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68096U - 一种连续生产发酵豆粕的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续生产发酵豆粕的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68096U
CN209568096U CN201822253719.2U CN201822253719U CN209568096U CN 209568096 U CN209568096 U CN 209568096U CN 201822253719 U CN201822253719 U CN 201822253719U CN 209568096 U CN209568096 U CN 2095680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ing machine
fermented bean
bean dregs
connect
de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5371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耀明
陶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uxida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uxida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uxida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uxida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5371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680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680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680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ans For Foods Or Fodd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续生产发酵豆粕的生产线。该连续生产发酵豆粕的生产线包括料仓、螺旋输送机、菌液槽、第一移液泵、第一混合机、输送机构、第二混合机,所述料仓的底部出料口与所述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连接,所述螺栓输送机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一混合机的顶部开口连接,所述菌液槽与所述第一移液泵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移液泵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第一混合机连接,所述第一混合机与所述第二混合机之间连接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至少3个层叠设置的输送机。与传统发酵豆粕生产工艺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连续化生产发酵豆粕饲料,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生产效率更高,而且生产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连续生产发酵豆粕的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生产发酵豆粕的生产线。
背景技术
随着养殖业及畜牧业的发展,生物饲料的生产设备的开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线结构复杂,自动化控制不够,仍然需要多个工人进行中间的转运工作,增加了人力成本,占地面积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生产发酵豆粕的生产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连续生产发酵豆粕的生产线,包括料仓、螺旋输送机、菌液槽、第一移液泵、第一混合机、输送机构、第二混合机,所述料仓的底部出料口与所述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连接,所述螺栓输送机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一混合机的顶部开口连接,所述菌液槽与所述第一移液泵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移液泵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第一混合机连接,所述第一混合机与所述第二混合机之间连接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至少3个层叠设置的输送机,所述输送机包括主动输送轴、从动输送轴、输送支撑架、输送带,所述主动输送轴由驱动电机驱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混合机与所述第二混合机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罐体及上盖,所述罐体的上端设有至少2个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环形凸台,所述上盖与所述罐体的环形凸台卡合连接,所述上盖的内底端设有喷淋头,所述喷淋头的上端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伸出所述上盖并与外部的水箱连接;所述罐体内设有圆柱形容置腔,所述圆柱形容置腔内容置有搅拌转轴,所述搅拌转轴沿所述圆柱形容置腔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搅拌转轴的一端与所述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罐体一侧内壁上,所述搅拌转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罐体并与罐体外的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转轴上设有至少三个等间距分布的搅拌杆。