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61696U - 连接器插头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61696U
CN209561696U CN201920082118.1U CN201920082118U CN209561696U CN 209561696 U CN209561696 U CN 209561696U CN 201920082118 U CN201920082118 U CN 201920082118U CN 209561696 U CN209561696 U CN 2095616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plug
shell
insert port
wel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8211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丰田
杨裕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FUQIANG ELECTRONIC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FUQIANG ELECTRONIC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FUQIANG ELECTRONIC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FUQIA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8211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616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616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616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插头,包含一本体、一电路板、一隔绝元件以及复数个端子,所述本体包含一外壳、一被所述外壳包覆的绝缘内壳,所述绝缘内壳包含一组装端、一连结端,以及一贯穿所述组装端与所述连接端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靠近所述组装端一侧设有一插入口,且所述插入口外露于所述外壳一侧,所述复数个端子容置于所述贯通孔中,且所述端子的一端设有一夹持结构的焊接部,且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焊接部之间;所述隔绝元件一体成型地包射于所述插入口以及所述焊接部夹持于所述电路板的一端,进而达成密封所述电路板之间的各组装缝隙。

Description

连接器插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电路板与端子的连接器插头。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8,在已知的连接器插头设计中,为了增加连接器插头的防水性,在电路板与端子焊接好后,会在所述电路板100b与所述端子40连接处通过点(Ultraviolet Rays,UV)UV胶100h来密封所述电路板100b各结构组装之间的缝隙,防止外部环境水气渗入,但是点所述UV胶100h无法保证高度的一致,会影响制程的稳定及效率。此外所述UV胶100h粘稠,从连接器插头表面进行点胶或喷涂时不易流进所述电路板100b各组装之间的缝隙,导致防水效果欠佳,且其成本相对比较高。
因此,设计一款保护电路板与端子的连接器插头尤其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保护电路板与端子的连接器插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连接器插头,包含一本体、一电路板、一隔绝元件以及复数个端子,所述本体包含一外壳、一被所述外壳包覆的绝缘内壳,所述绝缘内壳包含一组装端、一连结端,以及一贯穿所述组装端与所述连接端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靠近所述组装端一侧设有一插入口,且所述插入口外露于所述外壳一侧,所述复数个端子容置于所述贯通孔中,且所述端子的一端设有一外露于所述外壳且呈夹持结构的焊接部,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焊接部之间,且所述焊接部夹持于所述电路板的上下表面;所述隔绝元件一体成型地包射于所述插入口以及所述焊接部夹持于所述电路板的一端。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插入口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设有一自所述插入口表面凸出的凸条,所述凸条凸出于所述外壳表面。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隔绝元件包含一包射于所述插入口的两侧的第一隔绝元件,所述第一隔绝元件与所述外壳相连接;以及一自所述第一隔绝元件向所述电路板一端延伸的第二隔离元件,所述第二隔离元件包射于所述焊接部夹持于所述电路板的一端。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离元件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设有一与所述凸条对应的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凸条相连,且与所述凸条齐平。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离元件填满所述复数个端子夹持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缝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头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头未组装电路板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头中绝缘内壳与固持部的分解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头中端子与固持部组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头中端子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连接器插头与电路板焊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已知技术的连接器插头采用点UV胶的立体图。
图中各零部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连接器插头 100
本体 100a 电路板 100b
隔绝元件 100c 第一隔绝元件 100d
第二隔绝元件 100e 凸块 100f
外壳 10 绝缘内壳 20
连结端 20a 组装端 20b
贯通孔 21 插入口 22
凸条 22a 隔断块 23
容置槽 23a 弹臂槽 24
固持部 30 间隔元件 31
隔离块 31a 第一隔离块 31b
第二隔离块 31c 夹持端 32
第一弹臂 32a 第二弹臂 32b
支撑端 33 第一支撑元件 33a
第二支撑元件 33b 端子 40
主体部 41 正极端子 42
第一正极端子 42a 第二正极端子 42b
负极端子 43 第一负极端子 43a
第二负极端子 43b 电路端子 44
焊接部 45 上焊接元件 45a
