印开始信号,旋转体即电子照相感光体鼓209(以下记载为鼓209),朝箭头R1方向以规定的圆周速度(处理速度)被驱动旋转。
被施加了偏压的带电辊210与鼓209的外周面接触,使鼓209的外周面均匀带电。
曝光装置211输出与图像信息对应的激光L。该激光L经过盒B 的上面的曝光窗部212,对鼓209的外周面进行扫描曝光。
由此,在鼓209的外周面,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像。
另一方面,如图62所示那样,在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单元213 中,调色剂室214内的显影剂(以下称为“调色剂T”)通过搬送部件 215的旋转而被搅拌、搬送,向调色剂供给室216被送出。
调色剂T在磁力辊217(固定磁铁)的磁力的作用下被承载于显影辊218的表面。
朝箭头R2方向旋转的显影辊218的周面所承载的调色剂T,由显影刮板219摩擦带电同时限制层厚。
该调色剂T根据静电潜像而向鼓209转移,作为调色剂像被可视图像化。即,鼓承载调色剂(调色剂像),朝箭头R1方向旋转。
另外,如图61所示那样,对应于激光L的输出定时,由拾取辊 202a、供送辊对202b、搬送辊对202c,将收纳在装置主体A的下部的片材P从片材托盘201供送。
并且,该片材P经由转印引导件203,向鼓209与转印辊204之间的转印位置被供给。在该转印位置中,调色剂像从鼓209被转印到片材P。
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片材P从鼓209分离,沿着搬送引导件205向定影装置206被搬送。并且,片材P通过构成定影装置206的加热辊 206a与加压辊206b的辊隙部。
通过在该辊隙部进行加压、加热定影处理,调色剂像被定影到片材P上。经受过调色剂像的定影处理的片材P被搬送直至排出辊对 207,向排出托盘208被排出。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示出的是没有设置用于将未转印而残留于鼓209的转印残留显影剂T2(未图示)从鼓209的表面除去的清洁部件的、所谓无清洁部件系统的例子。详细内容在后叙述。
(2)盒B的构成说明
接着,使用图62、图63对盒B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
图63是将盒B分解了的立体图。
盒B通过将鼓单元220和显影单元213合体而构成。
鼓单元220由清洁框体223、鼓209、带电辊210等构成。
在此,在鼓209的驱动侧端部,设有驱动侧凸缘234。并且,驱动侧凸缘234经由轴承部件228,被支撑于清洁框体223,鼓209能够以作为鼓轴线的旋转轴线L1(以下记载为轴线L1)为中心进行旋转。
另一方面,显影单元213由调色剂收纳容器222、盖224、第1 侧方部件225L、第2侧方部件225R、显影刮板219、显影辊218、磁力辊217、搬送部件215、调色剂T、施力部件226等构成。
通过由结合部件227将这些鼓单元220和显影单元213相互能转动地结合,从而构成盒B。
具体来讲,在形成于显影单元213的长度方向(显影辊218的轴线方向)两端的调色剂收纳容器222的臂部222aL、222aR的末端,设有与显影辊218平行的转动孔222bL、222bR。
另外,在清洁框体223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别形成有用于将结合部件227嵌入的嵌入孔223a。
并且,使臂部222aL、222aR与清洁框体223的规定的位置一致,将结合部件227插入到转动孔222bL、222bR和嵌入孔223a中,从而鼓单元220和显影单元213能够以结合部件227为中心转动地结合。
此时,安装于臂部222aL、222aR的根部的施力部件226与清洁框体223抵碰,以结合部件227为转动中心,显影单元213朝鼓单元 220被施力。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通过使在表面承载了调色剂T的显影辊 218与鼓209直接接触来对鼓209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所谓接触显影方式。
将鼓209和显影辊218接触而能对鼓209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状态时的盒B的位置称为抵接位置。另一方面,将鼓209和显影辊 218分离的状态时的盒B的位置称为分离位置。盒B构成为能够由后述的机构来选择抵接位置和分离位置。
(3)无清洁部件系统的构成说明
接着,以下,对本例中的无清洁部件系统进行说明。
鼓209如图62所示那样,朝箭头R1方向被驱动旋转。从鼓209 的旋转方向R1观看时,在带电辊210和鼓209的抵接部即带电辊隙部210a的上游侧,存在空隙部(上游空隙部210b)。在转印工序后残留于鼓209的表面的转印残留显影剂T2(未图示),通过该上游空隙部210b的放电而带电成与鼓209同样的负极性。此时,鼓209表面被带电成-700V。带电成负极性后的转印残留显影剂T2,在带电辊隙部 210a因电位差的关系(鼓209表面电位=-700V、带电辊11电位= -1300V)而不附着于带电辊11地通过。
通过了带电辊隙部210a的转印残留显影剂T2到达激光照射位置
C。转印残留显影剂T2由于没有遮蔽曝光装置211的激光L的程度那样多,所以不影响在鼓209上制作静电潜像的工序。经过激光照射位置C且处于非曝光部(未受到激光照射的鼓209的表面)的转印残留显影剂T2,在显影辊218和鼓209的抵接部即显影辊隙部218k中,利用静电被回收到显影辊218上。另一方面,曝光部(受到激光照射的鼓209的表面)的转印残留显影剂T2,未被静电回收而是继续存在于鼓209上。但是,有时一部分的转印残留显影剂T2会因显影辊218 和鼓209的周速差造成的物理上的力被回收。
这样未被转印到纸上而残留于感光体鼓209上的转印残留显影剂 T2,大体被回收到调色剂室214。被回收到调色剂室214的转印残留显影剂T2,与残留在调色剂室214内的调色剂T混合进行使用。
(4)盒B的装拆的说明
接着,使用图64(a)、图64(b)对盒B相对装置主体A的装拆进行说明。图64(a)是对相对装置主体A装拆盒B的情形进行说明的立体图,示出了开闭门230被打开、盒托盘231从装置主体A被拉出的状态。在装置主体A设有开闭门230和盒托盘231。开闭门230 能够转动地安装于装置主体A,盒托盘231能够拉出地被安装于装置主体A。盒B构成为经由盒托盘231相对装置主体A能够装拆。
另外,图64(b)是装置主体A的立体图,未图示开闭门230、盒托盘231以及盒B。在装置主体A的内部具备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 233,能够旋转地支撑于装置主体A。详细内容在后叙述,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与驱动侧凸缘234卡合,向驱动侧凸缘234传递旋转力。
在此,以经由能够拉出的盒托盘231的构成来说明盒B的装拆方法,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未设置盒托盘231、在装置主体A 的内部设置装拆路径(未图示)而能将盒B直接安装于装置主体A的构成。
进而,关于盒B,对鼓单元220和显影单元213合体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鼓单元220和显影单元213能分别相对装置主体A装拆的构成。另外,为了对盒B补给调色剂T,也可以是能相对盒B连接在内部包含调色剂T的调色剂单元(未图示) 的构成。
(5)关于盒B与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的卡合
接着,对设在鼓209的驱动侧端部的作为驱动传递部件的驱动侧凸缘234的形状以及从装置主体A侧传递旋转力的构成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65是鼓209、驱动侧凸缘234以及设在装置主体A的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的立体图。在驱动侧凸缘234的长度方向外侧设有多个斜面,该多个斜面形成为通过与设于装置主体A的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卡合而从装置主体A直接接受驱动力的形状。具体来讲,从长度方向内侧朝外侧方向依次设有第1倾斜面234b、第2倾斜面234c (参照图66(a)、图66(b)、图66(c)、图67)。如图65所示那样,第1倾斜面234b和第2倾斜面234c分别各设有18个,形成齿数为9 个的类似于锥齿齿轮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合计齿数虽为9个,但个数并不限定于此。由这些第1倾斜面234b和第2 倾斜面234c形成的9个齿轮齿面以旋转轴线L1为中心配置在同一半径位置上。
另外,在驱动侧凸缘234的中心,设有孔234d。另外,该孔234d 也同样设置成与旋转轴线L1同轴。
在此,驱动侧凸缘234从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围绕旋转轴线 L1,接受正旋转XL1方向的旋转驱动力,达成前述的成像处理。另外,将与正旋转XL1方向相反的方向称为反旋转XL2方向。
在形成于驱动侧凸缘234的第1倾斜面234b和第2倾斜面234c 的交界处的作为交界部的棱线234r之中,与正旋转XL1方向相向的 9个棱线234p(n),即234p(1)~234p(9),当与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抵接时,能够相对于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相对地接受正旋转XL1方向的力。
图66(a)、图66(b)、图66(c)是以包含旋转轴线L1的平面切断驱动侧凸缘234、鼓209以及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的剖视图。如图66(a)、图66(b)、图66(c)所示那样,驱动侧凸缘234的第 1倾斜面234b和第2倾斜面234c相对于旋转轴线L1分别具有不同的角度。具体来讲,第1倾斜面234b相对于旋转轴线L1的角度θ1为“0°<角度θ1”的关系,另外,第2倾斜面234c相对于旋转轴线L1 的角度θ2为“角度θ1<角度θ2”的关系。
接着,使用图65、图66(a)、图66(b)、图66(c)对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的详细形状进行说明。如图65所示那样,在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设有由多个第3倾斜面233b形成的凹形状。
在图65中,设有18个第3倾斜面233b,形成合计齿数为9个的类似于内齿锥齿齿轮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合计齿数虽为9个,但个数并不限定于此。由这些第3倾斜面233b形成的9 个齿轮齿面,以旋转轴线L1为中心配置在同一半径位置上。这些配置与由设于前述的驱动侧凸缘234的第1倾斜面234b和第2倾斜面 234c形成的9个锥齿齿轮相对应。
另外,在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的中心,设有凸轴233d。该凸轴233d也设置成与旋转轴线L1同轴。该凸轴233d构成为在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与驱动侧凸缘234卡合时被驱动侧凸缘234的孔 234d引导。有关卡合的动作的详细内容在后叙述。
在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的第3倾斜面233b之中,面向正旋转 XL1方向的9个面233p(n),即面233p(1)~面233p(9),当与驱动侧凸缘234抵接时,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34相对地接受反旋转XL2 方向的力。这是为了由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使驱动侧凸缘234朝正旋转XL1方向旋转而从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向驱动侧凸缘234 传递驱动力时的反作用力。需要说明的是,将第3倾斜面233b之中面向反旋转XL2方向的9个面设为面233q(n),即面233q(1)~面 233q(9)。
接着,对驱动侧凸缘234与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的卡合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66(a)、图66(b)、图66(c)所示那样,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的第3倾斜面233b相对于旋转轴线L1具有角度。具体来讲,第3倾斜面233b相对于旋转轴线L1的角度θ3为“角度θ1<角度θ 3<角度θ2”的关系。
图66(a)示出了驱动侧凸缘234与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卡合前的状态。图66(b)示出了从图66(a)所示的状态起两者在旋转轴线L1方向接近了的状态。是驱动侧凸缘234的孔234d与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的凸轴233d开始卡合的状态。形成凸轴233d被孔234d 引导的构成。另外,图66(b)示出了从图66(a)的状态起驱动侧凸缘234与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进一步近接的状态。此时,驱动侧凸缘234的第1倾斜面234b、第2倾斜面234c不与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的第3倾斜面233b接触。
图66(c)示出了从图66(b)所示的状态起两者进一步在旋转轴线L1方向接近了的状态。在此,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通过相比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设在旋转轴线L1方向外侧(长度方向外侧 (图的左侧))的施力部件(未图示),在图中箭头F方向接受施力。由此,驱动侧凸缘234与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成为相互在旋转轴线L1方向,即长度方向触碰的构成。具体来讲,构成为,通过驱动侧凸缘234的棱线234r与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的第3倾斜面233b 接触,两者在长度方向触碰。另外,驱动侧凸缘234的孔234d和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的凸轴233d形成相互具有游隙地嵌合的尺寸关系。另外,孔234d和凸轴233d不是相对于旋转轴线L1方向触碰的构成。
图67是在图66(c)中以经过驱动侧凸缘234的棱线234r的平面A3切断时的剖视图。在该剖面中,表示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 的第3倾斜面233q(n)的法线233m(参照图65)的要素是箭头233s (n),表示第3倾斜面233p(n)的法线233n(参照图65)的要素是箭头233k(n),都构成为不经过旋转轴线L1。图67示出了驱动侧凸缘234的9个齿轮齿面与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的9个齿轮齿面接触的状态。更具体地进行说明,驱动侧凸缘234的棱线234p(n)与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的面233p(n)接触,另外,通过形成驱动侧凸缘234的棱线234q(n)与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的面233q(n) 接触的状态,驱动侧凸缘234与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形成两者的定位结束的构成。
根据以上的构成,驱动侧凸缘234与主体侧驱动传递部件233构成为,围绕旋转轴线L1两者在正反的两方向抵接,以带有游隙的状态相对定位。
(6)抵接分离构成的说明
图68(a)是示出盒B所具备的显影辊218与鼓209抵接的状态的侧面图。另外,图68(c)是图68(a)的驱动侧抵接分离杆235 周边的详细图,出于说明目的而未显示第2侧方部件225R。
图68(b)是对显影辊218和鼓209分离的盒B的分离状态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另外,图68(d)是图68(b)的驱动侧抵接分离杆 235周边的详细图,出于说明目的而未显示第2侧方部件225R。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以驱动侧为例进行说明,但非驱动侧也是同样的构成。
如图68(c)所示那样,通过驱动侧抵接分离杆235的被支撑部 235d的孔与调色剂收纳容器222的支撑部222c的凸起的嵌合,驱动侧抵接分离杆235以支撑部222c的凸起为中心能够旋转(箭头N1方向)地被支撑于调色剂收纳容器222。另外,在实施例7中,调色剂收纳容器222的支撑部222c与显影辊218的旋转轴L2(未图示)平行。即,驱动侧抵接分离杆235在与显影辊218的旋转轴L2正交的平面上能够转动。
进而,驱动侧抵接分离杆235在第三抵接面235c与压缩弹簧即作为第一弹性部的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236的一端236d抵接。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236的另一端236e与驱动侧显影轴承部件237的抵接面 237d抵接。其结果,驱动侧抵接分离杆235在第三抵接面235c从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236朝箭头N2方向接受力。并且,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236对驱动侧抵接分离杆235的第一抵接面235a朝从显影辊218离开的方向(N2)施力。在盒B单体的状态下,如图68(d)所示那样,驱动侧限制抵接部235e与设在显影轴承部件237的限制部 237b抵接。
另外,在装置主体A,设有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238。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238以能朝箭头N3方向以及箭头N4方向移动的状态,被支撑于设在装置主体A上的底板(未图示)。
《加压动作的说明》
接着,对使显影辊218和鼓209以规定的接触压力压接的机构进行说明。
如前述那样,通过将结合部件227分别插入转动孔222bL及嵌入孔(未图示)和转动孔222bR及嵌入孔223a,鼓单元220和显影单元 213以结合部件227为中心能转动地结合。在装置主体A设置了盒B 的状态下,鼓单元220经由盒托盘231被定位在装置主体A上。即,在装置主体A内部,显影单元213以结合部件227中心能够转动。
在该状态下,如图68(a)以及图68(c)所示那样,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238的第二抵接面238b与驱动侧抵接分离杆235的第一抵接面235a抵接。由此,形成驱动侧抵接分离杆235抵抗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236的施力F2地朝图68(c)的箭头N1方向旋转了的状态。并且,驱动侧抵接分离杆235的第三抵接面235c压缩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236,从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236接受施力F2。其结果,在驱动侧抵接分离杆235上作用有箭头N5方向的力矩M5。此时,由于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238的第二抵接面238b与驱动侧抵接分离杆235的第一抵接面235a抵接,所以驱动侧抵接分离杆235的第一抵接面235a从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238的第二抵接面238b接受力F3,使得与力矩 M5平衡的力矩作用于驱动侧抵接分离杆235。因此,在盒B上作用力F3的外力。
另外如前述那样,安装于臂部222aL、222aR的根部的施力部件 226与清洁框体223触碰,以结合部件227为转动中心对显影单元213 朝鼓单元220施力,因而,在盒B上朝箭头N6的方向作用力F6。
即,盒B通过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236的力F3和施力部件226 的力F6,接受显影辊218和鼓209接近的方向(箭头N7方向)的力矩M7,能以规定的压力将显影辊218压接在鼓209上。
《分离动作的说明》
接着,使用图68(b)、图68(d)对向显影辊218和鼓209分离的状态转变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驱动侧抵接分离杆235,设有朝显影辊218方向突出的被分离面235g。被分离面235g构成为能与配置在设于装置主体A的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238上的第一抵接面238a卡合。
图68(d)示出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238朝箭头N4方向移动了距离δ2的状态。此时,驱动侧抵接分离杆235接受驱动侧显影加压弹簧236的施力F2,以被支撑部235d为中心朝箭头N5方向旋转,驱动侧抵接分离杆235的限制抵接部235e和显影轴承部件237的限制部237b抵接。通过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238朝箭头N4方向移动,驱动侧抵接分离杆235的被分离面235g和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238的第一抵接面238a抵接。此时,由于驱动侧抵接分离杆235的限制抵接部 235e和显影轴承部件237的限制部237b抵接,所以使盒B朝箭头N4 方向移动。因而,通过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238朝箭头N4方向移动,如图68(b)所示那样,盒B朝箭头N8方向摆动。此时,显影辊218 和鼓209成为彼此具有距离δ1的间隙的状态。
这样,根据设于装置主体A的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238和非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未图示,与驱动侧装置按压部件238同样的构成) 的位置,根据需要来选择鼓209和显影辊218的抵接状态以及分离状态,即盒B的抵接位置和分离位置。
<实施例8>
以下,参照附图,基于实施例对用于实施该实用新型的方式例示性地详细进行说明。其中,该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及其相对配置等应根据应用实用新型的装置的构成、各种条件而适当变更。即,并不将该实用新型的范围限定成以下的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8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8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参照图69,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8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以下简称为“成像装置”)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图6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8的成像装置400的概略剖视图。在此,所谓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是指采用电子照相成像方式在记录材料(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装置。作为成像装置的例子,包括复印机、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LED打印机等)、传真装置、文字处理机以及它们的复合机(多功能打印机)等。作为记录材料,例如列举记录用纸、塑料片材等。
成像装置400作为多个成像部具有用于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 (M)、青色(C)、黑色(K)的各颜色的图像的第1、第2、第3、第 4成像部S400Y、S400M、S400C、S400K。在本实施例中,第1~第 4成像部的构成以及动作除了所形成的图像的颜色不同这一点之外其余实质上相同。因此,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区别的情况下,省略Y、 M、C、K,总括地进行说明。即,在本实施例中,成像装置400具有 4个作为图像承载体的感光体鼓401(401Y、401M、401C、401K)。感光体鼓401朝图示箭头A400方向旋转,在其周围配置有带电辊402 (402Y、402M、402C、402K)以及扫描单元(曝光装置)403。
在此,带电辊402是使感光体鼓401的表面均匀带电的带电机构。并且,扫描单元403是基于图像信息来照射激光403a(403aY、403aM、 403aC、403aK)而在感光体鼓401上形成静电像(静电潜像)的曝光机构。在感光体鼓401的周围,配置有显影装置(以下为显影单元) 404(404Y、404M、404C、404K)以及作为清洁机构的清洁刮板406 (406Y、406M、406C、406K)。进而,与4个感光体鼓401相向地,配置有用于在记录材料412转印感光体鼓401上的调色剂像的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405。另外,显影单元404作为显影剂使用非磁性单成分显影剂,即调色剂T400(T400Y、T400M、T400C、T400K)。在本实施例中,显影单元404使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辊417 (417Y、417M、417C、417K)相对感光体鼓401接触来进行接触显影。清洁单元413(413Y、413M、413C、413K)具有感光体鼓401、带电辊402以及清洁刮板406。另外,清洁单元413具有用于收容残留在感光体鼓401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除去调色剂)的除去显影剂收容部(以下称为除去调色剂收容部)414a(414aY、414aM、414aC、414aK)。
处理盒407(407Y、407M、407C、407K)是将显影单元404(显影盒)以及清洁单元413(清洁装置)一体地盒化的构成。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成像装置400构成为多个由显影单元404和清洁单元413组成的处理盒407相对装置主体422能够装拆。处理盒407经由盒托盘 433等安装机构,相对成像装置400的装置主体422能够装拆(详细内容在后叙述)。在此,在本实施例中,将构成成像装置400的各要素之中除去构成处理盒407的要素以外的部分称为装置主体422。各颜色用的处理盒407全部具有相互相同的形状。在各颜色用的处理盒407 内,分别收容黄色(T400Y)、品红(T400M)、青色(T400C)、黑色 (T400K)的各颜色的调色剂T400。
中间转印带405与所有的感光体鼓401抵接,朝图示箭头B400 方向旋转。中间转印带405挂设在多个支撑部件(驱动辊461、二次转印相向辊462、从动辊463)上。在中间转印带405的内周面侧,以与各感光体鼓401相向的方式,并列设置有作为一次转印机构的4个一次转印辊408(408Y、408M、408C、408K)。在中间转印带405的外周面侧与二次转印相向辊462相向的位置,配置有作为二次转印机构的二次转印辊409。
[成像处理]
在成像时,首先,感光体鼓401的表面由带电辊402均匀带电。接着,利用从扫描单元403发射的与图像信息对应的激光403a,对带电后的感光体鼓401的表面进行扫描曝光,在感光体鼓401上形成对应于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接着,形成在感光体鼓401上的静电潜像由显影单元404作为调色剂像进行显影。形成在感光体鼓401上的调色剂像通过一次转印辊408的作用被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 405上。
例如,在全彩图像的形成时,上述的处理在第1~第4成像部 S400Y、S400M、S400C、S400K依次进行,在中间转印带405上依次重叠各颜色的调色剂像地进行一次转印。其后,与中间转印带405的移动同步地记录材料412朝二次转印部被搬送。并且,通过经由记录材料412与中间转印带405抵接的二次转印辊409的作用,中间转印带405上的4色调色剂像一并被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412上。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412向作为定影机构的定影装置410被搬送。通过在定影装置410对记录材料412施加热以及压力,在记录材料412 上定影调色剂像。
一次转印工序后残留在感光体鼓401上的一次转印残留调色剂,由清洁刮板406除去,被收纳于除去调色剂收容部414a。另外,二次转印工序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405上的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由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411除去。被除去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除去调色剂) 向成像装置400的除去调色剂箱486被排出。
[处理盒]
参照图70对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成像装置400上安装的处理盒407 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图70是示出处理盒以及装置主体422的一部分的概略剖视图。
如图70所示那样,显影单元404具有对显影单元404内的各种要素进行支撑的显影框体418。在显影单元404,设有承载调色剂(显影剂)并与感光体鼓401接触的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辊417。另外,显影框体418(显影剂收容部)具有显影剂收纳室(以下为调色剂收纳室)418a(收容室)和配设有显影辊417的显影室418b。在显影室 418b,配置有与显影辊417接触的作为显影剂供给部件的调色剂供给辊420和用于限制显影辊417的调色剂层的作为显影剂限制部件的显影刮板421。另外,在显影框体418的调色剂收纳室418a,设有用于对被收容的调色剂T400进行搅拌并向调色剂供给辊420搬送调色剂的搅拌部件423。
如图70所示那样,显影单元404以固定支撑于清洁框体414的嵌合轴424为中心,转动自如地结合在清洁单元413上。另外,显影单元404由加压弹簧(拉伸弹簧)425施力。因而,在处理盒407的成像时,显影单元404以嵌合轴424为中心朝箭头C400方向旋转,感光体鼓401和显影辊417抵接。另外,在显影单元404设有被按压部 418e。在装置主体422设有分离杆452。在非成像时,分离杆452一边按压被按压部418e一边朝箭头L400方向移动,显影单元404以嵌合轴424为中心朝箭头D400方向旋转,感光体鼓401和显影辊417 分离。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显影单元404相对清洁单元413能够旋转,但不限于此,例如在显影单元404滑动的构成或是清洁单元413 移动但显影单元404不移动的构成中也能应用本实用新型。
[清洁单元]
接着,参照图70对清洁单元413进行说明。清洁单元413具有对清洁单元413内的各种要素进行支撑的作为框体的清洁框体414。在清洁框体414,经由轴承部件能够旋转地安装(支撑)有感光体鼓401。感光体鼓401经由驱动传递部从装置主体422传递驱动力,朝箭头A400方向旋转。进而,在清洁框体414,能够旋转地安装有带电辊402。另外,清洁刮板406一体地形成有用于将一次转印后残留于感光体鼓 401的表面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除去调色剂)除去的弹性部件406a和用于对弹性部件进行支撑的支撑部件406b。由清洁刮板406从感光体鼓401的表面被除去的作为除去物的除去调色剂,在由清洁刮板406 和清洁框体414形成的空间中沿重力方向(铅直方向)落下,被收容于除去调色剂收容部414a内。
[驱动传递部的构成]
接着,使用图71(a)、图71(b)、图72(a)、图72(b)、图72 (c)、图72(d)对驱动传递部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71(a)、图71 (b)所示那样,在感光体鼓401的端部401a,固定有鼓凸缘426。鼓凸缘426的外周部426e能够旋转地由固定在清洁框体414上的鼓轴承 429的轴承部429a支撑。鼓凸缘426呈圆筒状,在其内部侧面(内周面)426b设有一对槽部426c。一对槽部426c在内部侧面426b上与感光体鼓401的轴线方向平行地延伸。另一方面,连接器部件427具有球部427a,在其表面设有一对凸起427f。球部427a由鼓凸缘426的内部侧面426b、孔426a的缘部426d以及盖部件428的支撑面428a 能够滑动地支撑。因而,连接器部件427在鼓凸缘426的内部以球部 427a为中心能够摆动地被保持。另一方面,在鼓轴承429设有凸起429b。凸起429b被插通于杆430的孔部430a,以孔部430a为中心,能够转动地支撑杆430。图72(b)、图72(d)分别是以图71(b)的线X400 切断图72(a)、图72(c)并从箭头X401方向观看的剖视图。如图 72(a)、图72(b)所示那样,杆430通过座面430c与安装于鼓轴承 429的凸起429b的弹簧431的抵接部431a抵接,朝箭头E400方向被施力。并且,杆430的引导部430b与连接器部件427的头部427b抵接,以施力F401对连接器部件427朝图示的箭头的方向施力。同时,通过弹簧431的引导部431b与连接器部件427的头部427b抵接,以施力F402对连接器部件427朝图示的箭头的方向施力。其结果,通过杆430的施力F401和弹簧431的施力F402的合力F403,连接器部件427获得外周部427d与鼓轴承429的肋429c以及肋429d接触的第一倾斜姿势。
在此,若使杆430朝箭头G400方向转动,则如图72(c)、图72 (d)所示那样,杆430的引导部430b从连接器部件427的头部427b 分离。因而,连接器部件427通过以弹簧431的施力F404朝图示的箭头的方向施力,获得外周部427d与鼓轴承429的肋429d以及肋429e 抵接的第二倾斜姿势。
[处理盒的装拆]