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与所述罐体的环形凸台通过卡位组件连接,所述卡位组件包括弹簧、及与所述弹簧连接的卡位凸起,所述环形凸台的上端面设有环形凹槽,所述上盖的下端面设有凸环,所述凸环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位凸起相适配的卡位槽,所述卡位凸起抵接在所述卡位槽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卡位组件和所述卡位槽的数量相等且均不少于三个,数量不少于三个的卡位组件等间距设置在所述环形凹槽内,数量不少于三个的卡位槽等间距分布在所述凸环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杆远离所述搅拌转轴的一端安装有硅胶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合机的喷淋头与所述第一移液泵通过连接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输送机构包括12个依次层叠设置的输送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连续生产发酵豆粕的生产线还包括乳酸液槽及第二移液泵,所述乳酸液槽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移液泵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移液泵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第二混合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与传统发酵豆粕生产工艺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连续化生产发酵豆粕饲料,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生产效率更高,而且生产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连续生产发酵豆粕的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混合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混合机的纵剖图;
图4为上盖与环形凸台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料仓,2-螺旋输送机,3-菌液槽,4-第一移液泵,5-第一混合机,51-罐体,52-上盖,521-凸环,522-卡位槽,53-环形凸台,531-弹簧,532-卡位凸起,533-环形凹槽,54-喷淋头,55-圆柱形容置腔,56-搅拌转轴,57-驱动电机,58-搅拌杆,59-硅胶片,6-输送机构,7-第二混合机,8-乳酸液槽,9-第二移液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生产发酵豆粕的生产线,包括料仓1、螺旋输送机2、菌液槽3、第一移液泵4、第一混合机5、输送机构6、第二混合机7,所述料仓1的底部出料口与所述螺旋输送机2的进料口连接,所述螺栓输送机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一混合机5的顶部开口连接,所述菌液槽3与所述第一移液泵4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移液泵4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第一混合机5连接,所述第一混合机5与所述第二混合机7之间连接有输送机构6,所述输送机构6包括至少3个层叠设置的输送机,所述输送机包括主动输送轴、从动输送轴、输送支撑架、输送带,所述主动输送轴由驱动电机驱动。
所述连续生产发酵豆粕的生产线还包括乳酸液槽8及第二移液泵9,所述乳酸液槽8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移液泵9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移液泵9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第二混合机7连接。
所述输送机构6包括12个依次层叠设置的输送机。
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一混合机5,包括罐体51及上盖52,罐体51的上端设有至少2个开口,开口处设有环形凸台53,上盖52与罐体51的环形凸台53卡合连接,上盖52的内底端设有喷淋头54,喷淋头54的上端连接有水管,水管伸出上盖52并与外部的水箱连接,利用喷淋头54从上往下喷洒液体物料,喷涂更均匀,流失少;罐体51内设有圆柱形容置腔55,圆柱形容置腔55内容置有搅拌转轴56,搅拌转轴56沿圆柱形容置腔55的长度方向延伸,搅拌转轴56的一端与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罐体51一侧内壁上,搅拌转轴56的另一端伸出罐体51并与罐体51外的驱动电机57传动连接,搅拌转轴56上设有至少三个等间距分布的搅拌杆58。
进一步的,上盖52与罐体51的环形凸台53通过卡位组件连接,卡位组件包括弹簧531、及与弹簧531连接的卡位凸起10,环形凸台53的上端面设有环形凹槽11,上盖52的下端面设有凸环521,凸环521的外侧壁上设有与卡位凸起10相适配的卡位槽522,卡位凸起10抵接在卡位槽522内。卡位组件和卡位槽522的数量相等且均不少于三个,数量不少于三个的卡位组件等间距设置在环形凹槽11内,数量不少于三个的卡位槽522等间距分布在凸环521的外侧壁上。凸环521与上盖52采用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环形凸台53与罐体51采用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采用上述结构的上盖52、罐体51及卡位组件,方便关闭和打开上盖52,而且盖体关闭后固定牢固。
进一步的,搅拌转轴56与搅拌杆58通过螺纹螺接。
进一步的,搅拌杆58远离搅拌转轴56的一端安装有硅胶片14。硅胶片14与罐体51的内壁面接触,搅拌时,能够刮净粘附在罐体51的内壁面的物料,而且罐体51的圆柱形容置腔55不存在清理死角,采用上述结构的混合机用于饲料生产中基本不存在粘连现象,既节省了清理混合机内腔的人力,又提高了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混合机5与第二混合机7的结构相同;第二混合机7的喷淋头与第二移液泵9通过连接管连接。
生产发酵豆粕时,将豆粕原料用斗式提升机送至料仓1,打开第一混合机5的上盖52,将料仓1内的豆粕原料通过螺旋输送机2自动定量给料到第一混合机5内,然后盖上上盖52,通过连接管将第一混合机内的喷淋头54和第一移液泵4连通后,启动第一混料机5的驱动电机57和第一移液泵4,利用第一移液泵4定量送至第一混合机5内,第一移液泵4和第一混合机5同步工作,第一移液泵4的输送量有阀门开关的大小调节,确保料液比例符合工艺要求。
待第一混合机5内的料液充分混合后搅拌均匀输送到输送机构6上,输送机构6的输送机共有12个,换层时自动翻料,每个输送机的输送带运行4小时,共48小时运行一个循环,保证发酵周期,上面十个输送机由相同的调速电机驱动,下面两个输送机由相同的调速电机驱动,待下面两个输送机的输送带满料时即可进行收料;收料时将上面十个输送机停下,只开下面2个输送的调速电机,要求两个小时运行完,然后将物料卸载至第二混合机7,采用连接管将第二移液泵9和第二混合机7的喷淋头连接后,同时启动第二混合机7和第二移液泵9,往第二混合机7内注入乳酸液,乳酸液的流量由第二移液泵9的进口处的阀门开关大小控制;接种后的发酵豆粕就可以装袋密封保存了,二次发酵(密封,避光)至少三天后就可以使用了。