下焊接元件 45b 接触部 46。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目的及功效,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插头100,包含一本体100a、一电路板100b、一隔绝元件100c。
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本体100a包含一外壳10、一绝缘内壳20、一固持部30以及复数个端子40;所述外壳10套设于所述绝缘内壳20上,所述绝缘内壳20设有一连结端20a以及一组装端20b,并包含一贯通所述连结端20a与所述组装端20b的贯通孔21。所述贯通孔21靠近所述组装端20b一侧设有一插入口22,且所述插入口22外露于所述外壳10,复数个设置于所述贯通孔21中的隔断块23,以及至少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内壳20两侧的弹臂槽24,且所述弹臂槽24设置于所述连结端20a,并与所述贯通孔21相通连。所述隔断块23将所述贯通孔21隔成复数个容置槽23a。所述复数个端子40对应地容置于所述容置槽23a中,且透过所述隔断块23的间隔,使所述端子40定位于所述容置槽23a中,且避免了所述端子40的晃动。
为避免外部环境的水气渗入至所述连接器插头100中,在这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内壳20与所述隔断块23一体成型,进而减少组装结构之间的缝隙,也避免采用防水圈或者点防水胶,进而也避免了防水圈组装不到位、或者是点防水胶凝固不到位导致水气或液态渗入到所述连接器插头100中,并简化了所述连接器插头100的制程。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6,为增加电路之间的爬电距离,进而避免短路的现象发生。在这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固持30包含一横向地设置于所述插入口22的间隔元件31,且所述间隔元件31封闭了所述插入口22;所述间隔元件31包含至少两个向所述间隔元件31表面凸起的隔离块31a。所述隔离块31a包含一第一隔离块31b以及一第二隔离块31c,所述第一隔离块31b向所述间隔元件3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相对地凸出,所述第二隔离块31c亦向所述间隔元件3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相对地凸出,且所述第一隔离块31b与所述第二隔离块31c分别靠近所述间隔元件31两端并呈纵轴对称。
所述复数个端子40包含一正极端子42、一负极端子43以及复数个电路端子44。所述正极端子42包含一第一正极端子42a以及一第二正极端子42b,所述负极端子43包含一第一负极端子43a以及一第二负极端子43b。所述第一正极端子42a与所述第一负极端子43b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隔离块31b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负极端子43a设置于靠近所述绝缘内壳20一侧。同理,所述第二正极端子42b与所述第二负极端子43b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隔离块31c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二负极端子43b设置于靠近所述绝缘内壳20的另一侧,相对于所述第一负极端子43a。所述复数个电路端子44设置于所述第一正极端子42a与所述第二正极端子42b之间。在这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间隔元件31与所述隔离块31a均是由塑胶一体成型,透过所述隔离块31a的隔开所述正极端子42与所述负极端子43,进而使得电路之间的爬电距离增加,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
请再参阅图3,为增加所述正极端子42与所述外壳10之间的爬电距离,进一步提高使用所述连接器插头100的安全性。在这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插入口22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设有一横向凸出所述插入口22表面的凸条22a,且凸出于所述外壳10表面。所述凸条22a的长度相等于所述第一隔离块31b与所述第二隔离块31c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第一正极端子42a与所述第二正极端子42b到所述外壳10的爬电距离增加,进而提高使用所述连接器插头100的安全性。
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7,为能够进一步节省工时,使所述连接器插头100结构更简洁。在这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端子40包含一主体部41、一自主体部41一端朝外延伸形成一U形的焊接部45,以及自所述主体部41另一端朝外延伸的接触部46,所述接触部46相对于所述焊接部45。所述焊接部45包含一上焊接元件45a以及一相对所述上焊接元件45a的下焊接元件45b。所述上焊接元件45a与所述下焊接元件45b分别夹持于所述间隔元件3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穿过所述容置槽23a之后外露于所述绝缘内壳20。透过焊接部45的结构设计,使所述电路板100b插入所述上焊接元件45a与所述下焊接元件45b之间,即可进行与所述电路板100b的焊接,节省了所述上焊接元件45a需要对齐所述下焊接元件45b的工序,进而节省了工时。
请参阅图4至图7,为了提高制程后段所述电路板100b与电线焊接时的良品率。在这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固持部30包含一透过所述插入口22夹持于所述绝缘内壳20的夹持端32、以及一相对夹持端32且外露于所述外壳的支撑端33。所述夹持端32包含一第一弹臂32a以及一第二弹臂32b,所述第一弹臂32a与所述第二弹臂32b分别设置于所述间隔元件31的两侧,且与所述间隔元件31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弹臂32a与所述第二弹臂32b分别透过所述弹臂槽24夹持固定于所述绝缘内壳20的两侧。所述支撑端33自所述夹持端32相对的一端向外延伸,且所述支撑端33包含一呈L型的第一支撑元件33a以及一呈L型的第二支撑元件33b。所述第一支撑元件33a与所述第二支撑元件33b均外露于所述外壳10。当所述焊接部45与所述电路板100b焊接完成时,透过所述第一支撑元件33a与所述第二支撑元件33b较长的一端分别托着所述电路板100b的两侧,使得所述电路板100b增加了受力,进而减少了所述电路板100b断裂、变形的情况,进而提高了良品率。
