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68490U - 城市河道多功能清洁船 - Google Patents

城市河道多功能清洁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68490U
CN209568490U CN201920147673.8U CN201920147673U CN209568490U CN 209568490 U CN209568490 U CN 209568490U CN 201920147673 U CN201920147673 U CN 201920147673U CN 209568490 U CN209568490 U CN 2095684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hydraulic cylinder
hull
cleaning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4767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朋
刘贵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Keh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Keh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Keh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Keh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4767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684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684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684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04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spill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城市河道多功能清洁船,解决了现有技术城市河道清洁存在的问题。该城市河道多功能清洁船,包括两个船体,两个所述的船体之间通过宽度调剂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宽度调剂装置用于调节两个船体之间的间距;所述船体的一端设有垃圾收集储存装置,用于收集、储存垃圾并将垃圾输送出去;两个船体的另一端设有对称结构的双底座式机械臂,所述双底座式机械臂上设有河底淤泥清理装置;两个船体的中间位置还设有双螺杆式推进装置及油污收集装置。

Description

城市河道多功能清洁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船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城市河道多功能清洁船。
背景技术
现存的城市河道清洁船,大都是专项专用,水下清淤用清淤船,水面清洁用清漂船,无法同时进行水面和水下的清洁。且船的宽度不可变,在运输时往往需要拆卸,只能够在宽度大于船宽的水域内进行工作;市面上清淤船搭载的机械臂,大都为单底座,而且位置是固定的,在机械臂需要做大的情况下,需要占较大的空间来安装主动回转装置,在空间限制的地方不能达到要求;推进器有一部分位于船底以下,船放置在陆地上时,容易碰损;未发现清淤装置有缓冲部分,若遇到较硬的区域,因刚度问题,会有较大的反作用力,容易对其他设备造成影响。若河底为硬化的河道,看不到水下的情况下容易破坏河底。没有必要的环境保护装置,在清淤过程中容易造成水域大片混浊,影响生态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城市河道多功能清洁船,解决了现有技术城市河道清洁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城市河道多功能清洁船,包括两个船体,两个所述的船体之间通过宽度调剂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宽度调剂装置用于调节两个船体之间的间距;
所述船体的一端设有垃圾收集储存装置,用于收集、储存垃圾并将垃圾输送出去;
两个船体的另一端设有对称结构的双底座式机械臂,所述双底座式机械臂上设有河底淤泥清理装置;
两个船体的中间位置还设有双螺杆式推进装置及油污收集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垃圾收集储存装置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个数为两个并竖直对称固定在船体上,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设有定滑轮;
框架,所述框架为平板状并铰接在两个支撑架之间,所述框架能够以铰接点为中心进行旋转,以框架的铰接点为分界点,探出船体部分的框架长度大于整个框架长度的1/2;
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竖直固定在支撑架的一侧,所述第一液压缸的顶端连接有缆绳,所述缆绳绕过所述定滑轮并连接在所述框架的较长一侧,所述第一液压缸通过所述缆绳控制所述框架的旋转;