与传统发酵豆粕生产工艺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连续化生产发酵豆粕,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连续生产发酵豆粕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料仓、螺旋输送机、菌液槽、第一移液泵、第一混合机、输送机构、第二混合机,所述料仓的底部出料口与所述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连接,所述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一混合机的顶部开口连接,所述菌液槽与所述第一移液泵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移液泵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第一混合机连接,所述第一混合机与所述第二混合机之间连接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至少3个层叠设置的输送机,所述输送机包括主动输送轴、从动输送轴、输送支撑架、输送带,所述主动输送轴由驱动电机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生产发酵豆粕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机与所述第二混合机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罐体及上盖,所述罐体的上端设有至少2个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环形凸台,所述上盖与所述罐体的环形凸台卡合连接,所述上盖的内底端设有喷淋头,所述喷淋头的上端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伸出所述上盖并与外部的水箱连接;所述罐体内设有圆柱形容置腔,所述圆柱形容置腔内容置有搅拌转轴,所述搅拌转轴沿所述圆柱形容置腔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搅拌转轴的一端与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罐体一侧内壁上,所述搅拌转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罐体并与罐体外的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转轴上设有至少三个等间距分布的搅拌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生产发酵豆粕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罐体的环形凸台通过卡位组件连接,所述卡位组件包括弹簧、及与所述弹簧连接的卡位凸起,所述环形凸台的上端面设有环形凹槽,所述上盖的下端面设有凸环,所述凸环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位凸起相适配的卡位槽,所述卡位凸起抵接在所述卡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生产发酵豆粕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组件和所述卡位槽的数量相等且均不少于三个,数量不少于三个的卡位组件等间距设置在所述环形凹槽内,数量不少于三个的卡位槽等间距分布在所述凸环的外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生产发酵豆粕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远离所述搅拌转轴的一端安装有硅胶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生产发酵豆粕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机的喷淋头与所述第一移液泵通过连接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生产发酵豆粕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12个依次层叠设置的输送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生产发酵豆粕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乳酸液槽及第二移液泵,所述乳酸液槽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移液泵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移液泵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第二混合机连接。
CN201822253719.2U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连续生产发酵豆粕的生产线 Active CN2095680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53719.2U CN209568096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连续生产发酵豆粕的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53719.2U CN209568096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连续生产发酵豆粕的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68096U true CN209568096U (zh) 2019-11-01

Family

ID=68331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53719.2U Active CN209568096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连续生产发酵豆粕的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680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49533U (zh) 一种絮凝剂的自动加药循环水系统
CN101974413A (zh) 干式厌氧发酵罐
CN209135447U (zh) 一种饲料发酵装置
CN102174406A (zh) 一种层叠网带式固态充氧发酵反应装置
CN204162403U (zh) 一种消毒液自动加工设备
CN209089648U (zh) 一种生猪饲养槽
CN209568096U (zh) 一种连续生产发酵豆粕的生产线
CN219002735U (zh) 一种反刍动物饲料的液体添加器
CN201825945U (zh) 干式厌氧发酵罐
CN208150939U (zh) 一种日化用品洗洁精装瓶装置
CN217221208U (zh) 一种环保型无碱速凝剂混合设备
CN110218636A (zh) 一种厌氧发酵产沼池定量进出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2030742U (zh) 一种层叠网带式固态充氧发酵反应装置
CN215138752U (zh) 一种蓝莓酒生产用定比调配罐
CN201384050Y (zh) 一种湿拌饲料搅拌输送机
CN211445738U (zh) 一种固体废弃物干式厌氧发酵装置
CN208553946U (zh) 一种液态贝壳粉涂料的加工设备
CN209835589U (zh) 一种化妆品用自动灌装装置
CN213853988U (zh) 一种石膏生产用新型的卧式混合机
CN209210789U (zh) 一种饲料添加剂发酵装置
CN217309097U (zh) 一种新型饲料加工用喷涂装置
CN219279605U (zh) 一种皂角酸化油废水甘油处理设备
CN109181938A (zh) 一种酿酒用密封发酵罐
CN212770736U (zh) 一种全混合饲料发酵车
CN213504934U (zh) 一种循环管道均料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