请一并阅读图1和图2,为确保所述电路板100b各组装缝隙能够满足大电流的防水效果。在这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隔绝元件100c一体成型地包射于所述外壳10一侧,密封了所述插入口22以及所述焊接部45与所述电路板100b之间的各组装缝隙。具体地,所述隔绝元件100c包含一包射于所述插入口22两侧的第一隔绝元件100d,以及一向A方向延伸,并包射于所述焊接部45夹持于所述电路板100b一端的第二隔离元件100e。且所述第二隔离元件100e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设有一与所述凸条22a对应的凸块100f,所述凸块100f与所述凸条22a相连,且与所述凸条22a齐平。若所述凸块100f高于所述凸条22a会影响后续焊线的制程,若所述凸块100f低于所述凸条22a,需要对模具的精准度非常高,不然会出现压扁所述凸条22a。在这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隔绝元件100c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这两种材料,透过所述第一隔绝元件100d与所述第二隔绝元件100e包射于所述插入口22以及所述焊接部45夹持于所述电路板100b的一端,充分地密封了所述电路板100b与所述端子40之间的缝隙。进而满足了大电流防水的效果,且保证了隔绝元件100c的高度一致,提高制程的稳定性及效率,进一步减低了制程的成本。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本体、一电路板、一隔绝元件以及复数个端子,所述本体包含一外壳、一被所述外壳包覆的绝缘内壳,所述绝缘内壳包含一组装端、一连结端,以及一贯穿所述组装端与所述连接端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靠近所述组装端一侧设有一插入口,且所述插入口外露于所述外壳一侧,所述复数个端子容置于所述贯通孔中,且所述端子的一端设有一外露于所述外壳且呈夹持结构的焊接部,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焊接部之间,所述焊接部夹持于所述电路板的上下表面;所述隔绝元件一体成型地包射于所述插入口以及所述焊接部与所述电路板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口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设有一自所述插入口表面凸出的凸条,所述凸条凸出于所述外壳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绝元件包含一包射于所述插入口的两侧的第一隔绝元件,所述第一隔绝元件与所述外壳相连接;以及一自所述第一隔绝元件向所述电路板一端延伸的第二隔离元件,所述第二隔离元件包射于所述焊接部夹持于所述电路板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元件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设有一与所述凸条对应的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凸条相连,且与所述凸条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元件填满所述复数个端子夹持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缝隙。
CN201920082118.1U 2019-01-17 2019-01-17 连接器插头 Active CN2095616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82118.1U CN209561696U (zh) 2019-01-17 2019-01-17 连接器插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82118.1U CN209561696U (zh) 2019-01-17 2019-01-17 连接器插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61696U true CN209561696U (zh) 2019-10-29

Family

ID=68308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82118.1U Active CN209561696U (zh) 2019-01-17 2019-01-17 连接器插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6169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93493A (zh) * 2020-02-14 2020-06-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Type C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419218A (zh) * 2020-06-09 2020-07-17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93493A (zh) * 2020-02-14 2020-06-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Type C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419218A (zh) * 2020-06-09 2020-07-17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61696U (zh) 连接器插头
US8619413B2 (en) Partially compound-filled power supply un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KR101274319B1 (ko) 방수 커넥터
US11011866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IT1280673B1 (it) Modulo di dispositivi a semiconduttori di alta potenza con bassa resistenza termica e metodo di fabbricazione semplificato
US20110275244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for a photovoltaic module
CN209561731U (zh) 连接器插头
JP2001135847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端子ボックス
JPH06203897A (ja) 電気コンポーネントパッケージ
TWM592611U (zh) 電連接器
CN113871930B (zh) Type c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CN210837715U (zh) 表面贴装的双列直插陶瓷外壳及功率器件
JP2004311671A (ja) 半被覆ダイオードと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CN109546420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9066811U (zh) 一种单基岛二极管
TWM579832U (zh) 連接器插頭
CN112259517A (zh) 光伏组件旁路元件焊片及旁路保护元件模块及接线盒
US20200235501A1 (en) Cable connector and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al system
CN206546850U (zh) 连接件及连接组件
CN216749864U (zh) 一种新型封装的二极管
CN216472226U (zh) 一种小型化to封装结构
CN209822625U (zh) 一种功率模块用焊接底座
CN216980990U (zh) 一种具有防水性的Type-c连接器
CN216161988U (zh) Type c连接器
CN204303804U (zh) 可拆卸、可组装的半导体封装体堆叠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