接着,使用图73(a)、图73(b)、图74(a)、图74(b)、图74 (c)、图74(d)、图74(e)、图74(f)、图74(g)、图74(h)对处理盒407的装拆进行说明。如图73(a)所示那样,打开装置主体422 的门451,将处理盒407收纳于盒托盘433。盒托盘433能够相对装置主体422朝箭头H400方向移动。此时,如图73(b)所示那样,感光体鼓401和中间转印带405不抵接,具有间隙K400。图74(a)、图74(b)、图74(c)、图74(d)、图74(e)、图74(f)、图74(g)、图74(h)示出将处理盒407插入装置主体422的过程。图74(b)、图74(d)、图74(f)、图74(h)分别是从箭头H401方向观看图74 (a)、图74(c)、图74(e)、图74(g)的侧面图。如图74(a)、图 74(b)所示那样,在杆430的被引导部430d与设于装置主体422的杆引导件453抵接之前,连接器部件427获得第一倾斜姿势(参照图 72(a)、图72(b))。此时,如图74(b)所示那样,设于装置主体 422的驱动轴434的中心和设于连接器部件427的圆锥部427e的中心成为相互错开的状态。在此,若处理盒朝箭头H400方向移动,则如图74(c)所示那样,杆430的被引导部430d与设在装置主体422的杆引导件453抵接。其结果,如图74(d)所示那样,杆430朝箭头 G400方向旋转。由此,连接器部件427从第一倾斜姿势转变为第二倾斜姿势(参照图72(c)、图72(d))。此时,以驱动轴434的中心和连接器部件427的圆锥部427e的中心大体一致的方式,设定第二倾斜姿势下的连接器部件427的姿势。若保持该状态地将处理盒407朝箭头H400方向插入直至最终位置,则如图74(e)、图74(f)所示那样,驱动轴434与连接器部件427的圆锥部427e接触。接着,若关闭装置主体422的门451,则与该动作连动地,处理盒407与盒托盘433、杆引导件453一起朝箭头M400方向移动。其结果,如图74(g)、图74 (h)所示那样,感光体鼓401移动直至与设于装置主体422的驱动轴 434同轴的位置,感光体鼓401与中间转印带405抵接。
[单色打印模式]
接着,使用图75(a)、图75(b)、图76(a)、图76(b)、图76 (c)对单色打印模式下的处理盒407的姿势以及从单色打印模式向全彩打印模式转变时的处理盒407的动作进行说明。图75(a)示出全彩打印模式,图75(b)示出单色打印模式下的处理盒407的配置,图76(a)、图76(b)、图76(c)示出从单色打印模式向全彩打印模式转变的过程。在单色打印模式时,为了抑制打印未使用的颜色的处理盒407的消耗,优选的是,不对它们传递驱动力,且使感光体鼓401 与中间转印带405分离。因而,可考虑以下构成:如图75(a)、图75 (b)所示那样,以4个处理盒407之中的黑色盒407K的感光体鼓401K 的中心401bK为中心,使盒托盘433整体朝箭头N400方向旋转(图 75(a)→图75(b))。通过获得该姿势,能够仅使黑色盒407K与中间转印带405抵接,且从装置主体422传递驱动力。此时,如图76(a) 所示那样,在黄色盒407Y、品红盒407M、青色盒407C中,杆430 的被引导部430d从设于装置主体422的杆引导件453分离。并且,杆 430获得第一倾斜姿势(参照图72(a)、图72(b))。
为了从单色打印模式向全彩打印模式转变,以黑色盒407K的感光体鼓407K的中心401bK为中心使盒托盘433整体朝箭头P400方向旋转(图75(b)→图75(a))。此时,在黄色盒407Y、品红盒407M、青色盒407C中,以连接器部件427的圆锥部427e的中心所经过的轨迹Q400通过驱动轴434的大致中心的方式,设定第一倾斜姿势下的连接器部件427的姿势。若保持该状态使处理盒407朝箭头P400方向旋转,则如图76(b)所示那样,驱动轴434与连接器部件427的圆锥部427e接触。并且,最终如图76(c)所示那样,感光体鼓401 移动直至与驱动轴434同轴的位置,感光体鼓401与中间转印带405 抵接(参照图74(g)、图74(h))。
在本实施例中对以黑色盒407K为中心旋转的黑色单色模式进行了说明,但不用必须限定为该构成。例如,也可以通过以黄色盒407Y 为中心旋转来形成黄色单色模式。另外,也可以通过变更处理盒407 的各颜色的排列来选择任意的单色模式。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盒托盘433将4个盒同时安装到装置主体422,但不用必须这样。例如,可以将各个处理盒407独立地安装于装置主体422。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处理盒407配置在中间转印带405之下,但不用必须将本实用新型的应用限定成这样的装置构成。例如,也能够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在中间转印带405之上配置处理盒407的装置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产生对连接器部件的施力F401以及施力F402而使用了一个弹簧431,但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多个弹簧来产生各个施力。
<实施例9>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图77 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9的成像装置1的纵剖面模式图。图78(a) 是图77的成像装置1的处理盒B部分的放大图。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9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9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该成像装置1是构成为处理盒(以下记为盒)B相对成像装置主体(以下记为装置主体)A能够拆卸的、利用电子照相技术的激光打印机(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即,能够将从个人电脑、图像阅读器、传真等的外部主机装置(未图示)输入到控制部(未图示)的与电气的图像信息对应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P而打印出来。
记录介质P是由成像装置1形成调色剂像的片材状的部件,例如包括定型或不定型的普通纸、厚纸、薄纸、封筒、明信片、封帖、树脂片材、OHP片材、光泽纸等。
在此,在以下说明中,将作为图像承载体的电子照相感光体鼓(感光体鼓:以下记为鼓)62的旋转轴线方向设为长度方向。另外,在长度方向,将从装置主体A由鼓62接受驱动力的一侧(后述的图79(b) 中的驱动力接受部63a侧)设为驱动侧,将其相反侧设为非驱动侧。
另外,将相对装置主体A拉出推入盒B的一侧(图77中的开闭部件13侧)设为装置主体正面,将其相反侧设为装置主体背面。另外,将设置状态下的装置主体A的上方(记录介质堆积面11侧)设为装置主体上部,将其相反侧设为装置主体下部。
[成像装置整体的构成]
图77的成像装置1形成为当将盒B安装到装置主体A的内部的正规位置(安装位置:安装结束位置)X时在盒B的上侧配置曝光装置(激光扫描单元)3这样的配置构成。另外,在盒B的下侧配置有收容成为成像对象的记录介质(以下记载为片材)P的片材托盘4。
进而,在装置主体A,沿着片材P的搬送方向D,依次配置有拾取辊5a、供送辊对5b、搬送辊对5c、对齐辊对5d、转印引导件6、转印辊7。进而,依次配置有搬送引导件8、定影装置9、排出辊对10、排出托盘11等。定影装置9由加热辊9a以及加压辊9b构成。
[成像处理]
接着,对成像处理的概略进行说明。基于打印开始信号,鼓62 朝箭头R方向以规定的圆周速度(处理速度)被驱动旋转。被施加了偏压的带电辊66与鼓62的外周面接触,使鼓62的外周面均匀带电。曝光装置3输出与图像信息对应的激光L。该激光L经过盒B的上面的曝光窗部74,对鼓62的外周面进行扫描曝光。由此,在鼓62的外周面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像。
另一方面,如图78(a)所示那样,在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单元 20中,调色剂室29内的调色剂t通过搬送部件43的旋转而被搅拌、搬送,经过调色剂室29与调色剂供给室28的连通开口部23a向调色剂供给室28被送出。调色剂t通过磁力辊34(固定磁铁)的磁力,被承载到显影辊32的表面上。调色剂t通过显影刮板(显影剂限制部件)42,一边摩擦带电一边限制显影辊32的周面上的层厚。该调色剂 t根据静电潜像向鼓62被转移,作为调色剂像(显影剂像)被可视图像化。
另外,如图77所示那样,对应于曝光装置3的激光L的输出定时,被收容在装置主体A的下部的片材托盘4的片材P由拾取辊5a 和供送辊对5b一张张地分离供送。并且,该片材P经由搬送辊对5c、对齐辊对5d、转印引导件6,向鼓62与转印辊7之间的转印位置7a 被供给。在该转印位置7a,调色剂像从鼓62向片材P依次被转印。
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片材P从鼓62分离而沿着搬送引导件8向定影装置9被搬送。并且,片材P经过构成定影装置9的加热辊9a与加压辊9b的压接部即定影辊隙部9c。在该定影辊隙部9c进行加压、加热定影处理,调色剂像被定影到片材P上。接受了调色剂像的定影处理的片材P被搬送至排出辊对10,向装置主体A的上方的记录介质堆积面即排出托盘11被排出。
另一方面,转印后的鼓62如图78(a)所示那样,由清洁刮板77 将外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除去,再次被用于成像处理。从鼓62被除去了的调色剂贮藏在感光体单元(以下记为清洁单元)60的废调色剂室 71b中。
本实施例的盒B是将鼓62以及对鼓62作用的作为处理机构的带电辊66、显影辊32、清洁刮板77一并地相对装置主体A能够拆卸地安装的一体型处理盒。
盒B具有以轴部79a为中心能够开闭的鼓保护部件79。当盒B 从装置主体A被拆卸时,如图78(b)所示那样,鼓保护部件79位于将鼓62的外部露出面62a隐蔽的闭锁位置。并且,如图77、图78(a) 所示那样,当盒B被安装到装置主体A的内部的正规的安装位置X 上的状态时,鼓保护部件79位于盒B的安装方向下游侧的开放位置,鼓62的外部露出面62a露出。
图78(b)是未使用的新品状态的盒B的横剖视图。在该状态时,调色剂室29与调色剂供给室28的连通开口部23a由调色剂密封部件 45闭锁,调色剂室29与调色剂供给室28被分隔开。由此,阻止了从调色剂室29向调色剂供给室28的移动。在盒B的使用时,调色剂密封部件45被开封除去。
[处理盒整体的构成]
接着,使用图78(a)、图78(b)、图80对盒B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盒B将清洁单元(感光体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合体地构成。图80是构成盒B的清洁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78(b)所示那样,清洁单元60由清洁框体71、鼓62、带电辊66以及清洁刮板77等构成。另一方面,显影单元20具备底部件 22、显影容器23、显影刮板42、显影辊32、磁力辊34、搬送部件43、调色剂t等。进而,如图80所示那样,显影单元20具备第1侧方部件26L、第2侧方部件26R、施力部件46等。
通过将这些清洁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由结合部件75相互能转动地结合,构成盒B。更具体来讲,在显影单元20的长度方向(显影辊 32的轴线方向)两端部配设有第1侧方部件26L以及第2侧方部件 26R。在该第1侧方部件26L以及第2侧方部件26R分别形成有臂部26aL、26aR。并且,在这些臂部26aL、26aR的末端部,设有与显影辊32平行的转动孔26bL、26bR。
另外,在清洁框体71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形成有用于将结合部件 75嵌入的嵌入孔71a(非驱动侧未图示)。并且,使臂部26aL、26aR 与清洁框体71的规定的位置一致,将结合部件75插入到转动孔26bL、 26bR和嵌入孔71a。由此,清洁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以结合部件75 为中心能转动地结合。
此时,安装于臂部26aL、26aR的根部的施力部件46与清洁框体 71触碰,将以结合部件75为转动中心产生显影辊32被鼓62按压的方向的相对转动力这样的施力赋予给清洁框体71。由此,显影辊32 朝鼓62的方向被可靠地按压。并且,通过安装于显影辊32的两端部的间隔保持部件38(图82中后述),显影辊32距鼓62具有规定的间隔地被保持。
[清洁单元的构成]
接着,使用图78(a)、图78(b)、图81对清洁单元60的更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图81是对清洁单元60的构成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清洁刮板77由以板金形成的支撑部件77a和以尿烷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的弹性部件77b构成。通过将支撑部件77a的两端相对清洁框体71 由小螺钉91固定,清洁刮板77相对于清洁框体71配置在规定的位置。弹性部件77b与鼓62抵接,从鼓62的外周面上将残留调色剂除去。被除去了的残留调色剂贮藏在清洁单元60的废调色剂室71b(图78 (a)、图78(b))。
图78(a)、图78(b)所示的第1密封部件82、图81所示的第2 密封部件83、第3密封部件84以及第4密封部件85设置在清洁框体 71的规定的位置上。如图78(a)、图78(b)所示那样,第1密封部件82跨长度方向设置,防止废调色剂从清洁刮板77的支撑部件77a 与清洁框体71之间漏出。如图81所示那样,第2密封部件83防止废调色剂从清洁刮板77的弹性部件77b的长度方向两端漏出。
第3密封部件84防止废调色剂从清洁刮板77的弹性部件77b的长度方向两端漏出,同时擦拭掉鼓62上的调色剂等附着物。第4密封部件85跨长度方向与鼓62相接地设置,相对于清洁刮板77防止废调色剂从鼓62的旋转方向上游侧漏出。
电极部件81、施力部件68、带电辊轴承67L、67R被安装于清洁框体71。带电辊66的轴部66a嵌入带电辊轴承67L、67R。带电辊 66由施力部件68相对于鼓62施力,并且由带电辊轴承67L、67R能够旋转地支撑。并且,伴随于鼓62的旋转进行从动旋转。
电极部件81、施力部件68、带电辊轴承67L、轴部66a具有导电性。电极部件81在盒B安装于装置主体A的状态下,与装置主体A 的供电部(未图示)接触。将它们作为供电路径,对带电辊66供电。
鼓62与非驱动侧凸缘64、驱动侧凸缘63一体地结合,成为电子照相感光体鼓单元(以下记载为鼓单元61)。对于该结合方法,使用铆接、粘接、熔融等。在非驱动侧凸缘64,结合有接地接点等(未图示)。另外,在驱动侧凸缘63,具有从装置主体A接受驱动力的驱动力接受部63a和对显影辊32传递驱动的凸缘齿轮部63b。
轴承部件76由小螺钉90一体地固定在清洁框体71的驱动侧,鼓轴78被压入固定在清洁框体71的非驱动侧。并且,轴承部件76与驱动侧凸缘63嵌合,鼓轴78与非驱动侧凸缘64的孔64a嵌合。由此,鼓单元61能够旋转地被支撑在清洁框体71。
鼓保护部件79以能够实现鼓62的保护(遮光)以及露出的方式能够转动地被支撑在清洁框体71。施力部件80安装于鼓保护部件79 的驱动侧的轴部79aR,对鼓保护部件79朝保护鼓62的方向施力。鼓保护部件79的非驱动侧的轴部79aL和驱动侧的轴部79aR与清洁框体71的轴承部71cL、71cR嵌合。
[显影单元的构成]
接着,使用图78(a)、图78(b)、图82对显影单元20的更详细的构成进行说明。图82是对显影单元20的构成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如图82所示那样,由显影容器23和底部件22构成的显影框体 16(图82)形成收纳调色剂t的调色剂室29、调色剂供给室28。底部件22以及显影容器23通过熔融等手段而一体地结合。
如图78(a)、图78(b)所示那样,搬送部件43在非驱动侧由显影容器23支撑,如图82所示那样,在驱动侧由安装于显影容器23 的搬送齿轮50支撑。由此,如图78(a)、图78(b)所示那样,搬送部件43在调色剂室29内跟随搬送齿轮50进行旋转。
如图82所示那样,调色剂密封部件45热熔融于显影容器23,在未使用新品状态的盒B中,如图78(b)所示那样,将调色剂室29 与调色剂供给室28的连通开口部23a密封并分隔。由此,在盒B的输送中防止调色剂t从调色剂室29漏出。在新品的盒B的使用时,用户通过将调色剂密封部件45向盒外拉掉来开封,调色剂室29的调色剂t朝调色剂供给室28被供给。
如图82所示那样,第1密封部件55、第2密封部件56以及第3 密封部件57设在显影容器23的规定的位置。第4密封部件58在显影容器23与底部件22结合之后,设在底部件22的规定的位置。进而,第5密封部件59配置在显影容器23。
第1密封部件55防止调色剂t从显影刮板42的弹性部件42b的长度方向两端漏出。第2密封部件56防止调色剂t从显影辊32的长度方向两端漏出。第3密封部件57跨长度方向设置,防止调色剂t从显影刮板42的支撑部件42a和显影容器23之间漏出。第4密封部件 58跨长度方向与显影辊32相接地设置,防止调色剂t从显影辊32下侧漏出。
当调色剂密封部件45被开封而向显影单元20的外部从取出开口 (未图示)被取出时,第5密封部件59擦拭附着于调色剂密封部件45 的表面的调色剂t。与此同时,与取出开口紧密接合来防止调色剂t 漏出。
显影刮板42由以板金形成的支撑部件42a和以尿烷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的弹性部件42b构成,与清扫部件47一起地将支撑部件42a 的两端由小螺钉93相对显影容器23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弹性部件42b 与显影辊32抵接,规定显影辊32的周面的调色剂量,并且赋予摩擦带电电荷。清扫部件47与显影辊32的端部表面抵接,对调色剂等附着物进行清扫。
显影辊单元31由显影辊32、磁力辊34、凸缘35、间隔保持部件 38、轴承部件37以及显影辊齿轮39等构成。从显影辊32的非驱动侧端部插入磁力辊34,在端部压入固定凸缘35。在凸缘35组装导电性的电极部件(未图示),电极部件与显影辊32以及电极部件27抵接。导电性的电极部件27固定于第1侧方部件26L。
电极部件27在盒B安装于装置主体A的状态下与装置主体A的供电部(未图示)接触,将电极部件27、导电性的电极部件(未图示) 作为供电路径对显影辊32供电。间隔保持部件38安装于显影辊32 的两端部。在其长度方向外侧配置轴承部件37,在驱动侧,在其外侧组装显影辊齿轮39。通过配置在两端的轴承部件37,显影辊32能够旋转地被支撑。作为驱动传递部件的第1齿轮48和第2齿轮49能够旋转地安装于显影框体16(图82)。由此,通过凸缘齿轮部63b(图 81)、显影辊齿轮39、第1齿轮48、第2齿轮49以及搬送齿轮50依次啮合地旋转,从装置主体A接受的驱动力向显影辊32、搬送部件 43传递。
第1侧方部件26L、第2侧方部件26R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利用小螺钉92固定于显影框体16(图82)。此时,显影辊单元31的轴承部件37由第1侧方部件26L、第2侧方部件26R保持。
[显影单元的调色剂盒收纳部的构成]
使用图83(a)、图83(b)对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盒B的调色剂盒 T的接收部附近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图83(a)、图83(b)是调色剂盒T收纳部附近的盒B的立体图,图83(a)是显影挡板601闭塞的状态,图83(b)示出开放的状态。在显影单元20设有调色剂盒收纳部B1a。在调色剂盒收纳部B1a附近,具有显影挡板601,将接收开口部16d设在显影框体16的长度方向中央部。接收开口部16d如图83(a)所示那样,由具有沿着调色剂盒T的外周面的曲率的形状的显影挡板601密封。
显影挡板601将与设于后述的调色剂盒T的凸部40b卡合的孔部 601a设在接收开口部16d的密封范围外侧。该显影挡板601与设在接收开口部16d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显影挡板引导部16e卡合。显影挡板601在将接收开口部16d闭塞的状态(图83(a))与将接收开口部 16d开放的状态(图83(b))之间沿着显影挡板引导部16e滑动自如地构成。并且,将显影挡板601与接收开口部16d之间密封的接收开口密封603以包围显影开口部16d周围的方式安装在显影框体16侧。
在显影单元20的第2侧方部件26R具有对调色剂盒T的插入轨迹进行引导的插入引导件36g和在后述的调色剂盒T插入时与调色剂盒T的触碰部507a触碰的被触碰部36h。同样,在显影单元20的第 1侧方部件26L具有对调色剂盒T的插入轨迹进行引导的插入引导件46g和在后述的调色剂盒T插入时与调色剂盒T的触碰部508a触碰的被触碰部46h。另外,具有在对显影挡板601和后述的调色剂挡板 501进行开闭时对调色剂盒T进行引导的开闭引导部36k、开闭引导部46k。在此,插入引导件36g、插入引导件46g沿着调色剂盒T的插入方向f(图83(a))呈直线且相互平行地形成。并且,被触碰部 36h、开闭引导部36k设在插入引导件36g的插入方向F下游侧,被触碰部46h、开闭引导部46k设在插入引导件46g的插入方向f下游侧。
进而,盒B将用于对后述的调色剂盒T的调色剂搬送机构506传递驱动的第一驱动传递部638设在盒B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第一驱动传递部638在盒B的内部由齿轮与成像装置主体A的驱动机构连结 (未图示)。另外,在盒B的接收开口部16d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外侧设置孔部16f。该孔部与设在后述的调色剂盒T的调色剂挡板501的卡扣部501a的爪部501b卡合,防止在将调色剂挡板501闭塞时调色剂挡板501与后述的调色剂框体40联动旋转。
[调色剂盒的构成]
使用图84(a)、图84(b)、图84(c)、图84(d)对本实施例所涉及的调色剂盒T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图84(a)是从驱动侧观看调色剂盒T的立体图,图84(b)是从驱动侧的相反侧观看调色剂盒 T的立体图。图84(c)是从驱动侧的相反侧观看调色剂盒T的剖视图,图84(d)是调色剂盒T的调色剂挡板501开放的状态的立体图。调色剂盒T具有调色剂框体40、供给开口部500、调色剂挡板501。进而,在调色剂挡板501,以覆盖供给开口部500的方式,安装有在调色剂挡板501位于将供给开口500闭塞的闭塞位置时将调色剂框体 40与调色剂挡板501之间密封的调色剂排出口密封件503。
调色剂框体40呈中空的大致圆筒形状,在外周设有与显影挡板 601的孔部601a(图83(a))卡合的凸部40b。在调色剂框体40的内部,设有用于搬送调色剂而由片材部件506a和轴部件506b构成的调色剂搬送部件506。在调色剂搬送部件506的一端部,设有驱动调色剂搬送部件506的调色剂搬送驱动传递部件510、将盒B的第一驱动传递部638(图83(a)、图83(b))的驱动传递给调色剂搬送驱动传递部件510的第二驱动传递部件511。
如图84(a)、图84(b)、图84(c)、图84(d)所示那样,供给开口部500在调色剂框体40的圆周上设在调色剂盒T的长度方向中央。在此,所谓调色剂盒T的长度方向,是指与调色剂搬送部件506 的旋转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向。供给开口部500的位置只要设在与接收开口部16d相向的位置即可,并不限定于此。进而,调色剂挡板501 呈具有沿着调色剂盒T的外周面的曲率的形状,在长度方向两端部具有具备爪部501b的卡扣部501a。该调色剂挡板501与设在供给开口部50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调色剂挡板引导部40c1、40c2卡合。并且,调色剂挡板501以能沿调色剂盒T的外周面在形成将供给开口部500 开放的状态(图84(d))的位置与形成将供给开口部500闭塞的状态 (图84(b))的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在调色剂框体40的周向滑动自如地构成。
进而,调色剂盒T将被显影单元20的插入引导件36g、插入引导件46g所引导的作为被插入引导部的定位凸起507、被插入引导部508 设在长度方向两端部。定位凸起507具有在调色剂盒T插入时与显影单元20的被触碰部36h触碰的触碰部507a。另外,被插入引导部508 具有在调色剂盒T插入时与显影单元20的被触碰部46h触碰的触碰部508a。进而,被插入引导部508具有在对显影挡板601和调色剂挡板501进行开闭时对调色剂盒T进行引导的被开闭引导部508b。此外,在被插入引导部508,设有用于在插入时对调色剂盒T的插入姿势进行限制的限制部508c1、限制部508c2。
另外,在调色剂框体40,设有用于供用户在调色剂盒T的安装操作时把持的第二把手520。第二把手520形成为由一端部520a1、另一端部520a2和基体部520a3构成的大致匚字形。一端部520a1以及另一端部520a2分别从调色剂框体40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朝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地设置。另外,基体部520a3以将一端部 520a1的末端部520a1a与另一端部520a2的末端部520a2a连接的方式,沿着调色剂框体40的长度方向设置。如图84(a)所示那样,调色剂框体40在长度方向的驱动侧的端部,能够旋转地支撑用于对调色剂搬送部件506(参照图84(c))传递旋转力的调色剂搬送驱动传递部件510。在调色剂框体40内部,调色剂搬送驱动传递部件510和调色剂搬送部件506(参照图84(c))能一体旋转地连结。如图84(a) 所示那样,调色剂框体40能够旋转地支撑第二驱动传递部件511,第二驱动传递部件511的齿轮部与调色剂搬送驱动传递部件510的齿轮部啮合。从成像装置主体A接受到的驱动力经由第二驱动传递部件511 向调色剂搬送驱动传递部件510传递,从而调色剂搬送部件506旋转。调色剂搬送驱动传递部件510具有作为驱动传递部的齿轮部、在与调色剂搬送驱动传递部件510的旋转轴同轴上朝长度方向外侧伸出的圆筒状的定位凸起507。
[调色剂盒向处理盒的安装]
首先,对从调色剂盒T向盒B的插入起、调色剂盒T与盒B的卡合、以及直到显影开口部16d、供给开口部500的开放为止的动作进行说明。
(调色剂盒向处理盒的插入动作)
使用图85(a)、图85(b)、图86(a)、图86(b)对调色剂盒T 向盒B的插入动作进行说明。图85(a)是示出调色剂盒T向盒B插入时的立体说明图。图85(b)是示出调色剂盒T插入时的侧面图。图86(a)是示出第二把手520、触碰部508a相对于安装方向的位置关系的调色剂盒T的侧面图,图86(b)是示出第二把手520、触碰部507a相对于安装方向的位置关系的调色剂盒T的侧面图。
如图85(a)、图85(b)所示那样,当将调色剂盒T安装于盒B 的调色剂盒收纳部B1a时,显影单元20的接收开口部16d和调色剂盒T的供给开口部500分别成为闭塞状态。即,显影挡板601和调色剂挡板501分别位于将接收开口部16d和供给开口部500闭塞的位置。另外,调色剂盒T向盒B的插入方向,在沿长度方向观看调色剂盒T 的侧面中,是沿着限制部508c1、508c2的方向且触碰部508a位于被插入引导部508的下游侧的方向(图85(b)f方向)。
如图85(a)所示那样,用户把持第二把手520,在插入方向f使调色剂盒T相对盒B移动。此时,用户移动调色剂盒T,以便调色剂盒T的被插入引导部508和显影单元20的插入引导件46g、作为被插入引导部的定位凸起507和插入引导件36g分别卡合。此时,调色剂盒T分别在插入方向f(图85(b))由被插入引导部508的限制部508c1 和插入引导件46g的引导面46g1、限制部508c2和引导面46g2引导并插入。同样,如图85(a)所示那样,作为被插入引导部的定位凸起507也在插入方向f由引导面36g1、36g2引导并插入。
并且,用户在保持该姿势的状态进一步将调色剂盒T沿着插入引导部46g、插入引导部36g在插入方向f向下移动,从而调色剂盒T 被插入显影单元20。并且,当将调色剂盒T沿着插入引导件46g、插入引导件36g朝箭头f方向移动时,触碰部508a与被触碰部46h触碰,触碰部507a与被触碰部36h触碰。由此,调色剂盒T向盒B的调色剂盒收纳部B1a的插入结束(图86(a)、图86(b)的状态)。
(调色剂盒向处理盒的定位)
使用图87(a)、图87(b)、图88(a)、图88(b)、图88(c) 对调色剂盒T向盒B的定位进行说明。图87(a)是示出触碰部508a 与被触碰部46h触碰的状态的调色剂盒T的侧面图。图87(b)是示出触碰部508a与被触碰部46h触碰的状态的调色剂盒T的剖视图。图88(a)是示出调色剂盒T被定位于盒B的状态的侧面图。图88 (b)是示出被定位的调色剂盒T与盒B的卡合关系的剖视图。图88 (c)是示出被定位的调色剂盒T与盒B的其他卡合状态的剖视图。
向显影单元20被插入的调色剂盒T通过第二把手520,从图87 (a)、图87(b)观看时朝逆时针方向(图中箭头e方向)使调色剂框体40转动。于是,调色剂盒T如图88(a)所示那样被开闭引导部 508b与开闭引导部46k卡合。
(挡板的开放动作)
使用图86(a)、图88(a)、图88(b)、图88(c)、图89(a)、图89(b)对显影单元20的显影挡板601和调色剂盒T的调色剂挡板 501的开放动作进行说明。图89(b)是示出接收开口部16d、供给开口部500开放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9(a)是侧面图。
如图88(a)所示那样,调色剂盒T被定位于盒B,进而通过第二把手520,使调色剂盒T朝箭头e方向进行转动。于是,如图88(b) 所示那样,调色剂挡板501的末端面501c(参照图84(b))和显影单元20的碰撞面39(参照图83(b))触碰。由此,调色剂挡板501的转动受到限制。另外,调色剂框体40的凸部40b和显影挡板601的孔部601a卡合。当在该状态下进一步转动时,调色剂挡板501的转动受到限制,故而调色剂框体40朝供给开口部500开放的方向相对于调色剂挡板501相对移动。此时,凸部40b的面40b1与孔部601a的面601a1 接触,显影挡板601被调色剂框体40的凸部40b按压。其结果,与调色剂框体40相对调色剂挡板501的相对移动(供给开口部500被开放的移动)连动地,挡板601转动,接收开口部16d被开放。
进而,如图86(a)、图88(c)所示那样,在调色剂框体40的外周面与调色剂挡板501的卡扣部501a相向的面40d的点Q,沿着卡扣部501a的面501d移动而与面501e抵接。此时,卡扣部501a变形,使得面501e从点Q接受箭头n方向的力而朝箭头n方向位移。并且,伴随于转动,爪部501b与显影单元20的孔部16f卡合。
其后,如图89(b)所示那样,在供给开口部500与接收开口部 16d连通的状态下接收开口部16d、供给开口部500的开放结束。此时,如图89(a)所示那样,限制部508c1、508c2与被限制部46n、 46m抵接,调色剂盒T相对于盒B除了在插入方向上被定位之外,还在旋转方向上也被定位。
进而,此时,第二驱动传递部件511与盒B的第一驱动传递部638 连结,能够从盒B向调色剂搬送部件506传递驱动。
根据以上构成,能够实现从安装于显影单元20的显影剂收容部 16a的调色剂盒T的调色剂框体40的调色剂收容部朝向显影单元20 的调色剂室29的调色剂t的供给(参照图78(a)、图78(b))。
[调色剂盒从处理盒的取出]
参照图87(a)、图87(b)、图88(b)、图88(c),对显影单元 20的显影挡板601和调色剂盒T的调色剂挡板501的闭塞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88(b)的状态下,用户把持第二把手520,使调色剂框体40朝闭塞方向(箭头h方向)转动。于是,如图88(b)所示那样,调色剂框体40的凸部40b的面40b2与显影挡板601的孔部601a 的面601a2触碰。于是,显影挡板601从面601a2接受力,与调色剂框体40的转动连动地转动,将接收开口部16d闭塞。进而,此时,如图88(c)所示那样,调色剂挡板501的爪部501b和显影单元20的孔部16f卡合。因而,爪部501b的面501f与孔部16f的面16f1触碰,调色剂挡板501不与转动的调色剂框体40联动旋转。因而,调色剂框体40相对于调色剂挡板501相对地移动,供给开口部500也被闭塞。
并且,当朝闭塞方向(箭头h方向)进一步转动时,如图87(a)、图87(b)所示那样,调色剂盒T向盒B的定位被解除,能够朝图87 (b)箭头k方向取出。
[处理盒相对成像装置的安装和定位]
接着,使用图77、图79(a)、图79(b)、图90对盒B相对装置主体A的装拆和定位进行说明。图77示出了开闭部件13关闭的状态的装置主体A的剖面详细情况。图79(a)、图79(b)是为了装拆盒 B而打开开闭部件13的装置主体A以及盒B的立体图。图79(a)是从非驱动侧上方观看装置主体A的立体图。图79(b)是从驱动侧上方观看装置主体A的立体图。图90是盒B相对装置主体A被安装、定位而开闭部件13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装置主体A具有盒B可出入的开口部U。另外,装置主体A具有能够在将开口部U关闭的闭锁位置V和开放的开放位置W之间移动的开闭部件13。更具体来讲,如图79(a)、图79(b)所示那样,在装置主体A,以转动轴13a为转动中心,能够开闭转动地安装有开闭部件13。
图77示出了相对装置主体A将开闭部件13定位在闭锁位置V、装置主体A的开口部U关闭的状态时。处于该闭锁位置V的开闭部件13通过以转动轴13a为中心朝箭头J方向转动,如图79(a)、图 79(b)所示那样,能够向装置主体A的近前侧倾倒地转动而移动到开放位置W。通过该开闭部件13的打开而使装置主体A的开口部U 大幅开放,能够实现向装置主体A的内部的接触。
在装置主体A的内部的驱动侧的侧面和非驱动侧的侧面,分别配置有用于使盒B相对装置主体A出入地进行引导的作为引导件的驱动侧导轨12aR、非驱动侧导轨12aL(图79(a)、图79(b))。
该导轨12aL、12aR限制盒B相对装置主体A的安装方向。即,导轨12aR、12aL将从开口部U插入到装置主体A的盒B引导成用于进行装置主体A的内部成像的图77的正规位置X(安装位置:安装结束位置)的状态。相反,沿着从该正规位置X向装置主体外的取出方向进行引导。盒B相对装置主体A的出入通过打开开闭部件13而使开口部U开放而得以实现。
如图79(a)、图79(b)所示那样,盒B在清洁框体71的长度方向两侧面具有驱动侧凸起71dR、71eR、非驱动侧凸起71dL、71eL。使驱动侧凸起71dR、71eR沿着驱动侧导轨12aR,另外使非驱动侧凸起71dL、71eL沿着非驱动侧导轨12aL,在装置主体A的内部将盒B 朝箭头S1(图79(a)、图79(b))的方向插入。
于是,盒B的非驱动侧的圆筒部71f(图79(a))沿着非驱动侧的下引导件12bL(图79(b))进入。当圆筒部71f与定位部12cL触碰时,盒B相对装置主体A的安装结束,能够安装在可成像的正规位置X(图77)。
如图79(a)所示那样,在装置主体A,设有用于使鼓62与转印辊7相向而抵接并将盒B拉入的拉入弹簧19(图79(b))。拉入弹簧 19能够转动地支撑于转动轴19c,由卡止部19d固定位置。若用户将盒B朝箭头S1方向插入,则盒B的圆筒部71f与拉入弹簧19的作用部抵碰,拉入弹簧19将盒B朝箭头S1侧拉入(图90的状态)。
由此,盒B的圆筒部71f接受施力,与装置主体定位部12cL触碰而定位在正规位置X。在此,所谓装置主体A内的盒B的可成像的正规位置X,是指鼓62与转印辊7相向的位置。
并且,将开闭部件13关闭而形成闭锁位置V,由装置主体A的马达(未图示)驱动,从而驱动输入轴14(图79(a))与设在盒B 的驱动力接受部63a(图79(b))卡合。由此,与驱动力接受部63a 结合的鼓62从装置主体A接受驱动力而旋转。
进而,图81所示的电极部件81与装置主体A的供电部(未图示) 接触,经由在上述的清洁单元60的构成说明中已提及的供电路径对带电辊66供电。另外,图82所示的电极部件27与装置主体A的供电部(未图示)接触,经由在上述的显影单元20的构成说明已提及的供电路径对显影辊32供电。
以上,形成能够成像的状态。
[处理盒从成像装置主体的取出]
接着,使用图77、图90对盒B从装置主体A的取出进行说明。
如图77所示那样,使配置在成像装置主体A的上部并能够对装置主体A的内部进行开闭的开闭部件13朝向开放位置向箭头J方向转动。由此,如图90所示那样,安装有调色剂盒T的盒B露出。
用户把持盒B的显影把手21a,抵抗从圆筒部71f的拉入弹簧19 (图79(b))接受的施力向与箭头S1相反的方向拉拽盒B。由此,盒 B沿着由驱动侧导轨12aR以及非驱动侧导轨12aL形成的装拆路径从定位位置脱离。当用户进一步将盒B拉出到成像装置主体A外时,安装有调色剂盒T的状态的盒B被取出。
[仅调色剂盒向成像装置主体的安装]
使用图91对仅调色剂盒T相对成像装置主体A的装拆方法进行说明。图91是从非驱动侧观看未安装调色剂盒T的盒B安装于成像装置主体A的状态且开闭部件13处于解放位置W的状态的立体说明图。
如图91所示那样,也能够通过把持调色剂盒T的第二把手520,保持将盒B留在装置主体A的状态,仅更换调色剂盒T。该顺序由于通过将开闭部件13设在开放位置W,安装部B1a露出,所以是与前述的“调色剂盒向处理盒的安装方法”相同的顺序。也就是,能够将调色剂盒T相对安装于装置主体A的盒B进行安装、拆卸。
因而,在处于未到达盒B的寿命而尚能充分使用的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仅更换调色剂盒T。
<实施例10>
接着,对实施例10进行说明。图9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0 的成像装置1的纵剖面模式图。