收集链轮,所述收集链轮设置在所述框架的较短一侧的端部,并由收集液压马达驱动旋转,所述框架上还设有由所述收集链轮驱动的链条,所述链条上设有链板;
收集挡板,所述收集挡板对称固定在所述框架的两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框架较长一侧的端部还对称设有垃圾收集范围调节装置,所述垃圾收集范围调节装置包括铰接在收集挡板端部的调节挡板,所述收集挡板上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摆动式液压马达,所述第一摆动式液压马达通过联轴器与调节挡板连接并驱动调节挡板在框架的宽度方向上开合,从而调节垃圾收集范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垃圾收集储存装置还包括
储存框架,所述储存框架通过储存舱支腿固定于所述船体上,所述储存框架靠近所述框架的端部铰接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由第二摆动式液压马达驱动旋转,从而实现与框架上垃圾的衔接;
所述储存框架上设有与导向板相对的储存链轮,所述储存框架上设有水平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绕于所述储存链轮上,并由储存液压马达驱动运动;
所述储存框架的两侧还设有储存挡板。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储存框架的下方还设有水槽,所述水槽的端部为导管,所述输送带为连接片输送带,自所述连接片输送带过滤下的水汇集至水槽内,并通过所述导管排入河道。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双螺杆式推进装置包括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的长度方向与船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内设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用于调节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的形状;
所述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的下端固定有前后布置的两个摆动式液压缸,所述摆动式液压缸上均设有可在水平面内旋转的推进液压马达,所述推进液压马达上连接有由其驱动的水平螺杆推进器,两个所述的水平螺杆推进器之间单独控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宽度调剂装置包括四组结构相同的连接机构,四组连接机构在上下前后方向上对称布置;
每组连接机构包括两根长杆、四根短杆,短杆的长度为长杆长度的1/4,两根长杆的中间点铰接连接,长杆的端部均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嵌入所述船体上的槽道内并自由滚动;
两根短杆的端部铰接连接,另一端分别铰接在长杆的1/4位置处,短杆与长杆之间形成菱形结构,两根短杆的铰接点固定在其中的一个船体上;
还包括一个调剂液压缸,所述调剂液压缸位于其中一个菱形结构内并与船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调剂液压缸的两端与菱形的端点之间铰接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双底座式机械臂包括两个底座,所述底座对应安装在所述船体上,所述底座上均设有可在水平面内旋转的第一回转装置,所述第一回转装置上连接有向前探出的大臂,所述大臂的末端设有可在水平面内旋转的第二回转装置,两个所述的第二回转装置上设有平板底座,两个第一回转装置与两个第二回转装置均呈自由状态;
所述平板底座上设有可在水平面内旋转的回转减速机,所述回转减速机上连接有小臂,所述小臂的末端设有所述的河底淤泥清理装置;
所述第一回转装置与对应的大臂之间设有大臂液压缸,所述回转减速机与小臂之间设有小臂液压缸。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河底淤泥清理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小臂末端的清理框架,所述清理框架上设有清理液压马达,所述清理液压马达通过联轴器驱动绞吸头旋转,用于将河底的淤泥卷起;
还包括设置于清理框架上的清理泵,所述清理泵用于将卷起的淤泥泵送出去;
所述绞吸头上扣罩有隔泥罩,用于减少混浊的泥浆扩散,所述绞吸头内还设有缓冲弹簧;
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固定在所述清理框架上并位于所述绞吸头的上方,所述缸体的下部设有滑动件,所述缸体与滑动件之间充满液压油,所述滑动件的底部设有第二滚轮,所述缸体与滑动件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油污收集装置包括竖直延伸的导杆,所述导杆上往复滑动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上方设有收集液压缸,所述收集液压缸通过连接块和销轴控制所述收集槽的移动;
所述收集槽通过导管连通有油水分离器,所述油水分离器的上部通过导油管连通有储油槽,所述油水分离器的下部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还通过导水管连通所述收集槽;