实施例10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10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实施例10中与实施例9通用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再次说明。实施例10中未在此说明的事项与实施例9同样。
作为实施例10中与实施例9不同的点,如图92所示那样,将前述的清洁单元60设为清洁盒C,将显影单元20设为显影盒G,分别形成为单独的构成,构成为能够将包含调色剂盒T在内的3个盒相对成像装置A分别进行装拆更换。
以图92中的虚线为大致交界,能够分开清洁盒C和显影盒G地进行更换。在清洁盒C具备清洁把手60a,在显影盒G具备显影把手 21a,在相对成像装置A装拆各个盒时进行使用。
由此,与实施例9同样,在处于未到达清洁盒C和显影盒G的寿命而仍能充分使用的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仅更换调色剂盒T。
<实施例11>
接着,对实施例11进行说明。图93是本实用新型的施例11的成像装置1的纵剖面模式图。
实施例11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11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实施例11中与实施例9、10通用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再次说明。实施例11中未在此说明的事项与实施例9、10同样。
在前述的实施例9中,如图84(c)所示那样,调色剂盒T的调色剂框体40通过在凸缘41将由树脂成形的调色剂容器40y和底板40s 熔融而构成。因而,调色剂框体40由具有刚性的容器构成。
在实施例11中,如图93所示那样,调色剂盒T1替代实施例9 所使用的底板40s,而是由挠性容器40f构成。调色剂容器40y和挠性容器40f在凸缘41被熔融而结合。
由此,挠性容器40f能够使形状任意变形为某种程度,能够顺沿着开闭部件13的内侧的空间进行配置,因而能够将主体内部的空置空间作为用于确保调色剂容量的空间来加以有效使用。另外,在由于用户的打印使用而消耗了调色剂的情况下,由于挠性容器40f部分可收缩,故而在调色剂盒T1更换时能够将使用过的调色剂盒T1形成紧凑形状来进行废弃。
因而,关于调色剂盒T1,能够采用在使用前可确保调色剂容量而在使用后可由用户容易废弃的构成。
<实施例12>
接着,对实施例12进行说明。图9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2 的成像装置1的纵剖面模式图。
实施例12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12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实施例12中与实施例9~11通用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再次说明。实施例12中未在此说明的事项与实施例9~11同样。
作为实施例12中与实施例11不同的点,如图94所示那样,将前述的清洁单元60设为清洁盒C,将显影单元20设为显影盒G1,分别形成为单独的构成,构成为能够将包括调色剂盒T在内的3个盒相对成像装置A分别进行装拆更换。
以图94中的虚线作为大致交界,能够分开地更换清洁盒C和显影盒G。在清洁盒C具备清洁把手60a,在显影盒G1具备显影把手 21a,在相对成像装置A装拆各盒时进行使用。
由此,在处于未到达清洁盒C和显影盒G1的寿命而尚能充分使用的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仅更换调色剂盒T。
另外,与实施例11同样,关于调色剂盒T1,能够采用在使用前可确保调色剂容量而在使用后可由用户容易废弃的构成。
<实施例13>
接着,对实施例13进行说明。图9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3 的成像装置1的纵剖面模式图。
实施例13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13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实施例13中与实施例9~12通用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再次说明。实施例13中未在此说明的事项与实施例9~12同样。
如图95所示那样,实施例13的特征是由前述的清洁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构成的一体型的盒B1。在显影单元20具有显影把手21a,在相对成像装置A装拆盒B1时进行使用。
另外,在凸缘41熔融而将挠性容器40结合在显影框体16上。
由此,挠性容器40f能够顺沿着开闭部件13的内侧的空间进行配置,因而能够将主体内部的空置空间作为用于确保调色剂容量的空间来加以有效使用。另外,在由于用户的打印使用而消耗了调色剂的情况下,由于挠性容器40f部分可收缩,故而在盒B1更换时能够将使用过的盒B1形成紧凑形状来进行废弃。
因而,关于盒B1,能够采用在使用前可确保调色剂容量而在使用后可由用户容易废弃的构成。
<实施例14>
接着,对实施例14进行说明。图9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4 的成像装置1的纵剖面模式图。
实施例14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14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实施例14中与实施例9~13通用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再次说明。实施例14中未在此说明的事项与实施例9~13同样。
作为实施例14中与实施例13不同的点,如图96所示那样,将前述的清洁单元60设为清洁盒C,将显影单元20设为显影盒G1,分别形成为单独的构成,构成为能够将2个盒相对成像装置A分别进行装拆更换。
以图96中的虚线作为大致交界,能够分开地更换清洁盒C和显影盒G2。在清洁盒C具备清洁把手60a,在显影盒G2具备显影把手 21a,在相对成像装置A装拆各盒时进行使用。
另外,在凸缘41熔融而将挠性容器40f结合在显影框体16上。
由此,挠性容器40f能够顺沿着开闭部件13的内侧的空间进行配置,因而能够将主体内部的空置空间作为用于确保调色剂容量的空间来加以有效使用。另外,在由于用户的打印使用而消耗了调色剂的情况下,由于挠性容器40f部分可收缩,故而在显影盒G2更换时能够将使用过的显影盒G2形成紧凑形状来进行废弃。
因而,关于显影盒G2,能够采用在使用前可确保调色剂容量而在使用后可由用户容易废弃的构成。
<实施例15>
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5所涉及的盒以及成像装置主体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15中,举例列举能够相对成像装置主体进行装拆的处理盒来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5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15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处理盒大体区分为具有图像承载体(以下称为感光体鼓)并回收感光体鼓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的清洁单元和具有将感光体鼓上的静电潜像可视化的承载显影剂的显影辊的显影单元,各单元一体地被盒化。
另外,也可以形成为以下盒:将清洁单元设为清洁盒,将显影单元设为显影盒,分别能够相互分离,各单元能够分别单独地相对成像装置主体进行装拆。
在以下说明中,所谓清洁单元(清洁盒)以及显影单元(显影盒) 的长度方向,是指与感光体鼓的旋转轴线L1以及显影辊的旋转轴线 L2大体平行的方向。另外,感光体鼓的旋转轴线L1以及显影辊的旋转轴线L2是与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另外,所谓清洁单元(清洁盒)以及显影单元(显影盒)的宽度方向,是指与感光体鼓的旋转轴线L1以及显影辊的旋转轴线L9大体正交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相对成像装置主体装拆处理盒的方向是处理盒的宽度方向。
另外,说明中的附图标记是为了参照附图而使用的,并不限定构成。
[成像装置主体的整体说明]
使用图97对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成像装置主体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图9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5的成像装置主体的侧剖视图。
图97所示的成像装置主体A1是根据从个人电脑等外部设备通信来的图像信息由电子照相成像处理对记录介质P形成调色剂t1的图像的装置。作为记录介质P的一例,列举记录纸、标签纸、OHP片材、布等。
在成像装置主体A1,以能够由用户进行安装以及拆卸的方式设有通过将显影单元900d和清洁单元900c形成一体而成的处理盒900P。
另外,用于对显影单元900d供给调色剂t1的调色剂容器900T 和用于收容由清洁单元900c回收的废调色剂t2的废调色剂容器900H 作为调色剂盒(兼废调色剂箱)900Q一体地构成。
在处理盒900P,以能够由用户进行安装以及拆卸的方式设有调色剂盒900Q。图97示出了调色剂盒900Q安装于处理盒900P的状态。
另外,显影单元900d具有显影辊913等,清洁单元900c具有感光体鼓910、带电辊911等。
感光体鼓910的表面通过相对于带电辊911的来自成像装置主体 A1的电压施加而均匀带电。并且,与图像信息对应的激光L从光学机构901照射到带电后的感光体鼓910上,在感光体鼓910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通过显影机构以调色剂t1进行显影,在感光体鼓910表面形成显影剂像。
另一方面,收容于供纸托盘904的记录介质P,与所述显影剂像的形成同步地,被供纸辊903a和压接于被供纸辊903a的分离垫903b 所限制,一张张地进行分离供送。并且,记录介质P通过搬送引导件 903d,朝向通过作为转印机构的转印辊906和感光体鼓910压接而形成的转印辊隙部906a被搬送。转印辊906被施力而与感光体鼓910 表面接触。
当记录介质P经过转印辊隙部906a时,通过对转印辊906施加与显影剂像极性相反的电压,形成在感光体鼓910表面上的显影剂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
被转印了显影剂像的记录介质P由搬送引导件903f限制而朝定影机构905被搬送。定影机构905具备驱动辊905a和内置加热器905b 的定影辊905c。并且,记录介质P在经过由驱动辊905a和定影辊905c 形成的辊隙部905d时,被施加热以及压力,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显影剂像在记录介质P上被定影。由此,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
其后,记录介质P由排出辊对903g搬送,朝排出部903h被排出。
[调色剂盒(兼废调色剂箱)的构成]
使用图98对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调色剂盒(兼废调色剂箱)的构成进行说明。图9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5的成像装置主体的侧剖面说明图。
调色剂盒900Q通过将调色剂容器900T和废调色剂容器900H与若干的框体部件结合而构成(未图示)。在其结合部,配置有未图示的密封部件等以便调色剂t1、废调色剂t2不泄漏。
调色剂容器900T具有用于对显影单元900d供给调色剂t1的调色剂供给开口900T1。在调色剂容器900T,能够滑动地配置有用于将调色剂供给开口900T1设为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的调色剂供给开口挡板 900T2。
另一方面,显影单元900d在长度方向上不与激光L(图97)干涉的位置上,具有用于接收来自前述的调色剂供给开口900T1的调色剂t1的调色剂接收开口900D1。如图98所示那样,在显影单元900d,能够滑动地配置有用于将调色剂接收开口900D1设为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的调色剂接收开口挡板900D2。
另外,废调色剂容器900H具有用于接收由清洁单元900c回收的废调色剂t2的废调色剂接收开口900H1。在废调色剂容器900H,能够滑动地配置有用于将废调色剂接收开口900H1设为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的废调色剂接收开口挡板900H2。
另一方面,清洁单元900c具有用于向前述的废调色剂接收开口 900H1排出废调色剂t2的废调色剂排出开口900C1。在清洁单元900c,能够滑动地配置有用于将废调色剂排出开口900C1设为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的废调色剂排出开口挡板900C2。
图98示出了调色剂供给开口900T1、废调色剂接收开口900H1、调色剂接收开口900D1、废调色剂排出开口900C1分别由调色剂供给开口挡板900T2、废调色剂接收开口挡板900H2、调色剂接收开口挡板900D2、废调色剂排出开口挡板900C2形成关闭状态的状态。
各挡板(900T2、900H2、900D2、900C2)分别在所对应的开口 (900T1、900H1、900D1、900C1)成为关闭状态的位置由未图示的施力部件施力。
图97示出了通过各挡板(900T2、900H2、900D2、900C2)与未图示的抵接部抵接并滑动而使得分别成为所对应的开口(900T1、 900H1、900D1、900C1)形成打开状态的状态。并且,是在处理盒900P 定位、固定了调色剂盒900Q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调色剂供给开口900T1与调色剂接收开口900D1连通,能够从调色剂容器900T向显影单元900d供给调色剂t1。另外,废调色剂接收开口900H1与废调色剂排出开口900C1连通,能够将废调色剂t2从清洁单元900c朝废调色剂容器900H排出。
另外,调色剂盒900Q具备把手900Q1,以便用户容易相对处理盒900P安装以及拆卸调色剂盒900Q。
[调色剂盒(兼废调色剂箱)从处理盒的拆卸]
使用图97和图98对调色剂盒900Q从处理盒900P的拆卸进行说明。
在图97的状态下,通过用户进行打印,显影单元900d内的调色剂t1被消耗。另外,清洁单元900c内的废调色剂t2也被回收、蓄积。
当显影单元900d内的调色剂t1被消耗时,经过连通的调色剂供给开口900T1和调色剂接收开口900D1,由调色剂容器900T向显影单元900d内供给调色剂t1。
另外,当在清洁单元900c内回收、蓄积废调色剂t2时,经过连通的调色剂接收开口900H1和废调色剂排出开口900C1,清洁单元 900c内的废调色剂t2被收容到废调色剂容器900H。
如图98所示那样,当显影单元900d内的调色剂t1的量变少时, (未图示的)残量检测机构动作,对用户通知调色剂盒900Q的更换的定时。同时,废调色剂容器900H处于接收、收容了由清洁单元900c 回收、蓄积的废调色剂t2的状态。
用户为了进行调色剂盒900Q的更换,将主体A1的(未图示的) 主体罩打开,把持把手900Q1,朝图98所示的箭头F1方向拉出调色剂盒900Q。
此时,各挡板(900T2、900H2、900D2、900C2)由未图示的施力部件施力而滑动,以便各自的开口(900T1、900H1、900D1、900C1) 成为关闭状态。并且,各自的开口(900T1、900H1、900D1、900C1) 形成关闭状态。由此,能够防止来自各开口(900T1、900H1、900D1、 900C1)的调色剂t1、废调色剂t2飞散。
进而,通过朝箭头F2方向拉出调色剂盒900Q,能够从处理盒900P 拆卸调色剂盒900Q。
进而,通过在箭头F3方向拉出调色剂盒900Q,能够朝主体A1 的外部取出调色剂盒900Q。
另外,在废调色剂容器900H收容有废调色剂t2,能够将所收容的废调色剂t2与调色剂盒900Q一起向机外取出。
[调色剂盒(兼废调色剂箱)向处理盒的安装]
通过实施与前述的调色剂盒900Q的拆卸顺序相反的顺序,也能够将新品的调色剂盒900Q新安装到主体A1上。
通过进行调色剂盒900Q的更换,能够补给调色剂t1。同时,能够根据调色剂t1的补给来回收所产生的废调色剂t2。
根据该构成,在处于处理盒900P(各构成部件的消耗程度)尚未达到寿命而仍能充分使用的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更换调色剂盒900Q 来进行调色剂t1的补充,从而能够继续进行打印。
另外,若要将收容调色剂t1和废调色剂t2的容积确保成与处理盒900P的寿命长度相应的大小,则主体A1会变得非常大,而根据该构成,能够将主体A1设定得较小,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省空间化。
<实施例16>
接着,使用图99对实施例16进行说明。图99是实施例16的成像装置主体的侧剖视图。
实施例16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16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实施例16中与实施例15通用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再次说明。实施例16中未在此说明的事项与实施例15同样。
作为实施例16中与实施例15不同的点,如图99所示那样,将前述的清洁单元900c设为清洁盒900C,将显影单元900d设为显影盒 900D,形成分别单独的构成,构成为能够相对成像装置主体A1分别单独地装拆更换2个盒。
将图99中的虚线作为大致交界,能够将清洁盒900C和显影盒 900D分离并更换。
根据该构成,在处于清洁盒900C、显影盒900D(各构成部件的消耗程度)尚未到达寿命而仍能充分使用的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更换调色剂盒900Q来进行调色剂t1的补充,从而能够继续进行打印。
另外,若要将收容调色剂t1和废调色剂t2的容积确保成与清洁盒900C和显影盒900D的寿命长度相应的大小,则主体A1会变得非常大,而根据该构成,能够将主体A1设定得较小,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省空间化。
<实施例17>
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7所涉及的盒以及成像装置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7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17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在实施例17中,以能够相对成像装置主体装拆的调色剂盒为例进行说明。调色剂盒构成为能够相对具有对设于鼓单元的图像承载体即感光体鼓的静电潜像进行可视化的承载显影剂的显影辊的显影单元进行装拆。在以下说明中,所谓鼓单元以及显影单元的长度方向,是指与感光体鼓的旋转轴线121以及显影辊的旋转轴线122大体平行的方向。另外,感光体鼓的旋转轴线121(图104(a)、图104(b))以及显影辊的旋转轴线122(图102(a)、图102(b))是与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另外,所谓处理单元、鼓单元以及显影单元的宽度方向,是指与感光体鼓的旋转轴线121以及显影辊的旋转轴线122 大致正交的方向。在实施例17中,相对成像装置主体装拆调色剂盒的方向是处理单元、鼓单元以及显影单元的宽度方向。另外,说明中的附图标记是为了参照附图而使用的,并不限定构成。
(1)成像装置的整体说明
首先,使用图100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7所涉及的成像装置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图100是成像装置的侧剖面说明图。图100所示的成像装置主体100根据从个人电脑等外部设备通信来的图像信息,通过电子照相成像处理在记录介质101形成调色剂的图像。在成像装置主体100,设有由显影单元102和鼓单元103构成的处理单元120。另外,调色剂盒104能够由使用者进行安装、拆卸地设在显影单元103。
在调色剂盒104,收纳用于向显影单元102供给的显影剂(以下称为调色剂105)。作为记录介质101的一例,列举记录纸、标签纸、 OHP片材、布等。另外,显影单元102在显影框体123具备作为显影机构的显影辊124、显影刮板125等,鼓单元103具备感光体鼓107、带电辊108等。
感光体鼓107的表面通过从成像装置主体100的电源单元(未图示)向带电辊108的电压施加而均匀带电。并且,从光学机构109将与图像信息对应的激光110照射到带电后的感光体鼓107上,在感光体鼓107上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通过后述的显影机构以调色剂105进行显影,在感光体鼓107表面形成显影剂像。
另一方面,收容于供纸托盘111的记录介质101与所述显影剂像的形成同步地,被供纸辊112和压接于供纸辊112上的分离垫113所限制,一张张地被分离供送。并且,记录介质101由搬送引导件114,朝作为转印机构的转印辊115与感光体鼓107压接而形成的转印辊隙部115a被搬送。转印辊115被施力而与感光体鼓107表面接触。
当记录介质101经过转印辊隙部115a时,通过对转印辊115施加与显影剂像极性相反的电压,形成在感光体鼓107表面上的显影剂像被转印至记录介质101。
被转印了显影剂像的记录介质101由搬送引导件116限制而朝定影机构117被搬送。定影机构117具备驱动辊117a和内置加热器117b 的定影辊117c。并且,记录介质101在经过由驱动辊117a和定影辊 117c形成的定影辊隙117d时,被施加热以及压力,转印到记录介质 101上的显影剂像被定影在记录介质101上。由此,在记录介质101 形成图像。
其后,记录介质101由排出辊对118搬送,朝排出部119被排出。
(2)电子照相成像处理的说明
接着,使用图101对实施例17的电子照相成像处理进行说明。图 101是处理单元120的鼓单元103和显影单元102、调色剂盒104的剖面说明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17中,所谓处理单元120的长度方向,是指鼓单元103的感光体鼓107的旋转轴121(图104(a)、图 104(b))的轴线方向。
如图101所示那样,显影单元102在显影框体123具备作为显影机构的显影辊124、显影刮板125等。另外,鼓单元103在鼓支撑框体130具备感光体鼓107、带电辊108等。
被收纳在显影框体123的显影剂收纳部123a的调色剂105,随着能够旋转地支撑于显影框体123的显影剂搬送部件126朝箭头127方向旋转,从显影框体123的显影框体开口部123b向显影室123c内被送出。
在显影框体123,设有内置磁力辊128的显影辊124。具体来讲,显影辊124由轴部124e和橡胶部124d构成。轴部124e是铝等的导电性的细长圆筒状,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由橡胶部124d覆盖。在此,橡胶部124d以外径形状成为与轴部124e位于同轴上的方式覆盖在轴部 124e上。显影辊124借助磁力辊128的磁力,将显影室123c的调色剂105吸引到显影辊124的表面。另外,显影刮板125由以板金形成的支撑部125a和以尿烷橡胶或SUS板等形成的弹性部件125b构成,设置成弹性部件125b相对显影辊124具有一定的接触压力地弹性接触。并且,通过在弹性部件125b与显影辊124接触的状态下显影辊124 朝旋转方向129旋转,附着在显影辊124的表面上的调色剂105的量被规定,对调色剂105赋予摩擦带电电荷。由此,在显影辊124表面形成调色剂层。并且,在使从成像装置主体被施加了电压的显影辊124 与感光体鼓107接触的状态下,朝旋转方向129旋转,从而向感光体鼓107的显影区域供给调色剂105。
在感光体鼓107的外周面,接触地设有能够旋转地支撑于鼓支撑框体130且在感光体鼓107方向被施力的带电辊108。带电辊108通过来自成像装置主体的电源单元(未图示)的电压施加,使感光体鼓 107的表面均匀带电。对带电辊108施加的电压,被设定成感光体鼓 107的表面与带电辊108的电位差成为放电开始电压以上那样的值,具体来讲,作为带电偏压施加-1300V的直流电压。此时,使感光体鼓 107的表面均匀接触带电成带电电位(暗部电位)-700V。并且,利用激光110,在感光体鼓107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其后,通过根据感光体鼓107的静电潜像将调色剂105转移至感光体鼓107的表面,使得静电潜像可视图像化,在感光体鼓107上形成显影剂像。
(3)显影单元的构成说明
接着,使用图102(a)、图102(b)、图103(a)、图103(b) 对实施例17的显影单元102的构成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所谓显影单元102的长度方向,是指显影单元102的显影辊 124的旋转轴122的轴线方向。另外,将关于长度方向从成像装置主体100向显影单元102传递旋转力的一侧称为“驱动侧”。另外,将长度方向上的其相反侧称为“非驱动侧”。图102(a)、图102(b)是将显影单元102的驱动侧分解而从驱动侧观看的立体说明图(a)和从非驱动侧观看的立体说明图(b),图103(a)、图103(b)是将显影单元102的非驱动侧分解而从非驱动侧观看的立体说明图(a)和从驱动侧观看的立体说明图(b)。
如图102(a)、图102(b)、图103(a)、图103(b)所示那样,显影单元102具备显影辊124、显影刮板125等。显影刮板125的支撑部件125a的长度方向的驱动侧端部125a1、非驱动侧端部125a2相对于显影框体123由小螺钉131、小螺钉132固定。在显影框体123 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配置有驱动侧显影轴承133和非驱动侧显影轴承134。显影辊124的驱动侧端部124a与驱动侧显影轴承133的孔133a 嵌合,另外非驱动侧端部124c与非驱动侧轴承134的支撑部134f嵌合,从而能够旋转地被支撑。
另外,在显影辊124的驱动侧端部124a,在相比驱动侧显影轴承 133靠长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与显影辊124同轴地配置显影辊齿轮135,显影辊124和显影辊齿轮135以能一体地旋转的方式卡合。
驱动侧显影轴承133在其长度方向外侧能够旋转地支撑驱动输入齿轮136。驱动输入齿轮136与显影辊齿轮135啮合。
另外,与驱动输入齿轮136同轴地设有连接器部件137。
在显影单元102的驱动侧最端部位置,以从长度方向外侧覆盖驱动输入齿轮136等的方式设有显影侧罩138。经过显影侧罩138的孔 138a,连接器部件137朝长度方向外侧突出。连接器部件137与设在成像装置主体100的主体侧驱动部件(未图示)卡合,形成传递旋转力的构成。另外,构成为,该旋转力经由连接器部件137的旋转力传递部137c1、旋转力传递部137c2,传递给驱动输入齿轮136的旋转力被传递部(未图示)。结果,构成为,被输入连接器部件137的旋转力经由驱动输入齿轮136、显影辊齿轮135,传递给作为旋转部件的显影辊124。
另外,在驱动侧显影轴承133,设有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9。进而,在非驱动侧显影轴承134,设有非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40。
(4)鼓单元的构成说明
接着,使用图104(a)、图104(b)对鼓单元103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04(a)是从鼓单元103的非驱动侧观看的立体说明图。图104 (b)是出于说明感光体鼓107、带电辊108周边部的目的而未图示鼓支撑框体130、驱动侧鼓轴承141、非驱动侧鼓轴承148、鼓轴142等的立体说明图。如图104(a)、图104(b)所示那样,鼓单元103具备感光体鼓107、带电辊108等。带电辊108由带电辊轴承143能够旋转地支撑,由带电辊施力部件144对感光体鼓107施力。
在感光体鼓107的驱动侧端部107a一体地固定驱动侧凸缘145,在感光体鼓107的非驱动侧端部107b一体地固定非驱动侧凸缘146。驱动侧凸缘145、非驱动侧凸缘146通过铆接或粘接等手段固定成与感光体鼓107同轴。在鼓支撑框体13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在驱动侧端部通过小螺钉或粘接、压入等手段固定有驱动侧鼓轴承141,在非驱动侧端部通过小螺钉或粘接、压入等手段固定有非驱动侧鼓轴承 148。进而,在非驱动侧鼓轴承148,通过粘接或压入等手段固定有鼓轴142。与感光体鼓107一体地固定的驱动侧凸缘145由驱动侧鼓轴承141能够旋转地支撑,另外,非驱动侧凸缘146由鼓轴142能够旋转地支撑。
另外,在带电辊108的长度方向一端设有带电辊齿轮147,带电辊齿轮147与驱动侧凸缘145的齿轮部145g啮合。鼓凸缘145的驱动侧端部145a构成为从成像装置主体的驱动单元(未图示)传递旋转力。
结果,随着感光体鼓107旋转驱动,带电辊108也旋转驱动。另外,带电辊108的表面的周速被设定成相对于感光体鼓107表面的周速为105%~120%左右。
<显影单元和鼓单元的合体>
接着,对将显影单元102和鼓单元103合体而作为处理单元120 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05(a)是从感光体鼓107侧观看的处理单元120 的立体说明图。图105(b)是从感光体鼓107的相反侧观看的处理单元120的立体说明图。
如图105(a)、图105(b)所示那样,在鼓支撑框体13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在驱动侧端部设有驱动侧鼓轴承141,在非驱动侧端部设有非驱动侧鼓轴承148,通过小螺钉或粘接、压入等手段进行固定。进而,在非驱动侧鼓轴承148通过粘接或压入等手段固定有鼓轴142。另外,与感光鼓107一体地固定的驱动侧凸缘145的被支撑部145f能够旋转地支撑于驱动侧鼓轴承141的孔部141a,非驱动侧凸缘146的被支撑部(未图示)由鼓轴142与非驱动侧鼓轴承148的孔部148a 同轴地能够旋转地被支撑。
进而,显影单元102将设在驱动侧显影轴承133的吊挂凸起133r,能够旋转地支撑于设在驱动侧鼓轴承141的吊挂孔141r中。另外,设在非驱动侧显影轴承134的吊挂凸起134r,能够旋转地支撑于设在非驱动侧鼓轴承148的吊挂孔148r。根据上述构成,显影单元102构成为,相对于鼓单元103,将驱动侧显影轴承133的吊挂凸起133r和非驱动侧显影轴承134的吊挂凸起134r作为轴149而能够进行摆动(图 105(a)、图105(b))。另外,此时,显影单元102在单品状态(自然状态)下相对于鼓单元103,由显影施力部件(例如扭转螺旋弹簧)始终施力,使得显影辊124与感光鼓107抵接(未图示)。
作为显影单元102的施力方法,可考虑在鼓单元103和显影单元 102之间设置弹簧的方法、或利用显影单元102的自重的方法等,但可以是任意方法。
另外,在显影单元102和鼓单元103合体之后,鼓单元103的驱动侧鼓轴承141(图105(a))通过小螺钉或粘接、压入等手段结合在构成成像装置主体100的框体的驱动侧板180(参照图115(a))的定位部(未图示)。同样,鼓单元103的非驱动侧鼓轴承148(图105(a))通过小螺钉或粘接、压入等手段结合在构成成像装置主体100的框体的非驱动侧板181(图115(b))的定位部(未图示),从而处理单元 120被固定在成像装置主体100。
(5)显影单元的调色剂盒收纳部的详细说明
使用图106(a)、图106(b)对实施例17所涉及的显影单元102 的调色剂盒104的接收部附近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图106(a)、图 106(b)是调色剂盒收纳部102a附近的处理单元120的立体图,图 106(a)示出显影挡板150闭塞的状态,图106(b)示出显影挡板150 开放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各图为模式图,各图所图示的构成的一部分有时在其他图中省略图示。例如,在图106(a)~图113(b) 中,图102(a)、图102(b)、图103(a)、图103(b)、图105(a)、图105(b)图示出的构成的一部分(吊挂凸起133r、134r、孔133a、杆139、140等)的图示被省略。另一方面,在图102(a)、图102(b)、图103(a)、图103(b)、图105(a)、图105(b)中,图106(a)~图113(b)图示出的构成的一部分(插入引导部133g、134g等)的图示也被省略。
在显影单元102设有调色剂盒收纳部102a。调色剂盒收纳部102a 是显影框体123外侧的区域,是与显影框体123外壁中设有接收开口部123d、显影挡板150的部分相向的区域。接收开口部123d设在显影框体123的长度方向中央部。需要说明的是,接收开口部123d的位置只要设在与后述的供给开口部151相向的位置即可,不限定于此。接收开口部123d如图106(a)所示那样,由具有沿着后述的调色剂盒104的外周面的曲率的形状的显影挡板150密封。
显影挡板150将与设在后述的调色剂盒104的凸部160b卡合的孔部150a设在接收开口部123d的密封范围外侧。该显影挡板150与设在接收开口部123d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显影挡板引导部123e卡合,构成为在将接收开口部123d闭塞的状态(图106(a))与将接收开口部123d开放的状态(图106(b))之间沿着显影挡板引导部123e自如滑动。
并且,将显影挡板150与接收开口部123d之间密封的接收开口密封件153以包围显影开口部123d的周围的方式安装于显影框体123。
进而,显影单元102的驱动侧显影轴承133具有对调色剂盒104 的插入轨迹进行引导的插入引导部(驱)133g、和在后述的调色剂盒 104插入时与调色剂盒104的触碰部(驱)165a触碰的被触碰部(驱) 133h。
同样,显影单元102的非驱动侧显影轴承134具有对调色剂盒104 的插入轨迹进行引导的插入引导部(非)134g、和在后述的调色剂盒 104插入时与调色剂盒104的触碰部(非)166a触碰的被触碰部(非) 134h。
另外,驱动侧显影轴承133、非驱动侧显影轴承134具有在开闭显影挡板150以及后述的调色剂挡板156时对调色剂盒104进行引导的开闭引导部(驱)133k、开闭引导部(非)134k。在此,插入引导部(驱)133g、插入引导部(非)134g沿着调色剂盒104的装拆路径 177(图106(a))呈直线且相互平行地形成。并且,被触碰部(驱) 133h以及开闭引导部(驱)133k设在由插入引导部(驱)133g形成的装拆路径177的插入方向157的下游侧。同样,被触碰部(非)134h 以及开闭引导部(非)134k设在由插入引导部(非)134g形成的装拆路径177的插入方向157的下游侧。
进而,显影单元102将用于对后述的调色剂盒104的调色剂搬送机构162传递驱动的第一驱动传递部159设在显影单元10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第一驱动传递部159在显影单元102的内部通过齿轮与成像装置主体100的驱动机构连结(未图示)。
另外,在显影单元102的接收开口部123d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外侧设有孔部123f。通过孔部123f与设在后述的调色剂盒104的调色剂挡板156的卡扣部156a的爪部156b卡合,从而在将调色剂挡板156闭塞时,防止调色剂挡板156与后述的调色剂框体160联动旋转。
(6)调色剂盒的构成说明
接着,使用图107(a)、图107(b)、图107(c)、图107(d)对实施例17所涉及的调色剂盒104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图107(a) 是从驱动侧观看调色剂盒104的立体图,图107(b)是从驱动侧的相反侧观看调色剂盒102的立体图,图107(c)是从驱动侧的相反侧观看调色剂盒102的剖视图,图107(d)是调色剂盒104的调色剂挡板 156开放的状态的立体图。
调色剂盒104具有调色剂框体160、供给开口部151、调色剂挡板 156。进而,在调色剂框体160,以覆盖供给开口部151的方式,安装有当调色剂挡板156位于将供给开口151闭塞的闭塞位置时将调色剂框体160与调色剂挡板156之间密封的调色剂排出口密封件161。
调色剂框体160呈中空的大致圆筒形状,在外周设有与显影挡板 150的孔部150a卡合的凸部160b。在调色剂框体160的内部,设有由用于搬送调色剂的片材部件162a和轴部件162b构成的调色剂搬送部件162。在调色剂搬送部件162的长度方向一端部,设有用于驱动调色剂搬送部件162的调色剂搬送驱动传递部163、和用于将处理单元 120的第一驱动传递部159(图106(a)、图106(b))的驱动向调色剂搬送驱动部163传递的第二驱动传递部164。
在此,所谓调色剂盒104的长度方向,是指调色剂搬送部件162 的旋转轴线方向(长度方向)。
供给开口部151在调色剂框体160的圆周上设在调色剂盒104的长度方向中央。在此,供给开口部151的位置设在与接收开口部123d (图106(a)、图106(b))相向的位置即可,不限定于此。进而,调色剂挡板156呈具有沿着调色剂盒104的外周面的曲率的形状,在长度方向两端部具有具备爪部156b的卡扣部156a。该调色剂挡板156 与设在供给开口部15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调色剂挡板引导部160c1、 160c2卡合。并且,构成为,以沿着调色剂盒104的外周面在形成将供给开口部151开放的状态(图107(d))的位置与形成将供给开口部151闭塞的状态(图107(b))的位置之间能够移动的方式,在调色剂框体160的周向自如滑动。
进而,调色剂盒104在长度方向两端部设有由显影单元102的插入引导部(驱)133g、插入引导部(非)134g引导的被插入引导部(驱) 165、被插入引导部(非)166。被插入引导部(驱)165具有在调色剂盒104插入时与显影单元102的被触碰部(驱)133h触碰的触碰部 (驱)165a。
另外,被插入引导部(非)166具有在调色剂盒104插入时与显影单元102的被触碰部(非)134h触碰的触碰部(非)166a、和在开闭显影挡板150和调色剂挡板156时对调色剂盒104进行引导的被开闭引导部(非)166b。此外,在被插入引导部(非)166,设有用于在插入时限制调色剂盒104的插入姿势的限制部166c1、限制部166c2。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中,触碰部(驱)165a构成为与被插入引导部(驱)165一体,但若为满足各功能的构成,则也可以设为分别独立的部件。
进而,在本实施例中,被插入引导部(驱)165在调色剂搬送部件162的长度方向设在调色剂搬送驱动部163的端部,但也可以设在调色剂框体160。
另外,在实施例中,触碰部(非)166a、被开闭引导部(非)166b、限制部166c1、限制部166c2构成为与被插入引导部(非)166一体,但若为满足各功能的构成,则也可以设为分别独立的部件。
另外,如图107(a)、图107(b)、图107(c)、图107(d)所示那样,在调色剂框体160,设有用于供用户在调色剂盒104的安装操作时把持的把手167。把手167形成为由一端部167a1、另一端部167a2 和基体部167a3构成的大致匚字形。一端部167a1以及另一端部167a2 分别从调色剂框体160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朝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地设置。另外,基体部167a3以将一端部167a1的末端部167a1a与另一端部167a2的末端部167a2a相连的方式,沿着调色剂框体160的长度方向设置。
(7)调色剂盒向处理单元的安装动作
首先,对实施例17中的从调色剂盒104向处理单元120的插入起、调色剂盒104与处理单元120的卡合、以及直到显影开口部123d、供给开口部151的开放为止的动作进行说明。
<调色剂盒104向处理单元120的插入动作>
首先,使用图108(a)、图108(b)、图109、图110(a)、图110 (b)对调色剂盒104向处理单元120的插入动作进行说明。
图108(a)是示出调色剂盒104插入时的立体说明图,图108(b) 是示出调色剂盒104插入时的侧面图,图109是示出调色剂盒104的插入途中的状态的侧面图。图110(a)是示出把手167、触碰部(非) 166a相对于安装方向的位置关系的调色剂盒104的侧面图,图110(b) 是示出把手167、触碰部(驱)165a相对于安装方向的位置关系的调色剂盒104的侧面图。
当将调色剂盒104安装于显影单元102的调色剂盒收纳部102a 时,显影挡板150和调色剂挡板156位于分别将显影单元102的接收开口部123d和调色剂盒104的供给开口部151设为闭塞状态的位置。
另外,调色剂盒104向处理单元120的插入方向,从调色剂盒104 的长度方向侧面观看时,是沿着限制部166c1、限制部166c2使触碰部(非)166a成为被插入引导部(非)166的下游侧的方向(图108 (b)箭头168方向)。
如图108(a)所示那样,用户把持把手167,朝箭头168方向使调色剂盒104相对处理单元120移动。此时,用户以调色剂盒104的被插入引导部(非)166和显影单元102的插入引导部(非)134g、被插入引导部(驱)165和插入引导部(驱)133g卡合的方式使调色剂盒104移动。此时,如图108(a)、图108(b)所示那样,被插入引导(非)166的限制部166c1与插入引导部(非)134g的引导面134g1 相向。同样,被插入引导(非)166的限制部166c2与插入引导部(非) 134g的引导面134g2相向。因此,调色剂盒104的被插入引导部(非) 166的限制部166c1一边由插入引导部(非)134g的引导面134g1引导一边被插入。同样,限制部166c2由插入引导部(非)134g的引导面134g2引导地被插入。其结果,通过在与箭头168正交的方向使限制部166c1和插入引导部(非)134g的引导面134g1抵接,如图109 所示那样,调色剂盒104确定向显影单元102的安装姿势。并且,用户保持该姿势,进而使调色剂盒104沿着插入引导部(非)134g、插入引导部(驱)133g在箭头168方向向下移动,从而调色剂盒104被插入显影单元102。
并且,当用户使调色剂盒104沿着插入引导部(非)134g、插入引导部(驱)133g朝箭头168方向移动时,触碰部(非)166a与被触碰部(非)134h触碰,触碰部(驱)165a与被触碰部(驱)133h触碰,调色剂盒104的插入结束(图110(a)、图110(b)的状态)。
<调色剂盒104向处理单元120的定位>
接着,使用图111(a)、图111(b)、图112(a)、图112(b)、图112(c)对调色剂盒104向处理单元120的定位进行说明。
图111(a)是示出触碰部(非)166a与被触碰部(非)134h触碰的状态的调色剂盒104的侧面图,图111(b)是示出触碰部(非) 166a与被触碰部(非)134h触碰的状态的调色剂盒104的剖视图。图 112(a)是调色剂盒104被定位在处理单元120的状态的侧面图,图 112(b)是示出被定位的调色剂盒104与处理单元120的卡合关系的剖视图,图112(c)是示出被定位的调色剂盒104与处理单元120的其他卡合状态的剖视图。
向显影单元102被插入的调色剂盒104,利用把手167,从图111 (a)、图111(b)观看时朝逆时针方向(图中箭头170方向)的调色剂盒定位旋转方向使调色剂框体160转动。于是,调色剂盒104如图 112(a)所示那样,被开闭引导部166b与开闭引导部134k卡合。
<挡板的开放动作>
接着,使用图110(a)、图112(a)、图112(b)、图112(c)、图113(a)、图113(b)对显影单元102的显影挡板150和调色剂盒 104的调色剂挡板156的开放动作进行说明。
图113(a)是示出接收开口部123d、供给开口部151被开放的状态的侧面图,图113(b)是剖视图。
如图112(a)所示那样,调色剂盒104定位在显影单元102,进而,利用把手167,使调色剂盒104朝箭头170方向进行转动时,如图112(b)所示那样,调色剂挡板156的末端面156c和显影单元102 的碰撞面171触碰。由此,调色剂挡板156的转动被限制。另外,调色剂框体160的凸部160b和显影挡板150的孔部150a卡合。在该状态下,当进一步转动时,调色剂挡板156的转动受到限制,因而,调色剂框体160朝供给开口部151开放的方向相对于调色剂挡板156相对移动。此时,凸部160b的面160b1与孔部150a的面150a1接触,显影挡板150被调色剂框体160的凸部160b按压。其结果,显影挡板 150与调色剂框体160连动地转动,接收开口部123d开放。进而,如图110(a)、图112(c)所示那样,相对于调色剂挡板156的卡扣部 156a,调色剂框体160的外周面中与卡扣部156a相向的面160d的点 172沿着卡扣部156a的面156d与面156e抵接。此时,通过面156e 从点172接受箭头173方向的力,卡扣部156a以面156e向箭头173 方向移动的方式变形。并且,伴随于转动,爪部156b与显影单元102 的孔部123f卡合。
其后,如图113(b)所示那样,在供给开口部151与接收开口部 123d连通的状态下,接收开口部123d、供给开口部151的开放动作结束。此时,如图113(a)所示那样,限制部166c1、限制部166c2 分别与被限制部134m、被限制部134n抵接,调色剂盒104相对于显影单元102除了在插入方向被定位之外,在旋转方向也被定位。
进而,此时,第二驱动传递部164(图107(a))与显影单元102 的第一驱动传递部159(图106(a))连结,能够从显影单元102向调色剂搬送部件162传递驱动。
根据以上构成,能够从调色剂盒104的调色剂框体160向显影单元102的显影剂收容部123a供给调色剂105(参照图101)。
<挡板的闭塞动作>
接着,使用图111(a)、图111(b)、图112(b)、图112(c)、图113(b)对显影单元102的显影挡板150和调色剂盒104的调色剂挡板156的闭塞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113(b)的状态下,用户把持把手167,使调色剂框体160向与调色剂盒104的定位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闭塞方向(箭头176方向)转动。于是,如图112(b)所示那样,调色剂框体160 的凸部160b的面160b2与显影挡板150的孔部150a的面150a2触碰。于是,显影挡板150从面150a2接受力,与调色剂框体160连动地转动,将接收开口部123d闭塞。进而,此时,如图112(c)所示那样,调色剂挡板156的爪部156b和显影单元102的孔部123f卡合。因而,爪部156b的面156f与孔部123f的面123f1触碰,调色剂挡板156不与调色剂框体160联动转动。因而,调色剂框体160相对于调色剂挡板156相对地移动,供给开口部151也被闭塞。
并且,当向闭塞方向(箭头176方向)进一步转动时,如图111 (a)、图111(b)所示那样,调色剂盒104向处理单元120的定位被解除,能够进行向图111(b)箭头175方向的取出。
(8)调色剂盒T相对于成像装置A1的装拆构成
接着,使用图111(a)、图112(a)、图113(b)、图114、图115 (a)、图115(b)对调色剂盒104相对成像装置主体100的装拆方法进行说明。
图114是将主体罩178开放的状态的成像装置主体100的立体说明图,图115(a)是从非驱动侧观看固定有处理单元120的成像装置主体100的立体说明图,图115(b)是从驱动侧观看的立体说明图。
如图115(a)所示那样,在调色剂盒104的非驱动侧设有被插入引导部(非)166。如前述那样,该被插入引导部(非)166具有限制部166c1以及限制部166c2。另外,如图115(b)所示那样,在调色剂盒104的驱动侧设有被插入引导部(驱)165。如前述那样,该被插入引导部(驱)165具有触碰部(驱)165a。
另一方面,如图115(a)所示那样,在处理单元120的驱动侧,设有驱动侧显影轴承133。该驱动侧显影轴承133设有插入引导部(驱) 133g。另外,如图115(b)所示那样,在处理单元120的非驱动侧,设有非驱动侧显影轴承134。如前述那样,该非驱动侧显影轴承134 设有插入引导部(非)134g。并且,在驱动侧显影轴承133的插入引导部(驱)133g和非驱动侧显影轴承134的插入引导部(非)134g,形成有沿着调色剂盒104的装拆路径177的槽形状。
<调色剂盒104向成像装置主体100的安装>
对调色剂盒104向成像装置主体100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如图 115(a)、图115(b)所示那样,使配置在成像装置主体100的上部且能够开闭的主体罩178朝开放的箭头179方向转动。由此,成像装置主体100内的调色剂盒安装部102a露出。
其后,用户在保持调色剂盒104的把手167的第一把持部167b 的状态下,使调色剂盒104的被插入引导部(非)166与处理单元120 的非驱动侧显影轴承134的插入引导部(非)134g卡合。另外,使调色剂盒104的被插入引导部(驱)165与处理单元120的驱动侧显影轴承133的插入引导部(驱)133g卡合。由此,调色剂盒104沿着由非驱动侧显影轴承134的插入引导部(非)134g以及驱动侧显影轴承 133的插入引导部36g形成的安装路径177,被插入到成像装置主体 100内的处理单元120的调色剂盒收纳部102a中。
当将调色剂盒104插入直至调色剂盒104的触碰部(非)166a与非驱动侧显影轴承134的被触碰部(非)134h触碰为止时,调色剂盒 104向成像装置主体100内的处理单元120的调色剂盒收纳部102a的插入结束(图111(a))。
对于向成像装置主体100内的处理单元120被插入的调色剂盒 104,朝图112(a)所示的逆时针方向(图中箭头170方向)使调色剂框体160转动。于是,调色剂盒104如前述那样,被开闭引导部(非) 166b与开闭引导部(非)134k卡合,调色剂盒104相对于成像装置主体100内的显影单元102确定了相对位置(参照图112(a))。
使向成像装置主体100内的显影单元102被定位的调色剂盒104 进一步朝箭头170方向进行转动。如图113(b)所示那样,调色剂盒104的供给开口部151和显影单元102的接收开口部123d的开放结束,调色剂盒104的安装结束。
<调色剂盒104从成像装置主体100的取出>
对调色剂盒104从成像装置主体100的取出方法进行说明。如图 114所示那样,使配置在成像装置主体100的上部且能够开闭的主体罩178朝开放的箭头179方向转动。由此,处理单元120和调色剂盒 104露出。
用户把持调色剂盒104的第二把持部167c1或第二把持部167c2,使其向图113(b)所示的箭头176方向转动。于是,图113(b)所示的调色剂盒104的供给开口部151和处理单元120的接收开口部123d 被闭塞。通过转动调色剂盒104直至向处理单元120的插入结束状态(参照图111(a))为止,调色剂盒104的供给开口部151和处理单元 120的接收开口部123d完全闭塞。进而,朝图111(a)、图111(b) 所示的箭头175方向拉拽调色剂盒104。由此,调色剂盒104沿着由驱动侧显影轴承133的插入引导部(驱)133g(133g1、133g2)以及非驱动侧显影轴承134的插入引导部(非)134g(134g1、134g2)形成的装拆路径177(参照图115(a)、图115(b))从显影单元102的调色剂盒收纳部102a脱离(参照图109)。当用户将调色剂盒104拉出到成像装置主体100外时,取出结束。
<实施例18>
在实施例17中,对将具有图像承载体的鼓单元和具有显影辊的显影单元合体且能够相对与成像装置主体一体地固定的处理单元进行装拆的调色剂盒的构成进行了说明。
在实施例18中,以能够相对成像装置主体装拆的显影盒为例进行说明。显影盒将用于使设于鼓单元的图像承载体即感光体鼓的静电潜像可视化的显影辊、显影刮板等一体地盒化。
实施例18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18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实施例18的构成之中与实施例17重复的构成,由于使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1)成像装置的整体说明
首先,使用图116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8所涉及的成像装置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图116是成像装置的侧剖面说明图。
图116所示的成像装置主体700根据从个人电脑等外部设备通信来的图像信息,通过电子照相成像处理在记录介质101形成调色剂的图像。在成像装置主体700,设有鼓单元703。另外,在成像装置主体 700,以由使用者相对成像装置主体700能够安装、拆卸的方式设有显影盒702。
显影盒702在显影框体723具备作为显影机构的显影辊124、显影刮板125等。另外,鼓单元703在鼓单元支撑体730具备感光体鼓 107、带电辊108等。
(2)显影盒的构成说明
接着,使用图117、图118(a)、图118(b)、图119(a)、图119 (b)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8所涉及的显影盒702的构成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所谓显影盒702的长度方向,是指显影盒702的显影辊124的旋转轴122(参照图118(a)、图118(b)) 的轴线方向。另外,将关于长度方向从成像装置主体700向显影盒702 传递旋转力的一侧称为“驱动侧”。另外,将长度方向上的其相反侧称为“非驱动侧”。图117是鼓单元703以及显影盒702的侧剖面说明图。图118(a)、图118(b)是将显影盒702的驱动侧分解而从驱动侧观看的立体说明图(a)和从非驱动侧观看的立体说明图(b)。图119(a)、图119(b)是将显影盒702的非驱动侧分解而从非驱动侧观看的立体说明图(a)和从驱动侧观看的立体说明图(b)。
如图117所示那样,显影盒702在显影框体723具备作为显影机构的显影辊124、显影刮板125等。
收纳在显影框体723的显影剂收纳部723a的调色剂105,通过能够旋转地支撑于显影框体723的显影剂搬送部件726朝箭头727方向旋转,从显影框体723的显影框体开口部723b朝显影室723c内被送出。
在显影框体723,设有内置磁力辊128的显影辊124。具体来讲,显影辊124由轴部124e和橡胶部124d构成。轴部124e是以铝等形成的导电性的细长圆筒状部件,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由橡胶部124d覆盖。在此,橡胶部124d以外径形状成为与轴部124e位于同轴上的方式,覆盖在轴部124e的外周面上。显影辊124通过磁力辊128的磁力,将显影室723c的调色剂105吸引到显影辊124的表面上。另外,显影刮板125由以板金形成的支撑部125a和以尿烷橡胶或SUS板等形成的弹性部件125b构成,设置成弹性部件125b相对于显影辊124以一定的接触压力弹性接触。并且,通过显影辊124朝旋转方向729旋转,规定附着在显影辊124的表面上的调色剂105的量,对调色剂105赋予摩擦带电电荷。由此,在显影辊124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层。并且,使从成像装置主体被施加了电压的显影辊124以与感光体鼓107接触的状态朝旋转方向729旋转,从而向感光体鼓107的显影区域供给调色剂105。
如图118(a)、图118(b)、图119(a)、图119(b)所示那样,显影刮板125的支撑部件125a的长度方向的驱动侧端部125a1、非驱动侧端部125a2由小螺钉131、小螺钉132固定于显影框体723。在显影框体723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配置有驱动侧显影轴承733和非驱动侧显影轴承734。通过驱动侧端部124a与驱动侧显影轴承733的孔 733a嵌合,另外非驱动侧端部124c与非驱动侧轴承734的支撑部734f 嵌合,从而显影辊124能够旋转地被支撑。
另外,显影辊124的驱动侧端部124a经由孔733a相比驱动侧显影轴承733延伸到长度方向外侧,跟在驱动侧显影轴承733的长度方向外侧与显影辊124同轴地配置的显影辊齿轮135卡合。由此,显影辊124和显影辊齿轮135能够一体地旋转。
驱动侧显影轴承733在其长度方向外侧能够旋转地支撑驱动输入齿轮136。驱动输入齿轮136与显影辊齿轮135啮合。
另外,与驱动输入齿轮136同轴地设有连接器部件137。
在显影盒702的驱动侧最端部的位置,以从长度方向外侧覆盖驱动输入齿轮136等的方式设有显影侧罩738。经过显影侧罩738的孔 738a,连接器部件137朝长度方向外侧突出。
连接器部件137构成为与设于成像装置主体的主体侧驱动部件(未图示)卡合而传递旋转力。另外,构成为,该旋转力经由连接器部件137的旋转力传递部137c1、旋转力传递部137c2传递给驱动输入齿轮136的旋转力被传递部(未图示)。结果,构成为,被输入连接器部件137的旋转力经由驱动输入齿轮136、显影辊齿轮135而向作为旋转部件的显影辊124传递。
另外,在驱动侧显影轴承733,设有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39。进而,在非驱动侧显影轴承734,设有非驱动侧抵接分离杆140。另外,在显影框体723,设有用于供用户在显影盒702的安装操作时把持的把手 723g。把手723g设在显影辊124的旋转轴线122的方向的中央部且从显影框体723突出。
(3)鼓单元的构成说明
接着,使用图117、图120(a)、图120(b)对鼓单元703的构成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所谓鼓单元703的长度方向,是指鼓单元703的感光体鼓107的旋转轴线121(参照图120 (a)、图120(b))的方向。另外,将关于长度方向从成像装置主体700 向鼓单元703传递旋转力的一侧称为“驱动侧”。另外,将长度方向上的其相反侧称为“非驱动侧”。图120(a)是从鼓单元703的非驱动侧观看的立体说明图。图120(b)是出于说明感光体鼓107、带电辊 108周边部的目的而未图示鼓支撑框体730、驱动侧鼓轴承741、非驱动侧鼓轴承748、鼓轴142等的立体说明图。如图117所示那样,鼓单元703在鼓支撑框体730具备感光体鼓107、带电辊108等。
在鼓支撑框体730,设有能够旋转地支撑于鼓支撑框体730且以与感光体鼓107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被施力的带电辊108。带电辊108 通过来自成像装置主体的电源单元(未图示)的电压施加,使感光体鼓107的表面均匀带电。对带电辊108施加的电压被设定成感光体鼓 107的表面与带电辊108的电位差为放电开始电压以上那样的值,具体来讲作为带电偏压施加-1300V的直流电压。通过该带电偏压的施加,感光体鼓107的表面被均匀接触带电成带电电位(暗部电位)-700V。并且,由激光110在感光体鼓107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其后,根据感光体鼓107的静电潜像,调色剂105从显影辊124 朝感光体鼓107转移,从而静电潜像被可视图像化,在感光体鼓107 的表面形成显影剂像。
如图120(b)所示那样,带电辊108由带电辊轴承143能够旋转地支撑,由带电辊施力部件144相对感光体鼓107被施力。
在感光体鼓107的驱动侧端部107a,一体地固定驱动侧凸缘145,在感光体鼓107的非驱动侧端部107b,一体地固定非驱动侧凸缘146。驱动侧凸缘145、非驱动侧凸缘146通过铆接、粘接等的手段与感光体鼓107同轴地被固定。在鼓支撑框体73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在驱动侧端部通过小螺钉或粘接、压入等手段固定有驱动侧鼓轴承741,在非驱动侧端部通过小螺钉或粘接、压入等手段固定有非驱动侧鼓轴承748。进而,在非驱动侧鼓轴承748通过粘接或压入等手段固定有鼓轴142。与感光体鼓107一体地固定的驱动侧凸缘145由驱动侧鼓轴承741能够旋转地支撑,另外,非驱动侧凸缘146由鼓轴142能够旋转地支撑。
另外,在带电辊108的长度方向一端设有带电辊齿轮147,带电辊齿轮147与驱动侧凸缘145的齿轮部145g啮合。鼓凸缘145的驱动侧端部145a构成为从成像装置主体的驱动单元(未图示)传递旋转力。
根据该构成,伴随于感光体鼓107旋转驱动,带电辊108也旋转驱动。另外,带电辊108的表面的周速被设定成相对于感光体鼓107 表面的周速为105%~120%左右。
另外,鼓单元703的驱动侧鼓轴承741通过小螺钉或粘接、压入等手段结合在构成成像装置主体700的框体的驱动侧板780(参照图 121(a))的定位部(未图示)。同样,鼓单元703的非驱动侧鼓轴承748通过小螺钉或粘接、压入等手段结合在构成成像装置主体的框体的非驱动侧板781(图121b))的定位部(未图示)上,从而鼓单元 703固定于成像装置主体700。
(4)显影盒相对装置主体的装拆构成的说明
接着,使用图121(a)、图121(b)对显影盒702相对装置主体 700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图121(a)是从非驱动侧观看固定有鼓单元703的成像装置主体700的立体图,图121(b)是从驱动侧观看的立体图。显影盒702如图121(a)所示那样,在非驱动侧显影轴承734,设有具有定位部734b和止转部734c的被引导部734d。另外,如图121 (b)所示那样,在显影侧罩738,设有具有定位部738b和止转部738c 的被引导部738d。
另一方面,在成像装置主体700的驱动侧,如图121(a)所示那样,在构成装置主体700的框体的驱动侧板780,设有驱动侧引导部件782,进而设有在装置主体700内与显影盒一体地移动的驱动侧摆动引导件783。另外,在驱动侧引导部件782,设有引导部782a。在引导部782a,形成有沿着显影盒702的装拆路径777a1的槽形状。另外,在驱动侧摆动引导件783,设有引导部783a。引导部783a在驱动侧引导部件782的引导部782a的延长线上,形成有沿着显影盒702 的装拆路径777a2的槽形状。
同样,在装置主体700的非驱动侧,如图121(b)所示那样,在构成装置主体700的框体的非驱动侧板781,设有非驱动侧引导部件 784,进而设有在装置主体700内与显影盒一体地移动的非驱动侧摆动引导件785。在非驱动侧引导部件784,设有引导部784a。在引导部784a,形成有沿着显影盒702的装拆路径777b1的槽形状。另外,在非驱动侧摆动引导件785,设有引导部785a。引导部785a在非驱动侧引导部件784的引导部784a的延长线上,形成有沿着显影盒702的装拆路径777b2的槽形状。
对于驱动侧摆动引导件783以及非驱动侧摆动引导件785的详细的构成将追加进行说明。
<显影盒702向成像装置主体700的安装>
以后,对显影盒702向成像装置主体700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如图121(a)、图121(b)所示那样,通过使配置在成像装置主体700 的上部且能够开闭的主体罩778朝开放方向779转动,使成像装置主体700内部露出。
其后,使显影盒702的非驱动侧轴承734的被引导部734d(图121 (a))与成像装置主体700的非驱动侧引导部件784的引导部784a(图 121(b))卡合。并且,使显影盒702的显影侧罩738的被引导部738d (图121(b))与成像装置主体700的驱动侧引导部件782的引导部782a (图121(a))卡合。
由此,显影盒702沿着由驱动侧引导部件782的引导部782a以及非驱动侧引导部件784的引导部784a形成的装拆路径777a1、装拆路径777b1,被插入成像装置主体700内。
沿着装拆路径777a1、装拆路径777b1被插入成像装置主体700 内的显影盒702,接下来沿着由驱动侧摆动引导件783的引导部783a 以及非驱动侧摆动引导件785的引导部785a形成的装拆路径777a2、装拆路径777b2,被插入成像装置主体700内。更详细地进行说明,由成像装置主体700的驱动侧引导部件782的引导部782a引导的设于显影侧罩738的被引导部738d,成为伴随于安装过程而被转接到成像装置主体700的驱动侧摆动引导件783的第一引导部783a的构成。同样,在非驱动侧,由成像装置主体700的非驱动侧引导部件784的第一引导部784a引导的设于非驱动侧显影轴承734的被引导部734d,成为伴随于安装过程而被转接到成像装置主体700的非驱动侧摆动引导件785的引导部785a的构成。
<显影盒702向成像装置主体700的定位>
对通过将显影盒702安装于成像装置主体700的驱动侧摆动引导件783以及非驱动侧摆动引导件785而相对成像装置主体700定位的构成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显影盒702的驱动侧和非驱动侧在基本构成方面是在长度方向左右对称的同样构成,因而以下以显影盒702的驱动侧为例进行说明,省略有关非驱动侧的说明。
图122(a)、图122(b)、图122(c)、图122(d)示出显影盒 702安装于成像装置主体700的过程中的显影盒702和驱动侧摆动引导件783的状态。图122(a)示出设于显影盒702的显影侧罩738的被引导部738d由驱动侧摆动引导件783的引导部783a引导,显影盒 702位于装拆路径777a2上的状态。图122(b)是从图122(a)的状态起进一步进行显影盒702的安装的状态,显影侧罩738的被引导部 738d的定位部738b与设在驱动侧摆动引导件783的驱动侧按压部件 786的定位部786a在点787抵接。
在此,如图123(a)、图123(b)、图123(c)、图123(d)、图 123(e)所示那样,驱动侧按压部件786除了定位部786a之外还具有孔部786b、座面786c、进而是限制部786d。孔部786b与驱动侧摆动引导件783的凸起部783c卡合,驱动侧按压部件786相对于驱动侧摆动引导件783以凸起部783c为中心能够旋转地被支撑。进而,在座面 786c上,抵接有作为压缩弹簧的驱动侧按压弹簧788的一端部788c。另外,驱动侧按压弹簧788的另一端部与驱动侧摆动引导件783的座面783d抵接。
通过驱动侧按压弹簧788的施力796(图123(e)),驱动侧按压部件786形成接受以驱动侧摆动引导件783的凸起部783c为中心朝箭头789方向(图122(a))旋转的方向的施力的构成。需要说明的是,驱动侧按压部件786通过使其限制部786d与设在驱动侧摆动引导件783的旋转限制部783e触碰而限制向箭头789方向的旋转并进行定位。
图122(c)是图122(b)的状态起进一步进行显影盒702的安装的状态,示出显影侧罩738的定位部738b与止转部738c成为一体的被引导部738d将驱动侧按压部件786压下的状态。详细地进行说明,通过显影侧罩738的被引导部738d按压驱动侧按压部件786,驱动侧按压部件786抵抗驱动侧按压弹簧788的施力地以驱动侧摆动引导件 783的凸起部783c为中心朝逆时针方向(箭头790方向)转动。图122 (c)是驱动侧罩738的定位部738b与驱动侧按压部件786的上端部786e抵接的状态。
图122(d)是从图122(c)的状态起进一步进行显影盒702的安装的状态,是驱动侧罩738的定位部738b与驱动侧按压部件786的按压面786f抵接的状态。在驱动侧罩738的定位部738b,作用有驱动侧按压部件786的施力791,定位部738b与驱动侧摆动引导件783的定位部783f在点792抵接。由此,显影盒702的驱动侧向驱动侧摆动引导件783被定位固定而安装结束。
<显影盒702从成像装置主体700的取出>
对显影盒702从成像装置主体700的取出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21(a)、图121(b)所示那样,通过使配置在成像装置主体700的上部且能够开闭的主体罩778朝开放方向779转动,使成像装置主体700内部露出。
用户把持显影盒702的把手723g,朝箭头793方向拉拽显影盒702。由此,对于显影盒702,沿着由驱动侧摆动引导件783的引导部783a 形成的装拆路径777a2以及由驱动侧引导部件782的引导部782a形成的装拆路径777a1,显影侧罩738的被引导部738d从成像装置700的定位位置脱离。同样,对于显影盒702,沿着由非驱动侧摆动引导件 785的引导部785a形成的装拆路径777b2以及由非驱动侧引导部件 784的引导部784a形成的装拆路径777b1,非驱动侧显影轴承734的被引导部734d从成像装置700的定位位置脱离。
当用户将显影盒702拉出直至成像装置主体700外时,取出结束。
<实施例19>
在实施例18中,对相对一体地固定了具有图像承载体的鼓单元的成像装置能够装拆的显影盒的构成进行了说明。
在实施例19中,以将在实施例18说明的显影盒在成像装置主体外与鼓盒结合之后能够相对成像装置主体装拆的构成为例进行说明。鼓盒将作为图像承载体的感光体鼓、带电辊等一体地盒化。
实施例19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19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实施例19的构成之中与实施例17以及实施例18重复的构成,由于使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1)成像装置的整体说明
首先,使用图124,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9所涉及的成像装置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所谓鼓盒803 的长度方向,是指鼓盒803的感光体鼓107的旋转轴线121(参照图 125(a))的方向。另外,将关于长度方向从成像装置主体800向鼓盒803传递旋转力的一侧称为“驱动侧”。另外,将长度方向上的其相反侧称为“非驱动侧”。图124是成像装置的侧剖面说明图。
图124所示的成像装置主体800根据从个人电脑等外部设备通信来的图像信息,通过电子照相成像处理在记录介质101形成调色剂的图像。在鼓盒803,由使用者能够相对鼓盒803安装、拆卸地设有显影盒802。另外,在成像装置主体800,由使用者能够相对成像装置主体800安装、拆卸地设有安装成将显影盒802一体化的鼓盒803。
鼓盒803在鼓单元支撑体830具备感光体鼓107、带电辊108等。
(2)鼓盒的构成说明
接着,使用图125(a)、图125(b)对鼓盒803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25(a)是从鼓盒803的非驱动侧观看的立体说明图。图125(b) 是出于说明感光体鼓107、带电辊108周边部的目的而未图示鼓支撑框体830、驱动侧鼓轴承841、非驱动侧鼓轴承848、鼓轴142等的立体说明图。如图125(a)、图125(b)所示那样,鼓单元803具备感光体鼓107、带电辊108等。带电辊108由带电辊轴承143能够旋转地支撑,通过带电辊施力部件144相对感光体鼓107被施力。
在感光体鼓107的驱动侧端部107a,一体地固定驱动侧凸缘145,在感光体鼓107的非驱动侧端部107b,一体地固定非驱动侧凸缘146。驱动侧凸缘145、非驱动侧凸缘146通过铆接、粘接等的手段与感光体鼓107同轴地固定。在鼓支撑框体83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在驱动侧端部通过小螺钉或粘接、压入等手段固定驱动侧鼓轴承841,在非驱动侧端部通过小螺钉或粘接、压入等手段固定非驱动侧鼓轴承848。进而,在非驱动侧鼓轴承848通过粘接或压入等手段固定鼓轴142。与感光体鼓107一体地固定的驱动侧凸缘145由驱动侧鼓轴承841能够旋转地支撑,另外,非驱动侧凸缘146由鼓轴142能够旋转地支撑。
另外,在带电辊108的长度方向一端设有带电辊齿轮147,带电辊齿轮147与驱动侧凸缘145的齿轮部145g啮合。鼓凸缘145的驱动侧端部145a成为从成像装置主体的驱动单元(未图示)传递旋转力的构成。
根据该构成,伴随于感光体鼓107旋转驱动,带电辊108也旋转驱动。另外,带电辊108的表面的周速被设定成相对于感光体鼓107 表面的周速为105%~120%左右。
另外,在鼓支撑框体830,设有用于供用户在鼓盒803的安装操作时把持的把手830g。把手830g在感光体鼓107的旋转轴121的轴线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成从鼓支撑框体830突出。
<显影盒802和鼓盒803的合体>
接着,使用图126(a)、图126(b)对显影盒802相对鼓盒803 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图126(a)是从鼓盒803的非驱动侧观看的立体图,图126(b)是从驱动侧观看的立体图。在鼓盒803的驱动侧鼓轴承841,设有引导部841b,在引导部841b,形成有沿着显影盒802 的装拆路径877a的槽形状。同样,在鼓盒803的非驱动侧鼓轴承848,设有引导部848b,在引导部848b,形成有沿着显影盒802的装拆路径877b的槽形状。
使显影盒802的非驱动侧轴承834的被引导部834d(图126(a)) 和鼓盒803的非驱动侧鼓轴承848的引导部848b(图126(b))卡合,且使显影盒802的显影侧罩838的被引导部838d(图126(b))和鼓盒803的驱动侧鼓轴承841的引导部841b(图126(a))卡合。
由此,显影盒802沿着由驱动侧鼓轴承841的引导部841b以及非驱动侧鼓轴承848的引导部848b形成的装拆路径877a、装拆路径877b,被插入鼓盒803内。需要说明的是,图126(a)所示的定位部834b 和止转部834c是与后述的定位部838b和止转部838c同样的构成,省略说明。