所述收集槽的两端通过竖直的连杆铰接有挡板,所述连杆的上端设有驱动挡板旋转的第三摆动式液压马达。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城市河道多功能清洁船能够适用于不同宽度河道的水面清洁和水下清淤,船体的作业宽度可以调节,以方便运输、穿越桥洞以及在河道较窄的水域作业,可对河道底部淤泥进行清理,并能有效减少对硬化河道及清淤装置的损害,清理船能够集河道表面垃圾收集、存储、输送为一体,在清理垃圾同时能够对河道表面的油污进行收集,此清洁船一次作业行程可实现水面河底双清洁,操作简便灵活安全易用、工作稳定性好、作业效果好、可减少所需设备的制造费用。
河底淤泥清理装置有缓冲部分,若遇到较硬的区域,会减少反作用力对其他设备造成的影响。限位装置的存在,可避免绞吸头与河底的冲击,有效保护了绞吸装置,且若在河底为硬化的河道工作时,可减少对硬化面的破坏。装有可拆卸的隔泥罩,在清淤过程中减少水域混浊,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单一安装空间不足以满足强度要求时,双底座式机械臂可容易解决这个问题。底座间的距离可调,可适用于宽度改变的工作环境中。
垃圾收集储存装置可以进行垃圾收集、储存与输送工作,在垃圾收集中可根据垃圾厚度自由调节收集深度。在收集和输送转换的过程中通过改变导向板的位置,可以使储存装置不发生变动,降低了机构的复杂性。连接片输送带可以对垃圾进行充分的滤水,而过滤出的水汇集到水槽中,通过导管排入河道,减少了船的负重,可以更多地储存垃圾。收集装置前端装有调节挡板,可以大幅度的增加收集范围。油污收集装置安装在垃圾收集储存装置后部,可以对油污进行收集,并且避免了垃圾对油污收集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该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示意图;
图4为垃圾收集储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垃圾收集储存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垃圾收集储存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垃圾收集储存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为双螺杆式推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双螺杆式推进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10为双螺杆式推进装置的工作状态一示意图;
图11为双螺杆式推进装置的工作状态二示意图;
图12为双螺杆式推进装置的工作状态三示意图;
图13为双螺杆式推进装置的工作状态四示意图;
图14为双螺杆式推进装置的工作状态五示意图;
图15为宽度调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宽度调剂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17为双底座式机械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双底座式机械臂的侧视示意图;
图19为河底淤泥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河底淤泥清理装置去除隔泥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的右视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23为图20中B-B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24为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3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6为限位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27为图26中C-C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28为油污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28的左视示意图;
图中:1-船体;2-宽度调剂装置;3-垃圾收集储存装置;4-双底座式机械臂;5-河底淤泥清理装置;6-双螺杆式推进装置;7-油污收集装置;8-支撑架;9-定滑轮;10-框架;11-第一铰接点;12-第一液压缸;13-缆绳;14-收集链轮;15-收集液压马达;16-链条;17-链板;18-收集挡板;19-垃圾收集范围调节装置;20-调节挡板;21-第一摆动式液压马达;22-联轴器;23-储存框架;24-储存舱支腿;25-导向板;26-第二摆动式液压马达;27-储存链轮;28-输送带;29-储存液压马达;30-储存挡板;31-水槽;32-导管;33-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34-第二液压缸;35-摆动式液压缸;36-推进液压马达;37-水平螺杆推进器;38-长杆;39-短杆;40-第二铰接点;41-第一滚轮;42-槽道;43-第三铰接点;44-第四铰接点;45-调剂液压缸;46-底座;47