接着,对通过将显影盒802安装于鼓盒803的驱动侧鼓轴承841 以及非驱动侧鼓轴承848而相对鼓盒803定位的构成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显影盒802的驱动侧和非驱动侧在基本构成方面是在长度方向左右对称的同样构成,以下以显影盒802的驱动侧为例进行说明,省略有关非驱动侧的说明。
图127(a)、图127(b)、图127(c)、图127(d)示出显影盒 802安装于鼓盒803的过程中的显影盒802和驱动侧鼓轴承的状态。图127(a)示出设在显影盒802的显影侧罩838的被引导部838d由驱动侧鼓轴承841的引导部841b引导,显影盒802处于装拆路径877a 上的状态。图127(b)是从图127(a)的状态起进一步进行显影盒 802的安装的状态,显影侧罩838的被引导部838d的定位部838b与设在驱动侧鼓轴承841的驱动侧按压部件886的定位部886a在点887 抵接。
在此,如图128(a)、图128(b)所示那样,驱动侧按压部件886 除了具有按压部886a之外还具有孔部886b、座面886c、进而是限制部886d。孔部886a与驱动侧鼓轴承841的凸起部841c卡合,驱动侧按压部件886相对于驱动侧鼓轴承841以凸起部841c为中心能够旋转地支撑。进而,在座面886c上抵接有作为压缩弹簧的驱动侧按压弹簧 888的一端部。另外,驱动侧按压弹簧888的另一端部与驱动侧鼓轴承841的座面841d抵接。
通过驱动侧按压弹簧888的施力897(图127(d)),驱动侧按压部件886构成为接受以驱动侧鼓轴承841的凸起部841c为中心朝箭头 889方向旋转的方向的施力。需要说明的是,驱动侧按压部件886通过其限制部886d与设在驱动侧鼓轴承841的旋转限制部841e触碰,朝箭头889方向的旋转受到限制而被定位。
图127(c)是从图127(b)的状态起进一步进行显影盒802的安装的状态,示出显影侧罩838的定位部838b与止转部838c形成一体的被引导部838d将驱动侧按压部件886压下的状态。详细地进行说明,通过显影侧罩838的被引导部838d按压驱动侧按压部件886,驱动侧按压部件886抵抗驱动侧按压弹簧888的施力地以驱动侧鼓轴承841 的凸起部841c为中心朝逆时针方向(箭头890方向)转动。图127(c) 是驱动侧罩838的定位部838b与驱动侧按压部件886的上端部886e 抵接的状态。
图127(d)是从图127(c)的状态起进一步进行显影盒802的安装的状态,是驱动侧罩838的定位部838b与驱动侧按压部件886的按压面886f抵接的状态。在驱动侧罩838的定位部838b,作用有驱动侧按压部件886的施力891,定位部838b与驱动侧鼓轴承841的定位部841f在点892抵接。由此,显影盒802的驱动侧向驱动侧鼓轴承 841被定位固定,安装结束。显影盒802向鼓盒803的安装结束,从而形成显影辊124与感光体鼓107相向而能够进行显影的状态(参照图124)。
<显影盒802从鼓盒803的取出>
接着,对显影盒802从鼓盒803的取出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29所示那样,用户把持显影盒802的把手823g,朝箭头893 方向拉拽显影盒802。由此,显影盒802沿着由驱动侧鼓轴承841的引导部841b形成的装拆路径877a,使显影侧罩838的被引导部838d 从鼓盒803的定位位置脱离。同样,显影盒802沿着由非驱动侧鼓轴承848的引导部848b形成的装拆路径877b,使非驱动侧显影轴承834 (参照图126(a)、图126(b))的被引导部834d(参照图126(a)、图126(b))从鼓盒803的定位位置脱离。
当用户将显影盒802拉出直至鼓盒803外时,取出结束。
(3)鼓盒803相对成像装置主体800的装拆构成的说明
接着,使用图130(a)、图130(b)对鼓盒803相对成像装置主体800的装拆方法进行说明。图130(a)是从非驱动侧观看成像装置主体800的立体说明图,图130(b)是从驱动侧观看的立体说明图。
在鼓盒803,如图130(a)所示那样,在非驱动侧鼓轴承848设有具有定位部848g和止转部848h的被引导部848i。另外,如图130 (b)所示那样,在驱动侧鼓轴承841,设有具有定位部841g和止转部 841h的被引导部841i。
另一方面,在成像装置主体800的驱动侧,如图130(a)所示那样,在构成成像装置主体800的框体的驱动侧板880,设有驱动侧引导部件882。另外,在驱动侧引导部件882,设有引导部882a。在引导部882a,设有沿着鼓盒803的装拆路径894a的槽形状。
同样,在成像装置主体800的非驱动侧,如图130(b)所示那样,在构成成像装置主体800的框体的非驱动侧板881,设有非驱动侧引导部件884。另外,在非驱动侧引导部件884,设有引导部884a。在引导部884a,形成有沿着鼓盒803的装拆路径894b的槽形状。
<鼓盒803相对成像装置主体800的安装>
对鼓盒803相对成像装置主体800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如图130 (a)、图130(b)所示那样,通过使配置在成像装置主体800的上部且能够开闭的主体罩878朝开放的箭头879方向转动,使成像装置主体800内部露出。
其后,使鼓盒803的非驱动侧鼓轴承848的被引导部848i(图130 (a))与成像装置主体800的非驱动侧引导部件884的引导部884a(图 130(b))卡合。并且,使鼓盒803的驱动侧鼓轴承841的被引导部 841i(图130(b))与成像装置主体800的驱动侧引导部件882的引导部882a(图130(a))卡合。
由此,鼓盒803沿着由驱动侧引导部件882的引导部882a以及非驱动侧引导部件884的引导部884a形成的装拆路径894a、装拆路径 894b,被插入成像装置主体800内。
当鼓盒803被插入直至安装结束位置时,驱动侧鼓轴承841的定位部841g从驱动侧按压部件895接受施力,定位部841g与设在驱动侧引导部件882的定位部882b抵接(参照图131)。对于非驱动侧引导部件884,是与驱动侧同样的构成,鼓盒803的非驱动侧鼓轴承848(图130(a))与非驱动侧引导部件884(图130(b))的定位部884b 抵接。根据这样的构成,对于鼓盒803,驱动侧鼓轴承841朝驱动侧引导部件882被定位固定,非驱动侧鼓轴承884朝非驱动侧引导部件 884被定位固定(参照图130(a)、图130(b))。
<鼓盒803从成像装置主体800的取出>
对鼓盒803从成像装置主体800的取出方法进行说明。如图132 所示那样,使配置在成像装置主体800的上部且能够开闭的主体罩878 朝开放的箭头879方向转动。由此,鼓盒803露出。
用户把持鼓盒803的把手830g,抵抗驱动侧鼓轴承841的定位部 841g从驱动侧按压部件895(图130(a)、图130(b))接受的施力,朝箭头896方向拉拽鼓盒803。由此,鼓盒803沿着由驱动侧引导部件882的引导部882a形成的装拆路径894a从定位位置脱离。非驱动侧也同样,鼓盒803沿着由非驱动侧引导部件884(参照图130(a)、图130(b))形成的装拆路径894b(参照图130(a)、图130(b)) 从定位位置脱离。当用户进一步将鼓盒803拉出直至成像装置主体800 外时,鼓盒803的取出结束。
<实施例20>
参照图133~图137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0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以下称为成像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例20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20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成像装置的整体构成>
参照图133以及图134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0所涉及的成像装置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图13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0所涉及的成像装置整体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3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0 所涉及的成像装置中的拉出单元拉出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成像装置299具备沿水平方向排列地设置的4 个电子照相感光体鼓201(以下称为“感光体鼓201”)。这些感光体鼓201构成为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在图133中朝顺时针方向旋转。
另外,在成像装置299中,作为电子照相成像处理机构,除了感光体鼓201之外,还设有带电机构202、扫描单元203、显影单元204y、 204m、204c、204k以及转印带211等。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显影单元204y、204m、204c、204k(是指收容y为黄色、m为品红、c为青色、k为黑色的各显影剂)”,以下适当地省略表示色别的下标而称作“显影单元204”。
在此,带电机构202具备使感光体鼓201的表面均匀带电的功能。扫描单元203具备基于图像信息对感光体鼓201照射激光束而在感光体鼓20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功能。显影单元204具备将形成在感光体鼓201的表面的静电潜像利用显影剂即调色剂进行显影的功能。作为静电转印机构的转印带211具备搬送作为记录介质的片材S,且相对该片材S转印感光体鼓201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片材S的具体例,可列举纸、OHP片材以及布。
另外,在成像装置299,设有将残留在转印后的感光体鼓201表面上的调色剂除去的清洁机构206。进而,在成像装置299,在转印带 211的下侧,还设有对附着于转印带211上的残留调色剂进行清扫的清洁机构207。
感光体鼓201在例如铝筒体的外周面涂敷了有机光传导体层 (OPC感光体)。感光体鼓201的两端部由未图示的支撑部件旋转自如地支撑。并且,在一方端部,为了接受来自驱动马达(未图示)的驱动力而配置有未图示的鼓连接器。由此,感光体鼓201经由鼓连接器被传递驱动马达的驱动力,朝图133中顺时针方向旋转。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带电机构202采用接触带电方式的机构。更具体来讲,带电机构202是形成为辊状的导电性辊,使该辊与感光体鼓 201的表面抵接。并且,通过对该辊施加带电偏压,使感光体鼓201 的表面均匀带电。
扫描单元203配置在感光体鼓201的上侧。该扫描单元203从未图示的激光二极管照射与图像信号对应的图像光(激光束),对已带电的感光体鼓201的表面进行曝光。由此,对应于图像信号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体鼓201的表面上。
各显影单元204具有分别收纳了黄色、品红、青色以及黑色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241y、241m、241c、241k。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调色剂容器241y、241m、241c、241k是收纳用于对显影辊240供给的显影剂(调色剂)的显影剂收纳部。
在此,如图135所示那样,关于黑色的显影单元204k,在调色剂容器241k上设有能够相对调色剂容器241k装拆的调色剂收纳单元 231k。在调色剂收纳单元231k,收容有用于对调色剂容器241k供给的黑色的调色剂。
这些调色剂容器241y、241m、241c、241k内的调色剂通过调色剂供给辊243的旋转而朝向显影辊240流动。并且,通过该调色剂供给辊243和与显影辊240的外周压接的显影刮板244,在显影辊240 的外周涂敷调色剂,且对调色剂赋予电荷。
并且,通过对显影辊240施加显影偏压,对形成在感光体鼓201 上的潜像附着调色剂而形成调色剂图像。需要说明的是,显影辊240 配置成与感光体鼓201相向且接触。在此,显影单元204和感光体单元208作为处理盒P(Py、Pm、Pc、Pk)而一体化。处理盒P在由于用户的使用而消耗掉调色剂达到寿命时,能够针对每个处理盒P进行更换(所谓盒方式)。
如图133所示那样,在成像装置299,设有与感光体鼓201相接的转印带211。并且,通过该转印带211,片材S被搬送至转印位置,进行形成于感光体鼓201的表面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在转印带211 的内侧,在与各感光体鼓201相向的位置,分别设有转印辊212。从这些转印辊212将正极性的电荷经由转印带211施加给片材S。由此,片材S被转印了感光体鼓201上的调色剂图像。
对于成像处理,简单来讲如下所述。当成像动作开始时,感光体鼓201旋转。并且,带电机构202对感光体鼓201的表面赋予均匀的电荷,扫描单元203根据图像信号对感光体鼓201的表面进行曝光,在感光体鼓20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并且,通过显影辊240对该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使调色剂附着)。
另一方面,被堆积在匣217上的片材S由拾取辊218一张张地从匣217送出。并且,片材S形成为由供送部216供送、由对齐辊219 调整搬送定时并由转印带211搬送的状态。在由转印带211搬送的片材S上,通过形成在各感光体鼓201与转印辊212之间的电场,依次转印被形成在各感光体鼓20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了4色的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被送往定影部220。定影部220由加压辊221a 以及加热辊221b构成。并且,由定影部220定影了彩色图像的片材S,通过排出辊对223从排出部224向装置的外部排出。
<拉出部件(支撑部件)的概要>
如图134所示那样,对可拆卸地支撑处理盒P,且构成为能够在位于装置主体的内侧的内侧位置与位于装置主体的外侧的外侧位置之间进行移动的作为支撑部件的拉出部件213进行说明。
在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谓“装置主体”,是指在构成成像装置 299的各种部件(部件)之中除去至少拉出部件213以及构成为相对该拉出部件213自如地固定或装拆的部件(部件)以外的部分。
如图134所示那样,拉出部件213设置成能够相对装置主体在实质上水平方向(箭头D1、D2方向)呈直线移动(压入/拉出)。并且,拉出部件213能够移动到收纳在装置主体的内部的位置(图133所示的位置)或被拉出到装置主体的外部的位置(图134所示的位置)。
并且,在拉出部件213位于拉出位置的状态下,处理盒P(Py、Pm、Pc、Pk)在实质上重力方向(图134中箭头C方向),由用户安装于拉出部件213。这样安装的处理盒P配置成其长度方向(显影辊 240的轴线方向)成为与拉出部件213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4个处理盒Py、Pm、Pc、Pk相对于拉出部件213在拉出部件213的移动方向排列配置。
这些处理盒P在被安装于拉出部件213的状态下,与拉出部件213 一起向装置主体内移动。并且,在使拉出部件213向装置主体的内部移动的状态下,若门210关闭,则所有的处理盒P都被安装在装置主体内的规定的位置。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成像装置299,能够汇集4个处理盒P地安装到装置主体内,且汇集4个处理盒P地向装置主体的外部拉出。因此,与采用单独将处理盒安装到装置主体内的构成相比,处理盒P的更换时的操作性优异。
<拉出部件(支撑部件)的安装部>
在用于使拉出部件213大致水平地移动的设于主体构架内壁的引导部214R、214L(图142所记载的)的上方,设有用于将处理盒P 按压至规定的位置而进行定位的按压部件265(在处理盒P的长度方向相反侧也设有与按压部件265同样的按压部件。未图示)。这些按压部件265构成为通过来自装置主体侧的驱动力而向下方移动,对处理盒P进行按压,设成用于将处理盒P定位在装置主体内的规定的位置。
进而,如图143、图144所示那样,在拉出部件213,设有一列用于安装后述的处理盒P的安装部213f。在各安装部213f之间,设有分隔板213g,成为安装处理盒P时的目标。在各安装部213f的下部,分别设有开口部213e。经过这些开口部213e,设在处理盒P的感光体鼓201能够相对转印带211接触。
在各安装部213f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设有分别用于将处理盒P 安装在拉出部件213内的引导部213h、213p、213j、213k。并且,在引导部213h、213j的下方,设有用于将处理盒P相对拉出部件213 定位的定位部213h1、213j1。
<处理盒>
接着,参照图135~图140对安装于拉出部件213的处理盒P进行说明。图13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0所涉及的处理盒P之中黑色用的处理盒Pk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36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20所涉及的处理盒安装调色剂收纳单元231k时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37是示出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0所涉及的处理盒P以及调色剂收纳单元231k一体地安装于拉出部件213的情形的示意性剖视图。
处理盒Pk由感光体单元208k和显影单元204k构成。并且,感光体单元208k由感光体鼓201、带电机构202、清洁机构206、和收容由清洁机构206除去的调色剂的废调色剂容器230构成。另外,显影单元204k由显影辊240、调色剂供给辊243、显影刮板244、和收容成像所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241k构成。
另外,调色剂收纳单元231k由收容调色剂的调色剂收纳容器232k 和调色剂搅拌机构233k构成。
并且,调色剂容器241k内的调色剂通过调色剂供给辊243的旋转朝向显影辊240流动。
另外,从调色剂收纳容器232k补充的调色剂也经由调色剂容器 241k通过调色剂供给辊243的旋转朝向显影辊240流动。
并且,通过该调色剂供给辊243和压接在显影辊240的外周的显影刮板244,在显影辊240的外周涂敷调色剂,且对调色剂赋予电荷。并且,通过对显影辊240从装置主体施加显影偏压,在形成于感光体鼓201的潜像附着调色剂而形成调色剂图像。在感光体鼓201上显影出来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S上,然后,残留在感光体鼓201表面上的调色剂由清洁机构206除去,被收容到废调色剂容器230内。
在此,在调色剂容器241内的调色剂消耗完的情况下,用户能够通过更换处理盒P来再次进行印刷。
并且,关于黑色,在调色剂容器241k以及调色剂收纳容器232k 内的调色剂消耗完的情况下,通过更换调色剂收纳单元231k或处理盒 Pk而能再次进行印刷。
接着,如图139~141所示那样,处理盒P的卡合部271a设在固定于调色剂容器241的外侧的侧罩271上。在处理盒P的长度方向相反侧也设有卡合部270a(图140)。该卡合部270a也同样设在侧罩上。
另外,在废调色剂容器230,设有用于对所述卡合部271a、270a 进行支撑的孔部230a、230b。构成为,通过设在废调色剂容器230的孔部230a、230b与设在显影单元204的卡合部271a、270a卡合,感光体单元208和显影单元204结合。
在此,各卡合部271a、270a形成相对各孔部230a、230b能够移动(能够旋转)的构成,所以显影单元204能够相对感光体单元208 移动。也就是,显影辊240构成为能够相对感光体鼓201移动。
在感光体单元208和显影单元204之间,如图135所示那样,设有作为施力部件的弹簧209。通过该弹簧209,以规定的压力将显影辊 240向感光体鼓201按压。显影单元204相对感光体单元208,在显影辊240移动离开感光体鼓201时,抵抗该弹簧209的施力地进行移动。
进而,感光体单元208通过在其侧面侧的上部从成像装置主体的按压部件265接受力,处理盒P在拉出部件213内被定位。
另外,如图138(a)、图138(b)所示那样,在调色剂容器241k 在与显影辊240的轴线垂直的方向设有孔部246a、246b、246c。并且,如图136所示那样,在调色剂收纳单元231k的调色剂容器232k设有卡合部235k。构成为,通过将该孔部246a、246b、246c与卡合部235k 卡合,显影单元204k与调色剂收纳单元231k结合。
并且,经由调色剂供给开口245k(234k)将调色剂收纳容器232k 内的调色剂向调色剂容器241k内供给。
<处理盒向拉出部件的安装>
参照图136、图140、图141、图145对处理盒P(Py、Pm、Pc、 Pk)向拉出部件213的安装进行说明。
图140以及图141是示出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0所涉及的处理盒P和调色剂收纳单元231k一体地安装到拉出部件213上的情形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40以及图141均示出处理盒P和调色剂收纳单元231k的安装过程的情形,示出分别从不同方向观看的图。
各处理盒Py、Pm、Pc、Pk分别安装于拉出部件213。用户朝实质上重力方向即箭头C方向(参照图140)将处理盒P安装到调色剂收纳单元231k上。
在进行处理盒P的安装的情况下,用户首先沿着拉出部件213的引导部213h、213j安装设在处理盒P的两端部的被引导部230c、230d。接着,用户沿着引导件213p、213k安装被引导部230e、230f。由此,处理盒P受到各引导部213h、213p、213j、213k的引导而被安装在拉出部件213内。
在此,如图136以及图145所示那样,在向拉出部件213安装处理盒P之前,在处理盒P位于成像装置的装置主体之外的状态下,能够将调色剂收纳单元231k安装于处理盒P。并且,也能够将处理盒P、调色剂收纳单元231k一体地安装于拉出部件213。
另外,也可以如图145所示那样,先将处理盒P安装于拉出部件 213,而后将调色剂收容单元231k安装于处理盒P。
这样,通过提供多种安装调色剂收容单元231k的方法,可获得使用性优异的盒。
并且,在调色剂用完而更换调色剂收容单元231k时,进行与前述的安装工序相反的工序。此时,若还需要更换处理盒P,则不用分离就能与调色剂收纳单元231k一体地从拉出部件213拆下。
<拉出单元向装置主体内的安装>
参照图133、图134、图137、图139、图142、图143对拉出部件213向装置主体内的安装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43所示那样,拉出单元U1以拉出部件213的被引导部213a、 213b、213c、213d沿着图142所示的装置主体侧的引导部214R、214L 的,朝箭头D2方向被安装。
另外,在拉出单元U1的安装动作中,感光体鼓201和显影辊240 的表面也维持彼此隔离的状态。也就是,两者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在将安装有处理盒P的拉出部件213向装置主体内安装时,可抑制因安装时的冲击等而致使感光体鼓201的表面与显影辊240的表面抵接而造成损伤。
并且,如图133、图134所示那样,设在装置主体侧的按压部件 265由未图示的驱动源驱动,朝箭头H方向移动,按压部件265与处理盒P抵接,赋予力。由此,处理盒P的被引导部230c(参照图139) 与设在拉出部件213的定位部213h1(参照图144)抵接。另外,被引导部230d(参照图140)与定位部213j1(参照图143)抵接。进而,被引导部230e、230f(参照图139、图140)嵌入引导部213p、213k (图140、图141),处理盒P在拉出部件213内被定位。
如上所述,通过按压部件265的作用,处理盒P在装置主体内被定位。
<实施例21>
实施例21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21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实施例21的构成之中与实施例20重复的构成,由于使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在图147以及图148中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1。在实施例20 中,示出调色剂收纳单元相对显影单元(处理盒)能够装拆的情况的例子。在本实施例21中,对采用调色剂收纳单元被安装于拉出部件 213的方式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47是向拉出部件213安装了调色剂收纳单元271k时的模式剖视图。
图148是对实施例21的拉出部件213进行说明的立体图。用户朝实质上重力方向即箭头C方向(参照图147)将调色剂收纳单元271k 安装于拉出部件213。
在此,如图149所示那样,在调色剂收纳单元271k的底部设有孔部272k1。并且,在拉出部件213具备引导部213m。在用户将处理盒P安装到拉出部件213上以后,以孔部272k1与引导部213m嵌合的方式安装调色剂收纳单元271k。由此,调色剂收纳单元271k被引导部213m引导而安装于拉出部件213内。当调色剂收纳单元271k被安装于拉出部件213内时,孔部272K2与调色剂容器241k连通。
另外,调色剂容器241k与调色剂收纳单元271k之间的调色剂供给路径(272k2)的周围构成为调色剂不泄漏。例如,在调色剂收纳容器272k或调色剂容器241k设置弹性部件,通过压扁该弹性部件,将从调色剂收容容器272k向调色剂容器241k输送调色剂的调色剂供给路径的周围密封(272k2)。
此时,调色剂收容单元271k以不因弹性部件的弹力浮起的方式,由装置主体朝拉出部件213(箭头C)方向按压。
<实施例22>
接着,使用图150~图153(b)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2进行说明。
实施例22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22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实施例22的构成之中与实施例20重复的构成,由于使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上述实施例20说明的是采用包含感光体鼓201的感光体单元208 与包含显影辊240的显影单元204被一体化了的处理盒P向拉出部件 213安装的方式的情况的例子。在实施例22中,对采用包含感光体鼓 201的感光体单元250k和包含显影辊240的显影盒260k分别安装于拉出部件263的方式的情况的例子进行说明。关于实施例22的其他的构成以及作用由于与实施例12相同,故而其说明适当予以省略。
<显影盒>
参照图153(a)、图153(b)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2所涉及的显影盒进行说明。图153(a)、图153(b)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2 所涉及的显影盒的立体图。
实施例22所涉及的显影盒260由显影辊240、调色剂供给辊(未图示)、显影刮板(未图示)、和收容成像所使用的显影剂即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241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22所涉及的成像装置中,具备分别收容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的4个显影盒260。
于是,对于说明书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以及图中标注的附图标记,适当分为单为“260”的情况和分别区分为“260y、260m、260c、 260k”的情况。在后者的情况中,y是指收容黄色、m是指收容品红、 c是指收容青色、k是指收容黑色的各显影剂(调色剂)。
另外,如图150所示那样,收容黑色的调色剂的显影盒260k的调色剂容器241k比收容其他颜色的显影盒(260y、260m、260c)的调色剂容器(241y、241m、241c)的收纳体积更大。这是为了尽量降低使用频率高的黑色的显影盒的更换频率来减轻用户负担。
<感光体盒>
参照图152(a)、图152(b)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2所涉及的感光体单元即感光体盒250进行说明。图152(a)、图152(b)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2所涉及的感光体盒250的立体图。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感光体盒250由感光体鼓201、带电机构202、清洁机构(未图示)、和收容由清洁机构除去的调色剂的废调色剂容器 231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成像装置中,具备分别配置成在感光体鼓201上显影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的4个感光体盒 250。于是,对于说明书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以及图中标注的附图标记,适当分为单为“250”情况和分别区别为“250y、250m、250c、 250k”的情况。在后者的情况中,y是指黄色、m是指品红、c是指青色、k是指黑色的各显影剂(调色剂)被显影。
在此,在感光体盒250的侧面设有被引导部231a。并且,在该被引导部231a的长度方向相反侧,也设有以圆筒状的突起突出的方式构成的被引导部231b。另外,在感光体盒250的侧面(一方侧面)的被引导部231a的上方设有被引导部231c,在感光体盒250的侧面(另一方侧面)的被引导部231b的上方也设有被引导部231d。这些被引导部231a、231b、231c、231d具有用于将感光体盒250安装到拉出部件263内并在拉出部件263内进行定位的功能。
在感光体盒250的一方侧面侧,设有受力部231e,在感光体盒250 的另一方侧面侧,设有受力部231f。这些受力部231e、231f均由设在装置主体侧的按压部件按压,具有相对拉出部件263定位感光体盒250 的功能。
<拉出部件(支撑部件)的详细构成>
参照图154以及图155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2所涉及的拉出部件263进行说明。图154以及图15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2所涉及的成像装置中的拉出单元U2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54和图 155示出分别从不同方向观看拉出单元U2的立体图。
实施例22所涉及的拉出单元U2与上述实施例20不同的点在于:为了将显影盒260在拉出部件263内定位,在拉出部件263设有定位部263a、263b。
显影盒260通过将其定位部261b、262b(参照图153(a)、图153 (b))与设在拉出部件263的定位部263a、263b嵌合,在拉出部件263 内被定位。
<感光体盒以及显影盒向拉出部件的安装>
参照图150、图151、图152(a)、图152(b)、图153(a)、图 153(b)对显影盒260k以及感光体盒250k向拉出部件263的安装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22中,感光体盒250k以及显影盒260k分别安装于拉出部件263。在将两者安装于拉出部件263的情况下,在安装了感光体盒250k之后,安装显影盒260k。
在进行感光体盒250k的安装的情况下,用户首先将设在感光体盒 250k的两端部的被引导部231a、231b沿着拉出部件263的引导部263c、 263d安装。接着,用户将被引导部231c、231d沿着引导部263e、263f 安装。由此,感光体盒250k被安装在拉出部件263内。
并且,在进行显影盒260k的安装的情况下,用户以显影盒260k 的被定位部261b、262b与设在拉出部件263的定位部263a、263b的位置一致的方式安装显影盒260k。
显影盒260k的调色剂容量也可以比其他颜色的显影盒(260y、 260m、260C)多。由此,能够尽量降低使用频率高的黑色的显影盒的更换频率来减轻用户负担。
<实施例23>
接着,使用图156~图158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3进行说明。实施例23是对显影盒相对感光体盒装拆自如的构成的说明。
<感光体盒>
参照图156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3所涉及的感光体单元即感光体盒280进行说明。图15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3所涉及的感光体盒280k的立体图。
实施例23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23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实施例23的构成之中与实施例22重复的构成,故而省略说明。
实施例23所涉及的感光体盒280k由感光体鼓201、带电机构202、清洁机构(未图示)、和收容由清洁机构除去的调色剂的废调色剂容器 231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23所涉及的成像装置中,设有分别配置成在感光体鼓201上显影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的4个感光体盒 280。于是,对于说明书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以及图中标注的附图标记,适当分为单为“280”的情况和分别区分为“280y、280m、280c、 280k”情况。在后者的情况中,y是指黄色、m是指品红、c是指青色、k是指黑色的各显影剂(调色剂)被显影。
在此,在感光体盒280的一方侧面设有被引导部281a。并且,在感光体盒280的另一方侧面,在该被引导部281a的长度方向相反侧,也设有以圆筒状的突起突出的方式构成的被引导部(未图示)。这些被引导部具有用于将感光体盒280安装到拉出部件263内并在拉出部件 263内进行定位的功能。
另外,在感光体盒280的一方内侧面设有引导部283a。并且,在感光体盒280的另一方侧面,在该引导部283a的长度方向相反侧,也设有形成凹形状的引导部283b。
<拉出部件(支撑部件)的详细构成>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3所涉及的拉出部件263,成为图154 以及图155所示的构成。即,实施例23所涉及的拉出部件263是与实施例22所涉及的拉出部件262同样的构成。
<显影盒向感光体盒的安装>
参照图156~图158对显影盒290k向感光体盒280k的安装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23中,显影盒290k安装于感光体盒280k。
在进行显影盒290k的安装的情况下,用户首先安装成显影盒290 的被定位部291a、291b沿着设在感光体盒280k的被引导部283a、283b。
接着,用户以显影盒290k的被定位部291a、291b与设在感光体盒280k的定位部282a、282b的位置一致的方式,压入地安装显影盒 290。
在此,显影盒260的调色剂容量也可以比其他颜色(Y、M、C) 的调色剂容量多。由此,能够尽量降低使用频率高的黑色的显影盒的更换频率来减轻用户负担。
<实施例24>
(允许黑色的处理盒向其他颜色st的处理盒安装部进行安装)
接着,使用图159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4进行说明。
实施例24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24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实施例24的构成之中与实施例20重复的构成,省略说明。
至此说明了的实施例的各显影单元的调色剂容器分别收纳黄色、品红、青色以及黑色的调色剂。
相对于此,实施例24如图159所示那样,图示出将收纳黑色的调色剂的处理盒P安装到其他颜色(Y、M、C)的处理盒的安装部(图中为C的安装部)上时的情形。
通过这样构成,减小了在(例如)黑色的调色剂消耗完而到达寿命时立即更换成新品CRG的必要性。即,能够使用安装于C的处理盒安装部的Bk的处理盒。
这是为了能够尽量降低使用频率高的黑色的显影盒的更换频率来减轻用户负担。
在此,至此为止的实施例对针对使用静电搬送带的成像装置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即便针对图160~图163所记载那样的具有中间转印带291的成像装置也能应用本实用新型。即,是在中间转印带291上重叠地被1次转印的调色剂像通过二次转印部件 222被2次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构成的成像装置。
图160~图163所示的实施例24的变型例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24的变型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图160~图163所示的实施例24的变型例的构成之中与实施例20重复的构成,由于使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160示出了在使用中间转印带291的成像装置内在黑色的显影单元上安装有调色剂收纳单元的情形。
图161是在将使用中间转印带291的成像装置的主体前门打开而使拉出部件移动的状态下,在拉出部件安装处理盒而后安装调色剂收纳单元时的图。
图162与图161的情况同样,是在将使用中间转印带291的成像装置的主体前门打开而使拉出部件移动的状态下,在将感光体盒安装于拉出部件之后安装显影盒时的图。
图163是示出在使用中间转印带291的成像装置内黑色的显影盒的调色剂容器的尺寸比其他颜色的调色剂容器大的构成的图。
这样,即便对于使用中间转印带291的成像装置,也与使用静电搬送带的成像装置同样,能够采用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成。
<实施例25>
参照图164~图167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5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以下称为成像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例25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25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实施例25的构成之中与实施例20重复的构成,由于使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成像装置的整体构成>
参照图164以及图165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5所涉及的成像装置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图16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5所涉及的成像装置整体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65是示出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5 所涉及的成像装置中的拉出部件213拉出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 16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5所涉及的处理盒P的示意性剖视图。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成像装置299具备沿水平方向排列地设置的4 个电子照相感光体鼓201(以下称为“感光体鼓201”)。这些感光体鼓 201构成为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在图164中朝顺时针方向旋转。
另外,在成像装置299,作为电子照相成像处理机构,除了感光体鼓201之外,还设有带电机构202、扫描单元203、显影单元290y、 290m、290c、290k以及转印带211等。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显影单元290y、290m、290c、290k(y是指收容黄色、m是指收容品红、c 是指收容青色、k是指收容黑色的各显影剂)”,以下适当省略表示色别的下标而称为“显影单元290”。
在此,带电机构202具备使感光体鼓201的表面均匀带电的功能。扫描单元203具备基于图像信息对感光体鼓201照射激光束而在感光体鼓201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功能。显影单元204具备利用显影剂即调色剂对形成在感光体鼓20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功能。作为静电转印机构的转印带211具备搬送作为记录介质的片材S且对该片材S转印感光体鼓201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片材S的具体例,可列举纸、OHP片材以及布。
另外,如图166所示那样,在成像装置299,设有将残留在转印后的感光体鼓201表面上的调色剂除去的清洁机构206。进而,在成像装置299,还设有对附着于转印带211上的残留调色剂进行清扫的清洁机构207。
感光体鼓201例如在铝筒体的外周面涂敷有机光传导体层(OPC 感光体)。感光体鼓201的两端部通过未图示的支撑部件旋转自如地支撑。并且,在一方端部,为了接受来自驱动马达(未图示)的驱动力而配置未图示的鼓连接器。由此,感光体鼓201经由鼓连接器被传递驱动马达的驱动力,朝图164中顺时针方向旋转。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带电机构202采用接触带电方式。更具体来讲,带电机构202是形成为辊状的导电性辊,使该辊与感光体鼓201的表面抵接。并且,通过对该辊施加带电偏压,使感光体鼓201的表面均匀带电。
扫描单元203配置在感光体鼓201的上侧。该扫描单元203从未图示的激光二极管照射与图像信号对应的图像光(激光束),对已带电的感光体鼓201的表面进行曝光。由此,对应于图像信号的静电潜像被形成在感光体鼓201的表面上。
各显影单元290具有分别容纳黄色、品红、青色以及黑色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241y、241m、241c、241k。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调色剂容器241y、241m、241c、241k是收纳用于对显影辊240进行供给的显影剂(调色剂)的显影剂收纳部。
这些调色剂容器241y、241m、241c、241k内的调色剂通过调色剂供给辊243的旋转而朝向显影辊240流动。并且,通过该调色剂供给辊243和被压接在显影辊240的外周上的显影刮板244,在显影辊 240的外周涂敷调色剂,且对调色剂赋予电荷。
并且,通过对显影辊240施加显影偏压,在形成于感光体鼓201 的潜像附着调色剂而形成调色剂图像。需要说明的是,显影辊240与感光体鼓201相向且接触地配置。在此,显影单元290和感光体单元 280作为处理盒P(Py、Pm、Pc、Pk)被一体化。处理盒P在因用户的使用而调色剂消耗完达到寿命时,能够针对每个处理盒P进行更换 (所谓盒方式)。
如图164所示那样,在成像装置299,设有与感光体鼓201相接的转印带211。并且,通过该转印带211,片材S被搬送至转印位置,形成在感光体鼓20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在转印带211的内侧,在与各感光体鼓201相向的位置分别设有转印辊212。从这些转印辊212将正极性的电荷经由转印带211朝片材S施加。由此,在片材S上转印了感光体鼓201上的调色剂图像。
对于成像处理简单来讲如下所述。当成像动作开始时,感光体鼓 201旋转。并且,带电机构202对感光体鼓201的表面赋予均匀的电荷,扫描单元203根据图像信号对感光体鼓201的表面进行曝光,在感光体鼓20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并且,通过显影辊240对该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使调色剂附着)。
另一方面,堆积于匣217的片材S通过拾取辊218一张张地从匣 217被送出。并且,片材S形成由供送部216供送、由对齐辊219调整搬送定时、由转印带211搬送的状态。在由转印带211搬送的片材 S上,根据形成在各感光体鼓201与转印辊212之间的电场,依次转印形成在各感光体鼓20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了4色的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被送往定影部220。并且,由定影部220定影了彩色图像的片材S通过排出辊对223从排出部224向装置的外部排出。
<拉出部件(支撑部件)的概要>
对构成为能拆卸地支撑处理盒P,并能在位于装置主体的内侧的内侧位置与位于装置主体的外侧的外侧位置之间移动的作为支撑部件的拉出部件213进行说明。
在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谓“装置主体”,是指构成成像装置299 的各种部件(部件)之中除了至少拉出部件213以及构成为相对该拉出部件213自如固定或装拆的部件(部件)以外的部分。
如图165所示那样,拉出部件213设置成能够相对装置主体在实质上水平方向(箭头D1、D2方向)呈直线地移动(压入/拉出)。并且,拉出部件213能够移动到被收纳到装置主体的内部的位置(图164 所示的位置)、或被拉出到装置主体的外部的位置(图165所示的位置)。
并且,在拉出部件213位于拉出位置的状态下,处理盒P(Py、 Pm、Pc、Pk)在实质上重力方向(图165中箭头C方向)由用户安装于拉出部件213。这样安装的处理盒P配置成其长度方向(显影辊 240的轴线方向)成为与拉出部件213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4个处理盒Py、Pm、Pc、Pk相对于拉出部件213在拉出部件213的移动方向排列配置。
这些处理盒P在被安装于拉出部件213的状态下,与拉出部件213 一起移动到装置主体内。并且,在使拉出部件213移动到了装置主体的内部的状态下,当关闭门210时,所有的处理盒P都被安装在装置主体内的规定的位置。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成像装置299,能够汇集4个处理盒P地向装置主体内安装,且能够汇集4个处理盒P地向装置主体的外部拉出。因此,与采用将处理盒单独地安装到装置主体内的情况相比,处理盒P的更换时的操作性优异。
<处理盒>
接着,参照图166、图173、图174对安装于拉出部件213的处理盒P进行说明。图173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5所涉及的处理盒的感光体盒280的立体图。图174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5所涉及的处理盒P的显影盒的立体图。
处理盒P由感光体盒280和显影盒290构成。并且,感光体盒280 由感光体鼓201、带电机构202、清洁机构206、收容由清洁机构206 除去的调色剂的废调色剂容器230、和定位显影盒290的支撑部230e、 230k构成。另外,显影盒290由显影辊240、调色剂供给辊243、显影刮板244、和收容成像所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241构成。
调色剂容器241内的调色剂通过调色剂供给辊243的旋转而朝向显影辊240流动。
并且,通过该调色剂供给辊243和压接在显影辊240的外周上的显影刮板244,在显影辊240的外周涂敷调色剂,且对调色剂赋予电荷。并且,通过对显影辊240从装置主体施加显影偏压,对形成于感光体鼓201的潜像附着调色剂而形成调色剂图像。在感光体鼓201上显影出来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S上之后,残留在感光体鼓201 表面上的调色剂由清洁机构206除去,被收容于废调色剂容器230内。
在此,在调色剂容器241内的调色剂被消耗完的情况下,用户通过更换处理盒P或显影盒290而能再次进行印刷。
<拉出部件向装置主体内的安装>
参照图164、图168~图171对拉出部件213向装置主体内的安装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68所示那样,拉出部件213以被引导部213a、213b、213c、 213d沿着装置主体侧的引导部214R、214L的方式朝箭头D2方向被安装。
另外,在拉出单元U1的安装动作中,感光体鼓201和显影辊240 的表面也维持相互分隔开的状态。也就是,两者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当将安装有处理盒P的拉出部件213向装置主体内安装时,能够抑制因安装时的冲击等导致感光体鼓201的表面与显影辊240的表面抵接而造成损伤。
如图165所示那样,设在装置主体侧的按压部件265由未图示的驱动源驱动,朝箭头C方向移动。并且,这些按压部件265与处理盒 P抵接,赋予力。由此,处理盒P的被引导部230d(参照图170)与设在拉出部件213的定位部213h1(参照图169)抵接。另外,被引导部230a(参照图171)与定位部213j1(参照图168)抵接。进而,被引导部230e、230b(参照图170)与引导部213L、213k(参照图171) 嵌合,处理盒P在拉出部件213内被定位。
如上所述,通过按压部件265的作用,处理盒P在装置主体内被定位。
<感光体盒>
参照图170、图173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5所涉及的感光体盒 280进行说明。图17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5所涉及的感光体盒280 的立体图。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感光体盒280由感光体鼓201、带电机构202、清洁机构(未图示)、和收容由清洁机构除去的调色剂的废调色剂容器230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成像装置中,设有分别配置成在感光体鼓201上显影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的4个感光体盒 280。于是,对于说明书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以及图中标注的附图标记,适当分为单为“280”的情况和分别区别为“280y、280m、280c、 280k”的情况。在后者的情况中,y是指黄色、m是指品红、c是指青色、k是指黑色的各显影剂(调色剂)被显影。
在此,在感光体盒280的一方侧面设有被引导部230b。并且,在感光体盒280的一方侧面的被引导部230b的下方设有被引导部230a。另外,在感光体盒280的另一方侧面的被引导部230b的长度方向相反侧,也设有构成为圆筒状的突起突出的被引导部230e(图172)。另外,在感光体盒280的另一方侧面的被引导部230e的下方也设有被引导部 230d。这些被引导部230a、230b、230d、230e具有用于将感光体盒 280安装到拉出部件213内并在拉出部件213内进行定位的功能。
另外,在感光体盒280的废调色剂容器230的一方侧面设有引导部230c。并且,在废调色剂容器230的另一方侧面的该引导部230c 的长度方向相反侧也设有引导部230f。
<显影盒>
参照图174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5所涉及的显影单元即显影盒进行说明。图17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5所涉及的显影盒的立体图。
实施例25所涉及的显影盒290由显影辊240、调色剂供给辊(未图示)、显影刮板(未图示)、和收容成像所使用的显影剂即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241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25所涉及的成像装置中,具备分别收容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的4个显影盒290。
于是,对于说明书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以及图中标注的附图标记,适当分为单为“290”的情况和分别区别为“290y、290m、290c、 290k的情况。在后者的情况中,y是指收容黄色、m是指收容品红、 c是指收容青色、k是指收容黑色的各显影剂(调色剂)。
在此,在显影盒290的一方侧面设有被定位部291a。并且,在显影盒290的另一方侧面中的该被定位部291a的长度方向相反侧,也设有构成为圆筒状的突起突出的被定位部291b。另外,在被定位部291a 的上方设有施力部件209,在被定位部291b的上方也设有按压部件209。
<显影盒向感光体盒的安装>
参照图165、图173~图175对显影盒290(290y、290m、290c、290k)向感光体盒280(280y、280m、280c、280k)的安装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25中,显影盒290被安装于感光体盒280。
在进行显影盒290的安装的情况下,用户首先安装成显影盒290 的被定位部291a、291b沿着设在感光体盒280的被引导部230c、230f。
接着,用户以显影盒290的被定位部291a、291b与设在感光体盒 280的定位部230e、230k的位置一致的方式,压入安装显影盒290。
在此,被定位部291a、291b由于成为相对定位部230e、230k能够移动(能够旋转)的构成,所以显影单元290能够相对于感光体单元280移动。也就是,显影辊240形成相对感光体鼓201以定位部230e、 230k为中心能够摆动的构成。
在感光体单元280和显影单元290之间,如图166所示那样,设有作为施力部件的弹簧209。该弹簧209以规定的压力相对感光体鼓 201按压显影辊240。显影单元290相对于感光体单元280,在显影辊 240从感光体鼓201分离地移动时,抵抗该弹簧209的施力地移动。
进而,感光体盒280构成为通过在感光体单元208的侧面侧的上部由成像装置主体的按压部件265接受力,在拉出部件213内被定位。
这样,感光体盒280具有显影盒290的定位及摆动中心。
<拉出部件(支撑部件)的详细构成>
参照图170以及图171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5所涉及的拉出部件213进行说明。图170以及图17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5所涉及的成像装置中的拉出部件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70和图171 示出从分别不同的方向观看的立体图。
在此,如图168所示那样,在拉出部件213,设有一列用于安装后述的感光体盒280的安装部213f。在各安装部213f之间设有分隔板 213g,成为安装感光体盒280时的目标。在各安装部213f的下部分别设有开口部213e。经过这些开口部213e,设在感光体盒280的感光体鼓201能够相对转印带211进行接触。
在各安装部213f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分别设有用于将感光体盒 280向拉出部件213内安装的引导部213h、213p、213j、213k。并且,在引导部213h、213j的下方,设有用于将感光体盒280相对拉出部件 213定位的定位部213h1、213j1。
<处理盒向拉出部件的安装>
参照图168、图169、图171、图172对将显影盒290(290y、290m、 290c、290k)以及感光体盒280(280y、280m、280c、280k)形成一体的处理盒P相对拉出部件213的安装进行说明。
在进行处理盒P的安装的情况下,用户首先将设在感光体盒280 的两端部的被引导部230a、230d安装成沿着拉出部件213的引导部 213h、213j。接着,用户将被引导部230b、231e安装成沿着引导部 213p、213k。由此,处理盒P被安装于拉出部件213内。
<在拉出部件安装感光体盒,在感光体盒安装显影盒>
实施例25的处理盒P能够分离成感光体盒280、显影盒290。因而,在将感光体盒280安装到了拉出部件213上的状态下,能够相对感光体盒280拆卸显影盒290。作为顺序,以与<处理盒向拉出部件的安装>这一项所记载的方法同样的方法,仅将感光体盒280安装于拉出部件213(图176)。其后,以与<显影盒向感光体盒的安装>这一项所记载的方法同样的方法,在感光体盒280安装显影盒290(图 177(a)、图177(b))。
通过这样分离地安装,无需一体地保持感光体盒和处理盒,操作性得到提高。
在此,至此为止的实施例对针对使用静电搬送带的成像装置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对于图178所示那样使用中间转印带291的成像装置也能应用本实用新型。
图178是示出将使用中间转印带的成像装置的主体前门打开而使拉出部件移动的状态下,在拉出部件安装感光体盒而后安装显影盒时的图。图178所示的成像装置是将重叠地1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91 上的调色剂像通过二次转印部件222再2次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构成。
这样,对于使用中间转印带的成像装置,也与使用静电搬送带的成像装置同样,可以采用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成。
<实施例26>
参照图179~图190,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6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以下称为成像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例26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26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将电子照相感光体鼓的旋转轴线方向设为长度方向。另外,在长度方向,将从成像装置主体由电子照相感光鼓接受驱动力的一侧设为驱动侧,将其相反侧设为非驱动侧。
使用图179以及图180对实施例26所涉及的成像装置的整体构成以及成像处理进行说明。
图180是实施例26所涉及的成像装置的成像装置主体(以下记载为装置主体A)以及处理盒(以下记载为盒B)以及调色剂盒F的剖视图。
图179是盒B和调色剂盒F的剖视图。
在此,所谓装置主体A,是指成像装置的构成之中除去盒B和调色剂盒F以外的部分。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整体构成>
图180所示的成像装置是盒B以及调色剂盒F相对装置主体A装拆自如的使用电子照相技术的激光打印机。形成以下配置:通过将盒 B安装于装置主体A,由设在装置主体A曝光装置3(激光扫描单元),能够在盒B的电子照相感光体鼓62形成潜像。另外,在盒B的下侧,配置有收纳了成为成像对象的记录介质P(以下记载为片材P)的片材托盘4。
进而,在装置主体A,沿着片材P的搬送方向D,依次配置有拾取辊5a、供送辊对5b、搬送辊对5c、转印引导件6、转印辊7、搬送引导件8、定影装置9、排出辊对10、排出托盘11等。需要说明的是,定影装置9由加热辊9a以及加压辊9b构成。
<成像处理>
基于打印开始信号,电子照相感光体鼓(以下记载为鼓62)朝箭头R方向以规定的圆周速度(处理速度)被驱动旋转。被施加了偏压的带电辊66与鼓62的外周面接触,使鼓62的外周面均匀带电。曝光装置3输出与图像信息对应的激光L。该激光L经过设在盒B的清洁框体71的激光开口71h,对鼓62的外周面进行扫描曝光。由此,在鼓62的外周面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像。
另一方面,如图179所示那样,在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单元20 中,调色剂室29内的调色剂T通过第1搬送部件43、第2搬送部件 44、第3搬送部件50的旋转而被搅拌、搬送,向调色剂供给室28被送出。调色剂T通过磁力辊34(固定磁铁)的磁力,承载于显影辊 32的表面。调色剂T由显影刮板42一边摩擦带电一边限制显影辊32 周面上的层厚。该调色剂T根据静电潜像而向鼓62显影,作为调色剂像被可视图像化。
另外,如图180所示那样,与激光L的输出定时对应地,通过拾取辊5a、供送辊对5b、搬送辊对5c,被收纳在装置主体A的下部的片材P从片材托盘4被送出。并且,该片材P经由转印引导件6,向鼓62与转印辊7之间的转印位置(转印辊隙部)被搬送。在该转印位置,调色剂像从鼓62转印到片材P上。
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片材P从鼓62分离而沿着搬送引导件8向定影装置9被搬送。并且,片材P经过构成定影装置9的加热辊9a与加压辊9b的辊隙部。在该辊隙部进行加压、加热定影处理,调色剂像被定影到片材P上。接受了调色剂像的定影处理的片材P被搬送直至排出辊对10,向排出托盘11被排出。
另一方面,如图179所示那样,转印后的鼓62由清洁刮板77将外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除去,再次被用于成像处理。从鼓62除去的调色剂贮藏在清洁单元60的废调色剂室71b。在上述构成中,带电辊66、显影辊32、转印辊7、清洁刮板77是对鼓62作用的处理机构。
<盒装拆>
使用图182、图183、图184对盒B相对装置主体A以及调色剂盒F的装拆进行说明。
图182是为了对盒B以及调色剂盒F进行装拆而打开了开闭门13 的装置主体A的立体图。图183是打开装置主体A的开闭门13,向拉出了托盘18的状态的盒B安装调色剂盒F时的立体图。图184是在打开开闭门13并拉出托盘18的状态下对盒B以及调色剂盒F进行装拆时的立体图。
在装置主体A,能够转动地安装开闭门13,当打开该开闭门13 时,盒插入口17向外部露出(图182)。并且,设有用于经由盒插入口17使盒B以及调色剂盒F相对装置主体A内部出入的托盘18。在托盘18从装置主体A内部拉出到规定的位置时,能够进行盒B以及调色剂盒F的装拆(图183、图184)。盒B以及调色剂盒F在载置于托盘18的状态下在图中箭头C方向沿着导轨(未图示)被安装在装置主体A内。
盒B以及调色剂盒F相对托盘18沿着装拆方向E能够装拆。
在图184中,以在盒B上结合了调色剂盒F的状态说明装拆,但也可以如图183所示那样,仅将盒B安装于托盘18,在该状态下可将调色剂盒F安装于盒B。另外,在安装于托盘18的盒B以及调色剂盒F中,能够仅将调色剂盒F从盒B拆卸。
另外,在装置主体A,设有用于对设在盒B的第1连接器70以及第2连接器21(图185)传递驱动的第1驱动轴14以及第2驱动轴 19。第1驱动轴14以及第2驱动轴19由装置主体A的马达(未图示) 驱动。由此,与第1连接器70连结的鼓62从装置主体A接受驱动力而旋转。另外,从第2连接器21被传递驱动,显影辊32旋转。进而,带电辊66、显影辊32由装置主体A的供电部(未图示)供电。
<盒支撑>
在此,由于调色剂盒F被定位于盒B,所以仅说明盒B相对装置主体A的支撑。
如图183所示那样,在装置主体A,设有用于对盒B进行支撑的的驱动侧板15和非驱动侧板16。如图185、图186所示那样,在驱动侧板15,设有驱动侧第1支撑部15a、驱动侧第2支撑部15b以及盒 B的旋转支撑部15c,在非驱动侧板16,设有非驱动侧第1支撑部16a、非驱动侧第2支撑部16b以及旋转支撑部16c。
另一方面,作为盒B的被支撑部,分别设有鼓轴承73的被支撑部73b、被支撑部73d、清洁框体71的驱动侧凸起71a、非驱动侧突部71f和非驱动侧凸起71g。并且,被支撑部73b由驱动侧第1支撑部15a支撑,被支撑部73d由驱动侧第2支撑部15b支撑,驱动侧凸起71a由旋转支撑部15c支撑。另外,非驱动侧突部71f由非驱动侧第1支撑部16a和非驱动侧第2支撑部16b支撑,非驱动侧凸起71g 由旋转支撑部16c支撑,从而盒B在装置主体A内被定位。
<盒整体的构成>
接着,使用图179、图181(a)、图181(b)、图187、图188、图189、图190对盒B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图179是盒B以及调色剂盒F的剖视图。图187、图188、图189、图190是对盒B的构成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188以及图190是改变视线角度地将图187以及图189的虚线部内的部位放大的部分放大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26中,关于结合各部件时的小螺钉省略说明。
盒B具有清洁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来讲,所谓处理盒,是指将电子照相感光体、对其作用的作为处理机构的带电机构、显影机构以及清洁机构的至少一个一体地盒化,相对成像装置的主体能够装拆的盒。
如图179所示那样,清洁单元60具有鼓62、带电辊66、清洁部件77、对这些进行支撑的清洁框体71、和通过熔融等固定于清洁框体 71的盖部件72。在清洁单元60中,带电辊66、清洁部件77分别与鼓62的外周面接触地配置。
清洁部件77具有由作为弹性材料的橡胶形成的刮板状的弹性部件即橡胶刮板77a、和对橡胶刮板进行支撑的支撑部件77b。橡胶刮板 77a相对于鼓62的旋转方向朝反方向与鼓62抵接。即,橡胶刮板77a 以其末端部朝向鼓62的旋转方向R的上游侧的方式与鼓62抵接。
图181(a)、图181(b)是对盒B的构成进行说明的模式图,(b) 是盒B的侧面图,(a)是(b)的X-X剖视图。如图179、图181(a)、图181(b)所示那样,由清洁部件77从鼓62的表面除去了的废调色剂,通过作为废调色剂搬送部件的第1螺旋件86、第2螺旋件87、第3螺旋件88进行搬送,存贮到由清洁框体71和盖部件72形成的废调色剂室71b中。另外,第1螺旋件86通过(未图示的)齿轮,从图 185中所示的连接器21被传递驱动而旋转。并且,第2螺旋件87从第1螺旋件86、第3螺旋件88从第2螺旋件87分别接受驱动力而旋转。第1螺旋件86配置在鼓62的近傍,第2螺旋件87配置在清洁框体71的长度方向端部,第3螺旋件88配置在废调色剂室71b。在此,第1螺旋件86、第3螺旋件88的旋转轴线与鼓62的旋转轴线平行,第2螺旋件87的旋转轴线与鼓62的旋转轴线正交。
另外,如图179所示那样,用于防止废调色剂从清洁框体71泄漏的捞取片材65,以与鼓62抵接的方式设在清洁框体71的缘部。
鼓62通过从驱动源即主体驱动马达(未图示)接受驱动力,根据成像动作,朝图中箭头R方向被驱动旋转。
带电辊66在清洁框体71的长度方向(与鼓62的旋转轴线方向大致平行)的两端部,经由带电辊轴承67,能够旋转地安装于清洁单元 60。带电辊66通过带电辊轴承67由施力部件68朝鼓62被加压而压接于鼓62。带电辊66随着鼓62的旋转而从动旋转。
如图179所示那样,显影单元20具有显影辊32、对显影辊32进行支撑的显影容器23、显影刮板42等。在显影辊32内设有磁力辊34。另外,在显影单元20,配置有用于限制显影辊32上的调色剂层的显影刮板42。如图188、图190所示那样,在显影辊32中,间隔保持部件38安装于显影辊32的两端部,通过间隔保持部件38和鼓62抵接,显影辊32与鼓62带有微少间隙地被保持。另外,如图179所示那样,用于防止调色剂从显影单元20泄漏的吹出防止片材33,以与显影辊 32抵接的方式设在底部件22的缘部。进而,在由显影容器23和底部件22形成的调色剂室29,设有第1搬送部件43、第2搬送部件44、第3搬送部件50。第1搬送部件43、第2搬送部件44、第3搬送部件50对被收容于调色剂室29的调色剂进行搅拌,并且向调色剂供给室28搬送调色剂。
如图187、图189所示那样,盒B通过将清洁单元60和显影单元 20合体而构成。在清洁单元60,设有清洁框体71、盖部件72、鼓62、用于对鼓62进行旋转支撑的鼓轴承73以及鼓轴78。如图190所示那样,在驱动侧,鼓62的设在驱动侧的驱动侧鼓凸缘63由鼓轴承73 的孔部73a能够旋转地支撑。另一方面,如图188所示那样,非驱动侧构成为,被压入到设在清洁框体71的孔部71c中的鼓轴78在非驱动侧鼓凸缘64的孔部(未图示)能够旋转地支撑。
如图179、图187、图189所示那样,显影单元20由底部件22、显影容器23、驱动侧显影侧方部件26、显影刮板42、显影辊32等构成。另外,显影辊32由设在两端的轴承部件27、37能够旋转地安装于显影容器23。
并且,如图188、图190所示那样,通过由结合销69相互能转动地结合清洁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来构成盒B。
具体来讲,在显影单元2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在显影容器23设有显影第1支撑孔23a、显影第2支撑孔23b。另外,在清洁单元60 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在清洁框体71设有第1吊挂孔71i、第2吊挂孔 71j。被压入固定在第1吊挂孔71i、第2吊挂孔71j中的结合销69和显影第1支撑孔23a、显影第2支撑孔23b嵌合,从而清洁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相互能够转动地连结。
另外,驱动侧施力部件46R的第1孔部46Ra被鼓轴承73的凸起 73c钩挂,第2孔部46Rb被驱动侧显影侧方部件26的凸起26a钩挂。另外,非驱动侧施力部件46F的第1孔部46Fa被清洁框体71的凸起71k钩挂,第2孔部46Fb被轴承部件37的凸起37a钩挂。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侧施力部件46R、非驱动侧施力部件46F由拉伸弹簧形成,通过由该弹簧的施力将显影单元20向清洁单元60按压地进行施力,构成为将显影辊32朝鼓62的方向可靠地按压。并且,通过安装于显影辊32的两端部的间隔保持部件38,显影辊32距鼓62具有规定的间隔地被保持。
<补给构成>
使用图179、图183对从调色剂盒F向盒B的调色剂补给的详细构成地进行说明。如图179所示那样,调色剂盒F主要由调色剂收容容器91、调色剂排出口90和调色剂搬送部件92构成,在调色剂收容容器91内收容调色剂T。
如图183所示那样,在盒B设有调色剂盒支撑部(驱动侧)23c、调色剂盒支撑部(非驱动侧)23d、调色剂盒止转部(驱动侧)23e、调色剂盒止转部(非驱动侧)23f。另外,调色剂补给口挡板31相对于显影容器23能够旋转(图179的箭头方向)地被支撑。
调色剂盒F的定位凸起(驱动侧)91a和定位凸起(非驱动侧) (未图示)分别与调色剂盒支撑部(驱动侧)23c、调色剂盒支撑部(非驱动侧)23d卡合。另外,止转凸起(驱动侧)91c、止转凸起(非驱动侧)(未图示)分别与调色剂盒止转部(驱动侧)23e、调色剂盒止转部(非驱动侧)23f相接,从而相对于盒B定位调色剂盒F。
如图179所示那样,调色剂排出口90被插入调色剂补给口30,以将调色剂补给口挡板31打开的状态被保持。调色剂T通过调色剂搬送部件92朝调色剂排出口90的一侧移动。调色剂搬送部件92通过主体搬送部件驱动部(未图示)与调色剂盒F的搬送部件驱动部(未图示)卡合而能够旋转。即,调色剂搬送部件92从装置主体A接受旋转驱动力而旋转。调色剂排出口90预先由调色剂密封(未图示)密封,既可以由用户在使用时开封,也可以通过调色剂搬送部件92的旋转而自动开封。
实施例26所记载的构成部件的功能、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只要没有特别特定的记载,就不将该实用新型的范围仅限定于此。
<实施例27>
参照图191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9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27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27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实施例27的构成之中与实施例26重复的构成,由于使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即,在此在实施例27 中,对与前述的实施例26不同的部分详细地进行说明。只要没有特别地再次记载,实施例27的材质、形状等就与前述的实施例26同样。对于这样的部分,标注与实施例26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使用图191对实施例27的无清洁部件系统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27中,示出没有设置用于将未转印而残留在感光鼓62 上的残留调色剂从感光鼓62的表面除去的清洁部件的、所谓无清洁部件系统的例子。