-第一回转装置;48-大臂;49-第二回转装置;50-平板底座;51-回转减速机;52-小臂;53-大臂液压缸;54-小臂液压缸;55-清理框架;56-清理液压马达;57-绞吸头;58-清理泵;59-隔泥罩;60-缓冲弹簧;61-缸体;62-滑动件;63-第二滚轮;64-复位弹簧;65-导杆;66-收集槽;67-收集液压缸;68-连接块;69-销轴;70-导管;71-油水分离器;72-导油管;73-储油槽;74-排水管;75-导水管;76-连杆;77-挡板;78-第三摆动式液压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共同所示,分别为该实用新型专利城市河道多功能清洁船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主视示意图和侧视示意图,该清洁船包括两个结构相同、对称布置的船体1,两个船体1之间通过宽度调剂装置2连接在一起,通过度调剂装置2可以调节两个船体1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宽度河道的水面清洁。在船体1上设置有几个主要的工作部分,主要包括垃圾收集储存装置3、双底座式机械臂4、河底淤泥清理装置5、双螺杆式推进装置6及油污收集装置7,下面就这几个主要的部件做详细说明。
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为垃圾收集储存装置3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支撑架8,所述支撑架8的个数为两个并竖直对称固定在船体1上,所述支撑架8的顶端设有定滑轮9;框架10,所述框架10为平板状并通过第一铰接点11铰接在两个支撑架8之间,所述框架10能够以第一铰接点11为中心进行旋转,以第一铰接点11为分界点,探出船体1部分的框架10长度要大于整个框架10长度的1/2;第一液压缸12,所述第一液压缸12竖直固定在支撑架8的一侧,所述第一液压缸12的顶端连接有缆绳13,所述缆绳13绕过所述定滑轮9并连接在所述框架10的较长一侧,所述第一液压缸12通过所述缆绳13控制所述框架10的旋转;收集链轮14,所述收集链轮14设置在所述框架10的较短一侧的端部,并由收集液压马达15驱动旋转,所述框架10上还设有由所述收集链轮14驱动的链条16,所述链条16上设有链板17;收集挡板18,所述收集挡板18对称固定在所述框架10的两侧。
在框架10较长一侧的端部还对称设有垃圾收集范围调节装置19,所述垃圾收集范围调节装置19包括铰接在收集挡板18端部的调节挡板20,所述收集挡板18上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摆动式液压马达21,所述第一摆动式液压马达21通过联轴器22与调节挡板20连接并驱动调节挡板20在框架10的宽度方向上开合,从而调节垃圾收集范围。
垃圾收集储存装置3还包括储存框架23,所述储存框架23通过储存舱支腿24固定于所述船体1上,所述储存框架23靠近所述框架10的端部铰接有导向板25,所述导向板25由第二摆动式液压马达26驱动旋转,从而实现与框架10上垃圾的衔接;所述储存框架23上设有与导向板25相对的储存链轮27,所述储存框架23上设有水平的输送带28,所述输送带28绕于所述储存链轮27上,并由储存液压马达29驱动运动;在所述储存框架23的两侧还设有储存挡板30。在储存框架23的下方还设有水槽31,所述水槽31的端部为导管32,所述输送带28为连接片输送带。
其中,对于垃圾收集工作来说,收集挡板18为主体,第一摆动式液压马达21用螺栓固定在收集挡板18上,调节挡板20与收集挡板18铰接,可以自由转动,调节挡板20和第一摆动式液压马达21之间通过联轴器22相连。当第一摆动式液压马达21通入高压油后可以带动调节挡板20自由摆动,且可以根据河道垃圾密度自由调剂宽度,以适应不同的工作情况,实现收集效率的最大化。当不工作时可以使调节挡板20摆动到图5中虚线位置处,使调节挡板20紧贴收集挡板18侧面,不会增加收集机构的整体宽度,便于运输,调节挡板20和第一摆动式液压马达21之间通过联轴器22相连,可以弥补两者之间的安装误差。
当进行垃圾收集时,第一液压缸12推出,将收集装置放下,进行垃圾收集,此时导向板25由第二摆动式液压马达26驱动运动到图7中虚线位置处,垃圾经导向板25滑入到储存装置中,当垃圾存放到一定量及高度时,启动输送带28向后移动一段距离,使垃圾继续向中舱后部移动,继续存放垃圾。当收集满时,先将导向板25运动到竖直方向,再将第一液压缸12收回,使收集装置升起,最后再将导向板25运动到图7实线位置处,收集液压马达15和储存液压马达29反转,将垃圾输送到岸上。
收集装置可以由第一液压缸12控制改变入水深度,在打捞作业时也可根据垃圾厚度自由调节收集深度。在收集和输送转换的过程中通过改变导向板25的位置,可以使储存装置不发生变动,降低了机构的复杂性。此外,该处还可以设置张紧装置,通过张紧装置可以调节输送带的松紧度,以达到合适的状态,提高马达的利用效率。输送带28为连接片输送带,可以对垃圾进行充分的滤水,而过滤出的水汇集到水槽31中,通过导管32排入河道,减少了船的负重,可以更多地储存垃圾。
如图8所示,为双螺杆式推进装置6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其安装示意图,该双螺杆式推进装置6包括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33,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33的长度方向与船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33内设有第二液压缸34,所述第二液压缸34用于调节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33的形状;所述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33的下端固定有前后布置的两个摆动式液压缸35,所述摆动式液压缸35上均设有可在水平面内旋转的推进液压马达36,所述推进液压马达36上连接有由其驱动的水平螺杆推进器37,两个所述的水平螺杆推进器37之间单独控制。