感光体鼓62如图191所示那样,朝箭头R方向被驱动旋转。在转印工序后残留在感光鼓62的表面的残留调色剂,从感光体鼓62的旋转方向R观看,通过作为带电辊66和感光鼓62的抵接部的带电辊隙部的上游侧的空隙部即上游空隙部的放电而被带电成与感光鼓62同样的负极性。带电成负极性后的残留调色剂在带电辊隙部因电位差的关系而不附着于带电辊66地通过。
通过了带电辊隙部的残留调色剂到达激光照射位置。由于残留调色剂没有遮蔽光学机构的激光L的程度那样多,所以不影响在感光鼓 62上制作静电潜像的工序。通过了激光照射位置的残留调色剂且非曝光部(未受到激光照射的感光鼓62的表面)的残留调色剂,在显影辊 32与感光鼓62的抵接部即显影辊隙部,利用静电力被显影辊32回收。另一方面,曝光部(受到激光照射的感光鼓62的表面)的残留调色剂未被静电回收,而是保持不变地继续存在于感光鼓62上。但是,有时一部分的残留调色剂会因显影辊32与感光鼓62的周速差产生的物理力而被回收。
这样未被转印至片材P而残留在感光体鼓62上的残留调色剂,大体被回收至显影容器23。被回收到显影容器23的残留调色剂,与残留在显影容器23内的调色剂T混合使用。此时,如图191所示那样,能够增大调色剂盒F的容量(由于不需要积攒残留调色剂的废调色剂室71b,所以能够将调色剂盒F的容量在图191中在左方向增大)。
<实施例28>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参照图192~图198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8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成像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例28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28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使用图192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8所涉及的成像装置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图192是实施例28的成像装置100的概略剖视图。
成像装置100作为多个成像部具有用于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 (M)、青色(C)、黑色(K)的各颜色的图像的第1、第2、第3、第 4成像部SY、SM、SC、SK。
在本实施例中,第1~第4成像部的构成以及动作除了所形成的图像的颜色不同之外其余实质上相同。因此,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区别的情况下,省略Y、M、C、K地总括进行说明。
实施例28所涉及的成像装置100具有4个作为图像承载体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下为感光体鼓)1(1Y、1M、1C、1K)。感光体鼓1 朝图示箭头A方向旋转。在感光体鼓1的周围配置带电辊2(参照图 193)以及扫描单元(曝光装置)3。
在此,带电辊2是使感光体鼓1的表面均匀带电的带电机构。并且,扫描单元3是基于图像信息照射激光而在感光体鼓1上形成静电像(静电潜像)的曝光机构。另外,在感光体鼓1的周围,配置有显影装置(以下为显影单元)4(4Y、4M、4C、4K)以及作为清洁机构的清洁刮板6(6Y、6M、6C、6K)(参照图193)。
进而,与4个感光体鼓1相向地,配置有用于将感光体鼓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材料12上的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5。
另外,在实施例28中,显影单元4作为显影剂使用非磁性单成分显影剂,即调色剂T(TY、TM、TC、TK)。在实施例28中,显影单元4使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辊17(参照图193)相对感光体鼓 1接触来进行接触显影。
在实施例28中,由感光体鼓1、带电辊2、清洁刮板6、具有收容残留在感光体鼓1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废调色剂)的除去显影剂收容部(以下称为废调色剂收容部)14a(14aY、14aM、14aC、14aK) 的清洁框体14(14Y、14M、14C、14K)(参照图193)形成感光体单元13。
图193是用于对图192所记载的处理盒7中的单元间的连结构成进行说明的概略剖视图。在实施例28中,对于具有相对于感光体单元 13能摆动地连结的显影单元4的盒80,通过连结调色剂盒70,形成处理盒7。处理盒7经由设在成像装置100的未图示的安装引导件、定位部件等安装机构,相对成像装置100能够装拆。
如图192所示那样,在实施例28中,各颜色用的处理盒7全部具有相同形状,在各颜色用的处理盒7内,分别收纳黄色(TY)、品红 (TM)、青色(TC)、黑色(TK)的各颜色的调色剂T(TY、TM、 TC、TK)。
中间转印带5与所有的感光体鼓1抵接,朝图示箭头B方向旋转。中间转印带5挂设在多个支撑部件(驱动辊26、二次转印相向辊27、从动辊28)上。
在中间转印带5的内周面侧,以与各感光体鼓1相向的方式,并列设置有作为一次转印机构的4个一次转印辊8(8Y、8M、8C、8K)。另外,在中间转印带5的外周面侧与二次转印相向辊27相向的位置,配置有作为二次转印机构的二次转印辊9。
[成像处理]
在成像时,首先,感光体鼓1的表面由带电辊2均匀带电。接着,根据从扫描单元3发射来的与图像信息对应的激光,对带电后的感光体鼓1的表面进行扫描曝光,在感光体鼓1上形成对应于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接着,形成在感光体鼓1上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单元4作为调色剂像被显影。形成在感光体鼓1上的调色剂像通过一次转印辊 8的作用被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
例如,在全彩图像的形成时,上述的处理在第1~第4成像部SY、 SM、SC、SK依次进行,在中间转印带5上依次重叠各颜色的调色剂像地进行一次转印。其后,与中间转印带5的移动同步地将记录材料 12朝二次转印部搬送。并且,通过经由记录材料12与中间转印带5抵接的二次转印辊9的作用,中间转印带5上的4色调色剂像一并地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12上。
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12向作为定影机构的定影装置10被搬送。通过在定影装置10中对记录材料12施加热以及压力,在记录材料12定影调色剂像。
一次转印工序后残留在感光体鼓1上的一次转印残留调色剂由清洁刮板6除去。另外,二次转印工序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上的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由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11除去。被除去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废调色剂)向成像装置100的废调色剂箱(未图示)排出。
成像装置100也能够仅使用所期望的单独或若干(并非全部)的成像部来形成单色或多色的图像。
[处理盒]
使用图193对实施例28的成像装置100上安装的处理盒7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
显影单元4具有对显影单元4内的各种要素进行支撑的显影容器 18。在显影单元4,设有与感光体鼓1接触而朝图193所示的箭头D 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辊17。显影辊17 在其长度方向(旋转轴线方向)的两端部,经由轴承能够旋转地支撑于显影容器18。
另外,显影单元4具有配设有显影辊17的显影室18a和与调色剂盒70连通的开口19。在实施例28中,显影室18a位于调色剂盒70 的上方。在显影室18a,配置有与显影辊17接触而朝箭头E方向旋转的作为显影剂供给部件的调色剂供给辊20、和用于限制显影辊17的调色剂层的作为显影剂限制部件的显影刮板21。另外,在显影单元4,配设有用于直至调色剂盒70进行连结为止都将开口19密封的挡板 30。
感光体单元13具有对感光体单元13内的各种要素进行支撑的作为框体的清洁框体14。在清洁框体14,经由轴承部件(未图示)朝图 193所示的箭头A方向能够旋转地安装有感光体鼓1。另外,在清洁框体14,带电辊轴承(未图示)沿着经过带电辊2的旋转中心和感光体鼓1的旋转中心的线被安装。在此,带电辊轴承朝图193所示的箭头C方向能够移动地被安装。带电辊2能够旋转地安装于带电辊轴承。并且,带电辊轴承由作为施力机构的带电辊加压弹簧16朝感光体鼓1 施力。
另外,清洁刮板6一体地形成有用于将一次转印后残留在感光体鼓1的表面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废调色剂)除去的弹性部件6a和用于对弹性部件进行支撑的支撑部件6b。由清洁刮板6从感光体鼓1的表面被除去的废调色剂,在由清洁刮板6和清洁框体14形成的空间沿重力方向落下,被收容到废调色剂收容部14a内。
显影单元4和感光体单元13由结合销69相互能转动地结合而构成盒80。由此,感光体单元13和显影单元4相互能够转动地连结。
调色剂盒70形成有收纳调色剂T的调色剂收纳室40和用于将调色剂T向盒80供给的开口41。另外,在调色剂盒70,配设有直至与盒80连结为止都将开口41密封的挡板43。
在调色剂收纳室40,设有用于对调色剂T进行搅拌并且经由开口 41向盒80的显影室18a搬送调色剂的显影剂搬送机构42(以下为调色剂搬送机构42)。调色剂搬送机构42具有与显影辊17的旋转轴向平行的旋转轴42a、和一端安装于旋转轴42a并搅拌搬送调色剂的显影剂搬送片材部件42b(以下为搅拌片材42b)。
[调色剂盒70的连结]
使用图194~图196对盒80与调色剂盒70的连结方法进行说明。
图194是为了装拆盒80以及调色剂盒70而打开了开闭门90的成像装置100的立体图。图195是在盒80安装到成像装置100上之后,将调色剂盒70插入成像装置100时的立体图。图196是盒80以及调色剂盒70的外观立体图。
作为将盒80安装于成像装置100的顺序,首先,使图194所示的形成于轴承部件38的凸部38a与设在成像装置100的上引导部91b 对合,使清洁框体14的下面14d与设在成像装置100的下引导部92 对合。其后,将盒80朝箭头F方向压入。设在成像装置100的下引导部92,与门90关闭的动作连动,朝箭头G方向上升。当清洁框体 14由下引导件92朝箭头G方向按压时,轴承部件39与形成在成像装置的上引导部的V字槽91a触碰。同时,在盒插入方向F的下游侧,轴承部件38与形成在上引导部的V字槽(未图示)触碰。由此,盒 80被定位在成像装置。
为了将调色剂盒70安装于成像装置100,使图195所示的调色剂盒70的下面40a与设于成像装置100的调色剂盒下引导部93对合。其后,将调色剂盒70向箭头F方向压入。设在成像装置100的调色剂盒下引导部93与门90关闭的动作连动,朝箭头G方向上升,然后朝箭头H方向下降。
如图196所示那样,在调色剂盒7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安装有设有卡锁机构的卡合部件44(44L、44R(未图示))。另外,在盒80,安装有用于与设于调色剂盒70的卡锁机构卡合的卡合部件31(31L、 31R(未图示))。
在此,使用图197对卡锁机构进行说明。图197是设在调色剂盒 70的卡合部件44与设在盒80的卡合部件31的概略剖视图。
在卡合部件44,形成有大致W型的槽。该槽呈在长度方向(纸面垂直方向)凹陷的槽形状,可动部件32的末端32a在长度方向呈现凸形状。在卡合部件31,配设有末端与卡合部件44的槽嵌合的可动部件32。
通过调色剂盒70朝箭头G方向上升,卡合部件44朝箭头G方向上升,此时,可动部件32的末端32a经过大致W型的槽44a部。其后,通过调色剂盒70朝箭头H方向下降,卡合部件44朝箭头H方向下降,此时,可动部件32的末端32a经过大致W型的槽44b,由槽 44c保持。在此的卡合部件44的箭头G以及H的动作,是指在关闭前述的门90时因与之连动地移动的下引导部93动作而使得调色剂盒 70相对盒80相对移动所产生的动作。也就是,调色剂盒70通过将设在盒80的可动部32的末端32a保持于形成在调色剂盒的卡合部件44 内的大致W型的槽内而被连结。门90完全关闭,下引导部件93完全下降,此时,下引导部93不与调色剂盒70的下面40a接触。由此,调色剂盒70以悬吊状态被固定于盒80的显影单元4。
同样使用图197对调色剂盒70的装拆进行说明。按照与前述的一系列动作相反的流程,在打开门90的动作中,下引导部93朝箭头G 方向上升。下引导部93上升,调色剂盒70的下面40a被支撑,此时,卡合部件44也朝箭头G方向上升。当卡合部件44上升时,可动部件32的末端32a经过图197所示的大致W型的槽44d。其后,与下引导部件93连动,卡合部件44下降时,可动部件32的末端32a经过大致 W型的槽44e,可动部件32从卡合部件44脱离。由此,当打开门90 时,能够将调色剂盒70拉出。
[补给构成]
使用图198对从调色剂盒70向盒80的调色剂补给进行说明。图 198是示出在调色剂盒70相对盒80上升的过程中被连结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调色剂盒70的外观面之中的形成有开口41的面40b,以包围开口41的方式安装有以弹性部件形成的密封部件45。如图198所示那样,密封部件45被按压在盒80的形成有开口部19的面18c上。其后,设在调色剂盒70的挡板43以及设在盒80的挡板30,通过设置成与成像装置100的门90的开闭连动的旋转部件(未图示),向图193 所示的位置转动。由此,调色剂盒70的开口41与盒80的开口19连通。
<实施例29>
参照图199(a)~图201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9所涉及的显影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例29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29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在此未说明的实施例29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基本的装置构成、该显影装置被使用的成像装置的构成、成像动作中的该显影装置的动作等,与其他实施例同样。
图199(a)、图199(b)、图200示出实施例29的显影装置的构成。
在图199(a)、图199(b)中图示了实施例29的显影装置的构成。图199(a)是供给辊220长度方向一端侧的分解立体图。图199(b) 是供给辊220长度方向另一端侧的分解立体图。根据实施例29的显影装置,在显影容器200,能够旋转地设有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辊 210以及向该显影辊210供给调色剂的作为显影剂供给部件的供给辊 220。如图199(a)、图199(b)所示那样,显影辊210的旋转轴通过使一端侧211a与配置在显影容器200的一端侧的侧壁201的外侧的轴承部件230的轴承孔231嵌合,使另一端侧211b与配置在显影容器200另一端侧的侧壁203的外侧的轴承部件270的轴承孔272嵌合,从而旋转自如地承载于显影容器200。
接着,对供给辊220进行说明。供给辊220的旋转轴的一端侧221a 贯穿适合于形成在显影容器200的侧壁201的切缺部202的轴衬240 的中心孔241地向外方延伸,与设在轴承部件230的轴承孔232嵌合。另外,根据实施例29,在侧壁切缺部202,除了轴衬240之外,与该轴衬240并列地配置有轴衬密封部件250。供给辊220的旋转轴的另一端侧221b与一端侧不同,贯穿设在显影容器200的另一端侧的侧壁 203的中心孔204地向外方延伸,与设在轴承部件270的轴承孔271 嵌合,从而旋转自如地承载于显影容器200。另外,在侧壁203的外侧,配置有轴衬密封部件260。轴衬密封部件250、260的材质是热塑性弹性体树脂,在处理盒生产线内在盒框体上被注射成形。
使用图200对调色剂密封进行说明。图200是经过供给辊220的轴中心的与供给辊220的轴向平行的剖面。设在实施例29的一端侧的轴衬密封部件250在供给辊220长度方向与轴衬240以及侧壁201紧密接合,将轴衬240与侧壁201的切缺部202的间隙245闭塞,从而能够防止调色剂206从此处泄漏。另外,供给辊220的旋转轴的一端侧221a所贯穿的轴衬密封部件250的孔251的直径比旋转轴的一端侧 221a的直径小,构成为将调色剂206密封。由此,防止调色剂从旋转轴的一端侧221a与轴衬240的间隙244泄漏。
关于供给辊220的旋转轴的另一端侧221b,轴衬密封部件260在供给辊220的长度方向与侧壁203紧密接合,供给辊220的旋转轴的另一端侧221b所贯穿的轴衬密封部件260的孔261的直径小于旋转轴的另一端侧221b的直径,构成为将调色剂206密封。由此,防止调色剂206从旋转轴的另一端侧221b与侧壁203的间隙244泄漏。
另外,将轴衬密封部件的外形设为一端侧呈D字形切面形状而另一端侧呈圆形,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一端和另一端侧都为D字形切面形状或圆形。
另外,在实施例29中,供给辊220的旋转轴221和调色剂密封部处的轴衬密封部件250、260的孔251、261,成为关于长度方向具有一定的距离252、262地接触的构成。但是,也可以有效利用通过成形制造轴衬密封部件,形成为图201所示那样的构成。即,轴衬密封部件在成形制造时具有与图示的形状类似的形状,构成为通过向旋转轴 221的压入而产生的变形最终成为图示的形状。也就是,如图201所示那样,使轴衬密封部件280、290的孔281、291相对旋转轴221以角282、292抵接,能够减小接触面积,降低滑动阻力。其结果,能够降低转矩,故而能实现节能。
<实施例30>
实施例30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30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实施例30的构成之中与实施例29重复的构成,由于使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202(a)、图202(b)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0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构成。在该实施例30中,废止了在先前的实施例29中配置的轴衬密封部件250,构成为设在侧壁切缺部202的轴衬242具有该轴衬密封部件250的功能。轴衬242的材质是热塑性弹性体树脂,在处理盒生产线内在盒框体上被注射成型。
也就是,在该实施例30中,供给辊220的旋转轴221(一端侧221a) 所贯穿的轴衬242的孔243的直径小于旋转轴221(一端侧221a)的直径,构成为将调色剂206密封,通过构成为侧壁切缺部202与轴衬 242紧密接合,从而防止调色剂泄漏。另外,孔243的形状也可以是在先说明过的轴衬密封部件280的孔281那样的形状。
先前的两个实施例29、30中的轴衬242、轴衬密封部件250、260、 280以及290的材质是热塑性弹性体树脂,在处理盒生产线内在盒框体上被注射成型,但也可以在生产线外被制造而作为部件进行组装,在该情况下,材质可以是热硬化性弹性体。另外,优选的是,作为材质由与显影容器200同类的材质构成且具有弹性的苯乙烯类弹性体树脂,在处理盒的再循环时的分解操作性方面优异。这是因为,若为同材质部件,则不用进行部件彼此的分解即可。另外,在先的两个实施例29、30中所使用的弹性体的硬度在JIS K 6253类型A中为20~60 是适当的。
<实施例31>
参照图203~图213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1所涉及的成像装置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有关该实施例31所记载的构成部件的功能、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只要没有特定的记载,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就不限定于此。
实施例31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31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在此未说明的实施例31所涉及的成像装置的基本的装置构成、成像动作等,与其他实施例同样。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首先,对实施例31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成像装置)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31相关的以下说明中,将电子照相感光体鼓的旋转轴线方向设为长度方向。在长度方向,将从成像装置主体由电子照相感光鼓接受驱动力的一侧设为驱动侧,将其相反侧设为非驱动侧。另外,将与长度方向正交的任意横剖面设为宽度方向剖面。
图203是示出实施例31所涉及的成像装置的整体的外观图。
图204是示出实施例31所涉及的成像装置的整体的剖面的概略剖视图。实施例31的成像装置600是采用串联方式、中间转印方式的全彩激光打印机。成像装置600能够根据图像信息在记录材料(例如记录用纸、塑料片材、布等)上形成全彩图像。图像信息从与成像装置主体连接的图像读取装置或是能与成像装置主体通信地连接的个人电脑等的主机设备被输入至成像装置主体。
成像装置600作为多个成像部具有用于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 (M)、青色(C)、黑色(K)的各颜色的图像的第1、第2、第3、第 4成像部。在实施例31中,第1~第4成像部在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配置成一列。
另外,在实施例31中,第1~第4成像部的构成以及动作除了所形成的图像的颜色不同之外其余实质上相同。因此,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区别的情况下,为了表示针对任意颜色用途而设置的要素,省略对附图标记附加的下标Y、M、C、K地总括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31中,成像装置600作为多个图像承载体具有在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并列设置的4个鼓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即感光体鼓 401。感光体鼓401朝图示箭头R方向(逆时针方向)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驱动源)被驱动旋转。在感光体鼓401的周围配置有带电辊 402以及扫描单元(曝光装置)620。在此,带电辊402是使感光体鼓 401的表面均匀带电的带电机构。并且,扫描单元(曝光装置)620 是基于图像信息来照射激光(LY、LM、LC、LK)而在感光体鼓401 上形成静电像(静电潜像)的曝光机构。另外,在感光体鼓401的周围,配置有显影单元(显影装置)500以及清洁部件403(参照图207)。在此,显影单元500是将静电像作为调色剂像进行显影的显影机构。另外,清洁部件403是用于将转印后残留在感光体鼓40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转印残留调色剂)除去的清洁机构。进而,与4个感光体鼓 401相向地,配置有用于将感光体鼓40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660。在感光体鼓401的旋转方向(图示箭头R方向),依次设有带电辊402的带电位置、扫描单元 620的曝光位置、显影单元500的显影位置、调色剂像向中间转印带 660的转印位置、清洁部件403的清洁位置。
在此,在实施例31中,显影单元500作为显影剂使用非磁性单成分显影剂。另外,在实施例31中,显影单元500使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辊501相对感光体鼓401接触而进行反转显影。即,在实施例 31中,显影单元500使带电成与感光体鼓401的带电极性相同极性(实施例31中为负极性)的调色剂,附着在因在感光体鼓401上被曝光而电荷衰减了的部分(图像部、曝光部)上。由此,感光体鼓401上的静电像被显影。
进而,在实施例31中,感光体鼓401、作用于感光体鼓401的作为处理机构的带电辊402、显影装置500以及清洁部件403一体地盒化,形成处理盒300。处理盒300经由设在成像装置主体的盒托盘640、导轨650、未图示的安装引导件、定位部件等安装机构,相对成像装置600能够装拆。在实施例31中,各颜色用的处理盒300全部具有相同形状,在各颜色用的处理盒300内,分别收容有黄色(Y)、品红(M)、青色(C)、黑色(K)的各颜色的调色剂。
在此,使用图205对实施例31的成像装置600详细地进行说明。框体601是收纳具有对于前述成像必要的功能的所有部件的箱,形成成像装置600的外形。进而,框体601设有在将处理盒300安装于成像装置600时在盒托盘640的插拔方向D1(D2)相向(在与插拔方向D1(D2)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框体壁部610。另外,成像装置 600设有在处理盒300安装于成像装置600时设置在处理盒300的与盒托盘640的插拔方向D1(D2)大致垂直的方向上方、且与该插拔方向D1(D2)大致平行地延伸的限制部620a。在实施例31中,限制部620a设在扫描单元620(扫描单元620也作为限制部620a发挥功能),但也可以作为框体601的一部分以从框体壁部610连续的方式形成限制部620a(框体601的一部分也作为限制部620a发挥功能)。
框体壁部610以及限制部620a具有在将处理盒300插入成像装置 600的动作时防止不适合成像装置600的处理盒300被安装到成像装置内的功能。另外,也可以具有抑制在相对盒托盘640未完全保持好处理盒300的状态下就安装到成像装置内的功能。
进而,框体壁部610以及限制部620a优选相对处理盒300在与插拔方向D1(D2)垂直的方向接近。由此,能够抑制成像装置的框体的高度并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处理盒的装拆构成]
接着,对处理盒300(300Y、300M、300C、300K)相对成像装置600的装拆动作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206是示出处理盒300向盒托盘640的装拆动作的概略剖视图。
在成像装置600内设有构成为能够安装处理盒300的盒托盘640。盒托盘640构成为相对成像装置600在大致水平方向即D1、D2方向利用导轨650能够直线移动(插入/拔出)。并且,盒托盘640可获得成像装置600内的插入位置和从插入位置脱出的拔出位置。
首先,对将处理盒300(PY、PM、PC、PK)向成像装置600插入的动作进行说明。
通过打开成像装置门630,使盒托盘640向箭头D2方向移动,盒托盘640移动到脱出位置。在该状态下,处理盒300朝箭头H1方向被安装于盒托盘640,由未图示的保持机构保持。进而,通过使保持了处理盒300的盒托盘640朝箭头D1方向移动,盒托盘640移动到成像装置600内的插入位置。并且,通过关闭成像装置门630,处理盒300向成像装置600的插入动作结束。
接着,对将处理盒300从成像装置600取出的动作进行说明。
与将前述的处理盒300向成像装置600安装的动作同样,使盒托盘640移动到脱出位置。在该状态下,通过处理盒300朝箭头H2方向被取出,将处理盒300从成像装置600取出的动作结束。
根据以上的动作,处理盒300相对成像装置600能够装拆。
[处理盒]
接着,对实施例31的成像装置600上安装的处理盒300的构成进行说明。图207是沿着感光体鼓401的长度方向(旋转轴线方向)观看的实施例31的处理盒300的概略剖视图。另外,图208是从拔出方向D2末端侧斜前方观看处理盒300的立体图。另外,在实施例31中,除了收容的显影剂的种类(颜色)之外,各颜色用的处理盒300的构成以及动作实质上相同。
在实施例31中,处理盒300具有具备感光体鼓401等的感光体单元400、和具备显影辊501等的显影单元(显影装置)500。以后,对各单元进行说明。
[感光体单元]
感光体单元400具有对感光体鼓401、带电辊402、清洁部件403 等各种要素进行支撑的作为框体的感光体框体410。在感光体框体 410,经由未图示的轴承,感光体鼓401能够旋转地被安装。感光体鼓 401通过接受未图示的作为驱动机构(驱动源)的驱动马达的驱动力,对应于成像动作朝图示箭头R方向(逆时针方向)被驱动旋转。
感光体框体410具有:形成相对插拔方向D1(D2)为大体铅直方向上方的壁部的感光体框体上壁410a;位于拔出方向D2的下游侧的感光体框体下游壁410b;以及位于拔出方向D2的上游侧的感光体框体上游壁410c。另外,感光体框体410跨感光体鼓401的长度方向(旋转轴线方向)地形成,形成有收容由清洁部件403从感光体鼓401 表面刮除的废调色剂的废调色剂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感光体框体下游壁410b和感光体框体上游壁410c 也可以分别相当于在将处理盒300向成像装置600安装时从用户观看的近前侧的面和进深侧的面,平行地设置。进而,也可以不配置感光体框体上游壁410c,此时,清洁部件403等的一部分取代感光体框体上游壁410c地构成感光体框体410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上述废调色剂空间。
[显影单元]
显影单元500具有对配置在显影单元500内的显影辊501、限制部件502等进行支撑并且收容未图示的调色剂的作为框体的显影框体 510。显影框体510具有:形成相对插拔方向D1(D2)为大致铅直方向上方的壁部的显影框体上壁510a;位于插入方向D1的下游侧的显影框体下游壁510b;位于插入方向D1的上游侧的显影框体上游壁 510c。进而,显影框体510跨显影辊501的长度方向(旋转轴线方向) 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显影框体下游壁510b和显影框体上游壁510c也可以分别相当于在将处理盒向成像装置安装时从用户观看的近前侧的面和进深侧的面,平行地设置。
[把手构成]
对实施例31的前述的处理盒300的装拆动作时用户作为把持部能够利用的把手520详细地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31中,作为在处理盒300的装拆动作时用户所能利用的把手,在显影框体上壁510a设置有把手520。把手520具有与显影框体上壁510a连接的连接部521,在与盒托盘640的插拔方向D1(D2) 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设置,与显影框体510牢固地连接(参照图207)。另外,把手520具有:配置在盒托盘640的插入方向D1的下游的插入面522;配置在与插入面522相反的一侧的拉出面523;以及与插入面522以及拉出面523连接并具有相对于插入面522以及拉出面523 在插拔方向D1(D2)突出以便把持时抑制滑落的形状部的突出部524。
在此,实施例31的把手520由具有弹性的弹性体树脂形成,相对于显影框体510被注射成型。作为弹性体树脂,优选的是由与显影框体510同类的材质形成并具有弹性的苯乙烯系弹性体树脂,在处理盒的再循环时的分解操作性方面优异。这是因为,若为同材质部件,则不用进行部件彼此的分解即可。但是,即便是上述材质以外的弹性体树脂,只要具有同样的机械特性即可,另外也可以使用硅类橡胶或软质橡胶等。进而,弹性体树脂优选为按JIS K6253类型A规定的硬度 30~60。其中,硬度不限于此,为了在后述的处理盒300的插拔时使把手520容易变形,通过设计成在硬度低时加厚把手520的厚度而在硬度高时减薄厚度等的形状,能够起到同样的功能。
另外,把手520相对显影框体510被注射成型,但也可以与显影框体510的成型同时一体地成型。在这些情况下,为了使把手520和显影框体510的连接变牢固,优选在显影框体510的内侧或外侧具有未图示的锚固形状,弹性体树脂优选为热塑性弹性体。另一方面,把手520也可以作为单体成型,通过粘接或熔融、其他固定方法连接于显影框体。此时,把手520可以是热硬化性弹性体(硅橡胶、软质橡胶等)。
接着,对盒托盘640以及处理盒300的插拔和把手520的关系进行说明。
图209是示出将实施例31的处理盒300以及盒托盘640向成像装置600插入时的过程的概略剖视图。具体来讲,在图209中,把手520Y 示出的是超过框体壁部610而与限制部620a接触的状态,把手520M 示出的是与框体壁部610接触的状态,把手520C、520K示出的是向成像装置600插入前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05中示出了伴随像上述那样插入处理盒300而把手520的变形变大的情形,但各颜色的把手520(520Y、520M、520C、520K)构成全部相同。
盒托盘640所保持的处理盒300,从图205所示的状态起通过前述的盒托盘640朝D1方向的插入动作而朝成像装置的框体壁部610 移动。进而,若继续进行插入动作,则处理盒300Y(黄色)的把手 520Y与框体壁部610接触,把手520Y朝插入方向D1的上游侧倾倒地弹性变形(出于简化目的而成为与图209所示的把手520M同样的变形状态)。进而,插入动作进行的状态是图209所示的把手520Y,处理盒300Y(黄色)的把手520Y与限制部620a接触且滑动摩擦,变形状态被维持。另一方面,与其相邻的处理盒300M(品红)的把手520M与框体壁部610接触而开始变形(图209)。反复进行以上的动作直至盒托盘640的插入结束,最终形成图204所示的完全插入状态,在所有的把手520都维持变形的状态下,各颜色的处理盒300(300Y、300M、300C、300K)被安装到成像装置600内。其中,在图204所示的插入位置,从扫描单元620朝感光体鼓401被照射的激光(LY、LM、LC、LK)构成为不会由变形状态的任何把手520(520Y、 520M、520C、520K)遮挡。
另一方面,拔出动作遵循前述的插入动作的相反过程,处于变形状态的把手520通过拔出动作而从处理盒300K依次地拔出框体壁部 610,向立起的状态恢复。在被拉出直至拔出位置的状态下,所有把手 520都复原成立起的状态,也就是插入前的未弹性变形的状态(参照图205)。
需要说明的是,相对处理盒300设置把手的连接部的部位并不限定于图208所示的把手520的位置。即,图208所示的把手520为显影框体上壁510a,但作为变型例1,如图210所示那样,设置把手530 的连接部531的部位也可以为感光体框体上壁410a。
把手530除了与感光体框体上壁410a连接的连接部531之外,与把手520同样地具有:配置在盒托盘640的插入方向D1的下游的插入面532;配置在插入面532的相反侧的拉出面533;以及与插入面 532以及拉出面533连续且具有相对插入面532以及拉出面533在插拔方向D1(D2)突出以便把持时抑制滑落的形状部的突出部534。
进而,作为设置连接部531的部位,也可以是显影框体下游壁510b 或感光体框体下游壁410b。其中,构成为,无论在哪种情况下,激光 (LY、LM、LC、LK)都不会被变形状态下的任何把手520(520Y、 520M、520C、520K)遮挡。
另外,在实施例31中,把手520配置在处理盒300的感光体鼓旋转轴线方向的中央附近,而作为变型例2,也可以在该方向上的处理盒300的两端部分别配置把手(参照图211)。另外,图211示出将把手540A以及把手540B分别配置在显影框体上游壁510c的感光体鼓旋转轴线方向两端部的变型例2。
即,把手540A、540B具有:与显影框体上游壁510c连接的连接部541A、541B;配置在与连接部541A、541B的面相反的一侧的盒托盘640的插入方向D1的上游的拉出面543A、543B;与连接部541A、 541B的面以及拉出面543A、543B连接,且具有相对连接部541A、 541B的面以及拉出面543A、543B在插拔方向D1(D2)突出以便把持时抑制滑落的形状部的突出部544A、544B。