图8和图10状态下,推进液压马达36驱动水平螺杆推进器37旋转,则船体前进;不工作时,第二液压缸34收缩使两个水平螺杆推进器37同步提升到船底以上,以保证水平螺杆推进器37不受碰触;工作时,第二液压缸34再次伸出,将两个水平螺杆推进器37同步下降到船底以下,防止船体1与水平螺杆推进器37发生干涉和船体1阻碍水流;通过前后两个控制水平螺杆推进器37角度,船可以实现左右平移(图13状态所示),达到自动靠岸等目的,也可以进行原地旋转(图12状态所示)和前进中转向(图14状态所示)。
如图15和图16所示,为宽度调剂装置2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安装示意图,该宽度调剂装置2包括四组结构相同的连接机构,四组连接机构在上下前后方向上对称布置;每组连接机构包括两根长杆38、四根短杆39,短杆39的长度为长杆38长度的1/4,两根长杆38的中间点通过第二铰接点40铰接连接,长杆38的端部均设置有第一滚轮41,所述第一滚轮41嵌入所述船体1上的槽道42内并自由滚动;两根短杆39的端部通过第三铰接点43铰接连接,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四铰接点44铰接在长杆的1/4位置处,短杆39与长杆38之间形成菱形结构,第三铰接点43固定在其中的一个船体1上;还包括一个调剂液压缸45,所述调剂液压缸45位于其中一个菱形结构内并与船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调剂液压缸45的两端与菱形的端点之间铰接连接,即调剂液压缸45的两端铰接在第四铰接点44处。
宽度调剂装置2由于每段的长度相等,所以能够保证在调节的过程中两船体1始终平行,同时可以保证在调节的过程中两船体1前后方向上没有相对位移;第一滚轮41可以减少调节过程中的阻力;调剂液压缸45安装在所形成的菱形内,当调剂液压缸45收回时两船体1间的距离为最大,伸长时距离最小。当调剂液压缸45锁死时,各杆件形成了三角形,能够保证船体1距离保持稳定。这种机构能够减小调剂液压缸45的行程,调剂液压缸45的受力性能好,从而减少调剂液压缸45的成本和磨损。
如图17和图18所示,为该实施例中双底座式机械臂4的结构示意图,双底座式机械臂4包括两个底座46,所述底座46对应安装在所述船体1上,所述底座46上均设有可在水平面内旋转的第一回转装置47,所述第一回转装置47上连接有向前探出的大臂48,所述大臂48的末端设有可在水平面内旋转的第二回转装置49,两个所述的第二回转装置49上设有平板底座50,两个第一回转装置47与两个第二回转装置49均呈自由状态;所述平板底座50上设有可在水平面内旋转的回转减速机51,所述回转减速机51上连接有小臂52,所述小臂52的末端设有所述的河底淤泥清理装置5;在第一回转装置47与对应的大臂48之间设有大臂液压缸53,所述回转减速机51与小臂52之间设有小臂液压缸54。
该双底座式机械臂4中,两底座46安装在同一水平面内,且前后方向对齐,当需要改变底座46之间的距离:当所有液压缸锁死时,调节两个底座46相对面之间的距离,第一回转装置47和第二回转装置49随着进行相对转动,平板底座50到底座46之间的垂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由于装配关系,水平方向上平板底座50的中心始终在两个底座46距离的中点上,有很好的自对中性。当需要调节平板底座高度时:两个大臂液压缸53同步伸长,第一回转装置47和第二回转装置49随着进行相对转动,平板底座50高度下降;由于两个大臂48的长度相同,可看做构成了一个等腰梯形,所以在调节的过程中,水平方向上平板底座50的中心始终在两个底座46距离的中点上,也具有自对中性。两个第二回转装置49都与平板底座50相连接,所以它们的回转中心始终平行,这种关系保证了平板底座50的面始终与两底座46平行。此外,回转减速机51安装在平板底座50上,能够驱动小臂52围绕中心轴进行旋转;随着小臂液压缸54的伸缩,可以调节小臂52底端的位置。
如图19至图23所示,为河底淤泥清理装置5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连接在所述小臂52末端的清理框架55,所述清理框架55上设有清理液压马达56,所述清理液压马达56通过联轴器驱动绞吸头57旋转,用于将河底的淤泥卷起;还包括设置于清理框架55上的清理泵58,所述清理泵58用于将卷起的淤泥泵送出去;所述绞吸头57上扣罩有隔泥罩59,用于减少混浊的泥浆扩散,所述绞吸头57内还设有缓冲弹簧60;如图24至图27所示,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缸体61,所述缸体61固定在所述清理框架55上并位于所述绞吸头57的上方,所述缸体61的下部设有滑动件62,所述缸体61与滑动件62之间充满液压油,所述滑动件62的底部设有第二滚轮63,所述缸体61与滑动件62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64。
河底淤泥清理装置5的工作原理是:清理液压马达56通过联轴器带动绞吸头57旋转,绞吸头57将河底的淤泥卷起,清理泵58将泥浆排到淤泥处理装置。隔泥罩59的作用是减少混浊的泥浆扩散到其他水域,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绞吸头57内部装有缓冲弹簧60,以减少触底后对其他机械结构的损伤。此外还安装有图24所示的限位机构,此限位机构结构类似于液压缸,其中缸体61固定在清理框架55上,第二滚轮63的作用是在绞吸头57触底上升碰到限位机构时,减少与旋转的绞吸头57的摩擦。滑动件62受到一个向上的力,挤压缸体61与滑动件62中间的油,使压力上升,当油压力值到达一定之后,反馈回控制端切断所有使绞吸头57向下的动作,起保护作用。当作用在底部的压力撤走时,复位弹簧64起复位作用。绞吸头57可对较硬的泥沙进行清洁,此头可以拆卸,以便在磨损后进行更换,可安装铁刷对河道进行清刷。
如图28和图29所示,为油污收集装置7的结构示意图,油污收集装置7包括竖直延伸的导杆65,所述导杆65上往复滑动有收集槽66,所述收集槽66的上方设有收集液压缸67,所述收集液压缸67通过连接块68和销轴69控制所述收集槽66的移动;所述收集槽66通过导管70连通有油水分离器71,所述油水分离器71的上部通过导油管72连通有储油槽73,所述油水分离器71的下部连通有排水管74,所述排水管74还通过导水管75连通所述收集槽66;所述收集槽66的两端通过竖直的连杆76铰接有挡板77,所述连杆76的上端设有驱动挡板77旋转的第三摆动式液压马达78。
工作时使收集槽66开口略高于水面,在船行驶过程中,河道表面的油水混合物便会进入收集槽66,对油污进行初步清理。收集槽66中的油水混合物中的上层油污经导管70输入到油水分离器71中,进一步分离后油污经导油管72输送到储油槽73中,下层的水经导水管75与油水分离器71分离出的水一起经排水管74排入河道中。收集槽66两端分别可以由收集液压缸67驱动沿着导杆65上下移动以适应不同吃水深度。挡板77两端通过连杆76与收集槽66铰接,并由第三摆动式液压马达78驱动进行角度摆动,从而增大了收集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城市河道多功能清洁船能够适用于不同宽度河道的水面清洁和水下清淤,船体的作业宽度可以调节,以方便运输、穿越桥洞以及在河道较窄的水域作业。可对河道底部淤泥进行清理,并能有效减少对硬化河道及清淤装置的损害。清理船能够集河道表面垃圾收集、存储、输送为一体,在清理垃圾同时能够对河道表面的油污进行收集。此清洁船一次作业行程可实现水面河底双清洁,操作简便灵活安全易用、工作稳定性好、作业效果好、可减少所需设备的制造费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城市河道多功能清洁船,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船体,两个所述的船体之间通过宽度调剂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宽度调剂装置用于调节两个船体之间的间距;
所述船体的一端设有垃圾收集储存装置,用于收集、储存垃圾并将垃圾输送出去;
两个船体的另一端设有对称结构的双底座式机械臂,所述双底座式机械臂上设有河底淤泥清理装置;
两个船体的中间位置还设有双螺杆式推进装置及油污收集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多功能清洁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收集储存装置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个数为两个并竖直对称固定在船体上,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设有定滑轮;
框架,所述框架为平板状并铰接在两个支撑架之间,所述框架能够以铰接点为中心进行旋转,以框架的铰接点为分界点,探出船体部分的框架长度大于整个框架长度的1/2;
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竖直固定在支撑架的一侧,所述第一液压缸的顶端连接有缆绳,所述缆绳绕过所述定滑轮并连接在所述框架的较长一侧,所述第一液压缸通过所述缆绳控制所述框架的旋转;
收集链轮,所述收集链轮设置在所述框架的较短一侧的端部,并由收集液压马达驱动旋转,所述框架上还设有由所述收集链轮驱动的链条,所述链条上设有链板;
收集挡板,所述收集挡板对称固定在所述框架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河道多功能清洁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较长一侧的端部还对称设有垃圾收集范围调节装置,所述垃圾收集范围调节装置包括铰接在收集挡板端部的调节挡板,所述收集挡板上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摆动式液压马达,所述第一摆动式液压马达通过联轴器与调节挡板连接并驱动调节挡板在框架的宽度方向上开合,从而调节垃圾收集范围。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城市河道多功能清洁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收集储存装置还包括
储存框架,所述储存框架通过储存舱支腿固定于所述船体上,所述储存框架靠近所述框架的端部铰接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由第二摆动式液压马达驱动旋转,从而实现与框架上垃圾的衔接;