其中,把手540A、540B向显影框体510的配置位置不限于显影框体上游壁510c。进而,也可以按照同样的要领将把手540A以及把手540B向感光体框体410配置。进而,设置把手的部位也不限于2 各部位,还可以为3个部位以上,另外各个部位也可以是在处理盒300中相互不同的面。其中,构成为,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如前述那样激光(LY、LM、LC、LK)都不会被变形状态下的任何把手540A、540B 遮挡。
进而,在图208所示的把手520中,通过由插入面522、拉出面 523、突出部524形成的构成,实现了在用户把持把手时抑制滑落的形状,但对于图212所示的变型例3的把手550,通过不设置突出部地配置将插入面552、拉出面553贯穿的孔部554,也可以实现滑落抑制形状。把手550通过连接部551与显影框体上游壁510c连接。
另外,也可以像图213所示的变型例4的把手560那样,设置切缺部565而形成薄壁部566,以便伴随于向成像装置600的安装动作把手560能够容易朝插入方向D1的上游侧变形。
把手560具有:与显影框体上壁510a连接的连接部561;配置在盒托盘640的插入方向D1的下游的插入面562;配置在插入面562 的相反侧的拉出面563;以及与插入面562以及拉出面563连续,且相对插入面562以及拉出面563在插拔方向D1(D2)突出以便把持时抑制滑落的形状部的突出部564。切缺部565形成于拉出面563。切缺部565的形状、配置、设置数量等不限定于图213图示的构成。
把手的形状不止这些变型例,但优选构成为,朝处理盒300的操作方向上方突出以便在向成像装置600安装之前的无变形状态下用户容易把持。
这样,通过以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体树脂构成处理盒的把手,在向成像装置插入之前从处理盒突出(立起的状态),故而识别性好,能够降低用户把持非意图部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以与处理盒相同的材质构成突出的把手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在向成像装置插入时与框体的干涉,需要加大成像装置或减小处理盒。但是,通过以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体树脂构成把手,能够通过变形来使以往把手所需的空间省空间化,故而能够实现成像装置的小型化以及处理盒的大容量化。
以上,根据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在实施例31中,成像装置为采用串联方式、中间转印方式、依靠盒托盘的一并拉出方式的全彩激光打印机,但也可以是将成像装置的框体上部开闭而由用户直接装拆盒的方式的激光打印机。对于该成像装置,并不是随附于盒插拔动作使把手变形,而是随附于将成像装置的一部分开闭的动作使把手变形地构成。另外,也可以是在感光体鼓旋转轴线方向插拔处理盒的方式的激光打印机。进而,也可以不是将显影框体和感光体框体形成一体的处理盒,而是将显影盒、感光体盒作为独立的盒而构成的成像装置。对于该成像装置,既可以在各个盒上分别配置把手,另外也可以仅在任一方配置。即,在将显影盒和感光体盒以形成一体的状态相对成像装置主体装拆的情况下,只要在显影盒和感光体盒中的任一方设置把手即可。
由于对于任意构成用户操作时把手的可视性都良好,另外可以有效利用以往所需的把手空间,因而本实用新型有效地发挥作用。
<实施例32>
参照图214(a)、图214(b)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2所涉及的处理盒以及调色剂盒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32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32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另外,有关在此未说明的实施例32所涉及的处理盒以及调色剂盒的基本构成、使用该处理盒以及调色剂盒的成像装置的构成、成像动作中的该处理盒以及调色剂盒的动作等,与其他实施例同样。
图214(a)是实施例32所涉及的处理盒P和调色剂盒T的概略剖视图。图214(b)是示出实施例32所涉及的处理盒P和调色剂盒 T安装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成像装置)的状态(成像装置侧的构成未图示)的概略剖视图。
如图214(a)所示那样,实施例32中安装于成像装置盒由处理盒P和调色剂盒T构成。在将处理盒P和调色剂盒T安装到成像装置主体的状态下,如图214(b)所示那样,通过调色剂盒T的调色剂排出口401与处理盒P的调色剂接收口402连通,形成调色剂补给口403。在调色剂补给口403的周边,设有调色剂补给口密封部件404。调色剂补给口密封部件404的材质是热塑性弹性体树脂,在调色剂盒生产线内在盒框体上被注射成形。调色剂补给密封部件404通过与调色剂盒T的框体表面上的调色剂排出口401的周边抵接,防止调色剂从调色剂补给口403泄漏。
<实施例33>
参照图215(a)、图215(b)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3所涉及的调色剂盒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33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33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另外,有关在此未说明的实施例33所涉及的调色剂盒的基本构成、使用该调色剂盒的成像装置的构成、成像动作中的该调色剂盒的动作等,与其他实施例同样。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实施例33的构成之中与实施例32重复的构成,由于使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215(a)是实施例33所涉及的调色剂盒T的成像动作前的概略剖视图。图215(b)是实施例33所涉及的调色剂盒T的成像动作开始时的概略剖视图。在图215(a)以及图215(b)中,示出的是如图214(b)所示那样调色剂盒T与处理盒P合体的状态,但处理盒P 的表示省略。
在调色剂盒T的调色剂收容框体405内,设有对调色剂进行搅拌的调色剂搅拌部件406。
·调色剂搅拌部件406由在调色剂收容框体405内能够旋转地被支撑的调色剂搅拌棒406a、和熔融于调色剂搅拌棒406a的调色剂搅拌片材406b构成。
·调色剂搅拌片材406b的与熔融于调色剂搅拌棒406a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粘接在设于调色剂排出口401的缘部的补给口内侧密封部 407上。
·补给口内侧密封部407的材质是热塑性弹性体树脂,在调色剂盒生产线内在盒框体上被注射成形或涂敷。
·补给口内侧密封部407在调色剂盒T安装于成像装置之前,粘接有调色剂搅拌片材406b。
·当以调色剂盒T安装于成像装置的状态开始成像动作时,通过调色剂搅拌部件406旋转驱动,调色剂搅拌片材406b从补给口内侧密封部407剥离。
·通过调色剂搅拌片材406b从补给口内侧密封部407剥离,形成调色剂排出口401被解放的状态,因而,通过调色剂盒T的调色剂排出口401与处理盒P的调色剂接收口402连通,形成调色剂补给口403。
<实施例34>
使用图216(a)、图216(b)、图216(c)、图218以及图219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4所涉及的调色剂盒以及处理盒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34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34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另外,有关在此未说明的实施例34所涉及的调色剂盒以及处理盒的基本构成、使用该调色剂盒以及处理盒的成像装置的构成,成像动作中的该调色剂盒以及处理盒的动作等,与其他实施例同样。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实施例34的调色剂盒的构成之中与实施例 33的调色剂盒重复的构成,由于使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另外,关于实施例34的处理盒的构成之中与后述的实施例36的处理盒重复的构成,由于使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216(a)是示出沿着实施例34所涉及的调色剂盒T的调色剂搅拌部件406的旋转轴中心的剖面的示意性剖面。如图216(a)所示那样,在调色剂盒T的调色剂收容框体405,设有对调色剂搅拌部件406进行旋转驱动的调色剂搅拌驱动部件408。调色剂搅拌驱动部件408具备:朝调色剂收容部405a内延伸的调色剂搅拌驱动部件圆筒(或圆柱)部(旋转轴部)408a、与调色剂收容框体405卡合的调色剂收容框体卡合部408b、和从成像装置主体的驱动源接受旋转驱动力的驱动力接受部408c。调色剂搅拌驱动部件圆筒部408a具备:与调色剂搅拌棒406a卡合的调色剂搅拌棒卡合部408d、和形成有调色剂搅拌密封部件409的调色剂搅拌密封部件形成部408e。调色剂搅拌驱动部件408相对于设在调色剂收容框体405的调色剂搅拌驱动部件卡合部 405b围绕调色剂收容框体卡合部408b能够旋转地被枢轴支撑,通过驱动力接受部408c从成像装置主体的驱动源接受旋转驱动力而旋转。
另外,在调色剂盒T,设有将调色剂收容部405a的调色剂密封的调色剂搅拌密封部件409。调色剂搅拌密封部件409的材质是热塑性弹性体树脂,在调色剂盒生产线内在盒框体上被注射成形或涂敷。调色剂搅拌密封部件409设在作为调色剂搅拌驱动部件圆筒部408a的外周面的调色剂搅拌密封部件形成部408e。调色剂搅拌驱动部件408以设有调色剂搅拌密封部件409的状态被组装于调色剂收容框体405。通过将调色剂搅拌驱动部件408组装到调色剂收容框体405,调色剂搅拌棒卡合部408d与调色剂搅拌棒406a卡合,同时调色剂搅拌密封部件409对调色剂搅拌驱动部件卡合部405b沿径向施力。通过调色剂搅拌密封部件409对调色剂搅拌驱动部件卡合部405b施力,将调色剂收容部405a内的调色剂密封。
在实施例34中,如图216(a)所示那样,将调色剂搅拌密封部件409设在调色剂搅拌驱动部件圆筒部408a的外周面,但也可以构成为如图216(b)所示的变型例1那样,将调色剂搅拌密封部件409设在驱动力接受部408c的长度方向端面408f,与调色剂收容框体405 的长度方向端面405c在长度方向抵接地配置,调色剂搅拌密封部件 409对调色剂收容框体405沿推力方向即长度方向施力。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如图216(c)所示的变型例2那样,在设于调色剂收容框体 405的密封形成面405d上形成调色剂搅拌密封部件409,调色剂搅拌密封部件409对调色剂收容框体卡合部408b沿径向施力。
参照图218、图219,对实施例34所涉及的处理盒P以及清洁单元C进行说明。图219所示的清洁单元C应用了与图216(a)、图216 (b)、图216(c)所示的调色剂盒T同样的构成。图218是实施例34 所涉及的处理盒P的概略剖视图。图219是实施例34所涉及的清洁单元C的概略剖视图。实施例34的处理盒P由显影单元D和清洁单元C构成。在清洁单元C,设有对残留在感光体鼓上的调色剂进行回收的清洁刮板518、和将所回收的调色剂朝成像装置内的回收调色剂贮藏罐(未图示)搬送的搬送部件706。在实施例34中,搬送部件706 具有螺旋形状。如图219所示那样,在清洁单元C的调色剂收容框体 705内,设有对搬送部件706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部件708。驱动部件 708具备:朝调色剂收容部705a内延伸的驱动部件圆筒(或圆柱)部(旋转轴部)708a、与调色剂收容框体705卡合的调色剂收容框体卡合部708b、和从成像装置主体的驱动源接受旋转驱动力的驱动力接受部 708c。驱动部件圆筒部708a具备与搬送部件706卡合的搅拌部件卡合部708d和形成有密封部件709的密封部件形成部708e。驱动部件708 相对调色剂收容框体705围绕调色剂收容框体卡合部708b能够旋转地被枢轴支撑,通过驱动力接受部708c从成像装置主体的驱动源接受旋转驱动力而旋转。
另外,在清洁单元C,设有对调色剂收容部705a的调色剂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709。密封部件709的材质是热塑性弹性体树脂,在调色剂盒生产线内在盒框体上被注射成形或涂敷。
<实施例35>
参照图217(a)、图217(b)、图217(c)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5所涉及的显影单元(显影装置)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35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35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另外,有关在此未说明的实施例35所涉及的显影单元的基本构成、使用该显影单元的成像装置的构成、成像动作中的该显影单元的动作等,与其他实施例同样。
图217(a)、图217(b)以及图217(c)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5所涉及的显影单元的构成进行说明的图。图217(a)是显影单元D的正面图。图217(b)是图217(a)中的显影辊刮削部605a上的A-A剖视图。另外,图217(c)是图217(a)中的辊刮削部605b 上的B-B剖视图。
如图217(a)所示那样,在实施例35的显影单元D,设有显影框体601、显影辊602、显影剂限制部件603、相对位置保持部件(以下称为辊)604、和刮削部件605。辊604配置在与显影辊602同轴上且显影辊602的长度方向两端,通过与感光体鼓(未图示)抵接,限制感光体鼓和显影辊602的相对位置。刮削部件605具有:与显影辊602的外周面的长度方向两端部抵接而赋予径向负荷的显影辊刮削部 605a、和与辊604抵接而赋予径向负荷的辊刮削部605b。另外,刮削部件605分别设在显影剂限制部件603的长度方向两端。
如图217(b)所示那样,显影辊刮削部605a通过与显影辊602 的外周面抵接而施加规定的径向负荷。通过该径向负荷,显影辊刮削部605a将蓄积于显影辊602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调色剂刮除。
如图217(c)所示那样,辊刮削部605b通过与辊604的外周面抵接而施加规定的径向负荷。通过该径向负荷,辊刮削部605b将蓄积于辊604的调色剂刮除。刮削部件605的材质为热塑性弹性体树脂,在处理盒生产线内在盒框体上被注射成形。
<实施例36>
接着,使用图218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6所涉及的处理盒进行说明。实施例36的处理盒P形成与图218所示的实施例34的处理盒 P同样的构成。实施例36的处理盒P由显影单元D和清洁单元C构成。在显影单元D,设有吹出防止片材502、调色剂搅拌片材503和飞散防止片材504。在清洁单元C,设有捞取片材501和带电辊清洁片材505。
捞取片材501经由捞取片材固定部件507被固定在清洁框体506 的捞取片材固定座面506a,将清洁框体506内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密封。
吹出防止片材502经由吹出防止片材固定部件509被固定在显影框体508的吹出防止片材固定座面508a,将显影框体508内的调色剂密封。
调色剂搅拌片材503经由调色剂搅拌片材固定部件512被固定在能够旋转地支撑于调色剂收容框体510内的调色剂搅拌棒511,伴随着调色剂搅拌棒511的旋转而对调色剂收容室510a内的调色剂进行搅拌。
飞散防止片材504经由飞散防止片材固定部件514固定于显影剂限制部件513,同时末端与感光体鼓515抵接,防止从显影单元飞散的调色剂散落在激光路L中。
带电辊清洁片材505经由带电辊清洁片材固定部件516被固定在,同时末端与带电辊517抵接,对附着于带电辊517的显影剂、纸粉进行清洁。
捞取片材固定部件507、吹出防止片材固定部件509、调色剂搅拌片材固定部件512、飞散防止片材固定部件514以及带电辊清洁片材固定部件516的材质是热塑性弹性体树脂,在处理盒生产线内在各框体上分别被注射成形。另外,捞取片材501、吹出防止片材502、调色剂搅拌片材503、飞散防止片材504以及带电辊清洁片材505的材质也可以为热塑性弹性体树脂,在处理盒生产线内相对于各框体被注射成形。
<实施例37>
图220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7的处理盒的剖视图。另外,图 221是对显影单元25的构成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222是对图221所示的显影单元25中除了显影辊13以外的状态的构成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37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37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另外,有关在此未说明的实施例37所涉及的处理盒的基本构成、使用该处理盒的成像装置的构成、成像动作中的该处理盒的动作等,与其他实施例同样。
用于对在显影辊13和显影容器17之间、在显影刮板15和显影容器17之间防止显影剂泄漏的密封部件进行说明。在实施例37中,如图220以及图222所示那样,显影辊13的轴线方向两端部和显影容器 17之间的2处分别由端部密封部件53密封。显影辊13表面和显影容器17之间通过跨显影辊13的轴线方向与两者抵接的吹出防止片材 13b密封。另外,显影刮板15和显影容器17之间通过刮板下部密封件52密封。需要说明的是,吹出防止片材13b使用PET材质的50μ m左右的薄膜,与显影容器17的接合使用接合部件51。
这些密封部件一般需要将预先成形好的部件分别贴装在显影容器 17上的工序,但在实施例37中,采用在显影容器17上直接成形的方法,具体来讲是采用在使规定的模具抵接到显影容器17上之后通过弹性体树脂的注射成形而一体成形在显影容器17上的方法,进行制造。各密封部件既可以分别单独地(分开独立地)在显影容器17上一体成形,也可以组合若干密封部件而一体地在显影容器17上一体成形。这些组合可以适当选择。以下列举组合的例子。
例(1):将2处的端部密封部件53由弹性体树脂一体成形在显影容器17上。此时,吹出防止片材13b和刮板下部密封件52另行进行贴装。
例(2):也可以将2处的端部密封部件53以及刮板下部密封件 52和接合吹出防止片材13b的接合部件51这4个部件全部同时一体成形在显影容器17上。
例(3):也可以将2处的端部密封部件53以及接合吹出防止片材 13b的接合部件51这3个部件同时成形。此时,刮板下部密封件52 另行进行贴装。
例(4):也可以是2处的端部密封部件53以及刮板下部密封件 52这3个部件的组合。此时,吹出防止片材13b另行进行贴装。
例(5):也可以通过弹性体树脂的注射成形将吹出防止片材13b 自身与显影容器17一体成形。此时,不需要接合部件51。作为与其他部件的组合,即可以将吹出防止片材13b和2处的端部密封部件53 以及刮板下部密封件52一体地成形,也可以将吹出防止片材13b和2 处的端部密封部件53这3个一体地成形。组合不限于此,可以适当选择。
接着,对将上述的显影单元25的密封部件的形成方法应用于清洁单元24的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220所示那样,在清洁单元24中,也需要用于防止从感光体鼓11回收的显影剂向外部泄漏的密封部件。因而,在感光体鼓11的轴线方向两端部的2处,设有与感光体鼓11、清洁容器27及清洁刮板14分别抵接而进行这三者间密封的密封部件56。另外,设有相对于感光体鼓11跨轴线方向抵接地进行感光体鼓11与清洁容器27之间密封的片材状密封部件14b、将清洁容器27与清洁刮板14之间密封的清洁刮板下部密封件54。需要说明的是,片材状密封部件14b通过接合部件55与清洁容器27接合。
在实施例37中,将这些密封部件、接合部件通过弹性体树脂的注射成型而一体成形在清洁容器27上。这些密封部件、接合部件既可以分别单独地(分开独立地)一体成形在清洁容器27上,也可以组合若干个地一体成形在清洁容器27上。这些组合可以适当选择。
例(6):将感光体鼓11的两端部密封部件56与清洁容器27一体成形。其他部件贴装。
例(7):也可以将感光体鼓11的两端部密封部件56、片材状密封部件14b的接合部件、清洁刮板下部密封件54这4个部件一体成形。
例(8):也可以将感光体鼓11的两端部密封部件56、片材状密封部件14b的接合部件55这3个部件一体成形。
例(9):也可以由感光体鼓11的两端部密封部件56和清洁刮板下部密封件54这3个部件的组合一体成形。
另外,也可以通过弹性体树脂的注射成形将片材状密封部件14b 自身与清洁容器27一体成形。在该情况下,不需要接合部件55。作为与其他部件的组合,将感光体鼓11的两端部的2处的密封部件56 与清洁刮板下部密封件54全部通过弹性体树脂的注射成型进行一体成形等,只要适当选择既可,选择没有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20所示的处理盒中,12是带电辊,18是与显影容器17一起形成显影单元25的框体的盖框体,20是在由显影容器17以及盖框体18构成的框体的显影剂收容室26内朝R方向旋转而搅拌显影剂收容室26内的调色剂、搬送调色剂直至在该框体配置有显影辊13的显影室为止的搅拌单元,23是承载由搅拌单元20搬送的调色剂并向显影辊13供给的供给辊。
<实施例38>
参照图223~图226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8所涉及的处理盒中的显影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38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38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另外,有关在此未说明的实施例38所涉及的处理盒的基本构成、使用该处理盒的成像装置的构成、成像动作中的该处理盒的动作等,与其他实施例同样。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实施例38的处理盒的构成之中与实施例37 的处理盒重复的构成,由于使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223是示出实施例38的显影剂收容室的构成的剖视图。图224 ~图226是以图223所示的剖面线D-D表示的显影剂收容室的剖视图。显影剂收容室26所贮藏的显影剂,在成像时通过搅拌单元20的旋转而被搅拌,同时朝显影室供给。搅拌单元20由搅拌轴部20b、片材20a 和驱动齿轮20c构成。片材20a采用薄板状的树脂片材,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厚度1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的片材。将该片材20a粘接于树脂制的搅拌轴部20b而构成搅拌单元20。
另外,驱动齿轮20c与搅拌轴部20b的一方端部卡合,驱动齿轮 20c由设在收容室侧壁上的轴承部17g1支撑。通过驱动齿轮20c旋转驱动,搅拌单元20以搅拌轴部20b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显影剂收容室26内的显影剂被适当地搅拌、搬送。需要说明的是,在轴承部 17g1与驱动齿轮20c之间插入有环状的海绵密封件17s,防止显影剂从轴承部17g1泄漏。
另一方面,搅拌单元20的与驱动齿轮卡合部相反侧的轴端部20e 被设在显影容器17的孔部17g2枢轴支撑。显影容器17由于通过树脂的注射成型制作,所以,若考虑图225所示那样的模具的脱模方向K、 L,则由于会形成倒扣,所以要将孔部17g2形成为不贯穿的所谓袋孔是困难的。因而,在通常的制作方法中,孔部17g2形成图224所示的比较例那样的贯穿孔。在该孔部17g2中卡合搅拌单元20的一方端部的轴部20e,但为了可使搅拌单元20顺畅旋转,轴径相比孔径要制作得小一些,在该轴与孔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因而,需要对显影剂从该微小间隙泄漏密封住。于是,可以是在该孔部17g2拧入小螺钉或粘贴密封的粘结等将孔部密封等,但在实施例38中,如图226所示那样将热塑性的弹性体树脂30注射成型注入在孔部的端部来进行密封,防止调色剂从孔部17g2泄漏。优选的是,在显影容器17的注射成型的工序中,通过双色成形进行将孔部17g2堵塞的树脂注入,这在生产性方面更为有效。
<实施例39>
参照图227~图230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9所涉及的处理盒中的显影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39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39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另外,有关在此未说明的实施例39所涉及的处理盒的基本构成、使用该处理盒的成像装置的构成、成像动作中的该处理盒的动作等,与其他实施例同样。
需要说明的是,有关实施例39的处理盒的构成之中与实施例37、 38的处理盒重复的构成,由于使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227是示出实施例39所涉及的处理盒整体的剖视图,由显影单元500和鼓单元400构成。图228、图229示出图227的E-E剖视图。图230是示出显影容器17与盖框体18的结合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在图228,在收纳显影剂的显影容器17,设有用于将显影剂充填到其内部的开口17c。开口17c设在显影容器17的一面上,在充填完显影剂之后,一般来讲,由例如聚丙烯制的盖将开口17c堵塞。在实施例39中,通过弹性体树脂的注射成型将该盖40形成在显影容器17 上。
另外,作为用于堵塞的部件,可以如图229所示那样为树脂制的盖41,此时,作为将盖41和显影容器17接合的部件,在盖41的周围(开口17c的开口缘呈环状地)一体成形弹性体树脂42,与显影容器17接合。
另外,在如图230那样盖41由具有与显影容器17大体相同的大小的盖框体18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盖框体18(41)和显影容器 17的接合部一体成形弹性体树脂42,进行显影容器17与盖框体18 的接合,另外并不限于弹性体树脂的一体成形,还可以是热熔等粘结部件的涂敷。
<实施例40>
使用图231~图233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0所涉及的处理盒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40相关的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含与其他实施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40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仅适用于该说明。
另外,关于在此未说明的实施例40所涉及的处理盒的基本构成、使用该处理盒的成像装置的构成、成像动作中的该处理盒的动作等,与其他实施例同样。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实施例40的处理盒的构成之中与实施例37、 38、39的处理盒重复的构成,由于使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231是实施例40所涉及的处理盒P的概略剖视图。图232以及图233是实施例40所涉及的清洁单元24的剖视图。实施例40的处理盒P由显影单元25和清洁单元24构成。清洁单元24由清洁容器 27、感光体鼓11、带电辊12、对感光体鼓上的剩余调色剂进行清洁的清洁刮板14、防止调色剂泄漏的捞取片材14b构成。另外,清洁刮板 14由与感光体鼓11抵接的橡胶制的刮板部14a和对刮板部进行支撑的板金部14c构成(图232)。
清洁刮板14通过金属制的小螺钉800,将清洁刮板14的板金部 14c固定到设于清洁框体27的安装部27a上。在图232中示出了安装部27a附近的清洁单元24的剖面。在此,在实施例40中,安装部27a 作为清洁框体27的一部分,是在框体27内部使内壁的一部分呈筒状突出那样的形状部27d。筒状突出部27d在框体27外面形成圆孔状的凹陷27c,在其向框体27内部突出的末端,设有在凹陷27c的底部将框体27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贯穿孔27b。通过使小螺钉800的螺纹部的长度比贯穿孔27b的孔深更长,形成了经过贯穿孔27b的小螺钉800的末端800a到达凹陷27c内的构成。并且,如图233所示那样,若在凹陷27c注入成形导电树脂900,由导电树脂900填满凹陷27c内,则导电树脂900与小螺钉的末端800a接触而固化,因而,从在导电树脂900向框体27外面露出的露出部900a经由小螺钉800,确保了朝向板金部14c的导电路径。根据这样的构成,例如通过使来自成像装置主体的电气接点与露出部900a相接,能够对清洁刮板14进行供电。
上述各实施例可以将各自的构成尽最大可能地相互组合。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将构成为感光体鼓的重力方向上侧在成像装置主体内露出的盒以多个一体的方式拉出的结构中,在进行装拆时用户不会与感光体鼓接触而使其损伤,而且能够实现小型化。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随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广泛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些变型和等同的结构及功能。

Claims (1)

1.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具有:
感光体鼓;
轴承部件,该轴承部件将所述感光体鼓保持成能够旋转;
鼓挡板,该鼓挡板覆盖所述感光体鼓的露出部;
挡板臂,该挡板臂安装于所述鼓挡板,并且通过该挡板臂的转动动作使所述鼓挡板开闭;以及
鼓挡板弹簧,该鼓挡板弹簧对所述鼓挡板朝关闭方向施力,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部件具有对所述鼓挡板的开闭动作进行引导的引导槽,
所述鼓挡板具有被引导槽引导的被引导突起,
所述处理盒具有:
止挡件,该止挡件为槽形状,在所述引导槽的关闭方向上的末端与引导槽相连,并且在比引导槽靠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限制所述被引导突起;以及
施力机构,该施力机构对所述被引导突起向朝着所述止挡件的方向施力。
CN201821852865.0U 2018-05-31 2018-10-19 处理盒 Active CN20957080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5636 2018-05-31
JP2018105636A JP2018136580A (ja) 2018-05-31 2018-05-31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70807U true CN209570807U (zh) 2019-11-01

Family

ID=63366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52865.0U Active CN209570807U (zh) 2018-05-31 2018-10-19 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136580A (zh)
CN (1) CN20957080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8741A (zh) * 2020-11-12 2022-05-13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盒
WO2024074152A1 (zh) * 2022-10-08 2024-04-11 珠海超俊科技有限公司 显影剂补充盒和处理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84779A (zh) 2017-12-13 2023-05-30 佳能株式会社 盒与图像形成装置
JP7208021B2 (ja) * 2019-01-08 2023-0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42754B1 (ja) 2019-02-28 2020-02-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11862A (ja) 2020-06-30 2022-01-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82805A (ja) * 2022-12-09 2024-06-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8741A (zh) * 2020-11-12 2022-05-13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114488741B (zh) * 2020-11-12 2023-12-01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盒
WO2024074152A1 (zh) * 2022-10-08 2024-04-11 珠海超俊科技有限公司 显影剂补充盒和处理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36580A (ja) 2018-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70807U (zh) 处理盒
AU2021282517B2 (en)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2207819B1 (ko) 정보 저장 장치가 탈착 장치로부터 이탈하는 것을 방지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A2547988C (en)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889695B1 (en)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3164765B1 (en) Powder contai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nozzle receiver
JP2012003239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US5903806A (en) Developing agent replenishing apparatus and cartridge
JPH1063078A (ja) 粉体収納容器、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AU2010202615B2 (en) Developer deliver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177525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21192075A (ja) 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51126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98955A (ja) 現像装置
JPH08765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329965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