所述储存框架上设有与导向板相对的储存链轮,所述储存框架上设有水平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绕于所述储存链轮上,并由储存液压马达驱动运动;
所述储存框架的两侧还设有储存挡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河道多功能清洁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框架的下方还设有水槽,所述水槽的端部为导管,所述输送带为连接片输送带,自所述连接片输送带过滤下的水汇集至水槽内,并通过所述导管排入河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多功能清洁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杆式推进装置包括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的长度方向与船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内设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用于调节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的形状;
所述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的下端固定有前后布置的两个摆动式液压缸,所述摆动式液压缸上均设有可在水平面内旋转的推进液压马达,所述推进液压马达上连接有由其驱动的水平螺杆推进器,两个所述的水平螺杆推进器之间单独控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多功能清洁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度调剂装置包括四组结构相同的连接机构,四组连接机构在上下前后方向上对称布置;
每组连接机构包括两根长杆、四根短杆,短杆的长度为长杆长度的1/4,两根长杆的中间点铰接连接,长杆的端部均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嵌入所述船体上的槽道内并自由滚动;
两根短杆的端部铰接连接,另一端分别铰接在长杆的1/4位置处,短杆与长杆之间形成菱形结构,两根短杆的铰接点固定在其中的一个船体上;
还包括一个调剂液压缸,所述调剂液压缸位于其中一个菱形结构内并与船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调剂液压缸的两端与菱形的端点之间铰接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多功能清洁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底座式机械臂包括两个底座,所述底座对应安装在所述船体上,所述底座上均设有可在水平面内旋转的第一回转装置,所述第一回转装置上连接有向前探出的大臂,所述大臂的末端设有可在水平面内旋转的第二回转装置,两个所述的第二回转装置上设有平板底座,两个第一回转装置与两个第二回转装置均呈自由状态;
所述平板底座上设有可在水平面内旋转的回转减速机,所述回转减速机上连接有小臂,所述小臂的末端设有所述的河底淤泥清理装置;
所述第一回转装置与对应的大臂之间设有大臂液压缸,所述回转减速机与小臂之间设有小臂液压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城市河道多功能清洁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底淤泥清理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小臂末端的清理框架,所述清理框架上设有清理液压马达,所述清理液压马达通过联轴器驱动绞吸头旋转,用于将河底的淤泥卷起;
还包括设置于清理框架上的清理泵,所述清理泵用于将卷起的淤泥泵送出去;
所述绞吸头上扣罩有隔泥罩,用于减少混浊的泥浆扩散,所述绞吸头内还设有缓冲弹簧;
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固定在所述清理框架上并位于所述绞吸头的上方,所述缸体的下部设有滑动件,所述缸体与滑动件之间充满液压油,所述滑动件的底部设有第二滚轮,所述缸体与滑动件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多功能清洁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污收集装置包括竖直延伸的导杆,所述导杆上往复滑动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上方设有收集液压缸,所述收集液压缸通过连接块和销轴控制所述收集槽的移动;
所述收集槽通过导管连通有油水分离器,所述油水分离器的上部通过导油管连通有储油槽,所述油水分离器的下部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还通过导水管连通所述收集槽;
所述收集槽的两端通过竖直的连杆铰接有挡板,所述连杆的上端设有驱动挡板旋转的第三摆动式液压马达。
CN201920147673.8U 2019-01-28 2019-01-28 城市河道多功能清洁船 Active CN2095684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7673.8U CN209568490U (zh) 2019-01-28 2019-01-28 城市河道多功能清洁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7673.8U CN209568490U (zh) 2019-01-28 2019-01-28 城市河道多功能清洁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68490U true CN209568490U (zh) 2019-11-01

Family

ID=68333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47673.8U Active CN209568490U (zh) 2019-01-28 2019-01-28 城市河道多功能清洁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6849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4896A (zh) * 2020-02-27 2020-06-09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针对近海水域的固液污染物一体清理装置及其清理方法
CN112061695A (zh) * 2020-10-11 2020-12-11 深圳名仕堂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pcb电路板的输送机构
CN113928490A (zh) * 2021-12-01 2022-01-14 江苏鸿昌高端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水陆两栖清理船
CN114382121A (zh) * 2022-01-21 2022-04-22 广东广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装配式清淤船及其清淤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4896A (zh) * 2020-02-27 2020-06-09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针对近海水域的固液污染物一体清理装置及其清理方法
CN111254896B (zh) * 2020-02-27 2021-02-19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针对近海水域的固液污染物一体清理装置及其清理方法
CN112061695A (zh) * 2020-10-11 2020-12-11 深圳名仕堂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pcb电路板的输送机构
CN112061695B (zh) * 2020-10-11 2021-05-07 江门市唯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cb电路板的输送机构
CN113928490A (zh) * 2021-12-01 2022-01-14 江苏鸿昌高端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水陆两栖清理船
CN114382121A (zh) * 2022-01-21 2022-04-22 广东广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装配式清淤船及其清淤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68490U (zh) 城市河道多功能清洁船
CN109610547A (zh) 城市河道多功能清洁船
CN102020004B (zh) 水面垃圾清理船
CN201834181U (zh) 水面垃圾清理船
CN208803509U (zh) 一种水利施工高效清淤设备
CN208647108U (zh) 水面垃圾清理船的打捞装置
CN110029618B (zh) 一种沙滩清洁车
CN106428442B (zh) 便于水面漂浮物的存储和卸载的水面清洁船
CN206866419U (zh) 一种滩涂多功能采蛏车
CN210176533U (zh) 一种河道浮油去除装置
CN108930300B (zh) 一种园林景观池淤泥清理机
CN1916293A (zh) 一种水面收飘污或油污船和水面集中收飘污或油污站
CN206521743U (zh) 一种闸口漂浮物清理装置
CN110777755B (zh) 一种护城河水面垃圾清理装置
CN109823487B (zh) 一种水陆两用的垃圾杂物清理装置
CN205501963U (zh) 一种应用于中小河流瀑布水治理工程的拦污栅
CN107747305A (zh) 一种面向无人船的水面漂浮物打捞装置
CN209454951U (zh) 一种城镇河流生态修复用清理装置
CN115094853B (zh) 一种分体式清洁工程船及清洁方法
CN109853503A (zh) 一种缓冲器及漂浮物打捞船
JP2618772B2 (ja) 水中ごみ類回収装置
CN2235963Y (zh) 收盐机
FI80746C (fi) Anordning vid ett fartyg foer uppsamling av olja eller andra foeroreningar fraon vattenytan.
CN210653574U (zh) 一种河道垃圾回收装置
CN208897277U (zh) 一种具有水下清淤功能的打捞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